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


【篇一】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推广普通话论文



亭子小学范涛



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发展关键在教育。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要求更加严格的教育,它将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用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因为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普通话代表国家的形象,代表教师个人良好形象。“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们从事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更显示出一种良好的精神气质和风貌,而对于教师主要以语言为载体进行工作的群体,其标准化就要求更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光偏重于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应在口语表达及文字书写方面能力去培养。在新课标中,国家已把口语交际正式列入了教学目标。

因此,在提倡信息化、标准化的今天,普通话的规范表达,语言文字的规范书写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时刻与课堂教学同在,我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亲身体会,谈谈几点感悟:

一、坚持教学中推广普通话。

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年级能用普通话交谈,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及感受,高年级则做到稍做准备能作简单即兴发言;初中的“新课标”则规定学生说普通话能准确表达,讲述准确生动,高中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口语交际能做到恰当、灵活运用。由此可看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用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让学生说好普通话。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思想正确认识。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许多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准,同学们会取笑,不敢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课下多加练习,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反之,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更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它,这样是学不好的。作为教师要调整好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说好普通话。2、严格要求提供环境。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同学间的交流也要使用普通话。尽量克服本地方言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说普通话的环境。我们老师们要严以律己、起好带头作用,把说普通话当作自己的职责规范,并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做到:在课堂教学与学生交谈等场合一律使用普通话。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口语表达不准确的现象。这样以来,把课讲得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坚持教学中推行规范字。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规范字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好表率,时刻用规范字教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习惯练好一手好字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练。因此在课堂写字教学中,一定要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课堂笔记、上台板演、课内外作业都作为是练字的好时机,让学生的眼、脑、手、嘴、耳各种器官都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对书写的兴趣和主动性。这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作为每个任课教师都要时时把提醒学生正确书写作为己任,并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规范书写。  

2、注重字词教学常言道:“字是人的脸面”。写好汉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你怎么教他就怎么学,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的话总是对的,你教给他的东西,他可能终生不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其他学科的老师,都有责任让学生写好规范字。

3、落实书写练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们要做学生的楷模,不管是板书还是批改作业,只要是学生能看到我们字的地方,都要工整规范,因为我们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甚至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有这样一则笑话:一患者“食”指出了毛病,去医院就诊,因病情严重需做手术。医生在诊断书上写明:“切除十指”。结果,患者从手术室出来发现十个手指全没了。看,一字之差却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由此可见,规范用字多么重要。我们学校为了让每位教师都写得一手规范的汉字,特开展了“每日三笔字”活动,即:每天一板粉笔字、一张钢笔字、一页毛笔字。另外每月组织一次书法比赛。这样以来大大提高教师写规范字的积极性。

三、营造规范语言文字氛围。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先行者。我们要带头在学校营造一个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我们要树立规范意识,明确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仅仅只是一个说话写字的问题,它关系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语言文字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是我们提高自己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

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文字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范涛

【篇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推广普通话:为母亲语言的升华

中国教育报2003-09-16本报通讯员 袁钟瑞 本报记者 潘国霖



  1.北方人在广州的公园里打听“缆车”在哪儿,按回答寻去,找到的是“男厕”;

  2.一广西籍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大家听的是“该死”,全场愕然;

  3.上海一检察官到哈尔滨出差,服务员问他有没有“家伙什儿”(枪支),检察官不悦,怪她怎么老追问有没有“家务事儿”;

  4.列车广播员分不清“常州”和“沧州”,害得旅客下错了车;

  5.在外人听来,胶东人分不清“油”和“肉”,辽宁人分不清“人”和“银”,南京人则分不清“河南”和“荷兰”;

  6.上政治经济课,广东籍教师反复讲“西游记”,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后见教师板书,方知说的是“私有制”……

  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使用约80种语言,仅其中的汉语,就分成北方、吴、赣、湘、粤、闽、客家等多种大方言,每种大方言下又分为若干次方言,次方言下又有无数种土语。各种方言土语之间,难以听懂甚至无法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此泱泱大国,倘若没有一种全国通行的语言,如何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8岁的语言文字学大师周有光说:“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

  幸而,我们有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形式。普通话既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民族共同语。从先秦的雅言、汉代的通语到明清的官话,从民国的国语到现在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一脉相承。如今,普通话在台湾仍称“国语”,在海外华人中称“华语”。外国人旧称普通话为Mandarin,今多直呼为putonghua。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是推广普通话的强大客观动力

  在古代,雅言、通语、官话为官员、书生、商人所专享,黎民百姓既无说民族共同语的需求,更无学民族共同语的机会。尽管历史上曾有过“书同文”的光辉一页,然而却始终未能推行“语同音”,就在于小农经济社会无须全民都说民族共同语,落后的国民教育制约着民族共同语的推行,直至新中国之初我国的文盲率还高达80%以上,这种民众文化素质就决定了推广普通话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群众性工作。

  方言是与小农经济相联系的,民族共同语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普及民族共同语是工业化的要求。欧洲早在300多年前,日本也在100多年前就实现了民族共同语的普及。

  百年前的中国,普及国语之梦与工业救国之梦相伴而生。尽管国语推广历史从晚清就开始了,尽管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与白话文运动一起发展的国语运动,无数先贤为推广民族共同语呕心沥血,奔走呼号,但国家羸弱,民族多难,民生凋敝,国民教育不能普及,国语也不可能推广和普及。

  新中国建立伊始,虽百废待兴,但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政府日程。195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陈毅出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主任,各地相继建立“推普”机构,全国掀起学习普通话的热潮。文革期间,推广普通话工作虽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空前规模的“大串联”、“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等活动却把普通话带到全国各地,反倒使普通话得到广泛传播。这也算是历史的黑色幽默吧。

  改革开放以来,推广普通话步伐加快,力度加大。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写上“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成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推广普通话步入快车道。1990年以来,国家教委、国家语委陆续发出各级各类学校普及普通话的通知并进行检查评估。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中文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持续地、迅猛地促进了人口流动。今天,在任何一座小城里,随处都能遇到外来打工者——当保安员的、做小保姆的,开电梯的,送纯净水、快餐的、装修房屋的,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教师、医师、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IT产品、技术推销等人员,在广袤大地上有序或无序地涌动。

  伴随人口流动的是语言的流动,而这些流动人口为了谋生和竞争,都不得不操着带家乡音的普通话进行交际,从而推动了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的普及。强大的普通话潮流有力地冲击着各地封闭的方言环境,在那些经济发展的城镇形成许多人口流动“洼地”,成了讲普通话最集中的地方。佛山某纺织厂里2000多名女工来自江西,说“井冈山牌”普通话,工厂的领导、技术员必须改广东话为“岭南牌”普通话对她们进行训练和管理。外来人员在方言区,出门乘车,到商场买东西,上医院看病,去邮局汇款,都要讲普通话,否则难与当地和外来人打交道。南方的学校,调来了北方老师,用普通话讲课,入学的孩子只好学起普通话。这正像东莞人说的那样——普通话和广东话一样,都成了我们这儿的通用语言了!1991年,笔者曾问佛山市财政局一位科长:“你上次讲普通话是什么时候?”科长想了想才说:“大概四五年前吧,因为接待北方客人,说过一次普通话。”曾几何时,方言势力最强大的珠江三角洲,语言环境也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

  跨地域的经济协作、投资招商、商品展销、交流培训、旅游观光及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等,离不开普通话。很多企业招聘员工把会说普通话列入录用条件,很多城市要求年轻干部“四会”——会计算机、会开汽车、会外语、会普通话。人们听、说普通话的机会多了,不得不说普通话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了。电子邮件寄出需用普通话,手机短信发送需用普通话,这些都要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绝大多数人在键盘上处理文件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在普及教育、适应信息发展的时代,方言语音在向普通话悄悄靠拢,土得掉渣儿的方言词语在普通话面前悄然隐退。

  2000年10月31日,颁布了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明文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公民有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等。此后,许多国家部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纷纷发出加强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通知。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师范学生、国家公务员、列车广播员等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达标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中宣部、教育部、人事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国家语委、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推普周活动。每逢九月,语言工作者会同广大学校师生及各行业系统的干部、群众一起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活动。近些年来,热心推普的人越来越多,主动报道推普的媒体越来越多,愿意资助推普活动的企业也日渐增多。

  总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是推广普通话的强大客观动力,法律和政府对社会普通话走热进行因势利导,把推广普通话引向一个新的境界。

  推广普通话的关键在于语言观念的更新

  尽管推广普通话工作力度在逐步加大,有的地方还实行了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尽管以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已经启动,很多行业单位制定了推广普通话的规章制度,但并非意味着推普之舟从此一帆风顺。从说惯了家乡土话到改说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能力问题,更主要的是观念问题。当前推广普通话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还有多少人不会说普通话,而在于很多人本来会说普通话却不愿意说、不好意思说。

  某大城市一位中年校长,当初任教时,曾用普通话讲课,后来当了领导,便不说普通话了。

  18岁的女儿问爸爸会不会说普通话,爸爸笑而不语。女儿再三央求,爸爸还是不好意思张口。笔者曾接受四川一年轻记者用方言采访。问她为什么不说普通话,答曰“不好意思”。笔者说:“作为新闻记者,你的职业语言应该是普通话;你采访对象是外地人,又涉及的是推广普通话的内容,更应该说普通话。”她仍含笑不语。电视上曾播出郑州一记者采访出租车司机的镜头,记者手持话筒说方言,司机却用普通话回答。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出租车司机比电视台记者离市场经济更近一些。

  思想认识常常落后于客观存在。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然而不少人的语言观念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宁卖祖宗坑,不改祖宗声”的封建意识也许不那么强烈了,但是一改多年习惯而说普通话,大概还需要鼓起一点儿勇气来。在有的地方,这种保守的语言观念表现为盲目的方言优越感,例如报载上海交警用普通话纠正违章,得到的是嘲讽:“哈,还要跟我开国语!”在另一些地方,会认为说普通话是“打官腔”,是忘了家乡,丢了根本!在电视屏幕上常常看到,不少国家公务员对着采访话筒讲方言,检察官、律师和法官用方言提起公诉、进行辩论和宣布判决。

  社会变革时期,新旧观念相互碰撞,相互交织,也相互斗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面日益扩大,使得体现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现代意识的新的语言观念正在迅速地占领越来越多的人群:

  ——宁波一位市领导在干部大会上问:“我说的是宁波话,听不懂的请举手。”大家说我们都是本地人,你就放心讲吧。没想到市领导说:“都听得懂不是好事情,说明我们的外来干部太少,宁波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

  ——佛山一位副市长说:“当着外地客人说本地方言,不仅是对客人的不尊重,而且会使客人对我们产生不信任感。”

  ——广州南方百货大厦一位营业员说:“过去不愿意说普通话,是因为跟面子联系在一起;现在愿意说普通话,是因为跟票子联系在一起。”

  ——辽西山区的一位村长对回乡探亲的年轻干部说:“你在外多年怎么还说土话呀?眼下咱村里都学普通话呢。咱村的产品远销南方,跟人家说土话,人家会嫌咱们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城市里如果只流通本地方言,这个城市必定是比较封闭的;如果在一个城市里能听到许多种类的语言和方言,并且通行普通话,那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必定很高。歧视和排斥普通话的心理,其实是小农经济意识的残余。至于在公众场合因为怕人笑话而不说普通话,他就没想到,自己满口方言土语,外来客人难道不会更笑话你吗?

  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普通话的实用价值,而且逐步认识了普通话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普通话是文化语言。从古至今,汉民族共同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校教授普通话的主渠道是语文课堂,绝大部分课文是用普通话写成的文学、艺术、政治和科学著作,就是文言文也是用普通话讲解和诵读的,史、地、数、理、化、生等课程的教材也是用普通话写作的。

  至于讲课,国家更是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的。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就是吸收中外优秀文化的过程,掌握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成为文化修养程度的外在标志之一。

  普通话是美的语言,是具有特殊规定性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平升曲降的声调和切分整齐的音节使汉语天然地带有音乐性。从形式上看,语音美和节奏美体现着普通话的可感形象性,是汉语一般形式美的升华;从内容上看,其社会功利性在于它所包含的社会生活,体现着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换言之,普通话的形式美与其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相结合,凝成普通话的审美价值。

  年轻人特别看重这些。他们努力学用普通话,把说好普通话看作是充实自我、完美自我的重要手段,是对美的自觉追求。洛阳大学生的口号是“说好普通话,高雅又潇洒”,重庆大学生的口号是“让标准语显示你的魅力,用普通话播撒我的温馨”。

  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最重要基地

  周有光先生说方言是“母亲语言”,民族共同语是“教师语言”。因为一般而言,方言是小儿哑哑学语时跟母亲学会的,民族共同语是上学以后跟老师学会的。因此方言是生活语言,民族共同语是文化语言。

  民族共同语的普及,从根本上说靠学校教育。什么叫做“普及”?周先生认为“普及”的一般标准是学校完全用共同语作为校园语言,公共场所完全用共同语作为交际语言。周先生指出:“共同语是否普及,首先在全国学校成为校园语言,是教育‘成年’的标志”。

  毋庸置疑,学校承担着共同语的普及重任。民国以后,中小学语文课曾称作“国语”,标明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进行共同语教育。曾有一段时间,人们争论到底什么是“语文”。其实,新中国第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50年)就明确规定:“所谓语文,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成的语体文。”由此看来,语文课讲究“听、说、读、写”基本功,而听的、说的、读的、写的,一般都是普通话。

  长期以来语文课重“读、写”轻“听、说”,极大地影响了推普,直到今天,不仅在乡村,就是在城市,用方言讲课的各科教师仍大有人在,教授、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用方言包装自己并不新鲜。“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在不少学校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标语上。在一些重点学校,“用普通话教学会影响教学质量”、“用普通话教学不如用方言讲得具体、生动”的说法时有所闻。殊不知,用方言进行教学,这本身就不符合教学基本要求,那本来意义的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呢?

  究其原因,“听、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被削弱,主要来自升学应试压力的影响。除了报考表演、播音等极少数专业需要应付面试外,决定学生升学命运的只是书面的考卷。自隋朝兴办科举以来,学子单凭一纸一笔就能金榜题名,这足见重“读、写”轻“听、说”的深刻历史原因。

  教育是最具时代特色的,“与时俱进”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它所提到的5种能力均离不开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21世纪是高科技异常发展的时代,会说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加上掌握一两门外国语和熟练操作计算机,这样的学生在学业、择业和事业的竞争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很难想象,一个连国家通用语言都不会说的青年能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游刃有余。

  学校普及普通话的工作如何,决定着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进程。要如期实现2010年在全社会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学校必须提早达到普及普通话的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是普及普通话工作的基本经验之一,而且是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教育部、国家语委今年将启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必将激励更多学校焕发出普及普通话的热情。

  走出“母亲语言”的小田园,跨向民族共同语的大天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普及普通话,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篇三】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推广普通话的论文

浅议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

释义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方言起源于部落和部落语,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一个社会内部的某一部分居民大规模地集体迁徙,即产生了方言。特别的,方言作为全民语言的分支,在某个社会的某一地区的使用中,有着自己的地方特点,是一个地区的人们交际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是对立存在的。首先,作为汉语组成部分的方言,代表着一些地方特色文化和丰富底蕴,有着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和发展规律,并在一定的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着。同时方言是各民族共同语言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着地域优秀文化。而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面的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不断吸收方言的成分上来展示自己,它有着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它的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在语言生活中发挥着全局作用。可以说,普通话与方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影响着,又相互丰富着,即普通话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的象征,而方言是一个地区特色的体现,二者的存在并不矛盾。

推广普通话,是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从年《中国人

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起,推广着普通话的工作正式纳为法定位置。自从以来,我国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同时推广普通话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日益于在国际交流中彰显其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大国,语言的沟通犹为重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求学、农民务工、两岸直航发展贸易等各行各业都需要一种语言交流平台,即在这里彰显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了。特别地,大力推广普通话。在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形式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人人学普,人人讲普,建设了一种和谐的语言环境、语言文字能力是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同,普通话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目前在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中,在作为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广大师生都能够流畅地运动普通话进行沟通,这本身就是我们成功地走向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舞台的体现,也是我们发展自己祖国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说,推广普通话是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浅议方言,方言是我们地域文化的载体,我们丰富悠久的地域文化需借方言来传承。同时方言也是国家的宝贵语言资源,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博彩的文化基础,是一个地域应有的特色风景。同乡之间,同邻之间,地道的方言话,会引带多少亲切。试想,如果我们离开了方言,生活是否会变了

一种滋味?目前,大多数的方言都在流失,趋于普通话,致使方言原有的一些特色荡然无存。但是,我们并不能说这种结果是推广普通话造成的,因为现今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演变你是客观规律,发展、衰退、消亡是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每一种方言从自身的演变规律向前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语言资源观,珍爱我们的方言,珍爱和保护我们这些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产。

所以说,方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珍视以及保护我们的方言文化。综上,推广普通话是好的事情,保护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传承,;两者并不矛盾。我们保护方言也就是保护我们汉文化内部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辉煌繁荣、久盛不衰,其中很重要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方言区都有各具特色的文化,而普通话,它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需要个地方源源不断地向它们输送新的地方,这样它才能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适应更大的范围。所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其次,方言的价值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还作为着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增进我们的乡情、亲情;在艺术领域,它发挥着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试想当我们用普通话唱黄梅调,说评扬州话,那还是地方艺术吗?所以说,方言具有相当的价值。记得电

影《人在囧途》中,剧中对白是方言与普通话结合,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小人物世界,这就是方言的作用,方言的存在,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真实,更充满着人情;李贺的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不知引起多少游子的深深思乡之情,一个地方的方言代表一个家的方向,是联系感情的枢纽,是所有人的精神寄托,能让我们深深的缅怀着,思念着。所以保护方言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基本的责任。

以上看来,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我们的方言并不矛盾。尽管我们现在在大力倡导推广普通话,但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双语环境,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学习交流中练习说普通话,然后在平时中,我们可以用方言来维持,来增进我们的乡情,亲情。特别的,在艺术领域中,我们继续提倡用方言来发挥繁荣民俗文化。所以说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兼存,让我们在坚持普通话的前提下,做好方言的保护,即保证了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以及人们频繁的交流需要,也延长了区域文化的生命力。

所以,我认为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可以并存。



【篇四】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普通话的重要性

推广普通话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因为北京话有许多土音,使其他地方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的异读音现象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但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就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而且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工具,记录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已有成果,传递着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越发达,语言文字的应用就越广泛,与社会的关系就越密切。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应用研究水平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先决条件。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技术处理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推广普通话是各行各业自身建设的需求。对广电系统来说,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不仅关系到广播、电影、电视的实际效果,而且对全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具有重大影响。对教育系统来说,“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师范院校和职业中学学生的职业基本功”。对于企业和交通、邮电、金融、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来说,推广普通话能够提高员工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整体修养,促进企业和行业的文化建设,帮助树立良好形象,是企业和行业自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普通话一定要勤加练习,变得十分标准才行,不然就会闹出下面的笑话来。唐先生去广州出差,钱用完了,就到银行取钱,服务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唐先生隔着玻璃用刚训练了两星期的普通话亲切地喊:“大姐,我取钱。”银行工作人员立马脸色大变,身体像筛糠一般开始抖动。小唐想,喊声大银行保安一棍子贯倒在地。 在医院,警察问刚醒过来小唐,为什么要抢银行?唐先生说姐就激动成这样,于是更加嚣张地喊:“大姐,我取钱!”忽然直听脑袋嗡的一声,小唐被我抢什么银行?那个银行的女同志指着病床上的唐先生说:“混蛋,隔着玻璃就喊‘打劫,我缺钱’,不是抢劫难道是存款啊?”

从以上的笑话就能看出,在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事业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是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形象。普通话看似平凡,实则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它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但学习普通话不是一蹴而就的,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只要掌握一定方法,并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目标的。学习语音基础知识, 仔细揣摩、浏览、模仿 ,随时随地做有心人 ,反复训练,大胆实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上方法并非终南捷径。要学好普通话必须经过长时间努力。持之恒,刻苦学习,一定可以改变自己方言面貌。

不同的地方语言会成为彼此交流的障碍,带来很多麻烦,说一口流利普通话是多么的重要啊!正所谓“沟通——从普通话开始”,“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它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中国人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如果你不会普通话,我们将寸步难行。

【篇五】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讲普通话论文

时代需要普通话、规范字

二十一世纪,不仅是岁月的更替,也是新旧观念的更新。它需

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是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时代。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改革开放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

挑战。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在学习交流中、工作、业务联系中、结社聚友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因此,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已成为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中国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一、普及普通话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承担着培养祖国接班人重任的学校,校园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使用普通话也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推广普通话,教育先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更需要具备说普通话和书写规范字的能力,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单一型的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目前学校领导把普及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广大师生提出了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严禁任何学科的教师用地方话授课。

2.推广普通话,领导带头

学校的干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头羊,为了进一步让教师们养成课内外说普通话的好习惯,我校领导班子作出决定:说普通话从领导做起,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必须做到:讲话、发言、讨论使用普通话。在领导的表率作用影响下,广大教师也自觉坚持使用普通话。各教研组还分别制定了适宜各组坚持说普通话的规章制度,目的都是为了督促大家把普通话说得更好、讲得更标准。

二、推广普通话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民族语言、地方语言各占其地、各拥其主,复杂纷繁。在信息化、商品化的今天,语种的繁多、复杂,使语言交流、信息传递受到严重制约,给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严重阻碍。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势在必行。“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因此,推广普通话是科技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利保障;推广普通话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孩子抓起,从自身做起,使用国家通用的普通话。让普通话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服务,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三、写规范字是教育教学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

使用规范字,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规范字,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

1.教学需要规范字

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学校还要求教师,坚持粉笔、钢笔规范字的练习,并定期上交作业,期末教务处还组织专门人员对

全校教师进行粉笔、钢笔规范字的评比。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书写规范字的热情大大提高了。

2.市场需要规范字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要求在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在商品广告和商家招牌上,使用任何生造字、不规范简体字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作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自觉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这是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自觉行动,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是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的必然,是中华厚重文化发展的呈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重任。作为中华子孙,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让普通话的推广和规范字的使用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

【篇六】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推广普通话工作总结

推广普通话工作总结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校园”,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师生的教学语言、校园语言,养成人人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近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政策,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取得显著成绩。

一、领导重视,推普机构健全。

为使我校普及普通话工作做得更好,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行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的 “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有组织地开展普及普通话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专门的教师基本功考核小组,负责一年一度的教职工粉笔字、钢笔字考核。通过推普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1、学校利用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关于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有关文件。 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提高教师的认识。

2、以每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契机,结合每年的推普主题,通过周一升旗仪式时间领导及学生的国旗下讲话,以及在校园内张贴书写或电子显示屏显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说普通话,从我做起”、“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沟通---从普通话开始”、“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等宣传标语,让更多的人认识推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措施具体,稳步开展。

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了一系列有关制度,并认真检查落实情况。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论文

1、根据我校的实际,组织年轻、素质高的部分语文教师组成普通话培训辅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校教职员工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工作。负责研究本地方言与

普通话在语音、词汇方面的差别,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标准等,同时发动每个班级学生将自己身边的不规范字、异体字、繁体字、错别字及方言都找出来,由语文教师逐一纠正。 同时,由学校购置了部分普通话标准录音磁带、书籍和光碟,以供全校师生借用、参考和学习。

2、我校狠抓落实,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切实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校园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3、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主阵地,教学是普及普通话工作的主渠道。我校始终坚持“以测促训、逐步提高”的方针,每学年组织教职工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及考试过关,内容包括:铅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同时注意加强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率先垂范,规范书写及会话环境,培养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准确使用汉语拼音。备课教案、课堂板书、作业批改、操行评语的文字书写、课堂讲课语言、 日常用语等全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检查。

4、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和录用的内容、条件。

人才培养,教师为本。为了督促教师使用普通话,学校把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录用和上岗的条件并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选先进、评定职称中,普通话合格已被列入必备条件之一;学校还把普通话列入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5、我校注重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将用字规范化作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明确要求:学校使用规范汉字,学生要学习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等集体活动中应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更好落实此项规定,学校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引起各教研组的高度重视。

校内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宣传横幅用字等符合要求。公文、校刊,试卷等用字标准,教师板书,批改作业,评语用字规范;学生能正确识别、书写常用汉字,学生作业、论文、试卷等用字规范。

四、全员普及,成效显著。

1、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经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措施的实施,普通话已成为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教学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部使用普通话。

2、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中;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全部使用普通话。全校师生、教职工在校园范围内以普通话作为对外交流活动用语,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校园。

3、学校非常重视在职职工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

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的内容,先后多次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普通话培训、口语辅导及测试工作,使广大教职工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到2007年10月,我校教职工全部参加普通话测试,全校应测教职工99.5%的普通话达标,均取得了国家颁发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4、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标准

在学生中普及普通话是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关键之一。为督促学生使用普通话,我校制订了约束性规范,要求校内全体师生推广普及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重要场所,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后我校将结合实际,做好规划,努力创造条件,继续在全校师生中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争取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