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


【篇一】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内容提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 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该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垮掉的一代”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作为那个时代美国青少年代表的作品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在面临从童年到成年转变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孤寂与失落、苦闷与彷徨,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研究霍尔顿的人格结构,解析本篇小说主人公作为灵魂守望者的形象。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一、引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厌倦人生、逃学三日、寻求理想的一段心路历程。在书中,霍尔顿自述了其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近三天的经历与感受,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揭示了二战后美国社会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庸俗、杂乱和肮脏,因此霍尔顿发出了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呐喊。

该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诸多美国批评家与青少年读者的热烈欢迎,后被列为美国中学生和大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亦被誉为“二战后美国文学史上

① 的经典著作之一”。很多年来,文学批评界对这部小说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文学评论家曾从象征主义、成才主题、叙事艺术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主人公霍尔顿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主人公霍尔顿,这个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年仅十六岁的少年,竟然身负四次被学校开除的记录,并且毫无悔改之意。在第四次被逐出学校后,因害怕父母的责骂,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市① Harold Bloom. Bloom’s moder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C]. Pamela Hunt Steinl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Postwar American Fable. New York: Infobase Publishing, 2009, 89.

中心游荡了一天两夜,在这其间吸烟、酗酒甚至嫖妓。国内有学者对该作品中的俚语进行频率分析,数据显示,“Hell”使用了265次,“Goddamn”使用了245次,“Dam”使用了123次,“Bastard”使用了63次。① 因此,有的批评家把霍尔顿与颓废、庸俗、叛逆或危害青少年行为相联系,《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曾一度被某些学校和图书馆列为禁书。然而,评论界也不乏对霍尔顿人物形象的高度赞赏。有的评论家认为霍尔顿生动展现了青少年的成长烦恼,“反映的是生活本身,亦如今天我们所了解的生活”,② 有的学者认为“霍尔顿曾经是,也一直是,一种文化偶像”。③ 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重新解读这部经典之作,研究霍尔顿的人格结构,解析其灵魂守望者的形象特征。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结构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既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著名的心理学家,又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以无意识、梦、幻想、欲望等人类精神活动为研究对象,其理论与观点早已超越心理学的范畴,成了一种理解人的动机、人格和精神活动的科学,并在文学、艺术、美学、哲学、教育学等西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方心理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史,一般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人格学说是其最有影响的分支之一。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把人的思想分为两个方面:意识和无意识。他认为,“精神析的第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④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而无意识则是指我们意识之外的情感、思想、欲望和回忆。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我们即使不知道无意识的潜在影响,它仍然会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经验。弗洛伊德早期的人格学说,我们可以称为“二部人格结构说”。 ① 详见李雪平《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风格,载《名作欣赏》,2009年第21期,第88页。

② Freedman Carl. Memories of Holden Caulfield and of Miss Greenwood[J]. Southern Review, 2003, p. 401-417. ③ Lisa Privitera. Holden’s irony in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J]. Explicator, 2008, p. 203-206.

④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86. 转引自王伊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探微》,载《美中教育评论》2005年第4期,第77 - 81页.

在晚期,弗洛伊德不仅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而且还在潜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人格学说作出了修正。1923年,弗洛伊德在《自我和本我》一书中对“二部人格结构说”作了修改,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即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其中,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其中超我又分为两个部分:一,自我理想包括良好行为的规则和标准, 其中这些行为包括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所赞同的。 遵守这些规则将会给人带来自豪感、价值和成就。 二,良知包括父母和社会所认为的一些不好的信息。这些行为往往被禁止,并会导致不良后果,惩罚或内疚和悔恨的感情。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自我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在正常情况下,这三部分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的。当三者失去平衡发生冲突时,即导致精神病症和人格异常。①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与个性很大程度上是人们难以意识到的心理力量的体现。本文根据弗洛伊德结构模型理论分析霍尔顿的人格特征,即霍尔顿的本我、自我、超我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矛盾。通过对霍尔顿心理层次的解读,探究发现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解析其希望作为灵魂守望者美好愿望的真正原因。

三、霍尔顿的三重人格结构分析

十六岁霍尔顿·考尔菲尔德是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富裕子弟,他厌倦了到处充

②斥着“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再说人人还在搞下流的小集团” 的

信息的学校,在五门考试中只有英语获及格,即将经历被三所学校开除后的又一次开除。在与室友打架之后,霍尔顿不愿回家面对父母的责骂,因此在离开潘西中学后,霍尔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市中心游荡了两天一夜,他出没于旅馆、酒吧、公园和博物馆等地方,曾经吸烟、酗酒甚至嫖娼,也曾好心的向两个修女捐了十块钱。在亲身经历、目睹了成人社会中的虚情假意和虚伪冷漠之后,他告①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② 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胡本傲译,广州出版社,2007年。

诉妹妹自己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并打算做一个聋哑人去西部谋生。他渴望人性的纯真却未果,于是充满了苦闷与彷徨,以至于最后精神崩溃,被送进了一家进疗养院。该小说就是他在精神病院对精神病医生追述自己四十多个小时的所见、所为与所思。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三重人格理论,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自我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在正常情况下,这三部分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的。但当本我、自我和超我失去平衡,自我无力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时,就会出现精神病症和人格异常。小说中霍尔顿精神的崩溃正是由于被压抑了的本我的强大力量冲破了自我调节的防线,以及超我在扭曲的现实社会价值观中的迷失。

“本我是个人存在的原动力,同时又是毁灭个人存在的潜伏力量; 它在人的心理开始活动前,是一种积极推进心理活动的原动力,但人的心理一旦发动起来,如果任本我继续住在,人的心理就势必使整个机体陷入重重困难,甚至导致自我毁灭。”① 小说中 霍尔顿在身上不断聚集着本我力量,但是却被畸形地压抑着,找不到可以发泄的路径,最终导致其精神全面崩溃。本我的主要组成力量是力比多(或称性力),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俄狄浦斯情结”②,通过对母亲的依恋来发泄个体中的本我情欲。而在霍尔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他是不敏感的,或说是淡漠的,尤其在弟弟艾里死去后,霍尔顿的母亲对他更是漠不关心。霍尔顿曾经拿隔壁宿舍邋遢而遭人讨厌的阿克莱逗笑取乐,他把自己的红色猎人帽的鸭舌拉下来遮住自己的眼睛,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亲爱的妈妈,这儿的一切怎么都这样黑啊”,并吁求“亲爱的妈妈,把你的手给我吧。你干吗不把你的手给我呢!”③ 此处,霍尔顿把令他厌烦不已的阿克莱当作“妈妈”,可见霍尔顿内心对母爱的渴望。对母亲依恋,却得不到回应,于是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情欲发泄的一个路径被堵死了。

在青少年时期的霍尔顿也想通过爱情来实现本我的能量的发泄,但他的女友萨利虽然漂亮却庸俗不堪,最喜欢看一些有明星主演的既枯燥又乏味的戏,令他① 详见王克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述评》,载《理论月刊》1986年第2期,第52-55页。

② 详见单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载《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第12期,第68-69页。

③ 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胡本傲译,广州出版社,2007年。

心生厌恶;出于苦闷他稀里糊涂的答应电梯工毛里斯叫来了妓女,但面对坐在自己怀里的妓女孙妮,他没有动情,却只有沮丧。因此,通过爱情发泄情欲的方式也失败了。霍尔顿对妹妹菲比的特别喜爱,一方面是由于妹妹菲比是纯真儿童的代表,是霍尔顿作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想保护的人群,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他的“恋母”无门、“恋爱”无果,他对妹妹特别的浓厚的爱是依据本我行动的“快乐原则”在无意识中对本我情欲的发泄。然而,被外界不断压抑的本我能量的不断累积决定了仅这一种发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霍尔顿几次琢磨着“湖水冻严以来,那些野鸭到底上哪儿去了?是不是有人开了辆卡车来,捉住他们把他们送到动物园里去,或者究竟是它们自己飞走了?”① 此处,霍尔顿把自己看成是一只野鸭,而冻严的湖水是他内心深处本我情欲能量的无力发泄状态的缩影,而鸭鸭被捉或自己飞走的猜想是他始终不断地在思考被压抑的本我到底该去寻求怎样的发泄方式的体现。最终,内心渴望纯真的强大的情欲得不到释放,自我的调节机制被压抑了的本我能量冲垮,霍尔顿精神全面崩溃。

除此之外,现实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导致超我的迷失也是引起霍尔顿精神崩溃的另一重要原因。在霍尔顿心中,他对学校里的一切,包括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在经历了四所不同学校的生活后,霍尔顿敏锐的发现自己“周围全是伪君子”。爱尔敦·希尔斯中学校长哈斯是个“假仁假意的杂种”,像“娼妇似的”巴结那些有钱有势的学生家长;潘西中学的历史教师老斯宾塞举止粗俗,“假模假式”。学生们没有信仰,低俗不堪。学生们来学校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② 斯特拉德莱塔不学无术,是个肆意玩弄女生的混蛋;阿克莱性格古怪,牙齿脏的可怕,喜欢用手挤脸上的大粉刺,还喜欢随手翻弄别人的东西;欧纳斯特·摩罗行为下作,每次洗完澡都要在走廊上用湿毛巾抽别人的屁股。

而当霍尔顿逃学后在繁华的纽约游荡时,看到的却同样是社会上的人情淡薄和肮脏虚伪。在纽约的埃德蒙旅馆住满了心理变态的人,他们甚至不拉窗帘就干起男穿女装之类的下流玩意儿;在欧尼夜总会聚集的权势庸俗不堪的家伙,他们拼命的抽烟喝酒,用假模假式的名牌大学的嗓音大声谈论,好让别人知道自己是① 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胡本傲译,广州出版社,2007年。

② 同上。

【篇二】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物分析 蒋乐乐

AN ANALYSIS OF THE TEENAGER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By

JIANG Leyao

Abstract

The youth is crucial stage of a person’s whole life. Teenager’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relevant to his or her growth, further,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Personalit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J.D. Slinger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America. His masterpiece i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This novel follows Holden’s experiences in New York City in the days following his expulsion from Pencey. In this novel, Holden’s mental activity took place great changes. His personality also changed gradually. In America, Holden Caulfield has great influence.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will first analyze the change of Holden’s mental activity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of Holden’s psychological change. At last, the paper will talk about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eenager’s person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Development, Teenager, Personality, education

摘要

青年时期对一个人的一生十分关键,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关系到他们的成长,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赛琳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最出名的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游荡的经历。在故事中,霍尔顿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性格也逐渐改变。在美国,主人公霍顿·考尔菲德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将首先分析霍尔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找出霍尔顿的变化的原因。最后,本文将讨论青少年的人格教育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发展,青少年,人格,教育

Contents

I. Introduction ............................................................................................................. 1

II. Literature Review.................................................................................................... 2

2.1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J. D. Salinger ........................................................... 2

2.2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4

2.3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5

2.4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ight Stages of Human-Being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 7

III. The Development of Holden’s Personality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10

3.1 The Mental Changes of Holden ...................................................................... 10

3.1.1 The Transition from Yearning to Loss .................................................. 10

3.1.2 The Transition from Rebellion to Compromise .................................... 11

3.2 A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Holden’s Mental Change ............................... 14

3.2.1 The Social Reasons ............................................................................... 14

3.2.2 The educational reasons ........................................................................ 15

3.2.3 The Lack of Parental Care .................................................................... 17

3.2.4 Fidelity-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 18

3.3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eenager’s Personality Education ....................... 19

IV. Conclusion........................................................................................................... 23

References .................................................................................................................... 24

I. Introduction

Jerome David Salinger was one of the famous writers in America. The Catcher in the Rye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 of J. D. Slinger. Holden was a 16-year-old high school student. He was born in an affluent middle class family in New York. His parents and teachers forced him to work hard, in order to be a successful man, so as to buy a Cadillac in future. He abhorred everything in school. He was expelled from Pencey School for his bad academic performance. Holden packed up and left this school. He spent three days in New York. These three days were full of loneliness. Holden lived in the dilapidated Edmont Hotel. He stayed at the movie theater to kill time. Gradually he had fallen into bad habits such as smoking and drinking. He often used crude language. But in fact, Holden wanted to escape from the adult word. Finally, this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 caused his spiritual collapse and he had to be in a mental hospital.

This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t the first part, the book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whole paper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e part of literature review, J. D. Salinger and one of his masterpiece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will be introduced, and ther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ight stages of human being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part, the development of Holden’s personality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eenager’s personality education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last part, a conclusion will be made.

【篇三】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精美句子摘抄及翻译

The Catcher in the Kye-----salinger

All those Ivy League bastards look alike. My father wants me to go to Yale, or maybe Princeton, but I swear, I wouldn’t go to one of those Ivy League colleges if I was dying, for God’s sake.

那些常春藤盟校的混蛋都长一个样。我爸想让我进耶鲁,或者是普林斯顿,但我就算死掉也不去任何一间常春藤盟校,妈的。

The more expensive a school is, the more crooks it has.

学校越贵,小偷越多。

I don’t like to see old guys in their pajamas and bathrobes anyway. Their bumpy old chests are always showing.

我不喜欢看见那些老家伙穿着睡衣套着浴巾,他们坑坑洼洼的胸膛老是露出来。

He also started picking his nose. He made out like he was only pinching it, but he was really getting the old thumb right in there.

他开始抠鼻孔。他搞的好像他只是在掐鼻子似的,但他实际上把大拇指伸进里边去了。

Where I have my hand on your back, if I think there isn’t anything underneath my hand- no can, no legs, no feet, no anything- then the girls’ really a terrific dancer.

如果我把手放在你的后背上,我觉得我手下面什么都没有——没屁股,没腿,没脚,什么都没有——那你就是伟大的舞蹈家了。

I swear to God. If I were a piano player or an actor or something and all those dopes thought I was terrific, I’d hate it. I wouldn’t even want them to clap for me. People always clap for the wrong things. If I was a piano player, I’d play it in the goddamn closet…In a funny way, though, I felt sort of sorry when he was finished. I don’t even think he knows any more when he’s playing right or not. It isn’t all his fault, I partly blame all those dopes that clap their heads off—they’d foul up anybody, if you gave them a chance.

我向上帝发誓。如果我是个钢琴家或者演员或者什么别的,那些傻蛋又觉得我很厉害,我会痛恨这些的。我根本都不想让他们为我鼓掌。人们老是鼓错掌。如果我是个钢琴家,我会在他妈的柜子里弹。说起来还真有点可笑,他弹完之后我都有点为他感到遗憾。我都不觉得他对他自己弹的好不好有什么把握。这不能怪他,我觉得那帮拼命鼓掌的傻蛋才要负些责任——如果他们有机会,就能把所有人都毁掉。

A woman’s body is like a violin and all, and that it takes a terrific musician to play it right.

女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提琴什么的,得有个出色的音乐家来演奏才行。

For instance, if you’re at a girl’s house, her parents always e home at the wrong time—or you’re afraid they will.

比如说,你在一个女孩家里,她爸妈回来的时间就老不对——或者你会对这一点总是担惊受怕。

If somebody knows quite a lot about those things, it takes you quite a while to find out whether they’re really stupid or not.

如果一个人对这些事情懂挺多,你要发现他是不是蠢蛋还得花点时间。

If a girl looks swell when she meets you, who gives a damn if she’s late? 如果一个漂亮女孩来见你,谁他妈关心她迟没迟到?

These intellectual guys don’t like to have an intellectual conversation with you unless they’re running the whole thing.

除非他们自己掌控局面,这些高智商的人都不想跟你进行高智商对话。

I didn’t have anything else to do, so I kept sitting on the radiator and counting these little white squares on the floor.

我没别的事做,就继续坐在暖气上数地上的小白格子。

That killed me. Her middle name is Josephine, for God’s sake, not

Weatherfield. She doesn’t like it, though. Every time I see her she’s got a new middle name for herself…Old Phoebe said something then, but I couldn’t hear her. She had the side of her mouth right smack on the pillow, and I couldn’t hear her.

笑死我了。她的中间名叫约瑟芬,搞没搞错,不是韦瑟菲尔德。不过她不喜欢自己的中间名。每次我见她,她都给自己取一个新的中间名……菲比丫头说了些话,不过我听不见。她的嘴堵在枕头上了,我听不见她说话。

I keep picturing all these little kids playing some game in this big field of rye and all. Thousands of little kids, and nobody’s around—nobody big, I mean, except me. And I’m standing on the edge of some crazy cliff. What I have to do, I have to catch everybody if they start to go over the cliff—I mean if they’re running and they don’t look where they’re going I have to e out somewhere and catch them. That’s all I’d do all day. 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 I know it’s crazy, but that’s the only thing I’d really like to be. I know it’s crazy. 我一直在脑子里想像很多小孩在麦田地什么的玩游戏。有几千个小孩,没别的—没别的大人,我是说,除我之外。我就站在这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他们不看方向的话,我就得从哪出来把他们抓住。我就整天干这种事。我就当个麦田守望者得了吧。我知道这很疯,但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我知道这很疯。

People are mostly hot to have a discussion when you’re not.

当你无精打采的时候,人们总是会说到兴头上。

“I thought the carrousel was closed in the wintertime,” old phoebe said. It was the first time she practically said anything. She probably forgot she was supposed to be sore at me.

“Maybe because it’s around Christmas,” I said.

She didn’t say anything when I said that. She probably remembered she was supposed to be sore at me.

“我以为旋转木马在冬天就不开了呢,”菲比丫头说。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对我说点话。她大概忘了她在生我的气。

“可能是因为圣诞快到了吧。”我说。

她不说话了。她大概记起来她在生我的气了。

I thought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 That way I wouldn’t have to have any goddam stupid useless conversations with anybody. If anybody wanted to tell me something, they’d have to write it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shove it over me…I’d build me a little cabin somewhere with the dough I made and live there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I’d have this rule that nobody could do anything phony when they visited me. If anybody tried to do anything phony, they couldn’t stay.

我觉得我要做的是,我要假装是聋哑人。这样的话我就不用跟别人进行什么破对话了。如果别人想告诉我点事,他们就得写在一张纸上给我……我要赚钱建一个自己的小木屋,余生就在那度过……我要定个规矩,谁都不能在这做什么虚伪的事,谁要做谁就滚。

It’s full of phonies, and all you do is study so that you can learn enough to be smart enough to be able to buy a goddam Cadillac some day, and you have to keep making believe you give a damn if the football team loses, and all you do is talk about girls and liquor and sex all day, and everybody sticks together in these dirty little goddam cliques.

学校里全是伪君子,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之后买辆他妈的凯迪拉克。然后他们让你觉得足球队输了你得表示伤心,你要做的就是整天聊女孩,酒还有性。每个人都在肮脏的小范围里天天混在一起。

I’m always saying “Glad to’ve met you” to somebody I’m not at all glad I met.

我经常要对别人说“很高兴见到你”,尽管我见到他们根本不高兴。

Some people you shouldn’t kid, even if they deserve it.

有些人是开不得玩笑的,尽管他们活该。

What I like best is a book that’s at least funny once in a while… What really knocks me out is a book that, when you’re all done reading it, you wish

the author that wrote it was a terrific friend of yours and you could call him up on the phone whenever you felt like it.

我最喜欢的是一本书里起码有让你觉得有趣的东西……让我真正喜欢的书是这种,当你读完,你希望这作者是你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如果你想,你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

应byes同学的要求,特意加上木马在雨中转来转去的这段:

Boy, it began to rain like a bastard. In buckets, I swear to God. All the parents and mothers and everybody went over and stood right under the roof of the carrousel, so they wouldn't get soaked to the skin or anything, but I stuck around on the bench for quite a while. I got pretty soaking wet, especially my neck and my pants. My hunting hat really gave me quite a lot of protection, in a way, but I got soaked anyway. I didn't care, though. I felt so damn happy all of a sudden, the way old Phoebe kept going around. I was damn near bawling, I felt so damn happy,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truth. I don't know why. It was just that she looked so damn nice, the way she kept going around and around, in her blue coat and all. God, I wish you could've been there.

天哪,突然下起了大雨,下疯了,我向上帝发誓,真是倾盆大雨。父母们和别的一些人都走到旋转木马棚檐下避雨去了,免得被雨淋的浑身湿透。不过我还是在长凳上呆着。我全身都湿了,特别是我脖子和裤子。说起来,我的猎帽还真起了点躲雨作用,不过我还是湿透了。反正我不管。我突然觉得真他妈的高兴啊,看着菲比这小丫头一圈又一圈转着的。我差点想大喊大叫了,我真是太他妈高兴了,真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菲比丫头看上去太他妈讨人喜欢了,她一圈又一圈地转着,穿着蓝色大衣的样子。天哪,你要是在就好了。

【篇四】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

21

22

23

24

25

26

27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

42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译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灰姑娘情结在《理智与情感》中的表现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 《屋顶丽人》中的多重冲突及其张力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 马尔福的嫉妒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 Roads to Happy Marriage: a New Conception of Feminism in Doris Lessing’s Novels 论中英日常礼貌用语的差异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V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对《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及其女儿们的人物评论 海斯特白兰的反叛主义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小王子》的存在主义维度分析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矛盾的思想者——《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二分性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从写作方法分析《宠儿》的主题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梦》及其英译本中主语的确定 爱米丽的悲剧成因—评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小妇人》的结局中所包含的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与融合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论《西风颂》背后的精神力量 探析《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开题报告 论文 文献综述 )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 姚木兰和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从成长教育理论视角解读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活经历 《蒂凡尼的早餐》:从小说到电影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远大前程》与《名利场》叙事技巧比较研究 从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看其翻译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 《海狼》主人公汉弗莱•韦登成长新论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中美拒绝策略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Major Barriers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87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探讨英语复合词教学

88 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

89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

90 The Way to Succ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at Gatsby and Bill Gates

91 《屋顶上的女人》和A & P 中的人物比较及分析

92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93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94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

95 高中英语反思式教学研究

96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97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

98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99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00 霍桑清教观的矛盾性在《红字》中的体现

101 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

102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

103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

104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

105 《红字》中人性的罪恶与光辉

106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

107 提高中学生听力的有效策略

108 Listening in Interpretation

109 An Analysis of Conflicts between Heroines in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110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111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典故的翻译

112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113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11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s Ode to The West Wind

115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116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117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

118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1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

120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121 论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122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123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24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25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

126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

127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

128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129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130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

131 浅析《阿拉比》中男孩的心理成长历程

132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133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13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5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36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

137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

138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139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140 论英语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干扰及相应对策

141 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

142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143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144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

145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46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

147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

148 论英语典故的起源和翻译

149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1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151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影视字幕翻译——结合美剧“绯闻少女”进行个案分析

152 An Analysis of Gender in Oh,Pioneers!

153 浅谈英语“根据”表达法

154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

155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156 《等待戈多》的荒诞色彩

157 《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

158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159 中美文学作品中乌鸦意象的对比——以爱伦坡“乌鸦”与唐诗宋词为例

160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功能及运用

161 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

162 从迪斯尼动画《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163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爱情观的不同

164 析《道林格雷》中王尔德用来揭示生活与艺术冲突的方法

165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

166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167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

168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

169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

170 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71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

172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173 An Analysis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in Robinson Crusoe

174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教学

175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

176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177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178 The Proper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Middle-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79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180 从电影名的翻译看直译与意译

181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182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

183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

184 英语教育产业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185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

186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187 对中式菜名英译的试探性研究

188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89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

190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191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192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呼啸山庄>>解读

193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

19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aracter of Tess and Jane Eyre

195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196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197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

198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199 Expl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20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篇五】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对《麦田守望者的赏析》

课程:跨学科选修课——文学欣赏

题 对《麦田守望者的赏析》

2013年11月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望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J.D 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简介:这是一部讲述处于青春期的15岁的少年的心理成长史。本文讲述了主人公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在这个消息被家人知道之前他决定流浪。故事讲了他流浪的两天两夜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它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不仅抓住了他的理想与现实冲突这一心理加以分析,也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与荒诞放纵。小说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识流”,使两者巧妙的结合了起来。全书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不避琐碎,不避隐私,使用大量的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是读者更能激起共鸣。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美国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便出现了“垮掉的一代”。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酒吧,卡拉ok,棋牌室里人流如潮,网吧,游戏机房中学生不断。所谓的新新人类疯狂地迷恋上摇头丸等毒品。

而霍尔顿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满口粗话,张口闭口就是他妈的。明明还没成年却要故意扯着嗓子乱叫,只是为了让酒吧里的侍者送上一杯威士忌;半夜在宾馆睡不着,叫了一个妓女。

这是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他个性复杂而又矛盾,明明举止粗俗却拥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感到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

他的性格深受资本主义社会的耳濡目染,既有丑陋的一面,也有反抗现实,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纯洁。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想逃离这个噩梦般的现实世界,到偏远的小山村去遁世,但真正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他讨厌看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中消磨时间;他讨厌爱慕虚荣而又毫无主见的女友却又迷恋她的美色;他看不惯这个世道,却无法改变;他甚至痛恨自己,却没有参照标准来改正自身的缺点,缺乏毅力。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

此外,霍尔顿又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在宿舍看到贫穷的同学拿了一个破旧的皮箱来装东西,为了帮助同学同时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他就把自己好的皮箱放在了床下;在纽约流浪的时候,看到几个修女募捐,他为自己捐的钱少而惭愧,事实上他捐的并不少;即使在空虚无聊的时候为了表明自己是个大人,在宾馆召来一个妓女。但他又为那个女孩子身上穿的漂亮衣服而感伤-他想到的是这个女孩子去买这件漂亮衣服时别人或许认为她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而实际上她却以这种方式嘛谋生-他为此而感伤。我们不难发现,霍尔顿的心灵深处有很多柔软的善良的东西存在。所以虽然他很颓废,所看到的都是一些黑暗的东西-但这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他所生活的环境。

他对自己的妹妹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他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可是内心又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消极思想,还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要发泄。他觉得老师和父母要他读书上进无非是要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

账凯迪拉克”。他的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连他唯一敬佩的老师都是同性恋。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的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 出来,我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是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

这是他的一个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而那麦田似乎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悬崖。

场景的象征意义: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圣诞前夕风雪交加的三天,被潘西中学开除出校的霍尔顿流浪在纽约街头,天气出奇地冷:“冷得要命”、“冷得像巫婆的奶头”、“冷得像在地狱里一样,这样的天气不正是美国现实的写照吗?战后初期的美国人生活在精神的荒原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如冰,人们的精神像冬日的大地一样空虚贫乏。在这样一个陌生、寒冷的成人世界里,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想寻求真理、温情和真爱,谈何容易!更为不幸的是,就在这寒冷的日子里,霍尔顿却

偏偏丢掉了自己的驼毛外套和皮手套,只穿了件薄薄的两面衫,实在是雪上加霜,这也是作者的精心设计所在:在美国堕落的现实社会中,霍尔顿无力保护自己免遭伤害。严寒侵袭着他稚嫩的肌体,冷漠吞噬

着他纯洁的心灵。但他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生存的本能促使他漫无目的地追寻,寻找温暖,追寻挚爱。“我一个劲儿琢磨,湖水冻严以后,那些鸭子到底上哪儿去了?霍尔顿不住地自问并逢人打探,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就是那些无处安身的冬鸭。正如那群在春天的湖水中嬉戏过的鸭子对日趋寒冷逐渐封冻的湖水不可能熟视无睹

一样,霍尔顿这位行将结束天真烂漫生活的大孩子也必然对成人社会的虚伪、堕落产生焦虑、厌烦乃至无法忍受。所以,藏匿在鸭子到何处过冬这一问题背后的是,霍尔顿对自身生存处境以及未来的困惑、担忧。像鸭子被严寒坚冰封锁一样,霍尔顿被成人世界的“假模假式”所围困,他渴望交流的尝试一次次遭到失败,被迫陷入孤独;既然子可能飞到南方去过冬了,他又何不离开纽约到西部去寻求解脱呢?所以,霍尔顿曾设想隐遁西部,在那里装聋作哑,独居林边小屋,以 达到“这一辈子再也不和人谈话”之目的。塞林格旨在表明,正是国社会的堕落造成了霍尔顿这种畸形的心理。在霍尔顿的眼中,成人世界是无聊、肮脏、虚伪的代名词,那里没有真情、温暖,长大成人进入成人世界恰似掉进万丈深渊。据此,塞林格赋予悬崖的象征意义显而易见,那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间一道危险的分界线。麦田里欢乐嬉戏的孩子们随时可能跨过这一分界线,跌进深渊,摔得粉身碎骨。如果说塞林格安排霍尔顿潜意识中的“鸭子”代表了他个人的困境的话,“悬崖”则反映的是整个美国社会的危机,它危机到成千上万的孩子。霍尔顿正是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危机的存在,才热衷于充当 “麦田里的守望者”,扮演保护孩子、拯救人类的角色。悬崖那侧的

【篇六】麦田里的守望者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论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

2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3 On the Manifold Functions of the Scene of Parties in The Great Gatsby

4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5 Symbolic Meanings of Babel in The Dogs of Babel

6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

7 《小妇人》--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8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

9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10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1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2 用眼睛透视心灵—评析《老人与海》

13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14 从翻译审美分析食品品牌名称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15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6 论商务谈判桌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谈判的影响

17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

18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

19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20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21

22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

23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

24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

25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26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O-lan in The Good Earth

27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9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实证研究

30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

31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32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33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34 《海上扁舟》中的自然主义

35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36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37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

38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 — 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39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

40 The Pioneer of Romanticism----The Poems of William Wordsworth

41 浅议女性哥特主义在《暮光之城》中的体现

42 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研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英汉植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 对张爱玲与简•奥斯汀作品的比较性研究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 模糊语言的社会语用功能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初中英语课堂不同文章类型教学活动研究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象征主义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苔丝德蒙娜性格中的悲剧因素 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lem Plays 运用“第三空间”解析《女勇士》中的文化现象 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之道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 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f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Unavoidable Tragedy – A Case Study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文化碰撞和融合——探讨少数裔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下的生存

87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88 浅析约翰•多斯•帕索斯“《美国》三部曲”的叙事艺术—以《北纬四十二度》为例 89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90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

91 “金玉良缘” 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

92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93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94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95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灭—富兰克林式美国梦与爱默生式美国梦的比较 96 谈西方婚姻文化对当代中国女性婚姻观的影响

97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

98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

99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100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01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102 习语的文化现象及翻译策略研究

103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04 孤独而坚强的灵魂--《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爱伦•韦瑟罗尔的性格分析 105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

106 礼貌原则之于商务信函的翻译

107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

108 数字的文化内涵及数字的翻译

109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110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111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 开题报告 论)

112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113 唐诗意象英译中的文化障碍和策略

114 从精神分析和人格面具理论看“我”和吕蓓卡的对立统一

115 浅析英汉宗教死亡委婉语的异同

116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

117 浅析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

118 模糊语用交际策略在政治语言中的运用分析

119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

120 Psychoanalytical Study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121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

122 浅析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

123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

124 互联网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125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126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127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长小说的的体裁分析

128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129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30 约翰•欧内斯特•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

131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132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

133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

134 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

13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女性力量分析

136 论简爱与凯瑟琳性格与命运之异同

137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38 中西方丧葬文化的对比研究

139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

140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

141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142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

143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144 谈某些颜色词的翻译

145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

146 On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from Skopos Theory Perspective

147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

148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149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150 英语习语非稳定性结构特征研究

151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

15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观

153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

154 《榆树下的欲望》中艾比•普特曼悲剧的根源

155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

156 《哈姆雷特》戏剧中的悲剧因素

157 浅谈《基督山伯爵》的主要宗教思想

158 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

1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0 《蝇王》中的象征

161 语言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试探性分析研究

162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163 A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164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

165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166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

167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征

168 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

169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170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171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

172 A Comparison of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73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74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

175 美国电影文学中种族歧视现象研究

176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跨文化解读

177 从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178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179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

180 试析文化语境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影响

181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8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3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184 xx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调查

185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86 外宣翻译中的错误分析

18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

188 How Chinese Culture Affect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erms Of Martial Arts

189 等值理论视阈下的英汉广告翻译

190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

191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192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教禅宗因素

193

19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5 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风格传译策略研究

1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7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198 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

199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200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