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实现理想要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实现理想要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

实现理想要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


第一篇:《6 理想课文解析》

6 理 想

【图文解说】

【目标导航】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 读这首诗。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文中形象化的语言。 3.感悟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不懈奋斗。

【知识宝链】

一、题目解读

“理想”就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也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人人都有“理想”,都有美好的“梦”,正因为此,生命活的才有了滋味。以“理想”为题,点明了赞美的对象。标题醒目,有吸引力。

二、作者档案

流沙河,1931年生,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读中学时就开始写作。发表了不少诗歌,其中《故园六咏》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诗集《农村夜曲》《故园别》《游踪》等,诗歌评论集《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等,短篇小说集《窗》等。

三、写作背景

流沙河,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诗人。1957年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他借物咏志的《草木篇》,深受读者欢迎。“反右”时期,因《草木篇》被定为“大毒草”而获罪,1966年被押回金堂老家,做木工活,靠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坎坷的经历给了诗人更多的思考,也给了诗人一种为理想而执著追求的个性。本诗就是作者在饱经磨难后对理想的深刻感悟。

【书中探宝】

(二)字词归纳{实现理想要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

(三)整体感知

1. 文章脉络

2. 主题归纳

这首诗运用生动的比喻修辞,形象地阐释了理想的重大意义,鼓励人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理想不懈地奋斗,终会实现的。

(四)释疑解惑

1.第一节四个比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时,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先辈探索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领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十节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指什么? 1966——1976年,是我国的十年浩劫时期。“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歪曲马克思主义,歪

第二篇:《打古中学初一上册语文6、7课导学案》

打古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6、7课导学案(教师用)

6 《理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的主旨。

背景资料: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从小受良好的家庭教育,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其《草木篇》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晚年从事散文创作,现居住在成都。《理想》一诗写于回归文坛之后。 预习案

1、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 (巴斯德)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 )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 (罗曼·罗兰 )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巴尔扎克)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 )连 脊( )梁 洗濯( ) 玷( )污 ....

倔强( ) 碌碌( )终生 鬓发( ) 诅咒( )( ) ....

3、解词:可望不可即——

濯——

4、认真阅读课文,概括各节内容。

第一节:理想给人带来希望与温暖、带领人走向光明。

第二节:不同处境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第三节:理想推动历史发展前行。

第四节:实现理想要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

第五节:理想使人乐观,充满斗志和活力。

第六节:理想不仅仅是发财,理想让人变得高尚。

第七节:有真正理想的人有苦有乐。

第八节:理想让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第九节:理想能使人重新做人。

第十节:要坚持理想,珍爱理想。

第十一节:抛弃理想的种种丑态。

第十二节: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5、从整体上理清诗歌的脉络。

理想的意义(1)

理想的历史意义(2、3)

理想的人格意义(4、5、6、7)

理想的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6、诗人希望每个人树立怎样的理想?从诗中哪些地区可以看出?

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社会理想。从诗歌“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7、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实现理想要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

第一课时

探究案:

一、展示“预习1、2、3、4、5、6”成果。

二、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诗人认为,一个人为什么要有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社会理想?学生小组讨论,班上展示,教师归纳总结:

1、从历史来看,正是有了这种理想,才能激励人奋斗,社会才得以进步。

2、从个人来看,理想可以磨练一个人的品质,使人积极乐观、使人斗志顽强、使人永远年青、使人充满活力;理想可以为人生导航,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三、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热情讴歌理想,就是要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流沙河一生坎坷,因写诗于1957年被划分为右派,被毛泽东主席点名批评,其诗歌《草木篇》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其后二十年间被下放劳动,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奋斗。1978年11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重回文联工作,终于实现了理想。

三、自由朗读,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探究案

一、朗诵比赛,每组展示。

二、找出诗歌中精妙的比喻,感受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1、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本节谈的是理想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意义,“珍珠链”一环扣一环而且美丽动人,用“珍珠链”比喻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理想,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实现了又产生另一个理想,不

仅形象生动而又让人联想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脊梁骨即“脊椎”,亦称脊柱,用“脊梁骨”作比喻,指出理想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大意义,形象生动。

2、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大写的人”?

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历史长河中,屈原为国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秉持公心,忍辱负重,写出了有名的《史记》;岳飞力主抗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汉武帝雄韬伟略,使汉朝时期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他们所考虑的不是一已私利,或是民族的大义,或是国家的兴衰存亡,或是别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他们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理想既是一种牺牲,又是一种获得”是什么意思?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而后快乐,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有时要牺牲个人利益,要抛却“黄金梦”,要放弃“自私心”,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拓展案

1、仿照“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的格式,另写一段话。

例句: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2、仿照“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写两句话。

例句:时间既是走向成功的保证,时间又是虚度年华的见证。

3、拓展阅读流沙河《草木篇》。

草木篇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 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睬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教学反思:

7 《行道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

2、通过“行道树”形象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感受行道树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景资料:

1、 作者简介。

张晓风(1941—) ,台湾著名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讲授中文、小说,戏剧、诗词等课程。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近年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

《行道树》选于《张晓风自选集》。《有些人》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只因为年轻啊》(节选)被选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4课本。《我喜欢》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2、《行道树》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开头结尾都作了删改,以下是删改部分。

每天,每天,我都看见他们,他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忽然,我又看到他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里,也有那样完整的语言。 我安静地站住,试着去了解他们所说的一则故事: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他们深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他们自己。然后,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

预习案{实现理想要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

1、 仔细阅读《行道树》。

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冉冉 ( ) 堕落( ) 牙龈( ) 点缀( )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繁弦急管:

②红灯绿酒:

4、行道树原来生长在哪里?现在生长在哪里?原来的心情怎样?现在的心情怎样?

原始森林。污染严重而人们并未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城市里。自由自在。 忧愁、快乐、痛苦。

探究案{实现理想要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

一、展示“预习1、2、3、4”成果。

二、分析行道树形象。

1、小组朗读课文并思考:“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忧愁: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为城市空气污染,人们却无动于衷而“忧愁”。

快乐: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阴”、“制造清新”。

2、“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行道树所做的事是不是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哪些词语体现了这种痛苦?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给别人带来温馨的事业。为别人带来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 “抖不落的烟尘”、“孤独”、“悲凉”、“苦熬”、“牙龈咬得酸痛”、“忧愁”。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3、行道树做这一切是志愿的选择,还是无奈的选择?

本质上是志愿。“命运被安排定了”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被安排在那里,就在那里做着有益的事业。

4、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勤劳而善良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留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虽然孤独痛苦地活着,也改变不了现状,但仍在默默地坚持做着对人类有益的事,渴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呼唤更多的普通劳动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普通劳动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5、课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第一人称自述。显得真切、亲切。②对比。

6、小组展示。

教学反思:

第三篇:《当理想遇到挫折》

当理想遇到挫折

每个人都会有理想,理想都是美好的。理想的得以实现需要我们付出行动,正所谓“人类因理想而伟大,理想因行动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