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项羽


篇一:《我说项羽》

我说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随着这首垓下歌的歌声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也将完成他的使命到了他完美谢幕的时刻了——项羽。

项羽,名籍,起兵反秦,在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传说项羽在很小的时候旧梦举起非常重的大鼎,但这位英雄却输在了一个沛县的小混混手里。

我认为项羽的失败主要是有他的性格所致。性格决定命运。

成大事者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史记》中记载项羽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叔父项梁学习兵法但是没学几天就放弃了,之后学习剑术,可是又放弃了。所以项羽小的时候空有一身蛮力,缺乏领导才能及安邦定国之策,这就为他以后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成大事者,须当断则断。所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的道理就在项羽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刘邦攻入关中,降了秦王子婴派兵拒守函谷关之后。项羽破关而入与刘邦在鸿门相见。当时的项羽占据天时,地利的时候由于他的妇人之仁,终究还是没有杀掉刘邦。在宴上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但他都不予理睬,最后放虎归山终成大患,项羽的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失败的命运。

成大事者要得民心。这点对于统治者是非常重要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就因为这一点所以能打败项羽。鸿门宴上,项羽占尽天时,地利。却没能占人和。鸿门宴的前一晚,项羽的叔父项伯却告诉了张良,之后就不难推断出刘邦的成功逃走。同样,在项羽乌江自刎之前,项羽被汉军追到阴陵,迷了路,问一个农夫然而这个农夫骗了他。可见项羽的性格连一个小小的农夫都知道了,试问这样的人怎么能得民心怎么能管理天下的?

成大事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性格。项羽出身名门贵族,生出来就有一种傲劲,所以没法听进别人的意见。自认为高人一等等的他事事都顺着自己性格来做。攻破函谷关,火烧阿房宫大火三月未灭,抢夺无数珍宝,只为了一己私欲。临死前还不知悔改。把自己的失误归结于天。这是多么可悲啊、

正是由于项羽的种种性格,妇人之仁,暴虐,残忍,天真和自负这些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败!

篇二:《作文 我说项羽》

魂断英雄梦——我说项羽{我说项羽}.

黄沙莽莽,秋风萧萧,历史的风沙侵蚀着无数人的身影。壮士、枭雄、勇者的身影却格外的清晰。透过滚滚的满天飞沙,他穿越历史的尘埃踏着铿锵的脚步向我们走来,脸上的那一丝微笑,一如在乌江亭旁那般凛然。

无法想象,年少征战,战无不捷带有的传奇色彩;无法猜测,尊为霸王,称霸一方具有的智慧与谋略;无法体会,挥泪告别,上演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悔恨;更无法懂得,大势已去,乌江亭自刎的凛然与悲壮。项羽兮,壮士兮,英雄惜,无奈兮。

起义三年,连侯灭秦,而封王侯,号为霸王,征战沙场,七余年,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怎曾想,这样一位常胜将军,这样一位风靡一时的王者竟二十有余,本是年少轻狂的年龄,却承担着太多重量。虽在称王的路上走的艰难,但却勇往直前。那一句彼可取而代之称出了梦想的重量,描绘出心中雄伟的殿堂。心有多大,梦想就能走多远。西楚霸王,只愿来生你那雄伟壮志得以实现,给你的人生画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巨鹿一战,大获全胜,不仅创造下以少战多的记录,更使他人生登上巅峰。自此,项羽被无数人当传奇来传颂。

鸿门宴,轻放刘邦,留下祸根,或是骄横气盛,目中无人,亦或年轻狂放,不羁放荡,但年轻人固有轻浮的性格,谁又能因为这而将他打入谷底呢?且刘邦的卑鄙、阴险、狡诈不是我们所不齿的吗?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行为光明磊落,心胸坦坦荡荡,项羽绝对是典范。兵败垓下,泪别爱姬,末路英雄的本色淋漓尽显,滴下的泪水中沉淀着对爱姬的不舍与无奈,那突围中的厮杀是不屈的灵魂在咆哮,那项上的一抹嫣红铸就了他的悲壮。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虽然时事变迁,但英雄的容颜经久不衰,英雄的英魂与世长存!

篇三:《我看项羽》

我看项羽

中三五班 郝嘉良

项羽最后还是失败了,他败在了刘邦的手里。

其实,失败这事也并不可怕。“胜败乃兵家常事”么!就算是兵败身亡,那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对于项羽来说,死又算什么!只不过,项羽不是败在别人手里,而是败在了刘邦手里!不免让人想不通。

项羽怎么能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贵族,刘邦就是一介布衣;项羽是英雄,刘邦就是个流氓。项羽讲义气重情义,刘邦就是个无赖小人。如果撇开其他因素不说的话,项羽失败,实在是感到窝囊。然而,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这位英雄,在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

项羽是一个真正坦率的人,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那么多虚伪的偏护。直来直去的性格,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拉拢人,不掩盖人性的本质。就拿鸿门宴来说吧,听到曹无伤的告密与范增的分析,知道刘邦要称王。马上就不高兴要去打败刘邦。等到刘邦亲自来道歉时怒气立刻又烟消云散,还道出了曹无双这个对他有用的人。项羽是诚实的,有人说项羽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没有任何的城府。而我却认为一个英雄就是这样的不拘小节,认为对的就说,对人绝对诚实守信,不隐藏什么,坦坦荡荡,这才是英雄本色。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我认为这句话正适合项羽。 项羽讲义气,不说别的,他对刘邦就是仁至义尽。就因为他与刘邦结拜过兄弟,鸿门宴上,刘邦的几句花言巧语就让他不忍心下手,无论范增怎么暗示,都无动于衷,最后放虎归山。把刘邦的父亲妻子抓到后,本想用他们来威胁刘邦,可刘邦的一句“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就动摇了项羽。可以说项羽的仁义把自己给毁了。有人说项羽是“妇人之仁”。的确,站在成王败寇的立场,他的“妇人之仁”使得他眼睁睁让多次

杀掉刘邦的机会溜掉。然而从真正人性角度上看,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君子!不杀刘邦,正体现了他的君子之度。项羽的仁义,不是他的错,错就错在他对自己的敌人施以仁义。项羽败在了他太重义气和感情,他不知想要夺天下就要狠,刘邦恰恰利用了项羽善良的一面,一次次用话语打动项羽的恻隐之心,悲悯之心。项羽的君子之风与刘邦的狡猾阴险鲜明对照,这也注定了项羽的必败。

项羽的武功是十分高强的,他能打仗。项羽这个人把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极点。这位“曾是气吞残虏”的西楚霸王,带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着死”的豪迈,叱咤风云,气吞万里。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当项羽到了乌江边上时,驾船的乌江亭长愿意载他过江,再成霸业。但是,他不愿就这样逃跑。因为项羽是宁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即使是寡不敌众的一场搏斗,他也要拿起武器,迎着敌人拼杀,这是项羽与他的亲兵的共识。他与他的士兵与汉军奋勇拼杀,光项羽一人就杀了数百汉兵。最后自刎而死。项羽死的壮烈,死的英雄,死的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项羽与他的士兵都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贵族精神,这种精神刘邦恐怕连想都没想过。

项羽败在了他的悲剧性格。但仔细想一想,项羽其实败在了两种时代的交界处。项羽之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贵族的时代,这个时代讲究高贵感与英雄气概,讲究义气与情感,权利与利益甚至可以让位于个人情感。这个时代的君臣之间坐立而谈,侠客谋士云游天下,诸子百家论辩争鸣。然而这个时代在秦始皇开始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时,就开始没落。而项羽的死,意味着这个时代的终结,刘邦这个小人,开启了要用各种手段争权夺势的时代。项羽不会用狠,因为他和刘邦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他属于英雄贵族时代的人。他是这个时代里的唯一君子,代表着高贵与英雄精神。而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了代表权欲的一群流氓小人争夺权利时代了,唯一的君子最终被这群小人给肆意践踏。

项羽的时代就真的回不来了吗?个人英雄主义真的不适合21世纪吗?我们仔细看看现在的社会,权利与利益纷繁复杂,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私心而去做事。现在的时代,或许还真需要一些有个人英雄主义,有贵族精神的人出现,为国家建设,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去献身,去无私的奋斗。

韩信说刘邦不善用兵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弃诚信变成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项羽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而刘邦不足以与项羽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在乌江,项羽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许在当时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时代里,他算不上英雄,但项羽不适合这句话。”成者英雄,败者亦英雄,“才是项羽。

篇四:《我眼中的项羽》

我眼中的项羽{我说项羽}.

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

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没有政治家的肮脏手段和伎俩

没有小人的勾心斗角

活的自由{我说项羽}.

活出自我{我说项羽}.

当项羽乌江拔剑{我说项羽}.

叹无颜愧对江东父老

他已经成功了

是一个真正人的成功!

项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而刘邦不同,刘邦是一个小人。有人说项羽太过儿女情长,我认为不对,项羽是真正重视自己感情的人,他一生只爱一个人—— 虞姬,直到死也没有负虞姬。再看刘邦,好色,在逃跑时三次将妻儿从车上踢下去。刘邦能赢项羽其实是必然的,项羽仁义,而刘邦是小人,楚河汉界分出以后,刘邦出尔反尔,几次攻打项羽。项羽重义气,文武双全,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项羽,字子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的贵族家庭,他不愿读书,不学习击剑,更不愿学识字,只学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这为他能成为统帅,完成他灭秦的夙愿成了坚固的基础,项羽,一个悲剧的英雄。 有人说他是“妇人之仁”。他在鸿门不但没有杀了刘邦,反而招待其一起喝酒,在自己谋士的再三暗示下无动于衷,最终放走了刘邦。以致后来被刘邦逼地无路可走。 但也有人说他是显示出了他的“君人之度”。认为:他在自己的地方杀人,不武;而暗杀刘邦在自己的营中,属于谋杀,不是他的本性所为。显示出了他的“军人之度”。 这两种对项羽的说法,个有个的道理。 但我认为项羽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很重视感情的:他对士兵犹如自己的兄弟一样,哪个战士受伤了,他回送药送饮,问长问短,甚至会为死去的士兵流泪。有人说这是他“妇人之仁”的特点,我却不大赞赏这种说法。不能把人的善良都绘声绘色地说成这个人是“妇人”。当他血战沙场,溃败秦军,焚阿房宫的时候,他的“妇人之仁”还能找到吗?这又说明了什么?只有一个观点,就是项羽是上述两种性格的综合。 而他在别人眼中,除会拼、会杀、会哭、会被感动之外,还有什么?还有自信,成功的人都是有自信的。失败只有一个,那就是放弃自信心。在那个年代,力量和谋略各占半壁江山,直到现在也如此,有时候谋略会大于力量,赤壁之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眼中,项羽一直都是个英雄,虽然他失败了,但他在众人的心中,永远都是胜利的。 我对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其他有关项羽的史籍是非常熟悉的。 我认为作为一个军事家,项羽是很勇敢、很能打杖的。他幼年时跟上马父项梁学习,不愿意读书和学剑术,而要学'万人敌'的作战本领。他后来带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疆场,所向披靡,力量不断壮大,打了不少硬仗。打垮很大一部分秦朝的兵力,为推翻秦朝的暴虐统治,出了很大的力量。 "作为一个政治家,项羽缺乏头脑和眼光。他在灭秦以后,恢复割地分封制度,违反了历史发展和规律和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他攻入咸阳,大肆烧杀,阿房宫大火烧了三个月仍不熄。他把秦降王子婴处死,一次就坑杀了二十万秦军的降卒,因而失掉了人心。他放弃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关中,而建都彭城(今江苏八州),竟说什么'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他刚愎自用,不知人善用,不能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连最忠诚的谋士范增也离开了他,终于使自己陷于孤立,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是颇有人情味和英雄气概的。古典戏剧里有两出传统折子戏,《鸿门宴》和《霸王别姬》。前者是说的刘邦惮于项羽的权{我说项羽}.

势,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请罪,项羽设宴款待他,但未能按范增的计谋将刘邦杀害的故事。后者说的是项羽在垓下兵败被围,夜听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便爱抚着虞姬和乌骓马,唱出前文引用的那首悲歌。虞姬席间舞剑,安慰大王,答歌曰: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歌罢,为了让大王轻骑突围,便用剑自刎了。这两段充满戏剧性的插曲,说明了项羽是重信义、重感情的。 "项羽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介武夫,他当然不可能认识到导致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到他最后只带着二十八个骑兵败退到和县境内时,他不认为是命运在作弄他,几次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为了证明并不是他不善于打仗,他还三次战胜追赶他的汉军,斩杀汉将,砍倒敌旗,好证他的部下突围。既然认为是人力所不能挽回的天意要亡他,项羽因此拒绝了乌江亭长请他东渡的建义议,饮恨而亡。" 谈到对项羽的评价,使我不禁想起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看到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些达官贵人纷纷东渡南逃,不敢抵抗入侵的金兵,乃心怀悲愤地写下这首小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项羽的成名曲一再被人们传唱,唱得热血男儿扼腕叹息,唱得邻家闺女心花怒放。一个末路英雄,壮志未酬却已无力回天。这实在令人惋惜。而这般情景下的一番儿女情长,也的确太招女孩子爱了。再加上他骁勇善战,力能扛鼎的本事,项羽简直就是偶像与实力兼具,侠骨与柔肠并存的英雄。思绪飘飞,乌江之畔依稀得见碧血染红的苍皇大地,尽情聆听滚滚波涛依稀可闻那夜凄凉刺骨的楚歌声声哀婉。英雄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在八千子弟同归汉,独余二十八骑的情况下,寂寂上了乌骓,凄凄惨别虞姬,失去了自己一生挚爱!生命可贵!但是穷途末路苟活于世意义何在?要留给那些史官一些可以津津乐道的话柄吗?不,生当人杰,死为鬼雄!将士就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焉能为求保命而后退一步!项羽一生重信守义但最终也为仁义所累,乱世哪有什么诚信可言,他却错信了刘邦,一次次放虎归山,终成他朝之患。但是我认为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爱江山,自古英雄爱美人。项羽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爱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因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一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这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他欢心。这出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这位柔情似水的猛将令我佩服.两军对战,拼死一搏,“所当者破,所击着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是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项羽的一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地震当中如果官员也秉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灭秦功臣让我感动。 武功盖世,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笑傲天下,碑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项羽不愧为悲情英雄。他的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亲善士兵。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心,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实例比比皆是,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的果断,细腻,勇猛,感悟了我。让我明白到时机是多么重要,情谊是多么的可贵,精神是多么可嘉秦二世二年,一个眼色,立刻拔剑杀死了殷通。混战中,以一杀百。他的果断,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惊。“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为所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现在司马迁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义士令我颤动。

项羽无疑是一个悲情英雄,“我带领的八千子弟无一人生还,纵然父兄可怜我,我还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于是慷慨自刎。

项羽的失败在于:一是残暴凌虐,丧失民心。楚军到新安,夜袭已经降楚的秦军,活埋了二十万人,他们其实是穿军装的秦百姓的子弟;项羽又掠走秦宫女珍宝财货;咸阳宫的大火烧了三个月。如果你卷土重来,秦人不会殊死抵抗吗?你烧的不仅是秦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物质财富——宫殿,也是中国历代典籍图册等大量的精神财富;但刘邦虽然这个流氓无产者也照样讨厌儒生,对宫殿和美女照样馋涎欲滴,但还是采纳了张良与萧何的意见 秋毫无犯,大得民心。

二是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在刘邦周围,可谓人才济济:萧何、曹参、韩信、陈平、彭越、陆贾、周勃„„项羽身边除了虞姬还有谁?战争不是凭力气单打独斗,它是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集兵将的组织能力的。人才兴国,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规律,也是屡试不爽的真理。刘汉王朝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中的成功,使这一真理得到了极好的实践检验。刘邦说得好:“要论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要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要论带兵打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这是我能够得到天下的重要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也不能好好使用。”看一个领导者的高下,只须看他重用的是些什么人就够了。

三是思维方式的简单,脾气暴躁。咸阳宫固然是独夫秦始皇的杀人、专权和逸乐的淫窝子,但宫殿和美女何罪之有?你把对嬴政的怒火,化为咸阳宫的大火,投鼠尚且还须忌器,为了打狼,你能烧掉森林吗?你项羽的脑子不是缺根儿筋吗?孙子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你不屑于谋略,不懂得外交,就认准武力,你以为有权就有一切,分封十八国就是主观霸道的荒谬之举。须知斗争的方式和结局,并非只有一个模式: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这不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双赢”吗?

他的死,忽然使我记起一句话:“强者的生命如同巨钟,你要砸碎它,它却发出震撼山岳的巨响。”项羽之死正如此般壮烈,悲情,恸哭山河。而且,他的死,犹如历史长河中矗立的警钟,以之长久的哀鸣,警示后人应以之为鉴,而勿重蹈这位悲剧英雄的覆辙。然而,他的死也使其长久地活在了后人心间。毕竟,世间少有这般毫无遮掩顾忌,不计成败地将自己本色表现出来的英雄。古今,也独项羽一家了吧。

篇五:《我心中的项羽》

我看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记 纵观古今,对项羽的评价各有说意。毛泽东认为项羽是失败的,他说:“以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李清照认为项羽是可赞的,她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认为项羽是成功的,纵横看几千年,他的霸气傲骨无人能及。

项羽,你勇猛果断。年幼之时,初见始皇,便立志要取而代之;长大后带兵面对昏庸的统帅,你毅然杀之,率领士卒起义;在攻打都城之时,你破釜沉舟,以此来激发士兵的斗志,以致将士们可以以一敌百,勇猛异常,最终攻下都城咸阳。

项羽,你重情重义。当年两军对垒于时,你大骂刘邦不义。当你把刘父缚在城上,对刘邦说:“如果你再不退兵,我就把你爹给煮了。”岂料背信弃义的刘邦竟无耻说道:“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即为你父,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无奈之下,你只有放了他的父亲。可你忘了在前一场战役中,刘邦被你打得落荒而逃,为了全力逃脱,他竟然推自己的一双儿女下车。你讲的是仁义,可他却玩的是手段。当败于乌江时,楚国亭长苦苦哀求你过江东时,你却豪言道:“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愧于于心乎?”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的只是无愧于心!

余秋雨曾经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项羽你虽然在楚汉相争时失败了,但你的豪情霸气却为人们称道!

尤忆歌舞升平,朝夕思霸王。破釜沉舟,威震中原。纵情斗,韬略淋漓洒脱。

篇六:《魂断英雄梦——我说项羽》

黄沙莽莽,秋风萧萧,历史的风沙侵蚀着无数人的身影。壮士、枭雄、勇者的身影却格外的清晰。透过滚滚的满天飞沙,他穿越历史的尘埃踏着铿锵的脚步向我们走来,脸上的那一丝微笑,一如在乌江亭旁那般凛然。无法想象,年少征战,战无不捷带有的传奇色彩;无法猜测,尊为霸王,称霸一方具有的智慧与谋略;无法体会,挥泪告别,上演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悔恨;更无法懂得,大势已去,乌江亭自刎的凛然与悲壮。项羽兮,壮士兮,英雄惜,无奈兮。起义三年,连侯灭秦,而封王侯,号为霸王,征战沙场,七余年,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怎曾想,这样一位常胜将军,这样一位风靡一时的王者竟二十有余,本是年少轻狂的年龄,却承担着太多重量。虽在称王的路上走的艰难,但却勇往直前。那一句彼可取而代之称出了梦想的重量,描绘出心中雄伟的殿堂。心有多大,梦想就能走多远。西楚霸王,只愿来生你那雄伟壮志得以实现,给你的人生画下一个完美的句点。巨鹿一战,大获全胜,不仅创造下以少战多的记录,更使他人生登上巅峰。自此,项羽被无数人当传奇来传颂。鸿门宴,轻放刘邦,留下祸根,或是骄横气盛,目中无人,亦或年轻狂放,不羁放荡,但年轻人固有轻浮的性格,谁又能因为这而将他打入谷底呢?且刘邦的卑鄙、阴险、狡诈不是我们所不齿的吗?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行为光明磊落,心胸坦坦荡荡,项羽绝对是典范。兵败垓下,泪别爱姬,末路英雄的本色淋漓尽显,滴下的泪水中沉淀着对爱姬的不舍与无奈,那突围中的厮杀是不屈的灵魂在咆哮,那项上的一抹嫣红铸就了他的悲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虽然时事变迁,但英雄的容颜经久不衰,英雄的英魂与世长存!

篇七:《我心中的项羽》

我心中的项羽

在我心中项羽是英勇的,即使最后自刎离去,即使四面楚歌陷入惨境,他依然是“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令人惋惜,但这不说明项羽的一生是失败的。

揭开历史的帷幕,他曾叱咤风云,英勇善战,在中国第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中,凭着自己的才华,以区区五万人战胜了秦军。我好似能听到那战鼓雷雷,听到那高昂吹起的号角,我好似能看到年轻的他意气风发,身披战甲,率领着威武的将士在战场上血勇奋战,所向披靡。

时光匆匆,纵古至今,对项羽的评价千差万别,多种多样。有的人歌赞他的一身傲骨,有的人欣赏他的重情重义,有的人贬低他面对刘邦的妇人之仁……

而在我心中,项羽重情重义,尽管世事变迁,繁华落尽,尽管他输的彻彻底底,千万人责怪他不选择东山再起,但谁又会是十全十美呢?他的一身傲骨永远留在那历史的长河中,他的英雄本色则会一直延续。

在我眼里刘邦是个伪君子,项羽则值得我称赞,但项羽与刘邦最后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因为项羽失民心,而刘邦得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这便是了。

项羽优柔寡断轻信他人,相信了刘邦这个为君子,因此错失了杀掉敌人的好机会,注定了他最后的结局,自刎而死。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称赞他,想想他的一身傲气,想想他的英勇善战,想想他总是高昂的头颅,想想他不似刘邦的率真坦诚,想想他伟岸的胸怀,尽管最后不尽人意,但这不就是大丈夫所为吗?

宁为瓦碎不为瓦全,这就是他的选择,他无愧于心。

时光变迁,尽管项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灰烬,但人们永远会记得有那么一个人物,那么一个真英雄。他的传奇将一直流传下去。

我心中的项羽就是那么一个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