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溪水的散文


第一篇:《2、溪水》

《溪水》教案

【文章内容简析】:

苏雪林的《溪水》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的散文。她以灵动、清新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夏季溪水被囚禁在浓翠之中沉闷的情态和秋季溪水与红叶戏耍、石头争执的景象,表明作者对溪水情有独钟的喜爱和对溪独特魅力的感受,进而表达出她崇尚自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资料进行提炼、加工、组合;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自主学习、赏析课文;学会提出问题,并能以读促写,进行模仿想象的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赏析文章。

3、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曾为多少画家、作家、摄影家等,提供了无数精彩的素材,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但是再美的自然界的艺术场景,都需要人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还要具备描绘它的能力,如同我们前面一篇课文所学的《山中访友》,正是有李汉荣的一双巧目,才发现了山中还隐藏着许多好友。而我们今天又要来学一位作家的作品,正是她用那善于发现、欣赏美的眼睛和那枝灵动的生花妙笔,把一条一般人眼里普普通通的溪水,写得像一位可爱的少女,顽皮的孩子。我们就带着一双去发现苏雪林笔下语言精彩的双眼,跟着老师一起在近溪水,去看夏天绿树丛林中小溪的舒缓清澈,去感受秋天小溪暴涨后的一泻千里和水石激荡的壮观场景。

二、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词语积累:

1)正音: 篙(gāo) 楸(qiu) 靛(dian) 涎(xian) 嗔(chen)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娟娟——美好的样子;靛——深蓝色;涎着脸——作出涎皮赖脸的样子;嗔——怒;生气。

2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7-1999),原名功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天婴、杜苦等,安徽省太平县人,生于浙江瑞安。曾留学法国学习艺术,后回国在几所大学任过教授。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等。

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多为记人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虽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

3 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季节的溪水?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颜色的?分别用一个词概括。

夏天:深蓝色;忧郁、沉闷;

秋天:深靛色;活泼、快乐。(初步说明文章运用色彩词的表达效果)

2)文章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溪水?

3)课文是从哪几个场景来描写秋天的溪水的?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小标题。

“溪水恶作剧” “水石相斗”

总结课文结构:

全文共12节,分为两个清晰的层次:

1-2节 写出夏天走进树林,看到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的溪水及她水势舒缓地在林间流动的情形;

3-12节 写出了秋天水势浩荡、顺流而下的情形。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要段落,层次分明地刻画了“溪水恶作剧”和“水石相斗”的两个片断,情趣无限,耐人回味、咀嚼。

4)读完全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文章的哪个方面?

(用拟人手法展现,将溪水写作活泼的小姑娘。)

三、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分析“溪水恶作剧”

1 溪水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其性格特点的神态、动作等描写。

性格:活泼 淘气 善良

“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

提问:“现在,水恢复从前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的向前走着,一路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从前”指什么?(流入深林前)“淘气”有什么含义?(这里是“嬉戏玩耍”的意思,表现出溪水的活泼与快乐。)

2 红叶又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找出表现其性格特点的神态、动作等描写的词语。

性格:顽皮 粗心 可爱 机敏(幼稚淘气贪玩的儿童)

“私下离开母亲出来顽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的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顽皮贪玩 淘气 粗心) “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可爱)“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机敏)

提问:“母亲”指什么?“风偷偷儿的溜走了”又是指什么?(丹枫树;风停了)

3 请为溪水和红叶设计一段对话。

(二)分析“水石相斗”

1 溪水石怎样与顽石相斗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动词。

2顽石又是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溪水?

涎脸撒娇——娇嗔冲突——真怒尽打——得胜喘息

3从中可以看出溪水拥有怎样的性格?

性格:活泼 顽强 向往自由 追求个性

4 文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溪水“向往自由”的性格?

(分析第一 二 三节中夏天的沉闷与秋天的活泼)

(三)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关于溪水的散文}.

(四)作者参观水石相斗一坐就是用一两个小时,你又这样的雅兴吗?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心境。)

四 、小练笔:

设计溪水与石头之间的一段对话。 五、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溪水

夏天:深蓝色;忧郁、沉闷;(1——2)

秋天:深靛色;活泼、快乐。(3——12)(拟人)

“溪水恶作剧” :水——活泼 淘气 善良

叶——顽皮 粗心 可爱 机敏(幼稚淘气贪玩的儿童)

“水石相斗”:过程:涎脸撒娇——娇嗔冲突——真怒尽打——得胜喘息{关于溪水的散文}.

性格:活泼 顽强 向往自由 追求个性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心境

【教学反思】:

第二篇:《溪水》

二 溪水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和品味,体会本文的文辞美、画面美、描述美、意趣美(灵动美)。 2、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崇尚自由的思想感情。

说明:

《溪水》是一篇清新活泼的写景散文。作者把溪水比作少女,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溪水的美,溪水的灵性,溪水的神采,通过少女的温柔、忧伤、活泼、愤怒表达出来,神形毕肖地写活了溪水。学习《溪水》,就是感知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不仅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欣赏溪水的自然美,还要感受作者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的朗读、品味中,把握溪水活泼、执着的特点。

说明:

《溪水》是一篇美文,文笔清丽,语言流畅。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是深入文本的有效手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溪水”这一艺术形象里,除了自然之美以外,还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之美,作者感受自然景物而来的启迪、联想、思想感情在“少女”这一形象中得到升华。理解了这一点,自然也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有雅兴参观水石的争执。

教学过程

1、 古诗词中许多描写溪水的,请你写出两句。

2、 文章重点写了水石之争,这表现了溪水怎样的精神?全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反映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作者不仅赋予溪水生命,小红叶、坝底的石头也是有生命的,小红叶、石头各自有什么

特点?

第三篇:《溪水》

溪水

苏雪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有关散文的知识。

2.通过讨论,领悟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味作者礼赞生命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

【课文提示】

1.苏雪林,现代作家、画家。

2.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句式变幻多姿,语言极富音乐性。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楸qiū 杈chà 靛diàn 狡狯jiǎokuài 涎xián 嗔chēn 颊jiá 拽zhuài

【朗读课文】

1,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礼赞生命的思想情感。

2,划出描写溪水活泼可爱的句子。

【结构层次】全文共12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写夏秋两季溪水的变化。

第二部分(4—6段),写溪水戏红叶。

第三部分(7—12段),写观看水石争执。

【课文分析】

作品采用拟人化手法把一条小溪表现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夏天的溪水可怜、无助,秋天的溪水竟成了一个机巧伶俐的少女。作者对自然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对自然观察得细致入微,并运用了奇妙的想象。{关于溪水的散文}.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

一是文辞美。《溪水》的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形式,它已经成为文章的内容之一,成了较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就如同绘画,画面上的线条、浓淡相宜的笔墨,不应只被视作绘画的形式,还应成为读者审美的内容。

二是描述美。《溪水》的描写轻灵漂亮。作者不仅注意到叙述对象,而且还专注于叙述本身。这使读者在欣赏文章时,不仅注意到描写、记叙的内容,而且对描写、记叙的过程和方式产生兴趣。文章中有大量具有深刻内涵的、有序的“美语”。这“美语”未必很华丽,也未必朴素,却得体、精当。

三是意趣美。优美的意趣是美文的灵魂。意趣,是指审美主体(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情绪化的把握。《溪水》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富有情趣美,使人读之便觉意趣横生。《溪水》的美,不只在语言文字的得体优美,更在于语言文字中流淌出来的真性情。作者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同优美的语言相融合,成就了这篇美文。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 这句话中的“笑涡”指什么?

( “笑涡”是指溪水荡漾的旋涡。 )

2,“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是指什么?

( 这句话是指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 )

3,课文第3段的描写角度、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

( 从颜色的角度,描写秋雨后的林中溪水。 )

4,“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小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溪水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

5,本文是如何写夏、秋两季溪水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夏天的溪水像个温柔、可爱的少女,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之中,不得脱身。她“时时凄咽着忧伤的调子”。秋雨过好了,便获得了一种勃发的生命力,作者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这幅美轮美奂的景色,“飞尽了翠叶”、“金黄色的晓霞”、“泼靛的波面”、“彩虹似的光”,这种对颜色的敏感是和作者既是作家又是画家的身份分不开的。通过夏、秋两季溪水的对比,作者对秋天溪水的喜爱不言自明。 )

6,本文是如何写溪水戏红叶的?

( “溪水戏红叶”是全文写得最生动、最形象,最富情趣的段落。淘气的红叶,狡狯的西风,调皮的溪水,像一出童话剧一样历历在眼前。特别是溪水和红叶嬉戏的场景,令人难忘。“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儿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 7,本文是如何写水石争执的?

( 溪水完全被人格化了,她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性格鲜明。调皮的小溪遇到了顽固的石头,溪水的性情也开始变化起来,先是撒娇乞求,继而发怒,后来“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在溪水一个个温柔的巴掌下,石头终于低头了。溪水虽然获胜,却也是非常疲惫,以至于能听到她的喘息声。这也是作者花一两个小时来树林观看水石争执的原因。 )

8,什么是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散文的特点。

9,如何理解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10,根据表现的内容,散文可以分为哪三类?

( 第4-6题,详见课文第3页《散文》 。 )

【作业评讲】

【课外预习】

1,读一遍《芦花》,扫除文字障碍。

2,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第四篇:《《溪水》的创作背景》

《溪水》一文选自苏雪林的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绿天》。

《绿天》是自20年代末流传至今的一本畅销散文名著。率真清新的文风,轻盈活泼的文句,委婉真挚的抒情,奔放热情的思想,使读者读者心灵受到温暖细腻的抚慰,让读者领略大自然勃勃生机。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曾说:《绿天》实在是一本富有诗意的散文,我在中学生时代读它,和今天我做了祖母再读它,一样使我深得其味。

后人评价:苏雪林是一个背负着旧思想的五四新女性。在她身上常常体现出一种思想与实际的矛盾。

1915年,清王朝刚刚覆灭不到三年,中国社会依旧笼罩在封建思想下,封建思想对女子的约束依旧非常强烈。所以,19岁的苏雪林为了能去考安徽省立初级女子师范,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当争执到白热点时,求学强烈愿望竟使苏雪林不饮不饭,还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终于母亲对女儿的慈爱帮助下,苏雪林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说服了祖母和乡里顽固长辈,考入了安徽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可见苏雪林骨子里有一种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思绪。

后来,苏雪林又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五四”运动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促使了中国的第一次女性解放运动,苏雪林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一个具有五四新思想的新女性,无时无刻不再向往自由和幸福。但她毕竟是一个从封建家庭走出来的新女性,思想另一面又有着封建旧观念。

苏雪林14岁时,她的祖父做主,将她许配给了富商之子张宝龄。苏雪林曾以自己年龄尚小,求学心切为由,三次拒婚。

二十年代,当苏雪林留学法国学艺术史,张宝龄在美国麻省理工攻读机械工程。两个从未谋面的青年,在家长督促下,开始隔着大西洋通信。

几次通信后,双方都已发觉性情不合。苏雪林要求解除婚约,但父亲来信中严厉申斥她,母亲也抱病写信劝说、甚至哀求女儿。尽管在法国期间,苏雪林也有过自己心动之人,但为了父母双亲,她拒绝了,维护了这门“父母之命”的姻缘。在苏雪林身上依然保留中国封建传统女性的思想观。

回国后,在父母家长的要求下,在两家家族名誉的压迫下,各方面都没有共同语言的苏张二人违心地成婚。

尽管张宝龄和苏雪林并不是两情相悦,但婚后两人还是有一段甜蜜的新婚生活。苏雪林是留学法国里昂国立艺术学院的文学作家,张宝龄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造船工程师。两人都留过学,并且一文一理,相得益彰,今天看来是一种互补,婚姻很匹配。婚后不久,张宝龄受邀到苏州东吴大学执教,苏雪林在苏州海景女师教国文。两人住在张宝龄亲自设计的庄园“天赐庄”,感情也一度春意盎然。

也就在这段短短的一两年感情还和谐的新婚期间,苏雪林想用美文写婚后生活,纪念二人婚姻。于是创作了她的成名作——《绿天》散文集。所以《绿天》散文集里的文章都充满诗情画意:绿荫蔽日的园子、可爱活泼的溪水、盎然山芋地、明快的花儿、快活的蝶儿蜂儿鱼儿,好一幅幸福的田园。

可惜《绿天》只写了一半,两人就因不合而分开居住。苏雪林强颜欢笑完成了这部作品,在文字里倾注她全部感情和梦想,所以后来她自己自嘲地称这部散文集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苏张二人,一个是官宦世家出身,浪漫、冲动、热情似火焰、爱摆弄美文丽字的文学女才子;一个是富商出身,冷静、理智、严肃如岩石、沉醉于造船事业的工程师。一个素以才子自负,开朗活泼,喜欢电影、跳舞、茶会等交际;一个以受过科学训练自负,拙厚朴实,对于交际娱乐全不喜欢。一个追求理想,半点家事不会;一个恪守忠孝,要求妻子贤惠顾家。一个徒抱幻想,不予付出,却生嫌怨;一个天性淡泊,不近乎情,只醉心事业。

从此二人婚姻也名存实亡。双方都拥有离婚的自由,但受旧思想的约束,为了名节,两人终生维持着这桩死亡的婚姻,即是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苏雪林大部分时间她和胞姐在一起组织了一个奇特的“姐妹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