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篇一:《优化教育结构》

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实在在地把提高质量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并将优化教育结构作为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

教育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深层问题。站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直面痛点、主动出击的务实担当之举。

经济学上有一个木桶原理——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体量巨大的数据增长和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教育结构的短板也愈发明显, 教育结构不合理不是一个新问题,以往我国教育往往通过外延式增长就可获得快速发展,但也使得内涵建设层面的一些问题被忽略,尤其是教育结构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存在方方面面——人才培养结构问题,城乡教育结构问题,公办民办教育结构问题,普教职教结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以问题导向为“透视镜”,其中协调发展理念即是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的科学方法论。协调发展应成为我们破解教育结构难题,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利器和实践指南。2015年,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教育均衡最为核心的要素——师资力量入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可谓是城乡教育结构协调发展的利器;

如今,我国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老百姓已不满足于获得教育入学机会的“温饱”需求,而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有一种整体观,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的平衡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城市教育优质,也不能让农村教育凋敝;通过协调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结构优化,增强发展整体性,是真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胜之举。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教育理念,才能使教育充分对接经济社会需求,让更多的人获得分享教育发展成果的机会,使更多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带来更多社会就业和人的自我实现机会,并最终促进人和社会的整体和谐。

优化调整教育结构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所涉之处,或静水深流,或暗流汹涌,特别考验改革者的胆识与智慧,既要有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和勇气,又要始终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整个改革过程,以统筹兼顾,保持平衡。改革唯不忘初心,以供给侧突破、协调发展,方得质提效增。

篇二:《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供给》

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供给

望江现有中小学144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6所,民办普通高中3所,民办职业高中2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4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特教学校1所,小学113所。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望江教育全面“换挡”,进入调结构、提质量的转型期、关键期,我们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优化教育供给。

一、主要做法

(一)调结构

一是优化普高资源。望江现有9所普通高中,其中公办高中6所,民办高中3所,高中教育资源供过于求。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学校利用“过剩”资源举办义务教育,通过多元办学、特色办学,走艺体办学模式,探索民办学校退出机制,优化高中教育结构,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二是协调普职发展。我县现有高中学生19205人,其中普高16928人,职高2277人,职普比1:7.43,普职发展极不协调。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基础能力、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培育特色专业,引导学校深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学籍互转的普职融通模式,实现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校三者之间左右互通、上下衔接,为每一个学生架设成长的“立交桥”,近两年对口招163人达二本线,

位列全市第一方阵。三是深化教育布局。我县始终坚持布局调整与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与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深度调整学校布局,全县中小学校总数由2011年186所调整为现在的144所,确保基本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村村有小学或教学点,各乡镇有1到3所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基本没有入学难、上学远的问题。

(二)转方式

一是转变用人方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师资配置是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五年招考教师703名,“双进工程”吸纳500余名安师院学生顶岗支教,重点补充英语、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加强农村偏远学校师资力量;按照教师基数工资的5%共投入9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选派上千人次教师到江苏、上海等地培训考察,请进多名省市专家来我县讲学。全面实施中小学“无校籍”管理、“县管校聘”制度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人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逐步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选择部分学校开展自主办学试点,探索校长负责制有效途径,切实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教育发展内生动力。二是转变招生方式。当前望江高中招生制度不利于学校公平竞争,为学校、社会所诟病。为规范高中招生,保障教育公平,2016年秋季我县全面启动省示范高中联合招生,非省示范高中捆绑招生,积极探索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一律打破志愿界线,省示范高中招生按生源成绩“S”型平行分配,

分组抽签录取;非省示范实行捆绑招生,打破计划指标,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平衡生源,激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高中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三是转变管理方式。打破传统型的管理方式,实现县教育局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重点在综合运用法规、标准、规划、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尤其突出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监督管理方面。依法办学,依法组织好教代会、全体教职工大会等,建立由教师代表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积极探索学校理事会制度,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我们聘请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主体的教育行风监督员19人,引入社会参与评价机制,把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学校自我评价及专家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聘请学区责任督学12人,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三)补短板{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一是重点配置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以来,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发展,累计投资4056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3.389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第一期、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67所,其中公办园35所、民办园32所,在编幼师75人。引导、支持民办园健康发展。制定《望江县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以奖代补实施办法》、《望江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规范办园、

资金奖补、教师培训、业务指导、管理督导等方面引导、扶持。2012—2015年度共认定54所年度普惠园,给予138.1万元的资金奖补。加强民办园整治力度。县局组织对全县城乡无证园进行摸底清查和全县131所看护点进行分类认定,C类园坚决予以取缔,坚决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断规范办园。二是重点配置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根据望江未来人口分析,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出台2014—2030年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一次规划到位,分步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快扩城增容项目建设,筹建望江一小莲花湖分校、实验学校开发区分校,建设示范幼儿园综合教学楼,总投资近2亿元,切实增加城区教育资源供给,努力缓解城区大班额、入园难问题。规范招生,控制不足龄儿童入学。2015年城区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均消除了大班额现象。

(四)促升级

一是促进办学条件全面升级。我县共投入3. 71亿元,实施校安工程、学前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周转房、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初中校舍等各类项目,新建和改扩建校舍42.5万平方米;投资5504万元,为全县学校配置桌椅、实验设备、电教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等,为我县学校标准化达标奠定了基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升级工程,积极开发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三通”建设步伐,在办学条件和技术装备上再上新台阶、实现全面改善。

二是促进后勤和安全保障全面强化。我县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伙房)建设项目80个,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近两年财政安排食堂工人工资600万元,食堂供餐学校比例由2011年的6.71%提高到现在的100%。投资540万元,为全县学校补充、更换安保设备,保障校园安全。

二、问题及对策建议

1.普通高中资源过剩。望江现有9所普通高中,其中公办高中6所,民办高中3所,就目前我们这样一个60多万人口的县份来说,供过于求。因此有的高中很难办下去,办学经费捉襟见肘,若是企业,早就“破产”。有的学校想歪点子,出怪招,有的学校等一等、看一看,避过风头曲线救国搞“借读”,有的学校目无招生纪律直接违规招收线下生,拍拍胸脯空头许诺给学籍,特别是民办学校,唯蝇头小利是图,影响的是望江教育整体质量,影响的是望江人民对教育的信心,影响的是望江教育发展大局。

对策建议:调整普通高中教育结构势在必行,否则,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大局。普通高中资源“过剩”是相对的、暂时的,有的学校可以利用“过剩”资源举办义务教育,有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元办学、特色办学,走艺体办学模式,探索民办学校退出机制,优化高中教育结构。

2.普职发展不协调。据统计,我县现有高中学生19205人,其中普高16928人,职高2277人,职普比1:7.43,与国家、省市要求相去甚远,普职发展极不协调。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县高中教育的“短板”,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

篇三:《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1》

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

“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调整教育结构”“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继续提高贫困家庭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教学和研究水平,重视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管用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对教育工作的批示中提出的三个“进一步”,深刻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方位。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实在在地把提高质量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并将优化教育结构作为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

教育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深层问题。站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直面痛点、主动出击的务实担当之举。 经济学上有一个木桶原理——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体量巨大的数据增长和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教育结构的短板也愈发明显。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却是企业用工荒;一边是城市学校学位难求,一边却是乡村学校日显凋敝;一边是公办学校做大做强,一边却是民办教育参差不齐……教育结构不合理,已然成为制约中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明显短板,需要深入问诊,更要对症下药。

教育结构不合理不是一个新问题,以往我国教育往往通过外延式增长就可获得快速发展,但也使得内涵建设层面的一些问题被忽略,尤其是教育结构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存在方方面面——人才培养结构问题,城乡教育结构问题,公办民办教育结构问题,普教职教结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以问题导向为“透视镜”,其中协调发展理念即是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的科学方法论。协调发展应成为我们破解教育结构难题,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利器和实践指南。2015年底,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表明国家已经着手从分层到分类的思路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可谓是人才培养结构协调发展的大动作;同样是2015年,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教育均衡最为核心的要素——师资力量入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可谓是城乡教育结构协调发展的利器;而在更早之前,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全力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谓是普教职教协调发展的大手笔……在“十二五”之末,顶层设计的思路已经明确,我们已经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之上。进入“十三五”,我们应在这条路上迈开更大的步伐,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将协调发展落实到教育系统的每一条毛细血管。 如今,我国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老百姓已不满足于获得教育入学机会的“温饱”需求,而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有一种整体观,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的平衡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城市教育优质,也不能让农村教育凋敝;既要东部率先,也要中西部崛起;既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也要职业教

育体系现代化;既要公办教育红红火火,也要民办教育春意盎然……通过协调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结构优化,增强发展整体性,是真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胜之举。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教育理念,才能使教育充分对接经济社会需求,让更多的人获得分享教育发展成果的机会,使更多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带来更多社会就业和人的自我实现机会,并最终促进人和社会的整体和谐。

优化调整教育结构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所涉之处,或静水深流,或暗流汹涌,特别考验改革者的胆识与智慧,既要有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和勇气,又要始终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整个改革过程,以统筹兼顾,保持平衡。改革唯不忘初心,以供给侧突破、协调发展,方得质提效增。

篇四:《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教育改革推向深入 贯彻《纲要》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系统工程,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教育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面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各界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讨。我认为有几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纲要》的落实。

教育结构的优化对于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作用非常突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进一步推进了人才需求结构的急剧变化。但是,2009年我国中等教育以上毕业生共有3808.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仅为619.2万人,只占中等教育以上学生比例的16.3%。可见现阶段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使得教育能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协调一致。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既是惠及全民教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全面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以高校的师生比为例,在1999—2008年期间,普通高校和研究生招生数量分别以19.5%和20.4%的年均速度增长,而同期高校专任教师的数量仅以 12.3%的年均速度增长。师资力量配置与学生数量增长的比例已很不协调。所以,应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数量与质量不协调的状况。通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建设知名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和市场急需专业,全面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使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方面的转变,需要科学地强化素质教育。一是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二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以促进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涌现。据统计我国约有半数的中小学生每天只有2小时左右的空闲时间,且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加课、参加各类辅导班仍是空余时间的重要内容。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看起来似乎增加了知识量,事实证明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之进入有智商无智慧,有智慧而无青春的不良循环。{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决定教育优劣的关键是师资的质量问题,一个好的机制可以使人才辈出,大师级的人物会应运而生。《纲要》提出了“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要求,但现行的职称评定机制已实行多年,实践证明其中有许多不科学的因素。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知识的积累度,教学质量的优胜率,教书育人的成功率等。要改革我国现行机制中职称评定标准上,片面强调所谓科研的倾向,要避免不管工作态度如何,不管教学质量如何,不管承担了多少教学工作量,只要写几篇文章或承担某一级别的课题,就可以评为高一级职称的倾向,不要使教师的专注力发生偏离,使学校变为一个追逐名利的场所。要知道,教学质量滑坡,高楼大厦林立却不见大师的踪迹,长此以往带来的消极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因而,有效地贯彻《纲要》,进一步科学地推进职称评定机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2010年,是新中国另一个甲子的起始之年,也是我国教育开启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年,

虽然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但《纲要》的颁布,政府问计于民的真诚姿态,让人看到了教育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的希望。

篇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综述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综述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编者按: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正式颁布以来,全国各地积极落实会议和纲要精神,总结经验,结合实际认真规划本地区高等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核心,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很多地区推出的措施实、亮点多,工作有成效。为交流经验,互相启迪,我们特编发系列综述分期宣传、报道。

一、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一现状,特别是为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各省区加大引导力度,推动紧缺人才培养,140多所高校增设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天津市配合滨海新区开发,以每个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不少于100万的力度,重点建设50个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使之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紧缺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省政府颁布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一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新增和遴选进行重点建设,为产业发展培养培训亟需人才,确保工学类专业、紧缺型人才专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招生计划总量不低于计划总数的40%。海南省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2010年遴选了新一轮19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引导高校积极开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亟需的如游艇、高尔夫、会展、博彩、体育休闲等相关专业。

二、合理调整专业目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学科专业布局是否合理涉及人才培养的宏观质量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各省区适时调整专业目录,广东、陕西、吉林等省教育厅研究制定全省高等学校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实施意见,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计管理办法,对专业规模进行控制,合理设置和优化学科专业,动态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北京市通过“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系统分析首都地区经

篇六:《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教育科学化发展》{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教育科学化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在广水市2012年教育工作会暨教育系统

“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9日)

吴 本 华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市《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几年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绩,安排部署今后几年的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持续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奋力谱写广水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一、肯定成绩 直面挑战

不断增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共识,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围绕中心定思路,聚精会神谋发展,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市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我们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启动实施《广水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全市幼儿入园率达60%以上;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启动《广水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我市被纳入全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毛入学率达80%以上,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职成教育突破发展,湖北正路职校的创办和市职教中心的巩固发展,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最大亮点;特殊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得到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日益形成,有关工作初见成效;全市审批设立有影响的民办教育机构17个,民办教育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的教育需求。{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我们坚持“标准化配臵、小班化教学、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建设集“求知的学园、成长的乐园、温馨的家园”为一体的“三园”式学校。近五年,全市投入教育经费12.977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9.664亿元,中央和省拨资金3.333亿元,为全市教育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市投入资金1.25亿元,改建校舍面积17.5万平方米;投入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资金5343.5万元,103所中小学接入教育网或互联网,47所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班班通”,“班班通”覆盖率高中达到94.6%、初中达到90.3%、小学达到60%,全市学校实验装备基本配套,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截止2011年底,全市学校后勤保障“四个创建”省级综合达标学校为8所、“十有八配套”学校达65所,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66所,改建新农村卫生校园71所,全市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师资建设卓有成效。我们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共引进203名资教生和28名免费师范生充实教师队伍;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与华师大签署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合作协议,与孝感学院签订合作实施“国培计划”协议,干部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达2.63万人次;组织教师暑期集训,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模范人物,提高了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我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已分别达到100%、99.4%和73.6%,涌现了一大批名校长、名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近五年有千余名教师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

——扶贫助学高潮迭起。我市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健全了覆盖义务教育、中职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贫困生救助体系;近五年,全市落实助学资金2亿多元,其中社会捐资2千多万元,“两免一补”资金1.6亿多元,中职生资助金1672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彩票公益金441万元,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736万元,使成千上万个贫困家庭喜获救助;争取北京思创厚德集团先后捐资140万元,创办发展了全省第一所“孤儿学校”;举办“圆梦行动”五次,筹集善款186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500名,重奖优秀教师40名;还举办了《楚天都市报》卓尔控股“十二助”及“金秋助学”等助学活动。电影《我想有一个梦》的成功拍摄,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扶贫助学的社会影响,塑造了广水教育的良好形象,诠释了人文广水的丰富内涵,提升了山城广水的知名度。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近几年,全市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地市级以上奖励1260人次,教师参加“四优”评选获地市级以上奖励800多人次。中考各项指标逐年提升,市实验中学考生李怡欣以675分勇夺2011年随州市中考状元。2006年以来,我市中职对口高考上本科197人,熊梦玲摘得2011年全省中职高考状元;普通高考考取清华、北大11人、空军飞行学员11人,一批上线3538人,二批上线6025人,体艺本科上线1157人,高考综合实力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2010年,瞿琦同学以687分勇夺全省普通高考应届生理科状元;2011年,卢新平同学作为随州市唯一一名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对象被录入清华大学;市一中取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推荐资格,成为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进一步擦亮了广水教育质量的名片。{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教育成果深得认可。近几年来,我市教育党建、教育督导、教育行风建设、教师培训与管理、学校安全和稳定、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装备建设、教学教研、扶贫助学、依法治教、校务公开、学籍管理、教育宣传、教育招生考试、学校后勤保障、社会力量办学,以及教育系统的招商引资、立项争资、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军民共建、档案管理、“三万”活动、新农村建设和关工委、老干部、共青团、少先队等方面的工作,均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嘉奖,有些工作已步入全省先进行列,成了广水教育的优质品牌。市教育局连续几年被市政府授予“部门责任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十佳政府组阁部门”等称号。近几年,我市承办了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中考考务管理和学校后勤保障等教育工作现场会,被誉为“随州教育的一面旗臶”。去年4月,全省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广水成功召开,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平,展示了我市教育发展的丰硕成果,扩大了广水教育在全省的影响,丰富了广水教育优质品牌的内涵。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得益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真诚理解与鼎力支持,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广水教育人的奋力拼搏和无私奉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教育局,向所有为广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对我市教育布局的合理性、教育机会的均等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等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全市教育结

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突破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三是素质教育的推进困难重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干部教师队伍结构不优,补充、培训和管理的任务重大而艰难。五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总量性短缺问题突出,仍然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机遇也是随处都有的。从宏观上看,我们有四大发展机遇:一是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对教育功能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和政府将更加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二是教育财政投入将大幅度增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落实4%工作办公室,为保障教育经费依法增长,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将稳步推进。2011年,国家相继制定了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将颁布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推行校长职级制;将出台意见,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制”教师选聘和寄宿制学校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四是学校标准化建设将启动实施。2012年,国家将成立“学校建设标准国家研究中心”,相继编制和出台《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和《幼儿园建设标准》。从本市而言,我们也有四大机遇:一是科教兴市战略深入人心,为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全市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人心思进,为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四是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趋旺盛,为教育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机遇是最宝贵的资源。敏锐地发现机遇,及时地抓住机遇,科学地用好机遇,对做好教育工作、实现赶超跨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振奋精神,克难奋进、追求卓越,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奋力开创广水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优化结构 创新发展

牢牢把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动权和引导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确保到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以及校舍与教育设备设施、教育评价制度等,逐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我们期盼的理想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今后几年,是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极其关键的几年,教育现代化要在这一时期奠定坚实基础、展现美好前景。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今后几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教育强市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宗旨,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优先发展教育,遵循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面向社会需求,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我们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社会。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健全更具活力的教育体制;创建更加和谐的平安教育;提供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树立更加良好的教育形象。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学前教育。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乡镇办事处创办1所公办幼儿园,农村、城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分别达到75%和77%。

2、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六年巩固率达99%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0%以上。全市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臵均衡化、质量评价一体化、学校管理规范化,顺利通过全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评估验收。

篇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转

沾益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以否。我县实施课改已经进入第二轮,但在教学调研中发现存在共性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二是课堂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忽视知识中凝结的人类文化和智慧;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单一,教师讲的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导致学生学无兴趣;五是后进面大,尖子不突出;六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许多教师仍沿用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等等。一句话,就是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要求,不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 2003-2007教育振兴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为指针,从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出发,加强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知识的应运,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1.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4.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优化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优化教学内容:熟悉课程标准,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7.优化教学时间:要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的时间。

8.优化教学评价: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三、课堂教学的任务

现代教学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