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七篇


【篇一】论语第七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不亦说乎 通音,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音 ,意思是1.《论语》是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孟子》 、 《大学》 、 《中庸》 并称

“四书”。共二十篇。(“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礼》、《易》、《春秋》 )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家 、 政治家 、 教育家 , 儒家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孔圣人 ”, 孔子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 孔孟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论.语( lún ) 2、不亦说.乎( yuâ ) 3、不愠.( yùn ) 4、三省吾身( xǐng ) 5、传.不习乎( chuán ) 6、不惑.( huò ) 7、不逾矩..( yú )( jǔ ) 8、不思则罔.( wǎng ) 9、不学则殆.( dài ) 10、一箪.食 ( dān ) 11、曲肱..而枕.( qū )( gōng )( zhěn ) 12、好.之者( hào ) 13、笃.志( dǔ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按时 )( 温习,复习 ) 2.有朋自..远方来( 志同道合的人 ) ( 从 ) 3.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 泛指多次 )( 自我检查、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7.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 8.三十而立. ( 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 迷惑,疑惑 )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 )( 规矩,规范 ) 11.温故.而知新.

( 学过的知识 )( 新的理解与体会 ) 12.学而.不思则罔.( 却 )(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13.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14.可以为...师矣( 可以 )( 凭借 )( 做 ) 15.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的人 )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 )(粗粮)( 冷水 ) 19.曲肱..而枕之( 弯曲胳膊 ) 20.不义..而富.且贵.( 不正当的手段 )( 富有 )( 尊贵 ) 21.于.我如.浮云( 对于 )( 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几个人 )(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 选择 )( 跟从,学习 ) 24.子在川.上曰( 河,河流 ) 25.逝.者如斯.夫( 流逝)( 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 舍弃,放弃 )27.三军..可夺帅也( 军队的统称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普通人,男子汉 )( 志气,志向 )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提问 )( 多考虑当前的事 ) 四、通假字

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 (时,古义: 按时 ;今义:时间、时候 。) (习,古义:复习、温习 ;今义: 习惯 。)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 每天 ;今义: 日期 。) (三,古义: 多次 ;今义: 数词“三” 。) 3.温故.而知新(故,古义: 学过的知识 ;今义: 缘故,故居,故友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 善良的人 。)(从,古义: 学习 ;今义: 介词,从 。)

5.可以..

为师矣(可以,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可以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 可以为.

师矣( 做 )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承接关系的连词) 博学而.笃志(并列关系的连词,并且)

3. 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懂得) 温故而知.新( 得到 ) 4.乐:不亦乐.乎( 快乐 ) 好知者不如乐.

知者(以„„为乐趣) 5.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习 ) 曲肱而枕之.( 代词,代指胳膊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代词,代指善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1 .学而时 .习之(按时,时间名词做状语 ) 2.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时间名词做状语 ) 3.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形容词做动词 )(以„„为乐趣。形容词做动词 ) 5.饭.疏食饮水( 吃饭,名词做动词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形容词做状语 ) 7.温故.而知新.

( 学过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 新的理解和体会,形容词做名词)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不亦乐乎、一日三省、三十而立;而立之年、四十不惑、 从心所欲、温故知新、耳顺之年、箪食瓢饮或陋巷箪瓢、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饮水曲肱 九、按要求默写

1.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

2.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

6.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篇二】论语第七篇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0课《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

11、子曰:

12、子夏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

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篇三】论语第七篇《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笔记】经验的传承与积累是人类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以古为纲,在一个发展平缓的历史中,实则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只是在近代才开始带有贬义色彩。在孔子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扁平的,社会的一应文化制度都可以从之前的经验中获得解决方案。春秋之时,天下失序,夫子也希望借助从与有的社会治理经验中来重构社会秩序。对经验与已经积累下来的智力资源能心怀虔敬,也正是孔子能继承周公礼乐文化、能深入到三王文化核心,并能发展其常说的基础。孔子信而好古,并不是全盘照搬古人的行为习惯,而是有自己深入的理解与合于当世形势的取舍。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笔记】关于“何有于我哉”一直以来存在“对我来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与“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两种解释。我比较偏向于前一种,孔子有大超脱的情怀,孔子能发现的问题,都会及时改正。当孔子提出这三个问题时,也必然“敏于行”而改之了。加之夫子之情怀,言而有实,也不至于为小事强作谦虚。故夫子言,必已经参悟此道,又知行合一了。故而自言自己是这样做的,以教导学生。 夫子所言教学三种,是人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敏于事,第二个阶段勤于学,第三个阶段笃于行,推已及人。于学中而见三种层次,念念不忘求学之目的在“为人”,而不是狭隘的自我成就,此亦是夫子的教育观。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笔记】夫子言此四端,乃学人之常理,人之常经,故夫子谆谆以教。修德,以日新;学以日进;闻义而行之;不善而改之。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笔记】志怀天下不见用,也不影响夫子闲居之心情。能安住当下,同样需要心志笃定的,若多欲又如何能得申申夭夭之态呢?夫子之道,能退能进,进则以济天下,退亦足养乎身心。有大志,而不为大志所累,方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功夫。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笔记】夫子衰矣,而道行无期。其言也哀。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笔记】诸多注述认为这是夫子教学之义,或不其然。若以教育相解,则夫子言何倒叙之?此句或更为夫子内心之动向,由大至小而言说。矢志不移于道,是根本方向,故先述之;其次,以德化民是为求道之手段;人仁在我,依于仁,即固于本,本立方能道生;游于艺,此艺应不仅指六艺,更应该是指自立之艺,所以能自立而利仁之才能。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笔记】钱穆言束修指15岁,而其他注多言指薄礼。无论二者何解,总归一处,即是夫子施教不择于人,不设门槛,有求必教。此中亦见夫子平民思想的教育观。夫子的教育,在于推行其大道,平民与士人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都是夫子施政的对象。春秋之时,奴隶制度尚在,夫子能开私学,教平民,乃盖世之功。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笔记】师傅领进门,成材在本人。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笔记】圣人无心,以天下之心为心。哀民之哀,既是夫子的恻隐之心,又是其为生民立命的初衷。故夫子未尝饱的原因,或由恻隐之心而发,但未必由恻隐之心而终。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笔记】朱子将此章与上句合并,或有不妥。夫子安时处顺,哀乐而不能为也。人有生老病死,天道如此,夫子又岂由天道而哭?能令夫子哭的东西,不是一个人的生老病是,而是天下之人的生老病死。夫子见一人死而思天下之兴衰变化,夫子哭道之不行,见生民倒悬而不能解也。夫子不歌,盖每思及道之不行,生民困顿,内心惶惶,歌之不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笔记】孔子虽然心怀天下,交一生孜孜以求,但随着年龄增长内心多有悲凉。孔子一位悲观者,但又是一位内心坚韧的不寻常的悲观者。孔子知道道之不行,却又能始终不放弃,所寄望的是他的学生们能继承他的“道”。孔子对颜子说这段话,不仅是在说颜子所学,还有夫子对自己精神生命的寄托。子由没能领会孔子的深意,而将夫子的话当成老师对弟子的赞誉,有比较之心,并言以兵事。兵事不是孔子道的核心,故孔子才有这么严厉的批评。 7.12 子曰:“富

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笔记】夫子的冷笑话。人必然有其所追求的东西,但追求什么,在于其人立什么志向。夫子言富而可求,是假设不追求道,那么为富也是可以的,虽贱业而为,亦见孔子的平民思想。另一个层面,夫子若作为执鞭之士而可求富贵,当然是天下太平,生民安居乐业。太平之世,夫子可能会仅仅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平常人。但如果天下荒乱,平民生活疾苦,夫子之大抱负自然会回到救世之道路上去的。此章所言,实则是孔子一生之写照,乱世而出,以利天下。后世的儒生也继承了这种情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担当。 7.13 子之所慎:斋,战,疾。 【笔记】《论语》中所慎的还有“终”、“言”。此处所列举,齐乃敬先祖、鬼神,是孔子时代社会秩序,意识形态的来源,不可不慎。战乃不祥之器,不可不慎。疾,疾病,亦当慎之。君子自爱然后爱人,推已及人。 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笔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气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韶》乐之气当中正平和,有生民安居,战事不起之象。礼乐是社会秩序的规范形式。夫子听乐而三月忘其心,当是从《韶》中感受到他一直孜孜以求的东西,这个东西应该不是《韶》的形式,而是《韶》彰显的善。夫子在品味这股善的力量,而希望重新使天下趋于善。这种感觉,或如五四前夕,马克思主义入中华时,中国人的激动之情。夫子或者也是通过《韶》而开始明白他要推行一个什么样的天下。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笔记】此章有几个问题,其一,希望知道夫子对卫君之事的态度,却不直接问,而是间接地他人。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关系,但子贡之所以因伯夷叔齐而肯定知夫子之态度,足见知夫子之是非观念笃定,因事因义而取舍,不因人因关系而稍有更改。即夫子心中所想,亦必将是行之所为。其二,夫子言“求仁得仁,又何怨”,亦可见夫子言行合一,以已以观人心的态度。夫子虽一生不为天下用,但因有此句“求仁得仁”而无所遗憾吧。此四字,当为夫子之墓志铭。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笔记】安时处顺乐道,人生至乐。以此章对照7.12,亦见夫子之富先必在于义。不畏贫寒,不避富贵,安时处顺,以道为本。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笔记】学易而无大过,或取易之不易,变易之道罢。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笔记】孔子在鲁国,而周天子在洛阳,两者语言肯定有诸多不同。夫子著书以天下之言,亦见其为天下不为一国,为万世不为一世的志向。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笔记】此章有两处可细味,其一,子路为何不对?其二,夫自自述。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见叶公,在其60岁左右,此时子路随夫子也应该有20多年了,但依然不认为自己了解夫子,不能体验夫子至大之道。弟子尚不能名夫子之道,于他人更是如是。故夫子不被用,也是正常结果了。 夫子自述,只说其为学与生活之态度,并不言说道理报负。或亦是明白子路为什么不敢答,而教之以不言高深道理,着眼于现实所表现。夫子自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殊是可贵。不知老之将至,言其矢志不渝,而又痛未能行其道以利苍生。不免哀愁。夫子至负函见叶公,是等他把自己引荐给楚王。夫子言老之将至,亦是希望此行能施展抱负。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笔记】孔子从学习的角度,孔子把人分四种: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夫子学问功力深厚,究其原因在于以古之贤者为师,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不断学习的结果。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笔记】孔子夫不谈论言之无益之事。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笔记】每个人都有其优长之处,我们可以学习。别人身上有不好的习惯,我们也应该注意反省自己。儒家修身,注重反省自己。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

何!” 【笔记】夫子一生处处碰壁,但却从未改其志,他的内心为什么这么有力量呢?这一章或许做了某一方面的回答。天将大任于夫子,夫子是道统的自觉承担者。孔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面救天下于水炎的旗帜。孔子的心力,或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继承天道;其二,为天下苍生计。此章还有一层意思,即求仁在已,人生处处有可学之处,不是非得等到有明师指导才能学。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笔记】大道都源于平常之道,平常之道中有大道。夫子言传身教,仁者可以观仁,智者可以观智。不能明于事,而敏以学者难以从夫子之言行中学习夫子之道。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笔记】此章与上章当可同一。夫子以典籍等来教弟子知识;以行为而身教;以忠信而教弟子以修身养德。教诲不是刻板的“上课”,好的老师,言行品德都是教育学生的素材,需要学生慢慢体悟。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笔记】人们都希望与圣人君子共事,或从而学之,但圣人君子太少。虽然如此,与一些笃志于学的人交往也是不错的。此句或应与“无友不如己者”相对比,可知人若有一能,也可与之共事。同时夫子最后又告知什么人是不可以交往的:不诚信的人,骄傲的人,伪装自己的人,这三种人是不可以交往的。里仁第四曾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内心有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因此才能持久地喜欢一些东西,憎恨一些东西,而不至于“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的结果。没有定见,没有底线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笔记】许多解释把此章说成夫子有怜悯之心,故才这样。这种解释是牵强的。夫子不欲杀又何必钓之射之呢?生产力水平不足时,人内心长一位的是生存,慈悲之心是生产力发展之后的才产生的,人们才有了慈悲的资本。夫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实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用自然之资源,又维持自然资源的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利用,最大代利用吧。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笔记】 孔子之世,学问的目的仅有一个,即建立社会秩序。孔子之时,社会意识形态相对同一,然而夫子办私学,或有人以此攻击夫子。前半句,既为夫子自辩,夫子表明其知识学问都传承有序,不是妄作的。另外一层意思也表明了夫子重视社会经验的继承。最后一句说“知之次也”,仅次于生而知之者,也是一种赞许。生而知知之,三王、周公,学而知知者,夫子自比。夫子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开一代之风的人物,而是作为道统的继承者。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笔记】常怀恕人之心。人或有过,但也可能会有改造的空间,不能因出身等而弃仁爱之心。换而言之,童子见夫子,必有事求教于夫子,夫子教之,是谓不弃。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笔记】为仁在己,不在于仁。我欲仁,斯仁至矣。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笔记】此章对照7.15,子贡不直接问孔子对卫君的态度,而是借他事言之,则知夫子不言君之过也。陈司败问昭公,不合于礼,故夫子如此答之而退。陈司败得夫子答复后立告巫马期,更能明确陈司败的无礼之问。巫马期未参夫子所想,而又不担心巫马不能体味臣不议君之本义,故仅言自有过。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笔记】乐发人声,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子谨慎如此,立求准确,恐失中正。所慎者礼也。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笔记】夫子最圣,依然不自得,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改之。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笔记】此章与上章当同参。夫子辞其名而居其实,非是自谦,盖有进也!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

子曰:“丘之祷久矣。” 【笔记】夫子敬鬼神而远之。尽人事,而安开命。所行之事,皆身体力行而求诸,不希求于他者。 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笔记】对于一个有理想,有终极追求的人而言,富贵贫困都仅仅只是形式,不会对自己的内心产生任何的反应。但是,富贵与贫困会改变人所处的环境,贫困时所得的环境或比宝贵之时清净,更有利于践“仁”。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笔记】胸怀广大,其情自乐。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篇四】论语第七篇论语翻译 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忠实地阐述古人的观点我自己不去随意创造改动,抱着相信的态度来热爱古代文化典籍,我私下把自己和老彭相提并论。”

老彭假如就是彭祖的话,他活了八百岁,经历了历朝历代,是活的可信的历史,孔子的学术态度也就是忠于历史,自己不妄加改动随意评说。就这一点上,孔子和老彭都很有相似之处,两个人讲的东西可信度都很强。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能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能不断充电学习而且不感到厌烦,能教悔学生而且不感到疲倦,这三样我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的三省吾身啊!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不修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真理却不想它靠拢看齐,有不对的地方不能及时改正,这四条正是我的忧虑啊。”

『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温馨舒适。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感叹说:“哎,我真的老了!我已经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身体的衰老,带来思想和志向的疲软。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一个君子的志向应当是实现大同的政治理想,而他的立足点在于德,他的方法在于行仁政,他自身的素质要做到文武兼备,精通礼乐射御书术。”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凡是主动送给我一些微薄的见面礼,表达自己尊师重教渴求进步的人,我对他们都有所教诲。”

『7.8』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我教学生,不到他很想想明白事儿却又想不通的时候我不开导他;不到他很想阐述出自己的心得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我把东方指给他,他要是推导不出西方、南方和北方在哪,我就暂时不教他新东西。”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大快朵颐,从没吃饱过。

『7.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要是在这一天感伤过,就欢快不起来。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要是有人任用我们,我们就风风火火地推行自己的主张大干一场;不用我们呢,我们就把自己的才华和主张掩藏起来却不抱怨,只有咱俩能做到这样。”子路说:“老师,您要是带兵打仗,会找谁共事啊?!”孔子说:“赤手空拳敢打老虎,趟着水敢渡黄河,这种人打死我都不跟他共事。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人共事的话,我希望他是一面临任务就畏惧谨慎唯恐不能完成任务,积极谋划多有成功的那种人。”

『7.12』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富贵是我能光明正大地争取到的,就算是让我当一个看大门的人,我也愿意干。如果不是能光明正大地争取到的,那我也就不去追求了,我去做我喜欢做的事。”

『7.13』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很慎重地对待的事儿是:斋戒、战争和疾病。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很长时间都沉浸在华美的乐章里,吃饭都吃不出肉香;孔子感叹说:“想不到我为了这支乐章竟然到了这种境界。”

『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问子贡说:“咱老师赞成现在这个卫国国君的做法吗?”子贡说:“好吧,我去探探咱老师的口风。”子贡就去到孔子屋里,问孔子说:“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啊?”孔子说:“古代的贤者啊。”“那他们为没有得到君位而怨悔吗?”“他们追求仁义,最后得到了仁义,虽然失去了君位,又有什么好怨悔的呢?”子贡从孔子屋里退出来后对冉有说:“咱老师不赞成卫君的做法。”

卫君父子相争争君位,兵戎相见;伯夷叔齐兄弟推让君位,饿死首阳山,多么鲜明的对比。孔子从仁的角度出发,自然赞成伯夷叔齐。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嚼菜根,喝冷水,困了就弯起胳膊枕着睡一觉,这种生活虽然清贫却也很有乐趣。享受靠干不义之事得来的能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就是浮云,我是不会干的。”

『7.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假如老天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从五十岁就开始学习易经的话,我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7.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孔子有讲普通话的时候,讲《诗经》,讲《尚书》,主持典礼祭祀的时候都讲普通话。 这种雅言就应该是各国通行的语言,最大的可能就是周王室所在地区的语言,可以称之为“周雅”或“周普”。讲雅言了不得啊,它促进了地区沟通,加强了文化联系,传承了文脉。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怕答不好,就没敢回答。孔子说:“你咋不这样告诉他:‘他是个一用功就忘了吃饭,一有心得体会高兴的忘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就快衰老的人啊。’就这样说就行。”论语第七篇

『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知识丰厚的圣人;我不过是特别热爱古代文化典籍,靠着勤奋努力孜孜以求而有所收获的中人罢了。”

『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论的事是:怪异之事,暴力之事,犯上作乱之事和神仙鬼怪之事。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反省自身,如果我也有的话我就要改掉。我也要帮他们改正进步。”

『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说:“老天把传播文化的重任交给了我,桓魋这小子能把我怎么样呢?!”

『7.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说:“徒弟们呐,你们以为我教你们东西有所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有一点不

向你们公开,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文史典籍、实践历练、忠心耿耿的工作精神和信实坦诚的处世态度。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还从来没见过,能见到一个正人君子我就满足了。”又说:“至善的人,我从来没见过,能见到有一定操守不朝秦暮楚的人我也就满足了。本来没有,却要装作拥有,本来空虚无物,却装作充盈;本来过得很穷困,却装的很豪奢,这样的人怎么能保持操守呢?”

『7.27』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孔子捉鱼时,只是用鱼钩钓鱼,而不是拉网横断水流来取鱼;孔子用带绳儿的箭射鸟,从来不射归巢休息的鸟。

孔子钓鱼,只取其愿意上钩者;射鸟只射飞着的鸟,不射静止睡觉的鸟,好高的钓术和射术啊。其实更多了一份对动物的人文关怀。这是孔子的道。

『7.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大概有一种自己什么都搞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我没有这样的毛病。我只是多多地听别人讲,对于其中好的东西加以接受;多多地观察,默默记在心里。这样的求学问,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方法。”

『7.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蛮不讲理,孔子在这讲学布道讲不下去,就不和那的人讲了。有一个小孩来求见孔子,孔子接见了他,弟子们感到很疑惑。孔子说:“我们要赞成他们进步,不赞成他们倒退。何必把事做得太过呢?别人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来求见我,我们当然要赞成他这种做法,不要死抱着他们那儿的过去了。”

『7.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第七篇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回来。”精英意识,敢于去做。

『7.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礼吗,孔子回答他说:“懂礼。”孔子退下去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揖,请他来自己身边说:“我听说,一个君子是不会偏私袒护的,难道像孔子这样的君子竟然也有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人,吴国和鲁国是同姓之国,同姓不婚,不便叫她吴姬,就称呼她吴孟子。鲁君若是懂礼的话,谁还不懂礼呢?”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够幸运的,一有错别人就给指出来。”

如果一个人有错误的话,即使他极力掩盖,别人也一定会看的一清二楚。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孔子和别人一块唱歌,如果别人唱的好,孔子一定请那个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他。 『7.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书本上的知识,大约我同别人差不多。在生活中做一个践行自己所学的道理的君子,那我还没有成功。”

这个翻译牵强,难通。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把我说成是圣人与仁人,那我哪敢当啊?我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不知厌倦,教书育人不知疲倦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学不来的啊。”

『7.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病得厉害,子路请求为孔子设坛祈祷。孔子说:“古代有这种事吗?”子路回答说:“有;《诔》这篇文章上说‘为你向天神地祗祈祷。’”孔子说:“这种祷告法,我早就祷告过了。”论语第七篇

不懂。

『7.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甯固。”

孔子说:“奢华就容易让人变得骄傲;俭省朴素,容易让人变得寒伧。与其变得骄奢,我宁肯变得寒伧。”

『7.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一个君子内心坦荡宽广,一个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这个人,很温和但有很严厉;很有威严但又不凶猛;很恭敬但又很安详。

【篇五】论语第七篇论语述而第七

论语 述而第七

zǐyuēshùérbúzuòxìnérhàogǔqièbǐyúwǒlǎopéng:“子 曰 述 而 不 作 , 信 而 好 古 , 窃 比 于 我 老 彭 。”

zǐyuēmòérzhìzhīxuéérbúyànhuìrén子 曰 :“ 默 而 识 之 , 学 而 不 厌 , 诲 人 不 倦 , 何 有 于 我 哉 ?”

zǐyuēdézhībùxiūxuézhībùjiǎngwényìbùnéngxǐbúshànbùnénggǎishìwúyōuyěbújuànhéyǒuyúwǒzāi子 曰 :“ 德 之 不 修 , 学 之 不 讲 , 闻 义 zǐzhīyànjūshēnshēnrúyěyāoyāorúyě不 能 徙 , 不 善 不 能 改 , 是 吾 忧 也 。” 子 曰 :“ 甚 矣 吾 衰 也 ! 久 矣 吾 不 复 梦 见 周 公 !”

zǐyuēzhìyúdàojùyúdéyīyúrénmèngjiànzhōugōng子 之 燕 居 , 申 申 如 也 , 夭 夭 如 也 。 zǐyuēshènyǐwúshuāiyějiǔyǐwúbúfù子 曰 :“ 志 于 道 , 据 于 德 , 依 于 仁 , 游 于 艺 。”

子 曰 :“ 自 行 束 修 以 上 , 吾 未 尝 无 诲 焉 !”

zǐyuēbúfènbùqǐbùfěibùfājǔyīhuìyānzǐyuēzìxíngshùxiūyǐshàngwúwèichángyóuyúyìwú子 曰 :“ 不 愤 不 启 , 不 悱 不 发 , 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 则 不 复 也 。” zǐshíyúyǒusāngzhězhīcèwèichángbǎoyúbùyǐsānyúfǎnzébúfùyě子 食 于 有 丧 者 之 侧 , 未 尝 饱 也 。子 于 是 日 哭 , 则 不 歌 。 yúshìrìkūzébùgēyězǐ

子 谓 颜 渊 曰 :“ 用 之 则 行 , 舍 之 则 cángwéiwǒyǔěryǒushìfúzǐlùyuēzǐxíngsānjūnzéshuíyǔyuēbàohǔpínghézǐwèiyányuānyuēyòngzhīzéxíngshězhīzé藏 , 惟 我 与 尔 有 是 夫 !” 子 路 曰 :“ 子 sǐérwúhuǐzhěwúbùyǔyěyě行 三 军 则 谁 与 ?”子曰 :“ 暴 虎 冯 河 ,临 事 而 惧 , 好 谋 而 成 者 也 。” zǐyuēfùérkěqiúyěsuīzhíbiānzhīshìwúyìwéizhīrúbùkěqiúcóngwúsuǒhàolínshìérjùhàomóuérchéngzhěyě 死 而 无 悔 者 , 吾 不 与 也 。必 ( bì ) 也 子 曰 :“ 富 而 可 求 也 , 虽 执 鞭 之 士 ,子 之 所 慎 : 齐 、 战 、 疾 。

子 在 齐 闻 韶 , 三 月 不 知 肉 味 。 曰 :“ 不 图 为 乐 之 至 于 斯 也 !”

rǎnyǒuyuēfūzǐwèiwèijūnhūgòngyuēnuòwújiāngwèn 吾 亦 为 之 。 如 不 可 求 , 从 吾 所 好 。” zǐzhīsuǒshènzhāizhànjízǐzàiqíwénsháosānyuèbùzhīròuwèiyuēbùtúwéiyuèzhīzhìyúsīyě冉 有 曰 :“ 夫 子 为 卫 君 乎 ? ”子 贡 曰 :zhīyuēbóyíshū“ 诺 , 吾 将 问 之 。”入 , 曰 :“ 伯 夷 、 叔 qíhérényěgǔzhīxián齐 何 人 也 ? ‛曰 :‚ 古 之 贤 人 也 。‛曰 :‚ 怨 乎 ?‛曰:rényěyuànhū

‚ 求 仁 而 得 仁 , 又 何 qiúrénérdérényòuhé

yuànchūyuēfūzǐbúwèi怨 ? 出 , 曰 :‚ 夫 子 不 为

也 。‛ yě

子 曰 : ‚ 饭 ( fàn ) 疏 食 饮 ( yzǐyuēshūshí

ǐn ) 水 ,曲 ( qǔ ) 肱 而 枕 shuǐgōngérzhěn之zhī

云yú n

子zǐ

十shí

过guò

子zǐ

礼lǐ

叶yè ,乐lè 亦yì 在zà i其qí 中zhō ng矣yǐ 。不 义yì 富fù 且qiě 贵guì ,于 我wǒ 如rú 浮fú 。‛ 曰yuē :‚ 加jiā 我wǒ 数shù 年niá n, 五wǔ 、以yǐ 学xué 《易yì 》, 可kě 以yǐ 无wú 大dà 矣yǐ 。‛ 所suǒ 雅yǎ 言yá n,《 诗shī 》《书shū 》执zhí , 皆jiē 雅yǎ 言yá n也yě 。 公gō ng问wè n孔kǒ ng子zǐ 于yú 子zǐ 路lù 。子

路 不 对 。 子曰 :‚ 汝 奚 不 lùbúduìyuērǔxībùyuēwéirényěfèn曰 ,‘其 为 人 也 ,发 ( fā ) 愤 wàngshíyǐwàngyōuzhīlǎo忘 食 ,乐 以 忘 忧 ,不 知 老 lè

之zhī

子zǐ

者zhě

也yě

子zǐ

子zǐ

师shī

之zhī

子zǐ 将jiā ng至zhì 云yú n尔ě r。’‛ 曰yuē :‚ 我wǒ 非fē i生shē ng而é r知zhī 之zhī , 好hào 古gǔ , 敏mǐn 以yǐ 求qiú 之zhī 者zhě 。‛ 不bù 语yǔ : 怪guài 、 力lì 、 乱luàn 、 神shén 曰yuē :‚ 三sān 人ré n行xíng , 必bì 有yǒ u我wǒ 焉yā n。 择zé 其qí 善shà n者zhě 而é r从có ng, 其qí 不bú 善shà n者zhě 而ér 改gǎ i之zhī 。‛曰yuē :‚ 天tiān 生shē ng德dé 于yú 予yǔ , 桓huán 。

魋 其 如 予 何 ?‛ tuíqírúyǔhé

子 曰 :‚ 二 三 子 以 我 为 zǐyuēèrsānzǐyǐwǒwéi隐 乎 ? 吾 无 隐 乎 尔 ! 吾 yǐnhūwúwúyǐnhūěrwú无wú

是shì

子zǐ

信xìn

子zǐ

见jià n

斯sī

吾wú

有yǒ u行xí ng丘qiū 以yǐ 。 曰yuē 之zhī 可kě 不bù 恒hé ng而é r不bù 与yǔ 二è r三sā n子zǐ 者zhě ,也yě 。‛ 四sì 教jià o: 文wén 、 行xíng 、 忠zhōng 、:‚ 圣shèng 人ré n吾wú 不bù 得dé 而é r矣yǐ ! 得dé 见jià n君jū n子zǐ 者zhě ,矣yǐ 。‛ 子zǐ 曰yuē :‚ 善shàn 人ré n得dé 而ér 见jià n之zhī 矣yǐ ! 得dé 见jià n者zhě 斯sī 可kě 矣yǐ 。亡 ( wū )

【篇六】论语第七篇论语述而第七

论语 述而第七

zǐyuēshùérbúzuòxìnérhàogǔqièbǐyúwǒlǎopéng

子 曰 :‚ 述 而 不 作 , 信 而 好 古 , 窃 比 于 我 老 彭 。‛ zǐyuēmòérzhìzhīxuéérbúyànhuìrénbújuànhéyǒu子 曰 :‚ 默 而 识 之 , 学 而 不 厌 , 诲 人 不 倦 , 何 有 yúwǒzāi

于 我 哉 ?‛

zǐyuēdézhībùxiūxuézhībùjiǎngwényìbùnéngxǐbú子 曰 :‚ 德 之 不 修 , 学 之 不 讲 , 闻 义 不 能 徙 , 不 shànbùnénggǎishìwúyōuyě

善 不 能 改 , 是 吾 忧 也 。‛

zǐzhīyànjūshēnshēnrúyěyāoyāorúyě

子 之 燕 居 , 申 申 如 也 , 夭 夭 如 也 。

zǐyuēshènyǐwúshuāiyějiǔyǐwúbúfùmèngjiànzhōugōng

子 曰 :‚ 甚 矣 吾 衰 也 ! 久 矣 吾 不 复 梦 见 周 公 !‛ zǐyuēzhìyúdàojùyúdéyīyúrényóuyúyì

子 曰 :‚ 志 于 道 , 据 于 德 , 依 于 仁 , 游 于 艺 。‛ zǐyuēzìxíngshùxiūyǐshàngwúwèichángwúhuìyān

子 曰 :‚ 自 行 束 修 以 上 , 吾 未 尝 无 诲 焉 !‛

zǐyuēbúfènbùqǐbùfěibùfājǔyīyúbùyǐsānyú子 曰 :‚ 不 愤 不 启 , 不 悱 不 发 , 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fǎnzébúfùyě

反 , 则 不 复 也 。‛

zǐshíyúyǒusāngzhězhīcèwèichángbǎoyězǐyúshìrìkū子 食 于 有 丧 者 之 侧 , 未 尝 饱 也 。子 于 是 日 哭 ,zébùgē

则 不 歌 。

zǐwèiyányuānyuēyòngzhīzéxíngshězhīzécángwéiwǒyǔěr子 谓 颜 渊 曰 :‚ 用 之 则 行 , 舍 之 则 藏 , 惟 我 与 尔 yǒushìfúzǐlùyuēzǐxíngsānjūnzéshuíyǔyuēbào有 是 夫 !‛ 子 路 曰 :‚ 子 行 三 军 则 谁 与 ?‛子曰 :‚ 暴 hǔpínghésǐérwúhuǐzhěwúbùyǔyěyělín虎 冯 河 , 死 而 无 悔 者 , 吾 不 与 也 。必 ( bì ) 也 临 shìérjùhàomóuérchéngzhěyě

事 而 惧 , 好 谋 而 成 者 也 。‛

zǐyuēfùérkěqiúyěsuīzhíbiānzhīshìwúyìwéizhī

子 曰 :‚ 富 而 可 求 也 , 虽 执 鞭 之 士 , 吾 亦 为 之 。

rúbùkěqiúcóngwúsuǒhào

如 不 可 求 , 从 吾 所 好 。‛

zǐzhīsuǒshènzhāizhànjí

子 之 所 慎 : 齐 、 战 、 疾 。

zǐzàiqíwénsháosānyuèbùzhīròuwèiyuēbùtúwéiyuèzhī子 在 齐 闻 韶 , 三 月 不 知 肉 味 。 曰 :‚ 不 图 为 乐 之 zhìyúsīyě

至 于 斯 也 !‛

rǎnyǒuyuēfūzǐwèiwèijūnhūgòngyuēnuòwújiāng冉 有 曰 :‚ 夫 子 为 卫 君 乎 ? ‛子 贡 曰 :‚ 诺 , 吾 将 wènzhīyuēbóyíshūqíhérényěgǔ问 之 。‛入 , 曰 :‚ 伯 夷 、 叔 齐 何 人 也 ? ‛曰 :‚ 古 zhīxiánrényěyuànhūqiúrénérdérényòuhé之 贤 人 也 。‛曰 :‚ 怨 乎 ?‛曰:‚ 求 仁 而 得 仁 , 又 何 yuànchūyuēfūzǐbúwèiyě

怨 ? 出 , 曰 :‚ 夫 子 不 为 也 。‛

zǐyuēshūshíshuǐgōngérzhěnzhī

子 曰 : ‚ 饭 ( fàn ) 疏 食 饮 ( yǐn ) 水 ,曲 ( qǔ ) 肱 而 枕 之 ,

yìzàiqízhōngyǐyìfùqiěguìwǒrúfúyún

乐 亦 在 其 中 矣 。不 义 而 富 且 贵 ,于 我 如 浮 云 。‛ zǐyuējiāwǒshùniánwǔshíyǐxuéyìkěyǐwúdàlè子 曰 :‚ 加 我 数 年 , 五 、 十 以 学 《易 》, 可 以 无 大 guòyǐ

过 矣 。‛

zǐsuǒyǎyánshīshūzhílǐjiēyǎyányě

子 所 雅 言 ,《 诗 》《书 》执 礼 , 皆 雅 言 也 。

yègōngwènkǒngzǐyúzǐlùlùbúduìyuērǔxībù叶 公 问 孔 子 于 子 路 。子 路 不 对 。 子曰 :‚ 汝 奚 不 yuēwéirényěfènwàngshíyǐwàngyōuzhī曰 ,‘其 为 人 也 ,发 ( fā ) 愤 忘 食 ,乐 以 忘 忧 ,不 知 lǎozhījiāngzhìyúněrlè

老 之 将 至 云 尔 。’‛

zǐyuēwǒfēishēngérzhīzhīzhěhàogǔmǐnyǐqiúzhīzhě子 曰 :‚ 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 好 古 , 敏 以 求 之 者

也 。‛

zǐbùyǔguàilìluànshén

子 不 语 : 怪 、 力 、 乱 、 神 。

zǐyuēsānrénxíng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g子 曰 :‚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师 焉 。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zhīqíbúshànzhěérgǎizhī

之 ,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

zǐyuētiānshēngdéyúyǔhuántuíqírúyǔhé

子 曰 :‚ 天 生 德 于 予 , 桓 魋 其 如 予 何 ?‛

zǐyuēèrsānzǐyǐwǒwéiyǐnhūwúwúyǐnhūěrwú子 曰 :‚ 二 三 子 以 我 为 隐 乎 ? 吾 无 隐 乎 尔 ! 吾 wúxíngérbùyǔèrsānzǐzhěshìqiūyě论语第七篇

无 行 而 不 与 二 三 子 者 , 是 丘 也 。‛

zǐyǐsìjiàowénxíngzhōngxìn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 忠 、 信 。

zǐyuēshèngrénwúbùdéérjiànzhīyǐdéjiànjūnzǐzhěsī子 曰 :‚ 圣 人 吾 不 得 而 见 之 矣 ! 得 见 君 子 者 , 斯 kěyǐzǐyuēshànrénwúbùdéérjiànzhīyǐdéjiànyǒu可 矣 。‛ 子 曰 :‚ 善 人 吾 不 得 而 见 之 矣 ! 得 见 有 héngzhěsīkěyǐérwéiyǒuxūérwéiyíngyuēér恒 者 斯 可 矣 。亡 ( wū ) 而 为 有 , 虚 而 为 盈 , 约 而 wéitàinánhūyǒuhéngyǐ

为 泰 , 难 乎 有 恒 矣 !‛

zǐdiàoérbùgāngyìbùshèxiǔ

子 钓 而 不 纲 , 弋 不 射 宿 。

zǐyuēgàiyǒubùzhīérzuòzhīzhěwǒwúshìyěduōwén

子 曰 : 盖 有 不 知 而 作 之 者 , 我 无 是 也 ; 多 闻 ,

zéqíshànzhěércóngzhīduōjiànérzhìzhīzhīzhīcìyě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 多 见 而 识 之 , 知 之 次 也 。‛ hùxiāngnányǔyánzǐjiànrénhuòyuēqíjìnyě

互 乡 难 与 言 ,童 子 见 ,门 人 惑 。子曰 :‚与 其 进 也 ,

yǔqítuìyěhéshènjiéjǐyǐjìnyǔqíjié

不 与 其 退 也 。唯 ( wéi ) 何 甚 ?人 洁 己 以 进 , 与 其 洁 yěbǎoqíwǎngyě

也 ,不 保 其 往 也 。‛

zǐyuērényuǎnhūzāiwǒyùrénsīrénzhìyǐ

子 曰 :‚ 仁 远 乎 哉 ? 我 欲 仁 , 斯 仁 至 矣 !‛

chénsībàiwènzhāogōngzhīlǐhūkǒngzǐyuēzhīlǐkǒng陈 司 败 问 :‚ 昭 公 知 礼 乎 ?‛ 孔 子 曰 :‚ 知 礼 。‛ 孔 zǐtuìyīwūmǎqīérjìnzhīyuēwúwénjūnzǐbùdǎngjūn子 退 。 揖 巫 马 期 而 进 之 曰 :‚ 吾 闻 君 子 不 党 , 君 zǐyìdǎnghūjūnqǔyúwúwéitóngxìngwèizhīwúmèngzǐ

子 亦 党 乎 ? 君 取 于 吴 , 为 同 姓 , 谓 之 吴 孟 子 。jūnérzhīlǐshúbùzhīlǐwūmǎqīyǐgàozǐyuēqiū 君 而 知 礼 , 孰 不 知 礼 ! 巫 马 期 以 告 。 子 曰 :‚ 丘 yěxìnggǒuyǒuguòrénbìzhīzhī

也 幸 , 苟 有 过 , 人 必 知 之 。‛

zǐyǔréngēérshànbìshǐfǎnzhīérhòuhèzhī

子 与 人 歌 而 善 , 必 使 反 之 , 而 后 和 之 。

zǐyuēwénmòwúyóurényěgōngxíngjūnzǐzéwúwèizhī子 曰 :‚ 文 , 莫 吾 犹 人 也 , 躬 行 君 子 , 则 吾 未 之 yǒudé

有 得 。

zǐyuēshèngyǔrénwúqǐgǎnwéizhī子 曰 : ‚若 ( ruò ) 圣 与 仁 ,则 吾 岂 敢 ,抑 ( yì ) 为 之 búyànrénbújuànkěwèiyúněryǐyǐ

不 厌 ,诲 ( huì ) 人 不 倦 ,则 ( zé ) 可 谓 云 尔 已 矣 。

xīhuáyuēwéidìzǐbùnéngxuéyě

公 ( gōng ) 西 华 曰 :‚正 ( zhèng ) 唯 弟 子 不 能 学 也 。‛ zǐjíbìnglùqǐngdǎoyuēyǒuzhūlùduìyuē

子 疾 病 ,子 路 请 祷 。子 曰 :‚ 有 诸 ?‛子 路 对 曰 : ‚ 有 zhīyuēdǎoěryúshàngxiàshénqí

之 。‛《诔 》( lěi ) 曰 :‘祷 尔 于 上 下 神 祇 。’‛

yuēzhīdǎojiǔyǐ

子 ( zǐ ) 曰 :‚丘 ( qiū ) 之 祷 久 矣 ‛

zǐyuēshēzébúxùnjiǎnzégùyǔqíbúxùnyěnìnggù

子 曰 :‚ 奢 则 不 逊 , 俭 则 固 ; 与 其 不 逊 也 , 宁 固 。‛ zǐyuējūnzǐtǎndàngdàngxiǎorénchángqīqī

子 曰 :‚ 君 子 坦 荡 荡 , 小 人 长 戚 戚 。‛

zǐwēnérlìwēiérbùměnggōngérān

子 温 而 厉 , 威 而 不 猛 , 恭 而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