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


【篇一】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龙源期刊网 .cn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作者:于述胜 邱星语

来源:《中国教师》2015年第01期

专栏主持人

于述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学术史研究。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宣传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学报》执行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

《读经明理》专栏前言

自“轴心时代”起,哲学即在人生对话中开启。它展现的正是哲学本义: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不必高视“会友”“辅仁”之事,它其实就是读经典之书、明人生之理,增进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境界,转化和完善人之世界观,让人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宋代书院讲学,被后人视为书院精神之代表。其书院是有共同信仰的学者们的生活共同体:在特定师者引领下,学者们以经典为论题,切问近思,以明人生之道。《论语》《孟子》式的对话,亦因以复兴。朱子复修白鹿洞书院,其觅旧址、建黉舍、立学规之功固不可没,而其以讲学为生命、“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之精神,尤当为今人所效法。

1912年初,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世界观教育等在内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所谓“世界观教育”,其实就是传统的意义之学,是通过哲学进行的关于精神自由的教育。可惜的是,随后举行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所制定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和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删除了“世界观教育”这一要目,从制度上切断了教育与人的精神自由之密切关联。自是以降,尽性成德之教为成材之教所涵盖,人生意义之学为知识技能之学所笼罩。经学被拆分到哲学、文学或史学中,而后者则变成了大学里的高头讲章。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百余年来,“道”日不见重,“业”日向利而行,“解惑”亦日与人生疏远,沦为解考题之用。如此,则知愈博而惑愈甚。其为教为学,不亦悖乎?

所幸天运往还,周而复始。儒、道之学复起,求道之人日众。吾等沐浴此风,不甘以经学为讲章、以经籍为举业。遂以QQ为平台,法古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举,游走于经籍与人生之场,切问而近思,读经以明理,以收进德修业之效。“读经明理”栏目中的文章,即是选取平日交流中的若干论题加工而成。每篇文章涉及中华经典中的一两句名言。人们虽或习知其言,但未必皆能通透其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先列师者与学者往复问答之语,最后用证学韵语诗加以总结。所以要这样做,乃因答问循序渐进,易于理会,而诗言韵语有助于牢记。

【篇二】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论语经典诵读50句

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不从

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

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

3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

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

3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

3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篇三】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三年级经典诵读-《论语》精选22句

《论语》精选22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

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 看见他的优点就像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流上说:“流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流一样,日夜不停。”

1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都不吃饭,整夜都不睡觉,全部用来思考,(觉得)没有好处,不如(把时间用来)学习。”

15、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 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 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 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 朋友,与花言 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6、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1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20、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2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篇四】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1]

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

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

3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

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

3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

3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篇五】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

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

3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

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

3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

3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篇六】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百句《论语》经典名句诵读

《论语》经典名句(要求记诵和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1》)(p13)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p113)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1·12》)P95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1·16》)p114

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p101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2·2》)p30

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2·3》)P96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2·4》)P23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一听别人 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逾越法度规矩。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2·11》)P17

10.子曰:“君子不器。”(《为政2·12》)P160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2·13》)P17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2·14》)(君子是团结而不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团结)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2·17》)P17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2·22》)P124

1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3·1》)P47

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1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P42

1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4·2》)p138

1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4·3》)p138

1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4·5》)p140\p160

2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8》)p159

2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4·11》)(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2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16》)(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17》)p114

2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4·19》)p69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4·21》)p70

2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p106

2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伴。论语“学而时习之”朗读

28.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5·10》)p19

2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5·15》)p18

3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11》)颜回多么有修养啊,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啊。

3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6·13》)你要去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小人式的儒者。

3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6·18》)P3

3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6·20》)P17

3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6·23》)P149 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3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6·27》)P14

3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1》)P13

37.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7·6》)P30

3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7·14》)P31

3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7·16》)P162

4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7·20》)p13

4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7·22》)p19

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4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7·37》)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4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7》)P160

44.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8·8》)P36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所学得以完成。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17》)P45 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就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的流去。

4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9·23》) 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值不得惧怕了。

4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9·26》)P160

4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罕9·28》)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4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9·29》)P138

50.食不语,寝不言。(《乡党10·10》)P41

51.席不正,不坐。(《乡党10·11》)P41

5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10·17》)P138

5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2·1》)P138

5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12·5》)P59

司马牛忧愁的说:“别人都有好兄弟,单单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听之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是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待别人词色恭谨,合乎礼节,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 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55.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12·7》)P98

5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12·16》)

57.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12·24》)P3

58.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13·5》)P18

59.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13·17》)P101

6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13·23》)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恰到好处,却不肯盲目附从,小人只是盲目附从,却不肯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

6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p100

6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13·19》)P82

63.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13·27》)p138

6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14·3》)

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言语谦顺。

6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P101

66.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14·23》)

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为财利。

6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14·24》)P14

6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14·27》)P101

6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14·26》)P101

7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15·9》)P160

71.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P83

7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15·12》)P114

7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15·36》)P138

7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15·40》)P159

7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16·4》)P57

76.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17·2》)P14

7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9·6》)P15

7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19·13》)P15

7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19·21》)P114

8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20·3》)P42

思考题

1.请谈谈你学习《<论语>导读》这门课程的心得与体会。

2.试述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3.谈谈《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4.谈谈你对儒家孝道的理解以及孝的现代意义。

5.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请结合《论语》中“礼”的思想,谈现代人的道德修养。

6.请你谈谈孔子的“教育观”。

7.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义利”观的理解。

8.谈谈你对中庸的理解和如何在社会中做到中庸?

9.请结合《论语》中有关“信”的论述,谈谈现代社会的信用问题。

10.孔子一直强调“君子之德”,而现代人则强调“道德自律”, 请谈谈你对两者的理解,并阐述其在社会伦理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11. 请结合《论语》有关礼仪的语录,谈谈现代社会的文明修养问题。

12.简论《论语》中“文质彬彬”的思想观点。

13.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

14.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忠信”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