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王老师观后感


篇一:《新来的李老师观后感》

《新来的李老师》观后感

一、教育的不均衡问题引人深思

《新来的李老师》这一影片中,提到了杨校长所在的小王庄小学和李家庄小学合并一事,故事也因此展开。只因为小王庄小学师资条件和教学环境不好,让我深深的感到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它是关系到民生和教育的未来的一个有力的发展措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着,在当前有进步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就我身边的教育状况来说,首先,农村和县城师资,教育设施等方面出现差异,导致很多农村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本来农村的一个班可能也就20人左右,流失了一部分一个班只剩10几个人,很多老师身兼几个学科的教学,美术音乐英语等学科没有专业的老师,学习环境也非常简陋!当然这种状况现在已得到改善。但是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对教育的影响仍然在某些地方客观的存在着。城乡有差异,城市内也有差异,所以“择校热”一度成为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有些家长托人找关系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学前的教育问题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试问,又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呢?

教育的不均衡问题应该得到一个妥善的合理的解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二、究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这是我一直寻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李老师是一名大学生,为了保研,她来到小王庄小学支教,并研制了一种笑脸教学法:不考试、不背诵、不做作业,这种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都很快乐,可是成绩依然是那么差。我一直在困惑,教育追求的是成绩还是学生的快乐?如果不追求成绩为什么还把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学习成绩真的能代表一切吗?既然学习无法回避,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呢?

三、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和职业

影片中的几位老师可以说是老中青三代教师的代表,我能感受到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同时,影片中的李老师是一位支教大学生,支教大学生以及特岗教师都是教师队伍中的一股力量,我们国家每年都选拔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来到偏远、贫困、薄弱的地区支教。

我相信教育会好起来的!爱学生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

篇二:《《新来的李老师》观后感》

今天我在上网时无意间看到了一部电影《新来的李老师》,这部影片是根据真情实感来改编的故事,讲述了一名从大城市到偏远同村支教的大学生李青怎样用自创的一套快乐教学法改变一所思想保守滞后的小学,同时自己也被这所朴实可爱的学校所改变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就非常有趣。大学生李青为了保研到一个破旧的乡下小学支教。这学校只有三个老师。可是李老师只把教育当做游戏,认为只要同学们开心就好,于是就把同学带出去上课,并且在上课时李老师还在吃棒棒糖。一节课有40分钟,李老师就只让他们背一首古诗,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结果遭遇到姚老师的反对。没有耕耘怎么会有收获呢?太堡村学校在期中考试中考了全县的最后一名,原以为派来支教老师会使学校里同学们的分数有所提高,这样就不会和其他学校合并了。但是,却让杨校长大失所望。校长也因此喝闷酒,旧病复发而住院。为了让学生们成绩好起来,学校改变了教学方案。李老师为了鼓励小瘦能考到重点中学以学京剧使压力化为动力,后来经过大家努力,学校终于考到了全县第三,父亲也感到欣慰,小瘦也梦想成真,和老师去城里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真诚。姚老师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感到伤心。而李老师为了实现同学的理想,也放下了城里人的架子,希望小瘦的父亲能够体谅,因为他知道童年对一个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每个老师不会不爱自己的学生。我还觉得李老师虽然捉住了孩子们的童心,却没有使同学们的成绩降下来。看了电影,我希望身边有一位能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好老师。我也希望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不过我的身边已经有了好几位好老师,只希望压力能化为动力使我更上一层楼!

难道不是吗?这就是我们学生向往的生活!每一个人在幼年时都会觉得童年是美好的,他们都不会让自己的童年被淹没。

篇三:《新来的李老师观后感》

《新来的李老师》观后感

金中小学 刘艺星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新来的李老师》,讲述了一名从大城市到偏远同村支教的大学生李青怎样用自创的一套“快乐教学法”改变一所思想保守滞后的小学,同时自己也被这所朴实可爱的学校所改变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就非常有趣。大学生李青为了保研到一个破旧的乡下小学支教。这学校只有三个老师。可是李老师只把教育当做游戏,认为只要同学们开心就好,于是就把同学带出去上课,并且在上课时李老师还在吃棒棒糖。一节课有40分钟,李老师就只让他们背一首古诗,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结果遭遇到姚老师的反对。没有耕耘怎么会有收获呢?太堡村学校在期中考试中考了全县的最后一名,原以为派来支教老师会使学校里同学们的分数有所提高,这样就不会和其他学校合并了。但是,却让杨校长大失所望。校长也因此喝闷酒,旧病复发而住院。为了让学生们成绩好起来,学校改变了教学方案。李老师为了鼓励小瘦能考到重点中学以学京剧使压力化为动力,后来经过大家努力,学校终于考到了全县第三,父亲也感到欣慰,小瘦也梦想成真,和老师去城里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真诚。姚老师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感到伤心。而李老师为了实现同学的理想,也放下了城里人的架子,希望小瘦的父亲能够体谅,因为他知道童年对一

个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每个老师不会不爱自己的学生。我还觉得李老师虽然捉住了孩子们的童心,却没有使同学们的成绩降下来。看了电影,我希望身边有一位能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好老师。我也希望有快乐的学习生活。

难道不是吗?这就是我们学生向往的生活!每一个人在幼年时都会觉得童年是美好的,他们都不会让自己的童年被淹没。

2013年9月11日

篇四:《新来的李老师观后感》

观《新来的李老师》有感

观山湖二小 徐莹

继《飞扬的青春》影片之后,我又观看了另一部关于支教教师的电影——《新来的李老师》。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了从大城市到偏远乡村支教的大学生李青怎样用一套自创的“笑脸教学法”改变一所思想保守滞后的小学,同时自己也被这所朴实可爱的学校所改变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就非常有趣。大学生李青为了保研到一个破旧的乡下小学支教。这学校只有三个老师。可是李老师只把教育当做游戏,认为只要同学们开心就好,于是就把同学带出去上课,并且在上课时李老师还在吃棒棒糖。一节课有40分钟,李老师就只让他们背一首古诗,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结果遭遇到姚老师的反对。没有耕耘怎么会有收获呢?太堡村学校在期中考试中考了全县的最后一名,原以为派来支教老师会使学校里同学们的分数有所提高,这样就不会和其他学校合并了。但是,却让杨校长大失所望。校长也因此喝闷酒,旧病复发而住院。为了让学生们成绩好起来,学校改变了教学方案。李老师为了鼓励小瘦能考到重点中学以学京剧使压力化为动力,后来经过大家努力,学校终于考到了全县第三,父亲也感到欣慰,小瘦也梦想成真,和老师去城里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真诚。姚老师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感到伤心。而李老师为了实现同学的理想,也放下了城里人的架子,希望小瘦的父亲能够体谅,因为他知道童年对一个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每个老师不会不爱自己的学生。我还觉得李老师虽然捉住了孩子们的童心,却没有使同学们的成绩降下来。看了电影,我希望每个孩子身边都能有一位会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好老

师。也希望孩子们都可以有快乐的学习生活。

想起小时候我的身边的确有好几位好老师,虽说我今天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是我庆幸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社会里仍能做最真实的自己,有一颗善良充满爱的心,而没有被大环境影响甚至变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这些老师成就了我的今天,而我也延续了他们的明天,我希望自己可以带着上一辈人的梦想,领着下一辈人一起出发,我也希望在多年以后,仍能有学生在他们的文章中说“小时候有一位X老师,给了我帮助,让我记忆深刻......”

篇五:《《新来的李老师》观后感》

《新来的李老师》观后感

今天我在上网时无意间看到了一部电影《新来的李老师》,这部影片是根据真情实感来改编的故事,讲述了一名从大城市到偏远同村支教的大学生李青怎样用自创的一套“快乐教学法”改变一所思想保守滞后的小学,同时自己也被这所朴实可爱的学校所改变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就非常有趣。大学生李青为了保研到一个破旧的乡下小学支教。这学校只有三个老师。可是李老师只把教育当做游戏,认为只要同学们开心就好,于是就把同学带出去上课,并且在上课时李老师还在吃棒棒糖。一节课有40分钟,李老师就只让他们背一首古诗,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结果遭遇到姚老师的反对。没有耕耘怎么会有收获呢?太堡村学校在期中考试中考了全县的最后一名,原以为派来支教老师会使学校里同学们的分数有所提高,这样就不会和其他学校合并了。但是,却让杨校长大失所望。校长也因此喝闷酒,旧病复发而住院。为了让学生们成绩好起来,学校改变了教学方案。李老师为了鼓励小瘦能考到重点中学以学京剧使压力化为动力,后来经过大家努力,学校终于考到了全县第三,父亲也感到欣慰,小瘦也梦想成真,和老师去城里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真诚。姚老师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感到伤心。而李老师为了实现同学的理想,也放下了城里人的架子,希望小瘦的父亲能够体谅,因为他知道童年对一个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每个老师不会不爱自己的学生。我还觉得李老师虽然捉住了孩子们的童心,却没有使同学们的成绩降下来。看了电影,我希望身边有一位能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好老师。我也希望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不过我的身边已经有了好几位好老师,只希望压力能化为动力使我更上一层楼!

难道不是吗?这就是我们学生向往的生活!每一个人在幼年时都会觉得童年是美好的,他们都不会让自己的童年被淹没。

上海闸北区永和小学五年级:汪彤

篇六:《《新来的李老师》影评》

影片中的几位老师可以说是老中青三代教师的代表,我能感受到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但是,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三位老师在教育思想上的差异。

首先是校长,片中杨校长让人印象深刻,他那和蔼,亲切的面容以及用自己的一生来守护学校来关爱学生的形象让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为之动容。然而在教学中,他却一直固守着上一辈的老旧观念,死读课文,课堂中也像古时的教书先生一样只自顾自的“传道授业”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

其次是姚老师。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爱学生却刀子嘴豆腐心的好老师。她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老师一样,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转化为着急焦虑,以至于最后以一种很极端的状态展现在课堂上。孩子都是有“孽根性”的,老师越是凶越是厌,他们就越是“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将与老师“斗智斗勇”当成是很愉快很有乐趣的事情。另外,姚老师的另一重要问题也是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何谈学校效果了。

最后要提的就是李青老师。她活泼乐观,不怕挫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反省自己。在教学方式上主张“快乐教学”,提倡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思想过于理想化,她天真的以为寓“学”于“玩”中,是让学生又能拥有完美童年又能学好文化知识的好办法,但她没有把握好“玩”的度。比如片中她跟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中就说:一节课有40分钟,你们尽快把古诗背好就能争取到更多玩的时间。这种方式根本无法端正学习态度,甚至认为学习就是一种任务。

片中几位教师性格各异,教学个性鲜明,却毫无共性。这种现象导致的最后结果就是:学校的期中成绩排名全市倒数第一。

我认为对于同一个群体的教学,不管是一个班级还是一个学校。协调好教师间的“共性”与“个性”是很重要的。

先说“共性”。老师的教学思想、方式不统一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教师群体间的不和谐,就像片中姚老师和李青老师的那段分歧一样。这一影响紧接着就会扩散到学生群体中,因为老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而小学生正是处于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因而教师间思想上的不统一必然导致学生的思想混乱、学习效率低下、也可能会产生偏科、厌学等现象。

再谈谈“个性”。在不同的文化环境的背景下,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是必然的。其实从积极的角度来说,这是促进群体发展的强劲动力。它有助于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达到共同成长。就好像片中刚开始,杨校长简直就把李老师看成了他们学校窘境逆转的大救星。因为每一位新来的老师就像是一股新鲜的血液,她可以给群体带来一股新的思潮,从而带动对于旧观念的研讨反思、推陈出新,以此循环。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力的协调好教师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做到从各教师的个性中找出最适合所处群体发展的精华部分,然后吸收融合成大家都认可的共性。最后以这一共性来推动学生群体的大力发展。

影片的结尾是让我们很欣慰的,经历了“倒数第一”的沉痛打击,每一位老师都开始对自己进行反思。并举行了一次“会议”,会议中每一位老师都阐述了自己的教育“个性”,以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建议,大家积极讨论,最终集各家之长“研发”了一套切合他们学校实际的真正的“快乐教学”方案。并且成效颇大。影片结尾,学校从倒数第一栖身与正数第二就是这一方案成功的最好证明。

篇七:《王才贵老师讲座观后感》

观王才贵教授讲座有感{新来的王老师观后感}.

“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两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要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所以,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阻我们的孩子,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千万、千万;拜托、拜托。”这是王才贵教授说的话,从中就可以看到我们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反省的。我亲自经历了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还有大学阶段。我主要说说小学阶段中出现的问题。 提起小学,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首先想到的词汇便是“补习班”。我所说的补习班的概念相对宽泛,包括数学、英语、乐器、舞蹈、绘画等等。众多的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但是绝大部分都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军备竞赛”的载体,其中又以奥数尤为突出。每个地区都有所谓的重点学校,而为了“重点”二字,诸位家长可谓争得头破血流。在他们心里,一个理念根深蒂固:考入重点中学便保证了孩子的一路高升——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最后进入一本大学。而这一切的开头,便是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领先于同龄人。奥数被过分地强调,因为国人觉得数学是最锻炼思维的科目。

而会一门乐器或者精于一种艺术形式则是孩子“全面发展”的体现。 另外两个我认为非常巨有代表性的词语便是“背课文”与“写作文”。我还清晰地记得每次语文课讲新课文之前,我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翻到课后习题部分,寻找有无“背诵全文”或者“背诵XX自然段”等字眼。如果没有的话,我就会长吁一口气,刹那间心情大好。同样的,每天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也会提心吊胆地期盼不要有任何关于“作文”的词语出现。作为传输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居然仅仅是对这两个词语的恐惧,我想这确实是一种悲哀。 那些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使得大批的学生不堪重负,因此厌学、逃学等现象出现。所以我很赞同王教授说的,第一个办法是降低我们的科学教材程度,适合儿童,让他学得很高兴,以至于培养思考的兴趣,第二个办法,从小就是提升他学习的能力,让他也能够应付高度的数学教材,我们只有这两个办法,如果不采取这两个办法之中的任一个办法,像现在我们的教育,那是残害儿童的。

我个人认为在儿童时期可以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王自芳(201013201737) 10级艺术设计(专升本)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篇八:《2015年最美教师观后感》

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当激昂的音乐伴随视频出现的那一刻,每一个画面都是那样的扣人心弦,令人动容。镜头中闪烁出悬崖峭壁、独木小桥的景象无不影射出乡村的“田园风光”。就是这种诗意的生活,美好风光的背后是经济、文化的落后。而有这样一些人,只为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一份真挚的爱,坚守在恶劣的环境中,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们付出自身的一切,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诺言。

看过《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后,我想我深有感触,因为他们的朴实、无怨无悔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教书育人,从不懈怠的品格,让我由衷钦佩。他们虽然物质上是清贫的,但精神上是富有的,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无愧为师者的称号。

最使我深受感动的是王瑞芳老师的动人事迹。 自2000年8月从教以来,她一直耕耘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用一片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就了别样的感动。学习上,她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在工作之余她认真参加自学考试、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习培训,使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教育过程中,王老

师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关心学困生,以真挚的爱去体贴、关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她凭着做人的良心,教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用真心真情赢得学生的爱戴。如学生张淼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陈梦洁因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在学习、生活上面临很大的困难。王老师多次和他们促膝恳谈,调动班级力量理解和关爱他们,用爱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灯,使他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王老师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自己的师德、师范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识

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方面,王老师坚信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对于因家庭特殊情况导致自卑、厌学的学生,她总能够用爱去温暖他们,生活上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与他们谈心,拼命挖掘他们的长处,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她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时时还有毕业后的学生前来探望她。她个人也连续被评为乡、校优秀教师。09年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1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这位优秀教

师的真实写照。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王瑞芳老师,她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鞭策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体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师德方面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表率。

听着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我哭了,为不曾想象的环境而哭,为不曾知晓的故事而哭。同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最好;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孩子,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长久以来,可能占据我内心更多时候的关键词是“浮躁”与“茫然”。

这些最美的老师,或一生只做一件事,坚守在一个地方;或把青春最美好的记忆留给了乡村——那个被世间的喧嚣所遗忘的角落,他们用一生的付出,用一生的爱,用一生的无私奉献使乡村变得更美丽。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的做教育,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而幸福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最伟大的力量——选择的力量。当你选择幸福之后,就会发觉自己比以前要快乐的多。 教师,人类最神圣,最圣洁的工作。为孩子开启了人生,点燃了希望,放飞了梦想。突然之间,我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我要立刻投入我那可爱的孩子们中间,为他们奉献我的

所有。

篇九:《名师观后感》

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 前几日有幸到兰州参加了全国名师经典课堂展示专场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

摩了来自杭州、北京、广州共四位名师讲授的现场教学以及点评,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语

文教学的艺术性。这几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现针对这兰州之行谈谈自己

的体会。

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特级教师,聆听了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让我领略

到了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教学情景,不仅{新来的王老师观后感}.

绚丽多彩,还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展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这次会议中我认识了温柔且

充满书香气息的吴琼老师;风格朴素,课堂扎实的张龙老师;以及“大气开放、精致和谐”

的蒋军晶老师,他们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而且精彩的讲座也解除了我们很多的疑

惑。

蒋军晶老师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与别人大不相同,难怪很多人说他是教学“奇才”,

这堂课他把重点放在感受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情节设计”上,他利用同类文章的阅读拓

展等手段,将铺垫、悬念、意外这些文学概念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在学生心中“扎根”,也让学

生切实感受到了小说阅读的乐趣。 蒋军晶老师摒弃了繁琐、臃肿的设计,条分缕析的讲解,引导学生扎扎实实从文本入手,

还课堂给学生,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惊弓之鸟》这是一篇老的不能再老的文章了,小时候学过,参加工作后教过。但今天

听了武琼老师的课让我对这篇文章和教师的作用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 武琼老师来到会场,我本以为她会马上打开电脑安装课件,但是她没有, 甚至连书都没有拿出来,只有学生的手中拿着课文资料。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特级教师,

不用书和课件,两手空空来上课吗?

一、没有课件,也能上出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而这种功底,取决于一个老师对于挖掘教

材的深度和广度上。本以为武老师只是抓重点段的处理,让学生理解更羸“只拉弓,不射箭”

就能把大雁打下来的真正原因。没想到,武老师又巧妙的回到文中,让学生理解两个“直”

字的用法及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处理太精妙。最后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来

体会更羸是一个有名射箭能手,这时经过一节课的研读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为什么称更羸为

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正是由于他能够观察、发现及判断才能有所成就。

二、在理解课文中,适时地把本课要求会写地词语进行了教学:武老师的语文课并不像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把词语和文章割裂开学习,第一课时先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来分析

课文,已成为一个模式。在武老师的课上让我们看到了在理解文章时同样能够把字词讲得有

滋有味,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字词的书写及理解。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注重了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本课老师反复训练学生“因果”句式的表述,相信今

后孩子们在语言表达上一定会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四、教育机智,令人佩服:当老师让学生读一读更羸说了几句话来说明射下大雁的原因

时,学生们意见不统一,有的说4句,有的说5句。而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叫起

几个学生来读,读到最后第5个学生没句子可读了。让学生认识到分号不是一句话,表示话

还没有说完,和逗号的作用类似。反思自己平时教学,一定会直接告诉学生。看看武老师,

多么巧妙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五、课堂上哲学思想的渗透,潜移默化:当老师讲到更羸把大雁射下时, 学生发现了句子之间的联系时,教师适时地告诉学生们,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就会

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有联系的,让我们看到了课堂上的哲学思想在闪光。 《两个地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难以让学生理解,而在汪秀梅老师课件的演示下让学生

形象直观的理解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张龙老师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能力很强,抓住文章的写作主线、

情感线索,并进行了很有效的设计。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以及“喂鸥、唤鸥、谈鸥”这三

个场景是我关注到了,但这种层叠往复的依据主线理解没有想到。从“意想不到”出发,到{新来的王老师观后感}.

了解老人与海鸥是如何相伴的,到升华这种感情,再次受到情感的震撼。其中多次穿插朗读

重要的段落,起到了督促理解的作用。张老师在课堂中进行了两次小练笔,及时写出了学生

的所思所想。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听了语文名师们的课堂,我感到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我们任重道远。同时也非常感谢学

校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 卜娅菊

2012年3月26日篇二:名师课堂观后感 《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名师课堂观后感 曾听了王松舟老师的《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什么

是感性教育的同时,也感受到当前语文教学理性泛滥,感性教育更能符合新课标精神。今个

学期,为了让我们再次提高教学水平,指导中心领导特意拿了张光盘“看名师上课(语感教

学篇)——王崧舟《荷花》”,让我们观摩学习,还在现场互相交流观后感,收获也颇多。除

了对“语感”这个关键词有了更深认识的同时,也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语感的课

堂实施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还是回味这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堂的几个片段吧!

一、导入很直接了当:王菘舟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荷花,见过荷花吧?还想再见吗?”{新来的王老师观后感}.

播放一段有声有色的荷花图,把孩子带入荷花的清秀多姿画面,使学生犹如置身荷花世界。

二、注重表象与语言的整合,激活并积淀语感—问“你看到了什么?” 在老师一步步自然的引导下,孩子的回答由原先简单粗糙、不加修饰的“看到了开放的

荷花”—美丽的荷花;“开放的、没有开放的、开了一半的??”—各种形状的荷花;“白色”

—“雪白雪白”;到后来慢慢地用上形象贴切的成语,甚至会用比喻句来回答“我看到绿油油

的荷叶像大圆盘,托着五颜六色??托着美丽的荷花。”更难能 可贵的是,他在作答的同时,还修正了自己的用词,孩子的回答一个比一个更精彩!谁

说道理非得用“讲”的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孩子自己体验出来的永远比老师

传授的来得有用!

三、一些问题设计也很新颖—“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在看荷花的?”学生的

回答很丰富:认真地看、有滋有味儿地看(从哪儿体会到的?)、如痴如醉地看、仔仔细细地

看(从看的荷花的姿态看出来)、想象地看、身临其境地看??如果我来教这部分,我可能会和

一般老师这样处理:课文里的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呀?美在哪呢?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只

是机械地来找课文中描写得较为美丽、有趣的句子,而很少会去调动自己已有的词汇。

四、“冒”字的教学很成功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谓“语

感”,是指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它堪

称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标识。王老师执教的《荷花》,尤其是他对于文中“冒”字的开掘更

是令人难忘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王老师抓住文眼“冒”字而让学生换词比较、悉心揣

摩,充分领悟到作者谴词造句之准。而之后顺势承接的想象及说话环节。学生正是在比较当

中品味语言,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之处。王老师后来问:“你觉得荷花怎样才冒

出来”?有的说: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冒”,有的说“激动地冒”,还有的说“迅速地冒”

等。实现了对语境的独特感悟,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讲座过后,我认识到:阅读课堂的整体建构必须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否则其它任何

语文素养的发展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篇三:十大名师观后

十大名师观后感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

要教会学生做人。教育的成功与否关乎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要使我们的后代成为高

尚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那就要老师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用爱滋润学生,用爱感化学生,

用爱激励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十大名师,就是一些把爱播洒给所有学生的老师。尤其是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

十大名师多半带的班都是又特殊情况的班级,大多都是学生家庭比较困难。这些班里的学生

有较差的基础,自卑的心理,脆弱的心灵,这就是“特殊学生”。这些孩子需要老师的关注,

这些优秀的教师就去亲近他们,鼓励他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教师

他们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

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予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这些学生都享受到阳光雨露的

滋润和温暖。

十大名师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真心的关爱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

勇敢的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其中有的老师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

爱洒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才能走到学生的

心灵深处。还可以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待问题,允许学生持反对态度,更允许学生申辩

自己的理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与你交流,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结,使其

摒弃心病,健康成长。 学习了十大名师的事迹,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神圣的使命感给我倾注了奋力拼搏

的无穷力量,我将继续默默耕耘,用高尚的人格铸造学生们美好的心灵,把真诚的爱毫无保

留地奉献给我的事业,奉献给我的学生。篇四: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中华艺术--诗词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诗词是什么?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诗词就是那些一两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