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议论文


第一篇:《让见义勇为的美德继续传承》

人人需要见义勇为——我和我身边的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让见义勇为的美德继续传承

中国是一个讲求“义”的国度,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在两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义”。“仁者,爱人也”;“义”,即正义,道义。孟子的“舍身而取义”和“杀身以成仁”,说的是为了追求正义的事业,有人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

“见义勇为”这个成语最初出自《论语〃为政》: “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说,见到正义的事不去做,不去维护,不去伸张,这是不勇敢的表现。《现代汉语词典》对“见义勇为”的解释为“见到正义的事奋勇地去做”,这与“舍生取义”的意思可谓一脉相承。所以,无论是“舍生取义”,还是“见义勇为”,其中心点都在一个“义”字,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让这一美德得以传承的,古往今来大有人在。

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生在楚国,时刻为楚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哀民生之多艰”。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可他的一腔爱国热情非但得不到楚怀王的支持,反倒遭猜忌而被放逐,当得知自己的祖国快要灭亡之时,悲痛欲绝,仰天长叹,最后投汨罗江自尽。屈原堪称“见义勇为”的一代文人,他的“义”就是忧国忧民,就是要与自己的祖国同生死共命运。而他的“勇”,就是以死报国。

南宋的文天祥,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的祖国,起兵抗元,欲救民族于水火。失败被俘后,元军劝他投降,并用高官厚禄收买他,他断然拒绝,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对文天祥而言,民族气节是他不可动摇的“义”,在他看来,这个“义”高于一切,他愿意为这个“义”而“勇为”。他做到了,他的一片忠心永远记在了历史的史册上。

民族英雄林则徐,目睹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毒害,敢于向当时最大的列强英国叫板,发起了禁烟运动,并下决心“若鸦片一日不禁,本大人一日不归”。虎门海滩上的滚滚浓烟,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决心,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林则徐在虎门的壮举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他的“勇为”,令当时的一小撮民族败类汗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反对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涌现出天数“大勇”的人物。他们中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共产党人夏明翰,有勇闯龙潭虎穴、被周恩来誉为“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有战斗在白山黑水,令日本侵略者胆寒的抗联将领杨靖宇,有“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对派手枪”的民主人士、诗人闻一多,还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十五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他们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他们的“大勇”,彪炳千秋;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

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我们身边,这类人又何尝少呢。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总会有这样的

人挺身而出——

孟祥斌,一名解放军军官,为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青年,从十米高的桥上纵身跳入冰冷的江水。女青年得救了,而他却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最美司机”吴斌,一个平凡的年轻司机,在他身负重伤的危难时刻,紧握着乘客生命的方向盘,将大家的生命行驶至安全的地点,他用生命挽救了一车乘客,而自己最终离开了令他留恋的人间。

“最美女教师”张莉丽,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

以上这些人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他们一个个都堪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他们是真正的仁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真正的勇者。是他们,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是他们,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得以传承。有他们在,让我们看到了人间永恒的“仁爱”;有他们在,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2014年5月13日 单位名称:金沙县清池中学

作者:顾先华

通讯地址:贵州省、金沙县、清池中学

邮编:551809

联系电话:18798344365

第二篇:《见义勇为讨论(议论篇)》

见义勇为不过时 救人没有值不值

救人不是“金子换石头”

3名19岁的长江大学学生因为救两名落江男孩而献身。上周末发生在湖北的大学生见义勇为事件,在沪上高校学生中引起关注。有人对他们的义举肃然起敬,有人对年轻生命的逝去唏嘘不已,也有人提出“救起两命、牺牲三人”值不值的困惑。

如果换作你,会去做一节“水中人梯”吗?“三条人命换来两条命?我觉得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救人的能力再说。”华东师大政教系的诸昕雯这样告诉记者。而上海交大电信学院学生方毅则认为,这几个大学生道德高尚,但还是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救人,不然这种代价实在太大了。也有网友反驳说:在危机时刻,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根本容不得多想值不值?

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施索华说,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80后、90后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是这次的事件足以证明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社会提倡发扬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而传统道德中也包含着。这几名大学生的行为正展现了这样的"人性光辉"。”施索华同时认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用“金子换石头”,这种精神力量足以影响13亿人。

“见义勇为”永远是一个时代命题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象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对于本则新闻来说,尽管人们依然会质疑大学生们救人方式的科学性和生命价值的对等性,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能否定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三个大学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被救的是少年,更是社会道德

据央视网报道,湖北荆州市今天授予10月24日在长江荆州宝塔河段救起两名落水少年的17名大学生和市民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这17人当中包括14名长江大学的学生和3名沙市冬泳队的老人。震撼人心的新闻,震撼了每一刻有良知的人,感动了荆楚大地,感动了古老东方古国的每一个人。

翻开早已尘封的历史,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并非稀有。1989年,东北19名大学生舍己救人轰动全国。2006年,湖北省高校先后涌现的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萧栋栋、吴均远、胡吉伟、许志伟等人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时代的墓碑上,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他们的义举挽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少年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民间关于舍身为人的猜疑。三张青涩的脸庞让我们更加记得他们的身影。CCTV新闻频道主播长啸播报新闻时说到:“这两

天有这样三张面孔揪动着大家的心,他们是湖北长江大学三名大一新生。24日下午,为了营救两名落水少年,这三名年轻的男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想再次重复下他们的名字和身份,想让大家再来看一看他们那年轻而青涩的面孔。”作为大学新生,本有如花的大学生活却撒手人寰,其大爱无私的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足以感动中国。

反思:让奇迹多一点,悲剧少一点

见义勇为是对政府职责的代行

当公共秩序遭遇破坏的时候,首先挺身而出的应该是警察等负有责任的政府公职人员。当然,政府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在履行其职能时也需要民众的支持与协助。问题在于,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具体地说,比如警察,他们在维护公众秩序的斗争中,遭遇到伤害,那将由政府来承担后果。工作上的照顾,对家庭的关怀,都在警察的职业保障之列。而见义勇为者在暂时的荣耀之后也应不要有后顾之忧,这是政府不折不扣的责任。实现它,更多地需要具体而明确的制度安排,而不是泛化的道德宣教。

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我们现在不能说完全没有相关的制度安排,比如各地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还有一些相关规定确立了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属向被救者及其家属寻求一定的物质补偿的权利。去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见义勇为者可请求受益人给予补偿”。但是,前者仍然只是一时的杯水车薪,而后者则将其仅仅限定于公民个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显然有失偏颇和公正。比如一人遭遇歹徒,如果是警察挺身相救,被救者既不必感恩戴德,也不必向警察和公权机关支付“感谢费”;而如果警察缺位(公权力缺位),一位见义勇为者奋不顾身拔刀相助,相当于私权利临时替补公权力救济,这时却要被救者向施救人付出“感谢费”,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更何况,万一见义勇为的受益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进行补偿呢?就只能见义勇为者自认倒霉?{见义勇为,议论文}.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要我们认识到位了,相应的问题其实也就迎刃而解。既然见义勇为者是一时替补了公权力的缺席,那么实际上,见义勇为就是公民在特定危险的场合替政府代行使了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共安全。那么,见义勇为就是一种公共行为:见义勇为者“因公”受伤或牺牲,就完全可以也应该给予其国家公职人员因公受伤或牺牲时的同等待遇,外加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因为国家公职人员履行职责是其责任的要求,而见义勇为者在特定危险的场合代行政府职责完全是出于其道德的自觉——他原本可以作为,也可以不作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惟身份论,而应该惟行动论,不问对方是不是国家公职人员,而只问他是不是在特定需要的场合代行使了政府职责、替国家承担了危险和责任。对于因举报腐败者而遭打击报复的人,亦当作如是观。

见义勇为无关素质,更需立法保护

对见义勇为,肯定和鼓励是不够的,应该立法对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这个法首先要让见义勇为者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有些人因为见义勇为而受到伤害,但是却无钱医治,有的因见义勇为而失去生命,家属无人照顾,立法应该先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有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避免他们受到犯罪分子的报复。只有法律体制完善了,才能使普通人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鼓励见义勇为。

重新审视被误读下的“见义勇为”是对生命的尊重

过去人们在对见义勇为的认识以及实践中,却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我们应该纠正的,是对成年人、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精神的“误读”、“误导”,而非见义勇为本身;见义勇为也须

因人而异(警与民、干与群、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等等),但这个“异”,一定是在见义勇为的大前提下来谈的。与时俱进,并非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应有符合时代精神的坚持与发展。

第三篇:《见义勇为作文》

见义勇为作文

见义勇为作文(一)

每个人在自己的童年里,都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在我梦幻般的童年里,可以和我成为知己的就只有鲁业勤了。她长了一张稚气的爪子脸,平坦的前额,红润的双颊,黑黑的眉毛,两只细长有神的眼睛含着笑意,眼睛的下面事挺直的鼻梁和小巧的嘴,嘴边总挂这一丝甜蜜的微笑,让人见了,会感到她是那样的可亲可爱。

我俩无话不谈,可她那种见义勇为的性格依然没有变。

一天,我被一个男同学欺负了,眼泪都顾不得擦,就跑到鲁鲁面前,请她去帮忙。她看见我哭了,连忙拉着我去找那个男同学评理,但那个男生不但不听,还动手打人,鲁鲁连忙还了一脚。就这样,激烈的口战渐渐变为攻战。我开始觉得挺好奇的,就没有去阻止。过了一会儿,我慢慢地有点为鲁鲁担心了。我的担心果然变成了现实,她正准备去踢那个人的时候,头不小心撞在了墙上,吓得我动也没动一下。这件事像风一样传到了老师的耳朵里,>班主任老师连忙走过来拦住她们,问:“是谁引起的?”听到这话,我的心“怦怦怦”直跳,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怎么也不敢说出口。正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一下子传进我的耳朵里,“是我”,我不敢相信,她居然举起了手。顿时,我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起来,一种犯罪感油然而生。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这么勇敢,这么坚强,是因为“朋友”二字吗?看着这高大的身影随着老师走向办公室,我再也按捺不住背叛朋友的痛哭,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向老师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勇敢的举动是我也想不到的,我只知道这>勇气是鲁鲁给我的。

自从这件是过去之后,我就称鲁鲁为“见义勇为的小飞侠”,并以她为目标,继续努力奋斗着。{见义勇为,议论文}.

见义勇为作文(二)

公交车上,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车上走来走去。突然,他发现一位中年人的衣兜里露着二百元钱。车猛的一下停了,他看到机会已经来到,马上把那二百远钱夹了出来,然后放进了自己衣兜里,得意的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然而,小偷的举动却被一位老人无意间发现了。老人站起来大喝一声:“把你偷的钱拿出来!”车上的群众向老人望去。小偷朝老人走过来,狠很地把老人推倒在地,骂道:“老头子,你少管闲事,你给我老实点!”

一位大叔怒气冲冲的走过来,小偷亮出了刀子,让大叔别过来,还逼着司机停车。老人艰难的爬起来抹掉嘴边的血,走上前准备夺小偷手中的刀子。小偷见老人扑了上来,就用手中的刀子刺向了老人!鲜血从老人的胸口喷出,老人倒在了车上,闭上了眼睛„„

小偷的行为激怒了车上的群众。“抓住他,别让他跑了!”车上的群众边喊边向小{见义勇为,议论文}.

偷冲过去,夺过了他手中的那把刀。最后把小偷押进了派出所。

虽然车上的人们都不知道这为老人的姓名,但是他们不会忘记这位见义勇为、坚强不屈的老人!他见义勇为舍身忘死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见义勇为作文(三)

见义勇为顾名思义就是见到别人有危险是挺身而出。可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还挺身而出时,他还谈何见义勇为。

我看过这样一则新闻:40多名大学生结伴到湖北省荆州的宝塔河附近野炊,途中遇到两名因玩耍而不慎掉进水中的小孩。经讨论后,大学生们决定用“人梯”的方式就出两名小孩。孩子顺利救出了,但在救人的过程中,有三名大学生不慎掉进水中,溺水身亡了。新闻播出后不久“三名大学生该不该救受溺的小孩”成了网上最热门的话题。我认为,在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就不应该逞强,不该见义勇为去救有困难的人

在两个孩子溺水的情况下,我们的确应该帮助他们,但并不是像那三名大学生一样,不顾自己性命,去“见义勇为”。在遇到那样的情况时,必需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我们可以先教孩子一些自救的方法,请求周围的大人帮忙,顺便通知警察。

像这样见义勇为反倒害到自己受害的例子多不胜数。

这个>故事同样发生在河边,四名小学生在河边玩耍,其中一个踩到河边的青苔掉进水中,河水流得十分急,另外三名大学生在河边拉着她的手,想把他拉上来,结果一起被急促的河水吞没了。这,就是他们见义勇为的后果。

见义勇为是勇敢的体现,可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却是愚蠢的表现。

第四篇:《见义勇为之我见》

见义勇为之我见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都会被这种舍生忘死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他们无私的爱心构建起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让我们看到:世界就是美好的。 什么是见义勇为? “见”就是看见;“义”就是正义;“勇”就是奋勇;“为”就是行动、作为。见义勇为便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的去做。我认为救人不是不对,但不应该舍已。救人应该讲究方法和智慧,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话又如何去救别人? 所以,靠着自己一股蛮劲,牺牲了自己,就算你是救到人了,又有什么意义呢?2009年11月20日12时30分左右,奉节县康乐镇希望小学五年级

(3)班曾静、陈黎巧、张鑫、尤金凤正在操场上玩耍。该校幼儿园学前大班学生5岁男孩袁承志独自一人来到水塘边玩耍,不慎掉进寒冷的水塘生命危急。11岁的五年级小女孩曾静跳进水中,将小孩拖到岸边,在岸上协助的陈黎巧、张鑫、尤金凤等人一起伸出手抓往小孩的衣服和小手往岸上拖,曾静在水中向岸上托,四人合力将落水小孩成功救上岸边,并送到就近医疗点救治。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希望小学五年级(3)班女生曾静、陈黎巧、张鑫、尤金凤,分别被学校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他们的这种行为就 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也许有人会说,见义勇为,面对的是生死考验,有的人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我认为见义勇为提倡的应该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要求,那么在反映社会道德的细微小事中,我们又做得怎样呢?当有人摔倒时,我们会去扶起吗?当有老人上车后没座位时,我们会让座吗?路边有小孩迷路时,我们又会怎么做呢?„„细微之处,最能见人心。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做到了,就是文明,是与非,美与丑,差别就这么小。

如果一个人今天见义不为,怎么可能奢望别人见义勇为呢?见义勇为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精神唤起同样精神的力量。社会需要热心肠,见义勇为也需要阳光和土壤。当我们爱的阳光洒到别人身上时,我们会更温暖。

第五篇:《见义勇为人物写作》

见义勇为 ,传递正能量

张敏 生化学院

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仅培养了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的品格,也孕育了中国人民乐于助人、侠肝义胆、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

年人一直都是青春焕发的一代,是民族的希望与骄傲。2013年,仅河南省就先后涌现出了18位见义勇为的青年英雄。28岁河南泌阳籍海警战士张旭,为抢救落水群众英勇牺牲,走完了他辉煌而短暂的一生,被网友亲切称为“最美海警”;5月3日,濮阳籍青年孙开阁天津勇救落水青年,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5月4日,鹤壁籍“90后最美武警”吕俊峰宜昌勇救落水者,光荣牺牲。。。。。。

这些数不胜数的例子感动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并为大家做着前进的榜样。英雄,成为心中的榜样;见义勇为,成为行动的目标。当自己被感动后,希望同样也会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动别人,让正能量撑起美好的明天。

第六篇:《见义勇为》

我们首先看看见义勇为的定义:见义勇为是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对于这个定义,早就有学者、专家提出异义,认为不全面,不严谨,存在缺陷,要进行修改)。正因为如此,长江大学的三名大学生在救人以后,按照相关规定被授予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