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乡的以名人


篇一:《写关于家乡名人的作文》

写关于家乡名人的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家乡的“名人”

我们村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们村的“养猪大户”——李大叔。 李大叔养的猪个个肥头大耳,胖墩墩的,足有百十来斤重,活像一个个大肉球。

李大叔养猪十分有经验。每天一大早,李大叔便起来把猪圈打扫打扫,给猪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干完后,他便为猪做“早餐”了,“早餐”十分丰盛,不仅有上好的猪饲料,还有一些青菜萝卜呢!李大叔的猪也很乖,从不挑食,不管给他们什么食物,它们都会全部吃完,从不留下任何剩菜剩饭。每天中午,李大叔便会请来兽医,为他的猪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病,如果有病,李大叔就让兽医为它们打针,直到好了为止。晚上,李大叔便会搬来一些稻草,为那些猪铺上,让那些猪睡得暖和些。难怪,李大叔家的猪会养得这么好。

每年年底,李大叔便把所有的大猪卖掉,留下小猪仔,让那些小猪仔长大后再卖。李大叔一年就因养猪就赚了七、八万元钱,没过几年,李大叔便发家致富了。

村里的人看到李大叔养猪能发家致富。便去请教李大叔,李大叔毫不犹豫地对大伙说:“只要对猪有无微不至的关照,那么猪也不会亏待我们的。”大伙听了,都知道了自己养猪不能发家致富的原因:没有给猪好吃的,没有为猪看病„„现在,我们村里的人都改正了养猪的方法,全都发财了,现在,大家都感谢李大叔的提醒,让我们村的人都发家致富了,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敬佩李大叔。

篇二:《走进家乡名人》

《走进家乡名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寿安里小学六年级组 王国珍

这次主题探究活动结束了,但队员争当“名”人之风还在继续,“人人都能成名人,人人都要争先进”的理念已漫漫渗透到每一个少先队员们的心中。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确立目标,树立信心,积极进取,立志长大后为家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写家乡的以名人}.

一个多月来,队员们参加了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在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活动设计以探究性为主,尊重队员独特的兴趣、爱好,适应每一个少先队员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表现在:

1、由于活动前作了精心准备,队员们对本次探究活动兴致高昴。由于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队员的探究意识、探究兴趣、探究能力逐步增强,并体会到合作、互助提高的乐趣。从“寻访名人”、“介绍名人”、“感悟名人”这些活动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了队员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了队员调查、访问、分析、社交、表达、动手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掌握了多渠道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并获得了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研究数据。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完全可以称为“研究

成果”。他们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所获取成果与体验,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

3、把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使少先队的活动更加富有特色,更加多姿多彩,更重要的是,能使少先队的教育目标更好地得到实现。本次探究活动,队员们在家乡名人的熏陶下,更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如革命先烈探究组一位队员在他的体会文章中写道:“现在,石门的经济蒸蒸日上,我们的广大少先队员,所有的石门人民,都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这是无数像池耕襄一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少先队员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今天,我们以家乡的先烈为骄傲;明天,家乡以我们为骄傲。”

4、在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培养队员们的自主性,让他们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人,但教师不能因此放任自流。教师仍是整个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以掌握活动的时间、保障队员的安全。同时,针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使综合性学习这条路走得好。

篇三:《家乡的名人》

访民选楼长——怀民

“楼长”是多大的官?“民选楼长”有没有官架子?怀着诸多疑问,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拜访了我们镇江的一位名人、首位“民选楼长”——怀民爷爷。

刚进门,我就看到一位普通的老人——瘦削的身材,黝黑的皮肤,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怀民爷爷热情地招呼着我们,我心想:这哪像名人啊?看到墙上挂着的荣誉称号——“首届感动镇江十佳人物”、“百佳文明市民”、“感动江苏十大人物”,我真难以将它们与眼前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联系起来。在一片啧啧赞叹声中,我们开始了对怀民爷爷的采访。

原来,怀民爷爷的出发点并非如此高尚。2000年5月下岗后,怀民爷爷有过失落有过迷茫,但最终闲不住的他还是在社区找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班”了。不拿一分钱,怀民爷爷戴着“治安巡逻”的红袖章,拿着“平安喇叭”走街穿巷,提醒居民加强防范,注意安全。这下,小区的居民都知道有个叫怀民的老大爷晚上在义务为大家守夜。原本名不见经传、谁也没在意的老人一下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大家都争着跟他打招呼:“辛苦了、谢谢您”,并推选他为“楼长”。

原本是解闷之举,却让自己得到大家的尊重,老人“巡逻”的积极性更高了。双井社区居民每晚听到这喇叭声,心里就踏实;如果有两三天听不到喇叭,就紧张:“怀老是不是病了?”就这样,“民选楼长” 怀民爷爷每天晚上按时“上班”。“平安喇叭”从铁

皮到“电动”,从拿在手上到用自行车推,一响就是18年,风雨无阻,18年间,小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失窃案。

怀民爷爷家地处斜桥街繁华路段,附近有两所学校,因此,为了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校门口是他重点值班巡逻的地方。怀民爷爷告诉我说:“每当听到从自己眼前走过的一个个小学生一声接一声地喊‘怀爷爷好’的时候,自己的心里总是十分激动。虽说我感动了镇江,但更多的是镇江以及镇江人民深深地感动了我。”

听到老人朴素的话语,我对老人的敬意油然而生。怀民爷爷用他那蒙古族旗人后代的侠肝义胆、古道热肠,十几年如一日为我们义务奉献着,诠释着他名字的含义“胸怀人民”。他无私奉献的举动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活着,就是要使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评语:小作者善于发掘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事,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自己心中的名人。质朴的语言如淡淡的清茶,令人回味无穷。对主人公姓名的解读,令人拍案叫绝。

家乡的名人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写家乡的以名人}.

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种扫把苗子用来扎扫把,因为每年总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帮他(她)们扎。还有一些人也想学,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把她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看别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学的。后来慢慢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把也不是很难。先把扫把苗子晒干,种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剥掉,用锤子把杆子锤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扫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扫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我说:“那你给我说说吧。”奶奶说:“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扫把,突然,用东西把杆子梳开的时候,那东西上面有一颗钉子松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学了?”奶奶说:“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本就没有想过。”我说:“哦。”突然之间,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人”——奶奶。

家乡的名人{写家乡的以名人}.{写家乡的以名人}.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

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写家乡的以名人}.

家乡的名人

巴金、霍金、钱学森„„这些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们家乡无锡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交通协管员,他就是老秦、秦加财。 老秦年近60旬,中等个、瘦瘦的、黝黑的皮肤,十年前他从工厂下岗后就一直从事交通协管员的工作。十多年来他不论严寒酷暑,不管风吹雨打,每天坚持站在马路上管理交通,用他的话说:“我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

老秦的工作确实平凡;你看!在朝阳广场的十字路口他一次又一次地对过马路的市民说:“这位同志您越线了,请往后退,谢谢。”“对不起,现在是红灯,请稍等。”„„他一次又一次的做着稍等、转弯、直行的手势,是繁忙的路口变得井然有序;可就在这平凡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秦那不平凡的品行。

有一次,老秦和往常一样正忙碌的值勤,一对骑电动车的年轻人经过了他的值勤路口,老秦上前礼貌地纠错,但骑车的年轻人却蛮横地把老秦用力一推,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凭什么来管我?你算老几啊!”面对这样的情形老秦始终面带微笑,对违章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老秦不厌其烦地劝说下,这对年轻人终于转

篇四:《我家乡的名人》

我家乡的名人

东台市南沈灶小学六(2)邓荣翔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每每吟诵起这首《江上渔者》,便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一位名人——范仲淹。

范仲淹的相貌清秀,长着一对“八”字胡,皮肤是黄色的,经常戴着帽子,穿一身朝服。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而平日里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成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 军队制度上,取缔按官职带兵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使军队面貌一新,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148]防御工事方面,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顺城[149]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150-152]对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95][96][105]同时,范仲淹精选将帅、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我们要学习范仲淹爱国的精神。

篇五:《我家乡的名人作文700字》

我的家乡是安徽,那里的名人就像银河中的星星,数不胜数。邓稼先就是星星群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但仍然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把许多年轻人挡在了试验基地的门口。自己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走进试验基地研究。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邓稼先在获奖时的颁奖词是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我也想赞叹他:默默无闻多年,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当中国的第一枚导弹爆炸,蘑菇云升起,世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邓稼先!安徽合肥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六年级:蒋沛珊

篇六:《我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是安徽,那里的名人就像银河中的星星,数不胜数。邓稼先就是星星群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

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但仍然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把许多年轻人挡在了试验基地的门口。自己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走进试验基地研究。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邓稼先在获奖时的颁奖词是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我也想赞叹他:默默无闻多年,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

篇七:《家乡名人材料》

家乡名人材料

家乡的名人——陈一心爷爷

家乡启东土地肥沃,人才辈出,陈一心爷爷是家喻户晓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他7岁时离开启东到上海求学,23时留学英国,学成归来,与父亲一同兴办实业,先后开拓发展香港、东南亚、非洲等地的搪瓷业、烟草制造业市场,他是香港港赫赫有名的华亨集团公司的董事长。

陈一心爷爷虽说人在香港,心却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1986年的下半年,他从家乡亲友的来信中得悉,祖居之地的通兴镇一些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此时一个捐资兴学的念头悄然埋在他的心底。{写家乡的以名人}.

1987年10月,陈一心爷爷慷慨捐资20万元兴办了一所幼儿园——陈邱翠凤幼儿园。后又四次追加捐资45万元扩建了该幼儿园的教学楼、游戏房、生活用房,并铺设了操场等,极大改善了幼儿园的办学条件。1992年,陈一心爷爷再一次捐资港币110万元在兆民镇西首兴建了陈兆民中学,后又追加160万元为该校建成了宿舍楼、图书馆、田径场,并且购置了电脑彩电等电教设备。

这几年,陈一心爷爷不遗余力地为故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奔波操劳。1995年又捐资50万元以其夫人命名的陈范宣蓓奖学基金,旨在提升家乡学子的英语水平。与此同时,捐资50万元兴办了启东市黄福朝外国语学校。2000年,他又捐资300万元建成了以其祖父命名的陈尚义小学。

陈一心爷爷捐资兴学的义举深深地激发了家乡人民办好教育的热情。目前陈邱翠凤幼儿园已成为启东市农村中心幼儿园对外开放的示范点之一,是江苏省的模范家长学校。陈兆民中学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陈尚义小学虽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龚善新和他的蔬菜“大舞台”

走进北新镇蔬菜基地,一片片碧绿的菜畦让人目不暇接。龚善新说,他的蔬菜基地好似一个大舞台,一年四季无空闲,各种蔬菜轮番‚登场‛,好不热闹 谈起自己种植蔬菜的品种,龚善新如数家珍:每年4月~5月,种的是荷仁豆、蚕豆、小葱;7月~12月,种白花菜、刀豆、菜薹……20多个品种‚你方唱罢我登场‛,让龚善新一年到头都能享受收获的喜悦。

蔬菜基地上规模后,龚善新并着手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蔬菜。什么特色蔬菜才是最合适的呢?多方考证后,龚善新最终选择了在江南城市具有广泛消费市场的韭菜。道理很简单,韭菜在华东地区尚无连片规模种植,启东韭菜上市盛期介于元旦和春节之间的市场需求旺季,比北方韭菜要早一个月。除此之外,韭菜还具备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和生长期长、花工量小、采收简单、培植简单、便于运输等特性。

主意拿定,龚善新果断改15亩大棚蔬菜为大棚韭菜。次年底,5万斤时鲜韭菜被上海商贩一抢而空,每斤售价达到2.5元。旗开得胜后,他不断扩大韭菜产销

规模。6年间,龚善新先是将自家承包的500亩大棚蔬菜全部改种韭菜,继而发动100多位亲戚大种韭菜,再动员周边30多个种菜大户加入由他领衔的韭菜合作社。去年,他跨镇到近海镇拓展了120亩韭菜地。4月底,又到合作镇‚吃‛下220亩空地。

‚凭着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金字招牌,3年前,龚善新的韭菜被‘大娘水饺’指定为馅料用菜,年销量达70万斤。‛

龚善新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打算明年再扩大蔬菜基地规模,让自己的蔬菜‚大舞台‛更加精彩。

巧夺天工风筝王——王泽君

被列为全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的南通,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制作的风筝独树一帜,极具特色 。

说到南通的哨口风筝,就不得不提通州五接的风筝大师、中国哨口风筝研究所所长、工艺美术师———王泽君。

走进王泽君的家,只见满屋的风筝将房间装扮得分外多彩。王泽君出生于风筝世家,从小爱好文艺,对书画、摄影、雕刻等颇有兴趣。他6岁起就跟着父亲扎鹞子,10岁时跟老师学刻毛泽东像,18岁开始拜师学雕葫龙。至今,经王泽君之手制成的风筝已不计其数。1990年3月,他创作的王氏哨口九星联风筝‚同声歌唱‛,参加南通市首届风筝节获得最佳创作奖;1992年,他自扎、自画、自雕,潜心研制成功的T9120型‚天马行空‛哨口风筝,参加国际风筝节获得金奖

谈起哨口风筝的渊源,67岁的王泽君如数家珍。哨口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也有由多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大者丈余,小者盈尺,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人物‛等,多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风筝上缀满了大小不等的哨口,多者达数千个。它们个个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音响独特。

2000年退休后,王泽君创办了中国哨口风筝研究所,以繁荣哨口风筝艺术为宗旨。他还撰写了20多万字的《哨口风筝制作技巧》、《风筝与声学》等风筝学专著,编写了《哨口风筝艺术》特色教材,为五接等地中小学生及南通大学学子讲课。在他的努力下,风筝已成为当地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篇八:《我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泰兴自古人才辈出,从古代的藏书家季振宜、道光才子陈潮、音韵学家何萱、著名诗人朱铭盘,到现代的革命烈士杨根思、辛亥元老朱履先、女足门将高红、铅球冠军张小雨,哪个不是家喻户晓,哪个不是人尽皆知。在这些名人中,我最敬佩的还是革命烈士杨根思。

杨根思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苦: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因家里养不起他,在他十岁时,就被父母送去当 童工。1944年2月,他参加了新四军,并于1945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还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称号。

1950年10月,杨根思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一次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的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分工事摧毁,他带领着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等到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他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地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在空中和地面用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了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杨根思为了祖国,能够舍生忘死,而我们只需要天天坐在教室里,我们还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