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下载


篇一:《中国十大古琴名曲》

中国十大古琴名曲

中国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流传至今。琴、棋、书、画它被誉为四艺之首,古琴是中国之中占据着中国古典乐艺术的最高点。那中国古琴的十大名曲都有哪些呢?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汉族古琴十大名曲,指《广陵散》,《高山流水》等。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1425),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郭楚望作,作者是南宋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金兵入侵时,他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深感国事飘零,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 乐曲通过古琴特有的吟、揉等手法,时而奔放浑厚,借云水掩映,烟波浩瀚的景象描写,抒发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和荡气回肠的爱国热情。这首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汉族古曲被历代琴家们所推崇,而流传。

古琴曲一、广陵散

汉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又名<<广陵止息>>,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被推测为以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大的结构,表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受到琴家们的推崇。

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

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古琴曲二、平沙落雁

汉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古琴曲三、潇湘水云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1、洞庭烟雨 2、江

汉舒清 3、天光云影 4、水接天隅 5、浪卷云飞 6、风起云涌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万里澄波 10、影涵万象。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

第一段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 古琴名曲四、高山流水

篇二:《古琴曲的分类》

古琴曲的分类:

中国古琴音乐从其表现特征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分类归纳:

1,借用文学作品的意境,用文学性或诗化的标题揭示乐曲内容。这里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用具像标题揭示乐曲内容,如:《酒狂》、《列子御风》、《頤 真》、《捣衣》、《静观吟》、《水龙吟》、《忆故人》;另一种则用较抽象的标题来揭示具像的文学性内容。有些古琴曲,其标题未必十分具体,如“引”(一种 文体名,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操”(琴曲的一种。应劭《风俗通•声音》:“其遇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等,但其所 包含的内容却往往带有相当具体的文学性指向:《思贤操》、《倚兰操》、《普庵咒(释谈章)》、《良宵引》、《龙翔操》、《古神化引》、《别鹤操》、《风雷 引》、《水仙操》、《文王操》。

2,借用诗的意境,中国古琴音乐的标题很多都与诗歌、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创作思维上看,这种联系除了中国音乐本身与文学的历史渊源外,更重要的是它借 用了文学(特别是诗)的意境作为创作的主导思想来谱写音乐,从而使诗与音乐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而从创作手法上看,这种联系主要通过两种不 同的方式来体现:

a, 用诗人的有关诗篇作为乐曲的题词,以指示音乐的情感倾向:《离骚》、《幽兰》、《欸乃》、《佩兰》、《秋江夜泊》、《羽化登仙》、《古怨》、《关山月》

b, 用诗歌或诗词的内容,创造出与之相对应的音乐:《关雎》、《酔翁吟》、《渔歌调》、《鹤舞洞天》、《桃源春晓》、《凤凰台上忆吹箫》、《大雅》、《胡笳十八拍》

3,借用情的意境,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情”字不单单是指情感,更多的是指“情节”即音乐通过对情节的“叙述”来塑造与之相应的意境。但需要指出 的是,这种说明并不否认情节中的情感因素,只不过这一类音乐作品对情节的“叙述”往往多于情感的流露,且音乐的标题也多为对情节的概括而并非情感的升华。 具体的说,这类音乐作品是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或其他艺术作品中获取灵感,并作直观的、具象的描绘,突出其性格化的方面,使音乐的特性与文学作品的意境一 致:《昭君怨》、《楚歌》、《泣颜回》、《鸥鹭忘机》、《屈原问渡》、《苏武思君》、《汉宫秋》、《凤求凰》、《圯桥进履》、《禹会涂山》、《庄周梦 蝶》、《神话引》、《泽畔吟》、《伯牙吊子期》、《广陵散(聂政刺韩王曲)》、《饮马长城窑》、《墨子悲歌》、《湘妃怨》、《南风歌》、《苍梧怨》、《获 麟》、《扊扅歌》、《长门怨》

4,借用画的意境,顾名思义,就是将艺术画面(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转变为音乐的画面,通过音乐所具有的描绘性和抒情性从而使作品达到一种以景抒情、情寄 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且音乐的标题提供了提示这种意境的最直观的途径,如:《阳春白雪》、《石上流泉》、《潇湘水云》、《高山》、《流水》、《泛沧 浪》、《梧叶舞秋风》、《醉渔唱晚》、《春山听杜鹃》、《沧海龙吟》、《塞上鸿》、《溪山秋月》、《洞天春晓》、《雁过衡阳》、《梅花三弄》、《风

入 松》、《乌夜啼》、《渔樵问答》、《和阳春》、《碧天秋思》、《黄云秋塞》、《八极游》、《平沙落雁》

篇三:《古琴曲《流水》》

古琴曲《流水》

【课 型】欣赏课 【学 校】潍坊四中 【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授课教师】张珊珊

【教学思路】现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针对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第四单元的音乐与时代,让每个学生掌握和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中国古代乐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底蕴很深,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对我们当今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来说,它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能使我们领略到自然质朴的美以及古人的生活气息,返本归真,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使心态祥和宁静。本课通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围绕古琴曲的艺术特点与古琴文化的探究,并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从而对琴歌古曲有一个清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湘教版高中音乐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这首古曲淡泊、优雅、深邃,意境深远。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

1

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该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个部分。 【教学目标】

1、在欣赏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了解古琴构造蕴含,并初步理解和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3、拓展了解我国古代乐器及其古代音乐的简单概况。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古琴知识,理解和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与思考

观赏《笑傲江湖》琴箫和鸣的视频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注意观察影片中的两个人物在演奏什么乐器?

出示问题:以上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弹拨:古琴 或是 古筝 吹管:箫 或是 笛 2、学生交流:(略) 二、展开

1、对比古筝和古琴结构

2

课件出示古筝和古琴的对比图

师:大家请注意,这两种乐器很相似,但是区别也很大,古琴较古筝有很大的深层含义

古筝:身躯较长,一米半左右,琴码21个,通过佩戴假指甲拨动琴弦。

古琴:身长3尺65,,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有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了第67根弦称文武二弦,十三徽分别象征13个月,而居中最大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明确:其实,现在大家说对了,刚才播放的电影片断中主人公演奏的乐器是古琴。那么,古筝和古琴在音色上有什么区别呢?

2、课件展示古筝和古琴的音色对比 古筝《丰收锣鼓》 古琴《酒狂》 学生交流:(略)

归纳:古筝——音色清晰,弹性、穿透和颗粒状; 古琴——音色深邃,悠远、空灵和细腻感。

师:声如其形,通过这段视频大家对古琴以及它的音色想必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3、聆听古琴曲《流水》 课件播放古琴曲《流水》

3

4

5

篇四:《10大古琴曲目》

1, 潇厢水云 长度 10:20

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1425),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郭望楚作,作者是南宋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金兵入侵时,他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深感国事飘零,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 乐曲通过古琴特有的吟、揉等手法,时而奔放浑厚,借云水掩映,烟波浩瀚的景象描写,抒发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和荡气回肠的爱国热情。这首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古曲被历代琴家们所推崇,而流传。

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1、洞庭烟雨 2、江汉舒清 3、天光云影 4、水接天隅 5、浪卷云飞 6、风起云涌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万里澄波 10、影涵万象。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

2.广陵散 6:55

又名<<广陵止息>>,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被推测为以战国时期聂政刺琴王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大的结构,表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受到琴家们的推崇。

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3.高山流水 5:30

根据《神奇秘谱》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可见,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三曲实为同一曲目。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4.渔樵问答 6:39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平沙落雁 6:27

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6.阳春白雪 11:55 7:46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

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之意。

7.胡笳十八拍 18:20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8.阳关三叠 7:44

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9.梅花三弄 5:20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

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伯牙心

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音调取自此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词《咏梅》。

10.醉渔唱晚 4:43

《醉渔唱晚》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目前流行的谱本传自张孔山。

醉渔唱晚:古琴曲。据明刊本《西麓堂琴统》(1549)所载《醉渔唱晚》解题:“陆鲁望与皮袭美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兴致恐不相上下也。” 明刊本《太音补遗》(1557)中《醉渔唱晚》一曲解题:“此曲盖本张仲宗诗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清刊本《诚一堂琴谱》(1705)在《醉渔唱晚》的后记中曰:“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古琴曲集》第一集中说:“曲谱最早见于《西麓堂琴统》,该书说:唐代诗人皮虫休、陆龟蒙泛舟松江,听渔人醉歌而作此曲。目前流行的此曲,据说传自张孔山。音乐利用分节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着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摇橹声的音调。

由上可知,此曲为陆龟蒙、皮日休所作,描述的是渔翁豪放不羁和放声高歌的醉态,表现了皮、陆的借醉论政,以醉泄愤的情绪。全曲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

篇五:《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③平沙落雁 mp3》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③平沙落雁 mp3.txt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古琴曲下载}.

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

我娶你。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③平沙落雁 mp3.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

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 《平沙落雁》乐曲简介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最早刊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

明代称《雁落平沙》。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

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此曲自问世以来,深受琴

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

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刊载的琴谱达七十余种,版本繁多,有多

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就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是一首极具

代表性的古琴曲。

现在流传的琴谱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

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演奏家龚一先生所演奏的是张

子谦先生传授的广陵派传谱,乐曲委婉流畅,意味清新隽永,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

的雁鸣,以及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清秋寥落、沙平江阔、群雁飞

鸣的画面,抒发了恬淡的惬意及徐舒幽畅的情趣。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

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对于曲情的理解,有

“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

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

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

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

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

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

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

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天闻阁琴谱》(1876

年)亦曾评此曲:“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

琳琅秘室丛书·李师师外传

李师师者,汴京东二厢永庆坊染局匠王寅之女也。寅妻既产女而卒,

寅以菽浆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尝啼。汴俗,凡男女生,父母爱之,必为舍身佛寺。

寅怜其女,乃为舍身宝光寺。女时方知孩笑。一老僧目之曰:“此何地,尔乃来也?”女至是

忽啼,僧为摩其顶,啼乃止。寅窃喜,曰:“是女真佛弟子。”为佛弟子者,俗呼为师,故名

之曰师师。

师师方四岁,寅犯罪系狱死。师师无所归,有倡籍李姥者收养之。

比长,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

徽宗帝即位,好事奢华,而蔡京、章惇、王黼之徒,遂假绍述为名,

劝帝复行青苗诸法。长安中纷饰为饶乐气象,市肆酒税,日计万缗;金玉缯帛,充溢府库。

于是童贯、来勔辈复导以声色狗马宫室苑囿之乐。凡海内奇花异石,搜采殆遍。筑离宫于汴

城之北,名曰艮岳。帝般乐其中,久而厌之,更思微行,为狎邪游。

内押班张迪者,帝所亲幸之寺人也,未宫时为长安狎客,往来诸坊曲,故与李姥善。为帝言陇西氏色艺双绝,帝艳心焉。翼日,命迪出内府紫茸二匹、霞氎二端、瑟瑟珠二颗、白金廿镒,诡云大贾赵乙愿过庐一顾。姥利金币,喜诺。暮夜,帝易服杂内侍四十余人中,出东华门,二里许,至镇安坊。镇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帝麾止余人,独与迪翔步而入。堂户卑庳。姥出迎,分庭抗礼,慰问周至。进以时果数种,中有香雪藕、水晶苹婆,而鲜枣大如卵,皆大官所未供者。帝为各尝—枚。姥复款洽良久,独末见师师出拜,帝延伫以待。时迪已辞退,姥乃引帝至一小轩,棐几临窗,缥缃数帙,窗外新篁,参差弄影。帝翛悠然兀坐,意兴闲适,独未见师师出侍。少顷,姥引帝到后堂,陈列鹿灸、鸡酢、鱼脍、羊签等肴,饭以香子稻米,帝为进一餐。姥侍旁,款语移时,而师师终未出见。帝方疑异,而姥忽复请浴,帝辞之。姥至帝前,耳语曰:“儿性好洁,勿忤。”帝不得已,随姥至一小楼下湢室中浴竟,姥复引帝坐后堂,肴核水陆,杯盏新洁,劝帝欢饮,而师师终未一见。良久,姥才执烛引帝至房,帝搴帷而入,一灯荧然,也绝无师师在。帝益异之,为倚徒几榻间。又良久,见姥拥一姬珊珊而来。淡妆不施脂粉,衣绢素,无艳服。新浴方罢,娇艳如出水芙蓉,见帝,意似不屑,貌殊倨,不为礼。姥与帝耳语曰:“儿性颇愎,勿怪。”帝于灯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韵,闪烁惊眸。问其年,不答。复强之,乃迁坐于他所,姥复附帝耳曰:“儿性好静坐,唐突勿罪。”遂为下帷而出。师师乃起,解玄绢褐袄,衣轻绨,卷右袂,援壁间琴,隐几端坐而鼓《平沙落雁》之曲。轻拢慢撚,流韵谈远,帝不觉为之倾耳,遂忘倦。比曲三终,鸡唱矣。帝亟披帷出。姥闻,亦起,为进杏酥饮、枣[米焦]、馎饦诸点品。帝饮杏酥杯许,旋起去。内侍从行者皆潜候于外,即拥卫还宫。时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日事也。 姥私语师师曰:“赵人礼义不薄,汝何落落乃尔?”师师怒曰:“被贾奴耳。我何为者?”姥笑曰:“儿强项,可令御史里行也。”而长安人言籍籍,皆知驾幸陇西氏。姥闻大恐,日夕惟涕泣。泣语师师曰:“洵是,夷吾族矣。”师师曰:“无恐。上肯顾我,岂忍杀我?且畴昔之夜,幸不见逼,上意必怜我。惟是我所窃自悼者,实命不犹,流落下贱,使不洁之名,上累至尊,此则死有余辜耳。若夫天威震怒,横被诛戮,事起佚游,上所深讳,必不至此,可无虑也。”

次年正月,帝遣迪赐师师蛇跗琴。蛇跗琴者,琴古而漆黦,则有纹如蛇之跗,盖大内珍藏宝器也。又赐白金五十两。三月,帝复微行如陇西氏。师师仍淡妆素服,俯伏门阶迎驾。帝喜,为执其手令起。帝见其堂户忽华敞,前所御处,皆以蟠龙锦绣复其上。又小轩改造杰阁,画栋朱栏,都无幽趣。而李姥见帝至,亦匿避,宣至,则体颤不能起,无复向时调寒送暖情态。帝意不悦,为霁颜,以老娘呼之,谕以“一家子,无拘畏”。姥拜谢,乃引至大楼。楼初成,师师伏地叩帝赐额。时楼前杏花盛放,帝为书“醉杏楼”三字赐之。少顷置酒,师师告侍侧,姥匍匐传樽为帝寿。帝赐师师隅坐,命鼓所赐蛇跗琴。为弄《梅花三叠》。帝衔杯饮听,称善者再。然帝所供肴馔皆龙凤形,或镂或绘,悉如宫中式,因问之,知出自尚食房厨夫手,姥出金钱倩制者。帝亦不怿,谕姥今后悉如前,无矜张显著,遂不终席,返驾。帝尝御画院,出诗句试诸画工,中式者岁间得一二。是年九月,以“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名画一幅赐陇西氏。又赐藕丝灯、暖雪灯、芳苡灯、火凤衔珠灯各十盏,鸬鹚杯、琥珀杯、琉璃盏、镂金偏提各十事,月团、凤团、蒙顶等茶百斤,馎饦、寒具、银餤饼数盒。又赐黄白金各千两。时宫中已盛传其事,郑后闻而谏曰:“妓流下贱,不宜上接圣躬,且暮夜微行,亦恐事生叵测。愿陛下自爱。”帝颔之。阅岁者再,不复出,然通问赏赐,未尝绝也。

宣和二年,帝复幸陇西氏。见悬所赐画于醉杏楼,观玩久之。忽回顾见师师,戏语曰:画中人乃呼之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