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校园暴力作文


篇一:《学生反校园暴力作文》

学生作文:反暴力 反欺凌

龙江中心学校 五(二)班 李田秀

最近在妈妈的手机上,在电视的新闻里,我常常看到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在妈妈的手机上看到的几则新闻:江西南昌市一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事件;重庆女生因邋遢被5名同学围欧致10级伤残;海东市互助县一名八年级学生陶某某,因不堪同学长期欺凌而在刚过完六一儿童节不久便服毒自杀了。看到这些新闻让正读五年级的我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愤怒,更让我对今后的初高中生活感到十分恐惧。

校园本是让我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古人已然了解,与人交善,才能带来进步。而作为未来主人翁的我们,却野蛮的去践踏这种思想,是何等的无奈。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怎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毁灭,作为新一代的主人翁我感到无

比痛心。在此,我呼吁大家一起维护校园的学习环境,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在我们身边有这种事情发生我希望大家不要袖手旁观,一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

篇二:《反对校园暴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反对校园暴力》。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一些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行为联系在一起。如前段时间某市发生的打架杀人案件,一中学两名学生黄某韦某,因晒衣服使用顶衣杆问题发生争吵打架,黄某在冲动愤怒中,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韦某连捅数刀后逃逸,韦某最终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何几句口角演化成了一起刑事案件? 究其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学生自身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

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加之青少年学生做事容易冲动,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使得他们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常常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第二、家庭方面。

曾有机构通过对2000多名未成年犯和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资料进行调查,发现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同时,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孩子学会粗暴、打斗、残酷。

第三、社会环境方面。

在我国,通过各种传播媒介,青少年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影视作品中、游戏中的一些血腥、刺激场面,使暴力虚拟化,潜移默化地教唆孩子们杀人,所以青少年犯罪的手段更加冷酷和残忍。 针对以上因素,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校园惨案的发生呢? 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加大正面宣传和教育力度。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

2、学校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学校把发生在校内以及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因素都及时报告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配合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对于实施暴力侵害行为的,及时依法给以惩处;

3、从小对未成年人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加强在校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

4、要抓好家庭教育,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积极履行好监护责任,尤其注重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们学会给予和奉献,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同时会产生许多不良的社会情绪,如恐惧和焦虑。

所以,我们都应积极行动起来,让暴力远离校园!

篇三:《拒绝校园暴力》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抵制校园暴力作文}.

- 1 -{抵制校园暴力作文}.

- 2 -

- 3 -

- 4 -

篇四:《-校园拒绝暴力》

第12期《流星雨》专版《民办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策略研究》

拒绝校园暴力

—— 浅谈校园暴力原因与对策

●黄宝田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但似乎是突然之间,群殴、斗狠、勒索、施虐甚至血腥这些只有影视里才出现的字眼和行径,涌进了这一圣洁的土地,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其严重危害性不可小视,我们不能忽视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对校园正常秩序的扰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家庭悲剧。

那么,什么是“校园暴力”呢?从广义来讲,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及周边,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侵害行为。”从狭义来讲,校园暴力则是指学生对学生的暴行。校园暴力的发生有很大的偶然性,对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产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怎么做才能最大可能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1.家庭原因

从目前校园暴力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不完整的家庭或者教育不适当的家庭。不少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溺爱之极,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说怎样就怎样。这种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导的作法,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己为中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从而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他们在为人处事时只考虑到自己,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唯我独尊,经常做出一些不符合学生规范的事情,严重的就构成了犯罪。家庭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了相当大的塑造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的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督促孩子上学,导致孩子到处游荡,结交损友,生活缺少重心,学习没有目标。如果不与孩子交流、沟通,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从而批评、修正,尤其是当家教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沾染上拳头和武断,在社会里也缺少了谦恭俭让和爱心,孩子的接收自然也存在短板和缺陷。

2.学校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一直处于半分离状态,很难将二者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塑造就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现在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的落后教育方法,尤其是中学把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升学率当作唯一职责,忽视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以及对老师对学校的不满情绪的滋生。特别是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当个别素质较低下的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体罚或者语言上的挖苦伤害的时候,积蓄在学生内心的力量就随时可能爆发出来,校园暴力的产生也就难以避免了。

3.社会原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媒体开始变得泛滥,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在扩展。但同时,不良媒体的影响更日趋泛滥,宣扬迷信、凶杀、淫秽等暴力的内容低俗的电影电视,书报期刊层出不穷。网络的发展也使不良的文化传播得更快。而由于青少年处于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时期,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极易盲目自信、缺乏理智、走极端,并且对刺激性很强的暴力更为敏感。

很多电视节目、电影作品偏重于宣扬哥儿们义气,似乎哥们儿义气是人与人相处必需的一种精神境界。同时,这些影视作品常常有过多的斗殴场面,这些在无形中刺激了从小在一些争强斗胜的小说中长大的青少年,让青少年在英雄崇拜

的过程中,错误的相信:暴力是解决事情的最佳途径。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争强好斗的暴力心理,也使他们成为这种暴力文化的直接受害者。

★校园暴力的预防对策

校园暴力的原因与其他犯罪现象一样,是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是极为复杂多变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不能对它进行防范,预防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在现在的大教学环境下,是十分迫切和紧要的。

1.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所接触的最早的教育,对人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现偏失。父母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粗暴地对待孩子,更不能无止境地溺爱孩子。

家庭的幸福操纵在父母的手中,因此,父母之间的体谅、相爱、互敬、互信都是子女学习的最真实的典范,只有在爱的环境,父母管教态度上有所共识,才能孕育孩子健康成熟的人格。

父母应提供孩子培养挫折容忍力的机会,避免过度保护,对应多倾听、了解、接纳孩子,要训练其坚强的挫折能力、情绪控制力及自我克制力,对已形成的偏差行为,有耐心地慢慢疏导,以助其步入正途。

2.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学校应注德育与学科教育并重,并加强法律常识教育、性教育、人际关系以及如何面对挫折、处理冲突及情绪控制的教育,使青少年得以顺利的成长,建立互敬互重的态度,适应社会生活。

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对待学生方面一定要一视同仁,要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能有“大{抵制校园暴力作文}.

小眼”的情况,以免学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在内心积聚愤怒,并随时准备爆发。

同时,学校还应时常主动与家长联系,以联络本、电话、家访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孩子发展的状况,并能及早处理孩子正常或异常所发生的问题,使其在未恶化之前获得适当的辅导。

3.净化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金钱和权力的欲望,身处在一种以消费为目的、以信息为基础、以广告作驱动的氛围中,孩子在尚未成熟之前已经看到和经历过太多太多。

现在的大众传播媒体有很多的暴力情节,及污蔑羞辱他人为乐的粗野动作和言语,对价值观尚未明确建立的孩子而言,这些都是不良及错误示范。我们呼吁文化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取缔查处不健康的媒体,禁止含有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发行。

要正确利用媒体的优势,多对学生加强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品位的格调,而老师、父母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的。

校园本应是世界上最纯净、最圣洁的地方,学生也本应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天真、最可爱的群体。在当前的形势下,让校园拒绝暴力,是十分紧要和迫切的,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所有的家长都必须一起努力,真正净化学生的心灵,从根源上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真正还学校一片净土,还学生一个真正纯净的心灵。

篇五:《拒绝校园暴力》

贾也:校园暴力频发,该如何吃药?

导语:校园暴力频发,孩子究竟怎么了?

近日,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施虐事件面临美国法律严重制裁引发国内广泛关注,同时,浙江庆元、江西永新等地连续发生多起学生间殴打侮辱事件引发众多网民关注和极度愤慨。几乎每起都让人震惊:不论是肉体折磨还是精神侮辱,手段都那么残忍恶毒,令人难以将其和本应是“天真无邪”、“花样年华”的未成年人联系起来。

一、现象之忧

“校园暴力”事件,一件件,一桩桩,目不暇接,触目惊心,尽毁三观。反观各类校园暴力事件,笔者初初梳理,认为有五大特点:

一是施暴年龄低龄化,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不乏小学生;二是施暴主体群体化,拉帮结派,以多欺少,属于集体作恶;三是施暴手段非人化,情节极其恶劣,从肉体折磨和人格侮辱进行双重伤害;四是施暴过程网络化,往往会传发到新媒体上“炫耀”。五是女生成为主要施暴群体。据统计,2015年3月至今,媒体公开报道或通过网络传播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已达20起。系列案件中,女性学生既是主要施暴群体,也是主要受伤害群体,76%的事件有女性参与。

不同的施暴女生,相同的施暴手段。我们总能看到一群女生围殴一名文弱的女学生,扒衣、下跪、拍裸照、扇耳光、烟头烫、踢下体、逼吃屎喝尿等等行为,尽显“小婊渣”之本色,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道德和良知可言。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些施暴女生不仅只是想让对方承受皮肉之苦,还习惯于由一个人负责手机拍摄,并传发到网络媒体来炫耀“战果”,仿佛对方越痛苦越“出丑”他们就越有快感。如此邪恶的小女生,不免让人内心异常凝重。

虽然人渣不分男女,更不分老幼,但是难免耿耿于怀,他们小小年纪,为何一身戾气?本该亲密无间,何以拳脚相加?

一个宁静的校园,竟然如同我们这个鬼蜮般的社会,充塞暴力思维,爆满江湖之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二、暴力之因

研究各个校园暴力事件,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社会的原因。

社会暴力思想的泛滥是引发校园暴力的土壤。

我们当下这个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社会矛盾激化,吏治腐败,强权作祟,官商勾结,根本不是一个法治社会,活脱脱的“丛林社会”。国家崇尚“枪杆子里出政权”,政府管理社会又是“城管思维”,得势者缺乏宽容的胸襟,一副非要将异己踩死在脚下的做派。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民间对官方极度不信任,敢怒不敢言,稍有不慎,就会擦枪起火,引发民众聚集对政府发难。显然,中国已进入了高风险社会状态,整个社会弥漫戾气。这种恶性的社会情绪不可能不影响我们的孩子们。同时,一些影视作品都在宣扬暴力,不讲道理只讲拳脚,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都是这种思维,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久而久之,他们就是以为暴力和强权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事实上,许多孩子很多人自身并未意识自己的所作所作为是暴力事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有的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模仿。

二是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引发校园暴力的源头。

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身份。“独生子女”式的社会结构、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极易导致孩子们很自我,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包括通过伤害对方身体甚至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同时,有很大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生计,而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也难以发现孩子的暴力倾向并予以制止,几乎到了听之任之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有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追逐青春叛逆题材电影,而这些游戏和电影恰恰宣扬暴力,耳濡目染,他们就认为暴力就是“酷”,就是“厉害”,利用,自然也可以埋下拉帮结派、血腥暴力的伏笔。

当然,还有些家长性格属于“攻击性人格”,夫妻关系不睦,动辄为小事拳脚相加,习惯用暴力来解决家庭矛盾,对于孩子不听话,也同样采用暴力方式加以解决,久而久之,在孩子们的心里形成一种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这些暴力场面都是合理的,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仿。

三是学校的原因。

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引发校园暴力的关键。

中国的教育最让人诟病的,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抓成绩,不抓素质。教育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这样并不适合人格的塑造。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考试上,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根本没有法制教育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校园暴力是违法的,但要让人去守法,前提就要知法。然而,从目前中小学课程设置分析,法制知识仅出现在《思想和品德》的单一章节里,没有形成教材系统,更没有渗透到所有学科的课程之中,这使得学校在开设法制教育课时,找不到教材依据和教案范本,法制教育被学科教学掩盖、绑架就在所难免,因此,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给学生讲过法律知识,孩子个个都法盲。头脑中没有一点法律常识。

正因为如此,当孩子们的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学生们想不到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只会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加以解决。这样一来,校园暴力事件就显然会增加。

四是法律的原因。{抵制校园暴力作文}.

法律缺失的现状是引发校园暴力的诱因。

在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惩戒手段方面,目前法律规定存在一定的缺失。《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制约和打击过于落后和偏轻,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校园暴力重到可以判终身监禁。而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是14周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16岁才开始负刑事责任。依据现行法律,此类暴力事件最多以严肃批评教育、责成家长严加管教结束,这恰恰是也是很多未成年人胆大包天去对其他孩子动辄暴力的主要原因。因为施暴者既没有被法律所慑服,也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他们看来,他们没满岁,即使杀人都不用偿命,自己的这种行为在法律定性上不过“一件小事。”

失去必要的惩戒功能的校园,催动了施暴者畸形心理的萌发,狂妄自大,藐视人权,无知无畏,性格中的致命的弱点非但没有因为惩戒而消失,反而因得到纵容而放大,最终酿成校园悲剧。

三、破解之道

既然找到病因,就得对症下药。因为校园暴力频发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就得多方发力。 一是强化家庭教育。

孩子有病,家长得先吃药。作为家长,要明白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长有不可推卸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暴力行为产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文明的承继。家庭文明的承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家长应当从我做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为预防孩子的暴力行为把好第一关;其次,要坚决杜绝家庭暴力,尽量给家庭注重爱和宽容的气氛,以免孩子走极端;最后,要早发现早制止孩子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此进行说服教育,必要时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等,做到把暴力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吃好、穿好、住好的活着,更要让孩子能够学习独立、适应、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多与孩子沟通、走近孩子的心灵;注重孩子良好的人格、良好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学会爱与奉献,学会感恩,学会与别人相处,从而有效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让孩子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是强化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从本性上看,始终是存在着对法律的畏惧心理的。他们之所以敢于实施暴力,多数情况下是并未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一种违法犯罪,而是看成一种个体间的普通纠纷,说白了,就是一个小法盲而已,正因为如此,强化法制教育尤为重要。{抵制校园暴力作文}.

对一个正常国家而言,其国民讲法治比讲政治更有素质,至少能知法守法,守住底线。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学校如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法盲,使他们走向社会,那么不仅仅是教育失败的问题,更是我们社会的巨大失败。要知道小时候不处理,长大了会更糟糕。为了对未来和孩子负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应该积极行动来,补法制教育课缺失的漏洞,使法制教育常态化。

这就需要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法制课程开发,规定中小学校法制课课时数,并将其列入中小学毕业会考考查科目。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各学校积极创新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不能只停留在

概念层次,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公检法司部门联动,以法制讲座和案件点评相结合的教育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遵纪守法的观念入脑入心。

当然,学校在强化法制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格的塑造,要加强生命的教育和心理教育,让学生珍惜生命,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同时,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控制具有暴力倾向的不良情绪,避免产生负面心理。

三是强化司法惩戒。

人渣不分地域,也不分男女,更不分老幼,千万不要让未成年人保护法变成未成年人渣保护法!

铲除校园暴力,不能光靠讲道理,做思想工作,我们必须依靠法治发力,要有所惩戒。前不久,一群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群殴同学而面临最高终身监禁的新闻被广泛传播,为何会如此广泛传播?因为体现了法治管教的力量,法治是铲除校园暴力的最重要办法。现在我国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必须是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针对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必须修改和补位相关的法律,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对法治的敬畏感。法治在校园决不以缺,也不能软,这个软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对孩子的害,是对教育的害。教育之教的本意就是拿起皮鞭教育人。当然,现在要将皮鞭的体罚要转化为法治的惩戒。

为了将司法惩戒作用落到实处,一则可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庭,对其暴力行为进行司法审判;二则设立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学校,将一些有违法犯罪行为,但被暂缓起诉的未成年人送到该基地观察教育,再视其行为作下一步对策,如果怙恶不悛,那么就继续惩戒,直到其彻底悔悟,在他们头顶从小高悬起法律的“达摩克里斯利剑”。{抵制校园暴力作文}.

四是强化社会反思。

校园暴力是一个社会大问题。为什么校园里有些学生班干部充满官僚之气,会发生索贿不成逼人吃屎喝尿的事件?为什么校园里有些学生谋得班干部一职,会去贿赂学生和班主任?归根结底,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成人们的社会扭曲了孩子们的校园,也是成人们的行为异化了孩子们的行为。

因此,校园暴力频发,我们所有人都有难辞其咎。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对当下这么一个矛盾激化、吏治腐败、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的高风险社会负总责。正是我们没有一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顾社会公平正义,任强权胡作非为,只想着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总觉得只管好自己莫管他人,只要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了;总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以极尽各种手段„„结果我们得到了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并且试图将这个社会交给我们的孩子。

更重要的,习惯作恶的我们,已经将恶深入到骨髓,像遗传基因一样传给了我们的孩子,于是,我们的孩子上演了校园暴力,将来他们走向社会,则会上演社会暴力„„

如果说孩子有病,家长要吃药的话,那么社会有病,人人就要吃药。为了我们的孩子,大人们更应该反思,检讨自己的行为!

结语

当孩子的眼里有伤疤,看世界才会残缺,诸多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归根到底必须先从反思和检讨成人社会的缺失开始! 贾也个人微信号:jiaye4547

公众微信号:meiriguanjian

篇六:《远离校园暴力,争做文明学生》

远离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

校园,是培养人的地方,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常常看到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暴力事件,轻的恶语伤人,重的还会出现人命。有老师打学生的,有学生打老师的,有学生打学生的,也有校外人员进入校园行凶闹事的,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校园暴力不仅给学生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面对同学们恐惧、无助的眼神,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积极行动起来,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契机,学习远离校园暴力相关知识和要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争做文明学生,健康成长。

一、校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通过对近几年我们学校出现的暴力事件分析,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此类事件比较多见,多发生在校外。往往是由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和辍学者向在校生索要上网费用或收取“保护费”等引起,学生受害时间较长,危害性很大。如我市某校初二三班一位同学张某某,被他小学时的同学(没上初中)索要钱达230多元用于上网吧玩,时间长达半年以上。

1

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此类事件,往往以高年级欺压低年级、男学生欺压女学生较多。

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此类事件,在同年级同班、同宿舍的学生中较易发生。常常因“鸡毛蒜皮”的小纠纷,由口语辱骂升级到拳脚相加。

四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论短。此类事件,往往由个人与个人之间,升级到群体。如我市某校初一七班学生李某与李某某因搬错凳子引起口角,事后李某同乡以帮其出气为由教训李某某,李某某被3个学生围攻,身体受伤住院治疗。

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一些原本个性较为软弱的同学,由于长期忍受软暴力(冷落、嘲讽)或者硬暴力(殴打、辱骂),当这种欺负达到受害者的最大忍受限度时,便采用极端方式来彻底解决问题,由“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如某些长期受“问题少年”欺侮的学生的反抗、少数“差生”对班主任老师的报复等,这类事件,电视报纸报道的例子很多,造成的后果很严重,甚至出现人命。比如2009年11月16日第三节下晚自习后21:10至21:14左右,某校高一三班学生李骁被前一天新来该班的学生莫琅诚在教室外用刀刺伤胸部后逃逸。事发后学校在组织抢救的同时通知120,并及时给110报警,120赶到现场后确认伤情严重无法抢救,学生李骁于当晚21:20左右死亡。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2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业、就业带来的无形压力日益增大。中考、高考、就业,一道道门坎横在面前,家庭、社会及舆论的压力,使学生不得不背负起沉重的心理压力。一些青少年在压力面前心理失衡,有些甚至产生了极端的暴力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总体而言:一方面,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以后能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大学而对子女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学校、老师也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对学生进行施压。如我市某校初三一班有一位成绩平常很好的学生,在一次摸底考试中没有取得好名次,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批评导致其与班主任发生顶撞事件。像这种情况造成厌学、逃学的事例很多。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中小学生正是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最渴望获得同辈群体的认同,而现在的中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比较孤独,在学校朋友较少。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与父母、老师间的交流也不多,导致学生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苦恼状态。有的在网络中寻找宣泄的渠道,痴迷网络不能自拔;有的自我封闭,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有的胆小怕事,一味地容忍、迁就;有的自尊心极强,时时炫耀自己;有的心理脆弱,自我的控制能力很差;有的性格偏激,心理不平衡,逆 3

反心理和报复心理较强。这些学生由于心理方面的不健全,极易受到侵害或侵害他人。另一方面,家长、老师粗暴的管理方式和家庭不和睦都会造成学生性格偏激。不少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家庭生活都不幸福,他们要么从小失去父母关爱,要么家庭生活不正常(如争吵,家庭暴力等),造成性格极端,形成 “攻击性人格”。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当前在校园里,花花绿绿的“口袋书”琳琅满目,庸俗的“灰色校园歌谣”到处传唱;社会文化生活中,灰色文学、暴力游戏、强权政治与黑恶势力题材的影视剧泛滥成灾。正是传媒对暴力现象的过多渲染,对于喜欢模仿的青少年来说,毒害很深。不仅给一些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也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三、如何防范花季暴力产生

针对当前校园暴力应如何防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防范当前校园暴力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齐心协力。

1.学校方面

在学校、班级内部,一是建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多关注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对问题少年及时开导和劝解。二是开展各种教育与活动。如: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德素质;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让同学们形成健康而阳光的心 4

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三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学校加强管理与巡防,对于出现在校园周边的可疑或者游离人员严加防范。加强警方与学校的合作,对周边不良文化(比如非法网吧等)进行清理;加强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力度等等。

2.社会方面

全社会都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媒体应对一些是非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减少暴力恐怖的情节等。治安机关加强学校周边巡逻,在上学、放学的时间里进行“钟点式保安”等;警察还要提高办案效率,加大打击不法分子的力度。另外,有关部门要对涉暴、涉黄的电影、报刊、网吧进行清理整顿。

3.家庭方面

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注重与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有良好的教育方式,不能粗暴简单地打、骂;对同学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和口头的说教上,应身教重于言教。

4.学生方面

一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事不要一个人忍着不吭声,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尽量不要一个人呆着,如果不得不一个人的话,尽量呆在人多的地方;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在易出现暴力的地方,要当心,尽量远离;受到暴力侵害时,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他,事后及时报案。

二是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过早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不要上网 5

篇七:《拒绝校园暴力》

拒绝校园暴力

高2017级6班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