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儿的散文


第一篇 关于女儿的散文
《一个新爸爸写给刚出生女儿的文章》

一个新爸爸写给刚出生女儿的文章

你终于来到了这个世上,虽然说来的有些仓促,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你急于见到我和你妈妈的心情,因为我们是那么的爱你,同样因为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的牵挂。

这次真的知道什么叫兴奋了,和以前的兴奋比起来,这次真的简直就像在梦中,知道自己掐了自己才知道这是事实,事实就是你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女儿,我们成为了你的父母,我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女儿,来到这个家庭你是幸运的,因为这个家庭中有爱你的父母,有爱你的爷爷奶奶。这个家庭因为你的到来更加的显得温馨幸福,这个家庭因为你的到来也更加的显得生气勃勃,你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骄傲,我自豪,为因为有你这个女儿而自豪,为你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而自豪。关于女儿的散文

女儿,来到这个家庭你是不幸的,因为这个家庭给你带不去豪华奢侈的生活,给你带不去虚荣和荣誉,只能给你带来艰苦朴素的品质,只能给你带去“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教育宗旨,所以希望在你长大后不要后悔生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家庭中,那样我们会自责的,也会悲伤的。

当听到你第一次哭的时候,我就知道那是你,因为你的哭声是那么的不响亮,因为你的哭声掺杂着那么多的诉说,我想你就是我的女儿,是我最亲爱的女儿,不管你将来怎样,我都会宠你疼你的,因为你是我唯一的女儿。

有无尽的话想要对你说,想要和你分享,可惜时间太早;有无尽的叮嘱要对你讲,想要对你倾诉,可是你还太小;有无尽的期望寄托在你的身上,想要为你分担更多的忧愁,可是你还是不懂。只是希望你快快长大,快快的长大。

第二篇 关于女儿的散文
《散文《女儿的节俭》读后感》

散文《女儿的节俭》读后感 赵秀云 散文《女儿的节俭》,以其真实的思想感情,从父亲的视角叙述了女儿赵柳的成长。这篇散文写出了作家自已的本真,这样的作品是有温度的,全篇无一丝雕饰,就像原野上自由绽放的一枝花,纯而又纯,摇曳于散文天地,展示出亲情之间的人格魅力。 生活尽管是生活,但是不同的社会阶层,生活的境遇是不相同的。赵柳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很渺小,但世间渺小的人并非就不伟大。一个渺小的女孩儿,以其独有的真诚,向灾区捐献了5元钱。当她把那张5元钱的票子交给老师的时候,这个女孩儿哭了起来。老师问;“赵柳,你怎么哭了?”赵柳边哭边说:“妈妈看病没钱,都是向别人借的。”老师说:“不哭,看病借钱很正常,没有啥。”简短的对话,让我心里一阵纠结,眼睛里的泪水好像从心窝里淌出来,我被赵柳感动了。我看到赵柳有一颗如水晶般透明的心,她摘掉一切假面具,坦诚地告诉老师,那5元钱是借来的。在这里老师打了官腔,有什么办法呢?老师要完成学校交给她的任务,她要求学生捐款,或许她是不得已的,或许她是顺口而出,敷衍了事。在此作家写出了自已的境遇,毫不掩饰地道出实情,没有任何虚构,这是近期以来未曾有过的阅读感受。 我掩卷冥思,好像看见那个女孩儿泪眼汪汪地注视着那位老师,老师躲躲闪闪地垂下眼帘,在那一瞬间,我读懂了赵柳的悲伤,也读懂了老师的无奈。赵柳的眼泪告诉我,如果拿这5元钱给妈妈看病该多好呵,她是咬着牙把钱交给老师的。她的眼泪是一种痛,是一种无声的倾诉,她心疼那5元钱,心疼妈妈没钱看病。这个细节让读者忘不了,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有句俗话叫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用在赵柳的身上十分准确。一家人搬进了一套设施简陋的小单元房,虽然面积很小,却空空荡荡,家中无一件家用电器,家具也是破旧不堪的几个物件。即便是这样,即便省吃俭用,到了月底仍旧接济不上。快过年了,父亲想给女儿买件新衣裳,带着女儿从这个商店转到那个商店,女儿总是摇头。她不是不喜欢那些式样翻新,花色亮丽的衣裳,只是顾及爸爸妈妈手里有限的几个钱。当父亲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款式跟妈妈说吧。”女儿回答:“今年就不买新衣服了,省下钱来买电视机吧。”父亲对妻子说:“孩子大了,懂事了,不买就不买吧。”妻子背过身去揉眼睛,父亲也低下头不再言语了。在这里我看到一个很懂得持家的孩子,她知道什么最重要,她不是不爱美,她是多么渴望穿一件新衣裳,像所有的女同学那样凑在一起互相欣赏,可是她拒绝了。 又如,积攒了许久的钱之后,买来了电冰箱,父亲想买些雪糕放在冰箱里。女儿便说雪糕太贵了,带着父母到街上买回一副冰棍模型,自已动手制做。还有一个令我难忘的细节,父亲在炉子上烤了三个馍,烤好以后,父亲给女儿一个,自已吃一个。父亲吃完第一个馍后,又去取第二个,女儿却把吃剩下的半个递给父亲。说:“爸爸,我吃饱了,你吃我的,把那个馍留给妈妈吧。”这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只有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懂得省吃俭用,小小的年纪就当家了。 作家通过一连串的细节,塑造了女儿赵柳的形象,这个形象在社会底层带有普遍性,也具有典型性。散文《女儿的节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这是一篇饱含着真情的好文章,全篇没有任何波壮阔的场景描写,只有朴素的细节和朴素的文字,更无华丽的辞藻和大套成语的叠加。可贵之处,便在于作家写出了自已的生活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没有生活体验的人,写不出这样感动人的作品。 作家是有灵感的,没有灵感写出来的东西是苍白的,是没有色彩的。赵攀强的文字是从心中流出来的,那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抒情表达,好的作家都能够把心挖出来放在一篇作品里。散文的语言是很讲究的,是需要文采的,词汇的运用须要精心安排,并非一碗白开水。()语言难,难就难在自然流畅,不造作,不矫情,质朴自然。赵攀强的散文语言就有这方面的长处,正是因为他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陈词滥调,所以让我在读《女儿的节俭》时哭了。 我从《太极城絮语》的附录中得知,赵攀强先生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无比珍惜自已的工作岗位,从新闻报导到

散文创作,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的作品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是有感而发的,篇篇表达着他对亲情和人世的爱,通过艺术化的方式阐述了他的真知灼见。如今,他的女儿已经考取了重点大学,生活依然俭朴,相信她的未来一定是有作为的。 赵攀强在写作上经历了不少困顿,他的文字即凝结着欢乐,也凝结着痛苦;即饱尝着忧患,也体验着酸楚,而他坚忍不拔,永不停步。他遵循着这个原则,发表和出版了两部散文集,鲜明而生动地描绘出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及同一时代人物的人生轨迹,真实地记录了自身的种种曲折,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第三篇 关于女儿的散文
《散文:小女儿阿敏小时趣闻轶事》

【推介辞】选自《陈杏德博客》。这是陈杏德先生散文之一种——家庭琐事记述。虽为家内事,且是琐事,陈先生写来却是趣味盎然,这是先生积极人生观和对家庭子女负责任态度的体现。于平常中见精神,琐碎处品乐趣,无怪乎外人读来不但不觉得与己无关,反而与之一起品味和享受;不觉得索然寡味,反觉得富含人生哲理。

小女儿阿敏小时趣闻轶事

福建省福鼎一中 陈杏德

阿敏小时趣闻轶事(上)

阿真出生两年半后,小女儿阿敏也呱呱坠地了。

阿敏出生很顺利,她妈夜里肚子疼,赶紧请乡里的接生员,子夜过后便生下她。看来,她先天比阿真足,出生时比阿真大得多,所以尽管奶水没有生阿真时多,却一直是胖乎乎的。而且,据她妈说,她两个月便会在床上抬头、翻身,因此还从床上掉到地下过,幸好地是软的,没伤着。等我暑期回家时,她已经四个月了,抱时觉得比阿真当年沉,但很乖,绝不挑剔抱的姿势。她全身白嫩,除了脑后有一小块红色的胎记(后来褪去)外,找不到任何痣呀什么的。

一二岁时,阿敏很活泼,而且很早就会说话,但不知怎地,却迟到一岁半才会走路。尽管如此,她喜欢扶着栏杆站着,手里不停地抓东西玩,尤其拨浪鼓之类。她吆吆喝喝的要阿真到跟前跟她玩,可一旦阿真走到跟前,就紧紧抓住头发不放,像是生怕姐姐走开似的。这时阿真便会大叫“阿敏抓我了!”但从不挣脱。而阿敏则一手摇着拨浪鼓,一手抓住阿真的头发,乐得呵呵大笑。

但不知道为什么,两岁半时阿敏变得少言寡语。这时,阿真已经由我带着到我工作单位,每逢寒暑假我们都要回家同她妈妈和阿敏团聚。这年寒假我们回家时,到处找阿敏,才在收割后的甘蔗田里找到她。只见她玩得浑身是土,小脸蛋倒是红得像熟透的苹果一样,但被北风吹的像瓷器上的裂纹。我无论怎么逗她,她总是不理不搭的。跟她姐姐倒像是有话说,但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两人竟然相拥而哭。看到这情景,我不禁酸鼻,总觉得我欠她什么的,但也无可如何。她大姑姑解释说,这是因为俩姐妹久别重逢而伤心。我当时觉得似乎有道理,但过后想想,就很怀疑这么小的孩子会有那么复杂的感情。幸好这种状况延续了半年后到我暑假再次回家时便发生彻底的改变。(未完待续)

阿敏小时趣闻轶事(下)

半年后,我和阿真暑假再次回家,刚放下行李,便见阿敏从外面跑进来,一声清脆的“阿爸!”没等我反应过来,便扑到跟前。我正待俯身抱她,只见她早已抱住我的腿,接着便踩着我的脚面不顾一切地往上爬。我只好托住她的腋部,自己曲着膝盖,于是她便像登山一样,踩着我的膝盖、腹部继续攀登,最后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几乎是哭着说“阿爸,妈妈说你一关于女儿的散文

放假就回来,怎么直到现在才到家!”见此情景,我直觉得从肠子热到喉咙,眼泪似乎就要掉了下来,“啊,我的小女儿终于跟我说话了,而且说得这么亲热,这么感人!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里,我经常回味这幕情景,此时已不再有伤感,而只有甜蜜了。

这段时间里,阿敏一直非常活泼。她先是教阿真学做别人教的用麦杆制作“降落伞”,接着又表演邻居家女孩教给她的侧手翻,高兴时就模仿着家乡戏里的角色又念又唱绕着厅子跑圆场。这个暑假我们全家过得真是快乐,以至于我带阿真走时都不敢让阿敏知道,怕走不成。

但是,阿敏真正开始“飞黄腾达”却是在她入学以后。

阿真由我带着,得我在教育部门之便,未到学龄就入学。阿敏留在家乡农村,当地学校则非要她满十足入学年龄才能就读小学一年级。没奈何,她妈只好先让她上幼儿班大班。想不到,没几天,老师就让她当班长,还要她当小先生帮老师教学。于是,咱家阿敏就经常挥着老师给她的教鞭,登上讲坛,教同学拼音什么的(见漫画:阿敏教同学拼音)。放学时,她又负责带领她这条路各家的孩子,不让他们贪玩惹事。她顿时成了村里同年龄孩子的很有权威的领导,过去哪些欺负过她的调皮蛋现在见她都敬畏有加了。儿童时代的阿敏几乎天生是“当官”的料,以后她转到我那里的小学,转学时又是面试又是笔试严格得很,可没过几天就叫她当班长。此后,她一路青云直上,没多久就当上全校少先队的最高领导——大队长了。她似乎又天生是当教师的料,读小学时,周末经常拿着我的小黑板和教鞭去辅导同班同学功课。她得到的各种奖状奖品,从班上到学校到地区里更是不计其数。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直到高考获得全市(此时县已改市)理科第一名。

但是,她的这种“当官”热情却因初二时发生的“赖宁事件”而受到打击。

当时,全国中学生正掀起学赖宁运动。阿敏是班长,见到班上某些不良现象没得到克服很是着急。恰好团中央来人了解学校开展学赖宁的情况,她的班主任让阿敏当学生代表,本意是借阿敏的口才为自己班和自己评功摆好。想不到口无遮拦的阿敏根本体会不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直言不讳地汇报了自己班的不足之处。当场的校长先是怔了一下,马上就打圆场说“我们学校开展学赖宁后,学生干部对班级要求更高了。”那位团中央来的干部也接着说:“是呀,从这位小同学的敢于直言就可以看出你们学校学赖宁运动开展得不错。”真是化险为夷,博得个皆大欢喜!但想不到因为这件事,她的班长职务不久就被换了下来,让她当了个较闲散的职务——团支部书记。这一职务她一直当到高中毕业。只是从此以后,她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热心于管班上的事务了。

第四篇 关于女儿的散文
《散文—阳光的孩子》

阳光的孩子

当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钻进来,新的一天便开始了。关于女儿的散文

喜欢阳光,她温暖。无论到哪,都愿意坐在窗边让阳光洒在我的发,那时,关于女儿的散文

她是我的背景。喜欢迎着阳光走,被她照耀,那时,她似乎只为我而存在。在阳光下,心是暖的,没有太大的快乐,也没有太沉重的悲伤,平静而温暖。 喜欢阳光,她灿烂。有时温柔,有时霸道。她透过叶子的缝隙,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在缝隙与影子之间留下一道光束,那是阳光的空间;她映射在白皑皑的雪上,有星星般的光点在闪烁,那是阳光的舞蹈。——只爱阳光灿烂的日子。

喜欢阳光,她永存。无论天气是阴还是晴,总有一天,人们会再见到她的身影。阴雨天,心情也没了阳光,她主宰着我的快乐和悲伤。愿意靠在床边静静地坐,望向远方,眼睛没有焦点。别人都说“你变得文静了”。他们不知道,这不是文静,而是寂寞。我只是喜欢享受阳光,独自地、静静地,似乎失去了说话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时间也静止了。自己也不知道何时变成了这样的女子,可是,我喜欢这样的自己——纤尘不染、干干净净。

无论今天多么难过、多么快乐,心情总会有平复的时候。太阳出来,又是新的一天,就该忘记过去,奔向未来。只要有阳光,就有希望和快乐。

我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能透过黑暗,看到阳光。我是阳光的孩子,她给了我美好、给了我灿烂、给了我希望。总有一天,我会拥有直视阳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