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四大吝啬鬼


【篇一】欧洲四大吝啬鬼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阿巴贡 、 葛朗台、泼留希金

   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

   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汇集品目最多的要数吝啬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最为典型。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也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创作的时间上说,泼溜希金出现最晚,果戈理的《死魂灵》写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但从人物形象的阶级意识上说,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公算作老三,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成了老四,他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公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一)夏洛克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二)、葛朗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巴尔扎克曾对各色各样的贪婪做了透彻的研究。”确实是这样,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葛朗台就是其中的一个。无限的贪欲和极端的吝啬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他就是金钱的化身,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追逐金钱和积累金钱,他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玩弄金钱,除了对金钱的痴情外,他没有任何别的感情。他除了占有金钱,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他像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随时准备鲸吞别人的财富。在索漠城中,人人都被他“钢铁的利爪”抓过。这种贪得无厌的拜金主义,使他变成一个毫无感情,毫无心肝的冷酷无情的怪物。

   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吝啬。象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但巴尔扎克毕竟是大手笔,他笔下的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典型性是"执着狂",尤其是一个"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台的个性特征。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个"纵"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

   但葛朗台毕竟是拜金狂。当他到弥留之际,生命力退守在眼睛里时,他能够睁开眼时,竟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金子,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为他做临终法事时,他竟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里,这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三)、泼留希金

   像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一样,俄国文学大师果戈理在他的名著《死魂灵》中也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泼留希金。作为吝啬鬼,夏洛克和葛朗台虽个性不同,但都有贪婪吝啬的共性,都是处心积虑地聚敛财富的资产阶级代表。而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三者如一,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每天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

   (四)、阿巴贡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他的创作对一切不合理性的社会导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吝啬鬼》一剧的情节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脱胎而来。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阿巴贡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稍嫌单薄,近于批评家所说的“扁形人物”。莫里哀的喜剧大多遵循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冲突集中,结构严谨。莫里哀常用“闹剧”手法来营造喜剧气氛,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

   像文学史上许多不朽的典型一样,四个守财奴都不是性格单一的类型化、定型化的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侧面和主导性格方面的统一。莎士比亚无意于把夏洛克写成一个十足的魔鬼,他虽是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同时又是一个生活在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他的肩头同样承受着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若干世纪以来所承受的种族的和宗教的迫害。他不免在稠人广众之中被人骂作异教徒和杀人的狗,长袍和胡须上被人吐上唾沫,甚至像野狗一样被人踢来踢去。这未尝不能博得观众和读者的一点恻隐之心。巴尔扎克则把撒旦一般恶魔的力赋予了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他纵横捭阖,在黄金的巨流中左右逢源,可是必要时却又会耳聋口吃,装愚守拙。他不仅把索漠人玩于掌上,而且“开巴黎人的玩笑”。他干预亡弟的破产案,是因为“想把巴黎人捏成齑粉,非得找些材料让他施展一下狡狯的本领不可”。作为资产阶级的暴发户,葛朗台是从劳动人民中分化出来的一员。从他身上似乎还能隐约窥见昔日箍桶匠的影子,他可以修理楼梯,看侄儿钉几口很好的箱子,“凡是不用花钱的地方他都很阔气”。相形之下,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则带有更多的否定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必须予以全盘否定的。

   艺术典型作为主客观的统一,除了上述的“再现”因素之外,必定还有“表现”的因素,它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渗透着作家的情感和理想。对于人文主义理想在“快乐的英国”的实现,莎士比亚是充满信心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与这一理想相悖的丑恶和污秽,却又是一个艺术家的敏锐直觉越来越难于回避的。他在安东尼奥和鲍细霞身上倾注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而夏洛克的冷酷、自私、吝啬和对金钱的贪欲,则处处显示出与这一理想的格格不入。因此全剧的基本冲突,就是“人性”与“非人性”的冲突。然而夏洛克终于在法庭上败诉,有情人亦终成眷属,人文主义原则胜利了。夏洛克的出现像一个不和谐音,但人文主义理想在不和谐中获得和谐,保持了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中乐观愉快的主旋律。

   巴尔扎克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云诡波谲的政局和光怪陆离的世相,简单地归结为人们毫无节制的“情欲”,而一切情欲之中对金钱的贪欲,则始终是他最得意的题材。我们在葛朗台身上感觉到的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法则的冷酷无情,正是巴尔扎克“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通过典型化所形成的强烈艺术效果。

   果戈理以其辉煌的文学活动,在文坛上树起了“自然派”亦即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旗。泼留希金及其所代表的那种制度,既然自身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这个昔日的主角,已经蜕变为今天的丑角,这就正应该是从审美上加以嘲笑的对象。果戈理所特有的“含泪的笑”,亦即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揉合,“被深沉的悲哀和忧郁的感情所压倒的谐趣”,恰好是历史的客观进程“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时最后一个阶级上的必然产物。

   毋庸置疑,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丑恶人物,可是他们一旦到了伟大艺术家手里,便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倾向,鞭笞丑的,歌颂美的,受到罗丹所说的“点金术”的点化,变丑为美,成为文学史册上的艺术典型了

朱忠军

【篇二】欧洲四大吝啬鬼戏剧的分类(人教版高二备课资料)



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的综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剧作家为了演出而创作的剧本,我们称之为戏剧文学。戏剧文学的分类法是多种多样的,就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就表现手段分类,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就结构形式分类,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就演出场合分类,可分为舞台剧、街头剧、广播剧、电视剧;按作品反映的时代分类,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等等。

戏剧虽然因为表演形式以及艺术观念的不同,而有各式各样的区分,不过最基本的分类还是悲剧和喜剧。下面就戏剧的有关类别作简要说明。

悲剧。悲剧是表现处于特定环境的先进的或善良的主人公及其事业,由于反动、邪恶势力的破坏而遭受失败或被毁灭,从而反映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反动势力压倒进步力量、美的事物被催毁的矛盾冲突以及抒发悲愤感情的一种戏剧。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郭沫若的《屈原》,以及戏曲中的《窦娥冤》等都是悲剧。

喜剧。喜剧的矛盾冲突性质与悲剧相反,一般以讽刺或嘲笑丑恶的落后的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其主要内容。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刻画和表现人物的喜剧性格,以引起观众发出不同含意的笑。鲁迅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法国莫里哀的《吝啬鬼》,俄国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我国戏曲中的《七品芝麻官》、《徐九经升官记》等都是喜剧。

正剧。正剧是兼有悲剧和喜剧因素,能够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它的特点一般是先悲后喜,反面人物终于受到惩罚,正面人物终于获得胜利。如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龙须沟》等都是正剧。

话剧。现代戏剧中最普通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戏剧。它综合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而以说话(对白、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因此,人物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如老舍的《茶馆》,陈白尘的《升官图》等,都是现代优秀话剧。

歌剧。以音乐因素和戏剧因素为主,综合诗词、舞蹈、美术、建筑等其他艺术因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和对话三者兼而有之。歌剧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演员的歌唱来表现剧情,所以它的唱词和音乐十分重要。近代西方歌剧,是指16世纪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演唱剧,后衍变成意大利歌剧,即正宗的西方歌剧,并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样式。如威尔第的《茶花女》、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中国民族歌剧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包括40年代在延安出现的《白毛女》。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向戏曲和地方戏借鉴中,逐渐形成了既区别于传统戏曲又与西方歌剧有一定差异的民族歌剧。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

舞剧。以舞蹈作为主要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的一种戏剧艺术。其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现的。它虽然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但也有戏剧的故事情节,所以又称之为“剧”。剧中的舞蹈一般分为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芭蕾舞是西方舞剧艺术的典范,最早从民俗舞蹈、社交舞蹈进入了宫廷和城市舞台,在不断的革新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艺术形式,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代表作有《天鹅湖》、《睡美人》、《巴黎圣母院》等。中国芭蕾舞台上,已创作、上演过自己的剧目有《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族舞剧以中国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为基础,并不断革新和吸收国外舞蹈艺术的遗产,已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作品有《宝莲灯》、《丝路花雨》、《嫦娥奔月》等。

歌舞剧。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的结合。在我国,它不仅是最早的戏剧形式,也最富有民族特色。在我国古代戏剧中,它一直处于主流的地位。各省的地方戏曲,也都是以歌舞剧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如京剧的《霸王别姬》,越剧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等,都是优美动人的歌舞剧。

哑剧。不用台词而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它要求演员有高超的形体语言,去表达戏剧思想和意蕴。哑剧最早起源于古代人的生活活动。现代哑剧主要产生于19世纪法国哑剧表演大师德布洛,创作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比埃罗及其一系列哑剧作品,引人瞩目。现代哑剧有独角戏也有集体哑剧,都有完整的情节。卓别林(英)、马尔索(法)、莫尔肖(奥地利)为代表人物。中国戏曲中含有大量无声表演。作为独立哑剧出现始于80年代,有王景愚等人的创造。

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契诃夫的《求婚》、以及田汉的《名优之死》、洪深的《五奎桥》、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等,都是独幕剧的代表作。

多幕剧。大幕启闭两次以上者,即称多幕剧。欧洲戏剧在17世纪以后开始分幕。一幕之内又可分成若干场。幕标志着剧情发展的一个大段落,而场则表示大段落中时间的间隔或场景的变换。在现代戏剧中,幕与场的界限已不明显,多场景、无场次的剧目中,时空变换显得更为自由。如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节选戏剧的第五幕第三场,也是全剧的最后一场。

根据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属于不同的种类,因此,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自然也可分属不同的种类。以《雷雨》为例,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它属于悲剧;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它属于话剧;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它属于多幕剧;根据演出场合,它属于舞台剧;根据题材反映的时代,它属于现代剧。

一、戏剧的特点

戏剧和戏剧文学(剧本)是密切关联而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戏剧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相辅助,由演员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文学——剧本,则是这种综合艺术的“脚本”,是供演员和其他艺术部门再创造的“蓝图”,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份。

(一)动作性

1、戏剧动作应是构成剧情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并能推动剧情的发展。

2、戏剧动作应能使观众通过可见的动作洞察到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

3、戏剧动作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统一性。

4、人物语言也是动作。

(二)集中性

集中性包括人物集中、线索集中、场景集中、道具集中。

(三)综合性

其中主要综合以下艺术成分:文学、导演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舞台美术

二、戏剧题材的选择

戏剧选材要注意社会性、传奇性冲突性。

三、戏剧的情节

在选择、构思戏剧情节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真实和虚构;出新出奇;典型化;完整统一。

四、戏剧的结构

(一)戏剧结构的类型

戏剧结构的类型一般分为开放式(延展式)、锁闭式(回顾式、浓缩式)和人物展览式(人生片段式)三种。

(二)戏剧结构的组成

戏剧情节有开端——进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形态。

1、开端。

(1)开端的任务:第一,交代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包括时间、地点、社会背景、舞台气氛等);第二,交代人物身份和人物关系;第三,交代前情往事;第四,迅速入戏(即迅速组成矛盾纠葛,形成悬念,使观众明确剧情发展的方向。)

(2)完成开端任务的手段有:布景、化妆、服装、道具、效果、灯光等,尤其重要的是人物的动作的台词。

2、进展。

进展阶段,实质上是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上升,逐步激化的过程。写进展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处理好进展的层次。第二,巧用暗场、过场和插曲。第三,瞻前顾后,细针密线。

3、高潮。

高潮是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最鲜明、最完整、最生动、最深刻的一次显露。组织高潮的艺术手法很多:集万音于一响;伏兵骤至、异军突起;“发现”和“突转”。

4、结局。

写结局也需要着意经营,特别要注意:简洁有力;出奇制胜。

五、戏剧的人物塑造

1、要把人当人写,既不能“神”化,也不能“鬼”化。

2、写出典型形象的鲜明个性,切忌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六、戏剧的语言

戏剧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本材料。剧本的语言分两类:一是作者的语言,一是剧中人物的语言。作者的语言又可以分为幕前的说明和剧中的舞台提示。剧中人物的语言又叫“台词”。不论是话剧还是戏曲,对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动作化,性格化,口语化,潜台词和诗化。

马占才

【篇三】欧洲四大吝啬鬼四大吝啬鬼

一 俄国没落的地主的典型吝啬鬼----泼留希金

《死魂灵》写于19世界中期。当时俄国正处在尼古拉沙皇专制时代,农奴制度占统治地位,新兴的资本主义开始有所发展。在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加上天灾和时疫的流行,农奴大批死亡。腐朽的官僚机构在新的人口调查没有进行以前,不让把死魂灵的名字从农奴册上注销,地主仍需给已死的农奴缴纳人头税。在这种社会背景上,果戈里写下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地主阶级的典型人物泼留希金。

泼留希金集贪婪吝啬自私为一身,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他穿的衣服是补了又补的睡衣,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以致连睡衣原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都无法辨认了,他的头上戴着跟村妇一样的帽子,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不知是旧袜子?呆袜带还是肚兜?不能断定。但决不是领带。泼留希金这身吝啬的打扮,弄得他男女性别都模糊不清了,以致乞乞科夫开头把他当成了女管家,不但他的穿着如此。还有他的住房,文中这样写到:“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而且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泼留希金虽然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泼留希金为什么会如此吝啬呢,难道他很穷吗?

当然不是,文中继续写到:“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像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的精神世界非常空洞,他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聚敛财富。他的这种病态的聚敛既不是为了个人享乐,也不是为了留给儿女,更不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是为了聚敛而聚敛,他聚敛财富的方式除了剥削农奴外,还又捡又偷。他在路上遇上“一块旧鞋底,一片破衣裳,一个铁钉,一角砰瓦”,都拾了去。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

其实泼留希金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曾经他也是一个“克勤克俭的当家人”主妇亡故后,“泼留希金就像一切鳏夫一样急躁、吝啬猜疑了起来。”他的吝啬“也日见其分明”。“孤独的生活,又给贪婪新添了许多油,”对人的情感“更日见其浅薄、微弱”,“对于跑来想从他的农产物里买些什么的买主更难商量了”。从此泼留希金又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浪费者。他的“干草和粮食在霉烂,禾垛变成粪堆,面粉变得像石头一样硬,布匹一碰就会化成灰尘„„”欧洲四大吝啬鬼

泼留希金的这种行为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他腐朽没落的个性,是俄国封建社会既将灭亡的缩影。作者通过这一典型形象,对农奴主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在客观上还促进了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 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

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说着便在自己的鞋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同时,剧中的夏洛克具有双重人格,一方面,他冷酷残暴、吝啬贪婪,另一方面又敏捷机智、果断沉稳。当人们嘲笑他视财如命,他又是一个喜剧形象,当最后人财两空,一败涂地时,又是一个悲剧形象。正是这种形象的多面性使夏洛克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并成为凶狠残暴、贪婪吝啬的同义词。

夏洛克被描写成一个被铜臭熏黑了灵魂,人性灭失的冷血动物,一个对金钱有着强烈占有欲的守财奴、吝啬鬼。他曾毫不掩饰地说:“只要不是偷窃,会盘算总是好事”。他的财富全是靠放高利贷聚积而来的。但事实上,夏洛克的拜金贪财与犹太人的文化和生存经历息息相关。他是当时反犹太文化为主流的话语权力支配下的产物,是反犹主义的文本化。在当时欧洲,犹太民族受到排斥、仇恨。因为他们的宗教并没有其他宗教所奉行的一味谴责金钱的习惯,而且犹太人的生存状况决定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依靠金钱。漂泊不定、四处流浪的动荡生活使他们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地感受到金钱对于他们生存的重要意义。他们长期散居在非犹太人社会,生活的权力就是用金钱买来的。因此,金钱已成为保障犹太人生存权力和生命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道屏障。

夏洛克生活在这样一个犹太民族里,他背上了“高利贷”的骂名,受到歧视、虐待、侮辱。最后当他忍无可忍时,终于在威尼斯法庭上站在被压迫民族的立场上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引出了受压迫民族的同情。长期以来,夏洛克形象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读者的心中。被视为一种历史事实,一种社会公众的意识形态。莎士比亚通过这一形象展示了善战胜恶这一主题。

三 嗜钱如命的高利贷者-----阿巴贡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他的创作对一切不合理性的社会导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吝啬鬼》一剧的情节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脱胎而来 。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是“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为了不花一文钱,他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儿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自己也打算娶一个年轻可爱的姑娘而分文不费。他不给儿子钱花,逼得儿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为了省几个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倍,让厨师用八个人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为了省一点马料,他甚至半夜亲自去偷自己家里喂马的荞麦而遭到马夫痛打。他如此吝啬,只是为了聚集更多的钱,通过狡黠而狠毒的手段放高利货获得更多利息。他总是为自己一万银币的安全担心,怀疑所有的人都想偷他。他钱财被盗后那段呼天抢地的精彩对白,不仅没有换来同情,反而招到哄笑。作者用了

酣畅淋漓的艺术夸张手法突出了阿巴贡种种变态心理,绝妙而逼真地勾画了他极端吝啬的性格特点。

喜剧真实地描写了阿巴贡身上“积累欲”和“享受欲”之间的冲突。阿巴贡是要求享受的,他不仅需马车夫、厨师、女仆、也在请客喝酒,而且年逾花甲,仍希图女色,看中了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但是这一切享受都不能威胁到他的积累。所以,他让厨师兼做马车夫在酒中掺水,一心要娶不用花钱的女人,因此,当他的儿子克雷央特以一万银币要挟他,让阿巴贡在要玛丽亚娜还是要一万银币之间进行选择时,阿巴贡宁可放弃玛丽亚娜。在他的眼中,钱才是他的生命。

莫里哀通过阿巴贡这一个形象,尖锐地揭露与鞭笞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产者级高利货者重利盘剥的贪婪本质。

四 典型的守财奴----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他成功地塑造了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典型形象之一: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他是一个守财奴、拜金狂。他一生只恋着金钱,从来只是认钱不认人。侄儿查理为父亲的破产自杀而哭的死去活来,他居然说:“这年轻人是个无用之辈,在他的心里是死人,而不是钱”。在葛朗台看来,查理该伤心的不是父亲的死,而是他不仅从此成了一贫如洗的破落子弟,而且还得为死去的父亲负四万法郎的债。

人死是小事,失去财富是大事。妻子要自杀,葛朗台根本无所谓,而一想到这会使他失去大笔遗产,他心里就发慌。于是千方百计地抢夺了女儿欧也妮对母亲财产的继承权,并惺惺作态许诺按月付100法郎的“大利钱”,可一年过来,一个也没舍得给女儿,太太生命垂危之际,他唯一的思考是治疗“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葛朗台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用“他的吝啬作风把女儿训练成熟”,而且“变成了习惯”他这才放心地把伙食房的钥匙交给她。欲守财,必吝啬。吝啬,是一切守财奴共有的特征。

葛朗台是个占有狂。看到金子,要占有金子,便是他的执着狂。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个“纵”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担心女儿分去他手中一部分家财,“在女儿面前打哆嗦”,装模作样以亲情为诱饵,骗女孩儿放弃对亡母财产的继承权,并且常利用女儿对情人的特有感情占便宜。这些都表现了吝啬鬼狡诈的一面。教父给他做临终法事,他竟想把镀金的十字架一把抓在手里。他临死时最依恋的不是唯一的女儿,而是将由女儿继承的那笔财产,并吩咐女儿要好好代为管理,等到她也灵魂升天后到天国与他交。.随着时间推移,守财奴的占有狂更是变本加厉。

葛朗台是个伪君子。为了抓着几百万财产的大权,他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决定巴结、哄骗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站了便宜”。他表面上关心太太的疾病,骨子里却担心遗产被分割。一度,他对妻子、女儿“百依百顺,一心讨好”,也是为了将家财集中到自己手里。葛朗台的种种伪装,掩盖了的是一颗被利欲熏黑的心.

葛朗台是个刽子手。他把爱奉献给了金钱,而把冷漠无情的留给了自己,并通过自己有施与他人。他发现了女儿把600法郎送给查理,他竟大发雷霆,立刻把女儿囚禁在冷室,只给她冷水、面包。他因怕破费,竟不肯请医生给妻子

看病,加重了妻子的病情。他专横冷酷,阴险毒辣,为了财产,竟然逼走侄子,折磨死妻子,不许女儿恋爱,断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在守财奴的词典里,除了金钱,是没有什么亲情,人性,道义可言的。

贯穿葛朗台全部生活的一根中轴是两个字:金子。他爱金子,骗金子,夺金子。金子,浸透了他卑鄙的灵魂,支配了他一生的行为,占有了他全部的生命。他做过的种种丑恶的表演,忽喜忽怒,忽恶忽善,但万变不离其中,他是个爱金如命的守财奴。巴尔扎克塑造了葛朗这一典型的形象,成功地把握了金钱时代人性异化的本质特征,而且他还表述了人类生存发展中的悖谬现象:历史的进步是靠财富的创造来推动,而财富创造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人性的失落;金钱所点燃的情欲驱动着人们去疯狂,忘我地积聚财富,而情欲之火烤干了人性的脉脉温情,也耗尽了追求者的精力与生命;人类在与物质世界的不懈斗争中不断征服自然,创造物质文明,而与之抗衡的对象又不断吞噬着人类,使人沦为物的奴隶。是人类发展进程的“对物的依赖”阶段尤其如此,这是人类文明发展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篇四】欧洲四大吝啬鬼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的形象

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

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以吝啬而著称。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对利益的追逐,是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

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欧洲四大吝啬鬼

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于是,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他宁可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阴险凶残,这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独特个性。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 莫里哀 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而当厨子说出准备八人吃的菜肴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临了,阿巴贡又吩咐厨子应该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作者通过阿巴贡这个形象,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3.葛朗台(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

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吝啬。像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 果戈里 长篇小说《死魂灵》)

泼留希金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也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他的个性。

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在他的仓库里有那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不仅是对自己如此,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仍在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受物质支配的财富的奴隶,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俄国农奴制度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中国四大吝啬鬼形象

李梅亭--钱钟书,《围城》 徐复祚--卢至,《一文钱》

监河侯--庄子,《外物》 严监生--吴敬梓,《儒林外史》

【篇五】欧洲四大吝啬鬼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浅析世界文学

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摘 要

世界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泼留希金的迂腐。

关 键 词

世界 四大吝啬鬼 形象

一、葛朗台:资产阶级典型的吝啬鬼,爱财如命,吝啬,贪婪。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最明显的是金钱的需求,由此金钱成了社会中人人追求的物质,产生了极为腐败的金钱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崇拜金钱中成长起来的重要人物,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则是在金钱下的牺牲品。《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也体现了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法国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胜利的历史过程,抨击了资产阶级金钱统治的罪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人民群众抱有一定的同情,但对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始终未能抛开幻想。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者为了金钱不折手段的掠夺,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暴力进行掠夺”。

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原文中:作为千万富翁的葛朗台住在一所灰暗阴森的老房子里,楼梯的踏板被虫

蛀坏了。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天要点的蜡烛,葛朗台都要亲自分发,一点也不能多。欧也妮为堂弟在饭桌上多放几块糖和一些葡萄,他就用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女儿说:“再不阻止的话,她们为了你要把索莫城抢光呢,侄儿。”为了一点超出的食物就如此的痛心,似乎这一点的食物就是他全部的家产。欧洲四大吝啬鬼

吝啬是葛朗台最鲜明的性格特征,他的爱财如命是来自于他的吝啬,甚至与是一种病态,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会在半夜时把自己关在密室,“爱抚、把扶、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为了金钱,他可以出卖亲情,妻子大病不起时只想如何省钱,但是在听到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家产,他马上转变了态度,和女儿,妻子讲和。

葛朗台老头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侬一只旧表。 贪婪是葛朗台的性格的本质。他为什么会贪婪?如此之多的钱财在他的眼里并不能产生满足感,对于他来说,金钱才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和安全感。其实,葛朗台的贪婪也就是资产阶级对金钱的不满足而产生的。

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

撞见了。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父女争执起来。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在首饰盒上的一点金子都要刮下来,可想而知他对于金子的渴望,和对金钱的贪婪。

二、夏洛克:喜剧中的悲剧人物。

《威尼斯商人》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尖锐矛盾以及宗教文化的激烈冲突,犹太人夏洛克作为一个高利贷者,在威尼斯被视为“异教徒”、“异邦人”,备受贱视和欺凌,心理被严重扭曲。从这个意义来说,夏洛克是一个受歧视的民族的代表,其人生之不幸,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关切和同情。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而夏洛克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是社会中的一个不幸者。了解夏洛克这一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悲剧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人物形象。造成夏洛克人生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择其要,有以下数端:

(一) 夏洛克的种族悲剧欧洲四大吝啬鬼

在历史上,犹太民族是一个迭遭浩劫的居无定所的苦难民族,他们在中世纪的欧洲饱受歧视,就算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其处境也不见得有多少好转。高利贷者夏洛克是犹太人。惟其如此,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威尼斯,他俯仰由人,备受歧视、践踏,处处遭到刁难,没有人的尊严,丧失了基本的社会地位。

富商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矛盾,虽然有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但根本上是其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剧中那些台面上的人物一方面道貌岸然地宣扬“基督教的精神”,另一方面又把把犹太人视为“异教徒”,加以厌弃和敌视。他们永远不会给犹太教徒平等的待遇。客观上,犹太民族所宗奉的教派相对弱小,更重要的,在威尼斯,基督教是正统的国教,是国家统治机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权者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制造各种舆论,渲染种族仇恨,宣布犹太人是基督徒不共戴天的死敌。在社会生活中,“群体的固化思维,群体的偏见定格都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向偏移”。在剧作中,我们看到,在威尼斯,那些基督教徒们包括他们的仆人,一提起夏洛克来,都憎厌地称之为“犹太人”,甚至“犹太狗”。在看似庄严神圣的法庭上,安东尼奥的朋友葛莱西安诺不顾身份,骂夏洛克是“万恶不赦的狗”、“性情像豺狼一样残暴贪婪”。夏洛克那种极端性格正是受外界扭曲而形成的。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我们自然而然会视夏洛克为弱者,并对他产生一定程度的同情。在法庭上,夏洛克执拗地要求履约的行为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以来种族冲突种下的恶果。而且,我们还会认为,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动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的意义。要说他变态,也是社会环境使之然。同时,也正是种族偏见,注定了夏洛克的抗争,最终只能是失败。夏洛克所属的民族,无力对夏洛克加以保护。

(二) 夏洛克的家庭悲剧

夏洛克不仅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地位,是一个不幸者,同时在家

【篇六】欧洲四大吝啬鬼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四吝啬鬼

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四吝啬鬼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一般认为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四大吝啬鬼所作所为令人啼笑皆非,但又有所不同,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1.夏洛克

他是贪婪、残忍的高利贷者的形象,贪婪吝啬、冷酷自私、凶狠残忍。可是夏洛克又是一个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受到基督徒的歧视和欺侮。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出发,又同情夏洛克所受的种族和宗教歧视。这样,莎士比亚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而是塑造成一个鲜明的典型形象。

2.阿巴贡

他也是靠一个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为了无限制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剧本中有他许多嗜钱如命近乎荒诞的情节,如在女儿、儿子都有意中人的情况下,为了省下嫁妆和婚礼,要女儿嫁给有钱的爵爷老头,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自己想不花钱娶一个年轻姑娘,这个姑娘正是儿子的情人。他放债心狠手辣,不仅要收极高的利息,还要搭部分破铜烂铁的实物充当现款等等。莫里哀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通过这个形象,作者不仅揭露了高利贷者的丑恶本质,而且突出地反映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它启示人们:当对金钱的贪求成为极端的欲望时,人们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会受到多么可怕的危害。莫里哀对他的揭露,比起莎士比亚对夏洛克的批判,程度上要深得多。

3.葛朗台

他千方百计地聚敛钱财,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商。在发财致富方面要比夏洛克、阿巴贡这些高利贷者要“高明”一些。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剥是他的主要手段,他还参加证券交易,已懂得在流通中求得资本的增值。但他惜钱如命,与阿巴贡很相似,对他人对自己都十分苛刻。他用钱来衡量一切,把金钱看成是人生的目的和幸福所在,看到金子眼就放光,临死前还企图抓住为他作临终祈祷的神父的镀金十字架,并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除了金钱以外,看不到任何东西;除了发财的快乐以外,体验不到任何幸福。作者就是通过其日常生活以及女儿、侄儿、妻子、仆人及周围人的关系写了这个畸形人物的吝啬变态。小说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愤怒地控诉了资本主义世界道德的堕落。

4.泼留希金

他是一个贪财省俭的地主,拥有上千个农奴,但却过着乞丐般的生活。对农奴敲骨吸髓,甚至偷拣路旁井畔什物,但却让它们在仓库里发霉腐烂,可谓

是对物质财富糟蹋毁坏。从这里可看出,他的“经营头脑”与葛朗台是不能比的,连阿巴贡也比他略胜一筹(阿巴贡放债还搭部分破铜烂铁充当现款)。 他穿着破烂不堪的女人长衫,吃着两口稀饭加一碗菜汤的粗劣饮食,住在积尘盈寸,形如地窖的屋子里,从不拜访别人,也拒绝别人(包括亲生女儿)造访。当乞乞科夫(《死魂灵》中的中心人物)愿意购买他的死魂灵,并付给他二十卢布的价钱时,他竟把乞乞科夫称为“救命恩人”,颤抖的双手抓住钞票,“仿佛手里捧着液体,每一瞬间都怕它流出一样”。这样可笑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吝啬鬼的共同特点。

【篇七】欧洲四大吝啬鬼四大吝啬鬼吝啬的共同本质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试论四大“吝啬鬼”吝啬的共同本质

学 院:__文学与新闻学院__

专 业:___汉语言文学_____

学 号:___2008370221_____

姓 名:_____白 帆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宋德发_______

完成日期:_2012年5月23日__

目 录

引言„„„„„„„„„„„„„„„„„„„„„„„„„„„„„„„„1

一、贪婪地敛财„„„„„„„„„„„„„„„„„„„„„„3

二、疯狂地守财„„„„„„„„„„„„„„„„„„„„„„5

三、泯灭的亲情„„„„„„„„„„„„„„„„„„„„„„7 注释 „„„„„„„„„„„„„„„„„„„„„„„„„„„„„„„ 9 参考文献 „„„„„„„„„„„„„„„„„„„„„„„„„„„„„ 9

试论四大“吝啬鬼”吝啬的共同本质

摘 要:西方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是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形象。这四个典型形象虽然各具特色,但具有共同的吝啬的本质:贪婪地敛财:虽然手段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同样在贪婪的驱使下不择手段地获取财富;疯狂地守财:吝啬是吝啬鬼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仆人,他们都不愿意付出丝毫;泯灭亲情:他们都冷酷无情,亲情和人伦远比不上金钱在他们的心中重要。

关键词: 四大吝啬鬼 吝啬 贪婪 异化 共同本质

On the Common Nature of “Stingy” of the Four Big Misers

Abstract: The four big misers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are the immortal typical images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Although these four typical images have their own features, they share the same innate characters that chasing money greedy with any means and keeping money crazy by using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stingy on misers, they weren’t willingly to pay anything for their family or servants. And they ignored family love. They are all cold and treat kinship as far less important than money in their mind.

Key words: the four big misers ; stingy ; greedy ; dissimilation ; mon nature.

欧洲文学作品中公认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作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在很多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西方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相比较的文章和论文有很多,大部分文章是通过对吝啬鬼吝啬的特点和表现的分析来探寻四大吝啬鬼的不同之处,这些作品中有些是平行比较四大吝啬鬼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比如郎淑华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中重点分析了四大吝啬鬼在疯狂敛财、人伦泯灭、精神变态的共性下具体表现出的不同性格特征:夏洛克凶狠刻毒;阿巴贡贪婪狡猾;葛朗台狡诈透顶;泼留希金僵化愚昧;还有一些是对四大吝啬鬼中的两个或三个做比较分析,从一些特定的角度分析这些吝啬鬼形象的区别,比如陈智勇在《试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果戈理笔下的三个吝啬鬼的艺术形象》中通过比较分析,论述了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在吝啬、贪婪的共同的主要性格特征下,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各自的人生经历、遭遇、景况不同所表现出的自身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吝啬、贪婪的具体方式的相异之处。又如彭江浩在《欧洲文坛两个吝啬鬼:夏洛克与阿巴贡》中对两人形象进行比较研究, 指出他们是在类的范畴下各具特色的个性化人物,从性格层次的复杂性、表现社会的范围以及在观众心目中产生的戏剧效果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个性化”。在这些优秀文论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共性的角度分析了四大吝啬鬼贪婪、吝啬、冷漠、异化的共同特征。

四大吝啬鬼无一例外,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作者被划分的流派不同,甚至所写出的作品的体裁也不同,但是这些形象都寄予了作者的感情,或愤怒,或嘲笑,或鄙视和不屑,都是对现实中存在的一部分人的尖锐的讽刺。这些不朽的形象按照作家生活的顺序来看,分别是16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在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恶毒奸诈的犹太商人夏洛克;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在《悭吝人》中塑造的主人公阿巴贡;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代表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的箍桶匠葛朗台,以及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果戈理在其代表作《死魂灵》中塑造的腐朽的封建农场主泼留希金。

如果按照阶级意识的先后顺序来介绍,泼留希金虽然最晚被创作出来,但是资格最老。他是俄国19世纪30-40年代的封建农场主。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新上台的尼古拉一世不顾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和极度需要发展空间的需

求,用各种方法维护封建农奴制度,使得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奴制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这个时候的封建阶级已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阶级,而泼留希金就是这个阶级中的典型代表。虽然是封建农奴主阶级,但泼留希金显然也受到了正在萌芽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可惜他身上只有资产阶级疯狂敛财和守财的吝啬特点,却并没有吸收到真正的资产阶级该有的勤劳、充满活力活力和善于经营。

夏洛克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英国的犹太商人。他身上有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人身上特有的贪婪、吝啬、冷酷、奸诈,同时由于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还不足以能够让这些原始积累者赤裸裸地去进行那些肮脏的勾当,夏洛克在想尽办法积累钱财的同时还要装装可怜,以公正和法律的名义来为自己的行径找借口和做掩饰。莎士比亚在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时,不仅仅把夏洛克塑造成一个单纯的吝啬鬼,而是同时把他作为犹太人由于受到歧视和许多不公平待遇而引发的的内心的愤愤不平和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这部作品和这个人物更加丰满和鲜活。

同样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吝啬鬼阿巴贡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疯狂、冷酷甚至变态的守财奴,他的塑造者莫里哀受到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影响,集中突出了阿巴贡身上吝啬的特点,忽略了其他性格特征,这纵然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在某种角度上使得这个形象不是那么真实,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整本书的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在体现着阿巴贡的吝啬的特点,让它所要突出的、嘲笑的、批判的悭吝人的形象更加突出。

最后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的箍桶匠葛朗台。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完美地配合起来,再也不需要假装和掩饰,葛朗台发财发得肮脏又直接,作为一个聪明绝顶,在人前装疯卖傻却不会错过一切商机,善于投机的精明的商人,葛朗台甚至可以利用政治为自己谋取商业利益,无论是在商界还是在政界都游刃有余,并且凭借自己继承的家产和赚钱的能力赢得索木尔城人民的崇拜和尊敬,可见,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正处于发展的迅速上升的黄金时期,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思想意识上的条件和暴发的绝好时机造就了我们这最后一位吝啬鬼的典型形象。

四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是由伟大的作家在资本主义大背景下塑造的贪婪的、吝啬的、冷酷无情的而又悲哀的丑的典型,从具体的形象来看,四大吝啬鬼固然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特征,比如在性格特征方面,夏洛克凶狠毒辣,阿巴贡贪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