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作文


篇一:《让生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作文(上)》

龙源期刊网 .cn

让生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作文(上)

作者:范康熙

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育》2013年第09期

☆人物简介

范康熙:1965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参加教育部“跨世纪园丁计划——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从教近三十年来,一直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近年来,着手“生活感触作文”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持的科研课题“自由创意作文教学”列入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关于材料的积累的研究”“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探索”“„生活感触‟在作写中的作用”等十余篇“感触作文”研究论文发表或获奖;个人事迹及教育思想被《沂蒙教育》《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等刊物重点推介。参编《教师实用写作》《阅读与赏析》《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同步教学设计》等多部论著。

教育感言:

“语文教学”必须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相统一:孩子们只有“懂生活”,才能更好地“懂语文”;只有“懂语文”,孩子们才能更好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学生的作文,“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因此,作文教学不能只是训练孩子们的写作技能,还要训练他们从生活中发掘、捕捉作文材料的能力。但是,恰恰在这一方面,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扰。

一、选材魔咒——一个无法绕开的老话题

“选材难”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老话题。新课程改革十几年来,虽然在破除孩子们选材的禁锢、解放写作的手脚方面有明显突破,但“没的写”的问题依然存在。有调查显示,目前仍有50%以上的学生因为“没的写”而害怕写作。

曾有人认为,“没的写”的根源在于孩子们过于单调的生活,于是想方设法在丰富孩子们的活动上下工夫,让孩子写活动作文。想法没错,因为材料来源于生活。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没的写”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而且,在那些为写作而进行的活动中,孩子们是带着负担的,甚至有孩子连活动也心存顾虑。

写作就是写生活,让孩子们写自己的生活。这是现代作文教学所形成的共识。然而,每逢作文时,常常见到的是老师挖空心思地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而依然有一部分孩子

篇二:《作文 源于孩子的生活》

作文 源于孩子的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作文是与生活同在的,要提要作文教学和效率,就得让作文走向生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主动实践,感受生活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例如,前年临近放假时下了一场雪,上语文课时,我问学生:“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今天下雪了。”“你们喜欢雪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下雪了,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因为雪中的景色很美。”“因为雪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洁白的世界。”……“是啊,雪中的景色的确很美,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喜欢下雪的天气,但雪中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

篇三:《让生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作文(下)》

龙源期刊网 .cn

让生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作文(下)

作者:范康熙

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育》2013年第10期

四、“秘招”导行——领着孩子探索选材“秘密”,引导孩子自觉选材

这里的“秘招”,既是指选材的规律和方法,也是指教师为训练孩子自觉选材的技能而采取的行动策略。

规律和方法是行动的指南。只有真正掌握了一些选材的规律和方法,孩子才能自觉地进行选材实践。老师带领着孩子们走进生活,只是从认识上给孩子们开通了生活选材的渠道,建立起了生活选材的意识,但是,要让孩子们自觉地从生活的宝库中捕捉材料,并且形成习惯与技能,就需要规律与方法的引领,也需要老师采取一些科学而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和训练。

(一)领着孩子发现选材背后的“秘密”

在带领孩子们捕捉材料、指导他们“发掘”材料的过程中,老师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引领孩子们去探索选材的方法以及选材背后的秘密。这正是孩子们最为关心的,也是老师最需要着力的:老师是怎么发现这个材料的?老师是怎么敏锐地捕捉到的?什么样的事才能成为我们可以选择的材料……“方法先行”的教训告诉我们,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而言,“方法”或“技巧”的东西,不可以事先告知,否则,这些方法或技巧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负担甚至是锁链。方法,必须引领着孩子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来自孩子们实践的方法,他们才容易掌握,才更容易在实践中运用。

1.引导孩子关注身边有趣的事物

有趣的事物,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关注。日常生活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大人们感觉平常的小事,孩子们却表现出强烈的热情。这种热情往往被大人轻视甚至冷眼相对,殊不知,这正是引导他们有所发现的绝好机会。老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心理,让他们掌握这一选材规律: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一定就是非常有趣的材料。每个孩子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指导孩子们运用这一规律捕捉材料时,个别指导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如:有一个孩子,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橡皮玩具》;还有一个学生,课堂上不断地向别人扔小纸团,扔一个,马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得端端正正,在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日记——《让纸团飞》……

课堂上遇到这样的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而要告诉孩子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是聪明的表现。要鼓励孩子们特别注意身边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有趣的物。凡是自己觉得有趣的,都可以成为你笔下的材料。这是从生活中选择材料的一个重要“秘密”。当然,也要告诉孩子:如果在学习上表现得更有兴趣,那他将变得更加聪明。

篇四:《让习作走进孩子生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作文}.

让习作走进孩子生活

——一堂偶然习作课的启示

提起作文,苦不堪言,教师累、学生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以前,我对这句话的认识不是很深刻。一次偶然引发的习作课,才使我真正领悟了其中的真谛。

事情是这样的:学校花坛的东墙脚有一棵山楂树,树上挂满了山楂果。一天中午,我一进校门,就发现我班有十几位同学围在树下,蹲着的、站着的、弯腰探头的、指指点点的。心想:这些小调皮又在搞什么名堂?

我悄悄地走近了,竟然没有一个人觉察,是什么让他们这么着迷?我拍拍站在边儿上的小男孩,示意他别出声。他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树干上一只只小小的螳螂从卵壳里钻出来。这些小生命如此弱小、娇嫩,招人怜爱。孩子们两眼一眨不眨地静静地注视着,有的小螳螂顺着孩子的手臂爬去,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树上,唯恐伤害到这些小小的生命。嘿,还蛮有爱心的嘛,怪不得这些小调皮这么安静?

我想让孩子们保留着这份童心童趣,正想悄悄地退出,不料却被一个孩子的脚绊了一下,险些摔倒。他红着脸儿说:“老师,对不起。”其它孩子听了,吃惊地回过了头,想解释什么。我摆了摆手,轻声说:“别吓着它们。你们仔细看,谁能有与众不同的发现?”

孩子们又饶有兴味地观赏起来,刚才的小插曲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上课时间就要到了,如果这时让他们停下来回教室上课,心还会飞出来的。

于是,我把班里的其它同学也招呼到这儿一同观赏这有趣的动画。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个个抬起疑惑的眼神望着我,问:“老师,这节习作课不上了吗?”我说:“上呀,今天这节课就是观赏有趣的螳螂出世。不过,你们要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说:“老师,上这样的课可真有趣。”

于是,孩子们个个凝神注视着眼前的一幕,想从中发现什么。我也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与孩子们一起观赏交流,询问他们对螳螂的了解,解答他们的疑惑。

时间过得真快,还有一刻钟就下课了。小螳螂也陆续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时,我召集同学们回到了教室,鼓励他们交流观察所得。同学们纷纷述说自己的发现:“我发现小螳螂从卵壳里出来时,三角形的头先钻出来,身体细长,黄绿色的,软软的,没有力气。”“小螳螂还立不稳就挣扎着往前爬,我真佩服它。”“它太小了,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头上还有两根绒毛般的触角。”“它胸部有三对足,并且上面还有细小的刺儿,前边的那对形状像镰刀。”“老师,

我从书上知道了它是益虫,专吃害虫。”“它们交配后,新郎就会成为新娘的美味佳肴,它为了后代甘愿牺牲自己。”„„课堂上不时迸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

真没想到:孩子们用如此细腻的心、敏锐的眼睛捕捉到精彩的瞬间。我满怀激情地倾听着,并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孩子们陶醉了,内心更为丰富的情感在涌动。我说:“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笔再现这美妙的一刻吧!”

孩子们静静地写起来,没有了往日写作时的叽叽喳喳,没有了翻看优秀作文选的沙沙沙。下课铃响了,我示意大家出去休息一会儿,往常孩子们会一窝蜂地涌出教室,尽情地嬉戏玩耍。而今,他们完全忘记了自我,任凭笔尖在纸上沙沙地作响。约摸十分钟后,听到孩子们长长吁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

这次习作孩子们完全展示出自己的写作风采,除了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还写出了它弱小、可爱,融入了自己内心情感。如:它腿脚颤抖地爬向远方,警惕地左右探视,躲避危险;它头上细丝般的触角一动一动的,大概在探寻前方的障碍物吧;它悄悄地爬上自己的手臂,可能在寻求人类的保护吧;这些小小的生命,是那样的柔弱,可它毫不畏惧,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孩子们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动人的画面,融入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妙趣横生。

回顾以前写作时,我倾注了大量心血指导学生写作,从写作方法、文体结构到优美词语,可谓面面俱到,学生就是写不出一片像样的文章来。而今,没费多少周折,学生居然写出这么有灵气的文章来。真是应验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至此,我真正领悟了叶老的话,:原来学生的作文不需要太多技巧。学生之所以习作难,写出的习作干巴巴的,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而又充满幻想的童话、生动有趣的故事、自然科学、人文景观等书籍,让他们快活的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汲取营养,积累知识,丰富语言;引导他们用童眼观察、童心感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乐趣;引导他们用童言率真地去描绘、表现、想象多彩的生活,在他们稚拙的笔下注入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写作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工作单位: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常州路小学

姓名:刘丰芝

邮编:266700

电话:13853237794

篇五:《日记400字的小学生作文日常生活》

日记400字的小学生作文日常生活 我是个爱劳动的小姑娘,妈妈说:我从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擦桌子了。 记得一个星期天,妈妈早早起床在家打扫卫生。由于天气炎热,妈妈想赶快打扫完趁早晨凉快出去买菜。我在睡意朦胧中听到声响,想帮助妈妈解决打扫卫生这一大问题,便自告奋勇地说:“妈妈,你去买菜吧,我来帮你收拾!”说完,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洗完脸,扎好头,然后拿起扫把开始扫起来。

地板不一会就扫干净了,但我发现我的书桌上很乱,书、本子,橡皮等散落一桌子,我先把书放到书柜里,然后将橡皮、尺子放到铅笔盒里,整理好了桌子。接着,我又拿了一块抹布,接了半盆水,开始擦地。我擦遍了每个角落,很快地板被我擦得干干净净,光洁如新。环视房间四周,发现我的床还没收拾呢,于是我叠好被,放好枕头,摆好了小兔子……。

七点到了,妈妈拎着许多菜到了家,望着满头大汗的我,妈妈甜甜地笑了,对我说:“我的女儿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下雪{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作文}.

今天下雪了,洁白的雪花真漂亮。有的落在了树上,有的落在了房子上,有的落在了地上,还有的落在了车上,可漂亮了。有几个小朋友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玩得可高兴了!我也想下去玩,可是妈妈不让我下去,我想:妈妈应该是

怕我感冒,所以妈妈才不让我下去玩。等雪停了,我一定带妹妹下去玩! 下雪了

今天,我起床之后,妈妈说下雪了。我赶紧跑到窗口去看。哇,好大的雪啊!房顶是白色的,树是白色的,车是白色的,大地草坪全是白色的。

哇,好美的雪景啊!

打雪仗

今天,我和妈妈到山师附中去打雪仗,一出家门我发现地上、树上、车上一片白色,当我踩到雪里的时候总是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到了附中我发现附中也是一片白色都看不见路了。接着妈妈偷偷的扔了一个雪球砸到我的背上,我也赶紧扔一个雪球到妈妈身上,然后我们就打起雪仗来。回到家后,我和妈妈的衣服全都湿了,今天我们玩的很开心。

生活日记

日记11月12日,早上一起床,从窗户往外看,大雪纷纷扬扬的飘着,屋顶上,树上,马路上,到处白茫茫一片。吃外早饭,妈妈带我到广场上去玩。广场上人真多,我看到李若彤,还有别的班的同学,我们就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还和雪人照相了呢,大家高兴的又跳又叫,下雪真好啊!

篇六:《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是写作要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骨架”,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作文}.

方法归纳为:一、观察比较二、实践体验。三、读书感悟。四练笔投稿

一、多观察,多比较。

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就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

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家长您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

怎么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我相信,只要家长重视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了,二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比较与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过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题目,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三、多读书,多感悟。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尔基也只是如痴如醉地大量读小说,再加上他的丰富阅历而已。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