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篇一】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举例 中考复习

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举例

(一)、成分残缺:

例1: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例2: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句子后面缺少“开展”的宾语,可以加上“活动”一词。)

(二)、词序不当:

例3: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主体“我”,客体“数学”,改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例4: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正”。)

(三)、搭配不当:

例5: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例6: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习态度不能用提高,可改成“端正”或“改进”。)

(四)、重复罗嗦:

例7: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具体”与“详”重复。)

例8: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罗嗦。)

(五)、否定不当:

例9: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例10: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六)、误用歧义:

例11: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也可以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例12: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做手术的”人可是医生,也可指病人。)

(七)、前后矛盾:

例13: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例14:“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

(“不要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八)、用词不当:

例15: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有智慧”或“聪慧”)

例16: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成就”词义过重,改为“成绩”)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病因并在原句上修改:

1、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看到了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3、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信心增强了

4、不但他学习好,而且思想也很好

5、课堂上应该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

6、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守则》的内容。

7、这部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江华等人的英雄事迹。

8、他参加了这届运动会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的生涯。

9、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10、个体户登上了舞台,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11、这本书大约20元左右.

12、看他的脸上愁眉苦脸的,肯定又闯祸了。

13、谁也不能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14、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15、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16、小李发现老王正在和他的战友谈话.

17、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18、一种介绍菲律宾的权威著作。

19、要稳住人才,使之不流失,关键在于激励措施是否得当.

20、能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21、汽车忽然渐渐地停了下来。

22、他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

23、在47届的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精神矍铄,夺得了四块金牌.

24、这件精密的手工作品,出自韩睿之手。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可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的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但绝不能改变原意。

2、辨析病句方法:

(1)、读句子,明确错误的类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3)、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4)、体味语境,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矛盾.

(5)、弄清关系,复句要看关联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6)、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来意思基础上修改,这是根本原则.

四、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②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卧处当风,三忌吃得太饱。(“三忌”与后面的“忌”矛盾)

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①今年增产50%,成本降低近两倍。(“降低两倍”不通)

②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①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②新旧体制交替,不免不出现管理漏洞。(多了一个“不”,意思弄反了)

4、习惯错用的词:

“目的是为了”“大多以……为主”语意重复

①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的”与“为了”重复)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以……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属重复)

“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

③近一半左右的年青人不相信这个。(“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与“左右”矛盾)

④载重量达十吨以上。(“达”指的是数量向上或向多达到的最高点,与“以上”矛盾)

⑤通过这次普法学习,使我增强了法制观念。(“通过”和“使”同时使用,把句子主语淹没了,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五、链接中考

题型一:

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①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②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题型二: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B.当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到达南京时,受到了“台办”主任陈云林及江苏省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C.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发挥正常的关键。

D.顷刻间,墨黑的乌云布满天空,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题型三: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为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荆门市积极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方式,①主要是解决人们膳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从而遏制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收到“小康看健康,健康护小康”的目标。

修改一:

修改二:

题型四:

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①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修改意见:

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修改意见:

题型五:

下文中二个划线的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①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充满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1)第①句重复累赘,应删去的一个词语是:

(2)第②句成分残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是:

题型六:

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①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②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提高同学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题型七:

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相应的横线处。

①人这一生如意的遇到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②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在己是一种涵养,对人是一种公德。

追忆

【篇二】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近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简析及应对训练(网友来稿)

东莞大朗中学:柯献生

磨刀为砍柴,复习迎中考。新一轮的中考复习已经开始,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关键在于老师。根据近几年来组织中考复习所积累的一些资料和从中引发的一些思考,我认为从考生、考纲出发是复习的前提条件,夯实基础是提升素质的必要准备,关注考试说明、关注新课标是有效复习的关键所在。下面分板块对近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组织相应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卷面分(4分):着眼于全卷考察,要求考生完成答卷时认真书写,字体端正、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不能歪歪斜斜、涂涂划划、模模糊糊。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强调重视积累、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复习时要实实在在地督促学生背诵大纲规定的70"__________,_____。"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西湖六月优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景写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5)《醉翁亭记》描写了"山间之四时",其中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2003年)

(1),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1分)

(2)经纶世务者,。(吴均《与朱元思书》)(1分)

(3),,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2分)

(4)陆游《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两句诗是:“,。”(2分)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4分)

,。

,。

(简析)2002年的积累题多以理解填空的形式出现,有一定的难度;2003年的积累题多以简单的默写上下句或整首短诗为主,这一导向告诉我们复习以至于平时文言诗文教学要着眼于原始的背诵默写,特别是其中的名句,更应熟记在心。复习重点应是背诵默写的检查,可以利用课前进行快速的上下句连接训练,也可以按诗文的作者、时代、文体进行重组,编成若干套强化训练题进行课前面训练。

【应对训练举例】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第一套

1.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田园居》)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6.默写:夏完淳《别云间》

第二套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突出__________的重要性。

2.____________,耳中明月珠;_____________,紫绮为上襦。《陌上桑》

3.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汽蒸云梦泽,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6.默写: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第三套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用来提出关于作文的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能表述论点的是“_______________”。

5.默写:王维《使至塞上》----

(二)语言运用。主要考查字词的音形义、成语的运用、文章的修改,考题将更灵活、更综合、更具运用性。

【中考试题举例】

1.(4分)改正下面(1)小题的错别字和(2)小题的语病。(2002年)

  (1)"费寝忘食"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无微不致"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林红老师当上了我市2001年"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称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在原文上改正。(4分)(2003年)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简析)近两年的语言实际运用题主要集中在对错别字、病句及短文修改方面的考查,难度有所加大。复习时一定要将常用的汉字、成语的正确书写落到实处,并教会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同时要注意隐性知识的考查(如标点符号的用法、常用修辞方法的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等)。

【应对训练举例】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逶yí()kuì()赠中流dǐ()柱

修qì()zì()情义愤填yīng()

2.下列成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博览群书相题并论

潜移墨化诲人不倦

脍灸人口三顾茅庐

赴汤蹈火穿流不息

3.“一双眼睛百种看法”说明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请你写出三个表示“向远处看或往高处看”的双音节词。。

4.社会发展了,新词语也大量涌现。请列举3个新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修改下列文段。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1)校园里到处一片绿色。(2)在那绿的海洋中蕴藏着星星异色:红、黄、白……花儿都开了。(3)印入眼帘的白色小花最为可爱。远看,那几棵矮小的绿树上开满了花儿,真是花团锦簇,连树叶儿的小身体也被挤得缩了回去。(4)再看,那么小的一朵花儿,却长了七八层花瓣儿,密密地挤在一起,像凑在一起的几张小姑娘的脸蛋。小树的叶儿、花儿显得那么娇小可爱。瞧,树下的几根长长的小草——树的卫士,迎风而舞,(5)也好象在为有这么一个主人而骄傲呢?

A.第(1)句用语重复罗嗦,应改作。

B.第(2)句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应把句中的“”改作“。

C.第(3)句有一个错别字,应把句中的“”字改作“”字。

D.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看,第(4)句中有一个词语与上文呼应不当,应把句中的“”改作“”。

E.第(5)句中的语气语调有点问题,应改作

6.下面是学生的习作《牵手》,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儿时,爸爸在外地工作,只有我和妈妈住在一起。做饭、洗衣、上班,还要照顾我——妈妈总是从早忙到晚,天天不停地做这做那。那时,我总是驯良地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傍晚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总是拉着妈妈的手,和她一起踏着落日的余辉,漫步在清风徐徐的街上,我们的欢声笑语洒遍了每个角落。

,妈妈也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但不管多忙,她总会抽出时间来,牵着我的手去散步。就这样,我牵着妈妈的手走过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日月星辰,所有的情感似乎都在牵手的那一瞬间交流着。

上初三以后,我的学习任务沉重了,使我渐渐忽略了妈妈,当我被那些难题弄得皮开肉绽时,常常忘了身后有一双眼睛凝望着我,那是妈妈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怜爱。妈妈不再牵我的手了,她说:“孩子长大了,该放手让她去飞了。”

A.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才能使前后内容连贯,这句话是:



B.文中有几个词语用得不准确,找出其中两个修改。



C.有两处语言不简洁,找出其中一处应去掉的句子是:A、天天不停地做这做那。B、走过了日月星辰。

D.文章还有一处有成分残缺的毛病,找出来并修改。

原句:

改句:

E.请任选角度对选文简要说说你的评价,要求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7.按要求修改下面一封信(片断)

敬爱的爷爷:

您好!近来身体好吗?我们已有几个月未见面了,我常常惦念着您。有时思念心切,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向您汇报我近来的情况,倾诉对您的思念之情。爷爷,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各科成绩都很好,请勿挂念。我即将毕业,不久就要填报升学志愿,我准备报考师范学校。您同意吗?请您务必来信谈谈意见。

此致敬礼

孙××敬上

××年×月×日

A.封信格式有两处错误:

(1)(2)

B.正文划横线的四个句子中有两个病句,请改正。

(1)

(2)

C.中加点的三个词中有一个不得体,找出来加以修改并说明

修改理由。

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来自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在文中,"进"是指"_______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______"。

  4.(3分)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10分)(2003年)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4.这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

答:

6.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略无阙处或王命急宣林寒涧肃

(2)翻译下面句子。

1)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

1)为什么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突出了三峡什么特征?



2)“自非”指()“曦月”指()

(4)第4段描绘了三峡()季的景色,请用一个词概括这一季节的特征:()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下列问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设计说明)有了以上的训练,学生已基本了解了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和题型,有了感性的认识后,这一文段的训练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引入:根据中考的要求,你认为本段可以从哪些方面设题?怎样设?通过自主设计练习题,使学生对中靠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

渗透新课标的精神,现代文阅读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言材料的大意,捕捉重要信息,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价值取向,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题型主要有对语言材料进行再表述、对答题理由进行解说、对有价值的知识进行评价等。

  (一)说明文阅读

【考查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试题特点】

主观型的填写简答题是说明文阅读题的主要题型,也有部分选择题与图表题。说明文阅读中的开放题较多,还有用各种不同方式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材料获取文中信息的新型试题。

【中考试题举例】(一)(2002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5题。(14分)

  ①维生素K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功臣",人体缺少它,出血时血就不能凝固。

  ②维生素K的两兄弟K1、K2的性格、脾气有同有异。

  ③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中性黄色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也不怕热,即使在强酸下或在150℃的高温中也能泰然自若。但是,维生素K却非常害怕碱和紫外线,一旦和它们相遇,就会被撕得支离破碎。因而,含有丰富维生素K的食物如青菜、猪肝在烹调中切不可放碱,否则,会把维生素K破坏殆尽。

  ④不同的是,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维生素K1通常存在于植物体内,在各种绿色植物中含量尤为丰富;维生素K2通常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的肝脏内。

  ⑤它们化学结构中都有一个名叫α-甲基酸的结构,因此都有止血的本领。但由于其结构有不同之处,因而止血的效力也不同。维生素K1的止血本领要比维生素K2大百分之六十。

  ⑥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在哪里呢?

  ⑦原来人体血液中含有凝血酶元,它能起止血的作用。可是光有凝血酶元是不能使血液凝固的,一旦人体某处组织出血,血小板遭到破坏,就会释放出凝血活素和钙离子,这二者与凝血酶元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凝血酶。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就很快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这样,出血也就被止住了。而维生素K不仅是凝血酶元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还能促进肝脏制造凝血酶元。所以缺乏维生素K就会缺少凝血酶元,凝血酶的组成便遭到破坏,血液就不能凝固。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也就在这里。

  (节选自王一川《生命科学的奇葩》,有删改)

  1.(4分)请写出维生素K的四个特点。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凝血酶元止血的原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本文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如"家族"、"功臣"等。请在文段中再找出4个这样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试从本文第③、④自然段中举一个例句加以说明。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根据本文内容,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

  A.肝脏是人体中制造凝血酶元的主要器官,所以肝功能不全者伤口往往出血不止。

  B.青菜最好生吃,这样可以保持青菜中富含的维生素K。

  C.科学家在实验中用麻子油治好了小鸡的出血病。由此可推断麻子油中可能含有维生素K。

  D.准备动大手术的病人要适量补充维生素K,以防手术中出血不止。

(二)(2003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12分)

①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②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称为赤潮。

③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未。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入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

④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⑤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再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后,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⑥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选自《20世纪环境警示录》,有改动)

1.结合本文内容,简述赤潮的生成与人类行为的关系。(2分)

答: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赤潮是如何成为海洋灾害的。(答案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30字)(3分)

答:赤潮生物会□□□□□□□□□□□□□□□□□□□□□□□□□□□□□□。

3.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其中加点的两个“仅”字分别强调了什么?(4分)

答:

4.根据本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1998年9月渤海发生大面积赤潮,这是因为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自净能力差。()

(2)第①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赤潮的外在形态。 ()

(3)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介绍1998年渤海发生的一次大面积赤潮。 ()

(简析)说明文命题的材料是一般多为科技说明文,贴近生活,如环境保护、生命健康、科学技术等。前两题往往考查对语言材料的整体理解,要精心地从文章中撷取带实质性的有关内容,精心组合语言,写出简洁、通顺而又合乎题目要求的答案;后面的题目往往考查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并要求依据文中语句回答,要细读词语前后的文字;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此时的解说一要利用平时的积累,二要利用文中的材料,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层次分明。

【应对训练举例】(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

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它们是人的“生命卫士”,担负着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重任,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细胞”。人类二十世纪,这些“生命卫士”遇到了一种强悍凶险的对手——艾滋病毒。这种病毒十分狡诈,一旦侵入人体细胞组织,它们就会用“融合”的手段进入免疫细胞内部。原先的“生命卫士”被迅速异化为病毒感染细胞,并会“走火入魔”发疯似地复制,病人每天大约会产生1000万个变异的病毒颗粒。由于它的高速的变异和复制,病人即使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剿杀,这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马上会针对性地再度变异,使抗病毒药物在一段时间后失去攻击能力,也就是说病人很快会出现“耐药”反应。当人体“生命卫士”的组织系统被瓦解后,病人就会并发多种疾病,直至死亡,所以艾滋病也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缺陷综合症。

八年前,科学家针对耐药性,变单一抗病毒药物治疗为多种抗病毒药物的配伍联合用药,创造了“鸡尾酒”疗法,虽然有较好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最终还是不能逃避“耐药”的黑洞。

最近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有可能使之成为首个能逃避“耐药”黑洞的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该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有效阻断艾滋病毒融人免疫细胞内部,就像给人体的“生命卫士”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使病毒无法进入免疫细胞内部进行“策反”,并无从复制和变异,只能处于“孤立”状态,最终在免疫细胞和抗病毒药物面前束手待毙。这一新型药物已得到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将用于临床。

(选自《新民晚报》2003年5月25日)

1.第1段开头为什么把人体内的一种淋巴细胞称之为人的“生命卫士”?

答:

2.根据第1段内容,为下图的3个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侵入进入异化

艾滋病毒——→组织细胞——→——→

复制再度变异被瓦解

——→病毒颗粒——→……——→并发疾病、死亡

3.(1)第3段中加点的“有可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

(2)“只能处于‘孤立’状态”中“孤立”的意思是什么?(依据文中语句回答)

答: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6题

红树林

①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缭绕海岸,点缀海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树林。

②红树林是一类富有特色、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它生长在淤泥深厚的热带、亚热带海滩上。涨潮时,群落的部分或大部分淹没于水中,仅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成了一片“海底森林”;落潮时,一棵棵红树带着海泥的芳馨,婀娜多姿地重现在滩涂上,又成了一片“海上森林”。

③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红树采取“胎生”的繁殖方式,是一种“胎生植物”。当种子成熟时,先在树上萌芽,然后才离开母体,飘落于地,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来。倘若被海水冲走,在海上漂流两三个月也不会死,一旦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一至二年便繁衍成林。红树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

④红树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沿海生态系统。长势良好的红树林能为鸟类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成为鸟类的“天堂”。据有关部门调查,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就有鸟类122种,以鹭鸟为主,最珍贵的鸟类也来此居住,如属全球性保护的卷羽鹈鹕,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白琶鹭、黑脸琶鹭、小青脚鹜等。每当秋冬季节,候鸟南迁,这么便成了鸟类的乐园。清晨,百鸟比翼,啼声清脆,令人心旷神怡。落潮时,海风吹拂,海浪声里夹杂着红树林的涛声,树上雀鸟啁啾,树下鱼虾跳跃……充满了一派生机。因此,红树林成了人们休闲赏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⑤红树林素来被人们誉为忠实的“海上卫士”。它深深地把根扎进海岸滩涂,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支柱根,依靠这些根系去吸取大地的营养,并借助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固堤护岸。

⑥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的作用。据测算,100米宽的红树林带,能把10级台风刮起的波浪化为平波。红树林还能净化海域环境,1平方米红树林一年净释放的氧气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这比一般的城市绿地高出4—5倍。

⑦由于红树林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植物,因此世界上有红树林的国家都把它列为生态保护对象。我国也于1986年批准20个红树林地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厦门部分沿海滩涂的土壤和水域特征非常适合于红树林的生长,一些有识之士已提议将红树林作为旅游项目和环保项目来开发。例如,在马銮湾地区的规划建设问题上,专家们就普遍认为马銮湾的护岸建设不一定全部采用钢筋水泥的传统做法,可以考虑用红树林来护岸,既能保护环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树林会成为海湾型城市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注释:[啁啾zhōujiū]形容鸟叫的声音。

1.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树林还能净化海域环境,1平方米红树林一年净释放的氧气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这比一般的城市绿地高出4—5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第①、②、④段中的描写性语句,从总体上简要说说这些描写在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只说红树的繁殖方式“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但并没有明说“一般常见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请结合你平时对植物的观察和认识,简要说明“一般常见的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答:

5.有关专家提议在厦门建一个红树林生态公园。请你帮忙写一条旅游广告语,要注意突出红树林的观赏价值,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且语言要尽可能优美一些,最好能让游客过目不忘。字数不超过30个字。

答:

6.答完了上面的题之后,对于《红树林》这①采用自拟问答题的形式;②或欣赏、或质疑、或联系生活实际,角度不拘。具体可从选材、情感、语言、结构、写法……任选一点谈谈。)

答:

(二)议论文阅读

【考查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试题特点】

议论文阅读题就考查内容而言主要有:1.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2对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3.对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4.对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5.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理解或划分,快速辨识文或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就题型而言以填写简答题为主要题型,还有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少有选择题。

【中考试题举例】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2003年)(12分)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②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③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忽,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④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⑤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狎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有改动)

1给本文加上恰当的标题:《论》。(2分)

2.本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把各部分所论述的问题用问句形式表达出来。(4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请你在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3分)

例子:

作用: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简析)议论文阅读题仍难摆脱文体特点出题,复习时可从议论文的知识要点入手,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品味文章语言,能按要求补写论据。

【应对训练举例】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4题

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

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

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变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地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

面对生活的“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便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选自《做人与处事》2003年3月,有改动)

1.作者提倡做一只生命的“候鸟”,文中的“候鸟”所具备的精神是:



2.这“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

⑤古代的先贤,现代的英雄,当代的模范,不都是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吗?古代大禹怀着治服洪水、为民除害的宏愿,三过家门而不入;现代的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今日的优秀青年为了实现远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⑥无私奉献,要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融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⑦无私奉献要树立不为名利的价值观。要使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并非易事。无私奉献之难点在于“无私”二字。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要做到无私奉献,就要树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了这种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无私奉献。

⑧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作为工人就为国家和人民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作为军人,就应;作为科学家,就应;作为学生,就应。

⑨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

2.将文章第①段横线上可填写的诗句写在下面。

答:                        。

3.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个“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

答:                            。

4.将文章第⑧段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作为农民,应                      ;

作为军人,就应                     ;

作为科学家,就应                     ;

作为学生,就应                     。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7题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秦牧

⑴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⑵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他爱染掉白发,他希望除去雀斑,她爱在鬓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

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⑷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地消失了。相反的,,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

⑸古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这些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

⑹有些钻研学术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修边幅,头发胡须都很蓬乱,甚至对随身衣物也常常忘记了这一件,丢掉了那一件。爱美的天性在这些人身上仿佛体现不出来。其实不然,他们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更高度地发挥心灵美、行为美,而把仪表美、修饰美在某阶段时间里暂时搁在一边罢了。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正是他们的心灵美在熠熠闪光的缘故。

⑺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也能使一个人的仪表美好起来。你从一个思想家的脸孔和一个类人猿的脸孔或者从一个学者和一个流氓脸孔的比较中就可以很快发现这一点。我以为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A,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B的。

⑻我以为: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朋友,当一个人正当地生活,追求高尚的美的时候,我想,他必定有勇气来击退一切无理的干预和非难。

1.本文作者号召追求的“真正的美”是。从全文来看,作者特别强调的“真正的美”的基础是。

2.第⑵段采用了和的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意在强调



3.第⑶段中契诃夫的话和第⑷段中托尔斯泰的话,都是理论论据,两者可否调换使用?为什么?

答:

4.在第⑷段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话,应是:

这一段中列举了晏婴、包拯、贝多芬、托尔斯泰等人作为例证,请你再补充一个例子并说明理由:。

5.第⑹段中加点的“仿佛”二字是不可省去的,因为:①;②。

6.在第⑺段两处横线上分别填入适当的动词,A处可填,B处可填。

7.你赞同“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三)文学作品阅读

【考查要求】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着眼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运用创造性思维产生超越读物原有内容的新颖独特的见解或思路。

【试题特点】填空题简答题是文学作品阅读的主要题型,选择题只有极少数地方穿插使用。语文知识及孤立的文体知识的考查已经退出了语文试卷。从命题角度看,能表现学生阅读感受及阅读体验的题及赏析题等开放性题在进一步增加,阅读的综合性、能力性、开放性得到了体现。

【中考试题举例】(2002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6题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A(xiūsè),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B(chàyì)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C(páihuá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作者孙苏,本文选用时有删改)

  1.(3分)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

  A.xiūsè()Bchàyì()Cpáihuái()

  2.(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给本文加一个标题:(限四个字)。

  4.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3分)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____________。

  (2)(3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6题

秃的梧桐(18分)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cuì()了【篇三】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一、 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举例: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造成了歧义。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二.搭配不当。

举例: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三、语序不合理。

举例: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四、句式杂糅。(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举例: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病因: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举例: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这个句子可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

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六:重复赘余。(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

举例:1、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病因:这个句子的中心语“学习热潮”前头的两个定语“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是一样的,只用一个就可以了。七、虚词运用不当。

举例:1、为了把我国尽早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么需要这种勇敢精神啊!

病因:介词“把”使用不当,应该改用“使”。

病句类型及例句:

一 搭配不当:

1,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二,语序不当:

1,经考古专家 20 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 20 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 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整理,研究和发掘"这个并列短语 ( 语序不当,应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 )

三,歧义:

1, 这次外出比赛, 我一家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 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 可以发挥得更好. ("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中的"和"字,既可作连词,那么"说服" 的宾语则是"老师和你", 也可作介词, 那么"说服"的宾语就只是"老师", 这是"一 词多性"造成的歧义.)

四,主语残缺:

1,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2,看了"崇尚科学,批判邪教"的展览,使我有了很多感想.

五,缺宾语: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 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六,多对一,一对多时的搭配不当:

1,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 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 "赔偿"能与"经济损失"搭配,但不能与"诉讼费"搭配. )

七,多重否定句中,前后肯定否定颠倒:

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不当.

八,两面偷变成一面,一面偷变成两面:

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 线的根本任务.

九,作为并列关系出现,其实是包含关系:

1,本栏目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 以重新编排,组合和调色,进行再创作.

十,重复:

1,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 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篇四】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病句类型 第一部分:单句中的病句类型举例:

一、 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一)举例:

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造成了歧义。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

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病因:缺宾语。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

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缺谓语。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

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病因:缺主语。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

(二)练习试试看:

1、从小王明确了参军目的以后,就主动地苦练杀敌本领。

2、看了电影《陈毅市长》,使我受到深刻教育。

3、老师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进行辅导,有不明白的问题就问,学习成绩进步可快了。

4、眼看着敌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们的胸中闪烁

5、我的家乡虽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

6、他的普通话很标准。

7、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这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8、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9、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被人发现珊瑚是专门生活在海里的吃肉动物。

10、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的饭菜非用手抓住吃不过瘾。

11、县政府严肃处理水泥厂擅自提价。

12、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经营。

二、搭配不当。

(一)举例:

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包含关两项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谓语搭配,而“教导”只能听见,不能看见。应作如下修改:

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

3、《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

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

5、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6、《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可将“行动”删掉。

(二)练习试试看:

1、中国人民从来就是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

2、一个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高潮正在全国展开。

3、三年来,我战胜了不少难题,然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4、学习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5、解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改善。

6、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刻苦地学习和战斗。

8、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9、在这次战斗中,一共击落敌机一百架,坦克五十辆。

10、一个革命者应该具有渊博的革命知识和经验。

11、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12、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青岗县人。

13、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度过了自己闪光的青春。

14、这支唱不完的歌声,一直在人们的耳际、心头荡漾着。

15、看见了纪念碑,我仿佛看见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敌人阵地的主峰。

三、语序不合理。

(一)举例:

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二)练习试试看:

1、这次大会对工作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2、我们普遍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3、我校两个初中二年级的篮球队正在进行友谊比赛。

4、大庆石油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5、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6、对于各科的习题我试题,为了学习方便,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做出了答案和提示。

【篇五】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初中常见病句类型 分析 练习 及 答案

初中常见病句类型

一、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示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改为: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年前的文物。)

示例2.他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应改为:他做了丈夫喜欢的两个菜。)

示例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应改为:赵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

示例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应改为:对于这里的情况,我们已经很熟悉。)

二.搭配不当

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定性。示例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动宾搭配不当

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只要”改为“只有”。)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示例1: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少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是原来的主语变成了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示例2: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示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 才通顺) 示例4:细菌是有害的。(缺少必要的限制语,应在“细菌”前加上“有些”)

2.句子成分赘余

示例1: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句子谓语重复,应该删去“打”)

示例2: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示例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删去“目前”)

四.结构混乱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叫做结构混乱,也叫句式杂糅。

示例1:我们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该句把“我们保持环境卫生”和“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两句意思凑在了一块,应删去“我们”)

示例2: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这句话“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该选择其中一种。)

五、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楚、不明了,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1. 指代不明

示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句中的“这种主张”到底是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 句子歧义

示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解析:究竟是妹妹很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呢,很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以再“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以在“爸爸”前面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示例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示例3: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解析:“大约”和“左右”自相矛盾,删去其中一个。)

2.范围不清

示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解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项科学专家和其他人才”。)

示例2: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解析:“救援物资”就包括“食品”。)

3. 主客颠倒

示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解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所以例句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

示例2: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解析:“人的健康对于睡眠”改为“睡眠对于人的健康”。)

4. 否定不当

示例: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 ,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解析:“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所以应该去掉“不要”。)

5. 两面失衡

示例: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解析:这里是前后不照应,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6. 不合事理

示例1:成熟的荔枝大多数都是深红色或紫色。(“都是”太绝对。)

病句修改练习

1、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2、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4、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部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5、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6、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7、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8、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9、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10、他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好高骛远地想自己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11、经过前一阶段的综合整治,市区的垃圾问题得到了改观。

12、她将在这所全国有名的重点大学里度过了四年紧张而又愉快的时光。

13、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14、校长接见了前来视察的省人大代表,并向他们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

15、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16、对于这个问题上,我还有些想法。

17、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8、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19、爱迪生一生有无数发明,他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贡献。

20、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21、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22、他曾精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23、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他们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24、我们高兴地看到,小刚和小明的妈妈都来了。

25、对这道数学题的解法,我还是执迷不悟,请给我解释一下。

26、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27、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28、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9、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30、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参考答案

1.“的结果”去掉。

2.也改为就。

3.“天然的一个”改为“一个天然的”。

4.无改为有。

5.“重要”删去。

6.“使”删去。

7.“是否”删去。

8.“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改为“一大批有科学文化的”。

9.“改正错误、认识错误”改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10.“好高骛远”改为“信心满满”。

11.“改观”改为“解决”或处理。

12.去掉“将”或者“了”。

13.国家先进后加“水平”。

14.“接见”改为“接待”。接见是上级对下级。

15.“开始”删去

16.对于改为“在”。

17.“社会主义强国”后加“而努力”。

18.“的人”删去。

19.把“创造”改为“做出”。

20.“敢不敢”删去。

21.把“但是”改为“也”。关联词搭配不当。

22.把“精密”改为“精心”。

23.在“错误思想”后加“的能力”

24.把“的妈妈”去掉或在小刚后面加“的妈妈”

25.“执迷不悟”是一个贬义词,改为“不理解”。

26.“揭露”改为“揭示”。

27.“烧毁并洗劫”改为“洗劫并烧毁”。

28.删去三个“不可”。

29.删去“、《新华字典》”。

30.把“将来都希望自己”改为“都希望自己将来”。

【篇六】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中考语文:病句类型及例题汇总

天津中考语文病句类型及例题汇总

针对学生平时提出的关于“病句”的一些问题,老师对初中阶段的常考病句类型及对应例句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成分残缺

【注】此类病句经常缺少主语。

1.在近日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使散落民间的普通艺人受到重视。(无主语,常见的“使”病句,建议将“在”和“使”删去)

2.每当看到顾客总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满足和愉快。(无主语,应把“我”放到“心里”之前)

3.由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即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无主语,建议改成“《金瓶梅词话》由于自身存在缺陷,……”)

二、搭配不当

【注】出现长句时,做题者容易顾头不顾尾,顾近不顾远。

(一)主谓、动宾结构词语搭配不当

1.联合国的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缓和全球人口增长对水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环境 的恶化将会危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和”与“负担”不当)

2.建设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录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改善”与“准确性”不当)

3.为了寻找野生老虎,科考队员的足迹踏遍了巴山的每个角落。(可删掉“的足迹”)

4.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杨丽萍”本人不能是“形象”)

5.江苏无锡的乡镇工业,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先后试制和生产了多种农业机械和先进产品。(“试制”了“农业机械”,“生产”了“先进产品”)

6.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建议改为“满足出行需求,营造和谐气氛”)

7.新的战争不仅容易造成财产和人员的伤亡,而且是催生新的恐怖主义的根源。(“财产”不能“伤亡”)

8.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台一系列产业振兴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议在“和”后加上“进一步推动”)

9.在2008年花样滑冰世锦赛上,张丹、张昊两人的表演,无论在艺术上和在技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获得了最高分。(两处错:第一,“无论……和……”改成“无论……还是……”;第二,“技术”不能“达到境界”)

(二)修饰使用不当

1.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散发着泥土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质朴亲切”不能形容歌声)

2.她总是以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以她明晰干练的语言来传递给观众脉络清晰的事实和观点。”(①“以”改成“从”;②“干练”不能修饰语言,建议改成“简练”)

(三)“二对一”和“一对二”

1.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表达这个精神,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二对一)

2.近几年来,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断受到群众和教育专家的炮轰,还要不要坚持下去,是有关部门需要完成好的工作。(一对二)

(四)关于数字

【注】规律1:“至少”“最多”“最低”“高达”“长达”“历时”“超过”等词不能与大概的数字(大约,1000多,xx左右)连用。

规律2:“降低”“减小”“缩小”不能与倍数连用。

1.“海协会”和“海基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小时。(违反规律1)

2.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约19岁,平均身高约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违反规律1)

3.南昌至上海的火车动车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分别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的票价要低一倍多。(违反规律2)

三、句式杂糅

(一)主语偷换

【注】都是长句,请细读!

1.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们才像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新星一样仰望他、称赞他。(划线处的主语由之前的“梵高”偷换成了“评论家们”)

2.张大千是百年以来最伟大的画家,齐白石的修养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充其量是个小品画家,也可能是个小品画大家——这是一个大胆的颇有见地的新见解、新评价。(从划线处起,主语从“齐白石的修养”偷换成了“齐白石”)

3.在残奥会正式落幕前,北京奥组委推出的歌曲《再看一眼》,由谭晶、莫文蔚、容祖儿、孙燕姿四位著名女歌手联袂演唱,用歌声回顾那难以平息的奥运情感。(划线处的主语由之前的“歌曲”偷换成了“歌手”)

(二)有重复意味

1.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每个”和“均”重复)

2.这次网络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其他15所高校的教师也参加了学习。(前后重复啰嗦)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3.网络的虚拟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你的身份。(“在于”和“主要原因”重复)

4.他非常酷爱电脑,除了整天关在房里玩电脑外,对其他东西都好像只有三分钟热情。(“非常”和“酷”重复)

5.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干部们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已经包含“意见”的含义)

6.老师三令五申强调,学生不能在学校佩戴饰品。(“三令五申”即“强调”)

7.由于我认识水平不高和文字表现力差的限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由于”和“限制”重复)

8.随着足球联赛中日益加剧的商业化、明星化的趋向,中超联赛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化”本身就指一种“趋向”)

四、句子有歧义

1.2009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部分地区”究竟是“美国的”还是“墨西哥和美国的”?)

2.得罪了老张的业务主管,事后懊悔不已,他总想找机会向对方道个歉,消除误会。(“他”是谁?是业务主管,得罪了老张?还是一个别人,得罪了老张的业务主管?)

3.一个外商投资的综合商城将在小区开业,这会给小区百姓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是“一个外商”,还是“一个商城”呢?)

4.每周三,王老师都要去北京大学上课。(“上课”可以指听课,也能指讲课,那么王老师要听课还是讲课呢?)

5.重庆市政府召开了有67名乘客、出租车司机以及加油站等方面代表参加的座谈会。(“67名”究竟都有谁?)

6.老人在80岁时仍清楚地记得哥哥在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自己”是指这个老人还是他哥哥?)

五、语序不当

1.航空公司采用新技术后,飞机油耗不仅大大减少了,而且飞机飞行速度也有所提高。(“不仅……而且”是固定句式,位置应该对应相同)

2.地铁五号线是第一条北京加装安全门的轨道交通线。(“第一条”应该在“轨道交通线”前面)

3.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家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改成“历届奥运会中”)

4.不当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近年来是小儿白血病患者明显增加的一个诱因。(建议改成“是近年来”)

5.在中国,每一代人的成熟多半都依赖上一代人的品质,如果上一代人能够坚守正确的人生价值、道德和精神信仰,这些优秀品质沉淀在社会进程中时,托荫于其上的后代人完全可以成长得更优秀。(将“上一代人”和“如果”对调,不要怕超长句!)

6.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将“由于”和“青少年”对调)

六、逻辑关系不正确

(一)不构成并列关系

1.大学毕业生不应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群体、社会、他人”不构成并列关系)

2.巴金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这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的是时期,有的是人,有的是政权,不构成并列关系)

3.出席会议的有工人、农民、体育界人士,还有妇女以及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有交集,不构成并列关系)

4.蔡元培在《管子》《墨子》上面,亲自用朱笔、墨笔或蝇头小楷批注得密密麻麻。(“朱笔”和“墨笔是”,“蝇头小楷”是字体)

(二)顺序颠倒

1.通过近年来中日两国领导人的融冰、破冰、迎春、暖春之旅,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应该先“破冰”再“融冰”)

2.经过几年试行,实践证明,颁发“考试说明”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也有利于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和“减轻负担”应该是连着的,建议将“实现考试的……化”与“有利于考生……”互换)

3.文件中对近期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做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应该先“规定”后“说明”)

4.技术创新的浪潮正是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显示、存储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建议调整成“获得、存储、处理、显示”)

5.他在轰轰烈烈的时代大潮到来之前,拾起无数已被历史的大筛筛掉的珍贵细节。其实,我们的历史不仅需要丰富的细节,也需要宏大的结构。(建议两者对调)

(三)因果关系颠倒

1.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于数理化,他不敢兴趣。(因为“对数理化不感兴趣”,所以得出“偏科”的结论)

2.李佳学习成绩一直平平,进入高三以后,成绩很有进步,特别用功,令人刮目相看。(因为“用功”所以“成绩进步”,应将句中两者对调)

(四)无因果关系

1.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无因果关系,建议将“山区”改成“农村”)

2.一款新型手机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低,有光即可充电。(“使用太阳能电池”和“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没因果联系,建议将两者对调,这样“太阳能电池”就和“能耗低”联系上了)

(五)否定词连用,意思满拧

【注】有很多比“防止不要再次发生”高明的病句题。要反复推敲!

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谁能否认中国经济不会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呢?我们难道不该迅速采取应对策略吗?(“谁能否认”“不受影响”=不受影响,而原意是会受影响)

2.他告诉我说,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和民歌。(“无时无刻不忘”=忘了)

3.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制订了一系列对策。(“防止”“免遭再次流拍”=再次流拍)

【篇七】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病句类型

第一部分:单句中的病句类型举例:

一、 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一)举例:

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造成了歧义。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

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病因:缺宾语。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

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缺谓语。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

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病因:缺主语。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

(二)练习试试看: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1、从小王明确了参军目的以后,就主动地苦练杀敌本领。

2、看了电影《陈毅市长》,使我受到深刻教育。

3、老师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进行辅导,有不明白的问题就问,学习成绩进步可快了。

4、眼看着敌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们的胸中闪烁

5、我的家乡虽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

6、他的普通话很标准。

7、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这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8、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9、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被人发现珊瑚是专门生活在海里的吃肉动物。

10、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的饭菜非用手抓住吃不过瘾。

11、县政府严肃处理水泥厂擅自提价。

12、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经营。

二、搭配不当。

(一)举例:

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包含关两项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谓语搭配,而“教导”只能听见,不能看见。应作如下修改:

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

3、《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

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

5、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6、《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可将“行动”删掉。

(二)练习试试看:

1、中国人民从来就是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

2、一个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高潮正在全国展开。

3、三年来,我战胜了不少难题,然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4、学习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5、解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改善。

6、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刻苦地学习和战斗。

8、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9、在这次战斗中,一共击落敌机一百架,坦克五十辆。

10、一个革命者应该具有渊博的革命知识和经验。

11、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12、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青岗县人。

13、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度过了自己闪光的青春。

14、这支唱不完的歌声,一直在人们的耳际、心头荡漾着。

15、看见了纪念碑,我仿佛看见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敌人阵地的主峰。

三、语序不合理。

(一)举例:

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二)练习试试看:

1、这次大会对工作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2、我们普遍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3、我校两个初中二年级的篮球队正在进行友谊比赛。

4、大庆石油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5、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6、对于各科的习题我试题,为了学习方便,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做出了答案和提示。

7、那位美国老人在去机场途中才发现遗失在饭店房间三个钻石戒指。

8、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运输工作中的缺点。

9、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同印度文化界人士在非正式的、亲切的气氛中交流了经验。

10、他多次碰到,年轻力壮的农民,向他伸出血淋淋求援的残手。

四、句式杂糅。(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一) 举例: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病因: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2、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病因: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

病因: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

(二)练习试试看:

1、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2、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3、我们学校本着节约为原则,自己动手修理课桌椅。

4、他们这种崇高的精神,给我留下了以深刻的印象。

5、学习究竟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每个同学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6、我们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充满着信心百倍的希望。

7、在旧社会,剥削阶级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一) 举例:

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这个句子可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2、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3、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句说得尽管严厉了一些,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评价鲁迅的话,前面说“尽管严厉了一些”,后面再用“恰如其分”,语意就不大一致了。可以改为“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4、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不是很多吗?

病因:前一句讲的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合理安排,后一句却说到“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意思不连贯。后一句的意思也没有再发挥。应当删掉后一句。

(二)练习试试看:

1、重建黄鹤楼的工程已经开始二十个月了。

2、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4、船桨忽上忽下地拍打着水面,发出紊乱的节奏声。

5、他噤若寒蝉地告诉记者:……

六:重复赘余。(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

(一) 举例:

【篇八】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初中病句类型及例句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病句类型

修改病句的方法: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看 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1、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2、重复罗嗦:重复罗嗦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

3、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4、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的。若句子中缺少了“枝”或“叶”,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5、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6、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意不清晰和矛盾。

7、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8、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9、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一、 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的)

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造成了歧义。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

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病因:缺宾语。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

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缺谓语。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

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病因:缺主语。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

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包含关两项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谓语搭配,而“教导”只能听见,不能看见。应作如下修改:

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

3、《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

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

5、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6、《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可将“行动”删掉。

三、语序不合理。

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四、句式杂糅。(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病因: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2、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病因: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

病因: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

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这个句子可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

干淌卖无》。

2、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3、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句说得尽管严厉了一些,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评价鲁迅的话,前面说“尽管严厉了一些”,后面再用“恰如其分”,语意就不大一致了。可以改为“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4、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不是很多吗?

病因:前一句讲的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合理安排,后一句却说到“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意思不连贯。后一句的意思也没有再发挥。应当删掉后一句。

六:重复赘余。(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

1、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病因:这个句子的中心语“学习热潮”前头的两个定语“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是一样的,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2、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没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最高的顶点。

病因:“顶点”就是山的最高处,再用“最高”去修饰“顶点”,意思就重复了。可以把“最高”改为“光辉”。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最精妙绝伦的一句话。

病因:程度副词“最”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用一个就足够了;“绝伦”表示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用了“最”再用“绝伦”,语意重复。“精妙”一词也不准确。

4、那个青年猎人没有一点收获,垂头丧气,连精神也没有。

病因:“垂头丧气”和“连精神也没有”意思重复。

七、虚词运用不当。

1、为了把我国尽早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么需要这种勇敢精神啊!

病因:介词“把”使用不当,应该改用“使”。

2、我看过许多对我感兴趣的故事片、喜剧片,对我最感兴趣的电影是《神圣的使命》。

病因:介词“对”表示对象或者关联,这句话把“我”和“故事片”的关系搞颠倒了,应该是“我对故事片感兴趣”,不是“故事片对我感兴趣”。两个“对”都应该删去。

3、小花负了重伤,何翠姑为了救小花,敌人就开枪打到她背后。

病因:“为了”表示目的,下一句换了主语,使句意不通。最后一句话应改作“不顾自己,被敌人子弹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