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悠久文化简单介绍


篇一:《回民民俗概论》

回民民俗概论论文

学 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姓 名 崔天佐

学 号 40212115

专业/班级 网工12101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的波斯、阿拉伯、 中亚各族人等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约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正式传入中国。元明时期,各种不同来源的回回开始形成为一个民族。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从文字的演化上讲,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范围缩小了

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

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回族文化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沉淀丰厚,其根植于古老而科学的伊斯兰文明,其发展变化和多种形态,潜移默化的受到时代、地域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的影响,延续至今,回族文化已经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虽然已经不具有纯粹伊斯兰文化的气息,但它的信仰的核心却没有分毫改变——“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是穆罕默德亲口所说。

回族有十三姓: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萨从明朝以后都改汉姓,也有了字辈谱谍,叫汉名,但出生几天内要请阿訇起经名。到现在,回族穆斯林除通用汉名外,在教内人人都有一个经名。

在建筑艺术上,回族的特色建筑即清真寺。明代以后所建清真寺,大多是中国宫殿式(或庙宇式),在外观上除有新月标志外,其他方面与庙宇没有太大区别。但在顺遂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却巧妙地保持了“认主独一”和偶像禁止。乍看起来,清真寺有“五脊六兽”,实际上,这些动物形象却是谷穗、瓜果、花形之类。有鼻、有嘴、有耳、有眼,但绝无眼珠,这叫做“似兽非兽,有眼无珠”,否则就成了

兽。清真寺的色彩主张朴素、明快、庄严,多用蓝绿色彩,几何图案或阿文组成的艺术图案,少有大红大紫和花鸟鱼虫。即使有花,因为花蕊娇艳、妖冶,便用阿文组成花蕊,这叫“有花无蕊”。有的清真寺屋檐上吊有铃铛,但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叮当做响,这叫“有铃无铛”。就算在汉化严重的地区有个别清真寺或者拱北墙壁上有花鸟人物雕刻、清真寺门口放置石狮的现象,也只是一种装饰而不是崇拜。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修建是不合格的。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另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

回族的服饰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护身体。这是人类生产、生

活和生存的客观的必然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等。二是装饰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这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三是具有信仰的因素,回族人去清真寺或过民族节日,需头缠戴斯达尔、穿准白、穿麦赛袜子,妇女搭盖头等,因此回族服饰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的作用外,还有信仰的因素,这构成了回族服饰的民俗特点

回族是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的信仰方式包括内心诚信、诵念表白、身体力行。有六大信仰和天命五功。 六大信仰:

1、信安拉(阿拉伯语, 意为主宰世界的神)。安拉是至大的独一无二的,造化天地万物,主宰日月星辰和宇宙的一切. 回族只崇拜安拉, 不崇拜任何偶像,更不向人跪拜, 认为除神安拉是至大的, 世间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 也不崇拜图腾、植物、动物、自然、灵魂,更不信财神、火神、风神等偶像。

2、信天使。天使是真主造化的,无姓别、无老幼,遵照真主的意志管理天上和人间一切周转和善恶以及自然现象等。回族强调信天使,但绝不允许崇拜天使

3、信经典。确信《古兰经》是先知穆罕默德接受安拉特遣,由安拉直接或通知天使根据天上原型本逐字逐句地授于先知的“天启”。《古兰经》体现了安拉的意志,,是穆斯林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篇二:《回族风俗习惯》

回族风俗习惯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穆斯林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方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

结婚那天,男方要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举行念"尼卡哈"仪式。首先请阿訇选诵一段《古兰经》,然后,阿訇当着证婚人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再问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则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才进洞房。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蛋式"针扎子",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人,称为"撒喜"。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三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门"(即回娘家)。有的当日"回门"。

丧葬{回族悠久文化简单介绍}.

回族实行土葬。人去世后,一般晚上亡故的凌晨出葬,停亡人不得超过三天。出葬前,要洗净全身,叫"着水"。洗后用写有经文的大小两块白布(叫"开凡",女性多一块)裹身。口、耳、鼻、眼、额头、手脚处,要放冰片、麝香。然后移入"塔布匣子"(即清真寺内专送亡人的公用木匣),由亲人抬到清真寺,再由阿訇率领送葬者举行"站礼"仪式:人们面对"塔布匣子"站立,由阿訇诵读《古兰经》章节(内容是祈求真主宽恕死者,祝愿死者安息),旋即抬往坟地。坟坑深两米,直坑西壁再挖一个偏洞(称"热合提"),上圆下方,高约一米,长可容体。将亡人头北脚南,面向西放入偏洞后,用砖封好洞口(热合提门,然后填平直坑,地面堆成鱼脊形坟堆。火葬时,阿訇诵经,亲属不许啼哭。葬后三天、七天(头七)、月斋(一个月)、"十"、"百日"、"周年"一般要在家请阿訇诵经。主麻田、开斋节、古尔邦节亲人要到坟上悼念亡人。老人亡故后,还要请阿訇"走坟"、"守坟"四十天或一百天。 饮食习惯:

主食以米、面为主,肉食方面禁忌颇多。禁食猪肉、狗、狼、虎、驴、猫、鹰、鹞等;禁食自死之动物血;禁饮酒。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

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回族悠久文化简单介绍}.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 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节庆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开斋节 在回历每年9月,从见新月到下月见新月终的一个月里,凡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进食,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始为开斋,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果子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

古尔邦节

即献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阿述拉节 西北部回族节日,即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篇三:《回族文化和伊斯兰》

回族与伊斯兰之我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目前有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满族等56个民族,我国的三大少数民族,为壮族、满族和回族,而我就是则是三大少数民族中回族中的一员。

回族在我国的历史很悠久,我国历史上的回族,以唐代和宋代为“侨民”或“先民”时期,十三世纪初又有大量西亚、中亚人随元军东迁,来到中国后,一般从事经商、工匠、官吏、学者、军匠、炮手、士兵等职,这些外来者通过和中国境内土著民族通婚,从而于元末明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实际上,以宋代回族已发展为几个大的聚居区和一般民族形成的条件来衡量,则东南、西北和华北一些地区的回族便已形成。

提及回族想必很多人都会有所耳闻,我国大多数汉族同胞了解少数民族基本上是从了解回族开始的,因为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另外我国现在国务院副总理是回族,所以大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提起回族,很多人第一概念想起的就是伊斯兰教和回族不吃猪肉这两个思想。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我们认造物主即真主为最高主宰,一切生活、行为无不受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所制约。所以伊斯兰教在饮食规定以佳美为原则。所谓“佳美”除一般通常理解的色、形、味或营养滋补外,更主要的是指该食物的“洁净与性格”穆斯林是讲“卫生与卫性”的,正可谓“食以养性”。举凡食草类动物其性善,其食洁,如牛、羊、驼等。而尖齿、獠牙的食肉类动物或食腐尸、腐食之动物其性贪、恶,其食污,如猪、狗乌鸦

等,再者在我们的圣经《古兰经》的第六章一四五节中提到“血、猪肉、自死的、以及未以真主之名宰牲的,不可食。”“你们可以吃真主所赐给你们的佳美的食品,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敬拜真主,那么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流血、猪肉,以及诵真主以外的名义宰的„„你们不要信口胡诌说∶这是合法的,那是非法的,以假借真主之名而造谎,造谎者决不能成功。”所以上述是伊斯兰教教民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有的人所说的其他的一些歪曲的理解或者想法。

说起伊斯兰教,现在由于西方国家的舆论的传言把伊斯兰教说成是恐怖主义,其实伊斯兰教是个全面和平的宗教,从伊斯兰教的教义,从崇尚绿色就可以看出,穆斯林是希望和平的。究其为什么会误解我在这里做一分析,做一自己的见解:在以伊斯兰教的观点分析恐怖事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恐怖主义一词的来源,恐怖主义是拉丁文TERROR,它的意思是恐惧与粗暴及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而使用的暴力行为。除此之外,一些政府在境内甚至境外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恐怖为由将反对者杀害,因此,一般将这种行为称为政府恐怖主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罪行。

从对恐怖主义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明白,这种粗暴行径与伊斯兰教所倡导的和平精神格格不入,伊斯兰教是以仁慈、宽容、和平、慈爱为根本的宗教,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不能把这个宗教与恐怖主义相提并论。在古兰经中要求先知要仁慈的对待全人类,真主在古兰经黄牛章

第83节经文中说:“ 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当孝敬父母,和睦亲戚,怜恤孤儿,赈济贫民,对人说善言,谨守拜功,完纳天课。” 在伊斯兰教出现初期,伊斯兰教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根据理智、逻辑及论证后才加入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教所宣传的是要远离粗暴,以至于人类能够聆听对人的精神与人性产生根本影响的启示,所以充满暴力的地方不适合传播伊斯兰教。因为伊斯兰教本身是不能接受恐怖主义思想的,任何一个虔诚的穆斯林都不会去做坏事。现在出现这种情况或多或少与最早与所谓的本拉登有关,而现在我们看看:9·11”事件造成了不到4000人的人员伤亡,而美国动用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牛刀杀鸡,几乎把阿富汗土地翻了个翻,伤亡人数至今难以完全统计,但是肯定不会低于“9·11”事件的伤亡数。美军对阿富汗的入侵、在科索沃的狂轰滥炸,都是通过对牵连平民、对其国民造成恐怖心理、迫使其推翻现政府的恐怖行为。更为甚者,为了夺取石油资源而美其名曰的正义战争,美国对伊拉克的占领,演变成另一场反恐战争。与其说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不如说“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这一切在他们的媒体报道下他们成了神圣的战士,而我们伊斯兰为保卫自己国家的战士却成了恐怖主义,这不觉得很可笑吗? 所以伊斯兰教要求人们要与那些侵犯社会及他人人身安全与自由的现象做斗争。每个仔细研究过伊斯兰教的人都会明白,西方媒体对伊斯兰教的攻击是由于对伊斯兰教的偏见所做的无端指控。

以上是我对我们回族及对我们回族信仰的一点阐述,任何事物都

有两面性,所以我希望我们能正确看待事物,不要片面的看待某些东西,更不要道听途说,正如毛主席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回族是伊斯兰中的一部分,我们回族也有责任让世界,让每个人真正了解我们的信仰,让每个人对我们伊斯兰有个客观,公平的看法,这是我的愿望,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愿望!!!

篇四:《2013年秋季地域文化网络作业2》

2013年秋季地域文化网络作业2

第 1 大题: ( 得 40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在“闽中四先生”中,( )最为重要。

A . 陈襄

郑穆

陈烈

周希孟 B . C . D .

正确答案:

A .

2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宋代( )与丁度等人奉敕修撰的《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科学的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军事著作之一。

A . 李宏

何去非

李迅

曾公亮 B . C . D .

正确答案:

D .

3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福建民间还普遍存在着对树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较为古老的树木,都被看作是有灵气的神木。其中( )作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

A . 枫树

榕树

樟树

松树 B . C . D .

正确答案:

B .

4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A . 唐末五代

宋代{回族悠久文化简单介绍}.

元代

明代 B . C . D .{回族悠久文化简单介绍}.

正确答案:

B .

5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宋代( )的《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体例仿照《史记》而有所创新。

A . 郑樵

李纲

祝穆

胡宏 B . C . D .

正确答案:

A .

6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 )爱唱山歌,因此其婚嫁也离不开唱歌,如“作表姐” “亲家伯”都是男女双方表现唱歌水平的活动。

A . 闽西客家

闽南回族

福州蒙古族

闽东畲族 B . C . D .

正确答案:

D .

7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在福建各种样式的古桥中,最有特点的要算是( )。

A . 石拱桥

B . 浮桥

吊桥

屋桥(风雨桥) C . D .

正确答案:

D .

8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泉州( )长811丈(约2300米),把闽南的安海和水头之间原来以舟渡往来的五里海湾连接起来,被认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A . 洛阳桥

安平桥

镇安桥

虎渡桥 B . C . D .

正确答案:

B .

9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刘念兹在《南戏新证》中指出,( )剧本之多,“全国以至全世界,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A . 莆仙戏

闽剧

芗剧

梨园戏 B . C . D .

正确答案:

A .

10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福建的地方宗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最有名的是“三一教”。这是将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教派,由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福建莆田( )创建的。

A . 林兆恩

吴崇岳

王中正 B . C .

D . 杨万大

正确答案:

A .

11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 )称“除夕”为“做晦”,在门缝里夹着金银箔纸,以示金银多到从门缝里盈满溢出,象征明年能发大财。

A . 泉州

福州

漳州

厦门 B . C . D .

正确答案:

B .

12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 )除夕之夜围炉,因古时贝壳象征财富、华贵,故食后蚶壳不得扫入垃圾,而要郑重地放置门后或床下,预兆来年发财致富。此外,还须在房门后竖放两连根带叶的甘蔗,称“靠壁硬”,取家运坚实牢固之意。

A . 三明

福州

漳州

宁德 B . C . D .

正确答案:

C .

13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 )依山傍海,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上有矮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城门四洞,其东、西、南三门城楼雄视海疆,整个城墙如巨蟒盘旦在山坡。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街逶迤南北,整个古城规模宏恢,费时10年始修筑而成。

A . 惠安崇武古城

福清万安古城

东山铜山古城

湄洲湾莆禧城 B . C . D .

正确答案:

B .

14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清末洋务派在福州办起了( ),直接聘请洋教习,使用洋课本,按洋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教学。

A . 宗学

番学

外文书塾

福建船政学堂 B . C . D .

正确答案:

D .{回族悠久文化简单介绍}.

15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宋代( )从事教育五十多年,提出了七大教学原则,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A . 罗从彦

李侗

朱熹

黄干 B . C . D .

正确答案:

C .

16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近代福建作家( )的诗歌理论将论诗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联,其《射鹰楼诗话》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彻底改变了以往诗话回避现实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诗话的社会地位和文学地位。

A . 张际亮

梁章钜

谢章铤

林昌彝 B . C . D .

正确答案:

D .

17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泉州拓庆寺沙门静、筠二师于南唐中主保大十年(952年)合撰的( )二十卷,为禅宗现存最古的灯史。

A . 《高僧传》

篇五:《《走进回族》》

目录

绪论 回族简介{回族悠久文化简单介绍}.

第一章 衣 食 住 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服饰特征 饮食习惯 建筑风格 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 婚姻 亲属称谓 丧葬 语言文字 语言 文字 民族传承文化 文化科学 音乐 舞蹈 节日文化 开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 宗教信仰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渊源 伊斯兰信仰的基本内容

绪论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

国,吸收汉、蒙古、

维吾尔等民族成分,

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

的民族——回族。

回族,有人口

约9,820,000人

(2000年人口普查

数据),是中国少

数民族中人口较多

的民族之一。主要

聚居于宁夏回族自

治区,在新疆、青

海、甘肃、陕西、

山西、河北、天津、

北京、上海、江苏、

云南、河南、山东、

内蒙古、辽宁、吉

林、黑龙江也有不

少聚居区。 回族是

回回民族的简称。

在长期历史过程中

吸收了汉族、蒙古

族、维吾尔族等生

活习俗,服饰特别。

回族有小集中、大

分散的居住特点。

在内地,回族主要

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喜爱摔牛的运动,沧州、临夏、周口地区的回族善于练武。喜食炸油香。

回族是以中东阿拉伯、波斯族系为主体,兼容吸收了蒙、汉、维、藏、傣、白等民族,以伊斯兰为强有力核心而凝结成的一个天授的穆斯林民族。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样,以认主独一为民族向心力。

第一章 衣 食 住 行

第一节 服饰特征

回族服

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