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中作文描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诗句描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诗句

描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诗句


篇一:《最美的十首诗词》

中国史上最悲伤的十首诗词

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2.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 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坛佳话。 这首诗道出了多少屌丝心中的悲伤! 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日君王,一日囚犯,天下经历如此落差的有几人,愁是什么样的呢,愁就像那向东流的江水一样。 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5.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

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6.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人都喜欢活在昨天,在任何时候都感慨自己的人生,物是人非事事休,谁该欲语泪先流呢。 如果翻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谁都有美好的回忆,谁都有自己的传奇每个人都有剧本可以拍成电影,正因如此每个人都值得回忆自己的人生。 7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妻子诀别已经十年,往事还是那样清楚,坟堆千里,哪里是我倾诉的地方。

夜来乎梦往事又若隐若现,妻子在那里梳妆就和往日一样,

梦醒来一切如初,那是多么凄苦梦还是不要太美丽,越美丽的梦醒来时就越痛。 8.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时候,离开也许是最好的成全,各位屌丝们你们不断追求着女神,给女神带来的确实烦恼。 爱一个人,不是就是让她有自己的选择吗,即使她的选择或者在你看来不是那样的正确,但你为什么残忍的不肯离去。 9.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悲伤在于他不但感慨自己人生的起伏,更折射了一个王朝的衰亡。 自己多年经营,奋力抗元,最终落得如此下场,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呢国仇家恨都不在重要。

人生自古谁无死呢,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无奈。 10.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人生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有些感情着墨太浓反而显得做作。 今夜扁舟来决汝,生死从此各西东,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扁舟来决汝,天下太大,女儿葬身之处只有那么小。

篇二:《一中初三月考语文试卷》

富村镇一中九年级月考

语 文 试 卷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l~7小题,其中l~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

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 悬.念xián 怒不可遏.è 斟.酌zhēn 神采奕.奕yì 彷.徨páng B. 沮.丧jǚ 言简意赅.gaī 蛊.惑gǔ 以讹.传讹é 憔悴.cuì C. 憧.憬chōng 唾.手可得tuî 辍.学zhuì 无边无垠.yín 稚嫩.nèng D. 蹒.跚pán 慷.慨大方kǎi 叱.骂chì 坦荡如砥.dǐ 渣.滓zhā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妙手偶得 战战兢兢 憔悴 懵懵懂懂 心急如焚 B. 浮想连翩 巧言令色 稚嫩 喋喋不休 孤注一掷 C. 契而不舍 兵荒马乱 荒诞 鸡犬不宁 爱不释手 D. 温文尔雅 礼贤下士 糟粕 精兵减政 司空见惯 3.根据句意,下列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是( )

A.舍前有两棵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驳..(斑斓),此时尤为幽静。

B.奶粉含有有毒物质被揭发后,政府急谋对策,遏止..(遏制)相关制品流入市面。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杳无音信)了。 D.人要变成野兽,比变成圣徒要容易千万倍。自古以来,变成野兽的人多如牛毛,但变成圣徒的人却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4.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B.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美术家。 B.这些老年人在晚会上舞姿翩翩,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呢?

C.我市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

D.由于没有接到伤员,我和几名车友打算先将救灾物资送到市区内的几个灾民安置点。 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7.根据提示填空。(①~⑥题,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① ,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④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句子是: , 。

⑥初中阶段,我们学习积累了很多古代诗词,请你写出两句引用“典故”的诗句(课内外均可): , 。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8~10小题,共6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3月11日13时46分左右,一场史无前例的里氏9.0级地震发生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随后引发巨大海啸,造成万余人遇难,数万人下落不明,经济损失极为惨重。

12日,福岛核电站又发生核泄漏,产生了较大范围的核污染。

材料二:中新网3月1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网站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泄漏辐射,“福岛50人”留守岗位,争分夺秒,这批勇士无惧死亡、不求留名,只以全国上下的安危为念。他们的精神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材料三:在日本地震发生13个小时后,中国“首善”陈光标和他的“民间救援队”就到了日本,发放物资,参加搜救。在千叶县,一位地方官员告诉陈光标,他们是他看到的第一支来自外国的民间救援队。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派出了15名国际救援队队员奔赴日本救灾。3月17日,中国政府再次免费援助日本政府2万吨燃油,以解急需。

材料四: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18日下午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表示将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丹羽宇一郎大使并日本人民致以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胡锦涛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我们对日本人民在这次地震中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和人民正积极支援日本抗震救灾,我们将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材料整合】

8.综合上述材料,从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2分)

【热点辩论】

9.“3·11地震”发生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的网友认为:小日本活该!侵华战争中,他们大肆杀戮中国人,掠夺中国财物。去年,钓鱼岛事件公然抓捕中国船长,真是罪有应得!也有的网民认为: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又引发海啸、核泄漏,这是天灾,我们理应救援。请发表你的见解。(2分)

【心灵沟通】

10.在“3·11日本地震”事件中,最让你感动的人或事是什么,为什么?(2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10~25小题,共44分)

(一)(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1分)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分)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或.王命急宣 或: (2)其.间千二百里 其: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湍: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4.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分)

15.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分)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

①提起核辐射,你首先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②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坦露在了X射线下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③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如今大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新型楼盘不断问世,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同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居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一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骨头艺术品。房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至。

⑤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核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

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⑥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⑦建议你从生活中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房屋装修追求环保;谨慎对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先经过放射性物质测定;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 16.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2分)

1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第⑥段画线句要说明什么?加点词“最低”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19.其实,核辐射也不只是有害,生活中它对人类也有有利的时候,请举一个核辐射对我们的

生活有利的例子。(2分)

(四)(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

那无法忘记的眼神

韦延才

①郑光奇是一个农民,今年60岁,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看见这位老人的时候,是去年6月初的一天,那时一场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还没有停息。我是随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小组下去,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见到郑光奇的,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仅仅是一天之间,郑光奇就与儿子天人{描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诗句}.

两隔,就在昨天,郑光奇在村小学里当教师的儿子为抢救被山洪冲走的学生,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那个被洪水冲走的孩子得救了,但他的儿子却被洪水冲走永远回不来了,直到今天人们才找到他儿子的遗体。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能不悲伤么?

②郑光奇是和老伴、女儿来处理儿子的后事的,他老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多次哭昏过去,被送到了医院抢救,由女儿和学校安排的一名教师陪护着。或许是因为过度的悲伤,在与郑光奇接触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只有一句话:“人都已经走了,就让他安心地走吧。”

③我们安慰着老人,希望他能节哀顺变。当我们告辞时,郑光奇没有说话,他只对我们点了点头。但我看到他的眼里,分明有一丝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激之情。

④一个星期后,村小学校长带我们来到郑光奇家,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被郑光奇儿子救起来的孩子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了。孩子叫郑克,在村小学里读三年级。不知是因为腼腆,还是因为那次灾难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阴影,郑克始终拉着他母亲的手。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在来的时候,曾给郑光奇打了一个电话,说他是要带着孩子过来,亲自向老人表示感激之情和救命之恩的。校长上去敲了敲门,对着屋里说明了来意,但里面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⑤这是一个低矮的土坯瓦房,墙上的灰沙多处脱落,那扇门也很陈旧,门板间开着很大的缝。郑克父母拉着郑克,在门前跪下,说:“阿伯,您出来吧,郑克的命是你们儿子给捡回来的,从此之后,郑克就是您的儿子。我们都是您的亲人。”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快叫爸爸妈妈。”但孩子没有叫,泪水从他的眼里流了下来。正在我们不知所措时,屋里传来郑光奇老人的声音:“你带着孩子快走吧,我不想见到你们。”

⑥可能是孩子的到来,勾起了老人的悲伤吧。于是我们和校长就劝郑克父母先带孩子回去。他们点了点头,带着孩子有点依依不舍地走了。

⑦孩子走后,校长又上去敲门。郑光奇老人打开了门,老人有些憔悴,双眼比一星期前深陷了很多。落座后,老人的话依然不多。我们尽量不提他儿子的事情,只是询问他家里的一些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的,老人却摇了摇头。可当我们站起来要走时,郑光奇却一把拉住校长,说:“有件事校长你一定要帮忙。”

⑧校长点了点头,说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努力解决。郑光奇看着校长,说:“以后叫郑克不要再来认我们做什么父母了。”校长正想说什么,郑光奇又说道:“一个小小的孩子,别让他的心里有太多的压力和负担。”郑光奇说着,往郑克他们走的地方看了看。我看见郑光奇往外看的眼神,是那么的平静。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告别了老人,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郑光奇老

人那个平静的眼神在我心里一直都无法忘记。我想,这样平静的眼神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它给了我感动,也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力量!

20.郑光奇的眼神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让“我”永远无法忘记?(2分)

21.郑光奇不愿认郑克做自己儿子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4分)

22.理解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4分)

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 含义: 作用: 23.文章几次对郑光奇做了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请从文中选择

一处肖像描写,然后加以简要分析。(4分)

肖像: 作用: 24.文末写到:“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根据文意,请说说“我们”会有哪些感慨?(3

分)

四、写作(50分)

25.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 点亮 的心灯

(2)以“滋润我心田的雨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若选文题(1),则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按要求作文;若选文题(2),则按要求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富村镇一中九年级月考 语 文 答 题 卡

准考证号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注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意2 、试题答案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事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项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选择题修改时,用橡皮擦擦干净,其他试题修改不得使用涂改液和不胶条。

、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描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诗句}.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2分)

(四)(17分) 20.(2分)

21.(4分)

22.(4分) 含义: 作用:

23.(4分) 肖像: 作用:

24.(3分) 四、写作(50分) 25.

篇三:《高二语文测试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科学巨人玻尔

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予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

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描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诗句}.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铁血柔情林觉民 萧萧

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

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

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炸药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成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

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见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

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我死,幸为转达。”

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