首页作文体裁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

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


【篇一】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教育中的感悟与反思

做了几年教师后,反思教师这项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面向自己内心不断审视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在教育中不断获得心灵感悟的过程。以下是我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环节——默写课文,我采撷出三朵花絮,三个场景,也是三个教育的片段,三种教育的启示,与大家一起共勉。

高一时我接手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对于课文默写这一环节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了一番,中心意思就是要求学生默写要体现出真实性,不要出现打小抄的现象。结果怎样呢?请看:

学生甲,默写课堂上,这已是第二次默写《过秦论》了,所有未过关的同学坐在教室的前三排,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突然我察觉到他的异常,笔尖飞快的在纸上飞跃,一丝慌乱的余光扫向我所在的位置,我发现了“猎物”,故意在教室转了几圈后,出其不意悄无声息的站在了他的身后,不出所料,默写的稿纸下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便条,我缓缓地伸出了手,笔尖顿时凝滞了,紧接着在洁白的稿纸上拖出了一道印迹,刹那间,我清晰的看到红色从他的脸部迅速蔓延到耳根,就这样没有任何语言,我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十几秒钟,也许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煎熬,是一种反思,抑或是哀叹……我无语。当时的动机只是想:于他,需要一段时间审视自己的做法;于我,需要一段时间等待他新的开端。

整个教育过程,我创造了一个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没有说教,没有批评。我真庆幸,当时我给了他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责罚是一种特别刺人和不无危险的教育方法。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确,教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能唤起学生的进取心,从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我用爱心为他筑就一个台阶,等待他拾级而上。结果,真的如我所愿,他真的在语文学习的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乙,聪明机灵,但缺乏笃志学习的态度。晚自习默写《阿房宫赋》,我很快在看似平静的“战场”上发现了他,我走过去,抽出了他藏下的纸条,拿掉了他的默写本,狠狠的丢在了讲台上,结果因为力道过大,默写本掉在了地上。坐在他周围的同学迅速转过头去,眼光“刷”的一下“电”到了他。他无声无息的趴在了桌子上。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没说一句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学生让我感到批评要因人而异,对这个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要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借助他自尊心强的特点狠狠“刺激”一下。当然在批评完后要注重“善后”,加强巩固。因为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学生自尊体验的极端性,批评之后,感情上也很可能会产生自卑、消沉、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教师应细心观察这些变化,适当地创造机会给他“表现”,让他获得称赞的机会。在观察了一个星期后,我利用一次课前检测给了他展示的契机,然后看似“不经意”的表扬了他。我想一个学生有了过错不要紧,关键是要通过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改过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因人而异的批评,偶尔的“重创”一下,效果也是很好的。

学生丙,一个面色苍白而沉默寡言的男孩。每一次默写,他总是全班最后一个过关。对于这么一位“温吞水”“蔫蔫”的孩子,我虽然对他颇有微词,但碍于他在“行动”,所以也不便多说什么。但几乎就在同时两件事让我有了触动:教室后有一块”放飞理想“的学习园地,我的目光无意识地搜寻到这样一则信息:“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和一帆风顺,但对人唯一公平的是时间,学习正是如此,有好有坏,但在时间的作用下,再加上踏实,就可以和名列前茅的人看齐。”这段话的作者正是他。第二件是期中考试后语文试卷分析总结,他的文中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虽然每次默写都是最后一个过关,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默写没有丢分。”

看到这些,我心里反问自己:难道我就没有在心里忽视和小视过这个学生吗?尤其在他一次又一次留下来最后完成默写任务时。优秀生常常是老师眼中的明珠,他们倍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老师的恩泽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而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因错误的举止行为,也能常常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只有那些极不起眼、内向甚至有些木讷的学生则“像空气一样被忽略了!”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忽视也是一种伤害。我也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往往误导自己在内心对学生的评判不公。

作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无时不在的,但学生对你的启示有时却在不经意中产生,这些启示有时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但却能让你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所思、所需、所求,让你感觉到学生的过人之处,也就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让你学会了该怎样做老师。所以想要做好一名教师,那就千万别忽视了学生对你的启示。

双梅

【篇二】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致橡树》教学设计

王海娟 平度市第九中学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新诗代表作。这首诗作于1977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十年动乱刚刚结束的年代,一个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社会的年代,一个人生观、爱情观、幸福观开始悄悄转型的时代。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直抒胸臆,用火辣辣的诗句倾诉自己对爱的焦灼和渴望,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和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种种悲苦和煎熬。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用局外人的视角审视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考问和判断。

二、学生分析

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极为薄弱。但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相关,跟生活贴近,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进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情感上和心灵上的陶冶,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意象内涵。

2、感悟女诗人渴望、提倡的爱情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用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有全面的认识

二、课前播放《致橡树》的唯美音频文件,营造诗情氛围,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三、课堂上,巧用幻灯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诗歌的对话、与舒婷对话,与内心对话,生与学生对话、与老师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四、幻灯片展示“找出有关诗句朗读,在诗人肯定的橡树木棉的爱情里,你最认同哪一点,为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思维,加强对正确爱情观的认知。

五,展示学生佳作,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爱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情境导入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播放《致橡树》音频

整体感知提出问题:谁在“致橡树”?她对橡树“致”了什么?

学生有感情朗读;点评、评价、交流,概括“致”的内容。利用文档软件展示

鉴赏提出问题:1.结合写作背景,寻找诗中意象,根据意象体味诗人传递的具体感情。

2.意象的塑造,借助语言。探讨语言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关键词句,有感情的诵读并赏析交流利用文档软件展示

探究提出问题:找出有关诗句朗读,在诗人肯定的橡树木棉的爱情里,你最认同哪一点,为什么?

学生结合所学过的诗词,分享个人对爱情观的认识。利用文档软件展示

小结总结课堂所学,肯定学生对爱情观的认知,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爱情。学生齐读诗歌,巩固认知。一生领读《十七岁的爱情》。

作用借鉴《致橡树》意象叠加的写法,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尝试写一首小诗。

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诗歌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自由独立爱情的坚守。整节课让学生始终受到感染与启示,深刻体会作者坚守自由、独立的爱情的精神。

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课前,播放《致橡树》音频,营造诗情氛围,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通过诵读,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寻找诗中意象,根据意象体味诗人传递的具体感情。

美读诗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赏析意象,探讨语言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出问题“橡树木棉的爱情里,你最认同哪一点,为什么?” 分享个人对爱情观的认识。教师适时小结,总结课堂所学,肯定学生对爱情观的认知,并引导学生齐读小诗《十七岁的爱情》,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爱情。【篇三】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摘要: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

摘要: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通过反思,不断从工作中发现和学到新的东西、总结新的经验、归纳新的教学实践理论,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并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反思 提高 教学能力

几年来,学校一直倡导、要求老师们进行教学反思。笔者从开始的嫌麻烦、不情愿到逐渐接受乃至现在有教学行为必定有教学反思,以及对教学反思有发自内心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还学习了关于“反思性教学”的一些知识。最终,我形成了一条明晰的结论,即从“教学反思”到“反思性教学”,其核心都是强调“反思”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的推动作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它能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意外收获、教学亮点一吐为快;它能把教师的失误记载成文,作为前车之鉴;它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论性的经验,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得到更深刻的历练,使其业务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下面,就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课后小结。养成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结的习惯。

小结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过程,首先要反思学生,如学生的反应如何、接受程度怎样等,然后要反思教学,如与学生互动如何,教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重点、难点,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等,以便为下次课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应注重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比如: 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我用“妈妈”这个话题来导入:“现在的你正在明亮的教室学习,你的妈妈此时在做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陆陆续续开始谈了----“我的妈妈在摘枸杞。”、“我妈在外地打工”、“我妈这个时候肯定在喂猪。”……同学们抛却了原来的羞涩,越谈越热烈,情绪也激动起来了,甚至有的孩子说着说着竟然啜泣起来。我意识到,同学们的情感已被调动起来,本堂课的教学氛围已成功营造。于是,我顺势导入文本的学习。本节课,学生情感投入,对诗歌形象、情感的把握很到位。课后细思量,我所带的学生均来自山区,且许多孩子家境贫困,父母供他们上学十分不易。所以,谈到自己的父母时总是那样动容、动情。同时我也顿悟:本节课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学生家庭”等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于是,我把自己的感悟做以小结:教材资源固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仅仅就教材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合理运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如现场环境资源(学校环境、教室环境等)、生活环境资源(家庭、父母、家乡、学生自身经历等)、教师自身资源(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变化、语调的抑扬顿挫、教师的

阅读积累和人生经历等)、课件资源等。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牢固树立课堂教学资源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反思,为我今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促使我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学习教育理论,把点滴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为教学研究积累材料。在积累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增强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听课与集体备课。观察和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管理措施、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等。

通过听课,取长补短,学习长处、反思不足。并在课后彼此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曾听同组教师上《荆轲刺秦王》一课,该节课内容较多,先梳理故事情节,再小结人物形象,后学生讨论交流“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似乎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但总觉得有不足之处。课后又逐一回忆教学环节,发现了问题所在:本节课重点不突出,未能挖掘出文本的核心价值。人物性格的分析应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但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对其点到为止。而是把“失败的原因”作为重点让学生展开讨论,用去了整堂课的三分之一的时间。于是,我把自己的心得做了总结: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读一篇文章,都能读出不同的东西,也就是说每一篇文章都有许多不同的可读、可探讨的内容,但总有它的核心价值,而这“核心价值”也正是课堂的重点所

在。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课堂教学不能纯粹从教师本人的兴趣和条件出发来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文本的内容来设计。语文课应坚守本课程的职能,始终坚持教学的核心内容,即便有所拓展,也必须紧紧围绕文本。

每次听完其他教师的课,我总要对他们的课进行反思,并与同事们进行认真的评课。教师评价教师是比听课更全面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者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对被评价者的教学设计作出评判,即教学设计准备的各个环节是否得当等。大家互通有无,发掘课的优缺点。这样可以促使我们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有助于防止某些失误的再次出现;同时根据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对症下药”, 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循环的过程,能较快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讨论不同教学设计、讲授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反思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积极改正。总之,通过大家的相互沟通和交流,通过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发现了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三、学生评教。在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因此,教师要会悉心与学生沟通,寻找学生的困惑和需要。例如:上完高一必修3的唐诗单元

后,我在学生中做了调查---每人用一张纸写出你学完这一单元的收获、困惑及对老师课堂教学的意见或建议。本以为这是我倾尽心思去设计和教学的一个单元,学生应该收获满满,结果却大出意料。“诗背会了,可对有的句子不甚理解,过后又忘了”“老师总是不放心,讲得太多,破坏了诗歌的美。”“要能多联系其他同类诗歌来讲,效果更好。”„„ 我把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进行归类,发现,原来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于是,我决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解决。对程度好的学生和程度差的学生、重点班和普通班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借助学生的反馈来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每天重复性进行常规教学工作的机器,而是具有发展能力的个体。教师通过反思,不断从工作中发现和学到新的东西、总结新的经验、归纳新的教学实践理论,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并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金钥匙,愿广大教师都能积极反思,有效地发挥反思的作用,使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篇四】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反思性教学视野中教师自我教育的审视

反思性教学视野中教师自我教育的审视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并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自我教育是教师的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教育,它指向教师“自我”的发展和提高。从反思性教学的视野审视教师的自我教育,我们会获得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反思性教学 自我教育 途径

反思性教学是教育领域备受推崇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通过反思性教学,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并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实现自我价值,教师的自我教育已成为当代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从反思性教学的视野审视教师的自我教育,我们会获得教师自我教育的一些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之解读

反思即参与者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或存在的现象进行审视和分

析,从而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思维。本文将反思性教学尝试定义为: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反省思维等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行为的本质与作用进行审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

1.批判性

当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对所发生的教学活动或事件进行思考、分析与评判,同时也对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教育者的这种批判精神能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本质。

【篇五】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感悟名师

感悟名师 反思自我

——教师培训感悟(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时间:2007年8月23、24日

地点:校多媒体教室

人物:学校全体教师

事件:观听教育专家(李振华、赵谦祥)报告 历时两天的专家报告为我们的新学年带来了崭新的动力,让我们从处在相对放松的假期精神状态中逐渐紧张起来,从意识上启动激发了工作的热情。虽然不是名师的现场报告,但一样接受着心灵的洗礼;虽然身处夏日闷热的环境,但内心传来阵阵清凉;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来不及做出全面思考,但留在笔记上的只字片语已经精炼的概括着名师的思想精华,日后的细细品读、实践将对自我反思与进步积累着又一深刻而丰富的可鉴之源。

一副可亲的面容、一个赞肯的眼神、一段精辟的话语、一番朴实的讲述……无不从细节中感受

到名师的魅力所在,似乎遥不可及的境界,却在用着生动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在这里,我想用三个主题来谈这两天的收获。

一、爱生,让学生感悟动力

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李振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证明了这句看似普通的表达,也许很多老师曾经这样告诉要求过自己,但是否真正做到了,能够做到几分,恐怕就难以作出迅速的回答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李老师同沂源人民的深厚感情始终让他情牵着孩子们的前途,把自己生命的大部分精力倾注在了贫穷的山区,奉献给了淳朴的革命老区人民后代,回报延续着对革命老区怀有的那份深深敬意。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

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李振华老师这样阐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准则。教师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心则没有教育,这是工作,这是职责,这是品格,这更是良心。因材施爱,因时施爱,用教师的爱去唤起学生强大的主体力量,必要的宽容也是教

师博爱的体现;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袒护,而是以自身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使学生走向自律。因此,我认为,真正的爱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或者说亲人朋友。欣赏他们,找出其闪光点,给以宽容、理解,引正确的人生之路。赞美、欣赏是爱的起点,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其兴趣,老师就要注意赞扬学生前进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若老师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则会打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赞美学生,绝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不意味着放弃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打磨与锻造。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学生,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学生,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

2、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未来发展着想。尊重与严格也是爱,作为老师,你无意识的一句话,可能给他一生带来影响,而真诚的批评纵使难听也可指引他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你要指引他走上正确道

路,要为他着想。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成功的学生,表明自己对学生成功的敬佩、赞美和追求;尊重失败的学生,表明自己对学生失败的同情、安慰和鼓励。心中有了爱才可能严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出于帮助而批评教育,出于关心而耐心指导和矫正,爱而有度与不失严格要求。

3、尽职尽责,爱业、敬业,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实践水平,有健康的身体,有高尚、完美、博爱的心灵,具有完善的人格魅力。 老师对学生的爱有多种方式。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的帮助辅导是一种爱;学生家庭生活有困难,老师的资助是一种爱;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老师的纠正教育是一种爱,等等。对学生的爱要真诚,不能虚假,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于高尚人格的无私的爱。毋庸讳言,老师的爱,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他们创造进步的动力。

二、学习,让教师富有魅力

终身学习是教师在一生中对学习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只有学习不止,才能使自己永远有新鲜的活水,才能在观念上、知识上永远站在最前沿,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灵动鲜活。这样才能更多地赢得学生的喜爱、尊重,树立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创造融洽的人际氛围。这样必将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发展。

三、课改,让教育充满活力

课改,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

【篇六】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阅读中认识自我

在阅读中认识自我

一个人想彻底认清自己难度很大,眼睛长在自己的身上,是用来观察外界事物的,自身往往成了盲点。古希腊人曾经在阿波罗神庙的石柱上刻下“认识自己”作为神灵的谕示,就是提醒世人认清自我,审视自我,避免自我认知的迷失。阅读便是这样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认识自己。

我学到的“哲学常识”总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胡说。事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的三观。他们只是追随生活积累起来的偏见或人云亦云的意见过活。如果这也算是三观的话,那么这是未经反思的三观。这样的三观多半是自相矛盾、自以为是和混乱糊涂的。真正的三观必须是个人自己通过艰苦的思考和求知而获得的对世界、人生和价值问题的有条理的看法,在它们会排除掉自相矛盾,会有对这些问题的清晰的看法和立场。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一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显然,许多人都还只拥有糊涂的三观,而没有清醒的三观,所以浑浑噩噩,混吃等死。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有多差劲。反过来,这也应该成为激励我们思考的动力。越是浑噩的现实,越是需要费心思弄清楚,搞明白。

这样读书有什么效果呢?有一位读者曾经聊到过他的感受。他在读过米塞斯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后,感叹道:“真的是毁三观啊!以前读过的东西好多都被摧毁了。现在对文青真心受不了。”因为一本书而受到深刻的观念触动的情形在求知者那里普遍发生过。这是好事。说明她真正地在思考,也说明她在知识上诚实,在求知时较真。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

能毁掉三观的,最终是你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的深刻的怀疑的习惯和严谨求真的探求兴趣。人性在怀疑时最美。不会怀疑,害怕怀疑,反对怀疑,是过去十几年中所受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惰性。大量不文明、不公平、虚伪、丑恶的事情就在这种惰性中被养大,变放肆,最终危害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怀疑和追根问底,但一切文明的社会肯定都欢迎怀疑和追根问底。怀疑与追根问底是纠结的事情,有时会搞得你焦虑不堪,甚至看起来神经质。但这一些都是为了过文明生活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只有通过这番精神努力,初入世事的年轻人才能成人。这样的自我“观念革命”是古典时代的哲人、中世纪的修道士、近代的知识分子都经历过的知识拯救。

怀疑之后的追问、探寻和追究,会引导你主动去阅读和了解陌生的世界,懂得以前不曾懂得的道理。把自己从狭隘的精神洼地里

提拎出来,面对开放壮阔的世界。那时,你将拥有不同于平庸众人的眼光。也就是说,你会为自己创造出一种面对整个世界的一整套观念。这就是“造三观”。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荣誉和乐趣。靠着这样的精神标记,你会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寻找到自己的朋友、知己和伙伴。没有知识渗透的友谊往往是肤浅而不可靠的。因为人们很少愿意在友谊中保持理智。只有君子才能如此清醒。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比喻的是纯净,而不是刻薄寡恩、无情无义。

读书是为你赢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既是你自己,也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只有你自己的自我满足和精神吸毒。所以应当坚决反对文青式的阅读方式,而主张“重口味”。自恋的文青只会局限在个人情绪的小天地中。既无法也无能去理解现实,反过来,也同样无能理解文学对于人类情感的伟大领会与刻画。情感不是情绪。前者包含了三观,后者只是偏私。伟大的文学家,诸如陀思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勃朗特姐妹、圣经作者,无一不对人性有深刻洞察。

要脚踏实地,要观看现实,所以要借助别人的智慧。重口味的书籍中往往包含这些内容。通过了解人类文化的百态,知识的种种,而贯通于人性之幽暗和明朗。政治学帮助你理解权力的特性,经济学帮你理解财产的重要性,哲学启发你怀疑的品质,历史学让你知道从哪里来,在展望未来时不至于想入非非。

当然,所有阅读者都不能轻视两件事:第一是勤奋。不要一年只读一本书,那是不够的。起码应该做到十天一本。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任何事情都得免谈。第二是讨论。任何人所观者都有局限,一定要多与人讨论,否则读书会毁了你。

大量的阅读,最终能帮助我们走出偏狭的自我,找到通达生命真理的道路。

开始严肃认真的阅读吧,我们将因此而自救。

【篇七】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

一、课堂教学——反思的重点

课堂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复杂系统。老教师在课堂上较多注意教学艺术风格、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新教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课堂管理方面。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的分析。

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是教师反思的重点。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 达成高度 准确的定位

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教案的好坏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条件。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对过去的教案和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和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不能照搬照抄现成教案。课余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学生作业和练习的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对作业布置和设计的科学性作出判断,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高度准确的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等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对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要倾注关切和热情,这是反思的基点。例如谌雪姣老师的课前听写及课后的作业布置、庞莉老师的堂上迁移练习,两位老师可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反思自己所做的设计是否科学。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关键词:增进 把握 提高 提升

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

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反思典范,让自身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等。

在观摩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的过程中,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师一起边看,边评,边议,面对面地相互切磋,交流

研讨,反复研究他人与自己的成功与失误,在讨论甚至争议的过程中,会迫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教师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可以增进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提升反思能力。所以学习观摩是教师直接吸取他人成功经验的过程,是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内化自己的思想、理念和行为的过程,是教学反思的基本生长点。在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常常惊讶于有些老师评课时妙语连珠,发现问题时一针见血,这些老师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得益于他们经常听课或时常学习案例评析。由此我想到,李靖静老师在答辩时引用语文大师窦桂梅所说的有关整体与局部的巧妙比喻,她的这段描述使得她的答辩多了文化的气息。当时韦校长和黄副校长发出会心的微笑,我猜他们一定在想:多学习,让老师们站得更高。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关键词:反思自我 反思教学过程

对话是真理的明朗和思想本身的实现过程。在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反思需要对话、反思离不开对话。其实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与历史对话、与事实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对话不是单向的传输与接受,而是相互推动的一种互惠、互赠的交流活动。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智慧,教师也是从学生那里得到回报,双方均以自己的行为促成对方完成教与学的创造性活动,在这样一个对话情境中,教师不断在对话中反思自我,反思教学过程,学生在对话中得到成长,两者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关键词:自我否定 自我超越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它既是一种自我否定,也

是一种自我超越。否定自我并非易事,这意味着对我们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传统习惯进行挑战。

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甚至敌对的空间去洗心

革面。要使反思有成效,教师必须跳出通常习惯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立足点,站在自己之外,以陌生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二、纵观整节课,我们要反思什么呢?课后反思“七要” ★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这七个方面是从全面考虑。我们上完一节课及时反思,思什么呢?

1、思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可以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

2、思自己的行为

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思考的注意力由外显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到教育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教学目的、教育教学理念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从多角度出发进行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具有独创性

的,恰当的解决方案,并在情境变化时及时调整和改进原有的决策和行为。

3、思成功之处

我们在教学反思时要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我在哪个环节处理得比较好?课堂上生成哪些精彩的地方?教学过程中有哪些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媒体教学的运用;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4、思教学不足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练习的效果等方面,还有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课上讨论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

5、思改进措施

“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思再教设计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

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再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篇八】审视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感悟自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心得体会

自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心得体会

石狮银江华侨学校 袁其亮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对世界教育的考察,在迎接新世纪的社会变迁中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总体性思考的一部经典之作。该报告着眼未来全球的发展,但又从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了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各章节都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未来挑战的对策与建议,报告见解独特而深刻,尤其对终身教育的论述是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他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这一定义,表达了人类社会对这一现代现象的客观规律的最深刻的理性认识。并且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它提出“应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提出了“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的科学论断。

一、《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对终身教育作了界定

“在本报告中,委员会决定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这就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对对终身教育所作的界定。

从这一界定中,不难看出,终身教育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教育只注重人的某一特定求学阶段,主要是儿童到青少年时期,学校教育几乎是全部。

其次,终身教育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以求知、做事、与人共处、做人为主线注重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往的教育以知识的学习为主,这些知识往往是前人积累下来的,很少有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的。

最后,终身教育提倡能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有一技之长,任何人都可以是别人的老师,反过来也可以是别人的学生,老师和学生角色并不固定;以往的教育靠很少一部分人充当教师,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分明,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

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求知,既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处,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一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

做人,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这就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提出的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这四个学会,相互联系,相互交叉,使每一个人真正全面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身边的人、认识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可以说,这四个学会是当代社会乃至今后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

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注重社区教育对终身教育的作用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明确指出,“所属社区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不论在学习合作和相互支援方面,还是在可能以更深入的方式积极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方面,都是如此。整个社区应意识到自己要对每位成员的教育负责,或与学校经常对话,或在学校缺乏时,承担起部分非正规的教育工作。”

学生生活的空间很大程度上是在社区,特别是双休日以及寒暑假。因此利用好社区教育,无疑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揭示了终身教育的实质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认为,终身教育的实质,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教师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学生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进取心。

读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联系自己工作实际,受益很大。明白了“今天,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同时,青年的启蒙教育也有延长的趋势。”因此,作为学校的教师,要从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用终身教育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际教学,我们就必须摈弃“填鸭式”教学,而关注学生怎样和从哪里获取知识。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多设计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学会思考,

终身教育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过程来发挥学生的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作为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发展,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坚信,任何学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潜能的。学习上的暂时的困难,不能说明学生不适合学习,只能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尚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能力,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决定了作为终身教育“序曲”的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这四个学会方面的能力。学会认知,要求学生不仅学会书本知识,更要学会获得认识和理解的手段,学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做事,要求学生学会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共处,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学会做人,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认清自己的角色,勇于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

从《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