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的重要性


篇一:《“五水共治”重要意义》

“五水共治”小知识。

一、什么是“五水共治”?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分三年、五年、七年三步。其中,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二、“五水共治”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

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抓治水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

2.经济意义

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3.文化意义

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

4.社会意义

从社会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五水共治”,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

5.生态意义

从生态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面对青山依旧、绿水不再的尴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篇二:《五水共治意义与背景》

五水共治 - 总体概述

“五水共治” 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五水共治 - 背景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重点抓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引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饮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要通过治水,进一步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治出浙江自信、自觉、自强的精气神,以抓治水促转型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水共治 - 相关意义

政治意义:从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2014年的改革,要从时间表倒排最急迫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抓治水完全符合这“四个改起”的要求,符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整改的要求。治水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不能把“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和“水困余姚”当成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一笑了之、一谈了之!必须通过治水牵一发动全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治水和转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经济意义: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在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下降、优质外资难引、政府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好的投资项目对保持有效投资增长至关重要。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

爱水、珍惜水、节约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强调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如果大家切实从增强全社会的亲水、爱水、保水意识抓起,继而从日常节材、节电、节煤、节油、节粮的良好习惯做起,就一定能掀起一股节约、节俭的新风和正气。

社会意义:从社会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问题,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古往今来,听风声雨声读书声,看家事国事天下事,而治水从来都是江山社稷、国泰民安的大事、要紧事。浙江必须下定决心铁腕治水。社会政策要托底,治水工程必须要顶起,这是很重要的底线。

生态意义:从生态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江南水乡没水喝”,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面对青山依旧、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篇三:《大学生眼中的五水共治》

大学生眼中的“五水共治”

38 陆安如 2013326670014 13应用心理系1班

39 马佳瑶 2013326670015 13应用心理系1班

41 张露 2013326670027 13应用心理系1班{五水共治的重要性}.

40 盛嘉琪 2013326670018 13应用心理系1班

37傅恒辉 2013326670005 13应用心理系1班

45 王亚珍 201332669000413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班

江何燕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 要: 从五水共治方针实行以来,“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节水”这些字眼时不时在我们生活中出现,污水也是其中一个我们比较关注的方面,通过调查现阶段大学生对于五水共治的了解程度、大学生护水意识、参与五水共治活动的情况等问题,从而了解水环境现状,五水共治的成效,并且总结获得一些对五水共治的建议。

关键词:五水共治 污水 护水意识 成效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的下河游泳事件,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重点抓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但是究竟在这样的雄心与决心之后,浙江省的水环境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改善呢?人们对于浙江省的水环境现状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或许只有通过实地的考察,才能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五水共治活动所取得的成效。进而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有效地实行五水共治而做出努力。

一.问卷基本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周遭的大学生以及少数非杭州的大学生进行调研。我们小组采取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性达100%。

大学生是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的群体,他们心中怀着对生活、对环境的满腔热爱,想为国家的未来尽自己的一份力。2013年11月29日,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的设想。因此,我们决定选取杭州的大学生作为这次的调查主体,参与本次调查的91.33%的人都是在校大学生。问卷的内容主要针对“对五水共治的认识”及“学校周遭的水情况”进行了调查。

图表范例

图一 参与此次调查的男女比例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男性的比例大约为52%,女性的比例大约为48%。男女比例是比较均衡的,因此这次调查还是比较客观的。

(一)对于五水共治的了解

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可治理自来水、江水、河水等水流的污染问题。浙江省将五水共治作为治理水环境的方针开展。各高校也积极响应“五水共治”这一方针的号召,多次开展五水共治的宣传活动。各种讲座在校园中处处可见,所以我们本以为,大学生对五水共治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问卷调查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于“您是否对五水共治有一定的了解”这个问题,20.67%的人表示了解,52%的人表示有点了解,而有27.33%的人表示不了解“五水共治”。有将近1/3的人表示不了解“五水共治”,这个数据在我们看来不是很乐观,这反映了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听过五水共治这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不应该做“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而要做既能做好自己的课业,也能兼顾社会上大大小小的事件。一方面,这有助于我们能够为国家出力。另一方面,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家,而不至于与社会脱轨。

这些对五水共治有点了解的人,能够指出“五水”是哪五水的又有多少人呢?据统计,

正确选择了污水、洪水、涝水、节水、供水的人的比例分别为98%、64.67%、77.33%、82.67%、80%,此外有很多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如:饮水、净水等。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人对于五水共治最基础的内容并不清楚。他们只是隐约听说过五水共治这一措施。但具体关于五水的基本构成,他们就“不甚了解”了。他们中的大部分是通过报刊媒体和活动组织了解到“五水共治”的,这说明五水共治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宣传力度,既有媒体宣传,也有活动组织推出此类活动,从而提供了全民参与“五水共治”的机会。11.33%的人是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到“五水共治”的,8%了解到五水共治是会议宣传的结果。但我认为,五水共治是浙江省重要的治理水环境的措施,宣传力度应该继续加强。如果生活在浙江的我们还不了解五水共治的话,又怎么能要求居民们自觉监督并阻止周围有损水环境的行为呢。毕竟,保护水环境需得从小处做起,这就需要居民的自觉性了。

图表范例

图二“五水”含义的选择比例

(二)五水共治的参与度

针对“您是否满意周围的水环境”这一问题,有39.33%的人对身边的水环境表示很不满意,54%的人认为身边的水环境一般,仅有5.33%的人对身边的水环境很满意,1.33%的人表示无所谓。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身边的水环境显然是不满意的。既然这样,我认为,大部分人应该愿意并乐意响应“五水共治”的号召,组织并开展保护水环境的有关活动。但实际上,有72.67%的人表示从未在学校参加过有关“五水共治”的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可能有两个原因,有可能是高校开展的有关“五水共治”的活动不多。仅仅作

为一种宣传,而未实际开展一些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如实地考察河流污染情况等,给学生提供的参与机会不多。也有可能是大学生对此类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时事热点,多参加一些利人利己的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又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当下水污染情况

面对“水污染是否对您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有89.33%的人认为水污染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只有10.67%的人认为没有影响。说明随着工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水污染已日趋严重,成为了困扰人们生活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水污染通过各种途径危害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其中,绝大部分的人倾向于工业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水质污染,比例高达94%,而工业废水确实是世界范围内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产生废水。影响较大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冶金、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等企业。另外选择农业污水、政府的不重视、受周边环境污染影响、垃圾随意扔河里的比例分别为64%、72%、68%、74.67%,说明了大家其实对水质污染的原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四)水资源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一半以上的人觉得自己周围的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不强,36.67%的人觉得一般,仅仅只有2.67%的人认为周围有较强的保护意识。这恰恰体现了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我们虽然经常把保护、节约等词挂在嘴边,但却没有将这种意识落实下去。治水,治人是根本,如果没有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污染是处理不完的。只有约束人的不良行为,才可以阻止或减少污染的发生。

(五)五水共治的影响

五水共治之后,52.67%的人认为生活污水状况有所改善,47.33%的人则认为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五水共治”的力度并不明显,或者说是这些同学并没有关注身边的生活污水治理状况,也觉察不到改善情况。

完成这份调查后,是否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五水共治的重要性,即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呢?有近4/5的人认为未来的他们会更关注五水共治,五水共治对于水环境的治理是效果并值得坚持进行的。只有1/5的人对污水共治仍不加以关注。其实“五水共治”虽然涉及技术问题,但更多的却是人的问题。从工业污染到生活污染,普通人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价值观、伦理观也在演变。人们从最初的愤怒、焦虑,到冷漠、麻木,再到自己成为无意识的污染者,使一些污染行为习惯成自然。更有甚者,认为污染是现代化的标志。这个态度是不对的,五水共治确实是基于改变水环境的想法而提出的。有了污染,最重要的是究其源头,并加以解决。而不因一味抱怨,将水污染看做常态而不图改变。

二、 实地考察过程

(一)背景介绍

2013年11月的时候,浙江省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五水共治,而且我省在2014年的时候把三公经费的20%全部用于五水共治项目。我觉得这也体现了我省作为一个全国经济大省的责任感和决心这是一次促进企业转型和保护环境的双赢的决策,我们作为大学生自然也很关心,并且想为之尽我们的一份力去促进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合作,提高大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我们去学校周边拍下了旁边池塘的照片,并采访了周围市民对于池塘,对于五水共治的各种看法。

(二)图片展示

从图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还有人在那里钓鱼,可是明显水的颜色是黑的,在岸边我们也能闻到阵阵恶臭扑鼻而来。

图三 居民“垂钓”图

再看图四、五,我们应该都能到看水中是绿油油的。图四中的图片已经有一些枯萎了,我们推测应该是不是水质问题,只是天气转凉而已。

图四

篇四:《五水共治论文》

生态学视野下的“五水共治”

----以丽水为例

生态学院 生物11本 学号:30号 姓名:项炎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 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水作为任何生命形式都必需的基本要素,在21世纪,正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通过实施水的健康循环,推动各行业向高效化、绿色化,环境友好化发展,已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和水危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推行五水共治将是保证我国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关键字:五水共治;可持续发展;水资源;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1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不丰不均的特点决定了治水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 水资源最为突出的矛盾,是既患寡,又患不均。所谓寡,就是缺水和干旱。全国平均年降水 628毫米,低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毫 米。据水利部长汪恕诚介绍,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排在联合国公布的149个国家中的第109 位,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据介绍,目前我国农业年缺水量为300亿方,工业和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方。与缺水结伴同行的是干旱,我国的华北地区特别是西北缺水非常严重,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雨水集中在夏秋6-8月,冬春少雨,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矿产资源仅占全

国的41%;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矿产资源占全国的59% ,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矿产资源少,水量有余;北方水少耕地多矿产资源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此外,降雨年际变化大,长江以南十年中最大降雨与最少降雨相比为

1.5- 1.7 倍, 而黄淮海为2.2-2.9倍。以北京为例,其丰水年(1959年)降雨达 1406毫米,而枯水年只有168毫米。

全国90%的城市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每年有590亿吨的污水污染江河湖库。汪 恕诚部长认为,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8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1997年为584亿吨。受污染的河段长度也逐年增加,在全国水资源评价的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272亿立方米,受到污染的达到172亿立方米, 占62.3%,其分布面积上占全流域面积的69.4%,而且沿海地区发生大面积的海水入侵。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体污染较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生活污水排入及部分居民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道,目前城市内河流道大多淤积严重,河床抬升,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一到夏天,水体发臭,水质很差,排入河流造成部分河段污染,使得近50%河段不能满足需求。2000 年“一控双达标”完成后,工业废水污染源普遍实现了达标排放,但本市经济发展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仍然有较大的增加。据预测污水排放量每年以4 %~5%速度增加,使得本市江河流域仍面临着新增工业水污染源的侵害。21世纪以来, 伴随本市“生态示范市” 建设的不断重视,污水集中处理的方案的提出并开始实施,水体受污染趋向有所遏制,但总体上水体保持赶不上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的需求, 水污染问题是本市水资源的重大问题。

2.2水利工程短缺,老化现象严重,防洪防旱能力弱

洪涝和干旱是本市主要自然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51次洪涝灾害,造成约102万hm2农田受灾,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我市堤防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 不仅在堤线布置方面欠合理,且堤身单薄,质量差,防洪标准偏低,对干旱和洪涝抵御力脆弱。

2.3水资源短缺趋势日益明显

近几年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由于全球升温,干旱现象出现频繁,河流断流,地表水出现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山区、郊区数万眼水井干枯或水量减少,个别乡村出现引水危机。

2003年由于夏旱、秋旱、冬旱连续发生,许多乡村已出现用水困难;另外,由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量增加,社会用水量平均每年递增4.5%左右。加上筑路建房采矿等废物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而且导致河床、水库淤塞,森林畜木量下降趋势虽得到遏制, 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日趋严重。

2.4缺乏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

多年以来,我市水资源管理都是“一龙治水,多龙管水”的状况, 制约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而作为浙闽6江之源头区,其生态屏障作用尚未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足够重视,上下游之间以及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尚未研究建立,相关的体现地方特色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撤地设市后,在生态市建设中提出必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决策、管理,激励,监督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但成效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3开展五水共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预计中国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今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必然将进 一步加剧水危机。预计 2050年全国需水量可能达到7000~ 8000m3,届时我国将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极限。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108t,其中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 1-108t,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108t,化学需氧 量排放量为1339.2- 104t。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严重污染了水体。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 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水作为任何生命形式都必需的基本要素,在21世纪,正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通过实施水的健康循环,推动各行业向高效化、绿色化,环境友好化发展,已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和水危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推行五水共治将是保证我国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4丽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五水共治对策

4.1转变观念,增强水资源危机感

丽水地属浙南山区,由于历史上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形成半封闭的

自然经济,部分人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相对薄弱。长期以来,人们把水资源相对丰沛作为我市的一大优势,甚至有人认为本市若缺水,那全国没有一地不缺水,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偏差。从绝对量来看,我市人均水资源是全省人均的3倍,但本市自然蓄水能力弱,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短缺,若人们不注意节水,不注意未来10年内社会用水总量将以3%~5%的速度递增,本市随时出现水资源短缺,使“秀山不秀”,“丽水不丽”。因此, 要大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4.2开源和节流并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山”字上做好“林”字文章。全市各地全部进行统一规划,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使之成为乡村、城市的“氧气库”和“水源库”。

在“水”字上做好“活”字文章。一是完善城市内河水系整治规划,加快整治步伐,使得城市内河水系由“污水”变为“清水”,“死水”变为“活水”,“臭水”变为“香水”,实现“水清、流畅、岸绿、人亲水”的景象。二是积极开展节水工作, 努力降低单位GDP水耗, 提高工业废水重复用水率,减少废水排放量,大力发展节水服务业,推广节水器具,节水技术等。三是大力开展废水资源化工作。

伴随本市用水量的较大幅度增加,污水排放量的增大,应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工作。如对工业废水实施污废水梯级可用技术,加强冷却水和低污染水的循环利用;规划区内新建的住宅小区,大宾馆可采用双管供水, 工业区消防用水,地面冲洗水、绿化用水、共厕用水等提倡采用中水;引导居民生活用水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减少优质水量运用。四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本市雨量充沛,水资源较丰富, 但由于水资源分布随时间和地域分布相差较大,水资源年际变化强烈,年内变化也极其明显,因此针对部分地区在枯水年枯水期可供水量不足短缺的情况,可根据流域内自然条件,地形地貌,行政区划现有供水系统及可能的规划工程布局,布置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水库等设施建设,扩大水源面积。

4.3优化水资源配置

针对我市水力资源蕴藏量大的特点,本市应合理开发水电业,提高水力资源开发率,力争早日成为全省绿色能源基地。同时针对目前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水上、水边”旅游业,根据市旅游局提出的“生态、休闲、养身”的旅游发展主题,以瓯江流域为主线,以市区为中心,进一步整合山水,建设“水体休闲、水体娱乐、山水养情、湖滨修养、水上竞技、水上游览”等旅游项目, 逐步构成“山水”特色旅游带, 融入“长三角”旅游圈, 使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4.4强化以法治水,深化水利改革

针对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市民缺乏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应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及水资源流域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制定专门的流域管理法律及相应制度,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如制定流域管理机构法,以法律形式对流域管理机构、工作程序给予规定,赋予其行政、经济方面的权力;设立公众参与法,对本市公民参与管理,水资源的程序规则奖惩制度予以规范。创防止水土流失法,制定荒山有偿开发, 植树、土地,珍贵树种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及生态农业振兴等法律法规;对水体污染状况可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具体制定污染防治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重大污染事故申报与应急措施制度、开发利用项目污染控制制度等。通过制定相关水资源管理法和相应制度,使治水有具体法可依,针对本市水利工程短缺、老化及山区河流特色显著的特点,当前要理顺水资源所有权统一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对那些流量中小型、微型水利工程,采取不同形式,宜包则包,宜卖则卖,让给农民自建、自管、自寻发展空间。水利部门集中精力抓大项目、新项目,去寻找水利新的增长点。

4.5实施以“水”促支持战略

本市的水资源,不仅对本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有战略意义,而且对杭州、温州、金华、衢州及福建省等部分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本市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相关的经费来源,可拓宽渠道,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握机遇,在生态市建设过程要多层多线争取国家、省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扶持资金;争取全省大江大河及小河流域综合自理资金;争取国家、省及邻近区域在农业、工业、水利、林业、城市、交通、通讯、土地、环保、能源、科技等有利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货款,同时发挥生态水环境和生态山水旅游、水电等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区域内外客商投资;在处理上下游用水关系的问题上,应站在全局、全流域的高度,树立“保护别人就是保护自己”的观念, 既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境内水资源,又要保护流域水环境,减轻水资源破坏给下游造成的危害, 并且真正以实际行动促进流域的共同可持续发展,用这样的观念和行动来运作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去争取国家、省、邻近相关区域对本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更大支持。 5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五水共治的意义

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江南水乡没水喝”,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面对青山不再、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

篇五:《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

1.地理部分:

绍兴成为“水乡”的自然原因:①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②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降水丰沛。③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布

绍兴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① 绍兴地处东南沿海,位于浙北,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气候暖湿,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布 便于灌溉,也有利于发展水产业;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

分析绍兴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

绍兴人文生活特色及其成因:

临河建屋、船是主要交通工具,人字形屋项。成因同“鱼米之乡”

2.绍兴古代治水英雄人物和主要事迹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东汉马臻,修筑鉴湖,明代汤绍恩,修建三江闸。

3.请写出绍兴保供水、防洪水的主要水利工程各一个。

保供水:小舜江水库;防洪水:曹娥江大闸工程。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五水共治”的原因

从可持续发展基本观点角度:①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理论)

② 绍兴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用水需求量增大,公民节水意识较弱,,再加上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严重影响了绍兴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事实) ③“五水共治”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对生存发展环境的诉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意义)

从可持续发展含义的角度

理论:可持续发展,要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要维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事实:随着绍兴经济的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制约着绍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实行“五水共治”有利于维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资源、环境与经济相协调,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绍兴经济社会的发展。

5.实行“河长制”的重要性:有利于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管理,提高人们的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6.对形成“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机制”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舆论宣传,鼓励公民参与环保行动,加强群众监督。

7.谈谈政府、企业、个人应如何承担好“五水共治”的社会责任?(五水共治措施) 政府 ① 实行依法治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严

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五水共治的重要性}.

② 要加大投入环保力度,兴修水利工程,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力度

③ 要加强宏观调控,出台相关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④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节水意识,

⑤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五水共治”,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助力治水大业

⑥ 依法治水 ,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

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五水共治”的宣传,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科学文明用水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