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写作文


第一篇:《药王山导游词》

药王山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药王山景区的导游员杨慧敏,大家可以叫我小杨,今天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药王山,感知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探寻药王养生长寿之谜。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使您对药王山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药王山位于我们铜川市东约1.5公里处,海拔812米,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山上五峰环拱,古柏苍翠,金、元、明、清古建筑群轩昂壮观。摩崖碑刻精美绝伦,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地,因后世感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尊称他为“药王”,药王山便因此而得名。

下来大家就请随我重回历史,游览药王山。

我们现在呢所踩的石台阶是明代创建,阶梯已经被磨的很光滑了,请大家注意不要滑倒,在石栏板上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物雕像表情各异,栩栩如生,他们都是为药王爷采药,送药的药师、药农的形象。不知道大家数了没有这些石台阶,它共有141级这和药王孙思邈的年龄是相符的。

请大家在这里整理衣冠,准备上药王大殿参拜药王,上殿之前,我们看一下这里有块石碑,上书“五台山”是明嘉靖年间耀州知府江丛春书,现“药王山”原称“五台山”。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药王大殿。这是献亭是供各位拜祭药王的地方,献亭自古就是烧香拜药王的场所,这些建筑都是明代所建,保留至今。中间这位面貌慈祥、和蔼可亲的就是药王孙思邈的彩绘塑像,高约3米,慈祥和善,温厚端庄,似乎随时准备为天下来客消灾祛病,把脉开方,普救众生一般。

药王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家,生于西魏的大统七年(公元541年),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羽化升仙,享年141岁,他七岁时即可日诵千言,被北周大将军独狐信称为“圣童”,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精通百家学说,精勤不倦的研究医学,孙思邈在食疗、养生、医药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能寿逾百岁,无疾而终,正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由于他结合实践,虚心广泛学习各家之长,所以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开创了医药界的许多第一,他最早提出妇、幼分科,为中医以后出现单独的妇科、儿科做出重要贡献,首创复方,最早描述了颌骨脱臼的手法复位,其步骤和要领一直沿用到现在。第一次论述脚气是因缺乏营养维生素而得病,这比

欧洲人论述脚气病早1千多年,他深入论述了针与灸的综合治疗方法,发现了“阿是”穴,创造了用手指节比量取穴法,绘制了针炙史上第一幅彩色《明堂三人图》,首创“葱叶导尿法”比西方的橡胶管导尿早了1200多年,他的“验透膈法”是最早的透视诊断法,用薄纸或竹内膜平贴于患者胸背的疮口上,在明亮处观察病人,来确定肿症。他的“硫磺伏火法”是中国四大发明火药最早的配方。药王孙思邈一生医著颇丰,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宝要》、《海上方》等。这些著作在普及医药知识,推广民间单方验方,弘扬孙思邈学术思想,继承祖国医药遗产等方面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21世纪,为什么现代人都这么虔诚的来药王山祈福,让一千多年前的药王保佑我们!其实,这寄托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愿望,希望自己不得病,现在的医疗黑幕已成为我们的心病,即使有医保的人,也渴望健康长寿。,现在留给大家一定时间,请各位参拜药王。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从醉翁石侧面的台阶上去,台阶非常陡,请大家注意安全。我们来做个游戏,同我一起走“猫”步这是个“寿”字,我们大家要从字的正中间走过,寓意长寿、健康,我们这有个顺口溜是“药王山上游一游,平安快乐不用愁,寿字中间走一走,长寿健康年年有”。前面就是“药王山碑林”。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书写在一座座丰碑大石上的历史,那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排名全国第五,陕西第二的药王山碑林就是印证了这句话。这些碑石一个个雕刻精美,它们雄浑魄丽,流畅生动,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看过之后,无不被这些屹立千年的古代石刻的巨大艺术魅力所深深震撼。

耀县碑林存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碑石百余通尤以北魏的碑石最为精彩,堪称最多,最早,它们不但是历史的实物见证,而且对研究我国的宗教史,北方少数民族史,汉字发展演变史,地方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其碑刻记录了有关雕塑、绘画、音乐、杂技、服饰等多方面资料,受到专家学者的瞩目,特别是佛道合龛造像碑,这是“耀县碑林”的又一特色,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载“佛道造像于一碑多见于陕西耀县”“耀县碑林”的碑石拓片受到金石书法爱好者的推荐和收藏,鲁迅先生1924年在西安讲学时,偶于“博古堂”古董店共买了三张拓片,其中《张僧妙法师碑》、《吴氏老君造像碑》都是“耀县碑林”的藏碑。还有大书法家于佑任曾在“耀县碑林”的碑拓练字,并向金石书法大家推荐。

大家现在知道“洗药池”中洗一洗可以消灾祛病,我们这还有一尊“摸摸爷”摸一摸也能消灾祛病,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同到摩崖造像看一看,摸一摸吧!

佛教从公元3世纪从印度传入中国,沿着丝绸古道东进,散落在中国近一千平方公里长的河西走廊地区,在以敦煌莫高窟为中心的浩翰戈壁滩上,形成了中国佛教石窟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一种艺术发展模式,而我们药王山佛教遗存颇多,且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药王山摩崖造像开凿于隋唐时期,现存大小佛龛23个,造像45尊,12处题记和两通碑石。

在这里最精美的造像也是最著名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通体漆黑发亮的佛像就是当地俗称的“摸摸爷”本名是“思维菩萨”刻于宋代。你看他右腿盘曲,左腿下垂,脚踩莲台,头戴花蔓冠,双目微闭,若有所思,做思维状,由于其整体状态非常迎合人们有病后不知道如何去投医问药的这种心理,所以当地就将其进一步神话,称“摸摸爷”,就是说你那里不舒服就摸他的那个部位,手到病除。我们中国人讲究心诚则灵,所以要连摸三遍才能有效,每年的“二月二”这里挤满了人都要摸一摸“摸摸爷”,以求消灾祛病,施恩解困。正是人们千百年来摸的久了,这尊菩萨造像才会通体漆黑发亮。这里可以说是除药王大殿和文昌阁,山上香火最旺的又一场所。

现在我们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也可以烧香拜佛,摸一摸神奇的“摸摸爷”,照相留念。等一会我们要去药王隐居地——南庵看一看。

这就是南庵,是药王孙思邈隐居的地方,但为什么又称“庵”呢?这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姑母昭阳公主在这落发为尼,结草为庵,因此也称昭阳庵。南庵从唐代到宋、金、元直至明代中叶都是纪念孙思邈的圣地,在当时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北宋时建了孙真人祠,元时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树碑立传,敕封静应庙,金改为静明观,元改为静明宫。

大家现在就跟随我去看一看孙思邈被拜封的地方,这个“八角石台”就是唐太宗拜孙思邈为真人的“拜真台”,当时还赐给真人颂辞。“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魏魏堂堂,百代之师”,给予了药王孙思邈极高的评价.

隐居地,是根据孙思邈所著的《退居篇〃缔创》中所叙述的结构恢复建造的,原址已毁,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3年)孙思邈称疾隐归于此,已是百岁高龄的他,仍著书立说为民治病,在此完成了《千金翼方》,为人类的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药王山文物荟翠,风景优美,愿药王孙思邈保佑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欢迎再次光临!

第二篇:《孩子写作文往往头痛》

孩子写作文往往头痛,不过我们家小乐还是比较快乐的。小乐并没有成为一个写作文的高手,并没达到“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之境地,不过现在的他,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用他的笔很轻松地写下来。我认为,对于祖国语言文字能够熟练运用,并且有自己的思考,这就够了。

第一次写作文,小乐心得——不难写!

小学三年级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放学,小乐很兴奋地说:爸爸,老师说,我们要开始写作文了,作文是个什么东西啊?作文难写吗?

我笑笑:作文不是个东西,作文不难写的,作文就是你平时说话,你怎么说话就怎么写,你平时说话难吗?

小乐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地“噢”了一声。

也是凑巧,我们那儿刚好要举办一个“药王节”,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灯会,这个灯会是放在药王山上举行的,五彩缤纷,我想一定可以让小乐写作文的。于是对小乐说,今天晚上爸爸带你去写作文!他一听很激动:写什么作文啊?我说我们去看灯会,看完后回来写。我让他准备一个小本子,还准备了一个手电筒,上山用。

一切准备就绪,带着一个傻乎乎的、对作文充满向往的小学三年级男生,向着我给他埋伏好的作文圈子出发了。我一路交代着:看灯会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景点前兴奋?为什么会兴奋?从山脚往上看是什么景色?从山半腰看下来是一种什么景色?山顶朝下俯瞰又是一种什么景色?因为那座著名的药王山处在两江交汇处,可以说是处处时时景色都不一样的。还有,因为灯会的灯有各式各样的动物造型,我就问他,这个大象和恐龙有多大(他最喜欢这两种动物)?为什么会动呢?孔雀开屏和动物园里的真孔雀开屏有什么不一样?灯的颜色是怎么样变幻的?我认为,人有了,事有了,景有了,这个作文应该可以写了。

回到家,小乐很谦虚地问:爸爸,我怎么来写这个灯会呢?我说,你就按时间顺序一件件记下来,明天交给我。第二天晚上,他交给我一篇题为《药王山逛灯记》的大作,我一看,不得了,洋洋洒洒1300多字。我问,作文难写吗?他说,不难写。好,第一个目的达到了。

细细一看,还真像回事,虽然很啰嗦,连我没让他数的上山台阶他都留心数了,虽然有很多错字别字,我还是表扬了小乐:不错不错,蛮好蛮好。当然,我要当着他的面改病句,改错别字,他都很认真地“噢噢”,大概认为这是件很新鲜的事吧。

还是凑巧,那时我们县里刚好举行中小学生写作大赛,于是我就让他将改好的《药王山逛灯记》寄给大赛组委会,结果是他这篇处女作得了个优秀奖。小乐洋洋得意。

魔鬼式周记,段落、字数、时间——量化管理

在小乐的作文教学中,我实行了两个偷懒的办法,总的指导思想是,既要让小乐的写作上轨道,又不要让我自己太累着。第一个偷懒的办法是: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强行要求写三段,字数在300字以上。首段写出缘由并引出下文,中间段可以自由展开,结尾段把要交代的事情写完整。我的意思是,一定要完整,因为他要去适应作文考试的啊。

按这个思路,四年级就是四段,首尾两段,中间扩展为两段;五年级就是五段,首尾不变,中间扩展为三段。字数要求,四年级以上要求每篇不少于600字。六年级就不管这些具体指标了。

还有时间要求,也就是说,600字左右的文章,必须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为了这个30分钟,又强化训练了好长时间。先是用毛主席的故事进行励志教育,说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经常到闹市区读书,不管多闹都如入无人之境。那时我们家住着不大的房子,客人来了,小乐在做作业,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我就和小乐说,你要学习毛主

席,还要学习和尚的静心打坐,要进入到自己的写作场景中去,想你要写的人,想你要写的事,想那些具体的细节,认真地想,和文章中的人和事交流。这样你就听不到我们的说话声了。

第二个偷懒的办法是让他写周记。具体要求是,从四年级起,每天一篇,每周五篇,周六交给我检查。写作内容不固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每天一篇,太多了吧,要他命啊,小乐妈妈很心疼。我说,我是因人施教,你别管。开始几周,小乐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什么好写什么不好写。这个时候,饭桌旁的交流就成了他晚上写作文前的定题会了,这个有点像媒体的谈版会:今天有什么新鲜事?学校和同学中有什么新鲜事?上课上到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成语还是一个定理?各科老师上课有些什么特点,哪个老师的课最吸引你,为什么吸引?上学路上碰到了什么好笑事?

这个办法的最大好处是有约束性,你想想,每天一篇,今天没写,明天就变成债务了。所以,“谈版会”的结果往往是,他晚饭一吃好,第一件事就是把周记快速地弄好,然后如释重负地优哉游哉地做其他作业了。

我把这叫做小乐的原始创作冲动。在小乐的这种冲动下,周六,一杯茶,慢悠悠,我常常是从欣赏的角度看小乐的周记,然后煞有介事地写一些评语。我在周记中看到了五花八门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我认为这种生活是非常真实的。

在小乐的笔下,他观察到了凌晨早起的环卫工人,“背着一把长长的扫帚,似乎要把夜空扫尽,扫出干净的黎明”;在寒冷的冬季,小乐经过公交车站,看到“穿着单薄的短裙的大姐姐们,围着长围巾,两手捧在嘴边搓手呵气,不断地轮换跺脚”;有他自己练骑自行车,练到嘴里磕掉了一颗牙的经历,还有他做坏事的证据。

一次我下班回家,楼下一位退休老师在大发脾气,谁家的小孩子这么淘气,把他一盆开得好好的菊花给折断了。我起初没当一回事,后来,在小乐的周记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大意是,他今天心情不大好,一步步上得楼来(我们家住五楼),在四楼楼梯口,一盆开得很高兴的菊花对着他笑,他就很愤怒,凭什么你这么开心,于是他就快速地狠狠地把一个很高兴的菊花头给掐断了。我看到这样的文字后,在这篇文章的后面批了两行字:写得很好!景由情生,观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一种快乐的心境。但你明天必须向楼下的爷爷道歉!

四年级的周记,小乐写满了三个本子,约150篇。他妈妈是他周记的忠实阅读者,甚至他的语文老师也常在她们教研组抢着读小乐的周记,估计是把它作为了解学生的一个有效窗口了。后来,语文老师也在班上要求全体同学写周记,小乐说,他把同学坑苦了。

连滚带爬地阅读,读不懂,跳过去。

我们家的沙发边上,一定放着两本字典,一本是《新华字典》,另一本是《辞海》,任其乱七八糟地躺在沙发的怀里。 一家人看电视,遇到一个什么字好像很陌生,赶紧吩咐:小乐,快去查一下看,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碰到一个新奇动物,赶紧请教他:小乐,这个你是专家,这是个什么动物呢?于是小乐只好很认真地读书,他会把名称、产地、体重、动物的习性,以及这种动物有什么故事,都向你如数家珍。还有,哪个国家发生战乱了,赶紧问他:小乐,这个国家在什么地方啊?有多大呢?为什么会发生战乱的?

你想想看,什么人一旦被称为专家了,他如果还不懂,那不是很没有面子吗?有的时候呢我们是真不懂,有的时候我们是装着不懂,不管你懂不懂,你一定要很诚恳,否则他会不高兴的。所以,小乐从来没有出过国,但两百来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旗啊什么的,他小学的时候就认得很清楚了。

台湾郝明义的《越读者》将阅读和饮食相比: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蔬果阅读——“工具需求的阅读”,甜食阅读——“休闲需求的阅读”。而对于学校那些称为主食的教科书和教参书,郝先生认为,只能称为维生素A或者B。我们的孩子有许多是维生素吃多了,而需要长身体的各类食物却摄取很少,于是就营养不良。

我虽然没有那么科学合理地为小乐安排饮食,但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些补偿的事情。饮食均衡,才能强身健体啊。

我一直以为,历史和哲学能帮助我们认识未来。所以我也是有意无意地给小乐“填鸭”。

《三国演义》电视剧正热的时候,有个朋友刚好送来一套65本《三国演义》连环画,借着电视,我先大致给小乐讲一下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让他一本本地看,看到后来,小乐就给我们做老师了,关云长的大刀有多重,诸葛亮如何去借东风。后来,《水浒》热的时候,我们就用老办法炮制,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百单八将,他都能一个个地说出来。随着他读书的增多,我最后只好咬咬牙买下一套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二十册,意思很明白,如果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历史,就一定要读正史。当然,我自己也是要用的,遇到不明的地方,就认真地翻翻历史,而不是跟着电视剧胡扯。

至于哲学就更有趣了。我曾向小乐吹过这样的“牛皮”,说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相连的,只要你想联系。他就难为我:那么怎样把我们楼下这棵树跟美国总统连起来呢?我的回答是:这确实可以联系的。首先,他们都是一定的物质,都以一定的方式存在着;其次,他们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都以一种方式在生活或生长着。第三第四我接着忽悠,虽然很牵强,但我是在告诉小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联性和相关性,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地湿了并不一定是下雨的结果,往地上泼一盆水地照样会湿的。这种思考方式大大打破了小乐原有的思考模式,他运用这种模式思考和写作文往往会出人意料。有一次,小乐甚至和我探讨地球爆炸后宇宙的格局问题,我大吃一惊,你怎么可以这样思考呢,他反问:你认为地球不会爆炸?

阅读有的时候并不需要一本正经。我们家里长年订有各类报刊。从小乐上小学起,我就给他订《微型小说选刊》、《少年文史报》、《小溪流》等等,随着他的年纪不同而选择订阅,细数起来,不下几十种,现在,当然要看《三联生活周刊》什么的了,因为他完全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让他学会独立买书。很小的时候,我就向小乐传授买书的“诀窍”,这可是我个人的经验,别人不敢传授,自己儿子没关系的。我觉得,一是你希望是主食还是美食抑或是蔬果甜食,内容一定要有所选择;二是出版社我是很注意的,不是看不起小出版社,我大多选择京沪等地老牌著名出版社,因为他们出版的门槛高,一般不太会有次品;三是一定要看一下书的前言、后记、目录以及最后的版权页,那上面有很有用的信息。通过这些判断,再加上合理的价格和书的设计,你大致就可以选择一本书了。开始我是带着小乐买,几次以后,我们一起进书店,通常都是我给他规定:今天你可以买三百块钱左右的书,后面我就不管了,往往是他买的书,我也要拿来翻翻的。有一次他居然买了本霍金的《时间简史》,让我对小乐的读书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小乐问,对于读不太懂的地方怎么处理?我一向的原则是,一些地方读不懂没关系,爸爸也有很多书很多地方读不懂的,读不懂的地方跳过去就是了,连滚带爬地跳过去,读到最后可以再回过来读,总有会明白的时候。

小学六年级的古文选读,我倒不认为是维生素,而是美食。古文的关键是读和背,估计大家都知道,不多说。

拳打脚踢的散打时代,投稿,写小说。

前面我讲过了,小乐的作文,在他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基本不管了,这个基本不管,就是我不再一字一句地替他改,而是和他讲立意,讲结构,讲人物,讲语言。

初一时,世界环境日快要到了,他们老师又布置作文了。怎么下手呢?环境,这个范围太大,小乐显得很头痛。我知道,这样的思考是好事,他已经不满足一般的思路,想出点新。所谓出新,一是内容,一是形式,你认为哪方面可以出新?小乐说,我想写世界各地人们的环保理念。好的,但这个范围很大,内容难出新,只有想想巧妙的结构了。

小乐床头有一个地球仪。这时,小乐顺手把地球仪摸着快速转了几圈,哎,有了,我就用卫星来扫描地球,找四个点,写各国各地区人们的环保。我说,这个主意不错,操作也简单。于是,《一颗人造卫星的日记》就诞生了,他用拟人的手法,以卫星的口吻,写了中国大陆和香港、欧洲、非洲四个地方不同的环保细节,再加几句前言、后记,文章就像样了。

我说小乐的散打时期,是他的习作经常在各个报刊投稿的时期。四年级的暑假,他在乡下爷爷家待了很长时间,回来后,看他的周记里有一篇《我晒黑了》,我觉得,他不写其他,只从晒黑着手,写他快乐的暑期生活,特别是他和爷爷一起做一些“体力活”,很有意思,既知稼穑之艰辛,又体味粒粒辛苦,真是件好事。于是我就怂恿小乐:《少年文史报》经常有学生的习作发表,你何不寄去试试?结果是,他的文章被放在显著位置发表,还得了12块稿费,他的语文老师也引以为自豪,因为这都算她们的教学成绩啊,据说评职称评先进都可以派上用场的。

有一年,大概是初二的暑假,小乐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后忽然心血来潮,他也要写一部类似的小说。小说可不是那么好写的,他冥思苦想,一会儿去查中文辞典,一会儿去翻英语辞典,又去看什么世界地理,折腾来折腾去,大约有一周时间,他的现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终于“杀青”。对于他这一万多字的劳动果实,我当然要装得兴致勃勃,不管写得怎么样,都要给他高度的评价,因为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小说虽然后来不了了之,但他已经深知写作的难度了。那些写作前的准备,看似可有可无,其实是必须的。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在写武打小说玄幻小说,打来打去,冤冤相报,男女情仇,南宗北派,这种写作过过瘾可以,但收益实在不大。

小乐高二的春节,我让他当了回作文老师。小乐的堂妹小越那时刚读初一,其他功课都好,就怕作文。年夜饭后,一家人围炉在等春晚,这时候他婶婶发话了,小越的作文不太好,请大作家指导一下。我一看情势难推,于是就近找了个话题。电视间有一幅为迎新刚换上去的窗帘,这个时候,窗帘是半卷着的,只显示上半截画面,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有茂密青翠的森林,有草地,有人,有只露小半的池塘,有亭子——大作家开始出题了,请大家展开充分的想象,这幅画的下半卷会是什么图景?而且还要根据自己的描述为本幅画取一个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