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第一篇、科研兴校汇报材料

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创建科研兴校明星学校

汇 报 材 料

近年来,我校本着“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德育引校,管理领校,特色促校,文化美校”的办学思想,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校本教研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科研兴教战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工作。我校正在努力探索课程改革之路,抓管理,讲实效,开拓进取,使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创建科研明星学校,我校一直在不断努力。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规范

1、规范教育科研管理网络。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调整充实了学校教研组。每年度,我们都成立了课改及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成立教研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小组包片联校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为一线教师“架桥铺路”,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为使我校青年教师迅速、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素质,成为学校教研骨干,学校要求他们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分管领导亲自抓,教研组长具体抓,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作用,落实具体措施,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2、建立健全教研管理制度。在学校科研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职能作用,完善了教育科研工作中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校本教研成果评比与奖惩制度》等,促进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激发教师

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教师教研论文获奖、文章发表,承担课题受到上级表彰等给予相应的量化考核加分,教育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以此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保障教科研资金投入。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专门为教师配备了电子备课室,以方便教师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每年订阅30多种教育学术期刊和教育教学资料,对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成果及时进行奖励。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三年来,我校外出参观、培训、听课的领导、教师达80多人次,仅教育科研方面投入经费就达4万多元,为教师提供了多学习、多研究的机会和条件,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开展。

二、利用课题研究主阵地,推进科研工作

进一步抓好学校现有各级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以课题研究带动科研工作。在课题研究中,实行首位负责制。完善各课题的资料撰写和整理,做好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各课题组组长学期初上交课题研究计划,期末完成各学期研究工作小结。各课题组成员学期初完成各自承担研究任务的研究计划,期末完成各自研究任务的工作小结。学校改革了课题研究评价体系,着重考察每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业绩。以实论质,以质论奖,彻底打破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大锅饭现象。我校目前已结题和正在研究的课题分市级、县级、镇级三个等级,其中在2011年结题的《浅谈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成为商洛市“十一五”重点科研题目。2011年结题的《民间艺术与综

合实践课有效结合》课题,独辟蹊径从民间艺术着手,将民间艺术与综合实践有效结合,为综合实践课提供了一大素材,使之更有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课题研究这一主阵地,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新课改理念的研究与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一)确立校本教研目标

1、探究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形式、策略及教学评价,推动科研兴校工程,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动名师铸名校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通过学习让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研观、融洽的合作观、科学的发展观。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放在教师未来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适应基础改革的需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让每位教师形成共识,校本教研不是为学校,最终受益的是教师本人,故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寻求自主发展。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努力完善自我,在反思中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在反思中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1、搞好教研活动,落实教研活动的时效性。以教研组为单位,总结、反思、交流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从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等方面,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究课、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新任教师过关课等校本教研形式,为教师们创设了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

我校近两年分配来十几名新教师,补充了一线教师队伍,充实了我校师资力量。他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学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很高,但他们缺少教育教学经验。为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我们选派了年富力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与其“结对子”。每周“结对子”的教师要互听两节课。师傅要针对徒弟的课,进行客观真诚地评课,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和不足。学校领导也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及时反馈听课情况。每学期,所有新教师都面向全校教师上一节汇报课。我校教师杨荣在全县 “同课异构”赛讲活动中,赢得了“教学名师”的荣誉称号。教坛新老血液的融合加强了学科建设力量。2011年我校成功举办了全县复式教学研讨会,并成为山阳县复式课教学研讨基地。

2、坚持“六个一”制度。即每天上网一小时阅读新课改信息,每节课后要在教案上体现一点教学反思、每周听一节新课改示范课(课改实验名师录像)、每周提供一个问题、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示范课、写一份教科研论文。

3、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我校成立了数学、语文、综合三个教研组。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在数学教研组 “解决问题的研究”、语文教研组 “作文教学研究”等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中,每次都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大家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各教研组还相继开展了“同课异构”、“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活动。每次活动,组内教师不仅积极参与,而且都能坦诚相待,面对面地真诚地交流,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也提高了教师听、评课的能力。我们还大力提倡“闲聊式”教学研究。同学科教师随时

随地都会针对一个问题、一个难点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困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闲聊中就解决了疑难问题,分享了成功经验,不仅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增进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情感。

三、以科研带动为先导,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学校明确提出教育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开展。强调教育科研要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要把科研与教研结合起来,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多思考、多探索,提高教学的科研含量,对教学质量实行多级把关。由于重视了教育科研,优化了课堂教学,各科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县统考、镇联考中都位列前茅。

四、在总结中巩固提升,让教师与学校共成长

总结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只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做法,分析工作的得失,才能使自己不断增强信心,使做法形成经验,进而使经验理论化。同时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使科研不断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1、加强档案建设

我校的档案建设实行行政、安全、教研、教学常规等分类管理。管理中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归档,力求做到内容齐全,做到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鼓励教师勤动笔

我校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克服自身惰性,经常撰写心得、体会,整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个案分析等,鼓励教师大胆投稿。曾先后动员全体教师开通个人QQ空间和博客,要求

第二篇、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新世纪到来,素质教育、创新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也滚滚而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如春风拂面,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展现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教育行为,获得了更有校的教育成果。如何将新的思想和目标落实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我校根据绿园区教科所十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以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为指针;以课题为载体,课堂为依托,把科研与学校工作、科研与素质教育工作、科研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连,使我校成为科研强校的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一、管理工作全局性

1、方向正确前瞻性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问题,我们对学校有关素质教育改革的决策、管理、德育、教学、设计运作等,提出统一实施构想;即形成现代教育科研体系和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体系,创建课题研究及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网络多媒体和最新信息交流传递体系。可以说,提出了把我校创建成教科强校的总目标和教科所实施构想,就是为我校进行教科研工作确定了具体的方向。

2、领导跟踪全程性

在此基础上,我校领导身先士卒,在倡导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这场深刻教育改革中,学在前、想在前、说在前、干在前。在王淑荣校长的直接领导下,领导班子成员精诚合作,领导教师有序地开展科研活动,明确了科研工作的系统常规制度:提出具体的学校教育科研目标要求,提出具体的

研究计划,设定详细的奖励办法,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近一年来,我校先后有省、市两个重点课题顺利结题。现在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两个区级课题,并明确科研课题常规制度,

正有效运行。另外,我校的小班“新教材、新模式”的课题实验,数学科“会学式”课题补给,英语科“新标准”课题实验,语文科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心理科”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都已列入市、区级实验课题的研究。教研工作的日益规范、日益深化、日益发挥出与教学相辅相彩的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教研工作,形成了优化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实施过程科学性1、以课题为依托,强化科研意识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不懈地增强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加强对区创新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构建课题框架模式,实现课题交互促进;搞好市级以上课题的管理,实现促进和带动的作用,实现成果的交流与管理,推行和运用以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突破口,加快校园网络及多媒体,最新信息交流体系建设;同时每位教师自己立项成为校级课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接触、承担、参与教拉研活动,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教师日常工作必需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承担的课题研究有:1、 以学习为手段,优化知识结构 教科研究依据的是理论,但理论必须是清晰、新颖、准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定期学习教育科研资料,新课程标准;召开课题组;管理组会议;交流情况;研究问题;推进科研工作。每位教师记自学笔记不少于二万字。同时,按照课题内容进行分批培训学习。

以省级“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教师理论与实践”课题为例,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多次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如赵树智的《创新思维》,张世民的《课题方案设计》,邓志安的《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陈铁桥的《更新

观念在审美教育中增减创新性思维》等专题报告;并先后开展了“如何提高科研能力”“让创新走进课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走进新课程”怎样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等专题研讨。教师热情日益高涨,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本学期,我校又由校长和教导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的理论培训,并结合自学,进行卷面考察,使每位教师更快 ,更好地适应,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投身于其中依据理论,进行大胆尝试,并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来,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教研过程,现已发表论文。 三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学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新策略,抢占先机,激活潜能,增强素质,引导创新,对推动科研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积极倡导发展为本,主动学习的理念,通过教学改革初中活动,深入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改革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信心,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而实现“名师一名学科一名校”的整体优化。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1、 以课堂教学保证教科研究

(1)、强化课堂常规管理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是校内常规的课堂教学开放,即以课堂教学三日制为基础:每周每学年每学科安排一名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做一节校内课堂教学开放课,学年组组织由至少一名教学领导参加,并做以评课。每周如此,形成了持续的基础的校内课堂教学开放制度。通过每一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不但高效地提高了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2)、细化教学过程管理

课堂教学常规统一要求,做全:备课格式统一,作业本簿设置统一,作业批改符号统一,并加强领导随堂听课,新老教师结对课,指导薄弱课,示范引路课。针对本学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实际情况,我校组织了 位区骨干教师做引路课,为其他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

仅去年一年,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五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改活动,充分体现了:1)学生的主体地位:每种教学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注重了学生潜质能力的开发。

2)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运用,营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氛围,高效的辅肋教学媒体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 课堂教学优化教师队伍。有声有色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具有:(1)提高业务的意识,教师们潜心挖掘教学内涵,在教学内容选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思路设计上动脑筋想办法。(2)主导意识,教师在发挥主导地位激活课堂的能力上大大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彰显。(3)实践意识。教师能够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倡导学以至用。(4)学科整合意识。教师能用学科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提升自己的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引入创新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结合课堂教学对外开放强化对青年教师培养,我校又不失时机地开启了“出名师,创名校”的“青蓝工程”。我们聘请了东北师大附小、市一实验小学的八位省内知名的教师做我校21名青年骨干教师的首批师傅,双方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这一工程还辐射带动了大批教师的提高和进步。目前我校有省骨干教师 人;市骨干教师 人;区骨干教师 人;市优秀教师 人;区双佳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 人。省级公开课获奖 人;市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区级公开课获奖 人次。大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教师业务素质。

四、育人环境的实效性

我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环环相扣,尤甚是实施“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以来,我们将心理教育推进了课堂,使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良好教学气氛形成,注意学

生学习习惯的增减及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各科教学中都做到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都是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识、情意、行为、水平。

而且,在教案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案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课后回顾中记下实验情况和感想。

几年来,学校以科为依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育人环境为主阵地,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多次被电台、电视台播放,先后被评为“中国科普先进单位”。“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岗位练功优秀示范校”,“吉林省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优秀校”,“增减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省级九五重点课题获A级;“长春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继续教育窗口”,“长春市岗位练功优秀校”,“长春市素质教育基地校”,“市绿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进行教科研活动。为我区教科研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教育科研兴校经验

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教育科研兴校经验

——探索开放性课堂教学,打造有效课堂的生命力

延吉市第四中学 伊锡山

(2012年6月12日)

开放性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开放性的学习目标,展现开放性的学习内容,组织一系列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且有差异的学习动态和评价。让学生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真正在学习中受益,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开放是为了融合,在融合中求得最佳效果。因此,开放性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我们认为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不论内容、形式、方向多么千差万别,但总的方向是好的,都是在摒弃传统的僵硬死板的教学方式,朝着多维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方向发展。而这一探索过程也大都是借助教育科研这一有力助推器来推动实施的,我校也不例外。我校课堂教学开放性的探索最初并没有明确的方向、目标和定位,我们对它的思考和研究是在实施我校“十二五”学校主课题《初中大班额环境下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逐步明确清晰并开展实施的,下面就简单总结一下我校尝试探索课堂教学由传统转为开放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自我挖掘,摸索课堂教学的开放点

总结我们以往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之所以缺乏实效性,是因为一是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指导,教师们不知如何去研究实施,二是研究的内容多是自上而下制定的,不符合教学一线的实际,不能解决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教师们常常感觉研究无用而没有兴趣。因此要想研究有实效就必须让课题研究草根化,让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为教学一线服务。为此,我们首先通过问题调查整理出15个教师最困惑的热点问题;其次,聘请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魏志方和基础教研部主任俞爱宗为研究顾问,通过与实验教师座谈、现场分析论证,共同确定了课题名称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学校让实验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自己有兴趣正在思考的问题,或自己正在尝试实验的问题,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学校在囊括了教师们子课题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我校的“十二五”课题。课题研究内容涵盖了教师们感兴趣或正在尝试的小组合作学习、生本教育、学案教学、自主管理、学习兴趣、学习评价等内容。做到了让对研究有兴趣的教师参加研究,让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让教师们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教师们的研究课题恰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开放性课堂教学的要求,又由

于它们都是教师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觉实施的,所以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二、专题交流,探索课堂教学开放的切入点

在研究的初期,虽然实验教师们都有自己的研究定位点,但学校总体上还没有找准适合我校的研究方向,还不知到该往哪个方向、哪个角度、哪些途径引领教师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来源于一线,问题的解决还需一线给出答案,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组织开展了 “有效教学经验技巧谈”活动,通过大会交流和将所有教师的经验材料编辑印刷成册发放到每个办公室等做法,交流研讨教师们总结的经验做法,听取全校教师的反响和反馈意见,来探索定位我校课堂教学开放的总体研究方向。在研讨交流的基础上,学校归纳总结并提炼了教师们对开放性课堂教学实施的有实效、操作性强的经验做法,并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就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实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方式的选用,学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我校学案运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总结性交流。通过这些主题交流活动,确定了我校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的两个初步切入点:即小组合作学习和学案运用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展示,研讨课堂教学开放的有效途径 为了探索总结课堂教学开放的有效途径,我校组织开展了“有效教学研讨月”活动。同时为了扩大研讨面,本次活动还向市教育、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科所、市城乡各兄弟学校的相关领导和老师发出了邀请函。本次活动采用上课、评课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实施。首先由19位实验教师按照学校方案要求精心准备上了一堂研讨课,课后召开了由校领导参加的分教研组的交流点评会,最后召开了课题组实验教师说课研讨座谈会。本地活动不仅我校教师积极参加了听课评活动,还接待了校外领导和教师50余人次,外校人员听课节数达到100多节,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并取得了一些实效经验:

1、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师个人子课题和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教师们紧紧围绕学校主课题和教师个人子课题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研讨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和实效性。

2、活动的设计开展锻炼了教师的思考和研究能力。本次活动设计之初就关注在研讨课前后的各个环节中培养教师的思考和研究能力,这也是本次活动又一亮点。如要求教师设计听课教案,在教案设计意图中要体现课题渗透情况;要求设计学案,学案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求撰写说课稿,并打破了常规说课内容,重点围绕课题研究在课前教学的设计渗透情况、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和课后交流的反思情况三个环节进行。这些活动的设计开展培养了教师的思考习惯,促动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3、教师们敢于尝试不同的开放模式。本次是研讨课,不是示范课,不存在成功与否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越多对我们来说越是件好事。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敢于尝试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式,上课模式都在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但基本上都是朝着生本教育、小组合作与学案结合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

四、分析总结,找准课堂教学开放的问题差距 分析总结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我们发现我们的研究距离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还有较大差距:

1、课堂教学形似神离、形近神远。课堂教学形式上虽然有学案有小组合作等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倡导途径,但学案的运用效果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作用的发挥没有完全充分的体现出来。

2、学案设计不够科学。学案设计量大,不能完全结合所教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梯度性设计体现不够。

3、学案与课件的功能混淆不清。在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上部分教师的学案与课件的重复性比较高,导致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时变成了教师引导下的提问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4、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不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虽然有,但由于小组分组不够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训练培养不到位,小组内部缺乏互帮互助的氛围,小组间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5、教师作用发挥不当。教师引导作用发挥有余,点拨作用发挥不足。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引导学生得出答案,而不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学生解答质疑、总结规律、纠正错误。

6、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容量过大,当堂完成不了,导致教学速度过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势必会导致一些学困生掉队,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现面向全体、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

五、提升定位,明确课堂教学开放的基本要求

总结研究实施以来的经验和不足,我们发现我们研究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两方面:一是教师观念没有彻底改变,还是不能完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不够,多数教师不知道该怎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没有形成真正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为此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五点基本要求:

1、关注教学的三个基本点。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的研究从最初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学案运用的两个切入点发展为三个关注点。我们倡导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无论用什么方式,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要关注三点:一是自主学习,即

无论采用前置性作业、学案还是其他形式,都必须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即无论采取哪种分组方式,采用哪些培养策略,都必须贯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三是教师作用发挥的方式,即无论改变多么困难,教师作用的发挥方式必须改变,教师作用的发挥更多的应该是点拨,而不是单纯的引导。通过点拨,让学生发现思维性错误,总结规律性知识,解答疑难性问题,纠正错误性问题,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才应由教师来解答。一堂课中教师引导下提出解决的问题或教师直接提出解决的问题应该不超过整课问题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怎样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学案,能让学生逐步的从学会看教材到找到答案、归纳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怎样通过课上课下的时间分部实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帮带能力、互助能力、交流能力、展示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营造班级健康向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和教师间相互交流切磋的研讨过程,也是我们走出困境,突破开放性课堂教学实施瓶颈的关键所在。

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提高课堂教学开放的实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的摸索和培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优化教学设计,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减少教学容量。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摸索尝试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成绩可能会出现反复甚至下滑的现象,但一步到位,实践马上就会见到显著成效的期望往往是美丽的空中楼阁,没有承受这种现实的能力,我们的教学改革就难以迈出第一步。

4、确定课题重点实验班。在研究实验阶段,我们教师操作实验二至五个班级往往力不从心,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很多的课下功夫跟学生交流,所以确定重点实验班能帮我们集中时间精力开展实验工作。

5、重抓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管理,班主任还要做好学生学习小组的合理分组,以及相应的管理和激励制度的建立工作,尤其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科任教师也不要把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部依赖班主任,也要制定本学科常规学习制度,并完善监管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培养本学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应当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我校的做法并没有什么成功的典型的经验,我们只是结合我校的特点,在促动教师的自我挖掘、学校的总结、引领、提升、定位方面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有些做法还值得商榷,还需要倾听不同的声音。

第四篇、浅谈科研兴教

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浅谈科研兴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深入,科研兴教成为越来愈多人口中关注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随着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对于高深理论的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则成了我们必须正面解决的问题,不论从一线教师方面还是从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这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研究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社会的转型,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历经实践的磨砺与考验,我们相信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那么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教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我的理解中,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用科学研究来振兴教育,对这句话,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某种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活动以求得到对该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的过程,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功利目的,它只是一个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探索,它的成果不但扩大了科学理论领域,而且提高了应用研究的基础;应用研究则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放入下一步有目标的研究之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开发研究则是把应用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随着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对于高深理论的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那么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则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研究

对象,设计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为教育改革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用科学研究去振兴怎样的教育呢?世纪之交兴起的素质教育改革的热潮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同样也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回声。可以说,素质教育是继“文革”结束、教育地位被重新肯定之后,我们对教育的又一次深刻反思和革命。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确是中国教育的软肋,在我们决心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之时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是:在当代中国国情之下,怎样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素质教育?怎样的素质教育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我们希望看到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而振兴的教育,我认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需要教育更公平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更好更快的推动教师自身建设,需要教育在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之上更能提高国民素质,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科研兴教”这个热点话题,我把重心定位在科研上。在我看来,不论做什么事情,目标容易确定,蓝图容易描绘,最难确定的是过程,怎样走才能高效快捷的实现理想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要问题,而研究该问题的最重要贡献者就是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一般分为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二者之间,我认为培养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科研能力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去培养一线教师能力呢?

首先一点: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一说起搞教育科研,我想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很了解,为难情绪大,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教师没能力搞,也没条件搞,因此,首先必须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信心是关键,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研方面的理论,提高教师对科研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各省市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了解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动态,学习与汲取各地的先进科研经验,大力开拓教师的视野;其次,从多方面入手,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一、加强科研基本功培训。围绕教育科研论题的拟定,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

进行培训,使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常识和一般的技能技巧有所提高。二、进行专题研究。搞好专题研究是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而专题研究大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认真总结实际经验,并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学实践,求得规律性新知识的研究。三、进行整体改革实验。整体改革实验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后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教师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搞好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很重视整体改革实验,并逐步实现了由专题研究向整体改革实验的过渡,使我校的科研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第三点,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教育科研。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须的环境和物质基础,只有在有计划、有机制、有保障的条件下,教师才能完成教育科研活动,才能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为了加强科研工作,应建立学术科研组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科研工作,其次设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同时加大物质投入,保证教师搞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么在专家学者们的科研工作上,如何培养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并且使科研工作者不仅仅是做研究搞学问,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来讲,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和需求,国家投入大,科研成果相对就多,人才成长环境优越,很容易出成果,同样地,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尤其在相同行业内,学校越好,科研之路越顺,导师越好,越容易出成绩。就大学来讲,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搞科研,本身就先天基因好,因为精英大学聚集了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精密仪器,师资方面,本科生老师的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校的水平,再看科研环境,著名高校的实验室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很多,给本科生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铸就了平坦的科研之路,同时著名高校有更多的机会推荐学生到更高一级的国外大学进修、交换,这让学生尽早就接受了先进的科研理念和世界最先进的实验技术,而这些在普通高校都是很难实现的,同时,除了学校因素,导师因素也是众多影响因素里面影响极为深远的一个,有一个好导师,就有好的实验环境和高端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以接触高一级的科研项目,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现阶段下,教育科研是引导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搞好科研兴教不是靠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每个地区都有他人无法复制的优势,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独特,

用较好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强化,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这无疑是一个很艰巨的工作,但是不论如何,这种发展是推动教师进步,提高教学水平,开创更美好的教育未来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某一天,相信我们自己也会踏上这条充满爱和奉献的道路。

参考文献:孟万金 官群:《教育科研——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王泽龙:《教研论文的类别》

叶运生 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

第五篇、教育科研三种境界(市教科所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悬思—苦索—顿悟”

——教育科研三种境界

首先感谢市教育局、学院及教科所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同仁在这里对教育科研这个重要课题共同的学习、探讨和交流,其实和在座的各位相比,我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教育科研领域,并没有什么动人的事迹和骄人的成绩,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我只想利用这个机会,谈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还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我想借用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名言,描述一下我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感受。大家知道,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后人归之为:知、行、得。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的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虽然我不能悟到国学大师的真正涵义,但是几年教育科研工作使我对大师所描绘的三种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悬思远望,理念先行,强化科研意识。即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对治学而言就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对于教育科研工作来讲,就需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科研意识和全新的理念,因为搞科研不一定马上见成效,而很多人却急功近利,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科研意识,意识不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还有的教师有顾虑心理,我能搞科研吗?觉的科研离我们很远,部分教师对于教育科研还显得较为生疏,科研为何

物,似乎有种神秘感。还有的教师认为搞什么科研浪费时间,不如多挤点时间教几节课效果来的快,我整天忙于上课,批改作业,哪有时间搞科研呢?在“十五”初期,很多教师、部分校长包括我都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没有登高远眺,没有做到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实怎样上好课,改好作业,这本身就是教育科研,关键在于脑海中是否有科研意识。只有先具备科研意识,之后行动起来,深入研究,才会有科研成果。科研意识并不是虚幻的东西,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的著作中,曾经提出过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现在这样专心致志的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说来,都具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了。”这个问题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的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所以如何变“教书匠”为科研型教师,这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科研也被许多学校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有从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跳出来,用科研的眼光重新审视,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具备科研意识才能不断的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追索问题的原因;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因此,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条件。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我区教师的科研意识,做到理念先行,这样才能站的高望的远,让教师觉得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高高在上,不是理论家的事,科研成果切切实实是来自于我们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基层的教师才是最有优势搞教育科研的。就

像面对春天里群芳争艳的花园,谁不为之赞叹呢!教育教学好比是一座大花园,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但让所有的教师认识到这些不容易,做到就更不容易,如何提高认识,如何选准恰当的课题,怎么立项,采用什么方法,如何研究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为此,我们召开了几次校长、业务校长、骨干教师座谈会,又举办了两期友好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在班上进行教育科研专题讲座,还请第三中学、第二中学、第一小学的几位业务校长做了经验介绍。通过座谈及讲座,大家认清了我区中小学面临的形势,对为什么要搞科研,怎么搞科研有了明确的认识。从我区当时的情况看,有六所小学、三所初中(五中与一中在2003年合并)、一所高中,2005友好区林产技工学校开始招生。教学成绩在全市的排名中小学都不靠前,高中保四争三,初中更是在中等往后,友好五中在全市80多所初中排名在69位(后来也升到20多名),与全市一些好的学校比确实有相当大的差距。从教育科研工作来看也有许多不足,当时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对教育科研认识不高,科研意识不强,参与面不够。而教育科研必须具有大众化、实践性、容易操作等特点,要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坚持为本校的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应该基于问题进行教研和科研,把研究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课堂上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要任务。这样才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求得新的发展。通过召开座谈会,教育局领导班子和全区各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深入思考,广泛讨论,认真研究, 提出了“科研兴区、质量立校、科研强师”的目标,认识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接下来的就是各学校“科研之路”的突破口选在何处如何选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了。经过分析、比较和研究,我们对各中小学进行了动员,要求各学校结合实际,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友好一小针对生源多,班额大(当时每班60多人)的实际,选择了两

个班级进行《小学语文、数学“双主式”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与研究》,采用围坐式座席听课,并配备了素质高能力强的两位老师会实验教师。友好二中针对根据课程改革形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了《自学辅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创新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两个课题。第三中学结合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三大主题,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探索,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中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选择了《多媒体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几个课题,申报为全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而且获准立项。现在我区申报的课题均已结题,并获得省级奖励。除此之外,第一中学还进行了《学科分层次教学的研究》,第二小学进行了《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研究》,第四小学进行了关于《对课堂上小学生从口语交际向习作过渡的研究》和《以校本课程为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研究》,第四小学传承传谦学校文明,确定了乒乓球为本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此项校本课程的研发。

认识提高了,科研意识也有了,课题也选了,接下来的就是如何把科研意识转化为积极探索和实际行动了,这也进入了教育科研的第二境界。

二、苦索追求,积极行动,进行科研探索。即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说在既定的道路上要坚定不移的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王国维是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杰出大师。他曾经赞扬大学问家看书目光直透纸背。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王国维在这里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忘记自我,有一种精神追求,为达到成功的彼岸,要在所不惜。而教育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特别关注并付出热情、兴趣,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毅

力。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想这种境界用于教育科研当中就是把科研意识、先进理念用于行动当中,从伊春市来看,领导重视,从我区来看,教育科研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局长重视,校长重视,也形成了氛围。在教育科研探索中我有这样几个体会:

(一)亲自参与。局长校长直接省、市级立项的课题研究、组织教科研活动,这是很重要的。为什么省市各种会议及培训上总是强调在教科研工作中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呢,这就是说局长、校长身体力行在引领教育科研工作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我区教育局就带头搞科研,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2005年区教育局针对我区小学生源逐步减少平行班级也不断减少的情况,如何在全区范围内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开展了“友好区中小学网络大集体备课”的课题研究。区教育局带头搞科研也激发了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学校校长也积极参与。从这个角度上说局长、校长不仅是领导者而且是研究者,这样才能形成广泛性、持久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局长、校长带好头、领好路,做出榜样,树立“以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科研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思想,带动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在工作中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工作思路,创设“民主平等”的研究氛围、“理解支持”的宽松环境,把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实现自我价值取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我区教研力量薄弱的情况,教育局还聘请了一批兼职教研员充实到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当中,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都是有一定经验的学校领导及骨干老师,他们既承担自己课题的研究任务,同时利用他们在实践中的好经验来指导和管理全区各中小学的课题工作。

(二)加大投入。一是在全区硬件上进行投入,配置为科研服务的资料、仪器、图书以及设备。现在我区的中小学都建设了微机室、多媒体教

第六篇、教科研成果创新典型材料

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典型交流材料及获奖课题主体报告

二〇一三年十月

1

目 录

全心付出 全新收获 ............................................................................... 乳山市第一中学 1 抓实课题研究过程 推进教师与学校共发展 ....................................... 乳山市实验中学 4 立足创新,深入推进课题研究 ................................................... 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 8 决策驱动,管理推动,向教育科研要效益 ....................................... 乳山市府前路学校 12 用心,做一名课题研究的掌灯人 ................................................... 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16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第一中学 19

《构建学校教学资源库内容和途径方法研究》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实验中学 2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段递进式”方法指导的研究》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 40

《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变式教学》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第九中学 50 《初中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究》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怡园中学 56

《微粒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途径》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府前路学校 63

《体育大课间“1 3”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 69

《三大课型学案设计及实施》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78 《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85

《初中思品素材置换与情境再生应用策略探究》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府前路学校 92

《主题班会资源建设及其序列化研究》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府前路学校 99

《基于良好习惯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 乳山市黄山路学校 106

2

全心付出 全新收获

乳山一中课题组主持人 李振梅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是在乳山教研室和乳山一中的大力支持下,经教研员于跃进老师和一中教科室刘聪主任的深入指导,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操作,从“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和概念的应用”五个环节打造了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教学教研模式”为一体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在2013年度威海市和乳山市的教育科研创新成果评比中,均获得一等奖。下面我将对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行汇报分享。我汇报的题目是《全心付出,全新收获》。

一、潜心调研反思,确定研究主方向

2008年来,乳山一中以“减时增效”的素质教育为目标,大力开展了16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了163高效课堂的一系列活动。在多年参与高效课堂的实践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调研、分析反思,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问题急需解决,它极大地制约着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因此课题组成员跟教研中心的于老师经不断的交流,得到了他强有力的帮助和指导,之后我们又通过调查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经过充分论证,最终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方向。“机会总是送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我被评为威海市名师人选,名师有一个条件是必须要主持课题,以此为契机,于2011年6月我们成功的申报了该课题,拉开了课题研究的序幕。

二、用心琢磨研究,创新概念教学策略

为保证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研究,多次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教研中心传达的各种课题学习材料,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科研能力。我本人也参与了威海市四名工程名师的培养,先后参加了在广州、上海、威海、乳山的不同阶段的培训,并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国内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将我的收获第一时间内传达到课题组成员,引领课题组成员尽快适应当前课题研究的需要,使课题研究始终能采用最先进的理念。针对威海市高效课堂深化研究的不同阶段,我带领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依托学校高效课堂的系列活动,结合典型课例,我组织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磨课、研讨、反思和反复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和提升,保证了研究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课题研究质的突破。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1

为了做实、做细研究过程,我引领课题组成员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准确定位研究的具体目标:从立项开始,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讨论反思等方式,确定了从教材、课堂、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引入、建立、内涵、外延、应用等具体目标进行研究。

二是研讨概念教学的备课模式: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以目标叙写为契机,以打磨课例为依托,经过多次的一课三磨,确定了“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调查学情—多种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整合—近五年高考题研究—细化教学目标—目标评价设计—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总结”备课模式。

三是创新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单一,无效环节过多,为了达到让学生高效愉悦的完成学习目标,课题组不断实践,反复摸索,最终打造了以“知识线——情景线——问题线——活动线”四线交融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经过一系列实践,课题组创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物理概念教学新策略和高效愉悦的课堂模式,主要创新点及成果有:

1、创新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课前备课的“十环备课法”;课中上课的“四线上课法”; 课后反思的“双向多元反思法”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2、打造了“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反思”“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

3、从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及概念的应用”五个环节上对教师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4、从效果上看,改变了教师的上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将“多讲、多记、多练和多考”培养“考生”型教学模式,转变为“多看、多想、多问和多探究” 培养“学生”型教学模式的转变,打造了和谐愉悦的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理念。

一年来,在我的引导下,课题组成员在“概念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也提高了科研能力,并能将研究的成果付诸于实际应用中。在成果推广的过程中,物理概念教学先由一中高二级部两个教学班开始,逐步推广到一中全校三个级部,然后在乳山市六所高中的部分班级进行一些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2012年10月我在威海市”四名工程”名师巡讲暨教科研成果展示活动中,将《摩擦力》一节概念课的创新成果进行了推广,并做了专题报告。在今年参加的山东省特级教师说课比赛时,我将研究成果中“四线”教学方法通过再完善,加工成“一点五线“教学方法作为创新亮点展示,得到专家评委当场加分肯定。

2

三、全心投入付出,源于强大的后盾

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收获颇丰。能有如此成绩,除了跟课题组成员的全心付出与执着追求之外,更主要源于我们有强大的后盾做保障。

首先是学校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大力倡导“科研兴教、素质育人”的办学理念,在“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总目标支撑下,努力创建学校特色,追求个性化教学,构建163高效课堂,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对于中青年教师,学校有计划地引领、鼓励和支持,并不断地派到广州、上海及省内名校培训取经,学习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方法,从而具有了蓬勃向上、善于研究学习的教师群体。同时学校对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扫清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切障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时间、经费等一切需要的保障。

其次,教研员于老师的的指导对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开题会上于老师做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的动员会,在两年多来于老师通过调研不同的学校,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困惑,为课题组确定了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于老师对磨课、调查及收集材料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和成果推广过程中,于老师起到了桥梁作用。

四、全新收获,实现遍地开花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我的带动下,经课题组成员的全心付出,实现了遍地开花,收获了累累硕果。仅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就收获了如下成果:

省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2项;市公开课、优质课3项;参与编写的著作2项;撰写省、市级论文6项;省、市优质课程资源6项;威海市重大课题有效教学深化研究阶段性成果奖2项;课题中期阶段成果获乳山及威海市教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

通过课题研究,对课题组成员和物理组老师产生了非常强大的影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郭月林、徐媛、桑恒老师完成研究生论文答辩并顺利毕业,郭月林老师在今年的高中物理学科年会上展示的《加速度》一节概念课再次获得入会老师的好评如潮,我一手培养的青年教师赵永强老师连续多年评为优秀教师、教坛新秀。

我会一如既往地带领课题组成员以满腔的热情通过教育科研全力以赴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那就是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衷心感谢支持与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所有领导和同行,期待我们的教科研再上一个新台阶!

3

第七篇、教育科研总结材料

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科研引擎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公安县狮子口小学

狮子口小学位于风景如画的松西河畔,总占地面积约15444平方米,建筑面积6088平方米,共设17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52人,学生800多名。近年来,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克服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难题,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引擎”,推行“主体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办学理念,打造“人文化、开放式、探究型、自行性”管理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在全县同类学校中独树一帜,成为一所声名远播的农村乡镇中心小学。

一、从行政指挥到思想引领,科研强校成为共识

一所学校求生存图发展,关键在于校长,校长起着原动力的作用。坚持立足校情,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来带动学校全局发展,无疑体现着一位校长的管理智慧。一是率先垂范抓科研。身为一校之长的龚德智同志,通过访谈师生,观察分析教学现状,然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学理念,和大家一道认清教育新形势,与时俱进,破除传统的条条框框,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出“科研强校”发展新思路。他个人带头申报课题,带头开展研究。2013年以来,在他的影响下,全校共申报国家级和市县级课题9个,其中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5个,县级课题2个,带动全校师生全力以赴抓教改,齐心协力兴教研,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形成了鲜明的科研兴教导向。二是建强队伍抓科研。只有建强一支科研队伍,“科研强校”才不是一句空话。我校正是从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入手,推动形成抓教育科研的工作合力。在取得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成立教育科研专班,由龚德智任组长,副校长郭代明任副组长,周高云、潘蓉、侯泽蓉、汪万妮、陈玲等年富力强的、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为成员的学校教

育科研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指导全校教育科研工作。三是健全制度抓科研。学校先后制定了诸如《教学教研管理制度》、《教研组工作职责》、《各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与办法》、《各级明星教师、骨干教师推荐条件与考评办法》、《学科竞赛与质量结帐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实施策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激励作用,有效地推行了教育科研工作,保证了校本教研和科研课题的顺利实施。四是强化保障抓科研。学校积极搭建单位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在公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一定资金保障课题研究的设施设备,为课题研究组提供免费打印、图表设计等服务,为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列支专项经费,定期请市、县教育科研领导、专家来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指导、服务体系,创新教育科研思路与手段,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二、从贪大求洋到落细落小,科研效应不断显现

在课题选题上,学校课题组走过一些弯路,过去追求高大上,申报课题无法批复。个别课题即使批复了,也因为范围太广、要求太高,实力不够、站位不高导致始终无法结题,影响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后来,在市、县教育科研专家指导下,学校课题组根据落细落小、紧扣实际、适于研究、推动工作的原则,调整科研思路,原本申报的市级课题《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调整为《对小学语文作文批改的研究》,经过课题组和语文学科教师讨论,最后细化为《对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批改效率的研究》,很快得到批复。在具体研究中,有方向、好操作、见效快,大大激发了学校语文学科教师的研究兴趣,顺利实现了三个转变,使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学校80%的专职教师具有20年以上丰富的

教学经验,熟悉本学科教材,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但对于接受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解当代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新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不够。学校针对这一问题,坚持把校本培训工作列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重视校本培训的一贯性,突出科研课题有效性,坚持互相听课,教研组评课,坚持平时自修自研,周末在校学习、观摩、研讨、交流。期初拟定计划,期末撰写体会或论文并进行会议交流、书面交流等科研模式,让教师进一步认识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点燃教师主动参考、积极研究热情,把全校教师都凝聚在课题研究的旗帜下。二是方式上变分散为集中。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通过建立“学校创设平台、专家引领指导、教师自我发展、团队共同促进”的机制,携手团队在共同研究中彼此滋养,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以《乡镇小学如何预防校园安全的问题研究》、《绘画疗法对乡镇小学生创造力心理干预的研究》两个国家级科研课题为中心,变过去的零敲碎打为集中攻坚,群策群力,在共同研究中求发展。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全方位研究,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寻求策略,拟定计划,明确方向,反复实践,多方论证,形成系统理论,全面总结推广实施,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实效性、推广性。三是状态上变无意为有心。老师们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申报了市级课题《小学生英语词汇量现状调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学学科教学众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县级课题《小学计算类教学中计算器使用时机和策略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实证研究》,都因为切口较小、贴近实际,顺利得到批复,这些课题与教师平时工作结合紧密,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通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激发了研究的乐趣,让老师们从无意识的自

发行为变成科研的有心人,大家时时铭记科研、事事坚持科研、处处上心科研,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市、县明星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数占到教师总数的45%以上。学校文化管理和校本培训成为办学特色,优势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辐射全校,促使了学校各项工作均衡发展,并各具特色。

三、从研究对象到主动参与,快乐阳光浸润童年

“教育就是为发展儿童,一切教育改革都应从儿童出发,并回归儿童生活。”在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的校本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收获,是我校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李红霞老师主持的《对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批改效率的研究》,让学生自主批改,老师再批,提高了学生兴趣。五年级学生汪韩在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中,看到了不足,找到了方法,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在《小学生英语词汇量现状调查分析》课题研究中,潘蓉主任组织五六年学生对同班同学英语词汇量开展调查统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儿童做课题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形成了好的习惯,培养了他们好疑好问、分散性思维、评价批判、动手实践的好习惯,促进了思维与实践的互为补充和转化。一是认识了自我。通过参与课题实验,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解脱自我、超越自我,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二是明确了目的。学生通过参与实验,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掌握了方法。通过学习指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求知探究,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参与,学会综合创新,学会作业,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自我制定计划等学习方法。通过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我校儿童乐学、会学、学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同时,认真开展学科竞赛和艺术特长教育,依托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科学等科目,认真进行艺术特长教育培养,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为儿童搭好生命的舞台,让孩子们跳起来。通过和校外教育机构相结合,开办了棋、琴、书、画、舞蹈等9个兴趣班,每年组织“三个一”大型活动,(即春季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十一”书画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呈现喜人局面。县里组织的学生书信大赛,我校学生参与率达到了90%,王珂等六名同学获县级一等奖,杨王浩等12名学生获二等奖,段思琪等18名学生获三等奖。县组织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活动,我校及早备战,精心挑选选手,细心组织辅导,范培涛等20名同学获县级一等奖。

四、从发展思路到落地生根,科研之花绚丽绽放

三年磨一剑,科研领未来。春风吹起燎原草,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的发展思路,引导每一位师生参与其中,收获了累累硕果。2013年来,我们承担的9个课题除3个市级课题已近结题外,其余全部顺利结题。两个国家级课题《乡镇小学如何预防校园安全的问题研究》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绘画疗法对乡镇小学生创造力心理干预的研究》获教育部“优秀课题组”。已经结题的国家级课题《关于乡镇小学生自救自护的研究》,获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并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学校无非正常死亡人员,近5年来无安全事故。市级课题《对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批改效率的研究》被评为市“优秀课题组”,作文批改经验在全县推广。《小学生英语词汇量现状调查分析》被评为县“优秀课题组”。两个县级课题全部结题并被评为县“优秀课题组”。

课题项目的研究实践,促进了学校教学教研的开展,激活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活力,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三年来,我校教师共发表省级以上论著12篇,

第八篇、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经验材料

教育科研兴教经验材料

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经验材料

园本教研 兴园之本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研究活动对提高园教育质量教学,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加大教研、科研力度,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成为我们的办园之本,兴园之路。现就我园在教研活动方面的一些初步的尝试,同大家作一些交流。

一、健立健全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的建立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幼儿园在业务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以下教研组:

有按年龄班分组的年级教研组。如大班年龄组,中班年龄组,小班年龄组;有按教师的班次分组的上午班教研组、下午班教研组还有以某课题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的分组,组合灵活自如,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时间安排便利,促进了各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建立教研组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⒈人人参与的原则。每位教师都有权力参与相应的教研组活动。⒉合理组合原则。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合理组合各教研组。如:将有工作经验和缺少工作经验的教师搭班一个班;小小班年龄段由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担任;还有根据课题内容选择

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就是由年轻教师构成,她们虽然经验不足,但有活力,勇于探索,使课题搞得有声有色。

二、商议制定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保障,幼儿园在民主商议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以下制度:

(一)学习制度。每学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有针对性的个别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定期学习教育理论、政策,结合课题邀请专家讲座等等,所有这些,在我园已形成一项制度,保持并发扬下来。

(二)会议制度。如每周安排一次年级组会议,讨论教育计划,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课题会议,讨论课题研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商讨各种应对措施,上、下午班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时开碰头会,促进年级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观摩制度。我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 运用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针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开展教研。另外各年级段由年级组长组织在小范围内经常性开展教学观摩。

(四)交流、汇报制度。如每周上交一篇区域观摩记录,安全谈话记录,每半个月一篇自然观摩记录,每月一篇教养笔记,课例分析、学习体会等,进行交流、汇报。

(五)教育笔记检查制度。如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期检

查备课本及各类教研活动笔记的制度。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一)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每学期我们分批送教师到园外观摩学习。园内半月一次业务学习,有全园性的,也有年级组进行的,还有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专业杂志;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自考、函授学习等。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提升专业素养。我园要求教师半月上交一篇课例分析、自然角观察记录,每周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安全谈话记录等,并进行交流、汇报。另外,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比赛。如:论文、案例、说课、区角、优质课、环境创设等等评比。

通过学习、反思、评比等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同伴互助形式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来进行。主要形式有:

1.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全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评议并做好记录。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观摩活动。由年级组长牵头,根据各年龄段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3.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我园有市、区级教坛新秀及业务骨干,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资源为本园教师上公开观摩课,以学习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

4.师徒结对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我园还进行师徒结对,让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拜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师。徒弟可以经常到师傅那听课学习,师傅也经常到徒弟那儿听课指导。这种形式非常灵活、方便,年轻教师成长较快。 ⒌外来教研活动的观摩活动。我园是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经常申报、承担市、区一些教研活动,让教师也参加观摩、学习、讨论。如:区五大领域组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等。

(三)专业引领式的教研活动。主要有:

请相关专家来园讲座、指导。如:我们请县教科室领导、专家为我园作课题指导;请省省优质园专家来园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等等。

通过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从而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提供支持,给予保障。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

第一,是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开展上、下午班教研活动时,我们都安排在配班时间,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针对每周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展开讨论,增进教师间的交流;而年级组会,通常安排在幼儿午睡时,由幼儿园统一安排代班人员进班,便于集中全年级组成员,课题组活动较灵活,在时间上见缝插针,比如你今天是配班,你就可以到实验班观摩活动并学习。

第二、在空间上,提供教研场所。幼儿园专门设有多功能室,便于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并有一个可容四十余人的会议室,开展讨论。

第三,畅通信息渠道。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的理论、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我园不仅充分地利用省、市、区现有的教研网络,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级教研活动中,从而得到学习与提高,而且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向示范园学习,交流经验。在幼儿园里,还设有专门的资料室,有专人采集、整理有关幼教信息,为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除此之外,幼儿园还为每位教师订了各类报刊、杂志,如《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等;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

第四、在财力及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幼儿园还购买了多媒体、摄相机、数码相机、每班配备电视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所有这些都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开展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