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能力作文


篇一:《作文能力培养之我见》

作文能力培养之我见

石全红

作为语文教师,从教十余载,我总觉得作文教学吃力不讨好,许多学生平日里夸夸其谈、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可是一到写作文,则眉头紧缩、绞尽脑汁,即使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也不尽如人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作文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不得不在作文创新上下功夫。本文结合中考作文谈以下几点拙见,或许能给学生一些裨益。

题好文半――一支红杏出墙来

话题作文的题目往往要求学生自拟,这就为我们开辟了想像的空间。作文题目好像文章的眼睛,经验告诉我们:创新的话题作文题目在内涵上要追求“四化”:

(1)形象化。尽最大努力不用“记、叙、写、游、说、议、 论、感、想”之类的呆板俗套的体例词语,寻求生动形象的表达例如《美就在我们身边》、《心灵奔跑》、《争渡!怎渡?》。

(2)时尚化。要让标题散发出时代气息。例如:《都是诚信 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

(3)诗意化。选用凝练的诗歌语言为标题。例如:《一棵树的纪念》、《钓罢归来不系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哲理化。将深邃的哲学道理浓缩在标题中。例如:《人生的“出”与“入”》、《偶然?必然!》、《诗人〃明月〃黄花》。 而在题目拟定的技法上要力求做到“四用”:

(1)套用新语。社会上流行的热门话题、时髦词语,如《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感时花溅泪》、《怎一个“道歉”了得》。

(2)引用警语。包括成语、格言、熟语、歇后语等等,如《自信――登山的云梯》、《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阳光总在风雨后》。

(3)套用公式。多指套用数理化公式:如《十减一等于几……》、《亲近=成功?》、《勤劳×高科技=致富》

(4)巧用修辞。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绽放心中的玫瑰》、《带着“诚信”上路》、《点一盏心灯》、《理解是路 爱是桥》、《人生五线谱》。

见解新颖――寒梅一支独自开

所谓见解,即写作中讲的立意。“千古文章,立意为先”,这是至理名言。见解新颖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中考作文万人同题,选用新鲜的材料,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材料新鲜的方法很多:或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或推陈出新,旧料翻新;或跨越时空,驰骋想像;或

写出独特经历,反映时代印记等等。如2007年陕西一考生的作文《米卢与孔明》,文中将米卢与孔明进行比较,一古一今,一中一外,本来是不相干的,可是聪明的考生却两个人物具有“曾经辉煌而最终失败”的相同点,也有着分别被人“铭记成功,忘却失败”和“铭记失败,忘却成功”的不同点。独到的见解,也体现了考生思想的深度。由此看来,作文要力争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比中选优,以鲜明见长;二是纵向开掘,以深刻取胜;三是反弹琵琶,以独到启思;四是聚焦时代,以新颖见长。

构思精巧――柳暗花明又一村

构思精巧就是要在结构上创新,结构就是文章的构思(谋篇)与布局。构思的基本要点有两点:一是对文章的整体考虑,顾及到文章的全部要素和行文思路;二是文章的条理性,做到文章的线索清晰、连贯,文章的材料安排应体现事物发展的正确逻辑关系。记叙为主的文体,在谋篇布局上更要讲究一些。“文似看山不喜平”,富有“情节”变化,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般有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或进行论证)和结论(解决问题)三个部分组成。但学生总是套用这种模式,千篇一律,令人乏味。可以打破这种“三段”的固定结构,适当变换一下,并加一些记叙和抒情的成分,这样的文章,称之为“变体文”。

构思创新的技巧很多:或巧选线索、脉络分明;或运用倒叙、设臵悬念;或移花接木,独出心裁;或巧设伏笔,前后呼应;或抑扬生变,出人意料等等。

推理想象独到――思接千载不逾矩

一般来说,“推理”就是议论而言,“想象”是就记叙描写而言。“推理”之所以能有“独到”之处,是能够用独特的眼光和方法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想象” 之所以能有“独到”之处,是能够在形象思维中标新立异,别开生面,展示新奇的形象。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是就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议论的逻辑严密而言的,既要自然可信,又要出奇制胜,充分展现“独到之处”。作为创新型人才,写作中不仅要有好的文笔,更要注意推理想像能力。

感情真挚――情真意切肺腑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就是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具有感染力。只有感情有了“浓度”才可以感人肺腑,激动人心。言为心声,要想感动别人,就要先感动自己,要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抒写发自肺腑的情感。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让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嬉戏,让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其次要善于表达感情。抒情方式很多,或借景物、场景描写渲染烘托感情;或于质朴的叙述中蕴涵感情;或用不同的句式宣泄自己的感情;或巧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要表达的感情。

篇二:《我的经典作文讲评》{我的能力作文}.

大上市等发达房东付大幅度飞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和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我的能力作文}.

五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行动中来。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事情,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是全社会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2)文明伴我行,全民共推进

——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明素质的内涵丰富,它不仅指知识水平,也包含道德素质;不仅体现在言谈之中,也体现在日常举止上;不尽关涉个人修养,也容易引发公众效应。因此,事情虽微小,意义却深远。

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硬实力(如军事、科技),也体现在软实力之上,而文明素质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民的文明素质是一张具有丰富内涵的名片,是国家精神的浓缩,它能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体味到无限而又独到的意蕴;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感受到中国的亲和力。国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的基本元素,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是增进社会和谐,建立宜居环境之需。飞溅的唾沫,满地的垃圾是藏污纳垢之地,也是病菌传播的绝佳途径;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公交车上争抢拥挤,也是引发人际矛盾的重要导火

索。。。。。。因此,高尚的文明素质,是联接心与心的纽带,也是促进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因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要是智育不过关,是次品;要是体育不过关,是废品;要是德育不过关,则是危险品。此话道出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在社会安身立命,除了需要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之外,还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扩而言之,则是应该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文明素质无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在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把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视作一件重要事情,并对此常抓不懈。我们的国家更不甘落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被称作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然而,通过文中所给材料,我们遗憾地看到,我们国民文明素质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没有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粗俗的脏话不绝于耳,旧有的习俗和行为屡见不鲜,公德意识淡薄。。。。。。如此种种,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极大地制约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因此,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目前,国民素质不高有诸多原因。我认为,它与我们在思想上不重视,监管不严厉,文明观念不先进,物质设施不完善等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提出几点对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加强宣传,让人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才会在行动中有所落实。因此,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制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人们在铺天盖地的各种宣传教育面前,潜移默化地意识到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并自觉落实相应的要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内因是事物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条件。许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没有依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相应的行为,是由于其疏忽大意所致。因此,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比如罚款、曝光等,让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端,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将文明理念内化,在日常生活中将文明理念外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明方式和理念,还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建立新的文明方式和理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不同形式的文明素质。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现代社会的特点,抛弃陈旧甚至落后的习俗,并提炼出与之相适应的文明方式和理念。比如,随着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活由“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变,这就必然要求人们不仅要继续重视家庭、邻里等小团体成员内部的文明素质,

还要重视大团体、公共领域的文明素质提升。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设备。完善的物质设施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它能在静默中提醒人们讲文明言语、做文明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讲文明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空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垃圾桶、痰盂、厕所、候车牌等必不可少。{我的能力作文}.

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以即可蹴就,也不是寥寥几人的努力即可促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提升中华文明素质的助推器!

(3)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热烈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热。据报道,目前全国至少还有近百个项目已宣布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是,不少地方好像到现在也没明白,“世遗”主要是一项保护性、公益性的事业,而不是产业性、行业性旅游资源。于是,有些“世遗”所在地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盲目开发利用,热衷于破坏式“打造”,直到把文化遗产搞得面目全非。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已经成为我们传承文化瑰宝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化遗产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魂魄之所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是,个别地方为配合旅游开发将文化遗产进行低层次改造,一味拆旧村建新村而不对文化遗产加以认真保护等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被保护项目的繁荣,实际是对文化遗产

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文化内涵,为了“申遗”进行一些破坏式的“打造”,而应该秉承道家无为的精神,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它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大放异彩。

(4)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

篇三:《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每位老师都面临着“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写作文”的严峻问题。其实平心而论,作文不仅是学生面临的难题,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极欲解决的难题。在此方面,无数同仁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想法。在此,我不想评头品足,只想针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这一问题谈谈一己之见,供同仁品评。

【关键词】作文;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首先要用名家名作感化、陶冶学生,培养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波涛滚滚的长江、黄河之所以有奔腾澎湃的气势,是因为有冰川雪原和无数支流的汇集,学生要思如泉涌也要有源头之水,古今中外名家的经典作品,如司马迁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深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理想的《岳阳楼记》、包含歌颂母爱与童真以及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受的冰心的《繁星?春水》和《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等世界名著,都有着无穷的魅力,蕴藏着文雅绮丽的语句,精彩、独特的写作技巧,更饱含着作者深沉的爱国情、鸿鹄志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可称得上学生作文的源头。因此,在平时教学或课余时间,给学生介绍并安排他们阅读名家的精品,或者带领学生共同赏析几篇文质兼美名篇短文,学生怎能不被作品中的意境所感染、所陶醉?此时的他们定会油然而生一种向往之情和写作的冲动,这时再让他们写作,便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用日记、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人统计,在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坚持写日记,这一数字雄辩地说明了日记在作文中不可磨灭的功绩:日记虽小,包罗万象,她在每天的持之以恒的“观察――分析――成文”的过程中,或记叙,或议论,或描写,或抒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及灵活多变的写作手法,使头脑中的词汇和现实中的事物融为一体,跃然纸上。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点滴能力的聚合、融汇,便形成了学生的作文能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作笔记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能丰富学生的头脑,拓宽学生知识面,积累素材,增强记忆,学生阅读作品后,用文字把读、想、写结合在一起,写札记、写心得、写读后感、写论文――把读书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是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样持之以恒地记这类笔记,就自然会提高写作能力。

三、要教会学生修改文章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有了阅读量的积累,有了写作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努力写作,便走上的成功之路,但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成功的作品不可能轻而易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反复修改,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四、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会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

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主动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和引导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多留心观察周边的生活,同时,我们还要为学生创造时机去深入观察。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进学生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情感,我们学校曾召开了《感恩回报亲子交流会》,聘请了中科院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敦化市心理咨询协会理事长郑东伟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感恩课,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沟通,更好地相互理解,培养了孩子知恩、感恩的意识,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感恩之心应常在,感谢之花要常开”的道理,大会结束后,我趁热打铁,马上让他们写一篇心得体会,因为我会前有布置,他们在会上用了心,作了细致的观察,所以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文思泉涌、佳作颇多――充分展现了观察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五、用评改、交流的方式督促学生勤写勤练,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做耐心、细致、长久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评改学生的作文或与学生沟通、交流,探讨作文,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缺点与不足,发扬优点并逐步提高,使学生不断尝到写作的甜头,进而增强信心,不断进步。反之,只重写而忽视了改,只能重新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那将会前功尽弃,劳而无功。{我的能力作文}.

泰戈尔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一语道出写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大处着眼,从培养兴趣、长期写作、及时评改的小处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编辑:龙贤东)

篇四:《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

对于语文来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着一个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在考试分数上也占据着半壁江山。因此,对于每个语文教师而言,都不能忽视作文的教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不能忽视作文的训练。但在现实中,作文能力又是许多学生的弱项,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面对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是因为感觉无话可说。写起来搜肠刮肚,为凑字数而乱写一通,要么前后重复,要么无病呻吟,要么逻辑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积累少,巧媳难为无米之炊。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平时多积累,达到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才能临阵不慌。关于素材的积累,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1.生活中积累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学生的生活其实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学校的环境、纪律、

篇五:《我是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我的能力作文}.

我是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的

张新清

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在教学时我发现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今天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厌倦。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能力作文}.

(二)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

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

(三)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比如,教学《爱莲说》时,先让学生听教学录音进行感知,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领悟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势力的重压下,仍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但由于其世界观的局限,既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只能苦闷、彷徨,想解脱感情的重压而又不可能的复杂情感,就会对学习该文的语言特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影像,突破难点,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

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电教媒体来解决,则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出和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五)图文对照,集思广益,培养作文能力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六)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

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 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1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可以关掉片中的配乐及解说音响,只展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师重播被观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及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如果是要求学生写叙事、说理、抒怀类的作文,亦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或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图画等),或用录像展示客观事物的原貌(整体、局部、细节等)、发展变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画面,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根据漫画进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可将报刊上发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用复印机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进行投影。一幅并不惹人注意的小漫画被突然放大映现在银幕上,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知,倍增写作的新鲜感。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作启发性分析,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写作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借助影像进行课后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

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 有鉴于此,我们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作成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复印机将其复印在投影胶片上(或利用复印机缩小复印的功能将其制成幻灯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录像(或电影)为学生提供过观察写作材料的作文,还可在成文后的作文评改中将电教多媒体协同使用,用录像展示观察内容、写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写作要求、学习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评议、修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篇六:《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之我见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种能力之一。其中“写”是令农村小学生最为头痛的问题。多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学中,我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作了一些探索。在此,我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从“说”抓起,以说“促”写

农村小学生见识少,不敢说话,而且多说方言。许多老师也较轻视口头语言训练,因而到书面作文时缺乏基础。根据此弊端,我在作文教学中就从“说”抓起,以“说”促写。除了指导朗读、背诵外,还注意指导复述课文,课前五分钟讲演.利用课余时间讲成语故事或故事接力等。口头训练说由浅入深,先要求说得通顺、准确,再要求说得详细具体,最后到形象生动。在内容方面,从说几句话到说一段或几段,再到一件简单的事。根据写作方言多的弊端,一是进行将方言译成文字语言的训练;二是日常强调要说普通话,课上严禁讲方言,师生都必须共同遵守。有了说作基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读写结合,尽力发挥教材的范文作用

现行教材是以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位一体的。以文体相同中类似的范文组成单元,以单元知识体现单元重点,以单元知识中的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这种体系非常有利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在讲读课教学时。我特别认真

篇七:《我的新发现(作文)》

我的新发现

听说蚯蚓有再生的能力,我半信半疑。在星期天,我趁着钓鱼的间隙,抓了一条又肥又大的蚯蚓。

我按着蚯蚓,用小刀将它切成两段。只见它的伤口上流出了黄色的液体,它一动不动地躺着。不是吧,这就死了„„过了一个小时,等我再回头查看的时候,忽然,其中的一截动了一下,接着,另一截也动了一下。两小时后,我发现他们一个长出了头,一个长出了尾!这真是太惊人了。接着,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一条蚯蚓最多能分成几段而不死呢?”我又做了一次实验。

我抓来了四条蚯蚓,第一条切三段,第二条切五段第三条的切口是斜的,切三段,第四条,呃„„七段。我把这十几段蚯蚓分别放入1—4号培养皿内,加了一点土,盖上盖子,七天以观后效。

七天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盖子,结果只有一号和三号培养皿中生出了两条蚯蚓,其他的都上西天了 我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蚯蚓的再生功能主要归功于它的再生器官。当蚯蚓被切断后,头的那部分会长出一个尾巴,而尾巴的那部分则会长出一个头来。理论上讲只有环切才会让蚯蚓存活,三号理应死于再生器官被破坏,也许因为切的角度不大,所以没死。但为什么切了三段却只有两段存活呢?

原来,中段既无头又无尾,蚯蚓长不出一头一尾,只能是一个头或一个尾巴,所以只有两端存活了下来。

这次试验也让我想到了,如果科学家们能把蚯蚓的再生能力“偷”到人类身上,那这个世界无疑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