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故事送


篇一:《德育小故事-悄悄送回去》

悄悄送回去

——关于“偷东西”的师德小故事

听别的前辈老师说起,一直以来,学生中的偷东西事件总是最难处理的。没有证据,不能直接去怀疑、否定一个学生,会对他造成心理伤害。为了找证据,也不能全班搜查,会对全班造成负面影响。但如果放任不管,不止伤害了被偷的学生,更让那个偷东西的孩子认为老师不会拿我怎么样,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反而纵容了他的坏习惯。

我很庆幸自己的班里没有这种事情。

而就在我庆幸后不久,事情发生了。好几个学生向我告状,说小丽(化名)投了小红(化名)的水彩笔。我一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小丽向来是学习比较优秀的孩子,长得也不错,平时打扮也挺漂亮,家庭条件应该不差,不像是个会偷东西的孩子啊。反倒是那个小红,平时成绩也不怎么好。是不是其中误会了。 听了孩子们叽里呱啦地告状,我直接是把目光转向小丽,看着她的眼睛,问她:“是你偷的吗?”

小丽摇头,很明确地告诉我,不是她偷的。我无从下手。

我安抚了另外那些情绪激动的孩子,同时暗中观察小丽,发现她神色有点慌张。

于是我把她叫到教师外一个安静的地方。跟她说:“小丽,跟朱老师说实话,你到底有没有拿?朱老师不会批评你,如果你说了实话,朱老师还要表扬你,因为那说明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丽沉默。

我虽然心里很气急,但我知道这时候不能表现出火气,不然要把这小女孩给吓怕了。于是只能再次耐心轻声地说:“不用怕,说吧,老师不会批评你的。那水彩笔是你拿的吗?” 她还是沉默,我知道承认需要勇气,于是给她一点时间。经过一番挣扎,她终于点点头。

“小丽,你知道吗?不经人家同意拿人家的东西,那就成了小偷了。如果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偷东西,以后会越偷越多,长大要坐牢的。老师知道小丽是个好孩子,不会偷东西的,你只是看到那水彩笔好看,喜欢它,拿来看一下是不是?” 小丽在我说偷窃的严重性的时候早已经眼泛泪花,此时点点头,泪水快要溢出来了。

“不用哭,朱老师说过不批评你,就不会批评你的。你现在觉得自己拿人家的水彩笔是对的还是错的?”小丽说不出话,只摇摇头。

“那这样吧,明天你早点来,在别人不看见的时候悄悄地把水彩笔放回小红的书桌里,这样就还给她了,大家也不会说你偷了。好不好?”她点点头。“那你以后也不可以看见别人的东西好就拿过来了,要成小偷的,知道吗?”她又点头。“你把眼泪擦干再进教室,不然要被大家笑话了。”小丽边擦眼泪,边回教室。 第二天,当我进教室时,第一眼就看向她。她朝我笑了下。我知道,那是她已经把水彩笔还回去了。

其实有些孩子并不明白他拿了别人东西占为己有是在偷东西。他只是有那么个想法,让自己得到想要的,从而行动了。

以前哪里看到过别人的文章,说大人不要拿自己的思想去给孩子不好的行为直接定义成某种罪恶性的有目的的行为。否则会让孩子失去改正坏习惯的机会。

篇二:《德育小故事 给予的》

教育叙事

面对她,我能给予什么

————我和高子琪同学的那点事

撰写本文是我最近以来较为强烈的一念冲动,此中,不仅仅只是仁者之情、师者之道,较多的恰是源于尘封内心已久的那份对生命的感悟与希冀。

我和她的故事是这样的:3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在侄儿所开的家电维修店里取电器,适逢一小女孩进店来,并跟侄儿招呼,方知是他舅爷的女儿。只见她:个头不高,瘦削且精致的小脸蛋上嵌着双大眼,跟脑后所束着的那条马尾一道儿闪动着,简单的穿着倒是跟安静的神容搭配。记得当时侄儿跟她半开玩笑的说,好好儿念书,进初中后就把你交给我的这个表叔(一边指着我),他可严格哦。见状小女孩稍有愣神,便眨了下眼睛笑了笑。事后不久,侄儿跟我说起了她的家事:家住童坝,峨山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还不错。不幸的是他父亲身患不治之症……

注定我要遇上她。

本学年,我重新接手初一(1)班。恰巧的是分班点到高子琪的名时,当时觉着在哪儿见过她,稍作回想便记起三年前的那一幕。她似乎还没长高多少,也没有别的小女孩刚入初中的那股子活泼调皮的劲儿,令我吃惊的却是她的成绩:入学成绩全校第三,本班排名第一!就这样,我和她便成为了师生。虽如此,可我的内心却隐隐交织着一种喜忧参半的心绪:喜的是小孩的成绩,忧的却是她可能要面对失去父亲的……

开学不久,我校初一年级家长会如期举行。跟其他家长一样,高子琪的母亲也赶来了。也是第一次见到她,说真的,这母女俩长得还真像。很自然,会后稍微的跟她聊了会女儿,也得知高子琪父亲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身为班主任,很自然的,我便安慰了她一番,说了些坚强乐观之类的话语。临别时,我这样鼓励她并让她一定要放心:挺过这段苦难的日子,我会尽到一个班主任的所有责任。

接下来的日子很平静,上课、测试、班干轮流、参加各种活动,高子琪的表现都还挺像样儿:说着一口普通话、担任数学课代表(入学数学成绩班上第一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际平顺、各科测试的成绩均名列前茅,虽说我有意无意的让她面对一些但当与接受一些挑战,可她也还都能胜任。即便因她身板短小、身形瘦弱参加不了校运会,我也没让她闲着,通讯报道的事儿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并且出色的完成了这一任务。就这样,一个机灵活泼、单纯可爱的小姑娘,使得全班师生都顿生爱怜之意并开始喜欢上她了。

可是,好景不长。记得是运动会之后、期中考试之前的某一天的早读时分,我便接到了高子琪母亲的电话,她极其平静的告诉我高子琪的父亲走了,为她请几天事假的事儿,我顺便告慰了几句节哀顺变、照顾好自己尤其是高子琪的话儿便结束了通话。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听到这一噩耗后心里堵得慌:遭遇这样儿的不幸,对于一个家庭将会意味着什么;可丧父之痛,对于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来说又将要承受多大多大的悲苦…….

很快,她妈妈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功课(我当时估摸着她家里正办着丧事,为使孩子回避那过于沉痛的悲悯),只两天高子琪就复课了:原本消瘦的面庞平添了明显的蜡黄,让人不忍再敢多看一眼!彼时,我很清楚小女孩心中隐藏着怎样巨大的痛楚与哀伤……那几天,我告诉她旁边几个要好的童鞋不要惊动她、不要安慰她,我知道那些劝说都难以达到抚慰的效果,与其那样真的不如不那样,就让她慢慢的顺应下来、平静下来,因为我知道:这对于一个心灵遭受重创的弱小女孩来说,想瞬间康复绝无可能!平静的顺应下来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我也没想立即与她谈话,我只用我课上偶有的坚定的话语和坚毅的目光与她交流,我清楚的记得那是期中考试前的一次班会课上,曾这样告诉全班同学告诉高子琪的:“青春的成

长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农村的普通学生甚至要付出更多。那就去面对、去迎接,总会有一天,我们的眼前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的,相信自己!”就这样,期中考试来了又走了,高子琪的成绩依然位列全班之首。

就这样,我也迎来了一次准备已久且一直藏在我的内心深处的与她母亲与她谈话的契机,于是我便开始叙述这样的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十年前一个阳春三月的一个早上,一位六年级小姑娘跟她当老师的爸爸同步出门,告别了在家的妈妈(她妈妈上班要稍迟一步)去各自的学校上学上班。不曾想这一别却是永别,女孩妈妈因脑血管畸形破裂瞬间离去!当她看到安静的躺在殡仪馆里妈妈的遗容时,已是最后的告别。于是,女孩便是无声的长久的抽泣,无声的长久的默默,无声的长久的苦学;于是,女孩爸爸如她一样的无声的长久,无声的长久的活着,无声的长久的相濡以沫。尽管女孩高考流年不利,也终于考进了北京的一所高校。于是,女孩继续选择无声的长久的苦学,大学四年迎来了很多次北京高校之间的奖项、北京市三好学生、每个年度的国家奖学金等等。于是,女孩被推荐保送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研。这就是一个女孩十年的故事。这个女孩她叫朱子君,我的女儿。 当母女俩听完了我的叙述,眼眶里虽都是湿润的,却都是闪亮着的。我不敢奢望我的叙述基于母女俩能起啥作用,但我知道我的叙述一定会让她们的内心产生变化。这就够了,足够了。我只默默的希望母女俩在今后可能有很多并不如意的日子里,不太伤感的、平静的、默默的走下去、再走下去。那样,我就会欣慰、很欣慰。

就这样,那次我与母女俩的谈话最后是以孟子“强势人格”的理念来作结。

关爱还在继续

我与她平常最多的交流其实并不在课堂中,而在日记里。她的文字娟秀,文句洗练,文采极佳。每每,我总爱看她的文字,也每每总爱随手涂鸦上几句;每每,她也准时送上自己的作业,并适时留下些浸透着属于自己心绪的那些表达。她的,我都喜爱:我喜爱她日记里关于整合自我的精彩我就让她在班会课上读,我喜爱她那篇《染一巷金色》的纯粹我就递送到校刊中,我喜爱她“读书报告会”上关乎莫泊桑《其实,我希望你在》的读后感我就递交到局里参赛……我喜爱她的成长的每一次小成功(期末考试全校第一名)并在第一时间告知她母亲……

关爱还在继续

我努力给她争取“赵薇助学金”(全县仅2个名额)其实并非只是为她多积攒点读书费用,我在“爱心协会”出策给她划拉了点儿资助怕她收款签名留影而伤自尊结果还是作罢。

我很清楚这样的她需要什么

我还明白这样的我须怎样做

做与不做 给与不给

默默中,我希冀着她:

成为纯粹的自

---------2014年春初

篇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德育小故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4年12月份,我正式成为了山城区第XX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当我首次踏进山城区第九小学的大门时,顿时觉得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校园里的一个个活泼可爱的面孔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能否结出健康的果实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发。

人们常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我上课时就发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无论是由于生理发育还是心理发育以及学习造成的差别,表现出来之后,教师都应该施行多样化教学,本着人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放弃每一个特别学生的原则进行差别辅导和沟通。我在上四年级的课时,就有一位小女孩可能是先天智力发育不完全的问题,课上课下从不说话,别的学生还经常叫她傻子,每当听到时我就批评这些学生。再后来,就有学生去欺负她,打她,骂她,用刀子划破她的衣服,她依然不说话,也不给老师说,于是欺负她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这位女生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也具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每当有人走近她时,她就赶紧跑开,有时甚至拿起石头棍子还击。反而又造成了更多的人欺负她,形成了恶性循环。我觉得她虽然不说话,但是意识是清醒的,由于长期受欺负,从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每当有人走近她就感觉有人要伤害她,于是就进行还击。在上体育课时我多次尝试着接近她,一开始她也是跑,后来,她发现我没有恶意之后也愿意听我讲话,我就尝试着给她讲道理,鼓励她跟着同学们一起做活动,同时还告诉班里的学生以后谁叫她傻子,谁欺负她就要受罚,让她不要害怕其他同学,别人与你接近的时候说明想

和你一起玩,不要攻击别人等。以后每次上课我就特别关照她,试图主动和她沟通,最近我发现,她虽然还是不说话,但愿意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了,也很少攻击别人了。{德育小故事送}.

对于这些特别的学生,他们是校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亲近他们,鼓励他们,使其健康成长,必须让每个花蕾都充满阳光。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只有爱才能填充他们情感的空缺;只有爱才能修补他们心灵的伤疤;只有爱才能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灯。

篇四:《德育小故事》

竖起大拇指就会有惊喜—我的德育故事

脉旺镇北街小学 熊威

个案介绍:

九月,秋风送爽。我接手了一年级,开心紧张之余,觉得有一副重担压在肩上,小一的养成教育太重要了。

刚开学,整个校园对于小朋友们来说都是新奇的,他们欣喜异常,但又什么都不懂,简直就是一盘散沙。上课不听老师讲课的,随意站起来的,正上课就去洗手问的,说小话的,看窗外风景的,总之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没教过一年级的我,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卜手,慢慢讲学校的规矩,定班级的制度,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孩子们忘性大,一会就又忘记了,真是急死人了。 教育策略:

后来,我想到我们学校提出的赏识教育理念,又配合去年看过一本薛瑞平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一味的督促和批评是没有效果的,不如一切从赏识开始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厂于是,当我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孩子们回报我的就是一份份惊喜和感动。我把它称为“拇指效应”,它不仅帮助我管理了班级,也使我和家长之问的感情更加融洽。

一、树立榜样,调整自我

“拇指效应”要注重激发团队的热情,为孩子树立标杆榜样,同时自我发现不足,及时改正缺点。为整个班集体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看见孩子路队走不齐的时候,我不再批评歪了的孩子,而是表扬走的好的同学甚至是别的班路队,说如果都像那些同学我们班走的多整齐啊;当课问看到疯跑打闹的同学,我不再大声呵斥他们,而是表扬那些跳绳游戏的同学;当班级同学懒散,坐姿不端正还有人溜号的时候,我表扬坐的像小“f,的孩子,并说孩子们你们坐的真精神,老师看到精神的孩子就开心。往往我这样做的时候,效果总是比大吵着批评孩子好得多。有的时候孩子都被批评晕了,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样做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善用表扬,重在赏识

“拇指效应”支持善意的谎言,当孩子表现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家长忽然来问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有的时候刚巧又在孩子面前,我对孩子的家长说的大体上都是不错,表现很好,如果能在某方面,再表现的怎么样一点,就是全班最棒

的了。这样既教育了孩子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又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了信心,不至于回家发火,让孩子觉得老师在告状,导致赏识教育大打折扣。当然在说话的时候,也要给家长一些眼神暗示,让他明白老师话里的含义,这是说话的技巧也是与家长心灵的必要沟通。

有次刚开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小朋友,因为家长想给他快乐的童年,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学什么东西,上了小学,还是很贪玩,每天也不想学习。家长发愁地给我打电话,说在家里打也打,骂也骂了,但效果甚微,我就给他出了主意,换个方法吧,

表扬他,发现他一点进步就表扬,我故意在班上让他发言,然后表扬,并给他爸爸讲白

天他表现优秀的地方,孩子受到了表扬本来就开心,家长又说知道他一天的表现都很好,老师已经打电话说了。第二天,孩子比以前更加积极,如此反复,孩子现在不但成绩好,而且在班上还做了小干部,可以管理其他同学了!我和他的家长都由衷的欣慰。赏识的作用不可小视,当孩子的热情被真正激发起来后,其进步便是惊人的,于是赏识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

三、适当奖励,鼓舞信心

“拇指效应”并不是非要物质奖励。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总是给孩子发些小苹果、小星星的贴纸,孩子们非常开心,用这些奖励可以换取一些本子、橡皮一类的学习用品作奖励,但逐渐的发现,孩子们来换奖品的越来越少了,我们班现在几乎也用不上什么太多的贴纸类的奖励,孩子们其实最想听的就是爸爸妈妈老师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肯定的话语,这些比什么都来的珍贵,物质奖励只是形式的体现,内心的欣赏和鼓励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他们的快乐在于在团队中自我价值的体现。

现如今,我们刚刚入学三个月的孩子,在“拇指效应”中学会了团结友爱,学会了积极进步,更学会了赏识自己的父母、同伴和他们自己。知道吗?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把老师、家长为他们做的事,都用弱小的肩膀接了过来,他们自己领牛奶领报纸,自己做班级卫生,自己组织课问游戏,自己练习广播体操,自己检查同学的迟到早退,自己参与管理自己班级的一小片天空,以后他们还会参与管理自己的学校,再长大些就是社会的栋梁!

实践反思:

从孩子的不行,到孩子你能行,再到孩子你很行,一直到孩子你真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坚持把我们的拇指竖起来,让孩子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相信孩子们总会让您有一天说:“孩子,你真行,你是我们的骄傲!”

篇五:《德育小故事》{德育小故事送}.

德育小故事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德育小故事

有一次,我发现学生甲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打电话询问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满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我把习惯好的女孩子安排和她同座位,告诉她,这个同学很爱干净,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要她向她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应该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她非常开心。她在一点点地进步,我和同学们都看到了她的进步。

这个孩子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德育小故事送}.

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

最后的习题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了世界,最后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旷野中,旷野里长满杂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