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离婚的编剧是谁


篇一:《中国编剧资料》

编剧资料

黄晖

简介:黄晖,第26届电视“飞天奖”优秀编剧获得者,现居长沙。2007年凭借《恰同学少年》荣获中国电视剧艺术成就最高奖——飞天奖优秀编剧,年末编剧创作的“传奇大戏”《血色湘西》在湖南卫视引起收视狂潮。

估计身价: 6-8万元/集。

影响程度:2007年《恰同学少年》红遍大江南北,不仅得到普通观众的追捧,同时也受到了国家领导高层的高度关注,黄晖凭此剧一举拿下今年电视“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年末,湖南卫视推出他编剧的“传奇大片”《血色湘西》,收视节节升高。

点评:打破电视剧创作固有“规则”的独创性,《恰同学少年》的“大雅”,《血色湘西》的“大俗”,黄晖不仅用数量,更是用质量证明了其“横空出世”的气势。套用他剧本中一句台词:黄晖,逮起!

兰晓龙

简介: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2007年,因《士兵突击》一炮走红。

估计身价:4-6万元/集

影响程度:“许三多”已成为一个符号,“不抛弃不放弃”更是成为2007年的流行词汇。

点评:《士兵突击》的火爆只证明了两件事:1、网络的强大;2、这个社会是多么的浮躁,而“许三多”正是这个社会的强烈对照。

石康

简介:石康,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1993年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等。2007年,所编的电视剧《奋斗》受到“80”一代的追捧。

估计身价:3-5万元/集

影响程度:所有“80”一代

点评:“80”一代是个什么样?石康用笔告诉了我们!但是,网络作家十年砍柴却称这部剧是“童话”。

排名第四:宁财神

简介:早期身份为“网络写手”,2005年《武林外传》由央视八套一炮而红,一直红到现在。

估计身价:3-5万元/集

影响程度:一段时间内,打开电视发现,所有的电视台都在播放《武林外传》。 点评:带有地方口音的搞笑,搞红了自己,也搞火了一些电视台。 都梁

简介:都梁,50年代出生。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亮剑》。同名电视连续剧由海润影视传播忪司拍摄。2001年12月发表26集电视连续剧剧本《血色浪漫》,由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拍摄为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后又拍摄为同名电视剧。2007年,凭《亮剑》获得“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估计身价:3-5万元/集。

影响程度:《亮剑》开创了国产战争电视剧的新领域,连《狼毒花》这样的跟风之作也大火了一把。

点评:《血色浪漫》和《亮剑》,好一个套,套住了女观众,也没放走男观众。 海岩

简介:海岩,当过军人、工人、警察。现任锦江国际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代表作有《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等。2007年所编剧的《五星大饭店》热播。 估计身价:有价无实(注:只给自己的公司写戏)。

影响程度:他在电视剧界开创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海岩模式”。

点评:海岩,已经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根稻草。他一出现,总有些靠电视吃饭的人庆幸,“这下饿不死了”。但,“海岩剧”能否继续走红,诸多行业人士早已表示怀疑。

刘和平

简介:刘和平,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祖籍湖南邵东,长于湖南衡阳。幼辍学,从父读书。现为国家一级编剧,南开大学历史学兼职教授。代表作有《甲申祭》、《雍正王朝》、《沧海百年》等。2007年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成为“叫好不叫座”的典范。

估计身价:有价无实(只给自己的公司写戏)。

影响程度:喜欢历史的,一定会去瞄上几眼,然后去网上发帖。

点评:他的出现,引起了众人对历史的争论。但是,你们争论你们的,因他走红的陈宝国,依然笑着在电视上卖“管”。

麦家

简介:作家,成都传媒集团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凭《暗算》获2007年上海电视节最佳编剧奖。

估计身价:3-4万元/集

影响程度:《暗算》成为2006年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广泛看的荧屏节目,并波及到今年。

点评:把故事写成那样,只能说,“太有才了”。

琼瑶(台湾)

简介: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由大陆到台湾。主要作品有《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一帘幽梦》、《秋歌》、《在天涯》等。2007年《又见一帘幽梦》在湖南卫视热播,引起收视狂潮。

估计身价:有价无实(只给自己的公司写戏)。

影响程度:所有少男少女。

点评:已是奶奶级人物,内心却依然“春光盎然”。谁知晓,哭死多少恋爱中的孩子啊!

欧冠英(香港)

简介:欧冠英,TVB金牌编剧。2007年《岁月风云》国内热播。 估计身价:3-4万元/集

影响程度:开播的第四天,就已位居全国电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 一句话点评:TVB和内地电视台合作又一成功典型。

兰晓龙 代表作 《士兵突击》

高满堂 代表作 《闯关东》 、《大工匠》

何庆魁 代表作 《刘老根》、《圣水湖畔》

王海鸰 代表作 《牵手》、《中国式离婚》

海 岩 代表作 《永不瞑目》、 《玉观音》

-------------------------------------------------

陆天明 代表作 《苍天在上》、《大雪无痕》

吕晓明 代表作 《渴望》、《过把瘾》

刘和平 代表作 《雍正王朝》

朱苏进 代表作 《朱元璋》

盛和煜 代表作 《走向共和》

王宛平 代表作 《金婚》

邹静之 代表作 《康熙微服私访记》

陈枰 代表作 《激情燃烧的岁月》

石康 代表作 《奋斗》

黄晖 代表作 《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

彭三源 代表作 《半路夫妻》、《手心手背》

宁财神 代表作 《武林外传》、《都市男女》

江奇涛 代表作 《亮剑》、《汉武大帝》

高满堂(1955年生人)

代表作:《家有九凤》《闯关东》《北风那个吹》等

软实力:高满堂最讨厌自我重复,所以每一次创作都在寻找不一样的视角。很多人称其为“平民”编剧,因为高满堂的电视作品大多为农村、家庭或者抗战题材,主要围绕小人物展开,没有“高、大、全”一类的作品,为了“写出别人没有认识到的东西”,高满堂通过大量真实探访为电视剧剧情呈现出了更为真实、生活化的一面。此外,会讲故事也是高满堂的能耐,比如《北风那个吹》的创作初衷是建立在“给孩子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基础上,并将叙述角度加以变化,使80后、90后的年轻人也可以接受。

“硬件”:辽宁人高满堂与老乡赵本山结缘于几年前,两人意欲合作《刘老根3》,

剧本早已经完成并由央视购得版权,但因为剧情涉及到刘老根去了澳大利亚,赵本山有些担心“水土不服”,害怕观众接受不了,于是拍摄事宜暂时搁浅。除此之外,导演郭靖宇与高满堂可谓忘年之交,近期紧张拍摄的电视剧《铁梨花》由高满堂编剧、郭靖宇导演,完成了哥俩的强强联手。

邹静之(1952年生人)

代表作:《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软实力: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早期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却又不失现代人接受的幽默。王刚、张铁林、张国立“铁三角”的促成与邹静之有很大关系。现任《诗刊》副编审。

“硬件”:与“铁三角”的关系自不必说,特别是与邹静之合作了十多年的张国立从电视剧到电影始终依靠老朋友的帮忙;2008年末与作家刘恒、曹禺之女著名编剧万方成立的“龙马社”可谓邹静之的另一个“用武之地”。

王宛平

代表作:《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金婚2》(处于创作期间)《甜蜜蜜》等 软实力: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王宛平是地道的科班出身。作品大多为婚恋题材的王宛平直言“关注婚恋,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反应真实生活的电视剧作品是容易被大众认可的,不过王宛平始终排斥琐碎的婚姻故事,而是提炼典型。

“硬件”:从《金婚》系列导演郑晓龙到《甜蜜蜜》导演高希希,王宛平与合作过的导演大多形成了较好的默契和私交。

朱苏进(1953年生人)

代表作:《康熙王朝》新《三国演义》《我的兄弟叫顺溜》等

软实力:随着《顺溜》的热播,朱苏进可谓是是近段时间最火的编剧。朱苏进的电视剧作品大多以军旅题材为主,人物主线清晰,却又尽量减少人物数量,明晰人物动机,所以剧情更为生动、紧密。

“硬件”:朱苏进编剧之路需要感谢一个人——谢晋。偶然机会被朋友邀去参加谢晋筹拍《鸦片战争》的研讨会。会议结束后,谢导主动邀请朱苏进写《鸦片战争》的剧本,那时起,朱苏进开始“转行”写影视剧本,再也不写小说了。 姜伟(1962年生人)

代表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靠近你,温暖我》《潜伏》等

软实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姜伟已经在圈里摸爬滚打多年,虽然大热的《潜伏》改为了革命题材,却仍然可以找到姜伟较早前作品中对男女情感独到的解读。此外题材选取是衡量编剧成功与否的标准,《潜伏》作为国内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谍战题材作品,足见姜伟的功力。

“硬件”:虽然较早前编剧、指导的作品反响都不错,不过姜伟的风头远远地被出演明星盖过,不过身为北影教授,无论从学术界还是到基层的演员,姜伟多年积攒了不少人脉。

王海鸰(1953年生人)

代表作:《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

软实力: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王海鸰的作品更多偏重于女性视角,她始终坚信只有女性占据主导,婚姻才会幸福,所以王海鸰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家庭婚姻生活的“借鉴”书。

“硬件”:与邹静之、朱苏进为好友,因《中国式离婚》和《新结婚时代》,故与北京纯真年代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江奇涛

江奇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专业创作员、曾担任电影《红樱桃》、《红色恋人》,电视剧《汉武大帝》、《亮剑》、《大唐芙蓉园》、《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多部影视作品的编剧,被圈内人誉为“身怀绝技”的军旅作家。 赵冬苓

《沂蒙》 《南下》 《北方有佳人》《中国地》

王兴东、张永琛

高满堂、姜伟、张永琛、赵冬苓、兰晓龙、王宛平、王朝柱、江奇涛、王丽萍、邹静之等著名编剧荣获“十佳编剧奖”。宋方金、魏晓霞、崔洁、刘猛、梁振华、王伊则荣获“首都新秀编剧奖”。

篇二:《《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这两天抽上班的间隙看完了《中国式离婚》这本小说,本身我是想先看一下陈道明和蒋雯丽演的电视剧。由于身边的人不喜欢这类过于沉重的片子,所以就只有曲线完成这本书了。

生活本是一个烦恼的综合体,婚姻、家庭、事业的压力,责任也在婚姻后被无限的放大。那是一个拥挤的瓶颈,突破也许是唯一的出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大多数人会被这个瓶颈卡死。特别是人至中年,情感上、事业上总是在遭遇着不同的打压。上老下小的负担,身体机件年久失修的不畅,记忆不济思维缓慢带来的,同学朋友的风光带来的抑郁,都鞭笞着中年人苟延残喘、力不从心的心情。

书中女主人公林晓枫是典型的式的传统中年妇女,想法也具有代表性。她的丈夫宋建平是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大夫,收入稳定,家里没有经济上的负担。但林晓枫并满足于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状态,她想要车子、房子,儿子好的教育,她希望丈夫跳槽去外资企业,另一她也害怕去改变。然而一辈子踏踏实实的赵院长的死和高中同学会上遭受冷落都刺激了她敏感的神经。林晓枫把一切都归罪于安于现状,踏实内向的丈夫宋建平。殊不知的婚姻危机正悄悄到来&&

中年当是多事之秋,是婚姻发展的艰难时期。拿纳姆定律说:婚姻把猫头鹰变成家鸽的尝试。多么艰巨的改造工程,努力和结果往往是不成正比的。当中年夫妻生活变成习惯,变成例行公事,当那种怦然心跳的感觉日渐稀少直至缺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冷战和互相伤害。林晓枫和宋建平在换工作,孩子的求学问题上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一次次的误会让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了缓和矛盾,宋建平去了爱德华医院,收入成倍地增长,甚至有机会成为医院的合伙人,相应带来的是累得回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连尿都拉在床上。林晓枫为了支持老公的事业,辞去了心爱的教师工作,宋建平知道后更是加倍地挣钱,对妻子的平等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变得逆来顺受了。然而怀疑与猜忌并没有因为金钱的增加而减少,反而变本加厉了。为了家庭舍弃喜爱工作晓枫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她开始不满意于以丈夫的存在而存在,不满意自己的身份只是宋太太。物质上的欲望满足后,她又急切的追求自己在丈夫心中和社会上的地位。

背叛婚姻似乎是必然的,只是背叛就像刘东北说的存在着三个层面:一、身体的背叛;

二、心理的背叛;三身心的背叛。无疑,宋建平做为传统的知识分子,不敢于去尝试第一和第三个层面,但却挡不宋建平的心,对门的肖莉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这却是宋晓枫不能容忍的,只剩下婚姻的她开始拼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对于丈夫的背叛心里充满了怨恨。怨恨蒙蔽了人的双眼,她再也看不见事实,矛盾进一步扩大。生活中的很多小误会林晓枫都耿耿于怀,死命得追究到底。林晓枫从疑神疑鬼到歇斯底里到最后的人格崩溃,彻底粉碎了宋建平对她仅存的感情。两人的婚姻终于在风雨飘摇中走向尽头。

文中最后醒悟的林晓枫说出了最为经典的一句话:爱同时还是宽容宽厚是通达,总之,爱,是需要能力的!因为我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我失败了,所以我爱的人才会这样不顾一切地要离我远去。爱是需要能力的。那能力就是,让你爱的人爱你。我想这也就是作者王海鸽对于婚姻的理解吧!

婚姻,该接受生活的平淡,该一切随缘,学会宽容、坦然!

篇三:《从《中国式离婚》看中国电视剧剧作》

从《中国式离婚》看中国电视剧剧作

内容摘要: 剧本是影视剧生产的“一剧之本” ,制片人必须认真看剧本。在首届电视剧风云盛典中包揽2004年度最佳电视剧、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男女新人等6项大奖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作为经典之作,其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剧本是影视剧生产的“一剧之本”,占生产的60%,剧本所赋予了全剧的基本。剧本的策划与创作一定不能与制片和市场脱节。所以,制片人必须认真看剧本。

早期的剧本策划的模式一般以侃故事为主,如《渴望》、《海马歌舞厅》等,但现在这种方式已经落寞了。当下,由原文学作品的作者推荐一个暂时还不成熟的剧本,再由制片人找人去丰富它,然后再拍成影视剧是现在是比较成熟的模式。然而,更多的情况是买小说的改编权,这种方式成功的机率较大。因为小说的戏核比较扎实,人物和情节都更能立得住。改编模式包括对名著的改编(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和对老影片的改编,如当下比较流行的红色经典改编等。

2004年,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在内地荧屏掀起一阵婚姻剧热潮。在2005年5月28日北京世纪剧院举行的光线传媒“首届电视剧风云盛典”中包揽2004年度最佳电视剧、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男女新人等6项大奖。《中国式离婚》讲述的是一个望夫成龙的故事,望夫成龙是女人们的普遍心态,然后夫贵妻荣。剧中的两位主演陈道明和蒋雯丽共同演绎的离婚故事在大江南北的各个电视台轮番热播,这部家庭伦理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两性问题、婚姻问题的其实一直未曾停歇的探讨。作为本年度的经典,部分是因为它刺痛了“婚姻”。 据AC尼尔森收视统计数据显示,该剧在北京播出时的平均收视率达10.2%,在成都播出时高达15%,而重庆的收视则攀升至20%。随着剧集在全国十多个城市的热播,与剧集同步上市的同名小说也迅速登上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此外,还有不少媒体就此套剧集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作了专题节目,央视新闻频道的《社会记录》为此连续制作了两期名为“中国式离婚”的特别节目,而该剧引发的网上热评则让各门户的BBS留言版爆满。在全国各地电视台陆续播出后,长期占据当地收视率榜首,在观众之中掀起热烈的讨论,很多电视台都适时安排了重播,成为年内社会反响最强烈、观众最多、最赚钱的电视剧。很多人看了以后说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或因此对婚姻充满希望,或因此失去对婚姻的憧憬。

《中国式离婚》采用的就是买小说的改编权的方式。原小说作者王海翎对以其女性的视角极好地抓住了中国的婚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表述了一种细腻又微妙的情感,动人至极。作者认为源自真实生活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牵手》里,婚姻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男人,而在《中国式离婚》里,第三者却消失了,婚

姻的问题出现在女人身上。王海翎冷峻地解析了一对夫妻由相爱到漠然再到相互伤害的全过程,她的笔触及了婚姻中几乎每一个隐秘的角落,毫不留情。该剧试图从婚姻关系内部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描绘了由陈道明和蒋雯丽饰演的这对普通中年夫妻,怎样在没有外因介入的情况下,遭遇了婚姻本身带来的伤害和无奈。将这样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写出来,会引起观众最大限度的共鸣。

在做剧本策划时有一些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首先就是一定不能跟风,要使剧作成功在第一上,最好不要只比他人快一步,至少快到两三步,那样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其次就是政治上一定要站住脚。一般来说,家庭伦理剧涉及的政治上的问题不多,而且又与百姓生活比较贴近,故而比较受制片方的欢迎。还有就是剧本必须要符合国情。《中国式离婚》把中国文化阶层的离婚方式诠释得很透彻,虽然宋建平、林小枫这对夫妻的矛盾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却反映了中国目前中产阶层家庭生活的不信任和不稳定,它表现的是因为社会变革所引起的家庭变化,围绕着中国家庭离婚的方式来讲故事,既现代又传统,既保守又开放,几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让婚姻和感情受到挑战。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环境、性格、周边环境对婚姻家庭产生了影响,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动摇了婚床,大家都在尝试新鲜,放松放肆,但是现在,人们有些放弃了一些动摇婚姻的因素,这也许就是人性的回归、家庭伦理的回归、心的回归,与社会的大环境吻合。

从题材及其价值来看,《中国式离婚》作为剧本策划中的比较成功的案例,它掀起了 “中国式”家庭伦理剧的先河,并且规避了与都市情感剧和一般言情戏的相似之处。即是它成功在“第一”上。在对题材的处理上,它写实成分居多,但又不是完全写实。生活是葡萄,而艺术是葡萄酒。艺术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对遇到一些针对《中国式离婚》中编剧制造了太多的巧合而脱离了生活的真实的批评言辞时,我觉得这并不十分有理。在《中国式离婚》热播之后,以家庭伦理为背景的戏也均比较受欢迎。如后来的《离婚女人》等,但是据《离婚女人》的编剧万芳表示,该剧并没有模仿《中国式离婚》,而是另辟蹊径“突出离婚女人是如何摆脱绝望的,最终四个女人都有比较美满的结局”。但是,一味跟风的《中国式结婚》和《离婚再婚》便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可见,接风是跟不出好结果的,找到人家成功的原因才是关键剧本策划和创作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离婚》也是一种娓娓道来的东西,虽节奏稍慢一点儿,但生活气息浓,离百姓生活较近,捕捉的点比较好,故很受欢迎。其实,描写婚姻家庭的电视剧已经不少了,所以放大、定格这种痛苦、伤害,把内心深处的伤害放大,才能使其出类拔萃。

我们应注意到剧本策划时的一些应该归避的题材。一般来说,对于重大题材,我们均应该小心对待,对政策风险应注意回避,如:文革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当剧中所表现的人物后代还在时,真人真事题材比较容易惹官司,如《末代皇妃》、《张爱玲》等。选择民族与宗教题材时更要慎重,不能只凭一时冲动。历史题材方面来说,对已有

定论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可以颠覆,也最好不要上演衰势的历史。除了上述这些,目前反映最多的便是现实题材。它需要积极向上,不能以灰色调为主。反映主流要有独一无二性,要出新出深。不能跟风。结其几点,《中国式离婚》题材选择的确比较高明。

《中国式离婚》的市场分析:本剧有一个非常好的戏核。婚姻与家庭戏一般是女人成分多的戏,但此剧不仅女人会看,男人也会看。它有现实的深沉,有人物命运的悲凉,有感情的缠绵悱恻。都市情感剧热播,找好一个比较好又与众不同的切入点是比较重要的。对人性及其情感的审视是这部戏的支点。在《中国式离婚》提出了三种背叛,心、身、身心,我们重视的是身体的背叛而忽略的是心的背叛,但实际上心的背叛是最致命的,它有它的虚伪性、欺骗性,非常不人道。 其实,该剧的剧名本身就是一个卖点,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中国式离婚》的主题定位:《中国式离婚》以一个普通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元为点,揭示了在婚姻契约下夫妻之间的3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同时,《中国式离婚》强调了没有第三者的婚姻也很脆弱。当今国内的电视剧的商业运作,一方面越来越追求类型化,另一方面则是多戏剧元素的结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剧适应了都市情感剧的潮流,同时又走了一要不同的道路,它更加深沉。电视剧产业化之后,题材主题丰富了很多,大家对与生活、工作联系密切的电视剧作品更加关心,所以电视剧要进入家庭,展现周围人的欢乐、悲伤,这样成功机才会多一些。

就情节而言,《中国式离婚》是一部正剧,但是以悲剧成分为主。对于一部中篇电视剧来讲,前五集至关重要,而在第一集中,一般说来主要人物基本上都要出场了,人物关系和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要铺垫好,而在结局部分要对主要人物的命运有所交待。从整体上讲,这部戏属于开放式的结尾,似乎林小枫觉醒了,宋建平也惭愧,婚姻双方都意识到在婚姻中的失误。从中国的观众眼中,似乎林小枫和宋建平会重归于好,这仿佛与编剧总体的把握不太符合,也有人认为是编剧对社会的妥协。但据王海翎讲,电视剧说到底是个通俗的东西,是一个通俗艺术,电视剧必须要考虑到受众面,照顾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需要,这也是编剧所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编剧要在最大限度内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同时又要让观众觉得舒服,不至于别扭。另外,太多的巧合造就了故事的引人入胜和无懈可击。比如,开头就告诉林小枫的网名,这使之后的网恋顺理成章;一向粗心的小肖终于发生医疗事故,宋建平的救场导致了刘东北发现他和娟子所谓的“秘密”。虽然说“无巧不成书”,可太多太巧的巧合使该剧滑向荒诞,似乎抽去任何一个巧合,整个故事就会土崩瓦解。但荒诞并不妨碍其深刻,该剧正是用荒诞的形式表达深刻的内容,用偶然解说必然。编剧的思想借宋建平之口传达给观众,所有的误会其实是一种必然,他们已经失去了夫妻间最基本的信任,没有这个误会也会有那个误会。

从剧中的人物来看,正剧和悲剧中的人物往往要强调其性格的复杂性,人物有其创新度和其典型化的程度。人物的设置要讲究。《中国式离婚》中人物及其情节更深层次是为探讨人性的,这种人性的探索会相对永恒一点。在剧中,观众会看到更深一层的内涵,婚姻需要一种大智慧,需要糊涂。故事中描述的婚姻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太普遍了,结婚的人要看,不结婚的人更要看;幸福的人要看,不幸福的人更要看。剧中残酷的真实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不是美化人生的艺术真实,也不是家长里短的生活真实,而是揭开一纸法律文书掩盖下的不堪的血淋淋的真实。任何电视剧人物的设置都不能用丑角充斥屏幕,这样会背离民族文化精神。另外,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一定要立得住,要黑白分明,不可以本末倒置。在《中国式离婚》这部剧中,男女主角宋建平与林小枫、男女配角刘东北和娟子、及至其他人物如林小枫的父母和宋建平的女同事肖莉等,虽说这些人身上拥有这样或那样让观众无法认同之处,但是从总体来讲,这部剧中的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是相当成功的。由他们构成了剧中很有代表性的四个家庭,每个家庭的婚姻都有各自存在的问题,几乎概括了所有的“中国式”的离婚。

综上所述,二十三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的剧本策划及创作无论从题材选择、主题定位、市场分析、人物及情节设置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比较成功的。

篇四:《如何成为一名编剧?》

如何成为一名编剧?

编剧的入行途径(转)

1. 电视、电影、广播、漫画、游戏都需要编剧。

2.成为一名编剧最重要的特质:生活触觉敏锐。

3. 学编剧可直接报考设有编剧专业的艺术院校,但这是最下策!艺术院校的本科编剧专业毕业生多半不成气候。刻板的教学令学生忽略生活,失去自我。大陆的教育永远以《雷雨》为典范,香港编剧则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韦家辉的《义不容情》,以两套截然不同的方式制造一批又一批的写字工匠。

4. 生活阅历对一个编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入行不宜过早。先在生活里浸泡几年,或先拿个其他专业的大学文凭,再转编剧专业最划算。编剧是可以自学成才的,资讯爆炸的年代,看电影看电视就是最好的学习途径。也可以从写小说入手,但要注意小说与可改编小说的区别。

5.香港台湾的影视制作已经向大陆转移,编剧专业是最奇缺的人才。他们最喜欢的是在欧美及港台影视作品中浸泡的新一代很多有成就的编剧和导演放眼大陆寻找接班人,希望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播出去。对有天分的人才,他们并不计较你拿什么文凭,最重要有热诚有“料” 。

中国著名的编剧作家有哪些?

一、作家编剧

梁信

主要作品:主犯在你身边 (1985) 、风雨下钟山 (1982)、红姑寨恩仇记 (1988) 、战斗年华 (1982)、从奴隶到将军 (1979) 、特殊任务 (1978)、南海长城 (1976) 、红色娘子军 (1961)、碧海丹心 (1962)等

霍达

主要作品:《红尘》1985、《穆斯林的葬礼》1992等

王海鸰

主要作品:《星期天的寻觅》《牵手》等;电影《小岛》《走过严冬》;电视剧《爱你没商量》《不嫁则已》《大校的女儿》《中国式离婚》等

邹静之

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诗人。主要作品:《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夜宴》、《第601个电话》、《五月槐花香》、《吴清源》、《千里走单骑》、《赤壁》等

石康

主要作品:《大腕》、《奋斗》

主要作品:《极地营救》、《猎场扎撒》、《烈火金刚》、《西行囚车》、《北方囚车》、《特别攻击队》、《雪狼和他的恋人》、《英雄无泪》、《古墓惊魂》、《倾斜》、《荒原杀手》、《突围》等

刘震云

主要作品:《一地鸡毛》、《手机》等

张笑天

主要作品:《太平天国》、《佩剑将军》,《家务清官》、《她从雾中来》、《末代皇后》等

都梁

主要作品:《亮剑》、《狼烟北平》等

陆天明

《大雪无痕》、《省委书记》、《苍天在上》等

宁财神

主要作品:《武林外传》、《防火墙5788》等

王朔

主要作品:《梦想照进现实》、《一声叹息》、《无人喝彩》、《青春无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顽主》、《轮回》等

石钟山

主要作品:《军歌嘹亮》等

海岩

主要作品:《便衣警察》、《玉观音》、《五星大饭店》等

朱秀海

《百姓》(一、二、三部)、《波涛汹涌》、《乔家大院》等

香港著名作家编剧李碧华

《青蛇》、《胭脂扣》、《霸王别姬》等

二、专业编剧

陆柱国

《上甘岭》、《黑山阻击战》、《闪闪的红星》、《太行山上》等

李樯

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电影《孔雀》。

《凤凰》、《重案六组》、《孔雀树》、《女人不哭》等

台湾著名编剧王蕙玲

《色戒》、《人间四月天》、《候鸟》、《夜奔》、《神话》、《饮食男女》、《卧虎藏龙》等

王斌

《英雄》、《霍元甲》、《十面埋伏》、《青春爱人事件》、《美人依旧》等

廖一梅

《中国机长》、《龙堂》、《千年等一天》、《渴望一份真爱的感觉》、《像鸡毛一样飞》等

胡建新

《康熙王朝》等

陈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