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中作文冬天丽江古城是什么样子的?冬天丽江古城是什么样子的?

冬天丽江古城是什么样子的?


篇一:《谈丽江古城的文化特征》

谈丽江古城的文化特征

一、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二、文化特征

灿烂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简科全书。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

音乐瑰宝丽江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

鲜明特色的丽江古城民居。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统一体。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二:《去丽江古城应该这样玩》

丽江最美客栈老板娘带你阅尽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古城,无论逛多少次都不会腻,无论逛多少次都会发现新事物„„

——引题

我来到丽江已经两年多了,每天我都会去逛逛古城散散步。在这里,我经过丽江古城的每一个小铺子,我逛过丽江古城的每一条小巷子,我看过丽江古城的

每一朵花开,每一片云散。

我爱丽江,我爱我在丽江的每一天生活。

我是辽宁人,纯粹的东北直爽女人,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来丽江,留在丽江。 人生轨迹的迁移就是这样的具有不定性,面对选择我也挣扎好久,凡事总有得失。于是我放弃了白领,放弃了原有的一切生活,和老公来到丽江一起开客栈。

总觉得人的一生不应该每天都是早八晚五的生活,都说人生有两次冲动,一次为了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不知道我这属于哪一种,但是这是我最想要的生活。{冬天丽江古城是什么样子的?}.

丽江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如果你在城市呆腻了,就来丽江感受几天,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放松,去感受丽江、感受客栈、感受这里的蓝天、白云和阳光。{冬天丽江古城是什么样子的?}.

人在丽江,幸福可以很近很简单,早晨醒来,远远地看见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玉龙雪山,是一种幸福;晴朗的夜晚,坐在院子里露台上享受天顶的满满星光,是一种幸福;骑着自行车,看着眼前铺满天际的黄澄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水稻、淡紫色的蚕豆或土豆花,是一种幸福;漫步小桥流水间,被街角转弯处仿佛一夜间突然盛开的各种花木炫得睁不开眼,是一种幸福„„

而这些简单的幸福,却又是在丽江以外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法复制和体会的。希望,每一个在丽江停下脚步的人,都能用心细细体味只属于丽江的幸福味道。

我想写一份关于丽江古城的详细游玩攻略,告诉大家丽江古城可以怎么走怎么玩,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让每一个看了的人来到丽江都能发现丽江古城最美最值得的地方,希望大家来到丽江能发现丽江的美,而不是逛了几条商业街酒吧街,就给丽江古城留下喧闹、商业化的印象。

下面攻略正式开始。

出行准备:

1、把人带上~爱美的还可以先化个妆。

2、一双舒服的平底鞋,因为丽江古城是不平整的石板路,走起来会比较不舒服,不要穿高跟鞋、厚底鞋,难受还容易崴到脚。我原本是个蹬高跟鞋的人,来丽江后也开始穿上平底鞋。{冬天丽江古城是什么样子的?}.

3、一台用于记录美的相机,或者一部像素较好的手机。当然不爱拍照,只喜欢用眼睛去记住美的人可以不带。

4、防晒的物品,可以在出门前搽好防晒霜,也可以带上遮阳伞、帽子或披肩,丽江这边天空很美,一年起码有三百天是蓝天,但是太阳也很晒,回家大家都说我黑了,明明我每天都有注意防晒。

5、带上钱,丽江那么大,说不定逛着就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是钱包都没有,怎么买东西。

6、第一次来丽江的朋友,可以带上一张丽江的地图,虽然你不一定能看懂,因为丽江的小巷子实在太多了。其实迷路也是一种乐趣,不经意走进一条人迹罕见小巷子,发现一簇开得正灿烂的不知名花朵,仿佛走路的疲累都消失了。

另外提醒:

丽江古维费是80元,虽然说严查,要求游客都购买,但是严查是不可能的,一般而言,去丽江的一些景点游玩会查,特别是上玉龙雪山,所以打算去雪山的朋友最好买古维,古维票据收好,丽江会有抽奖,前几天刚抽了一次,十人每人中了二十万呢。

篇三:《云南丽江古城文化》

云南丽江古城文化

一、名字由来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二、历史溯源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三、气候特征

丽江一年四季日温差较大,早晚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日温差在10度以上;年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

全区除6月-9月外,昼夜温差一般都在10摄氏度以上;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全区海拔从1015米到5596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征。丽江的天气,喜怒无常,不说冬天,就算是三伏天,气温有时候也会降到十度以下,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来丽江,带上足够的衣物是必须的,建议夏天除了夏装以外,适当的带上一两件春秋装,冬天必须带上防寒的夹克及羽绒服等。

最佳旅游时间:一年四季皆宜。{冬天丽江古城是什么样子的?}.

四、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

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1、纳西巴东文化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 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东巴文被誉为“东巴文化的瑰宝”是纳西族在传统宗教东巴教的经书中使用的一种图画文字,由东巴(东巴教巫师)用竹尖笔或铜尖笔蘸上用松明烟和酒、胶水、胆汁调制成的墨汁,写在树皮制的厚棉纸上。东巴经就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堪称丰富的纳西族百科全书,全书约二万多卷它纪录了纳西的生活面貌和其它民族的关系;古老的神话故事、叙事诗、民谣、谚语等等,为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语文文字、宗教、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纳西族具有优秀的音乐传统,纳西古乐是云南最古老的音乐。纳西古乐中,最著名的是大型组曲“北石细里”,据谐音俗称“别时谢礼”,汉译“白沙细乐”。

2、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东巴,意为智者,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他们掌握东巴文,能写经、诵经,能舞蹈、绘画、雕塑,懂得天文、地理、历法,所以成为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

3、民俗风情与节庆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节庆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大的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另有“正月农具会”、“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交易会”等。

4、礼仪与禁忌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

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

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

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

五、历代名人

滇史巨擘方国瑜

云南省丽江人,纳西族,1903年正月生。中共党员,1981年为中国民族史博士导师。1933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先后担任北师大研究院编辑员、洛阳师范学校教师、北平私立民国大学国文系教授、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文史系主任、文法学院院长,兼任云南省通志馆编审、审定、续修之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九三学社云南省工委副主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全国史志编纂委员会顾问、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等职。

从50 年代起,先后招收三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培养了三名硕士研究生、一名博士研究生、一名外国留学生、一名外国进修生。他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云南史料目录概况》、《纳西象形文字谱》、《彝族史稿》、《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等十余部著作,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南地区)的编绘。方国瑜是云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成为云南学术史上的一代大师。

书画家、音乐家、诗人周霖

周霖字慰苍(1902—1977),纳西族,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音乐家和诗人,生前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副县长,被认为是“云南现代画坛的代表人物”。

周霖先生有着广泛的艺术修养,他虽以善画而知名,但他的诗作更在书画之上,其淡雅萧疏,清幽绝尘的风韵素来享有“得香草美人之意”的褒评,其代表作《渔隐杂咏》堪称诗坛一部难得的逸品。而他的绘画却又能每含诗情,清风遗韵,有玉树临风之态,极受世人珍爱。

1963年金秋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纳西族画家周霖作品展览》曾揭开了中国美术史上一页新的篇章。由于这是中国美术馆建成后所举办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又是来自边疆少数民族画家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美术界知音的陈毅元帅和黄镇同志亲自指导画展的筹备工作。展览会上,陈毅元帅高度评价周霖先生是 “我国少数民族中难得的画家”,郭沫若激动之余现场题诗一首“石鼓声闻到凤城,龙潭风物活生生,山泉引自源头处,天外飞来有” 以表示对这位“诗书画三者并列”的兄弟民族画家卓越艺术成就的推崇。著名画家冯健吾(画坛怪杰石鲁胞兄)也以“郑虔三绝诗书画,周老豪端倍有神”的律诗相赞。

周霖先生的一生创作了2000余幅作品,先后于1963年出版《周霖画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周霖画集》(云南人民出版社);他1961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创作的巨幅国画壁挂《金沙水拍云崖暖》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这些都是他留给后人最值得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多民族的祖国画坛增添了一树艳丽的奇葩。 “田园诗人”木公

木公,字恕卿,号雪山,又号万松,明弘治七年(1493)生于丽江土知府中,于嘉靖六年(1527)袭任丽江土知府职。木氏土司素重汉族先进文化,明代以来即率先学习汉文化,悉力追索。故木公幼时,家人即请来汉学老师专事教诲,十六七岁时已熟读四书五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并能随兴吟咏。《滇南诗略》“木公童牙不为儿戏,读书千百言,过目成诵”,“人皆称此天才也”。

木公的诗作,多为五、七言绝句和律诗,构思清新,格律严谨。其作品内容,除有的表现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外,不少是描绘、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丽江田园风光的佳作。

此外,木公还有不少抒写维护祖国统一、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赤诚忠心的爱国情怀。

木公一生有六部诗集问世,共1400多首诗,是为《隐园春兴》、《雪山庚子稿》、《万松吟卷》、《玉湖游录》、《仙楼琼华》、《雪山诗选》。另《列朝诗集》、《云南丛书》、《滇南诗略》等书中也选录了他的诗作。其作品艺术手法较为成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时人评价较高。

木公可谓纳西族历史上第一位较有成就的诗人,开创了纳西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学做出了贡献。

土司木增

木增(1587--1646年)字长卿,号华岳,又号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十岁时父亲突然病死,木家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年幼的木增表现令人惊讶,他在母亲罗罗氏的支持下,召集宗族会议,严正宣布:“虽然连遭丧故,但朝廷法度,祖宗陈规俱在,谁敢有不利于我而想败坏法规,决不饶恕!”镇住了图谋不规之徒。十一岁时(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袭父职,为第十九代土司。

木增自幼随军出征,有出众的政治军事天才,任职后南往北战,守土安民,平定叛乱,抵御外敌,胜绩累累。当时,明朝的统治已走向末路,内忧外患。忠于明朝皇帝的木增,多次贡献银晌给明朝廷,以急朝廷的战事之需。他还上书给皇帝,建议皇帝敬天,遵守先祖法变;爱身修德,去声色;爱民减役薄税;用贤能;广开言路;详察亲访,辨别好坏;守信用,赏罚分明;平定辽东边患;重视孔子之学等等。公元1620年,明皇帝赐给他“忠义”,这就是现在木府门前的忠义牌坊的由来。

六、建筑文化

丽江古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

篇四:《丽江古城简介》

丽江古城简介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篇五:《丽江古城的文化与其建筑特点》

丽江古城的文化与其建筑特点

摘要: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点,受汉族影响,其建筑特点既有本民族气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的民居类型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代表性建筑有木府,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关键词:建筑特点,建筑构造,文化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祖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经过近一千年时光的积淀,丽江古城的韵味也变的醇厚,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也变得更加神秘,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以下为几种比较常见的建筑类型。

一、古街

古城中的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

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二、古桥

众多古桥交织错落 ,构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三、代表性建筑

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例如木府、福国寺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公元1601年,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

丽江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色。丽江古城是一个由

多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一座带有少数民主风格的古城,其中第一民族为纳西族。纳西族拥有自己的语言,记录了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古城的家庭中没有丈夫和父亲,仍维系着最古老的母系社会。

丽江古城中的摩梭人,他们的父亲和丈夫仍同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男女之间实行走婚的制度,他们的关系以最纯洁的感情来维系,这种关系保持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长有短,有的只有几天,有的却可维系一生。摩梭人没有自己的语言,却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上千年,他们仍然坚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穿街过巷,流入各家各户,贯穿整个古城,城中的人们依靠雪水洗衣,灌溉。自然,人们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在城中建造出了各式各样的供水系统,更加方便快捷。在古城中有公用的泉水,由三个由高到低的池塘组成,被称为“三眼井”,分别是头塘,二塘和三塘。头塘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因为水自高到低依次流过头塘,二塘和三塘,二塘的水可以用来清洗蔬菜和水果,三塘的相较于二塘和头塘较为污浊,被用来清洗衣物和其他脏物。这样就达到了水资源多次利用的目的。同时,人们也充分利用了水力,他们利用水来带动磨盘,这样的磨盘叫做水磨,用水力取代人力,节省了力气和时间。

古城中的建筑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水的影响。水走街串巷,虽然给人们带来便利,却也阻碍了交通。所以古城中有大量的古桥,搭建在街与街和房与房之间,连接起了人们的交流和交通。

纳西民族的房屋多以泥土和木头为材料,而三坊一照壁则是最常见的。三房一照壁的构造与汉族的四合院有点相似。三坊均是三间两层的建筑,此外正方两边还有两个小房间,一间用来做书房,另一间用来做厨房。长者居住于一排主屋中,小辈们则居住于两侧的屋子中,主屋的对面是一堵以白色为底的照壁,其上可能装饰有一些题写的诗句,更加彰显了少数民族人民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个照壁将一大家子人封在其中,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让处于其中的人感到一种别样的温馨。

四合五天井由一间正方和三间下房组成一个大的天井,而在两边的小厢房两侧又各有两个小天井,加起来便是四间房和五个天井。中央的大天井中有时会在

中一些花草。这样的构造有利于充分利用空余的空间,且对于光照的利用也可以达到最大限度,虽然四合五天井在丽江古城中并不是最常见的建筑,但它同样体现了纳西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房屋建筑艺术,是纳西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前后院和一进两院都是以院子为核心的基本建筑形式。前后院,顾名思义,及前后两个院子组成的一户民居,它的特点是由花厅来连接两个院落,前面的院子为辅要的,通常用来做花园,后面的院子则是用来居住的。前院和后院皆左右对称,坐落于房子的中轴线上。一进两院则是再进大门之后分别由两个入口进入两个庭院,各个庭院又由花厅,走廊等相连。

古城的房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具有汉族特征,是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体现,更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体现,坐落于玉龙雪山下的这个小城,不仅仅是人与建筑的集合体,还有它经历的千年岁月,流淌在时光中的文化和建筑气息,源远流长,不断影响着每一位走过五花石的旅客。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丽江古城:

篇六:《由丽江古城看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式及特点》

由丽江古城看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式及特点

摘要: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关键词:漓江古城 纳西族 建筑 三坊一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