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困惑与坚守1500


篇一:《人生的困惑与坚守》

人生的困惑与坚守

赵正鹏

因为困惑,所以我们一直在思索;因为困惑,我们一直在叩问灵魂;因为困

惑,我们一直在进步。

---------前记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也反复问自己,也想听听自己的内心深处对这个问

题的答复,我的人生在困惑些什么?我应该如何面对自己对人生这一系列的困惑,在漫漫而短暂的人生中,我又需要去坚守些什么?这一串串的问题在内心中产生,的确让自己有些不知所措,所幸的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历史上有无数的圣贤先哲对这个问题有他们的思考和答复可以供我们借鉴。

让我们在这里拨开历史的云彩,走进那灿若繁星的先哲们,看到他们的人生

困惑你人生坚守,在这其中,找到一些能让我们有所启发的东西。

古希腊的先哲们给自己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们要往何

处去?对于这三个问题,我觉得不仅是古希腊先哲们对于他们的人生困惑,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困惑,对此,有许多人为这些困惑一直在思索着,对于这几个问题,也有很多精彩的回答,有的用的是言语,有的则用行动,我是谁?也许你会有很多种回答,最简单的回答你会说你是谁谁谁(你的名字)对于人来讲,最基本的回答应该是我是人,何谓人?哲学上说人都有不同的认识,首先,在中外早期哲学体系中,人主流的来源于神的创造,即人是神的创造物,对于此,中国有女娲造人说,而在西方则有上帝造人的说法,其次,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们在反对宗教神学中,从人的自然属性上去揭示人的本质,即认为人是自然的人,最后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他提出人是实践自觉解放自我的主体,人的内在生命物质的本质与特定的大脑意识本体构成整体的自然。从哲学上就有这么多甚至更多的看法,更别说其他领域的人对此问题的看法了,但是我们也不过多的赘述,但是对于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对人的定义我想谈谈个人对此的理解与认识。“人是实践自觉解放自我的主体”人的内在生命物质本体与特定的大脑意识本体构成整体的自然人,自然人通过劳动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形成系统的外在矛盾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人其总体的都是通过人的内、外矛盾关系形成自我解放的主体矛盾关系,人有自然属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我们身处于社会之中,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时时刻刻都与他人有这样或那样的交往,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需要坚守些什么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关于个人的意见,我觉得我坚守是因为我有所敬畏,有所信仰,坚守与人相处之道即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每个人要与他人相处,德乃修身之首,每个人都应该修好德这一门课,因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富裕的财富,却不可以拥有贫穷的道德。关于交往而已,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为直白一点即视人如己,他人是我,一个不是我的我,一个我所不是的我,我们需要什么?别人不一定需要,但是我们自己厌恶的东西,别人一样不喜欢,我们不应该把那些自己不愿意去承担的东西家加于别人之上。佛家有云:

“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我们世俗人虽然没有这样高的境界,但平视他人,我们是可以做到的,这又让我想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假如你是那个看到老人摔倒的人,你扶不扶?我想问:“为什么不扶?”从这个问题中可以折射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一、社会诚信缺失,好像人人自危,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总觉得别人在诈自己;二、人本身的道德底线下滑,也有人看到这样情景时,并不是像前一种那么想,而是选择漠视的态度,对于第二种情况的人,我想说每个人都有终将老去的一天,如果你是那真正摔了的人,你怎么看?大爱无言,我不想过多的言论来渲染如斯情景,因为你自己有自己的看法。

社会容忍什么,不等社会倡导什么,而社会倡导的又恰恰需要我们去坚守的,例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等,都需要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接下来,我们要回到第二个人生困惑上,我从哪里来?对于这个问题,回答亦是众说风云,有宗教神学,有自然科学的等等,在宗教神学上,西方人认为上帝创造人,在中国也有女娲造人的说法。而到老子,其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云: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老子眼中,不仅仅是人,天地万物皆生于道,而何为道,即不可道之道。这些说法并不能从科学上说清人来自何方,在生物学上认为人从古猿进化而来,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为细胞,每个人都从最简单的细胞发育而来,说直白一点,即我们每个人均来源于父母,母亲怀胎十月,经历艰辛,将我们生育下来,并将我们抚育成人,我们是时候想一想,我们怎么处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我们只是一味索取,不理父母辛劳吗?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是啊,中国历来是一个倡导孝道的国家,许多朝代都倡导以孝治天下,也给我们留下董永,李密等等孝子故事。然而今天的中国人,也许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致使许多中国人不知我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到了要义所在,对父母除了索取,好像没有其他了,更有甚着就对父母拳脚相向,令人发指,因为这样的人人性何在,只能说他们不及乌鸦,羊羔孝顺,当然,我这样说,并不等于说全部,只能说部分,因为有很多人,的确让我们感动,比如,最美女孩孟佩杰,带着妈妈上大学,田世国捐肾救母等等。他们,甚至它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有一种情从青丝到白发,未曾变过,那便是父母对我们每一个孩子的这一份爱,我们不仅需要在精神上,感恩父母,还要用行动来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个电话,甚至一句感谢感恩的话,

再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一个困惑,即我要去往何方?这个问题换个说法就是我要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的人,我要怎样实现自己,给自己一个人生目标。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因人而异,在中国,老子择之无为,庄子择之逍遥,但是他们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并不能算主流,因为他们思想有一定消极内容,与道家思想不同的是在封建社会占主流的儒家思想,,孔子,孟子均是倡导积极入世者,儒家给传统士大夫设了一条人生之路,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条道路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士大夫去践行,当然,在其上又有发展,到了张载可谓到了你极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中国农业社会的士大夫能有这样的人生目标,的确令人惊叹,当然在西方也有类似的,令人称奇的人生格言。罗素说我这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这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罗素的话,同样给我很大的震撼,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无论是张载还是罗素,他们都是大师,因为他们活着,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他们把自己

的人生目标与人生归宿与他人联系在一起,他们有一颗慈悲心,亦有兼济天下的情怀。

我们作为平凡人,亦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不敢言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罗素的话可以成为我们的人生目标,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他们应该可以作为我自己我要往何处去这个问题的回答,但我自己的人生路上,我应该处理好爱情、婚姻、家庭等之间的关系,可谓齐家。努力的执着的对我自己喜欢的知识进行追求,有知识来充实自己,至少使我不在蒙昧,虽不敢言我所追求的知识能使我的腹笥有多宽广,但可以说你自己的现实不再那么浅薄。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句话对现在的我的确有点高了,但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古人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善做起,不为小恶做起,总有一天,会你善成德的。

当然,空有目标是不够的,因为在追梦的路上,成就自我的路上,我们需要信仰。在当下,很多人不缺钱,不缺大房子,不缺名车,缺的恰恰是信仰。很多时候,我也在问我自己我信仰什么?即使不信仰宗教,不信仰其他,作为一名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至少有对科学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因为它们在我生命中,不可或缺。

我想自己通过这篇文章的写作,使我自己明白了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圣贤的光芒照耀着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身边有很多的高人,包括老师、同学等等,他们如同那悄然绽放的木樨花,我们每天只需问自己“闻木樨花否?”就可以了,相信在他们似玉如兰般的高尚人格的影响下,每天有所进步,总有一天,我心中的人生困惑会得以尽解,而我坚守了什么?我回头便可见了。

篇二:《人生困惑与坚守》

人生的困惑与坚守

——我的大学的困惑与思考

摘 要:作为当代大学生,辞去了昔日高考的压力,同时也挑起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担。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时间就如同生命。怎样在大学期间充实的生活,更好的把握现在,挑战未来,我们的困惑重重叠叠,也引发了对此的一系列思考。 曾经的我们怀揣着伟大的梦想,希望像徐静蕾的电影一样《梦想照进现实》,然而残酷的现实却让我们与梦想渐行渐远。踏入校园半年之久,每天上课下课,重复着单调的生活,萦绕在心间的困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究竟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做,我们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呢?迷茫,思考,再次陷入迷茫,再进行新一轮的思考。

一、学习要求的变化。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改头换面,不再是手把手教育,现在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我们在迷茫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渐渐在迷迷糊糊中找到了方向。英国教育哲学家怀特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环望。我们应该抓住专业的方向性,渠道的多元性,课程的系统性,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思维的创造性;掌握大学学习的规律:一是基础与专业的有机结合;二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三是广博与专深的有机结合;四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五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当我们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在实践中培养,积累了经验,遇到其他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以后,我们远离家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都要自己安排。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顾此失彼。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让自己尽快的适应,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做好自己的本职;另一方面也要学会集体生活,融入大家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学习资源方面,可享用的东西多不胜数,这点我们应学会充分利用。大学教室、图书馆和宿舍等都是学习的好去处。在我个人看来,利用图书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如阅读教师在课堂上推荐的专业书籍,查阅与作业完成有关的资料,检索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书籍等,或者利用图书馆优良的学

习环境进行自习;另一种则是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娱乐性,空闲时到图书馆浏览一下最新的报纸和杂志,关心一下时事与要闻,追踪一下本专业的前沿和动态等,将阅读作为一种时尚,让提高在娱乐中度过。

三、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的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其中也夹杂着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冲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活动,合理安排可与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在上学期的实践中个人认为在拓展社会活动方面要注意三点:一是认真对待,二是积极参与,三是主动组织。{人生的困惑与坚守1500}.

学会学习,这样我们才能驰骋知识的沙场,披荆斩棘;学会生活,我们才能更好的爱惜自己善待他人,融入社会。而在修身的基础上,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还应该完善气质、健全性格、培养兴趣。

首先是完善气质。气质是大学生的一张名片,拥有的独特的气质会为你增添不少的魅力。在大学期间,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思考人生,通过生活提升自己的趣味,通过实践品味世间百态。气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工作的性质,反过来工作的性质也可以由气质去选择。一定程度上塑造气质可以为我们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打下外在的优势。所以完善气质是人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社会的添加剂。

其次是健全性格,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性格却有好与坏的区别。因为性格的表现是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性格也是个性的一个要素之一,它是气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自我教育综合作用的产物。我们要认真的分析自己性格的缺陷,端正自己的态度,磨练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来塑造一个比较良好的性格,从而更好的成就人生。比如容易动怒,不会体谅他人,这些个人的小毛病如果在生活中多加修饰,多多注意,长次以往就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宽容与爱心。

最后还有重要的一点,培养兴趣,所谓兴趣就是人在社会环境中某种意志的趋向与爱好。它是我们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而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与情绪。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是他的兴趣,那么他会把自己的能力与智慧极大程度的发挥于此项工作,也就成了事业成功的有力杠杆。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如愿。就像我们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等等,那么我们可以在生活与工作中培养其它的兴趣来弥补,如业余时间的下

下棋、交朋友、看书、打球。锻炼自己或者陶冶性情;有时候可以选择理性的思考问题:“人存在的基础是活着,活着首先要吃饭,吃饭就必须劳动,工作就成了你最后的防线”,那么你就应该用一份积极的心态热爱这份工作,因而就在生活中培养工作的兴趣。因为这是人存在的根本;所以培养良好的兴趣,不仅使你对学业事业保持一种经久不息的热情,而且还能让生活过的充实而有乐趣,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前提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未来闪闪发亮,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成功。在生活的点滴中积累,在人生的哲思中前行,我们将领悟更高境界,我们将翱翔更远天空。综合方面因素我们进行了一下总结。

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面对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面对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应该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

科学合理安排好时间。吴晗在《学习集》中说: “掌握所有空闲的时间加以妥善利用,一天即使学习一小时,一年就积累 365 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想成事业,必须珍惜时间。首先,要安排好每日的作息时间表,哪段时间做什么,安排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用脑习惯,在脑子最好用时干什么,脑子疲惫时安排干什么,做到既调整脑子休息,又能搞一些其他的诸如文体活动等。一旦安排好时间表,就要严格执行,切忌拖拉和随意改变,养成今日事今日做的习惯,千万不要等明日。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其次,要珍惜零星时间,大学生活越丰富多彩,时间切割得就越细,零星时间越多。

树立全面学习理念。学习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各方面知识。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学习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办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首先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根底;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事业,要求同学们自觉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组合、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而且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敢地追求真理,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承担着历史的重任,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适应时代的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将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善于思考、不断实践,我们就一定能成为 “四个新一代”,即: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篇三:《人生的困惑和坚守》

化学学院师范 邱丽君 2013210564

人生的困惑和坚守

人的一生,不可能康庄大道直通目的地,人生总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转折。每个转折又都是一个多岔路口。当我们站在路口,面临选择,我们都很难从容迅速地做出抉择,特别是曾经的坚守遭受现实的冲击,我们的信念自然而然会动摇。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怀疑自己之前所选择之路的正确性,会对自己未来之路产生困惑。

我喻人生之路如一棵大树。树根像我们未曾启蒙的幼儿期的人生路,树干是我们童年时期的人生路,树冠是我们成人时的人生路,而树梢则使我们人生的终点。

刚从母体中出来那一刻起,我们从树的不同根尖出发。幼儿时期,我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说思想太过薄弱与单一。不会想我们该干什么,又不能做什么,这个时候,我们无所谓困惑,无所谓坚守。这样天真的,我们告别象牙塔,渐渐开始融入社会的大生活。

进入儿童时期,我们都要开始上学,都要开始接受思想的启蒙,开始学会辨是非分好坏。在这个阶段不论是贫穷与富有,不论性别,我们都要开始接受德育教育,不同的不过是接受时间的早晚,不过是接受程度的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我们的人生理想就会产生差异,我们的道德修养也会有所不同。这个时候该是进入“树干阶段”了。

我小学六年级时,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放弃读书,小小年纪就外出打拼。我曾问他们为什么要放弃义务制教学,他们一般都回答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困惑,是因为他们还不懂何为理想,不明确理想,他们就没有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没有信念的人生,大都都走不太远。我想,他们的人生该是像最邻近树干的枝桠,慢慢横向生长,吸收别人剩下的阳光。

经过几年的学习,理想的模型渐渐形成,思想逐渐成熟,我们告别“树干”,人生路开始出现了分岔路,进入了“树枝”阶段了。读书确实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所以在青年时期,我们个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我们开始分路追求心中那令人心向神往的目的地。这个时期,我们对我们的未来,没有太多困惑,只有刚开始人生的兴奋,不会注意我们的理想是否科学,哪里顾得上我们的历史使命,更谈不上为他人、为国家、为人类做什么奉献。

初中时,有人努力学习争取加入中国共青团,积极向上,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为了好成绩,为了升入更好的高中而奋斗。也有人辛苦在职场打拼。政治身份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认知变得极度不同。我们会困惑,为善之人为何默默无闻的我们为什么要奉献自己,全心为他人,这样我们不是吃亏了吗?困惑归困惑,可是想想自己曾经学过的助人为乐的品德,我们终归会选择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坚守善良的本性,我们才能算得上合格的人。 当父母夸我学习刻苦,只因我熬夜战斗到一两点,我就会困惑到底是我重要,还是我的成绩重要。这么拼了命的去读书真的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么,非要以后混

的有名有誉才是算成功么。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我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代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与“光耀门楣”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家人精心培育孩子,目标只有一个,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家长心目中子女成功的标准,主要体现在日后的择业方向上。

我们自背书包的那一天起,就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最简明扼要的人生公式:出人头地=考试高分+重点学校+白领阶层。当家长对我们的成长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害怕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能取得成功。在这种心态下,家庭教育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孩子的“三过”:学习成绩标准要求过高;生活起居过分呵护;对孩子事务干涉过多。因此,我们会开始怀疑自己曾经定下的理想,也不再相信老师说的理想分高低,我们受父母影响会丢弃曾经认认真真定下的理想,开始走公式化道路,这样的我们,思想水平太低,成就自然不会很高。

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规则绝不会输给潜规则,学场有别于官场,学术与权术从来不相等,风骨远胜于媚骨。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真理,去追求级别,大师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浑浊的空气席卷了中国大陆,污浊的思想如蝗虫般侵袭了国人信念的沃土。然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