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感情的文章


篇一:《师徒结对心得》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我的师傅张文华来听了我的一课《兰亭集序》,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她说这节课一定要让学生多次反复的朗读课文,为此,我进行如下的反思。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却值得探讨研究。我的这节课是《兰亭集序》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文章一二两段,解决的是三个问题:一是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的缘由,了解书序的相关知识;一是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是体会作者的感受及写作的特点。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一节课下来大家的学习情绪没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是很好,原因当然有很多,有学生预习不够,也有老师备课上的问题,比如在解决字词这一块学生就很被动,感受作者的的感受的时候也不够深刻。

基于此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去读,多让学生去说去感受。

首先加强诵读,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适当时候才做点拨。

第一遍听读: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 第二遍自读:自由诵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我体验。

第三遍诵读: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第四遍悟读:带着感情诵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惜、悲伤的感情。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

采取诵读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讲解的知识在诵读中就解决了。在诵读中去感受“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三句话中的情感就跟自然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终身受益不尽。”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金钥匙。

其次我更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以填表格的形式完成一二段内容的教学,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还让学生自己在本节课结束前总结归纳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自动学习,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一定能将古文课上得有滋有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实践探究更实用的方法。

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把重要的钥匙,一把不可替代的钥匙。学生在诵读中就能够有所感知,就能够增加积累,就能够形成语感。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展开更充分的诵读活动。

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应该还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文言文。

2015.5.28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今天去听了我师父的一节滕王阁序,我被我师父的课堂把控能力所折服,我突然发现我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由于这节课十分出彩,我对我自己的教学《滕王阁序》进行如下反思:

就文章而言,《滕王阁序》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学来说,又是一篇难文硬文。我们最怕辛辛苦苦教下来,学生的感觉却是一句“有什么好的”。《滕王阁序》就常常遭受这样的命运。这次重新碰到它,我原先也想不出好的花招,上网查了一下资料,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顶多就整理文中的典故,以它为钥匙打开滕王阁的大门。但这样一来,学生要花很大的时间去打理,恐怕那点兴趣也被蚕食得差不多了。后来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课文,居然发现一条亦真亦假亦明亦暗亦断亦续的感情线索。相对典故相对文采这些“技”上的东西,它应该是“道”,是最根本的。那么能否以情感为“纲”,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王勃陆海潘江之才下的痛苦不安?

由于文章确实在文字理解上有难度,为了便于课堂上的教学,我布置学生预习时画一副王勃情感变化的心电图。因为以前从没干过类似的事情,从课堂上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的展示看,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基本能把握王勃的心路历程。当两条情感变化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了:一问是不是这样的情感,二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三问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哪种情感是最真最根本?举最初的情感为例,绝大部分的学生概括为“兴”,也有学生认为兴中有悲。这样的理解无疑是对的,但又无疑以前者为主。那它从何而来?学生指出源自原原本本的两句话,“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兴尽悲来”,从文中筛选信息体现了学生的一种阅读技巧,不过教师不能到此为止,应该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经过讨论,学生是能概括出这么几点的:盛地、盛宴、盛景、“盛”人。这样一来,王勃的“兴”就有了落脚点。

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

这样下来,自己觉得上的较为轻松,也较为沉重。轻松的是纲举目张,一气呵成;沉重的是为王勃的失意与伤感,挣扎和自慰,为一颗不甘的灵魂。

2015.6.13

《将进酒》教学反思

教学这么久了,发现诗歌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可是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就要我们教师思考了。当然,把诗词中的字都认全了是最起码的要求。连字都认不全,读出白字,那诗词的意境就全都没了。教学中,用朗诵法时教授《将进酒》分为三个层次:入境、入情、入神。三个层次逐一递进,难度也越来越大。

一、入境 “境”,指的是环境。就是说要知道作者在诗中写的是什么。读懂诗词的字面意思,在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图像,并把自己置于图像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通过自己的语调表达出那种环境,营造出诗词中的气氛。 首先了解背景可入境:《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报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其次,看作者所选的意象,由意象组成的图画。诗一开始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从天上倾泻而下,气势恢弘,然而后一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人联想起时间的不复返,豪迈中的悲怆更让人同情;然后是“高堂明镜”在“悲白发”,人生的可悲可叹浓缩到了一天当中,不由扼腕。

二、入情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1.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3.“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4.“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三、入神 许多诗词大家,包括李白,在创作时都已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难以自拔。李白此时已酩酊大醉,这从后面“会须一饮三百杯”就可以看出来。其人生之慨叹就在这醉醺醺的状态下表达了出来。我想喝醉的人与不醉的人,愁苦的时候与快乐的时候,失败之后与成功之后读出这首诗的效果是不同的。

我所指的“入神”就是在“入境”“入情”的基础上把自己对诗词的某种共鸣加进去。这样读出来的诗词就不单单是情感的再现,而且是情感的扩充和升华。这样展示的效果是具有震撼力的。应该讲达到“入神”之境的要求很苛刻,它需要的是对诗词的深层体会,更需要人生的积累和体验。

2015.3.29

《长亭送别》教学反思

听了我师父的一节课《长亭送别》,我发现《长亭送别》一定要让学生反复的读课文,理解文中的一些基本的意思。师父课后对我说: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基础的知识进行讲解。

这节课,我自己较为满意的:第一,整体思路清晰,从“意境美、人性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来鉴赏文章;第二,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准确、透彻(在上课之前,我对课文已进行过多遍的阅读,首先要求自己读准读深读透,再查阅大量的鉴赏资料,扩展视野,加深理解,最后化用为自己的东西,唯一遗憾的是时间短促,没有功夫阅读《西厢记》一遍);第三,对曲词鉴赏的知识,还是能分析到位,对曲词的品味,还是能比较深透(因为自己平时喜欢读古诗词,积累不少这方面的阅读鉴赏知识,在这方面上触类旁通的悟性还是有一点点); 第四,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 第五,在学法指导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曲词鉴赏的迁移能力;第六,学生的讨论、发言还算热烈、踊跃,因为是借班上课,能有这样的效果基本满意。

但也存在不足:第一、布局有不合理之处,如“意境美”部分放在“人性美”部分之前;第二,在概括情节和崔莺莺叛逆性格方面,由于内容简单,所以没有较好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第三,由于课的内容安排多,没有让学生多几次朗读;第四,鉴赏时理性分析多些,感性东西少些;第五,“人性美”和“语言美”两部分之间没有注意到过渡、衔接。

我存在的几个疑惑:

第一,曲词鉴赏课应该怎样教才算理想呢?多些美读感悟,但实际上多是停留在皮毛、肤浅的东西上,品味不够深入;多些理性分析,又过于呆板,影响到美感。以读作前奏、铺垫,整体感悟后,稍作分析,深入品味,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法。第二,设计问题尽可能考虑周全、细致,注意启发过程的细针密线。我是一个做事细心的人,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这一点。但这次真的大意、粗糙些。这是这堂课上我对自己最不满意、最不能原谅的地方,也包括课堂语言的设计。细细思量,又觉得自己的教功不够,我师父张文华老师的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永远是我追求、学习的目标。第三,自信与个性,很重要,也是语文老师应该拥有的。说课后,对原教案进行过多的改动,如思路,原来先讲人物形象,后讲意境美,我觉得这样较合理,但后来采取了建议,作了错误的调整,把“意境美”部分放在“人性美”部分之前。也许顾虑过多,对自己信心不足,个性的东西也少加入,从而影响到课的质量。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去听老教师的课,这样会对自己又巨大的帮助,无论是我师父的,还是别的老师的课堂,我都应该去学习。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教师必须要有大量的墨水,才能较好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自己给自己充电。

2015.4.29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是一个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个名人说的好:世上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对于作文也是一样:并不是作文难教,而是缺少总结,缺少方法,只要善于总结方法,自然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我请教了我的师傅与身边几个老师,我认为作文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重视积累,使之行之有效。

由于莆仙方言说话比较随便由于环境的问题,学生的作文有的几乎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准备了一个摘抄本,每天定量写一些,而且每周拿出一节课早自习进行背诵,这样天长地久,同学的词汇量猛增,作文的鲜艳词语也多了起来。现在我的学生自己可以编写名言名句,有一个同学写到:积累是最好的武器。可见,恰倒好处的积累比不可少。

2.篇篇鼓励,各个鼓励。

每个人都爱听好话,学生也不例外。我认为,无论基础好坏,都有他的优点,对于优秀的作文,充分发现优点,做良性激发引导工作,在班上宣读并讲解,激发学生对现有成绩的肯定,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于全篇不优,个别地方哪怕是一个词优化的,要用淘金法,重鼓励,也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一番,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还要注意发现作文中有哲理有创新的地方,给予表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妄自菲薄。这样长期以来,学生不但会兴趣很高,而且还会感激老师,无形中就注入了一定的情感。

3.注重能力培养,以真、诚、美为宗旨。

作文能力的提高应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完成。作文训练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舞台,作到一读,二写,三评。读是阅读范文,以为楷模,以资借鉴。写既是训练。评是训练的结果进行评改,评价,总结。

4.要知错就改

作文评语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按真去做,好的发挥,差的改正,学生要按评语多改多练,而且有时需要反复去进行,如果学生置评语不顾,当然不会有收获,有错不改永远写不出好文章。语文教学中,老师是主导,是一面大旗,如果方向指对了,学生就会顺利的大胜仗,拿下一座座碉堡。反之,如果方向不对,虽然不会全军覆没,但也不会发生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也就会提“作文”而头疼了。

5、作文课要关注学生的思想

作文指导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造成一些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问题。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 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在讲作文忍与不忍时,我们班朱同章同学就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的到位,在课上通过讲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上是我作文讲评的一些想法,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指正。

2015.2.29

篇二:《搭建师徒感情纽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主题座谈会》

“搭建师徒感情纽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主题座谈会心得

公司为了切实关心我们青年员工的成长、增强班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发挥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员工全面发展并早日成材、尽快熟悉公司企业文化、制度、等。公司特搭建“搭建师感情纽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主题座谈会,为公司事业的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使入职员工能够感受到公司关怀并尽快适应公司工作氛围。

感谢总公司对我公司员工成长的关心与爱护,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大家能够更熟悉的了解公司的文化及规章制度,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和考情制度的学习。

制度的学习,使我们能够变得更有纪律,更有素养,但不能使我们停下学习的脚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中的困扰,都能够跟师傅们区交流,畅所欲言,现在是师徒座谈环节。

感谢孙副总的总结,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使新员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把学习变成了模仿,把指导变成了同化,这样的师徒结对就会舍本求末,适得其反。所以,寄希冀与青年,望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感谢参与此次活动的领导及员工。

篇三:《师徒结对子活动》

2012——2013学年度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

培养对象 王红梅 指导老师 王利香 活动时间 2012年09月{师徒感情的文章}.

14日

活动方式

活动内容 探讨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备注 班主任要做好起点工作

活动详细新的学期开始,班主任总是最忙碌的,而如何才能忙得有情况记录 效,忙得使后期的班级管理更为容易,我在与柏老师聊天

之余,向他请教了这个问题。柏老师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对我指导:1、了解学生。这一项工作很重要,在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之后,最忌讳的就是以自己的想法控制学生,把学生圈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以自己的意志、要求来控制学生,短时间内是见效的,因为学生还不了解老师,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但他们在观望的过程中已经想着应付你的手段了,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就会采用他们自己的手段来对付你,而且非常有效。因此,在起始阶段的工作中,要尽可能地熟悉学生的特点,建立互相信任的交融点,就能够为下面工作的继续开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了解学生期间,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做一些详细的记录,这种记载,只是做为自己反思的源泉、分析的材料,而不是让它成为日后收拾学生的把柄。如果你开始就有这种感觉的话,就不会对学生容忍,已经把学生排除在你的

教育视线之外,又谈何教育呢!所以,我们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学生的心灵。2、不要过早地为班级定位。学生们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不能过早地帮他们定位。你如果不同的时间段中给他们设计过程小目标,实现后,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满足感,还有助于促进他们往前不断地进步。这就如同马拉松,大目标在心里,然后把大目标分解,这样跑起来轻松、快乐,持之以恒,到达终点。3、不要让自己的管理方式成为定势。任何一种管理方式不可能适合于每个学生,因此,当我们在做班级起点工作的时候,不要让过去的任何管理方式成为一种定势,要从每一种管理方式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自己所管理的对象,在不断的发展中改进自己的 管理方式。

培养对象班主任要想做好起点工作,就得本着为学生发展的心,准心得 备好我们的责任感、爱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

的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我们只有做到真诚、宽容,才能够让学生接受,也只有学生理解、接受了,建立起了互相信任的基础,学生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否则将是冲突不断。一言以蔽之,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 是生硬的批评、管理,而是一种爱的付出!

2012——2013学年度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

培养对象 王红梅 指导老师 王利香 活动时间 2013年4月

23日

活动方式

活动内容 探讨 活动地点 办公室 备注 诗歌鉴赏教学

活动详细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都把重点放在读和品上。但在品读情况记录 上,我往往感觉自己在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肢解,不知道

应该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体会到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并让学生去创造美。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给师父,师父马上就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备课时,虽然也遍阅资料,设计的条理很清楚,但仔细一看,设计的问题太多、很细,但反而是把品读肢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