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


【篇一】临死前的严监生特级教师闫学 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识”严监生

一导入

1、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经典的作品,在这些经典的作品中又有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出示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

2、题目中有一个专有名词“监生”,有没有哪个同学知道什么是“监生”呢? 出示关于“监生”的解释资料:明清两代在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校)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为监生。清代可以用捐纳的方式取得这种称号。

3、请学生读一读关于《儒林外史》的有关介绍资料:

《儒林外史》是我国的古典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小说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中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严监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任务。课文节选了小说中的一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本文写的是他临死前的情景。

二、自由阅读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看看临死前的严监生究竟是怎样的。

(一)思考

1、文章描写了严监生临死前的种种情景,那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概括)

(1)临死前身处两个手指头、不肯断气的情景。

(2)三次摇头、一次点头的情景。

(二)分析

1、两个手指头

出示文字: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这是严监生临死的那天晚上伸着两个手指头的情景。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快要死了,话都说不出来,却非得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放下,就是不断气,你觉得这两个指头可能代表什么呢?

(2)而事实上,严监生的两个指头代表着什么呢?(两茎灯草)是啊,不是自己的亲人,不是巨额的财产,也不是没做完的事,竟然是两茎灯草!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啊!他的亲人跟我们一样,都猜错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他的亲人是怎么猜的。

2、三次摇头、一次点头

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登时没了气。

(1)请各位同学同桌之间互读

(2)我请四组同学起来,一个同学扮演严监生,另一个分别扮演大侄子、二侄子、奶妈和赵氏,一起通过阅读来重现当时的情景,看看他的亲人是怎么猜的。临死前的严监生又是怎么表现的。谁想来读?

①谁来演大侄子?谁来读严监生摇头的句子?

(提问:他心里在说些什么?【提示:此时的严监生失望了】)

②谁来演二侄子?谁来读严监生摇头的句子?

(提问:他心里又在说些什么?【提示:这一次心里说的话语第一次一样吗?严监生着急了、生气了、愤怒了】)

③谁来扮演奶妈?谁来读读严监生摇头的句子?

(提问:此时他心里会在说些什么?【提示:这一次心里说的话语第一次、第二次一样吗?严监生都快绝望了】)

④谁来扮演奶妈?谁来读读严监生摇头的句子?

(提问:此时的严监生登时就没了气了,就这点头的一瞬间,严监生心里又在说什么呢?【提示:这可真是如释重负、夙愿得偿啊】)

3、感受创作手法

(1)我们从这三次摇头、一次点头猜中了严监生此时的心里活动,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们还是猜出来了。我们是通过什么猜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猜出来的。)

学法指导:通过任务的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小说创作中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

(2)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严监生的心理活动都是一样的吗?若是不一样,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体会严监生心理变化过程:失望——焦急、生气、愤怒——绝望——如释重负。这就是坐着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同样是摇头,但三次摇头的描写却都不一样,表现的也是不一样的心理过程,这是多么细腻的表现手法啊!)

(3)在展现严监生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作者不断地调动我们的阅读兴趣,伴随着严监生的每一次摇头、伴随着他的失望、焦急、生气、愤怒、绝望,我们作为读者脑海里会不断地想„„想什么呢?

(提示:我们不断在想,这两个手指头究竟代表什么呢?)

(4)直到赵氏把谜底解开,情况急转而下,伴随着严监生的如释重负,我们作为读者,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叹呢?

(提示:哦,原来是这个意思!我们一颗悬着的心也跟着严监生如释重负,

作者真是太高明,让我们的情感也跟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板块 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一、讨论严监生的吝啬

1、当你看到了严监生临死前的种种情形,了解了他的心理活动时,你想对严监生说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临死前的严监生

(1)学生交流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吝啬、精明、小气、节约、有钱„„)

(2)有的同学说严监生是一个吝啬的人,有的说严监生是一个精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么,在这部小说里面,严监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我们来看以下的几段资料,然后再继续讨论。

先出示严监生舍不得花钱的资料: “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过渡:严监生不舍得吃药,他没有钱么?

再出示严监生很有钱的资料: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

请同学们针对这些资料再和同学讨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严监生那么有钱,却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比自己的亲人还重要,总之,比什么都重要。把这两茎灯草所耗费的灯油与严监生的财产进行对比就显得非常非常的小,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但恰恰就是这一茎微不足道的灯草,却让严监生迟迟不肯咽气。这种在生命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居然还不如两茎灯草来得重要时内心的纠结,表面上无言的挣扎就制造了一种数的效果——讽刺。

这篇文章讽刺了谁?讽刺了什么?

(讽刺了严监生把钱财过分看中,看得比亲人、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就不是我们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节约”,而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吝啬”了。)

小结:所以,后来人们一提到吝啬鬼,守财奴,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严监生,想到了他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头,想到他的三次摇头,想到他因为一茎灯草而不肯咽气„„就这样,严监生成为我过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第三板块 扩展阅读

一、简介《儒林外史》的其他经典片段人物

1、其实,在《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吴敬梓还介绍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

比如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中,一个叫范进的读书人,听到自己中了举人之后竟然高兴地疯了。

再如第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中,一个叫王玉辉的秀才,女儿的丈夫死了,他竟然鼓励女儿也随丈夫去死,当一个所谓的节妇烈女。女儿死亡的消息传来了之后,他非但不哭,反而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

怎么样?对这些任务感兴趣吗?想看吗?那就自己去看吧!

【篇二】临死前的严监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

(课前板书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课前交流:

1、同学们,今天能认识你们真高兴,知道老师姓什么吗?(师)

对呀,老师的师,跟老师打个招呼吧!(师老师好!)。同学们好!

2、古人云,观其言,察其行,而知其人。老师一看,就知道你们是非常机灵的孩子,所以忍不住想考考你们。请根据老师的描述,抢答他们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课件出示典型人物形象语言概括,学生抢答。)

3、真厉害!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准啊?(生说:作家刻画的非常生动;他们的个性鲜明)是呀,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4、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学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好,上课!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揭题导入

1、你再来读课题(老师指黑板,一名生读: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监”字读得真准,一起读(学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你发现了什么?(生说:“监”是多音字)对呀,谁能说说它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指生说)

2、题目中有两个字长得很像,它们是?如何区分?(学生说:“临”和“监”。“临”是左右结构,下面是躺下的“日”, “监”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皿”字底。)请同学们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监”。(学生跟老师书写)以后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和“临”区别开。

3、何为“监生”?(指生说)说得真好,你是怎么知道的啊?(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真棒,《儒林外史》中是这样解释的,(课件出示“监生”的解释,师读)。那么姓严的监生叫什么呢?(学生:严监生)姓李的监生叫(生说:李监生)。

4、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看看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学生自由读” 阅读提示”) 你来说说(指生按顺序说.)

6.《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课件出示严监生的家世背景,教师简介)真有钱,放到现在来看最起码也是个千万富翁啊!你想到了哪个词语(指生说: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腰缠万贯)

二、预习探究

1.你们真会读书,小小的阅读提示都能读出这么多东西!本文是一篇古白话文,和我们现代汉语不太一样,读起来比较拗口,老师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了,现在来考考考你们!请看这些词语,自己读一遍试试,(课件出示词语:难解词、多音字) 你来读前两行(指一名生读)读得真准确,你来读后两行(指第二名生读)一起读(齐读多音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都是多音字)对,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

2、你觉得理解古白话文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什么?(学生说:借助课文注释)那这里还有你不理解的词吗?(学生说:莫不是.诸亲六眷.一日重似一日.指生回答,提示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日重似一日”;查资料理解”诸亲六眷”;换词法理解”莫不是”)大家理解词语的方法真多!

3、再来看这两个词(课件出示通假字),你来读(指一名生读)你发现了什么? (指生说:“已同以,那同哪”)这就叫通假字。

4、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灯草”),你了解灯草吗?(学生说:灯草燃烧就可以照明;一盏灯里面的灯草越多,灯就会越亮,费的油也就越多)

5.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5、词语理解的不错,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说)可说的再简练些。(指第二位同学说)真聪明,知道紧扣课题说主要内容。

6、既然是”临死”,就说明严监生病的(生说:非常严重)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用”---”画出描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在一旁做做批注。(生自由读课文)

三、感悟“病重”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指两个学生读,”再不回头”是指?生说),找的真准,你们找到了吗?(生说:找到了)(课件出示描写“病重”的四个句子)临死前的严监生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想象一下严监生此时的样子(教师范读)。

3、你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严监生?(指生说四字词语:奄奄一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危在旦夕)

4.奄奄一息的严监生应该这样(指生读前两句)病入膏肓的严监生是这样的(指生读后两句) )对,轻一点,慢一点,一起来(学生齐读)

5读得真好!严监生都病成这样了,可以说一只脚都踏进棺材了,却总不得断气(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你来读--(指生读句子) “总”可以换成哪个词?(生说:一直)为什么总不得断气呢?(指生说)

6、同学们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可在当时,他身边的亲人怎么样?明白他吗?(生说:不明白)因为此时严监生病重得只能用他独特的动作来表示,那就是?(生说:两个指头)(教师画出两个指头)

四、研读“爱财如命”

1、面对这两个指头,诸亲六眷作了哪些猜测,严监生又有何反应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2、诸亲六眷的猜测是?你来说(指三名学生读三个句子,课件出示)

3、大侄子猜测是(学生说:两个亲人),二侄子猜测是(学生说:两笔银子),奶妈猜是(学生说:两位舅爷)亲人、银子,多么人之常情的猜测,他们猜中了吗?(生说:没有)你怎么知道?(指生说:因为严监生三次摇头.)

4.是啊,你来读读严监生的反应(指一名生读句子,课件出示猜测和反应的句子)

5.当大侄子猜测是两个亲人时?(学生: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怎样的摇头?(有气无力),带着你的理解读(指生读)

6、当二侄子猜测是两笔银子时,(学生:他把两眼„„)

大侄子猜不出,二侄子猜不出,严监生心情怎么样?(指生说:着急、生气)他是一般的急,一般的气吗?那滴溜圆的眼睛里让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一团怒火)带着这团怒火读—(学生齐读:他把两眼„„)

奶妈能明白他吗?(学生说:不明白) 严监生听了奶妈的话,(学生齐读:“他听了这话„„”)

7、到此刻,诸亲六眷还没有一人能读懂他啊,严监生的内心如何?(生说:绝望了)

8、(课件出示对比句)要知道,此时严监生病得(学生读:“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却依然(学生读:“把头摇了两三摇”);病得医家(学生读:“都不来下药了”)却还是把两眼(学生读:“睁得滴溜圆„„”);病得一连三天(学生读:“不能说话,喉咙里痰„„”)却坚持把眼(:“闭着摇头„„ ”)一边病重得奄奄一息,一边还奋力挣扎着,这是什么写法?(学生说:对比,板书)

9、严监生是有口不能言啊!那作家是抓住什么来刻画人物的呢?(学生说:神态和动作)神态描写的部位是?(学生说:眼睛)动作呢?(学生说:头和手指)多么细腻的描写!

10、两茎灯草就这样燃烧着,(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烧的仅仅是灯油吗?(生说:不是)烧的是什么?(生说:钱、命、命根子等)

那就让我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来揣测一下他的心理,当一回严监生的代言人吧!(课件出示:“你们呀!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11、同位分角色读一读,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学生练习)不读提示语,女生读诸亲六眷的猜测,男生读严监生的反应。(学生分角色读)

12、这时,赵氏走过来了,赵氏是谁啊?(生说,教师补充)当赵氏去挑掉一茎灯草时,(课件出示描写严监生死去的句子,指生读)赵氏挑掉的是一茎灯草,对于严监生来说留下的是什么?(学生说:灯油、钱财、命根子)真不愧是严监生的枕边人啊!此时的严监生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13、既然赵氏能猜准,作家吴敬梓为什么写前面三个人猜不着呢?直接让赵氏出来猜不就行了吗?(指生说:故弄玄虚、有悬念等)对啊,这就叫(学生说:一波三折,课件出示)学们可别小看这“三”字,在中国的文化里可是有讲究的呢。你读过《西游记》吗?里面有一回讲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里也有刘备《三顾茅庐》,(课件出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所以“三”不简单啊。我们让赵氏也猜不着,来个四,行不行?(学生说:多余、啰嗦、没意思)是啊,这应了中国的一个成语叫“事不过三”(课件出示:事不过三),所以赵氏得猜着。我们以后写作文时可以学习作者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

14、严监生这样一个大财主,却在两茎灯草上如此纠结,久久不能离去。不仅如此,书中还有这样两段描述(课件出示句子,指两名生读) 15、到此时此刻,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啊?(生说:吝啬,爱财如命,勤俭节约 板书:守财奴)你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确,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严监生啊!

16、小练笔:你有话要对他说吗?(生说:有)那就写下来吧!(学生练笔) (指两名生读:别那么会过,别那么节俭)是啊,当下我们的确需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可像严监生这样把金钱看得重于性命,就真成了金钱的奴隶,名副其实的—(学生说:守财奴),不免多出一些讽刺意味,成为别人的笑柄。

五、总结写法

短短三百余字,作家抓住人物的(生看板书说:动作和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为什么不用语言来描写严监生呢?(生说:三天不能说话了) 看来描写人物要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严监生这个守财奴,吝啬鬼,也让我们记住了他的招牌动作(教师和学生一起做).

六、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儒林外史》. 在《儒林外史》中还有许许多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淡泊名利、孝敬父母的王冕;朴实勤劳、孝顺父母,后来中了秀才,变成一个薄情寡义、贪婪虚伪之人的匡秀才;一生追求功名,一朝中举竟痴狂的范进;鼓励女儿自杀殉夫,女儿死后,大叫:“死得好!死得好!”的王玉辉。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进一步感受作家的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训练:1.我说的是费油,费油不明白吗?你们在烧我的银子啊! 2.灯盏里烧的是两茎灯草没看见吗?那可是我的命根子啊!

练笔:严监生啊严监生,你再会过,再节俭,也不能把钱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啊! 勤俭节约也得有个度啊,命都没有了,要钱还有什么用啊?真是不理解你!

【篇三】临死前的严监生小学语文五年级《临死前的严监生》(叶老师)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