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生活中的诗意


第一篇:《形容平淡生活的句子》

形容平淡生活的句子

1、自足常乐、平平淡淡才是真、相夫教子、老实人常在。

2、有人则在平淡中学会热爱,借平淡的杯盏啜饮人生的美酒,他觉得平淡是人生的一种底蕴,可以映衬一份心灵的和谐。我们离开平淡,平凡的生活或许会失重,像没有尾巴的风筝,或是一只打湿翅膀的飞鸟。

3、有人无视平淡,觉得平淡是没有波澜的,僵化的生存方式,他便开始角逐于人生的势利场,换着自己不同的人生面具。

4、想和你一起浅浅淡淡的生活,分享每一天的平凡,每一刻的幸福,感动,每一秒的丝丝甜蜜。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奢求,反正我也早就习惯了奢求。

5、我发现,不能享受平淡生活的人,大都因为心浮气燥.如果要把“浮躁”二字,从心头上抹去,他就必须学会简朴生活和平淡生活。当然,拥有平淡生活,并非不思进取养成人生的惰性。

6、素衣回忆,淡淡的长袖挥洒着那年、那月的时光,在茶香的淡淡飘逸。藏在回忆里,那青春也清纯如画,每一条线,每一次涂写,都会变成生命里最美丽的传说。

7、生活是一杯水。杯子的华丽与否显示了一个人的贫与富。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接下来,你有权利加盐加糖,只要你喜欢。

8、生活如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波澜。

9、人生如水,有激越,就有舒缓;有高亢,必有低沉;不论是绚丽还是缤纷是淡雅还是清新,每个生命必定有其独自的风韵。一个人的一生,有轰轰烈烈的辉煌,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柔美。人是需要一种平淡的,这种平淡无声无息,但又无处不在。

10、人就这么一辈子,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所以你一定要开心。人就这么一辈子,做错事不可以重来;碎了的心难再愈合,所以你一定不能事后后 悔。人就 这么一辈子,过了今天就不会再有另一个今天;一分一秒都不会再回头,所以你一定要珍惜每分每秒。告诉自己:要微笑面着对任何挫折。

11、让生活趋于平淡。 是啊!放慢生活的节奏,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才能淡定从容的、怀着美妙的心情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12、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方是人生味。如过时间是一条浩荡的大河,那么,平淡生活就是河流涌起的波浪,理想是帆,港湾是我们心灵的栖息之地。这里我 们所说的平淡不是平庸,但是平淡很容易导致平庸,平淡离平庸仅有 一步之遥。如果我们放纵自己的所作所为,整日虚度光阴,又被自身的惰性所误,就会陷入平庸的人生旋涡。

13、平淡是一种力量,它在你人生遭受到挫折后,它会轻轻地抚慰你的心灵,为你的心灵充满向上的电量!把一份平淡放在人生的低处,静听人生的春天,就会有一股春风拂掉你人生的阴霾与坚冰,让你捕捉到平淡生活散发出的人生之味。

14、平淡生活是一个人的支撑和偎倚,也是在这个世界拼搏后,自己给自己留下的一片绿地。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诱惑,我们用一份平淡生活克制自己的欲望,然后,再留下一份热爱给平淡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15、平淡生活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每个来临的日子都是平淡的呈现,人为的乐趣,忙碌和烦恼充填着我们的心灵与生活。

16、平淡的日子有它特有的平淡的舒畅,有它特殊的美。它的需用心品味的美,如宁静、安祥、隽永、深沉混合的清水,浇灌在内心喧嚣焦灼干裂的土地上,让那些成长的幼苗,在达观平淡的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悠然中,不急不燥不卑不亢的生长着。

17、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你羡慕的富人,不一定就比现在钱不如他的你快乐和幸福。可能他还羡慕你在纷繁忙碌的尘世中,拥有的这份平淡呢。

18、冷静的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19、静听花开的声音,细品生活的意义。

20、当今社会,为什么有人陷入欲望的沟壑?他活着,没有好好地细品人生之味,他把权力,金钱看得过重了,而不知道用一份平淡品味人生的清茶。

第二篇:《诗意地栖居。》{平淡生活中的诗意}.

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悠然,是一种境界。

诗意地栖居,诗意的悠然。他,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农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他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决心归田园的陶渊明。他将仕途的不顺抛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田园生活中。纵然感受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累,纵然经受着追求功名之人对他的不解,纵然这种乡间生活是那么平淡无奇,但是陶渊明依然能够用心去感悟平淡生活中的种种诗意,欣赏着“山气日夕佳”的美景,体会着“飞鸟相与还”的生机。可以说,正是这种诗意地栖居,让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并一语道出他对人生的感悟:“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诗意地栖居,诗意的境界。他远离家乡,适逢寒食节,未免动思乡之情,但他却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有如此美好春景,何不饮酒赋诗,以不负此大好春光呢?拥有这种超然于物外的境界,还有什么事不能解脱?在一阵雨后,天晴了,当他从沙湖道归去时,他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确,“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静状态,是在逆境或顺境调整心理的良方。这就是苏轼的人生境界,处变不惊,开朗达观,一种诗意的境界。

诗意地栖居,现代人所缺少的正是这种诗意。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有着浮躁的心态,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渐

渐侵入他们的头脑。他们不懂陶渊明那种诗意的悠然,无心留意天边的云,脚下的花,无心体会生活中充满诗意的一点一滴。当他们遭遇人生低谷时,怨天尤人,又不懂得苏子那种诗意的境界。想想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两位古人那样诗意地栖居,我们的幸福指数会不会更高呢?社会会不会更加和谐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且我们也相信,诗意地栖居,必将使我们的生命更加深邃与优雅。

所以,让我们诗意地栖居,体会那种悠然,感悟那种境界。

第三篇:《1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诗意》{平淡生活中的诗意}.

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诗意{平淡生活中的诗意}.

--------读壹束星光的两首生活小诗

齐凤池

西班牙诗人马查多说:“诗是忧郁的载体。”当然,诗歌也可以承载一切。不论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还是日子里的一些细小普通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扑捉,就能逮住从眼前一闪而过的好诗。

我们都有所体会过,在我们平淡的日子里,不可能天天都有惊喜,天天都会沮丧。在这种四平八稳不动声色的平静日子里,要寻找扑捉诗歌的宠物昆虫,抓住身边急促走过的萤火流星,诗人的素质很重要。我一直强调,诗人的素质和修养不是一个概念。修养可以培养,但素质可不是培养出来的。

诗人要想发挥先天的素质,就得保持日常的素质训练,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满诗歌的羽毛,而且还能提高诗人的素质。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说过:“我知道维纳斯是手的产物,我是手艺人,我懂手艺。诗人从职业和手艺转向科学,从已知世界转向尚待认知的世界„„诗歌中加入手工的味道,才有柔和力。”诗人也是手艺人,诗歌创作应该出自心灵和诗意,而不应该出于复制和加工,只有手工出来的诗歌才有亲和力。

昨晚读了壹束星光的近作【写给母亲】和【一条灰色的领带】给我的感觉,诗人的悟性和素质正在萌动滋长拔节扬花。我相信,只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这颗刚刚破土的诗歌幼芽一定会长成饱满的麦菽和硕果累累的秋天。

诗人在【写给母亲】中写到,秋天是握不住的,落叶/回不到树上/母亲,我同样握不住/你丢在秋天的脚印/一层薄霜就能盖住这么多年/你坚实的步伐/炊烟打着结在天空消逝/一起消失的还有你/一天天瘦了的身影。母亲/你一定被岁月反复搜刮过/不然你每天坚持倒退着走路/一定能回到生命的春天/那么,我要从现在开始/找出身体里起始的那个节令/是春夏还是秋冬/我要用感恩的目光/把它们描成春天的样子。的确,秋天是任何手也抓不住的,就好比你能扼杀一棵小草的生命,却不能扼杀一个春天一样。落叶,从树枝上脱落下来,是永远回不到枝头了。诗人感慨地说,母亲,我同样握不住你丢在秋天里德脚印。所后的一层薄霜就覆盖了坚实的步伐。一天天消瘦的母亲被岁月反复搜刮过,不然,你怎会倒着走路。诗人不对母亲的情感通过脚印,倒走写出母亲的艰辛。读到此处,诗歌应该向高峰迈进,诗人却把情感送回了低处。我想应该向更深层写母亲,不应该掺进诗人的成分。后面的几行见软了。

【一条灰色的领带】是极普通的装饰品,但要从中挖掘出诗意来,当然需要经验和技术。其实,诗歌写作不仅是手艺,也是很高的技术。我国著名女诗人林子曾经写过一组【给他】的爱情诗,走红了很多年。朴素朴素的蓝手套/用细细的细细的蓝毛线织成/像大海一样的颜色啊/寄托着比海更深的情/春天我耐心的织了又拆/秋天我耐心的拆了又织/„„诗人把爱寄托在了一副手套上。尽管语言很普通,也很平淡,但写出的感情却是真挚的。

壹束星光的【一条灰色的领带】也是表现爱情的。兰花指的白是银色的/我要把它弯成月牙的形状/系在一个人的脖子上/满月的时候/我要不停熨烫、干洗/让一条领带保持最初的整洁/下面有尖儿,像一把刀/正好悬在胸口,让我每天都有割痛/我要用耐心/和爱,给他打好结/放上亲吻和女人的体香/啊,阳光每天都像领带一样坚挺/当月亮初上,我关上灯盏/什么都不用说了/一条灰色的领带悄悄收拢了翅膀。诗人对领带和人的情感写出来了,但感觉还不深刻,还不够辣。

天津女诗人伊蕾曾经写过,我是一朵花/你把我揉碎吧/然后扔在风中/看我在你的脚下怎样发抖/„„我还记得冯梦龙说过:“但有假诗文,没有假山歌。”陕北有一首信天游给诺贝尔获奖诗人泰戈尔唱的哑口无言。他对徐志摩说,中国没有好民歌,徐志摩信手拈来两句“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这两句刚一说出口,就使这位诺贝尔文学获奖

大师惊讶住了。连声说,妙、妙、妙!

几千年来,中国写爱情是的诗人成马车的拉,拉一年也拉不完,但真正写出“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这样普通诗句的却没有几个。

最后我对壹束星光说,真正的诗歌写作,应该是生命的写作,不是经验和知识的写作。你既然选择了诗歌,就要为诗歌付出,就要做好苦吃准备,要常常苦思冥想。要耐得住寂寞,守住孤独。我经常说,耐得住寂寞就不寂寞,耐不住寂寞就永远寂寞。史蒂文斯说:“诗,是诗人创造的一个自然,诗歌必须是非理性的。非理性是基础。但,无论诗歌或生活通常都未处于动力的最高峰。”

感悟诗歌写作是幸福也是痛苦,但痛苦是幸福的痛苦,绝不是痛苦的幸福。

2010---12---28

第四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生存》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生存

莫砺锋

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对诗意的追求是最显著的民族特征之一。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诗言志”首见于《尚书·尧典》,虽说它不一定真是产生尧舜时代,但它在先秦时代早已深入人心,且绝非仅为儒家一派所独自信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之言曰“诗以言志”,《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荀子儒效》云“诗言是其志也”,皆为明证。后人或以为“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不同的诗学观念,其实在最初,“志”与“情”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正如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所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到了屈原,便径以“抒情”为作诗旨趣。《九章惜诵》云:“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他用“情”字来概括自己的全部精神活动和心理状态,正与前文所说的“志”可以互训。由此可见,中华先民对诗歌的性质有着非常一致、非常明确的认识:诗歌是抒写人类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文本,与人生无关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从表面上看,古人极其重视诗的实用价值,闻一多指出:“诗似乎也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在这里发挥过的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在我们这里,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全面的生活。”(《神话与诗》)正因诗歌具有如此巨大的实用价值,孔子才会恺切周至地以学诗来教育弟子。也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诗经》才得以跻身于儒学经典之列。 然而只要我们把关注的重点回归到作品自身,只要我们仔细考察那些作品的发生背景,那么只能得出如下结论:一部《诗经》,除了少数祈福禳灾的祭歌与歌功颂德的颂词之外,其余的都是“诗言志”的产品,而《诗经》的这种性质也就奠定了整个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方向,正如清人袁枚所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由《诗经》开创的这种传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中国诗歌史,虽然后代的诗歌九流百派,千汇万状,但抒情总是其最根本的主流。抒情的性质必然包含超越实用功能的意义,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得好:“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欲以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此语虽然本于《诗大序》,但显然更增强了超越的意味。正因如此,诗歌不但是先民们如实反映人生的工具,而且是实现人生超越的利器。

在中华先民看来,诗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中华先民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路,擅长于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周易》的卦象、汉字的象形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具有偏重于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征。先民们在追求真理时,往往不重视局部的细致分析,而重视综合的整体把握;往往不是站在所究事物之外作理智的研究,而是投身于事物之中进行感性体验。如果说古希腊的智者

追求的是逻辑分析的严密性,中华的圣贤却是以主客体当下冥合的直觉感悟为智慧的极致。在《庄子田子方》中,孔子赞扬温伯雪子说:“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显然,这种思维方式与诗歌的运思非常相似。试看孔门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谢良佐评曰:“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四书章句集注》)这分明是运用诗歌作为思考以及讨论学问的手段,因为诗歌更有利于通过具体情境的描述来领悟普遍的抽象道理。 先民们还认为诗歌是人们表达意旨的有效方式。先民们早就认识到,事物的规律即“道”是精微玄妙的,是难以言传的。在这一点上,儒、道两家的观点如出一辙。孔子经常用诗歌般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期夫!不舍昼夜。’”道家更是如此,一部《庄子》,全文优美如诗,例如:“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又如:“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中包蕴的人生哲理,既深刻精警,又生动易懂,分明是得益于诗化的表达方式。 从表面上看,中华先民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在逻辑性和明晰程度上都不如古希腊哲学,似乎是一个缺点。其实不然。西方现代哲学已经证明,人类永远无法用明晰的分析语言来说明深奥的真理,也永远无法通过逻辑性的形而上学思考来把握人生的真谛。在这方面,早熟的中华文化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好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那便是诗歌。清人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他又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徵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原诗》)因为诗歌的性质是文学的而非逻辑的,诗歌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而非分析的,诗歌的语言是模糊多义的而非明晰单一的,诗歌的效果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诗歌的意义是意在言外而非意随言尽的,所以它更能担当起思考并理解人生真谛的重任。西方文化要等到二十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才通过阅读荷尔德林的诗歌领悟到诗性语言的重要性,而中华先民却早已在人生实践中独得圣解。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即将饿死时,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孔子临终时,作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除了诗歌以外,还有什么语言形态可以更简洁、更完整地表达他们对命运的深沉慨叹和对人生的深刻体认?如果没有长留天地之间的光辉诗篇,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和飘泊江湖的少陵野老何以在千秋万代的人民心中获得永生?

然而,虽然中华的先民早就创造了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华夏大地在整体上就是诗意生存的乐土,但是无庸讳言,我们已经在物欲腾涌、人心狂躁的现实中沉溺太久,已经失去了

像先民那样沉着、从容地领悟人生真谛的能力,对他们的诗意生存方式也已恍若隔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继承这份宝贵遗产呢?

得益于汉字超强的表达功能和稳固性质,中华先民的事迹及心迹相当完好地保存在古代典籍中,今人解读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障碍。由于先民的思维在整体上具备诗性智慧的特征,所以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中都保留着先民诗意生存的印迹(参看傅道彬《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都应进入我们的阅读范围。但是最重要的阅读对象当然是古典诗歌,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因为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的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杜甫兴广廈万间之愿,苏轼师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类,皆应声而出,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随其光之所至,即日月见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原诗》)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的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先民心态的最佳途径。读者或许会有怀疑:难道古诗中没有虚情假意或浮夸伪饰吗?当然有,但是那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金代的元好问曾讥评晋代诗人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论诗三十首》之六)的确,潘岳其人热衷名利,谄事权贵,竟至于远远地望见权臣贾谧的车马即“望尘而拜”。可是他在《闲居赋》中却自称“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这样的作品,怎能取信于人!与潘岳类似的诗人在古典诗歌史上并不罕见,例如唐代的沈佺期、宋之问,宋代的孙觌、方回,明代的严嵩、阮大铖,皆是显例。但是此类诗人尽管颇有才华,作品的艺术水准也不弱,毕竟流品太低。除非用作学术研究的史料,他们不会进入现代人的阅读视野,更不是我们要想向读者推荐的阅读对象。至于那些一流的诗人,则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古人著述,本以“修辞立其诚”为原则,并明确反对“巧言乱德”, 更不要说是以言志为首要目标的诗歌写作了。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说诗晬语》)薛雪也说:“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一瓢诗话》)我们要向读者推荐的正是那些具有第一等襟抱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必然是第一等真诗。他们敞开心扉与后代读者赤诚相对,读者完全可以从诗歌中感受诗人们真实的心跳和脉搏。

中国诗歌史的源头是《诗经》,《诗经》真切生动地体现了古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从而具有永远的阅读价值。《诗经》以后的诗歌史百派九流,千汇万状,而且波澜迭起,名家辈出,在人生态度和作品境界两方面都对后人有巨大影响的第一流诗人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

屈原是诗国中绝无仅有的一位烈士,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诗人,他的作品与《诗经》并称,被誉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他高尚伟岸的人格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永久的典范。在那个辩士四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生生死死忠于祖国,最后

自沉汨罗以身殉志。他以高洁的政治品格傲视着群小,他以高远的人生追求拒绝了尘俗。屈原以自沉的激烈方式结束了肉体的生命,却在精神上获得了永生,从而实现了人生的伟大超越。

陶渊明是诗国中最著名的隐士,他生逢晋宋易代的乱世,一生平淡无奇,做过几任小官后便辞职回乡,隐居终老。他的作品内容朴实,风格平淡,并不以奇情壮采见长,当时几乎没有受到文坛的注意。但是陶渊明身后的声名却与日俱增,最终成为受到后代士人无比敬仰的文化伟人。原因在于,当别人争先恐后地趋附权势与财富,整个社会弥漫着虚伪、浮躁的风气时,陶渊明却以真诚、狷介的品格鹤立鸡群。陶渊明在历史上树立了一个安贫乐道、廉退高洁的典型,其意义在于,他用实际行为阐释了平凡人生的意义,证明了与功业建树毫无关系的平淡人生也可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也证明了朴素乃至贫寒的平凡生活也可以具有浓郁的诗意。

李白是诗国中独往独来的一位豪士。他天性真率,狂放不羁,充分体现了浪漫乐观、豪迈积极的盛唐精神。李白的思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绝不局限于某家某派。他决不盲从任何权威,一生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李白的诗歌热情洋溢,风格豪放,像滔滔黄河般倾泻奔流,创造了超凡脱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