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痛咳嗽耳针


第一篇:《咳嗽》

咳 嗽

【病名】

咳嗽病名始见于内经,古人曾将无痰而有声音者称为“咳”,无声而有痰者称为“嗽”,既有痰而又有声音者称为“咳嗽”。

【定义】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或兼见咳吐痰液者(西医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咳嗽可参见)

【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1、起病急剧抑或缓慢起病的长期咳嗽。

2、咳嗽的性质(刺激性干咳、伴有多量痰液的咳嗽、犬吠样咳嗽、呈高音调金属音的咳嗽、无声低咳或痉挛样呛咳等)。

3、痰量及痰的外观。

4、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胸痛、声嘶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等)。

二、临床诊断特点

1、暴咳诊断要点:

(1)发病无年龄、季节之限,但以气候突变之时为多见。病程一般超过一个月。

(2)起病较急,初起常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外感表证症状。

(3)以咳嗽为主症,并可伴有咳痰、气喘、胸闷。

(4)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用力咳嗽或咯痰后,罗音性质易改变或消失。

2、久咳诊断要点:

(1)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常有长期吸烟史。病情进展缓慢,常因反复发作而加重,一般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常在冬春季发作频繁。

(2)以经常咳嗽、咯痰为主症,多为粘液泡沫痰,早晚咯痰较多,或伴有胸闷、气喘。

(3)咳嗽发作期可于背部及肺底听到散在的干、湿罗音。

【病情分析】

(一)诊断依据:

1、咳逆有声,伴咽痒咳嗽。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或咳而伴喘。

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二)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血液检查

2、痰涂片或培养

3、胸部X线检查

4、肺功能检查

(三)鉴别诊断:

1、感冒:以恶寒、发热、头身痛为主症,而咳嗽较轻或无。

2、时行感冒:起病急骤,常有高热,全身症状显著,有流行性。

3、肺热病:起病急,咳喘明显,发热甚,白细胞多增高,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浸润灶。

4、麻疹、顿咳:多见于小儿,有传染流行特点,分别有出疹和阵发性呛咳及咳后有鸡鸣样回声等独特的症状及体征。

5、哮病:以发作性哮鸣、气喘为特征,一般先哮喘而后咳嗽,缓解后可无症状,一般无慢性咳嗽病史。

6、肺络张:有咳嗽、咳吐大量粘痰或脓痰的特点,或有反复咳血史,支气管造影可以确诊。

7、肺胀:病程长,气喘,胸中胀闷之症突出,有桶状胸,唇、指紫暗等症。

8、肺痨、肺痿、肺痈、肺癌、尘肺等肺脏疾病:经X线或其他检查可发现肺部的特异性病理改变。

二、病因分析

(一)原发病因

(二)继发病因:1、肺脏自病 2、他脏有病波及肺

(三)诱发病因

三、病机

1、发病:外感咳嗽一般发病较急;内伤咳嗽一般发病缓慢。

2、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3、病性:外感咳嗽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属于邪实与正虚并见。

4、病势:外感咳嗽初起在肺,日久由肺及脾肾;

内伤咳嗽既可由肺及脾至肾,也可由脾肾波及肺。

5、病机转化:主要表现为虚实、寒热转化。

6、证类病机:

(1)外感咳嗽: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燥热伤肺、风燥伤肺

(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肺气虚寒、寒饮犯肺

四、临床辨证

(一)临床类型:1、外感咳嗽 2、内伤咳嗽

(二)辨证分型:

1、风寒束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

汗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咳时汗出,口微渴,头痛,肢楚,身热

恶寒;舌苔薄黄,脉浮数。

3、燥邪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咳甚则胸痛,咽喉、口唇、鼻孔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干,

或伴鼻塞,头痛,恶风身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干少津,脉浮。

4、风痰恋肺证:咳嗽,咽痒,咯泡沫痰,或痰涎粘稠,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白滑或微腻。

5、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息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稠,色黄,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6、痰湿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而易略,色白或带灰色,

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滑。

7、寒饮停肺证: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或吐白色泡沫痰,恶寒无汗;苔白,脉浮紧。

8、肺气亏虚证:咳嗽声低,喘促短气,咳痰稀薄,自汗畏风,咽喉不利;舌质淡红,脉弱。

9、肺脾气虚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食少腹胀,四肢倦怠,咳声低弱,气短神疲,畏风自汗,平素

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弱。

10、肺阴亏耗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咳痰带血,甚或咯血,口干咽燥或声音逐渐嘶哑;舌红苔欠津,甚

则苔光少津,脉细偏数。

11、肝火犯肺证:气逆咳嗽阵作,咳而面赤,口苦咽干,痰少质黏,咳引胁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以气逆咳嗽阵作、咳引胁痛、脉弦数为本证诊断要点。

12、脾肾阳虚证:咳喘阵作,动则加剧,痰白粘或清稀,量多,腰膝酸软,纳差乏力,头昏耳鸣,形寒肢冷,

夜尿较多,或咳时遗尿,或阳痿早泄,大便多溏;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脉细迟。

13、阴阳两虚证:咳嗽、咯痰阵作,痰白粘或清稀,时多时少,安静时亦气短,动则尤甚,伴腰腿酸软,怕

寒肢冷,头昏耳鸣,夜尿频多,阳痿早泄,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自汗;舌质暗红,苔少

或光剥,脉细。

【治疗计划】

一、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二、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适当保温,避免受凉和烟雾刺激。戒烟、酒,以减轻其咳嗽、咳痰症状。

1、风寒束肺证:咳甚,加矮地茶;咽痛肾,加牛蒡子、蝉蜕;鼻寒、声重,加辛夷、苍耳子;有化热之势,加桑皮、黄芩。

2、风热犯肺证:常加矮地茶、桑皮等;咳甚,加前胡、枇杷叶、浙贝母;肺热已盛,加黄芩、知母、石膏。

3、燥邪犯肺证:津伤较甚,加麦冬、玉竹;热重,加生石膏、知母;痰中夹血,加生地、白茅根;胸痛,加瓜蒌、延胡索。

4、风痰恋肺证:一般可加杏仁、制半夏等。

5、痰热壅肺证:痰多、息粗,加胆南星、天竺黄;胸闷、气喘明显,加葶苈子、苏子;津伤口渴甚,加沙参、花粉、天冬、生地。

6、痰湿阻肺证:痰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加党参、薏苡仁、山药。

7、寒饮停肺证:心烦、口渴,加石膏、浙贝母;恶寒、头痛,加生姜、苏叶;喉中有哮鸣,加白果、射干。

8、肺气亏虚证:自汗、恶风、易感冒,加白术、防风、浮小麦;低热、口干,加沙参、麦冬、花粉。

9、肺脾气虚证:一般可加黄芪、款冬花、贝母等;自汗、恶风,加防风、黄芪、浮小麦;腹胀、纳呆,加扁豆、枳壳、砂仁。

10、肺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者,加银柴胡、青蒿、鳖甲;咳嗽较重者,可加百部、紫菀、冬花;痰粘难咯者,加蛤粉、黄芩;痰中带血者,加丹皮、山栀子、藕节。

11、肝火犯肺证:肝火旺者,加山栀子、丹皮、赤芍;胸闷胁痛者,加枳壳、郁金、丝瓜络;津伤口渴者,加沙参、生地黄、麦冬;痰粘难咯者,加川贝、知母、海浮石。

12、脾肾阳虚证:肾阳不足者,加巴戟、菟丝子、肉苁蓉。

13、阴阳两虚证:肾阴不足者,加龟板胶、天门冬。

四、其他治疗

(一)单方验方

(二)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 2、耳针疗法

五、西医治疗

(一)控制感染

(二)镇咳、祛痰

(三)解痉平喘

【预后与预防】

一、转归与预后

取决于患者的体质、正气的强弱、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以及是否得到正确的治疗。

二、预防

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卫生。消除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呼吸道刺激。吸烟者戒烟。加强体育运动,适当进行耐寒锻炼。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疗效评定标准】

一、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

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二、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三、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病程观察】

一、病情观察

(一)舌苔和脉象的观察

(二)症状和体征变化的观察

1、咳嗽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痰量及痰的性状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

3、肺部听诊。

4、辅助检查。

二、疗效分析和处理

【住院小结】

一、确定诊断

二、预后评估

三、出院医嘱

【临床指导】

一、临证思路

二、难点思考{喉咙痛咳嗽耳针}.

1、产生大量痰液的原因:①支气管扩张;②肺脓肿;③肺囊性纤维化;④肺泡细胞癌;⑤肺水肿;⑥脓胸或肝脓肿破溃入支气管。

2、痰的外观与病因分析:

(1)无色或白色粘液痰——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缓 解期)、支气管哮喘、早 期肺炎

(2)粘液痰栓————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支气管哮喘

(3)浆液性痰————急性肺水肿

(4)脓性痰—————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脓胸

(5)粘液脓性痰———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肺结核伴感染

(6)血性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

(7)铁锈色痰————大叶性肺炎、肺梗死

(8)巧克力色痰———阿米巴肺脓肿

(9)棕红色胶冻状痰—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肺吸虫病

(10)黑色痰—————尘埃、吸烟{喉咙痛咳嗽耳针}.

(11)恶臭痰—————肺脓肿

三、经验探要

【中西医择优】

本病发作期阶段以西医抗菌消炎为主,适当辅以清热解毒类中药,有助于增强“菌毒并治”的作用;炎症控制后则重用中药扶正祛邪以巩固疗效。

另外,中药还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效果,因而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如能进行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对缩短疗程、减少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其治疗水平,无疑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诊疗方案 (2014年)

病名:咳嗽

中医病名:咳嗽病

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2、西医诊断:

(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

(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诊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止嗽散中桔甘前,荆陈紫菀百部研,诸般咳嗽凭加减,姜汤调下约三钱。)麻黄10克、杏仁10克、荆芥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陈皮12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枳壳12克、甘草6克。

2.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饮(桑菊饮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桑叶10克、菊花12克、杏仁10克、薄荷6克、连翘10克、桔梗6克、川贝母10克、钩藤15克(后下)、芦根3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

3.风燥伤肺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处方:桑杏汤(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还身热,清宣凉润燥能医。)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鼓10克、南沙参12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瓜蒌皮12克、桅子9克、黄芩10克、梨皮10克。

4.痰湿蕴肺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中夏和陈,意以甘草与茯苓。三子养汤白苏菔。)半夏10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苍术12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

5.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麻苇合剂: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