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丰的故事


篇一:《濮阳市清丰县张青丰孝敬父母的故事》

濮阳市清丰县张青丰孝敬父母的故事

清丰人民自古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崇尚孝道,行孝敬老蔚然成风,孝道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素有“孝道之乡”的美誉。 源远流长的清丰孝道故事,在这里无论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能或多或少地讲出一些孝道的故事。清丰孝道故事现已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孝道乃孝亲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影响到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

孝道文化在我华夏大地源远流长。上古时期有尧舜禅让感天动地的仁孝传说;甲骨文中有对“孝”字的形象刻画;《诗经》中有对孝道的真挚歌咏;儒家宗祖孔子倾力编著的《孝经》,则标志着孝道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孝道文化范畴中最有影响的文献;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制定了“举孝廉”荐才选官的科目;至唐代则开启了以孝子名设县名县的先例。

在中国河南大地上,就有一个以孝子张清丰名字命名的县——清丰县。 据旧《清丰县志》记载:“张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时。开皇(隋文帝年号581-600年)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七年(772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 寥寥数言,实属简略。然由于“史传及郡志”均无过多记载,修志者虽觉遗憾亦无可奈何,遂加一按语云:“张孝子可谓贤者矣!自隋及唐将几三百年(实为二百年不到),强藩悍将如田承嗣者,乃以其名名县,即改名亦不灭。惜史传及郡志俱不详其行,然百行之先,千秋同仰,何必事迹表见哉!„„

张清丰的贤孝事迹史志虽记载不详,然有关的故事、传说在民间千古流传,其影响及教化功能千古不废,清丰县名亦至今未改,此足以彰显中华孝道文化一脉相承之魅力。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清丰知县许任为推行孝道德风,使孝行泽被后世流传千古,在县城南关外修建了隋孝子张清丰祠。使之与北关外已有的唐将军南霁云庙相对称,形成了“忠孝贯城”的格局。

民国三年(1914年),清丰县长刘健侯看到孝子祠年久失修,乃出资进行了局部维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清丰县长李永谦鸠工对孝子祠重行修缮,翌年完工,并于祠前立石碑一通。祠碑螭首方趺,通高4.6米,碑首两面浮雕图案为“文王访贤”和“捕鹿乳母”;碑身高2.4米,宽0.8米,厚0.3米,碑阳镌刻楷书“隋孝子张清丰祠”,为河北省教育厅长李金藻题;碑阴为隶书刻写张清丰传略。不久,日寇入侵,清丰祠毁于战火,仅存祠碑。

“文革”期间,清丰祠碑被推倒。当日深夜,南关外新立街村民将祠碑偷偷运走,深埋地下,妥为保护。日后,尽管造饭组织多方调查、横生事端,然当事村民皆守口如瓶,此事终成悬案。

1989年,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议下,清丰县委、县政府顺承民意,在县城西北角当路之冲兴建“清丰亭”一座。新立街村民乃主动将掩埋了23年之久的孝子祠碑献出,立于亭内。

“清丰亭”系六角重檐攒尖木构建筑,黄色琉璃瓦顶,金色葫芦居巅,垂脊跑兽俱全,重檐间挂“清丰亭”金字匾,枋板彩绘张清丰的有关孝行故事和花鸟山水等图案,诚为端庄华丽、巍峨壮观。

1996年,清丰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东北角竖立唐将军南霁云石雕像,

与之相呼应则在“清丰亭”北侧添造了隋孝子张清丰的石雕像。该雕像高大挺拔,面南而立,张清丰身着布衣,面容慈善端庄,抬手翘指似在传布孝道教化

万民。

雕像底座四面镶嵌黑色大理石,正面雕刻“隋孝子张清丰”楷书字样;东、北、西面依次有“头炉烧饼敬娘亲”、“大伾山降香祈福”、“举孝廉累召不仕”线雕图画;其四周围栏上则刻有“二十四孝”图。

雕像前右侧立一卧碑,刻有“孝子张清丰”传略。该传略撰文者明显吸收和整理了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使得张清丰的人物形象较为丰满,事迹较为充实。

文曰:“张清丰,隋朝顿丘人。幼时聪明好学,然家境贫寒,难以从师,辄每于塾学窗下窥习而蒙教化。稍长,父染沉疴,清丰日夜守侯,药食便溺不稍烦怠。父病逝,与母相依为命。清丰以制卖烧饼为生,每日精心所制头炉烧饼必敬母亲,从不外售。有出高价强买者,清丰必谢曰:山高高不过太阳,人大大不过爹娘,不知父母养育之恩者枉为人也。头炉烧饼敬奉老母者,为表孝心耳,岂为钱哉!清丰善事老母,凡母之呼命,不慢不怠;母之教责,敬听顺从;出禀返告,怡色柔声;饮食起居,体察备至。母患疮疾,清丰四方求医,悉心服侍,口吮脓血,解其痛楚。每逢大伾山庙会,清丰必徒步前往为母祈福。其孝行广为传颂,名播遐迩。隋开皇年间,清丰举为孝廉,然为侍奉老母累召不仕。至唐大历七年,朝廷析顿丘、昌乐之四乡置县,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以其境有孝子张清丰门阙,表奏朝廷以清丰之名名县,遂史有清丰县名。„„”

在孝子张清丰的影响和孝道文化的教化下,有隋以来清丰县孝道之风代代相传,有据可查者不胜枚举。

2004年,清丰县韩村乡杨韩村出土了一尊弥勒佛白玉石造像。其底座四周刻文为:“大周万岁登封元年三月十五日顿丘县佛弟子张德炎为已过父见存母敬造弥勒佛像一区合家供奉”。由刻文可知,顿丘县有个叫张德炎的人,平素信佛向善。其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尚在。为了给父亲超度亡灵,给母亲祈求福祉,乃不惜破费用白玉石敬造弥勒佛像一尊,于武则天的大周朝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十五日安放家中,供全家人礼拜敬奉。张德炎侍亲行孝之举昭然若是。 清光绪年间,清丰县后士子园村有个叫刘永之的人。他两岁丧母,其父刘怀智又受募当兵开赴陕西。后辗转新疆伊犁,孓然一身,开荒种地,累年不归。幼小的刘永之由祖母和叔父抚养长大。多年来全家人一直多方打听、四处查问,至刘永之24岁时终于得到了父亲的一点消息。他便不管音讯真假,横下心来,背起行装,踏上了万里寻父的路程。

记不清爬过多少高山峻岭,涉过多少河湖沼泽,穿越过多少森林草地、戈壁荒漠,他一路乞讨、一路寻问,经半年有余,终于父子相见。然而父亲因多年来孤身一人辛苦劳作,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又加思念家乡亲人终日啼哭,病势越发沉重。刘永之只好上山打柴或靠乞讨换钱,为父买药治病,日夜精心侍奉。然不足一月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永之无奈以芦席作棺埋葬了父亲。然后,又结芦守墓历时三载,方收拾骨骸背负还乡,将父亲归葬本族墓地。

刘永之秉一颗孝心,不畏艰险,历经四载,行程万里,寻父归亲的义举,感天动地,名扬四方。地方官上报朝廷,光绪皇帝特颁赐“万里归亲”御匾以彰其孝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道所产生的道德习惯迁

移到一个人的立身处世行事上,必然由对家庭的责任感转化成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和行为准则。清丰人秉承“修、齐、治、平”的古训,不仅事亲至孝,而且推己及人,形成了尊老爱幼、敬贤礼让、扶危济困、惜弱怜贫、勇赴国难、以天下为己任之淳朴优良的道德风尚,涌现出众多的忠臣良将、清官廉吏、民族英雄、志士仁人。

解放后,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孝道的表现方式和原始含义虽然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但弘扬孝道仍是一个时代的呼唤和一个民族文明的表现。学习雷锋、王杰、焦裕禄,推广“五讲、四美、三热爱”;评“十星级文明农户”,选“五好文明家庭”;树“永远的丰碑”,立“时代先锋”;吟唱“感动中国”,歌颂“巾帼建功”;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制订“八荣八耻”明辨是非准绳„„这一切,无疑都包含了孝道文化的合理内核,且又丰富和发展了其内涵和外延。

正是本此精神,近年来清丰县成立了“孝道文化研讨会”,编写孝道文化的乡土教材和文艺作品,评选和表彰“清丰县十大孝子”,进一步改善了公民道德风尚,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去年冬,清丰县双庙乡则创造性地开展了“五讲农户”的评选活动。“五讲”即“讲孝、讲信、讲法、讲富、讲美”,将孝敬老人、和睦乡里、诚信待人、遵纪守法、劳动致富、扶贫帮困、文明礼貌、心灵优美等方面结合起来。逐村评选,层层上报,召开万人大会进行表彰,敲锣打鼓逐户挂牌。此举动不仅深得民心,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更重要的是它与时俱进,丰富了孝道文化的内涵,推而广之,蔚成风气,必将影响深远。

总之,在一切变革和文明的背后,人类繁衍育婴这一点不会变,人皆有老这一点不会变,老而需养这一点也不会变。所以,人类追源感恩的反哺天性亦不应淡化和改变。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孝敬老人作为现代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还应用法律、道德和文化的形式去规范和弘扬,使传统的孝道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人类文明,使民族的孝道文化、伦理道德大放异彩!

篇二:《我的家乡清丰县》

我家乡的变化

我来自豫北小城清丰县,这里虽然鸡鸣(冀鲁豫)三省但是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士农工商蓬勃发展!特别是小麦在我们这里产量最高。曾经是黄河故道,胶泥遍野土壤肥沃!数十年无旱涝灾害,粮食特别稳定高产。不一块不可多得的兴邦宝地!

历史沿革

跟其他中原地区一样,清丰县的历史同样悠久,在《诗经》《氓》中就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证明春秋时期的那个去外地讨老婆的男主角就是我们清丰县的。后来的“桑间濮上”一词也反映濮水岸边的幸福生活。 汉置顿丘县,唐大历七年(772年)置清丰县。这里有个孝子张清丰,为人所仰。据《旧唐书·地理志》:“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明清两朝清丰县是天子脚下直隶的南五县(大名府、南乐县、清丰县、濮阳县、内黄县)建国时候归了中原省,大约五六年吧重新划分的时候跟安阳那道线找平了,大名府给了河北省,清丰县也就给了河南省!

孝道立县

这个张清丰其实就是一个卖烧饼的,这个人有个规矩那就是每天的第一个烧饼千金不卖。把这个烧饼给自己母亲吃。小时候我也想过,打烧饼打出来第一个烧饼能好吃吗?炉子都放了一夜了,并且手也生,不一定能打好。我就觉得有点做作。后来随着大了才慢慢的懂得这个第一的重要性。人们都只会记住第一名,而不会记住第二个。谈恋爱大家都想要初恋。所以他这种做法真是大孝子一个。在清丰亭的碑刻上我还看到了另外一段故事,张清丰的母亲到老年多病,久治不愈。为了给母亲祈福,他徒步走着去浚县山!一共二百多公里,并且他在山上住了几天,为佛爷捐献金钱。浚县山虽然不高但是很特别啊,方圆几十里全是一马平川,只有浚县山在那里高高耸起。并且还是石头山,自古以来就有灵性!张清丰为给父母祈福,每天总是早早就进山焚香,人到神知,庙门总是不打自开,主持和尚告知太守大人,太守对此人赡养父母,以为诚心敬神,感动神明,故广泛

宣扬。从此,张清丰的名字越发令人仰慕了。

六十年前

说起六十年前的清丰县,在革命战争那会也是为祖国奉献了好多优秀儿女,抗日战争的时候清丰县城还有城墙呢,那时候给日本人修城墙,我们那就发明了“磨洋工”一词。那时候城墙是土弄的,然后用砖什么的磨墙,最后吧墙给磨平了。人吧被日本人监视着磨,他们也是爱国的,就不给日本人好好干。然后磨洋工就有了墨迹不好好干的意思了。后来邓小平带着刘邓大军来了,我们那的优秀儿女大约有一个营的人跟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了,后来从大别山出来的时候一共剩了九个人。解放战争那死了更就没数了。等建国后,我们村据说有一个地主,两个汉奸。斗地主的时候,树上绑个滑轮,然后地主绑上拉上去,一松手蹲下来,最后把地主斗死了,汉奸也斗死了一个,另外一个汉奸跑了。建国后一片红,穷人翻了身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我听我奶奶辈的说,那时候吃不上饭,天天是渣窝窝。房子没好的全是土弄的。村北修了一条渠水!年年都淹,还总是淹我们村。于是我三爷就不爽了,弄一个大长杆,把隔壁村的给桶个窟窿。让别的村也淹。总之吧饭没细粮,衣是粗布,行靠俩腿,住露天地。后来生活慢慢的好了,不用去逃荒了。但是还是吃不饱啊,我爸爸那辈人个子都不高,就是饿的。只有一个大高个,是村长家儿子。

现在面貌

先说我们村:住房都是砖瓦房,家家都是五间出插,黄瓦黄砖,一水的丈三以上的墙。宽敞明亮。衣服是买的,很少自己做了!天天的吃的细面青菜,肉不断头。泊油路修道门口,很多家斗有了汽车。农业也机械化了,农民从土地种解放出来不少,农闲的时候去城市打工,改善家里的生活。

我们县也是GDP在河南排前二十名吧,有几个石油化工厂,一个制药厂。交通运输服务业也还行,就是没有铁路,县城立全是楼,生活水平还过的去县城已经扩建道二环了。去那里很方便,就是没铁路没飞机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的。跟六十年前比起来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我学业结束有你钱有能力了,也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让我们那里越来好。

六 十 年 来 我 家 乡 的 变 化

商贸学院管理系 08工商管理二班 学号:080145013 姓名:郑永帅 2010-12-8 河南省清丰县

篇三:《清丰县名由来》

清丰县名由来

清丰县名源于隋朝年间的一位大孝子——张清丰。张清丰,隋朝顿丘人(今河南省清丰县),善事父母,孝行称于时。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772年)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

关于张清丰的传说主要有:

1、头炉烧饼献父母。每天打出的第一个烧饼给父母吃,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传说当时一些达官贵族,出高价、设圈套,购买头炉烧饼,都未能得逞。

2、浚县大伾山降香。说的是大伾山庙会,张清丰为母亲免灾、祝寿、天天占头炉香。当时来大伾山降香的人很多,都想占头炉香,甚至一夜不睡觉,排队在庙门口,但等到庙门开后,头炉香仍是张清丰的。据说是他的孝行感动了山神,是神仙替他烧的。

3、屡召不仕。他因孝行纯笃,弱冠时被举为孝廉,官方屡召不仕,安居布衣,继续孝敬父母双亲。

4、守孝祭奠。据说张清丰在母亲去世后,他在坟旁垒屋一座、守孝三年,每天饭前向母亲祭奠罢,自己再吃。

至善至孝,感人至深。

当然,以上只是民间传说,想隋至今千余年,其民间口头传说,误差可想而知。据清丰县旧志原文录之:

张孝子可谓贤者矣,自隋及唐将几三百年,强藩悍将如田承嗣,乃以其名名县,即改名亦不灭。惜史传及郡志俱不详其行,然百行之先,千秋同仰,何必事迹表见哉!张孝子可谓贤者矣,有祠在南关。

《隋孝子张公祠记》:(张清丰)避乱隋甘心于绳枢瓮牖之间,如广莫大树无所困苦,神曳尾泥涂自快,其以完志而终其身也,此意寥寥,数百年间世无有知者。逢承嗣表秦以还,亦无有专列而特著之者,以故迹与世湮没而不彰,遂使四境之内,闾阎故井之人,长生老死于地,而不知县之所由名„„。嘉靖四十五年为灵宝许侯治县之明年„„卜地(南郭)以建孝子祠云云。

清丰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2009年,清丰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

清丰县城北环与政通大道交汇处的环岛中建有清丰亭、碑文及张清丰塑像。现清丰县南箕街(南关)仍存张清丰旧址塑像。清丰县民风淳朴,尊老爱老之风代代传承。

孝敬父母,乃人之根本。真正的孝行,在日常言行眉目之间,在一日三餐、冷暖起居的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

篇四:《清丰县首届十大小孝星颁奖典礼主持词123 doc》

清丰县教育系统十大小孝星颁奖典礼

开始前背景音乐两首循环:1、《烛光里的妈妈》2、《天之大》

钟声5响

颁奖典礼片头开启(时间3分钟)

(占伟)幕后音:有请清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晁山林同志致辞

晁局长上场音乐

(舞台前灯光打开)

致完词切光

追灯 舞台灯

主持人上场音乐(主持人随音乐出场)

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B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AB大家新年好!

A清丰春来早,感恩在心中,孝道在行动。

B在欢度农历新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在这里举行清丰县教育系统十大小孝星颁奖典礼。

A此次颁奖典礼的举行使得顿丘大地上新年味更浓,情更深,新年的意义也愈加深远。

B下面,我们将荣幸的介绍出席颁奖典礼现场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A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领导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谢谢大家!

B朋友们,我们不会忘记,2009年的雪来的最早、下的最猛、最大,那个冬天也更加寒冷。

A就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清丰县教育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感恩孝道教育活动。

B自此,一场以“五感五心”为内容的感恩孝道活动席卷顿丘大地,冬季的寒意也随之消散。

A2010年的春天格外多情,我们在春风里吟唱着感恩孝道的真情赞歌。 B2010年的夏天格外火热,我们在雨季里传诵着感恩孝道的动人壮举。 A2010年的秋天格外迷人,我们在秋风里收获着感恩孝道的累累硕果。 B2010年的冬天格外温馨,我们在冬日里细数着感恩孝道的感人故事。 A正是感恩孝道教育,给我县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清丰的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清丰教育在社会上树立起崭新的形象,感恩孝道成为清丰教育的靓丽名片。

B我县教育系统持续开展的感恩孝道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级媒体和领导也给予了极大地关注。新华每日电讯、河南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A马庄桥镇中学的部分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顾主任在百忙之中欣然提笔回信,勉励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我们在此也谢谢顾秀莲同志和各级媒体的关心和关注。

(一实小演员出场)B为了展现我县教育系统感恩孝道教育的丰硕成果 ,弘扬感恩孝道的良好风尚,教育局党组决定评选教育系统十大小孝星。经过个人申报、层层推荐、认真评选、调查核实,最后确定了我县教育系统首届十大小孝星。

A朋友们,在感恩孝道教育活动中,我们的老师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以自己的高尚师德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今天,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以感恩的心带来了诚挚的祝福。县一实小音乐

(一)A(站于主持台前)14岁的花季年龄,有人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惬意,而他则用努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名90后的风采。(出视频)

(视频结束,小孝星随音乐出场)小孝星入场音乐

清丰县教育系统十大小孝星评选委员会授予唐元海的颁奖辞:

他,时常面带微笑,一脸书生气,一眼望去并没什么特别。可是,现在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他却是一种奢望。他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同龄人难以承担的家庭重担。

父母的骄傲,老师的自豪,同学的榜样。清丰县教育系统十大小孝星获得者唐元海。

(小孝星跨前一步等待领导颁奖)

有请 为唐元海颁奖。

领导颁奖入场音乐(1)

(二)B当爸爸的“翻译官”,做奶奶的“贴心煲”,以乐观面对苦难,以孝行感动乡邻,用努力开启明天的美好生活。(出视频)

(视频结束,小孝星随音乐出场)小孝星入场音乐

清丰县教育系统十大小孝星评选委员会授予刘星冉的颁奖辞:

她苦中生,苦中活,以苦为乐

她风里来,雨里去,一路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