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行政工作总结


篇一:《小学行政工作总结》

龙塘中心小学2014年秋季行政

工 作 总 结

本学期来,在镇中心学校的指导下,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九个抓好”为工作重点,全体教师上下一心,形成教育合力,有力地推进了我校小学与学前教育的发展。现就今春工作总结如下:

一、 抓制度完善,在规范管理中求创新

根据市局文件精神和中心学校计划,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迈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完善监控办法。 从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研水平、质量监控、环境建设、学校特色和违规处罚等方面,通过“查资料、调访谈、实地查看、即时听课”等形式,采取平时检查与学年评估相结合、学校自评与中心评定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对学校一年来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 抓师德师风建设,在教书育人中树形象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制定好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教师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进一步增强了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安心教学工作。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借创建“满意窗口学校”、“争先创优”、“治庸问责”、“民主行风评议”的东风,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促进教师做“为人民服务和人民满意的教师”,不断提高教师敬业奉献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树立教师高尚的师德风范,以及良好向上的工作氛围的创设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培养一支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完成本年度的各项工作计划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 抓教学常规管理,在教研、教改中求质量

借中心学校加强内部管理的东风,我校通过教学常规管理的不断规范化、制度化,采取不固定的随堂听课,加大随机抽查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的力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或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举办探讨课、说课和校际交流等,坚持以研促进。使我校教学质量特别是村小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教研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只有抓好这个中心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利川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40条》,认真落实中心学校对教育教学的各项制度,让教学常规工作进

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利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契机,采取不固定的随堂听课,加大随机抽查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的力度,做到经常性的给老师一定的压力,使老师踏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观看优秀课堂实录谈体会、开展过关课、公开课、探索课、讨论课、说课训练、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座谈会等,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了基础。

四、 抓好财务后勤管理

一是成立理财、审计小组,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进行审计和监督,做到收支公开透明。二是开源和节流,充分结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 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在和谐中求发展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校完善了安全教育制度,并加强了督促和监管,通过确立具体责任人,签定安全责任状,克服了师生的麻痹思想,时刻保持安全警钟长鸣,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六、 抓好体卫工作

健全机构,统筹安排,分工明确,职责到人,措施到位,成效较为显著。办公室专人负责督导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与资料的收集整理,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由于我们重视体卫工作,使校园始终保持了净化、绿化、美化的良好育人环境,学生体格状况较好。

七、 抓好党支部、工会和少先队工作

学校党支部、工会和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支部做到每学期有计划、工作活动安排。学校行政积极配合,支部生活正常,注意发挥党、团员教师的模范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鼓励青年团员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团队工作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学校发挥党支部和工会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工会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加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八、 做好教育服务方面的工作

狠抓班子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努力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我校党政一班人以“学习、团结、勤政、廉洁”为目标,我校领导班子成员更是从严要求,

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积极遵章守纪,主动作好分管工作,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为教职工作出表率。同时在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中,互相配合,关系融洽。研究问题,处理校务,大家坦诚直言,见仁见智。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全员培训。参加继续教育、信息教育、现代远程技术教育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使教师形成了进修热。我校每月都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

重视弱势群体,努力解决困难学生入学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的学习、家庭教育、生活问题。

学校召开家长会议,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一方面向家长通报学校各项工作情况,另一方面让家长对学校提出不足的地方与今后发展的建议。增强了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促进了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构筑了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

九、抓好民主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我校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做好学校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民主决策,改革了教代会制度,改变学校管理方式,按要求做到财务中各项收支情况公开,学校评优、评先公开,教师福利、奖金分配公开,人性化的现代民主管理模式在我校初步形成。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成绩是新的起跑线,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出类拔萃。学校行政人员要多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与教师之间要平等对话,真诚为教师服务,替教师着想,了解教师的需求,做教师的朋友,工作上多点关心,生活上多点帮助,以此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让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协调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力争办出有自己特色的示范学校。

龙塘中心小学

2015年1月15日

篇二:《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几年以来,在学校党委、校长和办公室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70周年”校庆、“迎评”、“申博”等中心工作,以“树窗口形象,创一流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尽力、尽职、尽责,虚心、热心、细心”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协调、服务、助手等工作。

一、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直以来,本人十分注重学习,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廉洁自律,服务意识和业务知识,本人参加了本科法律专业的学习,明年初毕业。

二、摆正位置,有较强的参谋和协调能力。

本人一直在党办、校办工作,能准确定好位,当好办公室领导的助手,顾全大局,全力支持,配合办公室领导、各科室、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并在工作中注意团结和发挥团队协助精神,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协调和参谋作用。

三、尽心尽力,完成各项工作

1、在人手少,工作任务饱满的情况下,能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负责做好每年的大约1500个大大小小的全校性会议的会务安排工作、会场布置及会前、会中、会后的各项服务工作。

2、做好学校承办的各类大型会议。并能协助各二级单位承办的各类全国、省市会议。例如:做好2006年“70周年”的庆

祝大会和各大小庆祝活动,2006年的粤西高校校长协助会;2007年的本科教学工作诊断性评估、预评估、正式评估的接待组工作;2008年的申博工作。

3、全校师生员工的信件、包裹、报纸、杂志的收发、查询、投送、订购工作,每天要分送180多种共2800多份报纸、4000多封信、3000多种6000多本杂志和进出500个包裹。

4、协作做好霞山校区文件收发、传递工作,霞山校区办公室送给校领导和主校区各职能部门的文件、信件、材料等。

5、每天及时保证领导办公室清洁卫生,做到领导到办公室前卫生搞好、冲好一杯热开水(或热茶)等领导办公室的内务工作。

6、每周的会议安排、放假的值班安排工作。

7、负责接待上级领导机关或兄弟单位领导来校检查、指导、交流工作、参加会议、访问等,协助外事部门接待外宾。做好接送派车,安排食宿和参观访问等工作。

8、负责全校性的各类会议活动的用车安排,负责安排校领导外出开会、办公、迎宾等项活动的用车,并根据需要做好领导出差前后的后勤服务工作。

9、协助领导作好各类人员的慰问工作。

10、做好校长办公室的内部事务管理工作。

吴 建 伟

2008年4月7日

篇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总结》

2002年学校行政工作总结

2002年是我校深入实施“十五”规划目标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校继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继续致力于“提高质量、提高档次、提高地位”,进一步促进学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全校教职工立足创新、奋发努力,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在许多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和进展。

一、“十五”规划执行良好,管理质量体系建设进展顺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认真实施“十五”规划。2002年度,学校新设专业比计划多出2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与规划基本持平,建筑学提前3年,物理学推迟1年。校本部学生规模中,本科生招生人数超规划1008人,在校生超规划1163人。优秀课程和优秀教材建设项目远远超出规划数。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规划基本相符,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规划稍显脱节。校园基本建设的面积和投资金额远超规划数,个别工程的建设周期因故延缓。

(二)组织开展管理工作质量体系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不懈地推行和落实机关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中层干部工作日志、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工作计划、部门工作周历、部门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以及部门工作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制度,加强了管理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管理工作质量体系。举办了9次管理知识专题讲座,讲授管理学基本知识、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高等教育管理学、高校公文办理以及高校教学、科研、人事管理等基本知识,有183名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三)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总务、设备、保卫等方面的校、院两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了宁波大学学院管理办法、校院两级机构设置和定编办法、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制订了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发扬民主,力求校务公开,召开了“双代会”,组织多次、多轮的征求意见会、座谈会,进行动员,多渠道听取各层面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项改革以财权下放为龙头、以指标考核为导向、以效益提高为目标、以学校调控为保障,旨在通过政策导向,调动校、院两级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学院逐步建成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实现学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平衡的良性运行机制,从而更快地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管理体制改革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已准备就绪,改革的思想进一步确立,改革将付诸实施。

(四)努力促进办学体制改革。以我校为主体的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的建设全面启动。2002年秋季,职教学院实验楼和学生村主体工程项目克服重重困难,赶进度,抓质量,终于按计划顺利完成。首批3888名学生入住北区学生村,这不仅拓展了我校的办学空间,也使得整个高教园区(北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由我校与市教育局、镇海区等单位发起并得到市政府同意的职教学院改制分立工作开局良好,年内已接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的实地{小学行政工作总结}.

考察和评议,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二、教学评估工作深入认真,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得到加强,招生规模得到控制。

(一)教学评估工作全面开展。2002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的具体要求,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全员参与,从起草评估意见、方案,成立评估工作机构,建立评估工作网站,开展自查,到组织校内专家评估,找差距、定措施、搞整改、抓落实,最后完成了自评报告、自评结果及依据、状态数据、特色项目等评估材料。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汇总了学校最近三年教学管理的大量数据,收集整理了最近三年的原始资料与档案,装订档案200多册,较好地完成了自评工作,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为明年接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评估、实现“确保优秀”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改革和建设得到加强。专业、课程、教材三大建设继续推进,新设了环境工程等5个专业和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评定了7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评出5个校级重点专业,获评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9个;对7门校级优秀课程进行了验收,4门获得通过;推荐5种教材申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种列入规划,推荐5种教材参加全国优秀教材奖评审,推荐18种教材参加省重点建设教材评审,组织了校级优秀教材奖评审,新立校优秀教材建设项目2项。教学研究工作成效凸显,全校有77个教研项目参加校级教研项目的立项评审,新立重点课题17项,一般课题19项,CAI课件11项;立项获得市教育规划课题8项,省教育规划年度课题2项、重点课题1项,国家教育规划课题1项,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2项;有33项校教学研究课题、4项市教育规划课题、1项省教育规划课题结题;组织了校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学软件奖的评审,评出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评出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学科竞赛成绩良好,我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组织了学校首届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和首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并积极参加全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和数学竞赛等。加强实践基地的投入与管理,检查评估了2个实习基地,投入95万元建设了4个校内实习基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考研工作得到加强,学生考研报考率创历史新高。

(三)招生数量有所控制,生源质量得到保证。2002年,我校共录取了6497名新生,比上年增加了13.3%,超计划73名。第一批次和第三批次的一志愿录取率均为100%,第三批次文、理科的录取分分别高出录取控制分数线17分和18分。为做好今年的新生录取工作,学校及早研究招生策略,加强招生工作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设立招生咨询热线电话,发动教师到各生源地宣传,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和声誉。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我校,为提高生源质量做了大量工作。

三、科学研究继续强化,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迈出新步,产学研工作成效显著。

(一)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我校高级别及大型科研项目成倍增长,新立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61项,是2001年的2.1倍,其中经费超过10万元的新立项目有85项,是2001年的2.7倍;科研总经费大幅上升,全校科研总经费达4126.4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122.9万元,横向经费3003.5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63.16%、90%和55%;科研成果收获颇丰,全校被SCI、EI等收录的文章达100篇(其中我校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

74篇),比2001年增长了13.9%。全年学校学术交流更加广泛,承办了11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主办了5次国家和省级科研、研究生工作会议,扩大了我校的学术影响。学校重视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评选出曹光彪科研奖一等奖11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新设学生科研基金,评审出重点项目28项,一般项目74项,有力地营造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强化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推动了学风建设。

(二)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明显加快。2002年我校新增市重点学科2个,总数达到11个,全年有27个学科申报硕士点。随着106名研究生的入学,加上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我校在校研究生总数已达209名(其中联合培养研究生56名),是2001年的近2倍。学校还积极开展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将水产养殖、国际贸易、结构力学、电路与系统、基础数学等5个学科作为首批申报学科。同时,学校实行研究生助教、助研制度,以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明显增加,承接科技开发项目及横向课题300多项,到位经费3500万元;为企业提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为地方渔业部门指导梭鱼人工育苗,成活率在95%以上,香鱼增养殖技术应用于生产后,总产量达5万斤,产值175万元,与企业共建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完成CDMA室内外直放站的产业化开发,报经国家核准,进行批量生产,产值达6000万元。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和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合作教育、人才培训、技术承包、成果转让,推动了技术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合作层次。

四、师资结构趋于合理,杰出人才不断汇聚,学科梯队逐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新一轮改革准备充分。

(一)人才引进与人事管理工作成效明显。2002年学校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紧缺师资107人,其中正高14人、副高21人,有博士21人、硕士66人。及时解决引进人才的安家、工作启动、子女转学等问题,我校荣获“宁波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教授基金”、“博士基金”等相关政策,在激励、培养和造就本校高层次人才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分别评出王宽诚育才奖5人、徐望月教师奖10人。适时开展了教师岗位的增聘工作,人事代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二)师资培养工作跃上新台阶。2002年我校的职称申报工作成绩显著,共有18人获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7人获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通过引进和培养,我校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优势日渐显现,我校有2人被批准列入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8人列入第二层次;有1人入选浙江省2001年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10人被评为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被评为宁波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5人成为宁波市首批高校名教师,7人列为名师培养对象。

(三)薪酬、离退休管理工作推陈出新。及时、准确地完成了教职工工资核定报批和校内津贴发放工作,统计了近三年校内岗位津贴发放情况,为制定新的岗位津贴办法提供了依据。组织开展了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调研,起草了新一轮分配方案和人员编制方案,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力求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提高老同志的年度补贴,优先发放住房补贴,组织老同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五、创新学生工作理念,管理、服务工作相得益彰。

(一)召开了首次学生工作大会。在认真调研和积极筹备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召开了首次学生工作大会,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学生工作经验,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育人是根本”为内涵的“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全省高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组织全校机关干部、各学院党政管理干部、教师代表、班主任开展进教室、进寝室、进食堂“三进”活动,利用课间、中午、晚上和周末时间,纷纷深入到学生食堂、寝室、教室,听课评议,开主题座谈会,了解广大学生的所想、所需和所为,听取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采纳到的1000多条意见和建议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分类落实责任部门采取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