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第一篇 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2017中医门诊部实习小结》

中医门诊部实习小结

今年暑假经老师介绍,我和李薇跟随中医药大学附院内科的亓鲁光教授上门诊。一个月时间匆匆而过。但对我来说,不论是在具体用药上,在对整个中医的认识上,还是在立世做人上都收获颇大。

亓鲁光系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委员,是治疗糖尿病的专家。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各种代谢紊乱的疾病。一旦患病,如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能造成脑、心、神经、眼和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糖尿病是较难控制的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慢性病。在亓老师的门诊上,我大开眼界。许多书本上的知识得以印证。门诊更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特别是对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理解与应用。书本上记载的往往是最典型最具特征性的一些症状。而在临床上,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症状往往都不是典型症状。

如糖尿病在《中医内科学》的消渴一章中,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证候特征。而就临床就诊病人而言,多数病人并不具有多尿及形体消瘦的表现。甚至表现为多汗、肥胖。而且在临床上很难以区别病人是上消、中消还是下消。胃火炽盛这一证,在一个月的见习实践中仅见一例纯中药治疗者为此证型。特别是对已使用西医降糖药控制血糖的患者,多表现为神疲、乏力、舌淡苔白等症状。以补气健脾、消食和胃的方药往往可迅速稳定血糖,改善症状,取得较好疗效。亓老师尤其强调石膏、知母对于以上脾气虚的病人不得使用。否则,可因石膏之大寒凉而更伤其正气,加重病情,贻误病机。看每一个病,思考每一个症候都需要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综合判断分析,这种思维过程是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现在运用到临床都是知识的联合运用。

亓老师最擅长舌诊。“望而知之谓之神。”而舌诊又是望诊中的重中之重。在临床上,亓老师往往通过舌诊,快速明确地给患者一个最初的正邪判断,指导用药。张××,男,63岁,两个月前左前壁心肌梗塞,现腰及两下肢水肿,胸片示轻度胸腔积液。心电图示全心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少烦渴,少尿,舌红无苔,建议病人住院而病人不愿。根据下肢水肿,少烦渴,少尿可诊断为阴水。而阴水多为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结合病人舌诊——舌红无苔应为阴虚。因此最后诊断为心气阴两虚,处以沙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川芎、丹参、云苓、泽泻、赤小豆、冬瓜皮、益母草、山药、甘草滋阴益气、活血利水的一组方药。

一周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水肿也有所消退。以前舌象都仅在舌诊图集上见到,此次门诊我们看到了花剥舌、裂纹舌、气虚淡白胖大的舌、阴虚色红瘦小的舌,甚至阴虚夹湿的舌等等。对舌诊的方法有了实际了解运用的机会。这次门诊上我也实实在在地开了几次药方。初时对药的把握不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会后,所开处方还得到了老师的认同。

亓老师的门诊上病种十分丰富,一些不是糖尿病的病人也来就诊。这就需要有较全面的中医知识才能给病人看好病。亓老师的病人多,好多病人都是由病人介绍来的,是慕亓老师的名和医术而来。亓老师对每一个病人都一丝不苟、态度和蔼、仔细辨证、认真处方。做到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责负。由于病人多,常常不能准时下班。亓老师都毫无怨言,仍然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为病人看病处方。这使我明白作为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生肩上负有的重大责任。这会使我受益一生。通过这次门诊使我明确了知识上的欠缺。在我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倍努力,不断积累完善,不但学习书本上的,临床上也非常重要.

第二篇 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黄褐斑的中草药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中草药治疗方法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增生牲皮肤病,它多分布在鼻及鼻两侧,形似蝴蝶,故俗称“蝴蝶斑”。此斑表面光滑无皮屑,既不痒,也不痛,长期存在,多年不褪,但日晒后加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或因肝病而引起者,又有“肝斑”之称。或因脾虚不能化生精微,气血再亏,肌肤失去营养,以致湿热熏蒸而患此病;或因肾阴虚,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色,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于皮肤所致。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醋柴胡12克,当归、白芍各10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青橘叶6克,制香附10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疏肝解郁,适用于因肝郁气滞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二]

党参12克,黄芪15克, 白术10克,淮山药15克,扁豆、茯苓各12克,黄柏、黄芩、泽泻各10克,六一散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健脾利湿清热,适再于因脾虚湿热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三]

生熟地各15克,玄参、天花粉、知母、黄柏、炙龟板、茯苓、山栀、柴胡、丹皮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用于因肾虚蕴热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四]

青嫩柿树叶若干,白凡士林30克。将柿树叶晒干研细面,与白凡士林调匀成膏,每天睡前涂患处,晨起洗净,一般半月至一月后方能奏效。

本方适用于黄褐斑。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方五]

益母草粉7.5克,白附子6克,白及7.5克,白蔹6克,轻粉1,5克,钟乳粉6克,密佗僧4.5克,细辛末1.5克。各研极细末,混合均匀,装瓶备用。晚上睡前用人乳或温水调和,涂患处,次日用温水洗去。

本方治疗黄褐斑有效。

[方六]

薏苡仁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健脾利湿,适用于黄褐斑。

第三篇 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体会

更新日期:2009-03-30 点击: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罗从容

关键词 黄褐斑;辨证论治;活血化瘀;中医药疗法

笔者近几年来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取得较好疗效,现分述如下。 1 辨证治疗

1.1 肝郁血瘀型 此类患者在临床上最为多见,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脉络失和,气滞血瘀血不能上荣于颜面所致。症见:斑块呈褐色,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额及双颊处。常伴有心烦易怒或郁郁寡欢,胸闷不舒,夜寐不宁,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乳房胀痛等症状,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涩。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如下: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白芍10g

生地黄20g 柴胡10g 陈皮10g

香附9g 郁金10g 枳壳10g

甘草6g

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者加牡丹皮、山栀子、合欢皮;大便燥结者加大黄、黄柏;夹有痰湿者加用白术、茯苓、法半夏。治疗此类病人时应注意同时作好情志疏导工作。

1.2 脾虚血瘀型 多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中阳不足,运化无力,日久则脾气虚弱而心血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气虚血瘀则颜面失养出现褐斑。症见斑块色淡,多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部位。常伴有脘痞不舒,少气懒言,肢软乏力,食少便溏或月经量多等,舌质淡,脉细缓。治宜补益脾胃、益气祛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如下:

党参15g 黄芪30g 陈皮10g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白术10g 茯苓20g 柴胡10g

升麻9g 当归10g 阿胶10g(烊化)

甘草6g

便溏严重者加芡实、赤石脂;夜寐不宁者加莲子心、夜交藤;情志不畅者加香附、川楝子;肾阳虚者加菟丝子、鹿角胶、补骨脂;恶心呃逆者加用吴茱萸、法半夏。

1.3 肾虚血瘀型 此型多因房劳过度,肾水不足或因久病致肾水亏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水不制火,阴血日耗,血虚不能华面,面络瘀滞所致。此型常伴腰膝软,头昏目眩,失眠多梦或妇女月经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药物如下: 生地黄10g 熟地黄10g 山茱萸10g

山 药12g 茯 苓15g 泽 泻10g

枸杞子15g 牡丹皮10g 牛 膝10g

百 合10g 丹 参30g 桃 仁10g

红 花10g 当 归10g 川 芎10g

甘 草 6g三七粉和黄芪能治疗黄褐斑吗

胁肋疼痛者加柴胡、枳壳;大便秘结者加知母、制何首乌。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4岁,1998年2月4日初诊。有子宫结核病史,平素体虚,近半年来因工作繁忙,加之心情不畅,而渐感头昏,神疲乏力,腰膝软,手足心热,失眠多梦,

颜面部渐生斑块。月经色暗,经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黄褐斑(肾虚血瘀型),治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药用:

生地黄10g 熟地黄10g 山药10g

山茱萸9g 茯苓12g 泽泻10g

枸杞子15g 牡丹皮10g 山栀子10g

桃仁10g 红花10g 丹参30g

百合10g 黄柏10g 知母10g

甘草6g

连服6剂后,诸症渐缓,褐斑变淡。再予6剂,诸症除,斑块消退。遂予养血调经、活血化瘀之剂巩固治疗,随访病未再发,

3 体 会

西医认为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多与内分泌失调致代谢异常有关。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的成因有三:①情志失调,如肝气郁结,思虑伤脾,惊恐伤肾,暴怒伤肝等,均可使气机郁滞,脉络失和,气滞血瘀,血不能上荣于面而变生黄褐斑;②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则中土转输失职,运化失常,日久则脾气虚而心血不足,气虚无力推血上荣而致颜面失养;③或因房室过度,久伤肾精,则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水亏则不能制火,阴血日耗,血弱不能华面。《诸病源候论》说“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生黑。”故无论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是脾阳不足,肝肾阴虚,最终皆可致气滞血瘀或气虚血脉瘀滞而致黄褐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无力推动,气滞则血瘀,脉不通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色泽黯,故治疗黄褐斑应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不忘活血化瘀。常用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益母草等。 作者单位:罗从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562400 贵州兴义市盘江路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