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理解与感悟


篇一:《读《掩耳盗铃》有感》

读《掩耳盗铃》有感

《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溜到了一座大庙,看见了一口又大又漂亮有精致的大钟。他想,这么大一口钟,一定能卖很多钱。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钟搬走,可是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大钟却纹丝不动。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了办法,把大钟打碎,一块一块地拿走。于是他找来锤子使劲地砸那口钟。“呯!呯!呯呯……”可震痛我的耳朵了!这样不是在告诉庙里的和尚我在偷钟吗?于是他找来东西堵住耳朵,果然听不到了,但是却招来了一帮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这个故事,我一边笑一边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傻呀?其实这种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却千方百计找理由掩盖的行为我们也有过。

比如,我平时看到了一些优美词句,但不懂是什么意思,自己就瞎编一个解释,自以为讲给不懂的人听了,就显得我很有学问。却不曾想到,明白人听了会笑我们信口开河。因为这个解释根本是驴头不对马嘴啊!

又如,我们写老师留的作业,一来避免出错,二来想偷懒,就直接抄答案来应付老师。尽管只有我们认真读题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可我们还是要就自己欺骗自己。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学习,我们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懂不要装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篇二:《掩耳盗铃的读后感》

读《掩耳盗铃》有感/r/n

《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溜到了一座大庙,看见了一口又大又漂亮有精致的大钟。他想,这么大一口钟,一定能卖很多钱。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钟搬走,可是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大钟却纹丝不动。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了办法,把大钟打碎,一块一块地拿走。于是他找来锤子使劲地砸那口钟。“呯!呯!呯呯……”可震痛我的耳朵了!这样不是在告诉庙里的和尚我在偷钟吗?于是他找来东西堵住耳朵,果然听不到了,但是却招来了一帮和尚,抓住了他。/r/n

看了这个故事,我一边笑一边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傻呀?其实这种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却千方百计找理由掩盖的行为我们也有过。/r/n

比如,我平时看到了一些优美词句,但不懂是什么意思,自己就瞎编一个解释,自以为讲给不懂的人听了,就显得我很有学问。却不曾想到,明白人听了会笑我们信口开河。因为这个解释根本是驴头不对马嘴啊!/r/n

又如,我们写老师留的作业,一来避免出错,二来想偷懒,就直接抄答案来应付老师。尽管只有我们认真读题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可我们还是要就自己欺骗自己。/r/n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学习,我们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懂不要装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r/n

【相关文章】读《掩耳盗铃》有感 书香盈袖/r/n

扬州市广陵区东花园小学 四(3)班 陈浩然/r/n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对所有的故事都有所感触,它们让我懂得许多人生道理 ,其中有一篇叫做《掩耳盗铃》的故事着实让我受益非凡。/r/n

有个小偷,到一户富人家偷到一个铜铃铛,他一边往外跑,铃铛一边在他怀里响。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也听不见。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r/n

这则故事表面上是说一个盗贼为了偷一个门铃而进行的一次愚笨之极的举动,实际上包含着更深刻的意义:小朋友们不能做那些不正当的事情 ,做坏事只会像那愚蠢的小偷一样,让清脆的门铃声响个不停,欺瞒不了世人,更逃避不了法律的制裁。/r/n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的光芒照耀着我们。为了自己的明天,也为了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千万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r/n

简评:小同学首先介绍了故事的内容,接着讲自己懂得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和今天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人觉得很有意义。此外,本文词句精炼,让人感觉到小作者深厚的/r/n 文字功底。

篇三:《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读后感(一)

读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以后,我觉得那个捂着耳朵偷铃铛的那个小偷很笨。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小偷看见别人家有一个十分漂亮的铃铛,便想得到它。他走到那户人家的门前,想到要是我用手偷,只要一碰到那个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马上就会被人发觉。如果我捂住耳朵的话,那人们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想着,他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另一只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所以我觉得他很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我曾经也办过这种傻事。周末,老师要让我们做300道口算题。在爷爷给我出题的时候,我想上楼玩会电脑,便捂住耳朵,悄悄走出房间,没有想到我刚上到第一层就被爷爷发现了。被他狠狠批了一顿。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跟那个小偷学,要不然你会跟他一样笨的。

掩耳盗铃读后感(二)

《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溜到了一座大庙,看见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钟。他想:这么一口大钟,一定能卖很多钱,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钟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来。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是把大钟打碎,一块一块地拿走。他扛来锤子,使劲地砸了一下。呯!呯!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这样不就是在告诉庙里的和尚我在偷钟吗?于是他赌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听不到了,但是却招来了一帮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这个故事,我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想:我和同学们都有过《掩耳盗铃》的行为。

比如,我平时看到了一些好听的词语,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编了一个解释,以为不懂的人听了就可以显得我很有学问。但是明白人听了一定会哈哈大笑,因为这个解释根本驴唇不对马嘴啊!

通过读《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学习,我们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掩耳盗铃读后感(三)

今天我和妈妈亲子共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范家的门上挂了一口大钟。有个人想用大锤把大钟敲碎后偷走。但只要锤子一碰大钟,大钟就嗡嗡的响起来。他想了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十全十美办法:如果我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去偷这只钟,大家不就听不见了吗?然后他就放心的偷了起来,钟的声音吵醒了主人。一下子抓住了他。

看完后我们一言不发,我想有些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做了是不对的却偏要做,还想法子去

掩盖,结果只是自己骗自己。就像我的小提琴拉了五十五分,偏说拉了一小时,结果考级好难那!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妈妈好想读懂了我的心思,严肃对我说自欺欺人往往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篇四:《掩耳盗铃读后感 七篇》

第一篇:

读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以后,我觉得那个捂着耳朵偷铃铛的那个小偷很笨。{掩耳盗铃理解与感悟}.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小偷看见别人家有一个十分漂亮的铃铛,便想得到它。他走到那户人家的门前,想到要是我用手偷,只要一碰到那个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马上就会被人发觉。如果我捂住耳朵的话,那人们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想着,他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另一只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所以我觉得他很笨。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我曾经也办过这种傻事。周末,老师要让我们做300道口算题。在爷爷给我出题的时候,我想上楼玩会电脑,便捂住耳朵,悄悄走出房间,没有想到我刚上到第一层就被爷爷发现了。被他狠狠批了一顿。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跟那个小偷学,要不然你会跟他一样笨的。

第二篇:

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去盗人家的铃铛,结果被这家主人当场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人做事切不可自作聪明,否则到头来吃苦头的还是自己。{掩耳盗铃理解与感悟}.

第三篇: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听不见了,结果当然是他被人发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要自欺欺人,故事里那个人虽然自己听不见铃声,但是别人却听得见,捂住耳朵的行为只能欺骗他自己。

掩耳盗铃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结果出丑的还是自己。

第四篇:

今天就让我给你们讲一讲掩耳盗铃的故事吧。

有一天,有一个人他在街道上溜达,他看见了一个大铃铛,他就想如果我得到了这个大铃铛岂不是能卖很多钱,他就上大铃铛面前,他碰了一下,大铃铛就当当当的响了起来,他说这样不行,我得回家准备准备,他拿了一些棉花堵住自己的耳朵,他趁夜黑去偷铃铛,可是他一碰大铃铛,他就被抓住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这个人很笨,他只想到了自己听不见,他没有想到别人听到了没听到,我们可不要像这种人学习。

第五篇:

我今天读了掩耳盗铃。一天,一个笨贼看到一个很漂亮的铃铛,贼就很喜欢,于是贼想了一个办法。贼把耳朵塞住,以为别人听不见就把铃铛拿下来,结果铃声一响主人就把贼抓到了。我觉得贼很傻。

第六篇: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听不见了,结果当然是他被人发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要自欺欺人,故事里那个人虽然自己听不见铃声,但是别人却听得见,捂住耳朵的行为只能欺骗他自己。

掩耳盗铃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结果出丑的还是自己。

第七篇:

从前,有一个小偷。他要偷一个铃铛,他想到如果他搬铃铛就会让别人听到。所以,他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听不到声音,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样他偷走了这个铃铛。我也看见过这样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超市去买东西。在结账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叔叔从货架上拿了几块口香糖,偷偷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匆忙地离开了超市。他以为别人没看见他偷口香糖,其实我全看在眼里,况且,超市中不同区域都有录像监控,他的行为是逃不过监督人员的视线的。

他这种行为已经把自己引向错误的道路,逐步地走向了犯罪。作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遵纪守法的人。这样社会就会和谐、安定、我们的国家就会发展。

我读完《掩耳盗铃》以后,知道了不要欺骗自己,还懂得了不要做掩耳盗铃的人。

篇五:《《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读后感》

第30 课 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读后感 相信大家都读过《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想要偷别人家门上的铃铛,但是铃铛一碰就会响,那样就会惊扰到主人,自己的偷盗行为也会被发现。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想个什么样的好办法呢?于是,这个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这样自己不就听不见了吗?

他自己是听不见了,但是别人会听不见吗?肯定是不会的,因为他捂住的是自己的耳朵,又不是别人的耳朵。所以,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故事。

那个人就这样去偷盗铃铛以后,我们可以想象他的结局,肯定就是被抓住了。这个故事

我们欺骗自己,就是害了自己。就像我们学习中该过关的,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没能熟练的话,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到最后考不到好成绩。我们平时就要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知识吧!

第 1 页 共 1 页

篇六:《《掩耳盗铃》古文原文、注释及道理》

掩耳盗铃

【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译文】

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道理】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篇七:《《掩耳盗铃》评课稿》

《掩耳盗铃》评课稿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并且文言文后面配有大意,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分为: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揭示寓意、创造表演,拓展延伸。设计科学合理,有针对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导入环节时,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听完后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从古代文学作品《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自然高涨了。

在教学第二环节时,教师通过大屏幕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齐读,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掩耳盗铃理解与感悟}.

文言文,对这种文体还很陌生。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教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和停顿,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去读, 再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质疑,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

在教学第三环节时,教师先让学生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记号。这里,学生上一环节中画出的问题有的自己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难点问题再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就为课堂节省了时间。 在教学第四环节时,教师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参与其中分出角色,准备道具,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篇八:《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说课人: 王开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

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当场

发觉的故事。教材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短小精炼,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

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出于对本班实情的分析,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语文

的浓厚兴趣。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

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2、说教学目标{掩耳盗铃理解与感悟}.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

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

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

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

范的养成。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播放动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尊重学生爱好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读通全文是理解问题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理解与感悟}.

保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并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

课文的自信心,能自主复述,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读中强化了记忆,树

立了条理。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 。从阅读的阶段目标来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

投入,把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空间,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

补充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

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

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

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

现。

2013.9.12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开明

【教学目标】:{掩耳盗铃理解与感悟}.

1、学习《掩耳盗铃》,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明辨盗铃人的错误做法,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生活中某个道理的一种文体。

【教学重点】:在读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的语句时,要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通过故事内容,在表演、讲述等活动中,感悟故事中

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

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3、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老师板书,谁愿意试着把这两个字

的写法告诉大家。在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请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三、课堂自学,深入理解。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掩耳盗铃》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体会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 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

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

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

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 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

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

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

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六、整理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

欺欺人。

2、作业: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

(三)板书设计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2013.9.12篇二:《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 罗杰芳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

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

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

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

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

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

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

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

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

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

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

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 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

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

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

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

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 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