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糖果如何保管


第一篇:《糖果的贮藏与保存》

天津农学院

《食品安全保藏学》

课程论文

《糖果的保藏》

摘要: 关键词:

引言:糖果是以白砂糖或淀粉糖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甜味固型食品。据报道世界糖

果与巧克力市场每年有1400万吨的销量。糖果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成分都是砂糖、饴糖及奶粉、奶油等,有的还加有香精、食用胶或淀粉。所以,如何保藏是我们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糖果贮藏的特性

1.1糖果的分类

国家行业标准《糖果分类》(SB/T10346-2008)将糖果分为10个类型:硬质糖果、酥质糖果、焦香糖果、凝胶糖果、奶糖糖果、流质糖果、胶基糖果、充气糖果、压片糖果、其他糖果。

1.2湿度对糖果质量变化的影响

糖果的含水量约在O%、23% (如巧克力糖和软糖)。当糖果中的含水量减少时,口感就会觉得发硬。但是可以改变糖果的成分,使它能适应各种口感的要求。多数糖果中的糖分是可溶性的,保持这种可溶性很重要,因为糖分产生结晶乃是糖果的主要缺陷。各种糖果会受温度、湿度、光线、霉菌、酵母、周围环境的异味以及机械损伤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质。其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根据糖果的平衡相对湿度可以确定包装装的防护措施。应该使糖果维持在既不散失水分,又不吸收水分的湿度条件下。这个条件就是糖果的平衡相对湿度。如果糖果周围的湿度低于平衡相对湿度,则糖果会丧失水分;如果周围的湿度超过平衡相对湿度,则糖果将会吸收水分。

二、引起食品变质的因素与食品保藏技术

2.1引起食品变质的因素

引起食品变质的因素很多,按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每类因素中又包括引发食品变质的诸多因子。

2.1.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生理生化变化和害虫与鼠类三部分。 2.1.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变色、变性、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变化和食品化学保藏剂四种。 2.1.3物理因素

食品在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其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质量下降的速度和程度除了受产品内在因素的影响外,还与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物理因素密切相关。 2.1.4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对食品的贮藏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外,原料的质量状况、食品的包装、贮藏和加工技术等对其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原料的质量状况、包装和贮藏与加工技术。 2.2食品保藏技术

从上述食品变质的因素分析已经知道,食品的种类繁多,化学组分复杂,在贮藏和流通过程中,由于受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断地进行着化学的、物理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由此导致食品质量发生变化,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在食品贮藏和流通过程中,为了控制其质量的下降速度,保持产品固有的产品质量,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通常采取降温、控湿、调气、化学保藏、辐照、包装等措施,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 2.2.1降低温度

温度对食品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微生物和昆虫活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理生化变化诸多方面,降温无疑对微生物和昆虫活动、各种变化都会起到抑制作用。由于低温对保证食品质量的有效性和食品卫生的安全性共存,因而降温是食品贮藏和流通中广泛采用的措施。

降温对任何食品的贮藏都是有益的,在适当的低温下贮藏、运输和销售,对保持食品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温度条件的选用,既要根据各种食品的商品特性尤其是耐藏性的好坏,又要考虑到生产费用的高低,同时还得兼顾产品的经济价值。 2.2.2控制湿度

环境湿度对食品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湿度下对水气的吸附与凝结、低湿度下食品的失水萎蔫与硬化。在贮藏和流通中对环境湿度的控制因食品的理化特性、有无包装。包装性能等而异,可分别控制为高湿度、中湿度、低湿度和自然湿度。 2.2.3调节气体成分

调节气体成分贮藏简称CA贮藏,通常是指控制贮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同时降低氧气浓度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是当前果蔬最为先进、实用的贮藏方法。 2.2.4包装

对食品采取包装措施,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不利因素对食品质量的损害,而且还可以给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利益。

2.2.5食品化学保藏剂处理

在食品生产、贮藏和流通中,为了微生物危害和控制食品自身氧化变质,常常使用一些对食品无害的化学物质对食品进行处理,以增强食品的保藏性和保持其良好的质量。所用的化

学物质称为食品保藏剂或食品化学保藏剂。

2.2.6辐照处理 辐照保藏食品,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穿透力极强的电离射线,当它穿过活的有机体时,就会使其中的水和其他物质电离,生成游离基或离子,从而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严重时可杀死活细胞。从食品保藏的角度而言,就是利用辐照达到杀菌、灭虫、调节生理生化变化等效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藏期和保持食品的良好质量。

三、糖果的保藏

3.1糖果的质量变化 3.1.1返潮

糖果含有一定的还原糖和水分,吸潮性较大,所以在潮湿的环境下贮存,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返潮现象。轻者糖果表面微呈湿润或粘住包装纸,严重时使糖果表面发黏、溶化和变形,夹心糖的馅心会流出。 3.1.2 返砂{巧克力糖果如何保管}.

这是糖果中的糖经过溶化后形成的。溶化的糖果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原来吸收的水分蒸发掉,这时表面上的糖分子重新析出,并且规则的排列成为晶粒,形成不透明的薄粉层,失去原有的光泽。 3.1.3 酸败

在配有脂肪、乳品、果仁的糖果中,变质现象主要是酸败。糖果酸败变质后,外表面颜色变暗,有时会产生哈喇味和酸苦味。 3.1.4 走油

原料中的脂肪没有完全乳化,制成糖果后发生油脂分离,或者配料中果仁的用量较多,果仁中油脂析出。另外,糖果贮藏时温度过高,也会出现走油现象。 3.1.5 虫蛀

主要发生在含有果仁和酥心的糖果中。原因是使用带有虫卵的不洁果仁所致,或者是环境中的食品害虫侵染引起。 3.1.6 变白

这是巧克力糖经常发生的现象,其原因一种是由脂肪结晶引起的。可可粉内含有可可脂,有的糖果在生产时还要多加一些可可脂,可可脂在巧克力糖中的含量有的高达20%。可可脂的熔点为28~32℃,当空气温度较高时,糖果中的可可脂便会逐渐溶化,析出在糖果表面,在温度降低以后,溶化的可可脂便凝结为结晶层,使糖果表面变白。另一种是由糖的结晶引起。在温度剧烈升降时,糖果表面会出现水珠,俗称出汗,发生表层糖的溶解;当空气湿度过大时,糖果会逐渐吸湿发生潮解。出汗和潮解后的糖果遇到干燥条件时,水分蒸发,在糖果的表面便会留下糖的结晶,致使巧克力糖果表面变白。 3.2糖果的贮藏管理 3.2.1 库房卫生

存放糖果的库房应干燥、清洁、凉爽,地势较高,墙壁和库顶严密,空气不易流入。糖果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3.2.2 检验

每批糖果入库前,必须检查糖果有无变质,包装是否严密,糖果是否返潮,有问题的糖果不得入库。

3.2.3 堆码

由于糖果的形状、大小不一样,因而堆码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季节变化、品种特征、包装规格和坚固程度来堆码。

3.2.4 温度和湿度

根据库外温度的变化,做好库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如果在连阴雨天或黄梅季节,应使用氯化钙吸潮;如果库内过于干燥,可在库内地面洒水以增加湿度,使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早晚外界空气温度低,库内要进行通风换气,库温硬糖应在20℃左右。

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

第二篇:《巧克力糖及其制作方法》

巧克力糖及其制作方法

巧克力又名朱古力,是以可可豆制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类糖果。棕褐色有光泽,口感细腻润滑,有特殊芳香,发热量很高,营养价值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新鲜的可可豆中含有大量水分,没香气,经焙炒发酵后,便有了浓厚香气,这是经发酵而分解的多种氨基酸形成的。此外,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奶油、奶粉、麦芽、杏仁、香兰素等香气成分,使巧克力具有特殊芳香。

巧克力糖果含有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高热量,可可脂的熔点接近人的体温,可可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可可碱,咖啡因等兴奋神经的物质在加工中经多次研磨而成的微粒,高度乳化而形成良好的色、香、味、使巧克力糖果具有高度营养价值,且易被消化吸收。 巧克力糖果的种类很多,可分为:清巧克力、果仁巧克力、夹心巧克力、酒心巧克力和果仁挂浆巧克力等,近年来国外有向点心化巧克力发展的趋势。

巧克力糖果的组成它是由可可制品、砂糖和乳制品竺组成。可可制品是用可可豆加工而成的制品,包括可可液块、可可脂、可可糖等。

1.可可液块:也称可可或苦料。将可可豆经焙炒去壳豆肉,经研磨成酱状,冷却后即凝结成棕褐色带有香气和苦涩味的块状固体,属于半制品原料。可可液块的含水量应低于4%,脂肪含量在55%以下,低于45%的不符合要求。

2.可可脂:是从可可液块中取出的脂肪,乳黄色。在常温下坚硬而有脆裂性,液态的可可脂经冷却收缩而呈固态。可可脂具有优美而独特的芳香。可可脂是由多种甘油三酸脂组成。

3.可可粉:可可液块提出可可脂后的饼,经磨碎成粉即为可可粉。可可粉的加工方法分为一般制法和碱处理法。

巧克力糖果品种不同,组成也有差异,见下表:

基本组成牛奶巧克力(一般) 牛奶巧克力(高档) 牛奶巧克力(涂外衣用)

可可液块% 10~12 11~13 10~12 可可脂% 22~28 22~30 22~30

砂糖% 43~55 40~45 44~48 乳固体% 10~12 15~20 13~15

油脂总量% 30~38 32~40 35~40

生产原理巧克力糖果具有润滑、细腻的特点和诱人的香气,是由于它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决定的。

在生产工艺中将巧克力制品成分中所有固体物分散为极小的微粒,使所有的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都变为十分细小的质点,把巧克力变得非常细腻和润滑。

其次,将巧克力制品的各种原料作最高程度的混合,在混合高度均态后,到使糖不能很快析出结晶、油脂不能分离等现象,以免影响七克力制品的外观和组织结构。

为此,必须通过研磨、混合、均质和精制把各种成分分散成极小的微粒(粒径不超过80微米),同时又使各种不同物质混合得非常均匀,在舌的感觉上辨别不出不同物质质点的各自特点,而只觉得巧克力成为浑然一体的润滑、细腻制品。为了达到高度均质化,有时要加入乳化剂,起到乳化和稀释作用。

巧克的香味是香气和滋味的感官综合结果。其香气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可可豆经焙炒和发酵后的综合产物。据分析,可可的呈香物质是由数以百计的芳香化合物组成的,可可的特殊味感则来自可可碱、咖啡碱和单宁质等微量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糖和乳的存在,增加了其焦香风味。香兰素和麦芽醇的添加,更衬托和完善了巧克力的香味特点。

粘度是巧克力的重要物理性质。处于熔点以上的巧克力应有良好的流动性、才能使物料在运送和工艺操作中顺利进行。粘度对巧克力的调温,结晶和成型尤为重要。因此,粘度是巧克力的重要工艺特性。在不同温度下巧克力酱的粘度不同,而粘度又与可可脂的含量有关。 控制巧克力粘度的还有磷脂、含水量、乳固体、干固物的质粒大小等。

在常温下,巧克力制品具有坚硬和脆裂的特性,当温度超过30℃以上时,它就要由固态突{巧克力糖果如何保管}.

然转变为液态,失去光泽和完整外形,这是由于可可脂的物理性所决定的。在其熔点以下巧克力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脆性,在熔点以上则且有良好的流动性。

当接近熔点时,可可脂这种二重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巧克力糖果在温度接近其熔点时物理性质十敏感。这就要求在其生产工艺的灌模、涂层、包装和贮运等都要注意利用这一特性。

制作方法1.可可液块的制备:

(1)焙炒:经发酵和干燥的可可豆,下一个工序就是焙炒。焙炒的主要作用是:除掉部分水分;使豆壳变脆干裂,便于除掉外壳;可使暗棕色的可可豆,变为紫红色,使部分油脂从细胞中渗透出来,豆肉变得明亮;焙炒可使可可豆的成分发生变化,淀粉糊化变为可溶性微粒,酸类、醇类和酯类等芳香物质增多;使物料具有可塑性。

(2)随焙炒方法不同,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也不同。新焙炒方法是间接热风传热连续进行焙炒。不同产品品种所要求的焙炒温度和时间各异。以下是热风连续焙炒机的工艺条件: 品种温度℃时间(分钟)

可可粉 125~130 25~30 牛奶巧克力 110~125 15~20{巧克力糖果如何保管}.

深色巧克力 85~100 11~14

焙炒的温度越高,可可豆的损耗率越大,这是在焙炒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经济指标。

(2)簸筛:经过焙炒的可可豆,皮壳虽已开裂,但肉与壳还没有分离开,需稍经碾压即可分离,在机械撞击下,豆粒被碎裂为不规则的片粒。簸筛的作用就是将豆肉和皮壳分离开,以便于下一工序对豆肉的加工。

(3)研磨:研磨也称初磨是将可可片粒磨成酱体。为了得到由微粒构成的可可液块,这一工序是很重要的。要求磨碎至50~114微米。经初磨后可以缩短后一工序精磨的时间,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经研磨成酱以后,即可得到褐色的可可液块。

初磨设备的类型很多:有盘磨机、辊磨机、齿磨机、球磨机和胶体磨等。

2.精磨:将初磨制成的可可液块,已经处理好的糖粉,再加一定数量的可可脂、奶粉、调味料、表面活性剂和香料等,再经进一步磨细,称为精磨。

仅经初磨的可可料或糖粉,颗粒较大,进入口腔后有粗糙感,必须经过精磨使颗粒进一步变小。当精磨至物料的质粒大部分都小于25微米或在18~23微米之间时,就会使巧克力进入人的口腔后没有颗粒感。这个范围是对精磨的要求。

物料在精磨过程中主要是物理变化。随着精磨的进行,物料被分散,物料被分散的越细,其表面积就会越扩大。一定数量的物质总容积中所包含的总表面,称为比表面。其比表面越大,巧克力的质点数量也越多,其质点也就越小越细。

在精磨中保持一定温度下,精磨得越细,物料增稠,粘度增大,流动性降低。

精磨的设备有:三辊精磨机、五辊精磨机和鼓式精磨机等。在精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下列操作程序:调节摩擦间隙、调节物料粘度、控制精磨温度、控制精磨程度。对精磨后巧克力质点大小有一定的界限要求:过大或大粒的比例过多,口感粗糙;但质点过小或小粒的比例过多,便容易粘附在我们的舌腭上,不容易被唾液带离口腔,使人感到糊口。

3.精炼:经过精磨的巧克力虽然质点很细,但还不够细腻,香味还不够优美和醇和,精炼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质量。特别是高级巧克力需要经过精炼工序。

精炼是在精炼机内进行的。精炼机的类型很多,目前用得较为普遍的为回转式精炼机。物料在精炼机内经过反复摩擦碰撞,对精炼进一步磨平、磨细,物料内水分和挥发性气味被驱除,物料被充分乳化,从而提高了巧克力的质量。

精炼所要求的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时间,质粒的棱角温度的要求,随巧克力糖果品种而不同。深色巧克力为55~85℃;牛奶巧克力为45~60℃。精磨所需的时间很长,一般为24~72小时。

精炼有以下几种作用:巧克力的质量更加细腻润滑;物料变得稀薄流散性增强,色、香、味提高。

在精炼中要加入的磷脂,磷脂是大豆、向日葵等油脂中提取出来。

磷脂具有亲油和亲水的双重性,它既有亲油基,也有亲水基,它的亲水的一端,也能被糖、可可和乳固体吸附。这样,在巧克力物料中起着表面活性作用,使物料成为高度稳定的乳浊状态,故磷脂也属于乳化剂。

磷脂可以改变质粒间的界面张力,能减少物料胶团水化作用的发生和强化,从而阻碍了冻胶的形成,起着稀释作用,降低物料的粘度。

在巧克力料添加磷脂超过0.6%以上,粘度就不再下降。故在巧克力糖果生产中巧克力添加量在0.1-0.5%之间。

在巧克力糖果中添加磷脂,可以减少一定比例的可可脂,这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磷脂还有防止油脂氧化的作用,也属于抗氧化剂,

4.调温:调温的作用在于控制可可脂在不同温度下相态的转换,从而达到调质的作用。 使液态的巧克力酱变成固态的巧克力糖果,最好要经过调温阶段。未经调温或调温不好,会使制品质量低劣。

从生产工艺的要求上看,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巧克力料,要求它有明显的收缩性,这样便于从灌模的模型中脱落出来,这是连续生产作业线所必须的要求。按工艺条件要求进行调温,可使巧克力料生产明显的收缩性能。有利于脱模和连续化生产。

未经调温或调温不好的巧克力,冷固成型后,制品的质构粗糙,颜色灰暗,缺少巧克力应的脆裂特性。在保存过程中,易变得粗糙和类似窝体的质构,丧失商品价值。所以,调温是巧克力生产中的重要工序。

在巧克力料内含有约30%的可可脂,可可脂在分散体系中是连续相,它的状态决定了巧克力的物理特性。巧克力料在调温中的变化,实质上是可可脂多晶型特性的变化。调温的目的就是使巧克力料产生最高比例的晶型,使巧克力生产过程顺利,成品质量稳定。

精炼后的巧克力料一般在45℃以上,其质粒处于运动状态,不能形成可可脂的任何晶型,故需将贮缸内的物料搅动一定时间后再进行调温。

调温第一阶段,物料从45℃冷却至29℃,可可脂产生晶核,并逐渐转变为其它晶型。 调温的第二阶段,物料从29℃继续冷却至27℃,部分不稳定晶型转变为稳定晶型,数量增多,粘度增大。

调温的第三阶段,物料从27℃回升至29~30℃,其目的在于使低于29℃以下不稳定的晶型溶化,只保留稳定的晶型,这就是晶型。同时,物料粘度降低,适于成型工序的要求。 调温过程是一种细致的工艺,对温度的调节和控制必须十分严格和准确。目前还没有十分理想的调温机,而薄膜式连续调温机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巧克力料经调温后,就可以用于生产巧克力糖果。按照成型工艺,巧克力糖果可分为浇模成型和涂衣成型。

5.浇模成型:浇模用的巧克力料要严格控制温度和粘度。对料温要求在30℃左右,温度过高会破坏已经形成稳定晶型的可可脂晶型。使成品质构松散,缺乏收缩特性,难于脱模,在贮存中易出现花斑或发暗现象。温度过低,物料粘稠,浇模时定量分配困难,且物料内汽泡难以排除,制品易出现蜂窝。所以在成型过程中,物料应始终保持准确的温度,并要求保持在最小的温差范围内。

粘度是对物料要求的另一重要因素,物料粘度高低同样影响着它的流散性和分配的准确性。因此,在浇模过程中要保持物料的粘度范围。浇模后,要对模型进行震荡,使成品质构坚实,防止气泡或空隙产生。震幅要求不超过5毫米,频率每分钟约1000次。

存在于巧克力将酱料中的热量有两种形式:即显热和潜热。显热是指巧克力酱降低温度时放

出的热量;潜热是指液态变为固态所放出的热量,两种热量的总和就是成型过程需除掉的全部热量

对冷却过程的要求是:当浇模后,先置于8~10℃的冷藏室内,约5分钟左右,料温降至21℃;再经21分钟左右,料温降12℃,冷却所需的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