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情都是?


第一篇:《佛教名词术语及常识》

佛教名词术语及常识

一、名词术语 因缘和合

{(一) 和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神名。 (二) 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

}

(助缘)和合而成的。“因缘和合”一词,既作为佛教术语,表现了佛教的根本思想,同时亦是佛教哲学解释世界存在的基本方法,进而构成了佛教和平思想的神圣资源。作为佛教哲学的基本原则,“因缘”的结合即产生了世界存在的本质现象——和合性。这种和合性作为世界存在的一种特性,可以说是佛教的一种特殊发现。它指的是形成心、色等诸法之因缘,能够彼此和合的特有性质,在世间有为诸法生起的时候,必须由众多之因缘和合之特性。

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

他,觉行圆满。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觉者

编辑

觉者,后世大众泛指有觉悟的修行的人的意思,佛陀(梵文:बुद्ध;IAST:Buddha)梵语中音译为 佛陀

常见的译名:佛、浮陀、休屠、浮屠、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多、部陀、毋陀、没驮、沸驮、步他、复豆、佛图、物他、馞陀、没陀等。学者季羡林认为,“佛”字其实是由西域语音译成汉语的。

被称者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自觉、觉他、觉而有情,缺一就不可以被称为“觉者”。

1基本内容

词目:觉者。

拼音:jué zhě。

释义:后世泛指有觉悟而修行的人;佛陀(梵文:बुद्ध;IAST:Buddha)梵语中音译为 佛陀。

2基本解释

常见的译名:佛、浮陀、休屠、浮屠、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多、部陀、毋陀、没驮、沸驮、步他、复豆、佛图、物他、馞陀、没陀等。学者季羡林认为,“佛”字其实是由西域语音译成汉语的。

被称者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自觉、觉他、觉而有情,缺一就不可以被称为“觉者”

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而有情;后世多泛指有觉悟并修行的人; 3详细解释

《大乘义章》二十末云:“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道言自觉,简异凡夫,云言觉他。明异二乘,觉行究满,彰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佛矣。” 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

3、缘觉:是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4、声闻:是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5、阿罗汉:是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6、菩提: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7、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称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超智慧。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众生。(有情是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11、一阐提: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执:我执(又名人我执),法执(又名法我执)。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烦恼障(障碍涅槃),所知障(障碍真知之智)。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16、三乘: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

17、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18、三毒:贪、嗔、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又叫做三无漏学。)

20、三身: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22、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23、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24、三藏:修多罗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修多罗藏即是经藏,为佛所说的经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达磨藏即是论藏,为佛弟子所造的论。

第二篇:《一切有情皆过往》

一切有情皆过往

今生,赶赴一场前世未了的约定,只为了在发丝未曾染白,红颜未曾苍老时,赶赴一场约定。

太湖,烟雨浩渺的鱼米乡,太湖,无锡著名的好地方,太湖,梦中知己居住的家园。

抱着一份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约定,我在孤单的烟雨江南孤独地跋涉,足足等待了三个春秋,依然没能抵达梦中那个魂牵梦萦的乐园。

三个年华,三个夏天,三个冬季。收藏了所有烟雨的记忆,只为了在相逢的瞬间,送你一份用真心编制的精神财富。无数次幻想,当生命静止前的一刻,如果能够倒在你的怀里老去,那么今生就会无憾了。

你说,你总漫步在太湖之岸,淌着诗歌的河流,寻觅一片叫梦的晴空,那里永远有你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海。

我说,我总向往武夷山的山脉,渴望沿着相同的山水,追寻一颗叫诗歌的文心,那里有我永远牵挂永远惦记的人儿。

踩着命运里无法预测的纹路,哪怕跌再多次,依然学不会走出一段成熟的故事。

所有的记忆被烟雨层层深锁,穿不透,走不过。如果此生,注定要在红尘里荒芜余生的光阴,那么我就不该继续行走下去,一个人走,一个人等,一个人伤心的日子实在太苦,太痛,太累!

其实,世间若能两双全,你就不会再三弃我于诗外。

天气时而阴沉,时而晴朗,犹如此时的心境,时常氤氲着湿润的气息。

清秀的背影,清秀的文字,清秀的情怀,都在清秀的湖面滋长。目睹伶仃的诗句一篇篇地飞过太湖,飞进烟雨,我的眼里闪烁的是妙不可言的羡慕之情,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才,多想亲近太湖,陪伴太湖,陪伴梦想一起钻研诗句。

于是,借着几缕烟雨,在神秘的诗园里,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没有歇脚,一直前进,努力缩短晴空与梦海的距离。

雨中漫步的感觉如此曼妙,走在雨中,潺潺流着一曲无法诉说的高山流水,静寂的天宇只有

几片孤独的云兀自飘着,湖中惟有一池清荷俏丽地睡着。那是自你的文字里揣磨出来的一幅幅丹青水墨画,也许,只有沉浸在这样的画面中,我才可能抚平内心的些许遗憾。

搁浅,再搁浅,以一朵荷花的姿态,披着唐风宋雨的粉衣,作一番悠长清雅的怀想,怀想自己靠你靠得这么近,这么近。那些潋滟的诗句一滴滴地滚落心间,在清澈地流溢剔透的清凉,丝丝甘甜。

关于约定,纠缠了我大半生的时光。我的灵魂上浮在荷花的开谢之间,每个夜晚,多情的眼睛总会被一些湿意所占据,原来,此生只能如此,遥遥相望而已。

沉默的季节,因为一些故事,变得热闹起来。

烟雨迷迷,红尘落落,远方再也捎不来熟悉的音讯,无言地从大山隐去,躲在阵阵凉风中,在文字里舞文弄墨,舞一些诗意的,画意的,真意的文字,一个人的旅途也许,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萧瑟。

传说太湖中一座太虚幻境,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有幸自友人空间相册亲近它的容颜。原来传说竟然是真的,看着一张张笑脸坐在小船上荡开碧波,不由得幻想自己也是那舟中的一个,只需一张薄薄的机票,就可实现这个愿望,可是,每每当愿望即将实现时,我却再三犹豫了。

红颜,多么喜爱这个醉人的名词。都说喜欢文字的人,心灵是相通的,心事是纯净的,为何,我想的,与我看的,完全不一样。当过度迷恋自太虚幻境中驶过时,渐渐地,那些美丽的文章,变得不堪一击。曾经琴瑟相合的笔墨,终于经不住时光的考验,越来越远,越来越淡。

一路风雨同舟共泅红尘,却最终只落得孤影只身。下了理想的船只,走出幻想的梦境。

不再眷恋来时的路,更不再渴望破镜重圆,前生无法完成的约定,今生依然无法实现。何其的悲哀,何其的悲凉,何其的悲痛!

花落之处,心落何方。穿梭在一座叫古典与现代的长廊里,回味着淡淡的词风,回味着淡淡的过往,回味着淡淡的思念,透过长廊远望,进入眼帘的只有一种颜色,那竟然是如蓝天大海般的蓝。望着熟悉的那一抹蔚蓝,我终于笑了,笑得那么凄凉!

一切有情皆过往,哪怕再深的情也经不起再三的摧残折磨。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燕子在呼唤了。

还记得来时的路吗?那些阳光串成的花瓣还挂在阳台晾晒,那些用友情串成的风铃还挂在窗前摇曳,那些用真心换回的记忆掉落在哪里了?

别了,太湖,别了,我的爱。无法相伴到老,就让枯萎的心陪伴烟雨到终吧!

第三篇:《一切如母有情》

一切如母有情

昨天我们跟随着师父一起还为缅甸祈福,为此劫难而感受生死的无常,但似乎又离我们很遥远。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也许会有很多疑虑,为什么浴佛节天公不做美呢?为什么护法神不来护持呢?为什么看不到阳光普照呢?难道佛陀真在涅磐之中?难道末法时代的众生真有劫难?看着师父离开的背影有种不祥感袭满全身。下午无心参与学唱三宝歌,急忙赶回家。

今天早课结束后,看到佛堂上供养的善知识已经离我而去,当时善知识以摄受力传授我“慈悲”两个字,也许善知识当时看到我慢心太重,所以用那种无形的大悲心力量摄受于我,善知识那种慈悲微笑总是在眼前闪现,其他师兄都得到善知识不同的加持,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发起慈悲心,只能忏悔自己业障重,自己不行持很难得到加护,祈求善知识加持我,愿我早发慈悲心利益一切众!

师父曾经开示说过秋天的苹果典故,所以当下要从种善因开始,于是我去请花供养三宝以此提策自己时时种善因。手捧鲜花满心欢喜,当我无意中看到有人拿着报纸,上面几个大黑体字“四川发生7。8级大地震”时候,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快速回家上网看新闻,当我看到网上都是地震新闻时,我心刹那间停止了转动,木已成舟,无常随时伴随着我们。上午为异国祈福,下午我们就遭此劫难,大自然的惩罚就这么迅速吗?穿越沧海,穿越时空,穿越我们内心世。护法神真的抵抗不了业力吗?如此殊胜日子怎么会这样呢?真的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吗?

上班的路上我象游魂一样,看到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年轻人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在亲人面前幸福感觉,仿佛瞬间也会消失,四川遇难的同胞昨天也许跟我们一样,可是他们怎么会知道一刹那就从这个地球消失了呢?无常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吗?此时遇难的同胞是什么情况呢?有多少生还希望呢?会象唐山大地震吗?我都不知道这一天是怎么过来的。

布施

下班后迅速打开电脑看新闻,看到媒体报道,我们的总理在第一个时间内赶到灾区,心有所安稳,因为有南方去年受灾报道,所以总理的形象就是菩萨形象。新闻媒体如此迅速进入全程报道募捐中,也是由衷的让我感慨,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有爱的国家里。随之而来的是个人,团体机构募捐陆续如此之快进行中。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又如《地藏经》云:“为善为恶,逐境而生”,一次灾难面前让我们心底的善念彻底开发出来,可是这种代价也太惨重了吧?再继续看报道,一些与我们国家人民有感情冲突的异国电视台,都陆续呼吁人力,物力不惜代价支援我们遇难灾区,各国领导人也开始致电慰问,原来我们地球本是一家人,法界一切有无情本是一体,当自然界这种无法抵抗的灾难来临时,我们这种心与心所连接的力量是无形广大的。

当我们从媒体中看到总理用沙哑嗓子喊话:“希望大家再坚持一会!”,眼泪就想掉下来,菩萨应以何身度你就现何身,以什么方式度你就用什么方式,这种无畏布施的力量就是跟业力在赛跑,信佛人大多数喜欢修行到有神通,可知神通大不过业力吗?愿力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改变业力,依报(周围环境)随着正报(自己内心)转,感恩父母让我们生在这个有爱的国家,感恩总理在灾难面前如金刚手菩萨一样镇伏一切困难的袭击。

当你从媒体报道中得知一个战士跪地求着说:“让我再去救一个吧!”,你还会不动于衷吗?当他舍命去救助一个陌生人,难道不是体现了佛教中的“一切如母有情”吗?

随之而来的募捐形式铺天盖地,只要你有颗悲愍心,感觉到这个大自然界本是一体,那一切如母有情让你无动于衷吗?金融机构募捐手续一路绿灯,随时你都可以去感发一次你的慈悲心现行,各个团体机构募捐都在积极筹划中,虽然我们每个人只是一盏蜡烛,但是满天的星星还会驱赶黑夜呢,今天我收到中国移动1-2元的捐赠信息,随手一点,得到感恩的回信,小小的善举成就我的慈悲心发起,晚上看到媒体报道中国移动这次募捐居然到了几千万,而且还没有结束,你随手的一点,成就我们这个满天星空的世界,前方遇难同胞少些痛苦,就可以吃到一袋方便面,解决一时的危机,如果挺过这段黑暗,黎明还会远吗?让我们共同撑起这片蓝天,让我们的慈悲心成为有行的!

祈求

“2008年5月15日,南昌市出新幼儿园的小朋友点起一根根蜡烛,进行祈祷。”祝福在12日地震中受灾的四川人民和前往灾区救援的广大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和医务人员。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战胜灾难,使灾区重建家园。

当我看到图片中,那一盏盏烛光在黑暗中闪闪发光,毫不逊色天上的星星,再看那些小朋友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祈求眼神,那双小手小心翼翼的捧着蜡烛虔诚的祈求,此时我们的心在做什么呢?

也许我们随着大家也去募捐了,也去关注新闻视点了,可是内心深处真的能发出那颗菩萨一样的悲愍心吗?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时候,可否想到我们遇难的同胞还在寒冷的废墟中等待救助呢?可否知道前方战士忘我的奔赴危险境界呢?当我们遇到如此境界是不是也会象菩萨一样想到一切如母有情呢?会不会逃避境界去找避风港―――师父那里呢?我们是依止,不是依赖。如经论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佛陀给弟子们开了祈求这个法门,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但是都去求什么了呢?在我们当下缘起,我们除了布施以外还要猛力祈求自己相应法门的佛菩萨,祈求我们苦难同胞早日解脱这种境界!祈求天气好转救助工作顺利!祈求灾后快速重建家园!

回向

每天工作,学习,早晚课都一心专注回向苦难中的同胞,每天看着网上时刻更新的信息泪流满面,看着废墟中躺在着各种姿态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在痛苦中离开这个世界时候,你能安稳入眠吗?看着水中漂着幼小园那些遇难小朋友尸体,穿着各种衣服而去天国,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还不了解这个世界,就在惊恐中离开,我的心在隐隐作痛,我是凡夫,所以只看到这个果向,佛陀是遍智,知道宇宙一切真实相,所以应缘起给我们开示那么多经典,但是我们真信了吗?我们都知道佛是真语者,不妄语者,又多少人真信呢?也许没有见过佛陀,感觉跟神话一样,可是善知识们的教戒开示可否认真去体会了呢? 愿我们佛弟子都应自己当下缘起去布施,祈求,然后回向正在废墟中煎熬的同胞们,回向前方灾区的救助者,回向逃脱生死线的同胞们能早日重建家园,从痛苦中早日解脱出来,回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的所有一切苦难同胞,也许你们会随着自己生前的善恶去六道中轮转,也许生入天国从此困苦中解脱,也许继续轮回,进入无始劫的身心逼脑,痛苦无量中,愿我们当下的所有善行都回向于你们,愿你们一起跟我们念佛,愿你们早生善处,愿你们早闻佛法,入佛之智,愿你们早日重返人间,救渡一切如母有情,愿我们善行共业的愿力能战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惩罚,我们知道因果了,我们要当下从心开始,从我做起,一切如母有情都得到佛光普照,灾难从此远离,我们不是个体,三千大世界本是一体,和谐的力量改变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的业力,愿我们随着菩萨们的大愿力一起战胜困难!

第四篇:《佛教基础教程第一册-思考题答案》

《闻法方式》第一节课

1.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 心的?

答:发菩提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缘众生的大悲,二、缘佛果的智慧。 缘众生的大悲: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 做父母时,他们都对我们恩重如山, 极尽父母养育之恩。但遗憾的是,因没有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的引导,如母有情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十种善业、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业,“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至今仍在感受痛苦,有的甚至已经堕入恶趣,解脱无期。生活中,无论看见什么众生,都要生起与父母一样的想法,不仅不要产生杀害的念头,而且要随缘放生,为他们皈依念佛,救度他们法身慧命。对今生的父母, 不仅生活上关心、照顾、体贴他们,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佛法的力量从心灵上消除他们的贪嗔痴三毒,获得身心的自在和安乐。而我们也会堕入三恶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我们现在获得了暇满难得的人身,一定要抓住机遇,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同时缘那些迷茫的天下无边所有老母有情生起大悲心。

缘佛果的智慧:要想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别的方法无济于事,如今我遇到大乘善知识和大乘佛法,自己也有幸堪为法器, 这种殊胜因缘具足的时候,一定要听受能斩断轮回根本的大乘佛法,同时不断地认真思维、修持。此举并不是为了自己快乐或得到名声,而是为了使曾经做过自己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摆脱各自业和烦恼的束缚,获得遍知佛陀的果位。

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

末学的愿望是希望这样发心,但做起来很不好。也就是真正的菩提心在末学心里还没有升起,还是很多的自私自利的成分,只能是算相似的菩提心,通常情况下真诚希求每个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但生活工作中烦恼很多,我执仍然很严重,有时候对境现前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忘记自己是个大乘佛子,还会产生嗔心和贪心。所以缘众生的悲心还远远不够,对待一切众生还不能平等对待,还是有亲和疏的概念。缘佛果的智慧这一方面,末学清楚,我们最终一定要求解脱,一定要获得遍知的佛果,唯有这样才能根本去帮助众生,所以以这样发心修行佛法。期待自己可以修好,把未来帮众生为己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