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中作文三国演义带给我的人生感悟三国演义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三国演义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第一篇:《三国演义给予我的人生感悟》

生活闲隙,品读国粹《三国演义》,思绪跟随它逆溯时间洪流,游历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不禁被它的波澜壮阔深深吸引,神为之夺。搁卷感叹的同时又觉感悟良多,反复品嚼,受益匪浅。

翻开扉页,伴随一首低吟的挽词,顺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溯流而上,金戈铁马的气息扑面而来,世界瞬间便纷乱了。-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之乱暴发了。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关、张桃园结义了。

“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曹操擎着犹自滴血的长剑,冷漠的面庞令空气也为之冻结。群雄并起,成王败寇!

一场生与死的角逐在利与欲的驱使下上演了。

战火开始在每一寸土地上肆虐,犹如蝗灾过境,啃噬成一幕幕残垣断壁,遗留下一片片惨雾愁云。

饿殍遍野,血流成河。

到处是流离失所的惊慌,到处是妻离子散的哭喊,到处是病痛折磨的呻吟。

一曲催泪断肠之殇在天地间游荡,无情地回旋。

三国,这个时代无时不刻不在诉说着它的残酷和哀伤。

审视历史车轮的辙痕,不难想见,战火烧过的地方,祸害最深的永远都只是平民百姓。

然而,他们的生命并没有书写着“卑贱”二字,甘心任由宰杀?只能听天由命?不!他们没有自甘堕落,他们也有思想,他们也会愤怒和反抗。

男儿何不带吴钩?

是谁的召唤萦绕在耳畔低声呢喃?

是不屈服的灵魂,是骨子里的血性!

胸膛里的血液开始沸腾燃烧,男儿们穿上戎装,跨上战马,纷纷奔赴沙场投访明主,用血和泪坚守着心中执著的那一道光明。

于是,一幅幅震憾人心的画面悲壮放映,让我们心潮澎湃,让我们扼腕叹息,让我们感动流泪。心绪随之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空城拂琴,单刀赴会。他们的从容不迫。曾让多少人拍案叫好?

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关公偃月刀挥落的地方曾令多少豪情男儿为之热血沸腾?

落日余晖中的长板桥,张飞那一声炸雷似的虎吼震碎了曹营多少士卒的胆?百万甲士在单人单骑面前踟躇不前。那人横戈立马的影子此刻竟是魔神般高大!这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大勇气,俯视古今,谁堪比拟?

羽扇纶巾,登临绝顶的才智,感念临终托孤他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五丈原上他流下了泪水,这个风华绝代的男子用一生诠释了那一份至死不泯的忠诚!

围城上燃起的烽火,北海岌岌可危,那于兵戈铁戟中冲杀而来的一骑,只因母命难为,身为子女的孝义使人淡忘了生死!它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东莱太史慈。

《三国演义》,它教予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魄力、勇气、忠诚和孝道。

刘备的仁德,关公的重义,孔明的智谋,三顾茅庐之礼,桃园结义,同生共死之信。仁、义、礼、智、信这些崇高的品质都在《三国演义》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在它曲折迂回的情节中,无不蕴藏着对人生的启迪。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郁郁而终,天之骄子的陨落使人明白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他的事迹提醒人们要明辩忠奸,勿信谗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虽是乱世奸雄,为了充盈军资甚至不顾道德谴责盗坟撅墓,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的成功有目共睹,它告诉我们“欲成大事,须不拘小节!”

乐不思蜀告诫世人不可玩物丧志,大意失街亭警醒世人不可骄狂自大,应谨小慎微。三顾茅庐教予人们礼贤下士。越是细心阅读,感悟收获便越多。如果我们把从它字里行间学习到的人生道理都运用到生活中,又何愁事业不成功?何愁家庭不美满?何愁国家不富强?

政治外交,我们需要从容不迫的冷静,保家卫国,那份一往无前的勇气不可或缺。侨居四海,当不泯赤子情怀。子女孝顺才能使家庭和睦,谨小慎微才不致于铸成大错。一个团体若能有一个礼贤下士的领导者,它的向心力将更加凝聚牢固,这样上下一心,兢业奋斗,事业才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三国演义》能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其中蕴藏的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研习。请不要用单一看待小说的眼光去看待它。它不仅仅只是一部小说名著,它更是一本沉重的历史教科书,这是前人血和泪的凝结。阅读它,是一种亲切和蔼的感觉,犹如与历经沧桑的老祖父贴心地交谈,他会把他用一生归结出的人生道理向你娓娓叙说,帮助你矫正身姿,让你行得更正,走的更直。

如今,三国这个磅礴大气的时代已经从岁月中匆匆走过,漫随着浩淼的江水远远离去,只留下一道道高大伟岸的身影供后世仰望,但他们的气节、他们人生领悟的精髓都已经凝注成了一本书,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这是他们留予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是艺术也是教育在历史衍变熏陶下长久积淀得来的瑰宝。它将随同着亘古流淌的两河流域一齐哺育整个中华儿女,它会用它慈柔的光芒洗涤一个民族的心灵。这样的文化将注定要被人们世代延习,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它将注定要在时间的河流里熠熠生辉,源远流长。

2

第二篇:《读《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

读《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 《三国演义》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里有很多领导、同仁都研读过,也都了解书中的内容。

我读三国是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的,那个时候对三国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认为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应该读一下我国的名著,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初读三国,就被书中的故事情节给迷住了。比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空城计、七擒孟获等。关羽的义气千百年来成了男人心目中的典范,被封了神。张飞的鲜活个性,诸葛亮的高超智慧和谋略;周瑜的英才早逝等等都让我着迷,爱不释手。三国绝对是一部好书,百看不厌。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看三国,突然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不单单是一个故事了。三国之所以成为古典名著,除了故事的精彩,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让人品味人生,品味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才是书中奥妙之处。

三国最成功的一个方面就是写人物,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活,有血有肉!但在写人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一切都不能“过度”。过度了,本来是好的也会变成坏的。这是我读三国从中得到的一点体会。 曹操:可以说是三国中最成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就这么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的人物,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多疑”,这也是写的最多的地方。诸葛亮在多次与曹操的较量中都充分利用了他的缺点,就连傻张飞在长板坡都知道利用疑兵之计使曹操上当!“多疑”最终也藏送了他的生命,这不能不让人有点扼腕惋惜!他有偏头痛,但在当时,华佗是唯一能救他性命的人!当华佗要给他开颅做手术时,他当时就疑心华佗有意害他,以致最终把华佗扔进大狱!死在狱中。同时也宣告了曹操自己的死期将近!读到书中这段时,我不禁感慨,这样一位英雄,却偏偏生性多疑,如果没有这个缺点,再多活几年,历史是否可以改写呢?

小说中另一个男主角关羽。大英雄吧?过五关斩六将,割骨疗伤。多大的义气,多大的英雄气概呀!在当时的三国里,关云长可谓是大大有名。正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也有缺点,狂!目中无人!最终导致败走麦城,留下千古遗憾!读史以鉴,一个人处身立世,不论你有多大的才气,获得多大的成功,谦虚待人待己,你才会一直成功下去,否则可能会像关羽一样败走麦城!

小说中的周瑜,周郎!年少有为,意气风发。赤壁之战在历史上真实的事件是他独立打下来的。赤壁之战中对诸葛亮的描写都是虚构的,就连草船借箭这样事都是周瑜做出来的,而非诸葛亮。就这样的一个有才气的年轻军事家,偏偏气量狭小!眼中容不下比他智高一筹的诸葛亮,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临死时还大喊一声“既生瑜,何生亮”!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而且还大有人在。性格决定命运,今天的人们,为了有效的应对生存发展的挑战,首先应该练好自己的性格,做一个大度的人,因为这是成败的关键。现代人生存压力大,经常会有很多烦心的事,所以我们要不锻的修炼自身的性格,做一个有度量的人,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进步。

诸葛亮:小说的第一男主角!羽扇冠巾,智谋超人,忠心耿耿,为了忠于刘备,死而后矣!他神机妙算,每战必胜,用人,用计,可以说在三国中没有比他再厉害的了。但是他的缺点是自恃聪明,不识实务!他刚出道时,他的老丈人就说他“生不逢时”。这个道理他自己也懂,但他偏不识实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梦想着帮刘备实现霸业,统一全国。他带兵六出岐山,最终以累死的结局而告终!

在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梦想,但要客观分析事物的存在价值和可行性,而不是一意孤行地去追求毫不现实的梦想!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个性完美的人物不多,我认为赵云算是其中之一吧!赵云在三国中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家,有勇能谋!忠义耿直!在三国所有战将当中,论勇,赵云仅次吕布,排名第二,论谋则胜于吕布,所以在三国中,战将的头把交椅应当属赵云。这样一位大将,他的威名应胜于关羽和张飞!功劳也不比关张小!刘备和诸葛亮都喜欢赵云,甚至刘备直呼子龙为四弟。但赵云做事卖力,做人低调!比起关羽的“狂”、张飞的“暴”则更显大英雄气节。他虽功高,但从不与关张争功,他清醒地知道,刘关张是三位一体的,他充其量排老四,所以每遇到功劳,总是谦让于关张!这也是他能与关张和睦相处的原因吧?就是这样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谦与让人的美德,最后得以善终!所以值得朋友们借鉴的是赵云的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三国演义》能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其中蕴藏的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研习。这是前人血和泪的凝结。阅读它,能帮助我们矫正身姿,让你行得更正,走的更直。

虽然战争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三国中的智慧在当今同样能够被人借鉴。《三国演义》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这种文化必将被人们世代沿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它将注定在时间的河流里源远流长。

第三篇:《导游经验交流:导游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导游,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虽然充满了辛酸苦辣,但每每回想起它带给我的人生感悟,精神总能为之一振。

记得刚做导游的时候,接过一个高龄游客团。所有客人都在60岁以上,其中还有一位91岁高龄的美国老妇人。在北京的行程中,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已属不易,更别说行程安排中还有一天要参观长城了。终于到了那天,我本以为她不会下车了,自己也可以借机喘口气。没想到车停稳后,安静了一路的她却说:“我91岁了,这次是第一次来中国,或许也是最后一次来长城了„„”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把其他游客安排好,我便带她往缆车方向走。司机也很帮忙,把旅游车开到离缆车入口最近的停车位上,于是我便和她慢慢地往缆车移动。与其说是慢慢移动,不如说是一步一步地挪。大约100米不到的路程,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挪了20分钟,而且出于对她的特别尊重———西方人不轻易言老、也不愿意动辄接受别人的帮助,我只能“袖手旁观”,因为这时候搀扶她,对她却是一种很大的侮辱。

终于到了缆车前,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缆车到入口处只是减缓速度,并不停止。对于即便是在缓慢移动的缆车,她也上不去。她一直上不去,我们只好等了一辆又一辆。最后,在经过她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我和工作人员合力把她抱上车,并且马上转移话题跟她聊别的。 到达山顶,下了缆车后,眼前已是一览众山小的壮观。但我们站的位置仍然不是长城。她一眼就看出来了,哀求我可否带她上真正的长城,哪怕只踏上一步。我看了看时间还允许,路也还算平坦,再就是她的真诚是谁也无法拒绝的。于是,就带她一步一步地移向一旁的长城入口。一路上,游客们主动为我们让路,工作人员也跑过来帮忙。{三国演义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她终于站在长城上了,眼里噙着泪,整个身子趴在城墙上,不停地亲吻长城,口中还时不时地祈祷着什么„„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很多游客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看着„„ 当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她拄着拐杖碰撞长城城砖的声音,我仿佛还能够听到。那声音铿锵有力,像人的一生,朝着一个方向坚定地走着。每当工作上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那声音,它仿佛在说,她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第四篇:《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在热闹的羊年春节伊始,和妈妈一起读了本《三国演义》,我一直来就喜欢读杨红樱写的书,因为那个更贴近我们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三国演义》对我们来说好像太过久远了吧…….然而妈妈告诉我,读《三国演义》可以让我体会到另一番的境界,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我和妈妈花了几天的时间读了这本《三国演义》,读完真的是受益非浅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的开场,写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让人感悟至深啊。

书中的“桃园三结义”“空城计”“草船借箭”等故事让人栩栩如生, 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第五篇:《我的人生感悟读书笔记三》

读《我的人生感悟》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季羡林先生《我的人生感悟》,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这本书就像一阵清风拂过我的拂过我的心头,让我有一种心灵被净化的感觉。 《我的人生感悟》这本书融合了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内容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年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美好的人生理想。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将季羡林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在书中,季羡林以自己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

在《谦虚与虚伪》一章中,季老用不长的篇幅告诉了我什么是谦虚,什么是虚伪。文章中说:谦虚与虚伪截然不同,谦虚是内在的、真挚的,而虚伪则是外在的、口头的。大师教我们要学会谦虚,不要虚伪,毕竟人生的道路是曲折无常的,一帆风顺的总在少数,做人就要做到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正确对待得与失。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指出:“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谦虚不仅仅表现在言辞上,更主要是表现在行动上,对己富于反躬自问,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工作学习上能把成绩当为新的起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奋力拼搏不断前进;对人能虚怀若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平等态度交往,扎根于同志朋友之中,置身于纪律约束之内。毕竟,谦虚使人进步。无论是求知、还是做人,多一份谦虚,就会多一份收获。

在论及善恶问题时季先生说:“自己生存,也让别的植物和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他还举例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有言:之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是典型的恶。”这就交给我们与人共处之道,就像季先生所说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毋庸置疑,先生的这本书对于我受益匪浅,阅读季羡林先生的人生感悟,无疑是在品尝一道丰盛的人生盛宴,这道盛宴蕴藏着中华千年文化的积淀,浓缩了先生穿透世事云烟洞彻人生的独特魅力,细细玩味赏读,如同啜饮玉宇琼浆,我们得到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

第六篇:《我的人生感悟》

读一本好书 学一生做人

季羡林老先生的《我的人生感悟》我已读了几篇。此书是季老先生对人生的精辟论述,独具匠心,堪称经典之作。他用沧桑的经历,满腹的经纶,大彻大悟的体会,把人生解剖得淋漓尽致。读后感到震颤、警醒。所以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我的人生感悟》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内容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今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美好的人生理想。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 “旷达”为题,将季老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在书中,季羡林以自己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在这些文章里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思索、长者的淡薄磊落、智者的睿智明悟,在这些文章里我们能读出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在这本书中始终贯穿着季老对世事人生的深情。这些文人散文无论是回忆往事、记述师友,还是写物抒情、感时言志,篇篇都洋溢着至深的真情,字字都流露出推敲的匠心,因此感人肺腑。而行文之优美、运笔之轻松,又令人爱不释手。这些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以真情真意为蕴涵的散文并不刻意追求情节的完整与结构的清晰,而以篇幅不等、形式自由,表现出不拘一格的灵性,彰显季先生的精神人格。

季羡林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学家,涉猎范围之广、造诣之深世间罕见。捧读该书,犹如围炉品茗。老人将心扉悉数打开,与我们进行娓娓的夜话,在亲切的话语氛围里,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发和顿悟。沉醉于季老的文字之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是平民中的大师,是大师中的平民。

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尽管眼下似乎有一点背离这个传统的倾向,例证就是苦心孤诣千方百计地想出国,有的甚至归化为“老外”,永留不归。我自己对这个向题的看法是:这只能是暂时的现象,久则必变。就连留在外国的人,甚至归化了的人,他们依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依然要寻根,依然爱自己的祖国。何况出去又回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呢?我们对这种人千万不要“另眼相看”,当然也大可不必“刮目相看”。只要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了,情况会大大地改变的。至于没有出国也不想出国的知识分子占绝对的多数。如果说他们对眼前的一切都很满意,那不是真话。但是爱国主义在他们心灵深处已经生了根,什么力量也拔不掉的。甚至泰山崩于前,迅雷震于顶,他们会依然热爱我们这伟大的祖国。这一点我完全可以保证。只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足够了。如果不爱自己的祖国,巴老为什么以老迈龙钟之身,呕心沥血来写《随想录》呢?对广大的中国老、中、青知识分子来说,我想借用一句曾一度流行的,我似非懂又似懂得的话:爱国没商量。

阅读季羡林,品位先生的人生经历,我们分明能够体会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所推崇的布衣精神。 阅读季羡林先生的人生感悟,无疑是在品尝一道丰盛的人生盛宴,这道盛宴蕴藏着中华千年文化的积淀,浓缩了先生穿透世事云烟洞彻人生的独特魅力,细细玩味赏读,如同啜饮玉宇琼浆,我们得到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

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东天出太阳,一直盼到今天,虽然读到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