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改写散文


第一篇:《【课堂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9课 登岳阳楼(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9课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1.领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诗海拾贝】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节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着一“抱”字,尽展才思;拈出一“幽”字,作为全篇纲领。中间两联展开描写,通过梁上的飞燕、水中的白鸥、画棋局的老妻、敲钓钩的幼子四幅画面,组成一幅清幽恬静的水乡生活图。尾联表面虽是喜幸之词,内里却包含了后顾之忧和悲苦之情。

自然风光、日常生活景色,诗人信手拈来,皆成妙笔,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及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详见《蜀相》。

二、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年)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雀楼)。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当时诗人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的名篇。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坼( ) ②乾坤( ) ③戎马( ) ....

④凭轩( ) ⑤涕泗( ) ..

2.辨形组词。

坼 戎 涕 ① ② ③ 析 戍 悌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乾坤日月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凭轩涕泗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要点突破】

一、整体把握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部探微

2.结全诗句,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一联中“坼”“浮”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总结】

一、中心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而作。

这首诗表达的是忧国伤时之感和身世凄凉之叹。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二、写作特色

1.意境雄浑阔大,胸怀宽广深沉。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描绘洞庭气象的诗,成了千古绝唱,为历代诗人和诗论家叹服。

2.表现手法鲜明独到。

这首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叙事写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历史气息。反衬手法的运用更鲜明地突出主旨。

3.风格“沉郁顿挫”。

这种风格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是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以及时代特色的有机统一。

【文白对照】

昔 闻 洞庭水 ,今 上 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吴 楚 东 南 坼 ,乾坤 日月 浮。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 无一 字, 老 病 有 孤舟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泊。

戎 马 关山北 ,凭轩 涕泗流 。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素材积累】

岳阳楼主楼一楼上的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美文珍藏】

中国文学中的江南情结

自古以来,水幽静地蜿蜒在江南,把天地滋润出一片灵气,有了众多精巧温柔的水乡,有了婉约如水的江南女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滋生出一个个引人遐想的传说。水在江南孕育了鲜活的生命,也激活了审美和写作的灵感。于是江南出才子,江南出文人,有人甚至偏激地认为“半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江南文人史”。

早在汉代就有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表现男女采莲欢愉时的情诗。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山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既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了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从大唐的白居易开始,文人笔下的江南成了“美好”的代名词。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着眼于整个江南,写出了明丽的江南景色。他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他在扬州的所见所感,已成为扬州繁华的见证。《泊秦淮》虽抨击了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却也渲染了秦淮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到了宋代,柳永笔下情人眼中的江南,更是风情万种,秀色可餐(见《雨霖铃》)。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李清照的《如梦令》、翁卷的《乡村四月》、赵师秀的《约客》、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其他还有《与朱元思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勃的《滕王阁》、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的《望洞庭赠张丞相》、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以至于现代文人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概括起来,文人笔下的江南有两种颜色:一种带有灯红酒绿的色彩,充满女性韵味,柔情万种;一种如通透如玉的翡翠色系,充满自然情调,清凉如水。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蹩脚(bié) 乾坤(qián) 斡旋(wò) 大大落落(lā) ....

B.戎马(rónɡ) 擢升(zhuó) 女红(ɡōnɡ) 歃血为盟(shà) ....

C.涕泗(sì) 诠释(quán) 襁褓(bǎo) 与时俱进(yù) ....

D.剽悍(biāo) 鞭挞(tà) 唱喏(rě) 自给自足(jǐ) ....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

B.亲朋无一字 .

C.老病有孤舟 ..字:文字,指书信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C.《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D.《登岳阳楼》首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结合诗作,谈谈诗作是如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6~7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6.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基础荟萃

1.①chè ②qián kūn ③rónɡ ④xuān ⑤sì

2.①坼裂、分析 ②戎马、戍守 ③涕泗、孝悌

3.(1)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2)象征天地、阴阳等 (3)借指战争 (4)眼泪、鼻涕 课堂学案

1.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舟、关山、涕泗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既是实写,又寓想像。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3.在诗的尾联,诗人又从狭处跳到阔处,从个人推及国家。“戎马关山北”五字,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襟怀无比宽广。

自主练习

1.B [A.“落”读luō;C.“与”读yǔ;D.“剽”读piāo。]

2.C [老病:年老且生病。]

3.A [B.夜—月;C.自—字;D.四—泗。]

4.A [《登》为其晚年作品。]

5.首联两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夙愿终偿的欣喜之情。颔联两句,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吴楚而浮乾坤,这是形容楼前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吴楚之地好像被这个大湖分为两半,洞庭湖太广大了,天地日月都像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这四句,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面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然而并非上四句只写景,与情不相关,下四句只写情,与景不搭界。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情因景生,景以情衬,浑然一体,组成有机的抒情感怀意境。颈联两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当时杜甫从蜀中东下,在岳阳楼上必然想起吴楚的亲友,故“吴楚”跟“亲朋”连接起来了。他出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乾坤日月浮”的泱泱大水,就跟自己“老病孤舟”的凄惨晚景联系起来了。此处的哀情和上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合的。中间这两联,上联侧重景,下联侧重情,而又连为一体,以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衬,艺术效果极为佳妙。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全诗抒写的感情是孤苦沉郁的,但描绘的景物却是壮阔无比的。从壮阔无比的景物中可以窥见杜甫胸襟之宽,决不因身世的漂泊就意志消沉。

6.“引”和“衔”是颔联的诗眼。“引”字运用拟人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使无情感的雁鸣富有思想感情;“衔”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连绵,环抱簇拥的形象特点,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给人以奇妙的情趣和悠远的遐思。

7.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登岳阳楼》教学新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课文朗读指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赏析指导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