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党校统计学课程


篇一:《2014年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学习指导》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春季学期经济类专业

《统计学》学习指导

一、课程内容及要求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显示、分析和推论的科学,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做出更有效的决定。其实,“统计”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个词。比如:篮球比赛中,工作人员要统计场上每个队员的命中率、犯规次数以及得分情况。这学期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统计学。

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常用的统计方法。相对而言,描述统计比较简单,没有涉及太多的数学。而后两者就复杂多了,用到了微积分中比较高深的数学,希望大家到时咬紧牙关,冲破这个难关。当然了,我们这门课不是数学课,因而考试时不会涉及太多的数学,大家不要担心。

本门课的要求是:①认真及时完成作业;②认真学习领会“学习指导”和“期末复习提纲”;③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我在语音答疑时给大家划的重点。

二、教材及课件

教材名称:《应用经济统计学》,李心愉、袁诚编著,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配套课件:黄嘉佑主讲,《统计学》视频教学课件,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三、视频教学课件和教材的关系

本学期我们使用《应用经济统计学》的第二版教材,虽然第二版教材有很多改动,但它和第一版的内容基本相同。另外,视频教学课件是同学们主要的学习工具,主讲老师会详细认真地讲解每一章。但主讲老师使用的是第一版教材,所以在听课件时,会出现页码对不上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克服一下。其中,第八章方差分析、第九章分类资料分析和第十三章统计决策,主讲老师没有讲,同学们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自行完成这三章内容的学习,但这三章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同学们只要认真听课件、看教材,基本上就能掌握老师所要求的内容。如果在听课件、看教材后还有疑问,同学们可以在课程论坛(网址:

四、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

由于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首先同学们必须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比如说,均值与方差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随机变量的含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同学们在运用这些知识时,才能做到心里有数,才不会张冠李戴。其次,统计学又是一门实际性的学科,所以同学们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从第八章开始,专门介绍了统计学的几种应用,如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同学们需认真掌握,并熟练运用。

鉴于统计学的学习目标,同学们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掌握计算公式。统计学涉及到很多数学,特别是第四章至第七章,公式繁多,计算方法多样,同学们在学习时,应尽可能地熟练运用这些公式。不需要同学们死记硬背,因为这门课是开卷考试,但是大家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公式的出处以及如何运用。

(2)多做题。同学们可以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熟悉公式,了解参数估计方法,运用参数的假设检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助教老师会布置一组平时作业,题量比较大,同学们须认真完成,这些作业题都是重点内容,考试中可能会再次涉及到。

(3)在实践中多思考,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这一点很重要,毕竟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家学它就是要运用它。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用得到统计学,比如,一个公司发放问卷调查新产品的满意度。当同学们拿到问卷时,可以观察一下问卷制作得是否合理,有哪些不足,这样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缺陷等等。总之,同学们要多多思考,将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

五、引领教学计划(包括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描述统计(第二章至第四章)、推断统计(第五章至第七章)、常用的统计方法(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我们考试的重点也集中在这三部分。另外,由于视频课件没有讲解第八、第九和第十三章,所以考试不作要求。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我将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列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说明:每个知识点后面,我都标注了该知识点在课本上的具体位置,以方便大家学习。由于视频课件的讲课顺序与课本不完全一样,而且内容与第二版教材有所不同,所以我只是在每章开头标注了一下视频课件的位置。大家主要还是以课本为主。

第一章 导言(课件“统计学01、02”)

本章是导言,介绍了统计学的一些概念,对同学们正式进入统计学课程的学习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因此,同学们在阅读这一章时,应尽量弄懂里面的一些概念。本章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统计学的概念(课本第2页)

统计学是一门对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算描述和分析推论的科学。

2、统计学的三个核心要点(课本第2—3页)

①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统计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

②统计学所探索的是群体现象数量表现的内在规律性。这里有两个要点:数量性和规律性。

③统计学研究的是对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描述和分析推论的方。

3、总体和样本的概念(课本第2、9页)

总体指调查者研究对象的集合。

样本指来自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从总体中选取若干个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的结果称为样本,样本中所含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4、统计学的分类(课本第6页)

①描述统计学和推论统计学

②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5、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课本第7—8页)

①统计学与经济学

②统计学与经济管理

6、Excel软件简介(课本第8页)

我会在课程论坛上贴一个Excel的操作手册,供同学们学习。

7、数量型变量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课本第10页)

①如果变量的取值可以一一列举,在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不再有其他的数值,那么这样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如在校学生人数、全国上市公司数。

②如果变量的取值不能一一列举,在任意两个数值之间都可以再取无限多的数值,那

么这样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如股票的价格、人的收入。

第二章 数据搜集(课件“统计学02”)

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的基础是统计数据,本章就主要介绍数据的搜集方法。本章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统计数据搜集的两种方法(课本第12页)

原始数据的搜集和次级资料的搜集。通过直接来源得到的数据称为一手数据或原始数据;由间接来源得到的数据称为二手数据或次级数据。

2、原始数据的搜集中我们有哪几种调查方法?(课本第13—20页)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

3、调查表的组成部分:表头、表体、表脚。(课本第22页)

4、调查的误差有哪些?怎么看待这些误差?(课本第29—30页)

第三章 数据整理(课件“统计学02、03”)

在统计调查取得原始资料之后,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将大量杂乱无章的资料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最终成为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数据。本章主要介绍数据整理的方法,如怎样分组、画统计表等。本章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1、资料分组的基本内容(课本第31—35页)

2、理解组距、组限、频数、频数密度、组中值、累积次数分配等概念。

组距:每组区间的宽度(课本第41页)

组限:区间的界限,小的界限值为下组限,大的界限值为上组限(课本第41页) 频数:又称为次数,指各组数据的个数(课本第34页)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课本第47页)

组中值=(上组限 下组限)/2

累计次数分配(课本第48页)

3、根据原始数据画出次数分配图和累计次数分配图等(课本第39—49页)

4、理解并会计算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及相对指标,了解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等。(课本第49—52页)

将总体的部分标志总量与总体的标志总量相比较,或将总体的部分单位总量与总体全部单位数相比较,所得到的相对指标叫做结构相对指标。

将总体内部的部分与部分对比所得到的指标称为比例相对指标。

若将同一内容的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到动态相对指标。

若将同一时期内容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可以得到强度相对指标。

5、了解统计表,会画统计图(条形图、线性图等)(课本第54—63页)

6、掌握利用Excel画图(课本第64—69页)

第四章 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课件“统计学03、07、08、09、10”)

统计数据整理好之后,我们就来观察数据的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其中,均值和方差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在后面的章节都有涉及,所以同学们必须把这两个概念弄懂。本章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有:

1、哪些统计量可以刻画集中趋势?(课本第73—84页)

①算术平均数(Mean)

A、简单算术平均数,掌握例题4.1(课本第73页)

B、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例题4.2(课本第75—76页)

②中位数(median),掌握例题4.5和4.6(课本第78—80页)

③众数(mode),掌握例题4.8(课本第80—82页)

④均值、中位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课本第82—84页)

2、理解下列概念并且会计算(课本第84—88页)

①分位数: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被划分为若干相等部分的分割点的数值。常用的分位数有四分位数、十分位数和百分位数,掌握例题4.9。(课本第84—85页)

②几何平均数:变量X的n项观测值乘积的n次根,掌握例题4.11、4.12和4.13。(课本第86—87页)

③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一组观测值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掌握例题

4.15和4.16。(课本第87—88页)

3、哪些统计量可以刻画离中趋势?(课本第89—97页)

①全距(Range):一组资料中最大的数值与最小的数值之差(课本第89—90页)

②平均差(Average Deviation):一组数据值与其均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均值成为平均差,掌握例题4.18(课本第90—91页)

③方差(Variance)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掌握例题4.19(课本第91—94页)

4、掌握Chebishev定理与经验法则(课本第94—95页;课件)

Chebishev定理:对任何一组资料,观测值落于均值左右k个标准差的区间内的比例,至少为(11/k2)。

经验法则:掌握课本95页的图4.4。

5、理解下列概念并且会计算变异系数、四分位差、异众比率和平均差系数。(课本第95—97页)

6、掌握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课本第94页)

注意样本方差的分母为n-1,总体方差的分母为n。当样本数据个数很多时,n与n-1很接近,从而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也很接近。

7、掌握偏斜度的计量方式(课本第97—100页)

假如数据分布完全对称,我们将会看到所有奇数阶中心矩都等于零。

8、掌握峰度的计量方式(课本第100—102页)

第五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理论性很强的一章)(课件“统计学04、05、06”)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它是后面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的基础。本章内容涉及非常多的计算,也很难理解,对初学者而言,是一只很大的拦路虎。下面我把本章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列在下面,帮助同学们学习。

(一)什么是随机试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基本事件、复合事件的概念。(课本第107—111页)

随机试验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课本第109页)

掌握例题5.2、5.3、5.4、5.5

(二)事件之间的关系(包含事件、等价事件、和事件、积事件、差事件、互不相容事件、逆事件)(课本第111—115页)

掌握114页:事件间的运算法则

掌握例题5.8、5.9

(三)概率的几种定义、概率加法法则、概率乘法法则、事件的独立性、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课本第115—127页)

1、概率的几种定义

①概率的统计定义:数学家用抛掷硬币的试验得出的结论(课本第116页)

②概率的古典定义:掌握例题5.12和5.14(课本第117—118页)

③几何概率:掌握例题5.15和5.16(课本第118—119页)

事件A是事件B的子事件且两事件不相等,但却有可能存在P(A)= P(B)。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但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但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

④主观概率:面对不确定性,由个人判断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课本第120页)

2、概率的四个性质(课本第120—121页)

掌握例题5.17

3、概率的运算法则

①概率加法法则:P(A B)= P(A) P(B)P(AB),掌握例题5.19和5.20(课本第121—123页)

②概率乘法法则:P(AB)= P(B/A)  P(A),掌握例题5.22、5.23、5.24(课本第123—125页)

4、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定理

①全概率公式:掌握例题5.26(课本第125—126页)

②贝叶斯定理:掌握例题5.28(课本第127页)

(四)理解随机变量的涵义,其中包含离散型的随机变量和连续型的随机变量。掌握几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课本第129页)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掌握例题5.29(课本第129—131页)

3、几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

A、两点分布:掌握例题5.30(课本第131—133页)

B、二项分布:掌握例题5.31(课本第133—135页)

C、泊松分布:掌握例题5.33和5.36(课本第136—140页)

D、几何分布:掌握例题5.38(课本第142页)

(五)理解概率密度函数和概率分布函数,掌握几种重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重点掌握正态分布的性质、图形、及概率密度函数的形式。

①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课本第143页)

②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课本第143—144页) ③概率密度函数与概率分布函数的关系,掌握例题5.40(课本第144—145页) ④几种重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A、均匀分布:掌握例题5.41和5.42(课本第145—146页)

B、指数分布:掌握例题5.44(课本第146—149页)

C、正态分布:概率分布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及其基本性质,如何进行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掌握例题5.46、5.48和5.50(课本第150—157页)

(六)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和方差,会计算各种类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1、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①定义:掌握例题5.53(课本第158—159页)

②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掌握例题5.55和5.56(课本第159—161页)

③数学期望的性质(课本第161—162页)

2、随机变量的方差

①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例题5.57(课本第162—164页)

篇二:《2014-2015-1-统计学样卷A》

广州大学学年第学期考试卷

课程 统计学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学院 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答案写在表格中)

1. 某研究机构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以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

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支出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支出 2.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3. 下面的哪种调查方式样本不是随机选取的( )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判断抽样 4. 下列的图形中不适合描述分类数据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环形图 C.直方图 D.饼图 5. 与直方图相比,茎叶图( )

A.没有保留原始数据的信息 B.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统计学 48学时—(A) 卷)第 1 页 共 8 页

C.不能有效展示数据的分布 D.更适合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