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五水共治的意义


篇一:《“五水共治”重要意义》

“五水共治”小知识。

一、什么是“五水共治”?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分三年、五年、七年三步。其中,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二、“五水共治”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

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抓治水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

2.经济意义

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3.文化意义

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

4.社会意义

从社会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五水共治”,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

5.生态意义

从生态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面对青山依旧、绿水不再的尴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篇二:《五水共治意义与背景》

五水共治 - 总体概述

“五水共治” 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五水共治 - 背景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重点抓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引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饮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要通过治水,进一步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治出浙江自信、自觉、自强的精气神,以抓治水促转型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水共治 - 相关意义

政治意义: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2014年的改革,要从时间表倒排最急迫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抓治水完全符合这“四个改起”的要求,符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整改的要求。治水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不能把“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和“水困余姚”当成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一笑了之、一谈了之!必须通过治水牵一发动全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治水和转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经济意义: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在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下降、优质外资难引、政府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好的投资项目对保持有效投资增长至关重要。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

爱水、珍惜水、节约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强调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如果大家切实从增强全社会的亲水、爱水、保水意识抓起,继而从日常节材、节电、节煤、节油、节粮的良好习惯做起,就一定能掀起一股节约、节俭的新风和正气。

社会意义:从社会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问题,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古往今来,听风声雨声读书声,看家事国事天下事,而治水从来都是江山社稷、国泰民安的大事、要紧事。浙江必须下定决心铁腕治水。社会政策要托底,治水工程必须要顶起,这是很重要的底线。

生态意义:从生态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江南水乡没水喝”,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面对青山依旧、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篇三:《探究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进展状况》

探究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进展状况

--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为例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陈吉彪

【摘要】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考察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进展,呼吁广大师生相应五水共治号召,是此次实践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五水共治 社会热情 环保 大学生正能量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中国治国安邦的大事。近50年来,中国的水利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减灾和保障体系。到2004年底,已累计建成江河堤防长达27.7万公里;建成水库8.5万座,形成了约6000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灌溉面积5625万公顷,除涝面积2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为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环境改善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人均耕地面积约占世界人均的1/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3的条件下,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经济高速发展,水力资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自2013年11月29日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以来,浙江省上下陆续拉开治水的新篇章。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重点抓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五水共治的意义}.

取得初步成效。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引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饮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要通过治水,进一步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治出浙江自信、自觉、自强的精气神,以抓治水促转型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为深入了解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进展现状,呼吁广大师生相应号召,我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治水工程在浙江各地都不曾停歇过,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治理浙江水问题。从历史的大禹治水等到现在的五水共治,浙江从单纯解决水灾问题发展到了污水与水灾共治的地步,治水的难度大大加强。浙江水问题的出现,很大问题是人为原因,大多数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对于污水的处理十分消极,日积月累形成污染;人民环保素质有待提高,生活垃圾数量庞大,水污染治本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水治理到底是谁治理,是水利部门还是环境部门,这种界限暧昧的状况,有关部门遇难而推的态度,更导致水治理责任的相互推诿。而地方政府为赢得发展,乱占河道,填埋水塘的行为,使得洪涝灾害日益严重;最近几年全球气候的恶化使得浙江水灾日益频发和严重的现状,让水治理问题更不仅仅在于污水治理。

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水资源效率低下的问题、水环境质量低劣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水是生产之基。“五水共治”必然要求我们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保障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另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五水共治”需要启动治污工程、防洪工程、排涝工程、供水工程、节水工程等一系列公共工程。政府适时推出这些公共工程,既可以起到“五水共治”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拉动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为实践小组自行编制的《“五水共治”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将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一定比例的发给不同人群填写。

2.晤谈法。是以口头形式,访谈天台县环保局五水办的工作人员,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

二、实践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选取了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作为调研测试点。天台县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快速反应,深入实施“五水共治”“139”攻坚行动:即把始丰溪建设成为浙江省生态化治理的示范性河道;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区内涝整治3大工程建设;以三茅溪、赭溪、螺溪、小法溪、长湖坑、杨柳河、东坑、左溪、施安坑9条河道为重点,全面开展河道综合整治。现已形成了齐抓共治、协调并进的良好局面。但在过去的城市建设当中,政府对防洪排涝影响问题研究和考虑不够,导致在防汛上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天台县城区某些地方内涝严重 ,比如客运中心附近的街道,一旦暴雨过后,排涝能力差,导致城区排涝受阻。

首先,实践小组与天台县环保局五水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与访谈,了解了当地五水共治的现状。接近着,实践小组在参观了天台县始丰溪坦头治理工程、自来水厂自动化系统和浙江圣达药业有限公司后,还在城区主要路口发放宣传单和调查问卷,向市民们宣传“五水共治”。然后,实践小组在天台城区主要街道、车站等发放宣传单和调查问卷,得到了群众的热情回应。活动共计调查市民人数近二百人,发放宣传单600份,回收问卷120份。具体样本情况见下表:{浙江五水共治的意义}.

表1 问卷发放、回收及地区分布情况

三、实践调研分析

1、天台县目前存在的水资源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生活用水水质差和生活用水供给短缺仍然是当前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造成天台县水污染的原因

结果显示,工业污水乱排放、生活垃圾乱堆放、工厂污水的排放仍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3、造成天台县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问卷的结果显示,节水问题仍旧是“五水共治”中不可以忽视的问题。

另外在抽样调查的样本中,可以发现中老年群体对“五水共治”不是很了解,多数青少年群体对“五水共治”表示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市民体现出了愿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实践小组回校后,与其他的“五水共治”的调研团队相互交流经验和调研结果,同时也在校内广为宣传,希望让大家共同参与到“五水共治”的活动当中来,激发环保热情,传递大学生的正能量。

篇四:《五水共治论文》

生态学视野下的“五水共治”

----以丽水为例

生态学院 生物11本 学号:30号 姓名:项炎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 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水作为任何生命形式都必需的基本要素,在21世纪,正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通过实施水的健康循环,推动各行业向高效化、绿色化,环境友好化发展,已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和水危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推行五水共治将是保证我国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关键字:五水共治;可持续发展;水资源;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1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不丰不均的特点决定了治水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 水资源最为突出的矛盾,是既患寡,又患不均。所谓寡,就是缺水和干旱。全国平均年降水 628毫米,低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毫 米。据水利部长汪恕诚介绍,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排在联合国公布的149个国家中的第109 位,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据介绍,目前我国农业年缺水量为300亿方,工业和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方。与缺水结伴同行的是干旱,我国的华北地区特别是西北缺水非常严重,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雨水集中在夏秋6-8月,冬春少雨,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矿产资源仅占全

国的41%;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矿产资源占全国的59% ,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矿产资源少,水量有余;北方水少耕地多矿产资源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此外,降雨年际变化大,长江以南十年中最大降雨与最少降雨相比为

1.5- 1.7 倍, 而黄淮海为2.2-2.9倍。以北京为例,其丰水年(1959年)降雨达 1406毫米,而枯水年只有168毫米。

全国90%的城市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每年有590亿吨的污水污染江河湖库。汪 恕诚部长认为,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8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1997年为584亿吨。受污染的河段长度也逐年增加,在全国水资源评价的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272亿立方米,受到污染的达到172亿立方米, 占62.3%,其分布面积上占全流域面积的69.4%,而且沿海地区发生大面积的海水入侵。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体污染较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生活污水排入及部分居民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道,目前城市内河流道大多淤积严重,河床抬升,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一到夏天,水体发臭,水质很差,排入河流造成部分河段污染,使得近50%河段不能满足需求。2000 年“一控双达标”完成后,工业废水污染源普遍实现了达标排放,但本市经济发展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仍然有较大的增加。据预测污水排放量每年以4 %~5%速度增加,使得本市江河流域仍面临着新增工业水污染源的侵害。21世纪以来, 伴随本市“生态示范市” 建设的不断重视,污水集中处理的方案的提出并开始实施,水体受污染趋向有所遏制,但总体上水体保持赶不上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的需求, 水污染问题是本市水资源的重大问题。

2.2水利工程短缺,老化现象严重,防洪防旱能力弱

洪涝和干旱是本市主要自然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51次洪涝灾害,造成约102万hm2农田受灾,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我市堤防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 不仅在堤线布置方面欠合理,且堤身单薄,质量差,防洪标准偏低,对干旱和洪涝抵御力脆弱。

2.3水资源短缺趋势日益明显

近几年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由于全球升温,干旱现象出现频繁,河流断流,地表水出现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山区、郊区数万眼水井干枯或水量减少,个别乡村出现引水危机。

2003年由于夏旱、秋旱、冬旱连续发生,许多乡村已出现用水困难;另外,由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量增加,社会用水量平均每年递增4.5%左右。加上筑路建房采矿等废物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而且导致河床、水库淤塞,森林畜木量下降趋势虽得到遏制, 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日趋严重。

2.4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

多年以来,我市水资源管理都是“一龙治水,多龙管水”的状况, 制约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而作为浙闽6江之源头区,其生态屏障作用尚未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足够重视,上下游之间以及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尚未研究建立,相关的体现地方特色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撤地设市后,在生态市建设中提出必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决策、管理,激励,监督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但成效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3开展五水共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预计中国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今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必然将进 一步加剧水危机。预计 2050年全国需水量可能达到7000~ 8000m3,届时我国将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极限。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108t,其中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 1-108t,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108t,化学需氧 量排放量为1339.2- 104t。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严重污染了水体。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 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水作为任何生命形式都必需的基本要素,在21世纪,正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通过实施水的健康循环,推动各行业向高效化、绿色化,环境友好化发展,已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和水危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推行五水共治将是保证我国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4丽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五水共治对策

4.1转变观念,增强水资源危机感{浙江五水共治的意义}.

丽水地属浙南山区,由于历史上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形成半封闭的

自然经济,部分人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相对薄弱。长期以来,人们把水资源相对丰沛作为我市的一大优势,甚至有人认为本市若缺水,那全国没有一地不缺水,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偏差。从绝对量来看,我市人均水资源是全省人均的3倍,但本市自然蓄水能力弱,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短缺,若人们不注意节水,不注意未来10年内社会用水总量将以3%~5%的速度递增,本市随时出现水资源短缺,使“秀山不秀”,“丽水不丽”。因此, 要大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4.2开源和节流并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山”字上做好“林”字文章。全市各地全部进行统一规划,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使之成为乡村、城市的“氧气库”和“水源库”。

在“水”字上做好“活”字文章。一是完善城市内河水系整治规划,加快整治步伐,使得城市内河水系由“污水”变为“清水”,“死水”变为“活水”,“臭水”变为“香水”,实现“水清、流畅、岸绿、人亲水”的景象。二是积极开展节水工作, 努力降低单位GDP水耗, 提高工业废水重复用水率,减少废水排放量,大力发展节水服务业,推广节水器具,节水技术等。三是大力开展废水资源化工作。

伴随本市用水量的较大幅度增加,污水排放量的增大,应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工作。如对工业废水实施污废水梯级可用技术,加强冷却水和低污染水的循环利用;规划区内新建的住宅小区,大宾馆可采用双管供水, 工业区消防用水,地面冲洗水、绿化用水、共厕用水等提倡采用中水;引导居民生活用水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减少优质水量运用。四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本市雨量充沛,水资源较丰富, 但由于水资源分布随时间和地域分布相差较大,水资源年际变化强烈,年内变化也极其明显,因此针对部分地区在枯水年枯水期可供水量不足短缺的情况,可根据流域内自然条件,地形地貌,行政区划现有供水系统及可能的规划工程布局,布置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水库等设施建设,扩大水源面积。

4.3优化水资源配置

针对我市水力资源蕴藏量大的特点,本市应合理开发水电业,提高水力资源开发率,力争早日成为全省绿色能源基地。同时针对目前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水上、水边”旅游业,根据市旅游局提出的“生态、休闲、养身”的旅游发展主题,以瓯江流域为主线,以市区为中心,进一步整合山水,建设“水体休闲、水体娱乐、山水养情、湖滨修养、水上竞技、水上游览”等旅游项目, 逐步构成“山水”特色旅游带, 融入“长三角”旅游圈, 使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4.4强化以法治水,深化水利改革

针对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市民缺乏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应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及水资源流域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制定专门的流域管理法律及相应制度,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如制定流域管理机构法,以法律形式对流域管理机构、工作程序给予规定,赋予其行政、经济方面的权力;设立公众参与法,对本市公民参与管理,水资源的程序规则奖惩制度予以规范。创防止水土流失法,制定荒山有偿开发, 植树、土地,珍贵树种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及生态农业振兴等法律法规;对水体污染状况可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具体制定污染防治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重大污染事故申报与应急措施制度、开发利用项目污染控制制度等。通过制定相关水资源管理法和相应制度,使治水有具体法可依,针对本市水利工程短缺、老化及山区河流特色显著的特点,当前要理顺水资源所有权统一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对那些流量中小型、微型水利工程,采取不同形式,宜包则包,宜卖则卖,让给农民自建、自管、自寻发展空间。水利部门集中精力抓大项目、新项目,去寻找水利新的增长点。

4.5实施以“水”促支持战略

本市的水资源,不仅对本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有战略意义,而且对杭州、温州、金华、衢州及福建省等部分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本市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相关的经费来源,可拓宽渠道,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握机遇,在生态市建设过程要多层多线争取国家、省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扶持资金;争取全省大江大河及小河流域综合自理资金;争取国家、省及邻近区域在农业、工业、水利、林业、城市、交通、通讯、土地、环保、能源、科技等有利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货款,同时发挥生态水环境和生态山水旅游、水电等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区域内外客商投资;在处理上下游用水关系的问题上,应站在全局、全流域的高度,树立“保护别人就是保护自己”的观念, 既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境内水资源,又要保护流域水环境,减轻水资源破坏给下游造成的危害, 并且真正以实际行动促进流域的共同可持续发展,用这样的观念和行动来运作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去争取国家、省、邻近相关区域对本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更大支持。 5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五水共治的意义

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江南水乡没水喝”,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面对青山不再、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

篇五:《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识现状分析报告》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 关于大学生对“五水共治”认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组长 组员

联系方式 成 绩 ____________

二 0 一四 年 六 月 二日

大学生“五水共治”的认识现状分析报告

浙江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4年6月2日

【摘要】:2014年2月11日,富阳市投身“五水共治”共建“美丽富阳,大学生村官治水专项行动”启动。一个月来,富阳大学生村官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五水共治”工作,先锋作用持续显现。3月5日,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志愿者活动仪式启动,学院大学生科研团队在活动现场使用自主研发的系统进行了水质监测,共同参与“五水共治”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可以共同宣传“五水共治”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也可研究这方面的科学技术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传递大学生的正能量,激发环保热情。

【关键字】:“五水共治”、大学生、认识现状行动、意义

【引言】: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做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决策,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作为新中国的广大青年群体,我们因更加关注和了解“五水共治”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实践自觉成为“五水共治”的先锋队员。因此此次我们以大学生为对象对其“五水共治”的认识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大学生如何人尽其用,为“五水共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及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浙江五水共治的意义}.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次调查的方式主要采取不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水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做口头访问,使调查结果不紧具有普遍性,也有一定典型代表性和准确性。除了调查嘉兴学院的学生之外,我们小组各成员通过各自的高中人际圈扩散问卷的网址链接,把问卷扩散到浙江省的高校.因为浙江省各个地区“五水共治”项目的进展和侧重点不同,自然而然人们

对此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杭州素有“好山好水”的美誉,但中国城市的排水系统相对落后,则我们是否可以多多关注杭州城区的防洪排涝问题。还有比如说嘉兴的水质则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那么治污水和保供水必然是几块中的侧重点。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人们对此的看法肯定有些不同,于是,我们选择浙江省各个高校为据点,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本次我们先制作了网上问卷,具体的问题详见附表。共发放电子问卷及纸质问卷464份,有效回收达440份,回收率高达94.83%。其中,按性别统计,女生240人,占总人数54.54%,男生占200人,占总人数的45.46%;按年级统计,大一124人,占总人数28.18%,大二204人,占总人数46.36%,大三87人,占总人数的19.77%,大四25人,占总人数5.68%{浙江五水共治的意义}.

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生对“五水共治”认识现状;(2)对身边水环境的满意程度及不文明的现象;(3)针对大学生“五水共治”作用提出实际可行途径;

在问卷调查中,为更好的群众的看法,部分题目设计为多项选择题及主观题。数据处理上主要采取图形的方式,直接清晰的反映调查结果。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大学生对身边水环境的满意程度

由图1-1、1-2可知:仅有4.55%的人对身边的水环境表示满意;31.82%表示一般;表示不满意的人数占据总人数63.64%;而在各种不文明用水现象中,84.09%的人最不能容忍往河里倒垃圾;75%的人不能忍受浪费水;68.18%讨厌工业废水的乱排放;此外:也有人表示不能接受在在河边用过多洗衣粉等现象。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对身边水环境较不满意,对各种不文明的用水现象存在不同程度的厌恶感,因此,提高环境水质量迫在眉睫,大学生更应该从身边做起,为改善水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人们都在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日益改善,可现实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在日益下降。浙江人普遍对身边的“水”感到不满意。对此,我也有切身体会,我老家在杭州,杭州的旅游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它的好风景,加上历史遗迹的名片,优美的环境当然少不了水的衬托。我家附近的各条溪流里的水都是比较清澈的,水中的好看的鱼也清晰可见。而把视角定位于嘉兴,嘉兴同样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环境保护方面则相对糟糕。就拿嘉兴学院梁林校区的内河来说,也是污染的相对严重,水常年是绿绿的,浑浊的,偶尔还有死鱼浮在上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忽略的现象。还有,在杭州上高中时,一学期下来,我的陶瓷杯还是比较干净的,而学校里的供水,一星期下来,我的陶瓷杯就开始发黄了。浙江省要“五水共治”,各个地区也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有所侧重,嘉兴作为一座发展前景不错的城市,一定不能让水资源成为发展的障碍,发展也不能以牺牲水资源为代价。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去正视的,不容逃避和遮掩。

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欣喜的看到,人们对于不文明现象还是普遍关注的。说明人们的思想层面还是有着强烈的意愿去改变环境方面存在方面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思想觉悟和实际行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拿我这个反面教材来说吧,我非常希望能通过日常的一些小习惯节约水资源,比如说我会用洗过衣服的水洗拖把和冲厕所,但我在洗澡时却忽落了这一点,在夏天

为图凉快,我常常会多冲一会时间的澡,这样一个月下来恐怕也会浪费不少水资源,这点我是需要受到谴责的。由此可见,“五水共治”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实际行动来践行,从我们的日常小习惯做起,这一点尤为重要。

2.2 学生对“五水共治”认识现状

篇六:《五水共治征文》

五水共治

水,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摇篮,是它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也是它,才使得整个世界变得如此多姿多彩。水是我们最我们最重要的资源。但是,这份资源现在却是如此的宝贵,如今世界范围内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宝贵,而且多个国家早已面临水源不足的严峻问题,水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浙江省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推出了一个大政方针——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包含五项目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在发生多地环保局长被请下河游泳事件过后,浙江以壮士断腕决心打响了治水攻坚战,而在台风菲特袭击,引起余姚等地的洪灾之后,浙江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意义,而开始进一步,更深入的开做好五水共治这篇大文章。 五水共治被浙江做的响当当,宣传力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电视上也经常做关于五水共治的报道,大部分都是说进步很大,效果很好。的确,以前让人退避三舍的黑水河在五水共治改革下已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