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庄规划5年内


第一篇 李哥庄规划5年内
《2015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育发展《纲要》,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在发展中,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学习来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专业底蕴;必须在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探索新的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感悟、反思自我,时刻警醒自己精于教育教学,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成熟型的教师。为此,特拟定自己专业发展五年打算。

一、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目标: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理论,自身业务素质进一步全面,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自我的人格价值进一步凸显。

2、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培训,参加市区组织的学科培训,不断丰富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增强课堂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科"高效课堂"实效,不断探索教书育人新途径。

3、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善于反思,善于取经,善于尝试,善于总结,力争做一名"科研型、成熟型"的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科研活动,每年有论文发表或获奖,参与学科"课题"研究,协助学校科研工作出成果。

4、发展定位,力争在3--5年内继续保持学校教学骨干或教学能手称号,在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运用,能熟练地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校本教研。

二、个人专业发展年段目标:

第一年(2015年)1、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勤奋自勉。2、认真接受消化新的课改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3、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向"科研型""成就型"教师方向发展。4、认真研究教材、课标,结合高效课堂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多媒体运用能力。5、博览更多的教学观点和前沿性的教改动态,并认真学习吸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6、落实好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争当"双优"。7、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论文,并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8、与中青年教师结对,互帮互学,促进提高。

第二年(2015年)1、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践能力。2、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常规和教学成绩争双优。3、总结自己高效课堂做法,形成一定的经验,初步探讨出自己的教学模式。4、写出至少两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学期读一些教育理论,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提高效率的准备。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同学科老师的课,通过听评课,相互进行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

3、尝试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当好引导者,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公正地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李哥庄规划5年内

4、虚心请教内行。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反思,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5、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反思教学得失,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6、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学习信息技术,能够制作一些突出教学重点的生动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篇 李哥庄规划5年内
《十二五期间,青岛大沽河和两岸城市与村镇改造好的样子》

改造好的大沽河和大沽河两岸的村镇 青岛:大沽河--三区五湖九湿地 绿道连通十五点 (2012-02-13 22:51:25)

转载▼

标签:李哥庄规划5年内

青岛

大沽河

治理

湿地

杂谈

注:“古城文化及田园生

态旅游区 ”就是我地,我地是中心。距离我地北部约十华里地、东部一华里半、南部一华里半都是大

沽河。

三区五湖九湿地 绿道连通十五点 二十二桥跨两岸 二十五闸水相连

备受关注的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程,从2月8日起掀起了新的篇章。2月8日上午10时58分,大沽河治理工程开工仪式在莱西市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若飞,市政协主席孙德汉,市委副书记王文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市委常委、秘书长王鲁明,副市长张元福,副市长王建祥等出席仪式,并为工程奠基。

2月8日朔风凛冽,但莱西市沽河街道水院路上的莱西市大沽河管理所周围,却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来自社会各界的数百人,早早就来到现场,共同见证大沽河治理工程开工这一历史时刻。作为胶东半岛最大的径流,大沽河干流在青岛市域范围内绵延14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4781平方公里,约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作为青岛最大、最稳定的水源地,大沽河素有青岛“母亲河”之称。

根据已经审批通过的《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大沽河流域是青岛市的生态绿轴,是确保青岛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青岛市重要的水源地,是统筹沿岸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规划将大沽河流域建设成为贯穿南北的防洪绿色安全屏障、旅游休闲健身的自然生态景观长廊、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聚集带、滨河特色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如果说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那么大沽河就是青岛的母亲河。在水利部门提供的大沽河流域图上记者看到,大沽河流域内有两座大型水库和7座中型水库,大中型水库兴利库容约3.92亿立方米,占到了青岛市大中型水库的60.33%。由此可见,大沽河是青岛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大沽河综合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泽被后世的工程,综合治理的成效可概括为:三区五湖九湿地、绿道连通十五点、二十二桥跨两岸、二十五闸水相连。

“ 蓝带通五湖”,通过河道整治,形成连续水面,形成南北蜿蜒的河流蓝带,与干流沿岸的莱西湖、青山湖、东湖、桃源湖、棘洪滩水库五大湖泊相连通。

“绿轴连三区 ”,加强河流两岸风景林、防护林的建设,形成大沽河生态绿轴,连接河口湿地旅游区 、莱西湖生态观光旅游区、故城文化及田园生态旅游区三大滨河旅游区 。

其中,河口生态旅游区自李哥庄滨河段至入海口的区域,环胶州湾高速以南为河口湿地保护为主的河口湿地涵养段,以北为近海城市发展段,包括桃园湖、胶州东部城区滨水公园、少海新城观光区、李哥庄镇区滨水公园等旅游节点。

莱西湖生态观光旅游区自潴河岔口至莱西湖北端,包括莱西城区滨水段及莱西湖(产芝水库)周围滨湖地区。莱西湖周围滨湖地区又包括莱西湖景区 、日庄滨湖度假园、小埠阴汉墓群等旅游节点。

故城文化及田园生态旅游区以大小沽河交叉口标志性景观与故城文化遗址、汉墓群文化遗址为核心,加上田园度假、民俗文化、种植体验等设施项目,打造富有特色创新性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沿河建九处湿地

三区分别为河口湿地旅游区、莱西湖生态观光旅游区、故城文化及田园生态旅游区三大滨河旅游区。

五湖分别为莱西湖、青山湖、东湖、桃源湖、棘洪滩水库五大湖泊。

九湿地分别为沿河九处面积大于20公顷的重要湿地 ,包括海口湿地保护区、桃源河口湿地、流浩河口湿地 、移风湿地 、大小沽河交叉口湿地 、潴河口湿地 、莱西滨水湿地 、猪洞河口湿地 、黄同河口湿地。

来自:半岛网

注:青岛新闻说是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治理大沽河(本句话是上传者加。以下是新闻报道原文。)。

大沽河综合治理开启 3到5年打造生态经济新区(组图

)

青岛新闻网

0说两句

第三篇 李哥庄规划5年内
《胶州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胶州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2010—2030年)

目 录

第一章 胶州市概况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及城市发展概况

第二节 城市路网概况

第二章 胶州市交通发展战略

第一节 胶州市交通发展的需求预测

第二节 胶州市的交通发展目标

第三节 胶州市的交通发展战略

第三章 胶州市交通规划范围及期限

第一节 胶州市交通规划范围李哥庄规划5年内

第二节 胶州市交通规划期限

第四章 胶州市区域内路网规划

第一节 胶州市乡镇间的路网规划

第二节 胶州市市区内交通网规划

第五章 胶州市客运站交通规划

第一节 胶州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

第二节 胶州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

第六章 胶州市交通管理规划及保障措施

第一节 胶州市交通管理规划

第二节 胶州市关于交通的相关保障措施

第七章 附录

第一章 胶州市概况

胶州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因东南临胶州湾,以胶水而得名。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地区第一个撤县设市。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110万人,常住人口79万人,城区人口超过45万人。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秧歌之乡等荣誉称号。

胶州地处胶州湾腹地最深、最开阔的位置,济青、青兰、环胶州湾、同三四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四条铁路贯穿境内,是内陆各省进出青岛、烟台、威海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门户。从半岛区域看,在东西走廊上,“三线两站”构筑起独特的区域价值。三线,即山东半岛“一体”发展的三条黄金通道,济青、青兰高速以及胶济铁路,胶州均处于咽喉位置。两站,即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以及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市站。总投资7.1亿元的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是中国铁道部在全国设立的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市站是青岛。

第一节 胶州市国民经济及城市发展概况

一、 区域概况 胶州市属青岛市辖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岸,东经为119°37′-120°12′,北纬为36°00′-36°30′。市域东南隅胶州湾与青岛市区相望,东南海岸线长25.5公里。全市东西横距51公里,南北纵距54.3公里,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胶州市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2009年底总人口78.5258万人,总户数为23.8718户,农业人口49.8454万人,城市人口28.6804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6.52%。

胶州市是青岛市次级中心城市,处于山东省环胶州湾经济开放地带的前沿,南至青岛前湾港48公里,东距流亭国际机场35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全方位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十一五”期间被青岛市规划为划区的县级市。

胶州市地处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过渡地带,东邻即墨市、城阳区,西靠诸城市、高密市,南接胶南市,北连平度市。扼东西交通之咽喉,交通地位十分重要,现状交通较发达。胶济铁路与胶黄铁路在市区东部交汇,胶新铁路以胶州为起点,从市区西侧穿过,同三高速、济青高速、环胶州湾高速分别从市区西侧、北部、东南部穿过,在胶州、龙山、马店、营海留有出口,另有国道204、省道217、219、325公路等主要干线经过。

二、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胶州市现有人口78.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9.85万人,2000至2006年,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9%,其中农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36%。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4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1元。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9.8%。

胶州市的国民经济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较快的发展速度,目前已形成了由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矿产等42个主要行业和门类构成的工业生产体系。“九五”胶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6.3%;“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24.9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348.5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3%;“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24.9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348.59亿元,年均增长17.8%。十年来平均增长率为18.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预计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15亿元,年均增长20%,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达到3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从1985年至2006年间年均增长22.66%,2000年至2005年间年均增长21.25%,2005年至2006年间增长17.8%。李哥庄规划5年内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85年至2006年间年均增长21.78%,2000年至2006年间年均增长20.58%,2005年至2006年间年均增长15.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85年至2005年间年均增长12.23%,2000年至2005年间年均增长4.37%,2005年至2006年增长

7.39%;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85年至2005年间年均增长26.96%,2000年至2005年间年均增长26.07%,2005年至2006年增长22.87%;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85年至2005年间年均增长25.54%,2000年至2005年间年均增长20.23%,2005年至2006年增长16.34%。

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34.9:39.8:25.3调整至2006年的7.3:58.6:34.1。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增长趋缓;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增长迅猛。“十一五”期间,随着胶州市城镇体系规划“一城四区两翼”的发展,二、三产业占本市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三、 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概况

“十一五”期间,胶州市区域经济的大制造、大物流、大商贸三大产业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半岛枢纽、制造基地、物流中心、千年商埠功能更加突出,综合竞争力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全面实现“3211”目标和“人人有保障、户户都安居、村村有积累、镇镇都富裕、城乡均发展、全市建小康”的目标。建成城、湖相依的生态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和适宜人居和创业的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和国内重点中心城市大青岛的西部新城区。“3211” 发展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1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胶州市的城镇发展目标是以功能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强重点地段的更新整治,推动新区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城市市政规划布局提出“一城四区两翼”的概念,一城即中心城区,四区分别东部工业园区、南部新区、西部商贸区、北部物流区,两翼即胶州东北部的李哥庄镇和西南部的铺集、张应、里岔镇。

1、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的范围界定:东起海尔大道,西至西外环路,南起香港路,北至北外环路,面

2积约92km。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胶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胶州城市生活主导区、城市功能主体区。中心城区现状:人口28.3万人,近期人口规模30万人,中期人口规模40万人,远期适宜人口规模50万人。

2、 东部工业区

该区位于大沽河和海尔大道之间、兰州路以南、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以北,为胶州湾城市产业带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胶州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城市发展的动力区。建成以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加工为主导,辅之以应用型科研产业,集居住、办公、休闲、娱乐和城市服务业于一体的工业新区,把东湖新区建成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新城区。

3、 南部新区

该区位于香港路以南,南外环路以北,胶黄铁路以西,新西外环以东。包括国际社区和科研教育区,形成以居住为主导,辅以商务办公、教育、会议、休闲娱乐的国际人文社区。

4、 西部商贸区

该区东起西外环路、南到南外环路、西至胶西镇区、北到济州路。依托同三高速等交通优势,发展商贸、批发、仓储及相关产业,建设成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区内南方家园建材装饰商城、皮革城、胶州湾综合批发市场等的基础设施。把胶州商城一并列入西部商贸区规划,共同建设青岛地区重要的生产资料集散中心。

5、 北部物流区

该区东起广州路、西至胶北镇区、同三高速一线,南起北外环路,北到胶北镇区。依托胶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物流及其相关产业,重点发展二次分拨或包装,以远距离铁路运输为主导,建成集工业生产、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商品批发、展览展示、电子商务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目前,中储物流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将极大的带动该区域的发展。

6、 东北翼

即李哥庄镇。该镇是全国出口创汇十强镇、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又是青岛市级重点小城镇。外向型经济有较强的优势,是我市连接东部城阳乃至青岛市区的重要枢纽。

7、 西南翼

以铺集镇、张应镇、里岔镇为中心。其中铺集是市域西南部重要城镇,也是胶州、高密、诸城交界地带的中心城镇和休闲旅游特色镇;张应镇工业发展比较快,是加工业带动的小城镇;里岔由于青兰高速设有出口,发展潜力大。这三个镇发展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打造西南翼。

胶州市胶州湾产业发展带和青岛--红岛--黄岛的“三点布局、一线展开”发展框架的布局核心交集点上,济青经济发展轴和沿海经济发展轴双重作用于胶州,区位优势突出。

第二节 胶州市城市路网概况

胶州市是山东半岛与内陆连通的交通枢纽,优越的交通条件是胶州对外开放的突出优势。距青岛港、青岛前湾港、青岛国际机场均只有30分钟的车程,胶(州)济(南)铁路、胶(州)黄(岛)铁路以及胶(州)新(沂)铁路横贯境内。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00多公里,拥有济青高速、环胶州湾高速、同三高速、济青复线4条高速公路计95.8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8条计306.7公里,县乡道33条计391.5公里,“村村通”公路165条计627.65公里。在2003年规划建设南外环路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于2004年建设“一环四线”道路工程,环线工程于06年底竣工通车。新外环线使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区面积达到230平方公里,同时使胶州市境内5条省道、1条国道和4条高速公路实现了有效连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支撑,以新外环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依托,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全市拥有各类运输车辆11000多辆,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特、专型车辆齐备,车辆类型结构优化合理,运力充足的交通运输市场,年货运量达2300万吨,年客运量达3000万人次。班车客运企业5家,经营线路80条,班车360辆;公交车辆400部,营运线路19条,线路总长度270.8公里,客运总量达4180万人。

此外,青莱高速公路在镇工业聚集区内设有出入口,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距青岛市区58.6公里,距黄岛前海湾28公里,距青岛同三高速公里出入口8公里,是对接黄岛前湾港、连接跨海大桥,进入青岛市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属青岛市半小时经济圈。

胶州市是一个县级市.行政上隶属青岛市。从总体上看,胶州市目前的城市交通是比较发达的。南有环胶州湾高速,北有济青高速。西有同三高速和济青南线高速,其连接线纵横交错。204国道胶州段、胶州外环路和新改造的省道胶王路、朱诸路、胶平路等干线公路构成了胶州市城市交通的外围大框架;胶州路、郑州路、兰州路、杭州路、广州路、福州路、泸州路等市内主要道路纵横交错,构成胶州市市内交通框架;从这些市内主要道路义分支出很多支路分布于整个市区。所有的这些路构成了胶州市城市交通网络。

虽然胶州市目前的城市交通状况还比较好。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胶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与布局比较单一.出现局部道路“路窄车多”的拥挤现象。2.胶州市城市交通建设中设计与施工缺乏严格的管理,致使出现了一些不合格工程。3.非正常破坏交通设施严重。 真对胶州市存在的交通问题及胶州市发展的需要,对胶州市的综合交通进行近期、远期、远景的规划是胶州市经济、文化、政治的个方面发展的一项必可少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