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的宣誓300字


第一篇:《海燕》

《海燕》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共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

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设计思路】

教读本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像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课文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海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爱蓝天白云下的雄鹰,也爱辽阔草原上的骏马,但我更爱爱疾风暴雨中的海燕。因为它不仅是搏击海浪的勇士,精勇无畏的精灵,还是一位胜利的预言家。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我爱的那只海燕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著名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指学生朗读,学生自我评价,师适时指导。

4、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二.品海燕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勇敢的斗士,革命的先驱,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等){海燕的宣誓300字}.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快速扫读课文,用笔划出标志着暴风发展变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说说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板书】

暴风雨 海燕

来临←────────→渴望: 勇敢 搏击风浪的勇士

逼近←────────→迎接 :自信 英勇无畏的精灵

到来←────────→呼唤 :顽强 胜利的预言家

3.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板书】

①云 狂风 雷电 大海__衬托

②海鸥 海鸭 企鹅 __ 对比

五、本课小结,课下思考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结合背景想一想,高尔基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

第二课时

三.析 海燕

(一)介绍写作背景。

①导语:作为俄国著名文学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难道仅仅是为了描写自然界中的海燕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②简介时代背景。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极为愤慨,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所唱的歌。“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原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作品中借海燕之口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充满激情的呼唤。

(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描写的景物各象征着什么?

(学生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

风云雷电 → 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暴 风 雨 → 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大 海 → 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 → 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海 燕 → 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三)揭示作品主题。

作者用象征手法,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在暴风雨中英勇无畏,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行动起来,投身革命的浪潮,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四.悟海燕

(一)佳句欣赏。从写作技巧上,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海燕形象的?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品味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诗文,说说它的写作特点及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1、学生读、画、议句子;

2、指名说,读句子,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领悟。

3、教师随机板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呼告)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

(二)方法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初读、细读精读三个环节,感知了三个画面,品析了海燕形象,领悟了写作技巧,而这一切,都是在“读”中悟到的。只要用心地读文章,这些文字就会化作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争先恐后地向你倾许它的情感,表达它的意愿,我们就像在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心中时时击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获得读书的愉悦。

五.学海燕

(一)链接生活,拓展思维

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都是羽翼渐丰的海燕,我们即将走向生活的大海,伴随我们的有阳光

雨露,鲜花掌声,也有狂风暴雨,困难和挫折。让我们鼓起坚强的翅膀去迎接人生的暴风雨。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和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是如何做一只勇敢的“海燕”的?

(二)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表明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海 燕

高尔基

感:三个画面 品:海燕形象 悟:写作技巧

来临 搏击风浪的勇士 象征手法

逼近 英勇无畏的精灵 正面侧面描写

到来 胜利的预言家 修辞手法

第二篇:《《海燕》》

语文版七(下)第一单元第二课

海燕

郑振铎

[幻灯片2:题目](等待上课时用)

[教学目标](幻灯片6){海燕的宣誓300字}.

1、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2、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3、理解“乡愁”的内蕴。

[教学重点]

1、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2、理解“乡愁”的内蕴。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3--4)

(听小燕子这首儿歌)

听着这首熟悉的童谣勾起了我们许多的童年回忆,故乡的小燕子总是载着太多的情思,太多的乡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海燕》写于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者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在独自乘船前往巴黎的途中见到海燕,不仅想起了故乡的小燕子,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引出课题,课件5)

(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6)

二、字词检测(幻灯片7、8)

三、作者简介(幻灯片9)

四、整体感知(幻灯片10—24)

问题一:请同学们听范读课文,认真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种燕子?

明确:家乡的燕子

海上的燕子

问题二:速读课文,找出哪些段落写的是家乡的燕子?哪些段落写的是海上的燕子?

明确:1—7自然节写的是家乡的小燕子。 8—14自然节写的是海上的燕子。

问题三: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节 和8—10自然节,勾画出描写小燕子外形和动作的词句,填写下列表格。

问题四:通过对比说一说家乡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之处:外表俊美,飞行的姿态隽逸。

不同之处: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

五、研读课文(幻灯片25—29)

问题一: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一自然节,找出段中能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是什么?

明确: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

问题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春景”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作者描写了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各种春天特有的景物。

问题三:在第一自然节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故乡的小燕子?

明确: 1 小燕子的形体 。 (静态)

2 小燕子的飞翔 。(动态)

3小燕子的憩息 。(静态)

4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问题四:请同学们自读8-11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海燕的活动背景?

明确: 蔚蓝色的海水 淡蓝色的天空 薄纱似的青云

问题五: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小燕子在浩莽的大海上隽逸的从容的斜掠,或展开双翼,落在海面上,随着海波浮憩,作者担心小小的燕子会倦,会遇到暴风雨,小燕子却是又安闲,又舒适。因此作者感叹这小小的海燕是海上的英雄。

六、揭示主旨(幻灯片30、31)

请同学们自读5-7小节和14小节,作者文中写了家乡小燕子和海上的燕子,是运用什么将两者联系起来?

明确:如轻烟似的乡愁。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未直抒胸臆,而是寄托在小燕子身上,小燕子是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感情的化身。

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的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的感情。

七、合作探究(幻灯片32、33)

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

(请以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

明确:海燕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在海天之间翻飞的“精灵”。虽然它在离国几千里,离家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的心中,它就是家乡的小燕子。所以,文章以“海燕”为题。

八、拓展延伸(幻灯片34、35)

“乡愁”是文人墨客写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打开记忆的宝库,说一说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古诗反映的也是”乡愁”这个主题?

例如: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反馈练习(幻灯片36--38)

1 填空:

全文以(乡愁)为行文线索,以(倒叙 )为记叙顺序,在遐想中写(故乡的小燕子),再回到现实中,对(海燕 )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2 语段中两次提到“乡愁”,说它是“青烟似的”,“一缕两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D )

A. “青烟似的”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很淡,不是很浓厚的。

B. “一缕两缕”说明作者的思乡之情不是很强烈的。

C. 青烟可挥去,一缕两缕可剪断,理出头绪,说明作者看轻这份感情。

D. 作者的思乡之情,像烟雾缭绕,挥之不去;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

3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300字短文。

第三篇:《《海燕》1》

2012年秋学期初二语文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海燕》

教案编写:仇恒亮 时间:2012年2月5日

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②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③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④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①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②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燕》一文(板书,出示课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教师播放音乐,范读。

要求:学生看书,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认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哪些内容?(教师点拨:同学们可以从文章提到了那几种事物来考虑。)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

(1)勾画出下列词语所在的语句,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苍茫 精灵 呻吟 胆怯 翡翠 蜿蜒 高傲

(2)用一个词语概括海燕的精神内涵。

3.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

4.同学们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对海燕进行歌颂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

(1)教师出示幻灯片资料: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三、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