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


篇一:《当代青年价值观》

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调研报告<>

根据一项有关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政治价值观,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取向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其利益价值取向是"高效,公正,互利";其主要价值追求是"敏锐,乐观且理智地把握成才与择";其消费价值观是"求新,求变,求质量";但其价值行为表现是"身心失范以更复杂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金钱观上认同"金钱是生存资本,也是生活目标"与"富裕才是美德".在生存观上认为"物质至上与拜金主义不是批判性的词汇,而是实实在在生存哲学";在成就上认为"比尔.盖茨是人生的成功典范";在物质观上"名牌产品是青年一代是为之疯狂的物质清单";在人生处境上"由于感性的主宰,容易陷入杂乱无章的困境中."

上述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我国青年价值观的状况.反映了这一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多样化,个性化,体现自我追求,社会责任感比较淡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较多地关注自身发展和自我需要,较少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他们常处于欲望与情绪的边缘状态,但是他们在行为方式上,力求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求平衡,在求实与享受生活之中求合理,在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之间求认同,他们选择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空间,追求享乐生活,但这种逃避无法彻底,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边缘主义"价值观,这种边缘主义价值观既是青年处于"文化场"上非主流地位的反映,由于注重自我感觉,在人生处境上受到感性的主宰,容易陷入杂乱无章的困境中.

我们认为,对我国价值观的研究和教育,应认识到青年价值观的多元性,多层次与多维性.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诸如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多学科的方法相统一,以保证了对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深入性.我们要从多纬度科学审视当代我国青年的价值观,要强调对青年价值观的全面性探究.要以科学价值观为根据,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价值判断,我们应提出"青年价值建构"的追究思路,这对高校进行价值观教育具有先验的指导性意义,使价值观教育更完善更具有主动性与前瞻性.这样就有利于开启了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新视角,并对于当下中国的"以德治国"提供深厚的理论支撑.

二,审视与评判

当代青年,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具有两面性,要正确地给以定位和评价.一方面,青年的青春活力中具有开放,创新,先锋和蓬勃的一面,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意味着未来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发展前景,是一个社会生机勃勃的象征和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不竭源泉;当青年带着一颗骚动的青春的心进入社会,如果将这种动力用得恰如其分,那么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将带着"前沿文化",给社会注入活力,对社会主流文化加以"反哺".另一方面,青年的反叛性,又称为青春期的逆反,叛逆,情绪化,反社会性等特性,极易形成一种社会不稳定的潜流,如果任其放纵,那么这种"潜流"可能逐渐发展为"负潮","暗流",这会腐蚀整个社会的理性智慧.所以说,对青年的价值观和文化道德的正负面影响,应充分估计和科学引导,尤其是价值观的科学有效的引导.

应当承认,对21世纪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是有难度的,这个难度表现在如何动态把握青春思想价值问题,如何掌握预测的基本依据,如何看价值取向本身的多元化问题等.研究青年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内涵与关系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思想价值观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试图从以下两个角度审视青年价值取向:

(一)审视角度

第一,中国近现代史以来的影响

从中国近现代史以来的价值观的角度审视它对青年的价值观的影响,是科学考察青年价值观的必然需要,中国青年价值观在近现代史以来演变的总体态势,构成了青年价值观未来发展的内在的历史的前提.回顾历史,近代史以来,中国青年在救国救亡与民族发展的主题下,无论在"民族意识"的觉醒,"现代文明意识"的形成还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选择,都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虽然这一主导价值取向在中国青年中有一个矛盾斗争中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有一个受到各种思潮影响而出现偏向的过程,但总体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青年所追求的理想基本没有改变,青年的价值观的核心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获得统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逐步体现出一种"高度分化,走向整合"的基本轨迹,这与以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实绩对青年的影响分不开的,从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的认同,对邓小理论的认同等,外加上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凝聚作用.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在求知,求职,婚恋,消费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价值自身就是一个充分实效性的概念,相对稳定,又绝对多变,时代变化了,价值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呈现出价值观充分展开的历史丰富性和高度分化.

第二青年价值观自身的特性

青年价值观自身特性与青年的特点息息相关.青年价值观体现出青春活力和朝气,即便开放性,先锋性与批判性,也表现出青春期的不稳定性,非均衡性与不确定性,情绪性等特点.首先,青年在网络时代,以开放的态度在时代前沿阵地"披沙淘金"的精神,网络所带来的变化极大地拓展了青年的视野,对他们的价值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他们意识到在新世纪中保持生力军的地位的前提就是拥有知识与信息,虽然在我国青年群体分布中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使他们的价值观有不均衡的一面,但青年在社会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必需先学会认识世界和认识现实.虽然全球性的消费主义浪潮会腐蚀青年的先锋意识,全球的风险与威胁就摆在面前,我们不能忽视与世界接轨所带来的风险,但也不会因受到西方国家的主导价值观的影响,我国青年不会因它温和化而真正丧失它的批判色彩.其次,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点,青年血气方刚的一代,常未尝真正搏击,倒是先有了摄人心魄的姿态,易于情绪化和冲动,行为容易偏激出轨;再次,青春年少,多半求新求变,"今日风行一时,或许明日黄花",所以青年的价值观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只能是相对而言.

(二)评判角度

第一,与社会磨合与调适仍是主流

当代中国青年个人与社会的磨合与调适仍是价值观走向的主流.随着中国青年对"激进个人主义"的反思和对"抽象的集体主义"的放弃,随着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绩感染而给他们带来心智的成熟,青年与社会的尖锐矛盾逐渐成为历史.青年与社会的冲突与调适表现为"边缘与主流"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体现在个人与社会互动过程中,表现在人生态度上是"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地接受现实的驱使又不跟现实"较劲",求生存成为青年的一种理性的选择,他们就在社会与个体之间求一种共识,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求一种平衡,在求实与享受生活之中求一种合理性.但在生活方式上,青年陶醉与迷恋的往往是多样化和"失序"的东西,因此处于欲望与情绪的边缘状态,他们比父辈更早熟,很早就对各种压力(就学,就业,经济等压力)感到担心或恐惧,不想重蹈父辈的覆辙,他们抛弃"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的价值取向,他们害怕

物质匮乏,追求物质享受,他们逃避社会责任,追求自我价值,形成一种"边缘主义"价值观,这使青年处于"文化场"上非主流地位,使他们的总体生活方式写照表现为行为边缘,情感边缘,观念边缘,趣味边缘.

第二,与社会互动态势主动与外显

技术与文明的发展给社会与青年之间的价值观念的互动关系呈现良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两者之间剧烈的矛盾得以调和与转换.时值21世纪的青年之叛逆性与激进精神在逐渐收敛,反而在接受反映时代潮流的主导价值观的辐射与调控;同时主导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吸纳青年价值观的积极成分,社会因"文化反哺"而走向年轻化和科学化."文化反哺"重要内容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带着"前喻文化",把青年与社会都带到了互相学习的良性的"互动场",它打破了传统社会"长者为尊"的固定思维格局,给青年与主流社会重新定位,这一技术优势容易消耗青年过剩的旺盛精力,并使这些剩余精力转化为有益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对抗,并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文化反哺"的主阵地还表现在商品文化,商品文化既传达着时代气息又为追求利润进行的理性设计包装的结果,青年最容易成为这一成果下寻找感觉的代言人,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青年的"离经叛道",而使之接受主导价值成为可能和现实.反过来主导价值观要保持引领潮流的地位也越来越注意吸引青年价值的先进成份,比如生活方式的高品位,商品的高质量,多样化.二者的互动的趋势日益呈现"外显"趋势与主动的态势.

三,科学的价值观

由于青年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他们充满青春活力和美好的想象力,他们的价值观事实上直接关系到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关系到国家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明天,所以价值观是青年成长中的核心的部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引导青年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一种价值观的是否科学,正确,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和需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人类主体利益相一致.在国际国内激烈复杂的价值观冲突面前,注意分清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特别分清科学与先进的价值观,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和界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先进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它所包含的全部信念,信仰,理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去争取实现人类最彻底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应大力加强对青年价值观的研究与引导.

篇二:《当代青年价值观研究报告》{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

当代青年价值观研究报告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那么,当代中国青年有着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呢?就这个问题,我们对身边的青年学生展开了当代青年价值观研究。调查显示,“积极”和“独立”是当代青年的特质,对于在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八成青年敢于积极面对挑战;在择友方面,九成青年会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随心而行,不掺杂其他目的;而关于人生观,大部分青年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人生目标

对于刚刚踏入社会或者身处校园的当代青年而言,他们对于社会的了解有限,对于自己的能力也不确定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并不能非常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相对的,在受访对象中,有的已经在职几年,对于这样的人,大部分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自己的定位,对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就更加明确。当然,有两成的青年还处于迷茫的阶段,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没有明确,经常替换甚至没有目标。大多数青年追求奋斗型,责任型人生,人生目标总体上是积极地,健康的,向上的;但也有部分青年表现出了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

职业观

在研究中,当面临一份有前景的工作,但是需要离家两年以及常常加班的苛刻条件时,八成的青年表示面对机会,可以克服困难,积极接受挑战,认真工作,给自己争取机会。

并且在面对竞争的时候,七成青年选择矜矜业业,踏实做好工作,正大光明的竞争,并且在受访对象中,超过九成的青年会选择合理合法的手段积极争取机会。但是也存在着有抱着 通过特殊渠道不劳而获的想法的人。

对于当代青年,他们大部分刚踏入社会不久,甚至有很多仍然待在校园,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面对在职场中的种种磨难,他们可以保持本心,坚持自己,积极应对。而同样的,他们血气方刚,有理想有抱负,希望在工作中得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

友情

在择友的问题上,九成的青年会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或者与自己投缘的,在他们看来,交朋友是要有共同语言的,跟自己合拍的;同时四成青年会选择各方面能力强的朋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个能力强的朋友可以激励自己更加上进努力,是朋友也是竞争对象,另一方面而言,一个能力强的朋友也可以在自己的未来成为自己的助力;当然,有三成青年选择跟自己条件差不多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不会带给自己压力,可以轻松地相处,还有极少数人的在择友的时候带有太强的功利性,会选择家里有背景的人作为朋友。

当代青年人对于朋友,往往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76.23%的青年认为朋友的数量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懂自己,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三两相伴就足够了。太多的朋友反而会让自己疲于应付,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同时也会影响朋友交往的质量,这样的朋友,其中真心的含金量并没有多少。16.39%的青年会认为朋友越多越好,朋友之间就是互相帮助的,多认识一些朋友,也就会多一条路,也许在某一天就可以帮到自己。7.38%的青年则会相对孤僻,消极,厌世,认为朋友无所谓多少,自己一个人就挺好的。

恋爱观{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

由于受时代背景,价值取向,社会化等因素影响,当代青年恋爱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恋爱低龄化就是其一,大多数青年在高中甚至更早就已经谈过恋爱,大学毕业还没有谈过恋爱的几乎没有。随着生理成熟期的提前以及青少年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恋爱低龄化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关于恋爱目的更是五花八门,68.08%的青年谈恋爱是单纯的两情相悦,18.85%的人是为了排遣心中寂寞,5.74%的人则是为了有助于学习和交往,6.56%的青年恋爱是为了寻找未来配偶,个别则是为了跟风。因此,大多数青年对于恋爱观相对成熟,至少是带着真诚交往,而少数则是目的不纯,这样的恋爱方式是不负责任的。

人生观

对于生命的理解也许是值得我们一生去研究的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对青年人的观点进行了研究,72.13%的青年人认为生命不易,每个人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22.13%的青年认为人生总是短暂的,人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那些加注在身上的负累而活,人应该活的轻松一点。4.1%的青年则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取他人的认可,人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环境里,自己的努力需要有人见证,自己的价值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最后的1.64%的青年有着比较消极的思想,认为生无可恋,不如死了干净。

小结

社会学意义上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能力素质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社会大众认为青年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奋发向上的,而青年人,尤其是九零后实际扮演的角色确是“个性乖张,离经叛道”。于是社会对于青年人的期望与青年人自身的角色扮演出现了差异。青年人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我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偏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走上了”非主流“道路。但是,这样的”非主流“并不意味着它是错误的,只是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大众暂时无法接受这所谓的”离经叛道“。我们应该抱着宽容和尊重的态度接受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非主流“也就变成了”主流“。

篇三:《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整理)》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网络信息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

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 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

4. 信仰危机凸显

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三、问题归因:

青少年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究底是由青少年青春期特有的个性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青少年自身来说,中学阶段是他们社会化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他们也正处于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个性化需求强烈的阶段,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和影响,一旦错过最佳的教育疏导时机,他们就会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就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青少年价值观的变化、发展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发展是基本同步的。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资讯传媒日益发达和普及,电脑、电视、手机上网、各种时尚杂志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大量低俗媒体散发出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就如同一剂催熟剂,刺激着青少年的神经,催化了他们开放、早熟、现实、功利的思想观念。而青少年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也与其父母自身品行不正及社会风气恶化有着直接关联。

四、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 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上, 坚持在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丰富教育内容。在坚持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 也应把其他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放在同一平台上, 在比较中老师主导价值观,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也可以加强青少年对本民族主导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2. 在价值观教育方式上, 坚持教育方法的适合性、科学

性和多样性。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对于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3. 在价值观教育体系上, 坚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建立多维一体的结构系统。如何营造和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引导青少年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教育资源的整合。

“时代从来不会突变,只会慢慢沉淀”。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期望是一致的,其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是各种文化碰撞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我们应以发展、宽容和信任的眼光去看待青少年的成长。同时,面对当前复杂、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净化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从而有效地防范其越轨行为的发生。

篇四:《青年价值观原因分析》

二、青年价值观问题原因分析

经过上文对青年价值观的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和网络时代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青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有其产生的特定原因,以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市场经济的影响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高度繁荣,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特点以及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市场经济自主性鼓励了自主意识的发展,青年更加追求自由以及自我的价值选择,也使得当代青年价值选择更为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质的区别,但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仍然处在不断完善之中,因而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价值观的冲突与价值失范问题。社会价值观呈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标准模糊化、价值选择多样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驱动复杂化、价值观念现代化等特征。而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造成了影响,其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呈现出明显的二重性:既重视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又注重实惠,淡化空头政治,厌恶形式主义;既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又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既重视对金钱的追求,又信守“取之有道”的君子行为。总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受到了社会变革的影响,受到了市场经济原则的导向,在矛盾与冲突中发展前进。市场经济越繁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就越多,市场经济给青年带来无限上升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无法避免的问题。在利益至上价值观熏陶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无形中加大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压力,由此看,市场经济的繁荣,所带来的弊端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开创性的。

(二)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快速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中国,对当代青年造成巨大影响。独立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等思潮使得当代青年逐步抛弃集体本位的思想,而选择个人本位。

1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思想特征主要为: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以市场经济和宪法法律作为个人自由的基本保障;主张推行渐进式改良;待人处事的重要价值在于宽容或容忍。自由主义所追求的是个人权利和自由,从道德层面来看,这种自由必然导致对道德判断的多元化认可和评价,实际上,自由主义已经成为了道德多元主义的保护者和根据。道德多元主义在实践中所构成的特征往往是一种占有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要模式,所带来的不是相互合作帮助的群体,而是群体的不同利益冲突,而以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为基本准则的自由主义者,让道德的伦理价值不断下降,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标准逐步转移到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这种随意的主观标准上,对于公众和他人的自由容易造成巨大的伤害。

2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创始人杰罗米·边沁解释道:“所谓功利,意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凡是带来幸福或快乐的事情就决定去做,凡是使人不幸或痛苦的事情就拒绝去做。功利原则是判断价值、决定取舍的标准,凡符合功利原则的即为善,违背功利原则的即为恶。

根据功利原则,个人行为的最高价值——“善”不再是对最高理念的把握,不再是形而上学的实体,也不再是凡人难以企及的彼岸世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经验、可体察到的东西——由金钱、财富、名誉、权力及各种感觉而构成的幸福与快乐。这样的“善”,清楚明白地昭示人们:资产阶级的发财欲望和追求超额利润的行为都是“善”的。在巨大的贫富差别已经显现并日益发展的时代,在“善”这一最高伦理层面上鼓动人们利用手中的财富不择手段地、自由地进行剥削、投机、冒险,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幸福,其结果必然是经济不平等进而是政治不平等的凸现,更严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秩序和人们的行为准则造成混乱。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遭到部分青年的否定,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遭到质疑,他们开始追逐物欲的享乐,不思进取之风日益弥漫。

从大规模进军我国的西方影视业即可看出西方文化对我国当代青年的影响之深。青年们更加热衷于对欧美大片的追捧,票房市场上,欧美大片总是遥遥领先,而国产电影则毫无竞争优势。随欧美大片而来的则是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利益

取向,日益渗透的西方文化对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部分青年对感官享受、刺激的追求日益热切。总之,西方文化的冲击是当代青年价值观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也是影响青年价值观问题的重要原因。其中,价值观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宣传雷锋精神,集体主义等等传统文化,但形式老化,形式主义盛行,另外,校园文化也影响青年的成长,高中校园背负着应试教育的包袱,一切以分数为重,影响占主导地位;高校扩招后,许多高校功利主义盛行,纯学术的大学校园不再是象牙塔,无处不牵扯着利益的关系,校园亚文化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

1价值观教育内容较为薄弱及教育手段的落后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片面性及教育手段的落后性是青年价值观取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偏离的主要原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片面性或许可以理解为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薄弱,它体现于只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以及主体需求。目前,价值观教育带有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等缺陷,这样就很难使青年接受和认同主流价值观念。此外,青年的主体需求也未得到充分考虑。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日渐提高,也都培育了各自的文化需求,因而忽视主体需求的教育内容很有可能得不到青年的认同。

此外,当前的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的手段,方式方法不得当,难以对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产生效果。再者,只是注重正面宣传,忽略了负面宣传的作用,容易引发青年的抵触情绪,反而起不到教育作用。

2校园亚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对青年价值观念的培育形成了不良影响。校园亚文化包括拇指文化、碟片文化、“看文化”、电玩文化、垃圾文化等,这些“副”文化对青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浪费了青年的大量时间,也使得部分青年日益好逸恶劳,失去毅力,失去理想信念,进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四)互联网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给青年带来

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青年价值观的形成。 第一、政治观:意识形态西化

国际上的强势集团趁机构建新的意识形态霸权,冲击青年人正确理想信念的培养。互联网本来没有中心,强调平等,但因为美国在互联网方面绝对的技术优势以及扩张本能,美国无疑成了事实上的全球互联网中心。对中国来说,这种不平衡发展的首要的后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冲击。

第二、国家观:民族认同感弱化

互联网促进了当代青年的国际化,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青年人民族认同感的弱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发现,”互联网在强化了青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新人类‘的身上本来就带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而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在青年网民中,相当多的人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熟悉程度、认可程度要超过对本民族的熟悉、认同程度。今天的大学生中又一个经常见到的现象:某大学生谈起美国的某个州,不论天气、人口、经济、交通,都可以口若悬河,但若问及中国某个省,则瞠目结舌,对前者的了解之细远胜于后者。这种对本民族认同感的弱化带来了一个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后果是: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看重就业机构的国家、民族属性,而将为全人类工作作为自己的原则。

第三、自由观:行为为取向无政府主义化

互联网让使用者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过度自由无约束,让各种虚假的错误的信息充斥于网上,缺乏明确的思想导向。网络给每个用户都提供了成为传播者的可能。这提高了首重的地位,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单向性,但也带来了传播权的滥用,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目的传播任何消息。这其中,有谣言,有泄密,有些甚至直接危害到国家安全。在网络传播的空间中,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绝对的自由和民主。没有政府的管理,没有领导的监督,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发表言论。这使得一些年轻网民在虚拟空间里完全忽视现实世界的约束力量,随心所欲地进行反政府、反社会的传播活动。

第四、道德观:道德评判相对化

互联网为使用者构成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虚拟的空间,其无中心感与非真实化使得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规范在其中并不能一如既往地发生作用。因此,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进入互联网的青年人往往会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与行为。一方面,认为网络上很难讲道德;另一方面,有意或无意地做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五、交往观:心理空间封闭化{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

互联网为青年人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扩大了眼界与交往面,但过度依赖网络,会让使用者逃避直接交往,大量采用匿名的间接的交流方式,甚至造成心理畸形。

传媒是人与外部世界交换信息的中介形式。与传统的媒体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相比,网络的实效性、信息量和表现手法更有优势,它集多种交往介质于一体,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等尽在其中,用户可以通过各种介质形式接收传播内容;同时,网络让用户有了更大的交往空间,地理的限制烟消云散。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迷恋于网络的年轻用户,接触信息面是更加开阔了,但个人心理发育却越加封闭了。

这一部分分析了这四个影响青年价值观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未形成合也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一直以来,家庭、社会都对青年价值观念的培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却忽视了三者的合力效果。不同价值观教育者的有效整合对青年价值观教育极为重要,但长久以来,人们都忽视了这点。近些年来,学校不断发生一些学生轻生的行为,教育圈才逐渐讨论这一问题,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应该寻找一个契合点,对于三者合力的研究应该不断继续下去,更好地培养我们的青年如何生活的更好。

篇五:《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状况调研报告》

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状况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状况调研

实践时间:2015月7月20日—8月31日

实践地点:石家庄

调研成员:赵寿典、卫同同

任务分工:设计问卷:赵寿典

发放问卷:赵寿典、卫同同

数据统计:卫同同

数据分析:赵寿典、卫同同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青年作为社会成员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无疑是令人瞩目的。当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而发展和前途。本调查旨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作出总结,并且给予客观的意见或者建议。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份一共回收了50份,回收率达到了100%,其中被调查者男生占60%,女生占40%。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有4%的大学生对人生观及价值观非常了解,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有很清楚的认识,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并制定合理的计划,而有60%的人对人生观价值观比较了解,其余36%的人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般了解。 有86%的人认为我们要做到燃烧自己,温暖别人,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并不断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有14%的人认为要获得他人认可。

30%的人希望有体面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方式,38%的人希望较高的工资和待遇,12%的人希望有自我锻炼与发展的机会,其余的希望能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人们期待的生活是尽全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做最独特的自己,.物质丰富,悠闲惬意,尽情享受生活,平淡稳定,家庭和谐美满,在一定经济基础上,追求个性自由的生活,工作忙碌,收入可观的小康生活而且也不断为之努力着。希望结交志同道合,人际交往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品质好,修养高,人随和,好相处的朋友。

同学们都能够给自己一个清晰、科学和客观的职业定位,评估一下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能力和职业潜力等,然后以此为目标,使未来的职业处于稳步向前发展的状态,从而以期望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结:通过对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初步了解到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乏有个别的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些许不足和偏差,而存在这些偏差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够清楚或者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导致其认识的偏差,对于此类学生,希望能够摆正心态,认清目标,积极进取,从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

三、实践感言

而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的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人生追求才能更高,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人生价值才能更美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于我们来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如果把人生比作在茫茫大海中航行,那么,理想就是前进的灯塔。有了崇高的理想,我们才能志存高远,心地宽广,跳出个人的小圈子,摆脱种种忧虑和烦恼,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扬帆远航。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 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问卷

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状况调研 1.您的性别?

a. 男生

b. 女生

2.您了解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吗?

a. 非常了解

b. 比较了解

c. 一般了解

d. 不了解

3.您对人生的理解是?

a. 为自己而活

b. 要获得他人认可

c.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d. 走一步是一步

4.您觉得自己的人生观是什么类型?

a. 奉献进取

b. 享乐主义

c. 平平淡淡

d. 追求物质

5.关于找工作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a. 体面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方式

b. 自己感兴趣

c. 较高的工资和待遇

d. 自我锻炼与发展的机会

6. 您向往设么样的生活? [多选题]

a. 尽全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做最独特的自己 b. 物质丰富,悠闲惬意,尽情享受生活

c. 平淡稳定,家庭和谐美满

d.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追求个性自由的生活 e. 工作忙碌,收入可观的小康生活

7. 您交朋友看重的是什么? [多选题]

a. 志同道合

b. 人际交往能力强

c. 学习成绩优异

d. 品质好,修养高

e. 家庭背景

f. 人随和,好相处

8. 您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120101234 化工学院 赵寿典 化工132

篇六:《青年人的价值观》{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

“把握自己、控制自己,做有价值的青年人”价值观

类别:我的文章 评论(0) 浏览(242) 2008-05-04 13:46

标签:自我认识与企业的认同

“把握自己、控制自己,做有价值的青年人”价值观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随着中国加入WTO,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深化和企业改革等工作的深入发展,青年员工面对着历史车轮碾过的尘土,面对着市场经济涌动着的阵阵浪潮,面对着开放着的世界送来的种种信息,面对着号称充满"自由与平等"精神的网络等使他们的内心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观念更新、理想与现实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分析当前企业青年员工思想状况的特点切入,提出“把握自己、控制自己,做有价值的青年人价值观”才是企业文化核心观念的重中之重。

青年员工属于企业中最活跃的因子,他们富于创造性,充满奋斗的欲望并渴求得到最大的认同。但同时,心态的稚嫩与浮躁,使他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的迷茫与心灵的孤寂,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带来竞争的剧烈,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时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因而他们的思想中常常会有矛盾与冲突之处,形成多元的思想。具体表现在:

1、职业责任感淡化,价值定位多元化

青年员工对所做工作看法片面,对企业提高综合水平不十分关

心,价值定位的现实主义与功利倾向日渐增强,往往以物质利益的得失为进退,在工作中出现了“一切向前看”的思想认识,没有奉献精神,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得失,人生目标越来越细化、具体且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部分青年员工在价值取向上自我倾斜,在工作中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以个人愿望的实现来体会社会价值,而不是以客观的角度来理解自我价值。政治追求谈化,重现实轻理解,对于个人未来没有设想的打算。面对当今企业的改革和科学的进步,没有足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2、学习技术有愿望,但热情不高,方向单一

青年员工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面方愿望都非常强烈,都希望得到专业知识的培训、获得高层次学历教育的机会和去项目现场锻炼的机会,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真正付注于实际的青年员工很少;平时对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专业实务方面的知识热情并不高,只对各种考证学习较重视、较积极。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给青年自身的工作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没有很好的基本功,局限了个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复合性人才或专业人才。

3、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强化,群体归属感的弱化

当代青年对于有关国家繁荣富强的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对于全球经济以及生态条件改善的问题,也密切注意并积极参与。但同时,青年们普遍感觉丧失了一种社会与群体的归属感,似乎个人只是悬浮在社会中的一颗粒子,自己的运动轨迹对周围事物的影

响微乎其微。因此,表现为一种知行的背离和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漠视,集体主义的概念与社会责任感的提法似乎缺乏一个支撑与依靠的基础,这种对比与反差反映在青年的行为特征中,便是从另一方面对个人本位的加强。

4、青年员工中存在有不正确的心态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一些员工心理上失去了原来的稳态,主要表现在:a焦虑心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青年员工心里掀起了巨澜,一些人完全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把周围的变化同自己的得失联系在一起,焦虑不安。b失落心态。在变革过程中,一些青年员工在心理上失去了原来的稳态,觉得在急剧变革的时代将会丧失原有的某些优势和能力,从而产生可能落伍的心理。c拜金心态。一些青年员工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为了多挣钱,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因此才出现了"三强化、三谈化"的现象,强化了个人主义,淡化了集体主义,强化了雇佣观念,淡化了主人翁意识,强化了拜金主义,淡化了奉献精神。d雇佣心态。一些青年员工认为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是老板,企业一切事情由老板说了算,对企业发展前途漠不关心。

这充分说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存在多样的价值选择,他一方面体现了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的宽容,但是也恰恰暴露了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无序、混乱和虚无,而价值观念恰恰是理想、信念和人生的意义之所在,社会上流行的诸如崇尚金钱、权力等功利的价值观念,使很多年轻人掉入价值虚无的无底的空洞;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也说明我们的年轻一代甚至整个社会患有精神萎缩的群体症状,因此我们必须把建立“把握自己、控制自己,做有价值的青年人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的重中之重。

一般看来青年人的价值观取向都取决于本身,但是在企业的青年员工的价值取向更多的来自于对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的认同,所以企业文化的选择不仅会导致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所投入资源数量的减少或者拒绝合作,而且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通常还会影响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努力程度。

只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感到自己的目标、理想和价值观通过企业的活动可以得到实现时,他才愿意为企业付出尽可能大的努力,这就表现为价值观认同和公平感会促使人们进行持续的创新。没有什么比缺乏价值观认同更能打消人的自觉性、热情和创造力的了。认同与创造力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当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开始生成,当认同感增强时,创造力和积极性也会增加。当企业内的认同感低于一定限度时,这种联系就表现出来。如当员工对企业所提倡的价值观的认同低于一定限度时,员工就停止了主动创造。管理者可以控制员工的身体,却不能控制他们的思维,也很难买到认同、创造和主动性。正如美国学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

普通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物质激励方式仅能够强制各类资源所有者

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较完全准确地执行合约的内容。但这并不能激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动力。只有当他们所认同的价值观得到企业的认同和给予后,他们才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的动力。具体表现为:员工会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流程和技术工具,减少浪费,主动创新。股东会关心企业发展,积极出谋划策,付出更多监督的精力。顾客则会在投出货币选票的同时积极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动宣传该企业的产品,甚至维护企业的声誉。合作商则同样会在供货方式和付款方式上作出创新,提供便利,优先供应紧缺产品等。 大量的管理学研究表明,“任何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努力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员工将不再只是执行变革的主要力量,而且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变革计划的制定过程。”“一个组织的员工可以是革新和变革的推动力,也可能成为主要的绊脚石。管理的任务是刺激员工的创造性和对变革的容忍性,”工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表现在他们创新主动性的极大提高上,合理化建议的数量则表明了人们渴望学习连续性创新却往往难以获得。

当然,企业的员工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早期工厂的以文盲为主的体力劳动者到现在以技术工人以及高科技研发人员为主体,一方面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不断获得独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员工的创新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这两个方面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员工价值观取向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

所以企业文化选择的结果不仅包括了资源投入的数量,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