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论文


【篇一】文言文学习论文高一文言课文注释商榷论文系列之——作者介绍无法无天(教师中心稿)

珠海二中侯定元

高一文言文中介绍作者的注解是全部古文注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笔者认真研读后发现,此类注释五花八门、随意性很大,甚至还出现常识性错误。一是内容选择无据。课文作者都是历史名家,经历丰富,成果斐然。但针对高一学生,在一条短短的注文中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没有一定之原则。二是详略失当。正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编者就根据自己的好恶、熟悉程度,甚至是一时兴起作注,以致注文长短参差。有的过简,有的过滥。三是用语、行文不规范、不统一。同一时代的作者共性的内容说法不一。给学生很零散破碎的感觉。

我提出,介绍作者的注文要遵循“有用、必须、简略、规范”的八字原则。一是“有用”。有关作者的内容是主要的、重要的、基本的。二是“必须”。针对高一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需要了解的。三是“简略”。行文不能长,大概要控制在一定的字数以内。四是“规范”。用语、行文要统一、准确。

一、第一册注释存在的问题与修订

课序注释原文

第17课《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第18课《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

第19课《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著,……。

第20课《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和……所著。

第21课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政论家、文学家。

第22课司马迁无注解

第23课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县)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作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第24课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世称靖节先生。……

存在的问题有:一、先秦诸子和司马迁没有生平介绍,而王陶则有;二、先秦诸子贾陶有历史定评,而王则无;三、荀庄贾王陶有生卒年,孔孟则无;四、诸子处世时间表述不一致。孟庄同时,言庄是战国中期,而言孟则为战国时期。五、王陶介绍了世称,其他没有。

出现如此情形,大概是因为这些作家的文章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作者已经介绍过了,再无须在此作注;或者是生平经历不详,无法作注。其实,高一文言文学习在整个中学文言文学习中有其特殊性。它承前启后,对初中三年的文言文感性学习是一个总结,而对高中三年的文言文较为理性的学习又是一个开端。把初中积累的零碎文言知识在高一加以系统化,以便建立起文言文学习的认知结构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一文言文注释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非常重要。根据这个原则,订正如下:

注释订正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有“圣人”之称。

《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齐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县东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地位仅次于孔子,人称“亚圣”。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所著,……。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所著。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时称贾生。少有才名。曾任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政论家、文学家。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西)人。曾任太史令、中书令。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书法家,人称“书圣”。因作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诗人。曾任县令,后辞官归隐。世称“靖节先生”。……

二、第二册注释存在的问题与修订

课序注释原文

第13课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第14课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

第15课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郞、潮州(现在广东潮州)剌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郞、吏部侍郞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第16课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二十六岁中进士,曾任黄州(现在湖北黄冈)、池州(现在安徽贵池)等州剌史,官至中书舍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

第17课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第18课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第19课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文学家、史学家。…

第20课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文学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

课序注释原文

第21课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后徙居嘉定(现在上海市嘉定区),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家。……

第22课张溥(1602—1641),字天如,明代太仓(现在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

第23课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桐城(现在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第24课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存在的问题有:一、履历介绍详略不一。韩愈、杜牧、归有光明显偏多,且

内容完全没必要。二、有些加入了编者个人的主观评价,有的则无。且这些评价未必公允。如称杜牧“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显然不对。三、有的作家纵横比较都很重要,反而介绍得过简。如:欧阳修、王安石、姚鼐等。四、有些作者有历史定评,有的则无。五、籍贯地名使用不规范。修订如下:

课序原注释订正注释

第13课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阳(今河北省晋县)人。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唐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第14课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王勃(649—675),字子安,唐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初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第15课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郞、潮州(现在广东潮州)剌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郞、吏部侍郞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官至吏部侍郞。文学家、哲学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第16课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二十六岁中进士,曾任黄州(现在湖北黄冈)、池州(现在安徽贵池)等州剌史,官至中书舍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文学家。诗风接近杜甫,人称“小杜”。……

课序原注释订正注释

第17课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同以文学著名,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18课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宰相,封荆国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19课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文学家、史学家。二十三岁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20课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文学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二十岁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21课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后徙居嘉定(现在上海市嘉定区),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家。……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朝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59岁中进士,官南京太仆寺丞。散文家。

第22课张溥(1602—1641),字天如,明代太仓(现在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张溥(1602—1641),字天如,明朝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29岁中进士。文学家。……

第23课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桐城(现在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朝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32岁中进士,官刑部侍郞。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散文家。为桐城派主要作家。

第24课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朝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37岁中进士,官礼部主事。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附]三、第一册介绍先秦史书的注释存在的问题与修订

存在的问题有:一、内容繁琐,语言罗嗦;有的还不准确,如史实起讫年数的计算。二、史学概念使用不统一、不规范。如:“周”、“东周”、“西周”。三、有些必须的内容缺失。订正如下:

课序原注解订正注解

第13课《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年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依据孔子修订的鲁国史书《春秋》编著而成,故亦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记载了春秋时期260多年间的各国历史。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儒家经典之一。

第14课《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定王十六年(前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无考。记载了从西周中期到战国初年近540年的各国历史。

课序原注解订正注解

第15课《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录各国谋臣策士们的谋略和言论活动。由西汉学者刘向编订战国时期的诸国史料成书。

E-mail:menol@163.net

519000广东珠海二中

2003031415∶00

【篇二】文言文学习论文浅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作者:余映潮(转帖) (人教版)

一、说说“新时期”

研究教学论文写作,首先要关注时代的背景,关注教改的形势。

这里所说的“新时期”,指的是近几年以及今后若干年内教改、教研、教学的背景与形势发

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一言以贯之,就是“新课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就中学语文教学而

言,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困难、疑虑、不安与辛劳,但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

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以及非常广阔的探索空间,给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的

写作带来了无限的机会。那么,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我们所说的“新时期”“新”在哪

里?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新的标准,

新的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要求一步一步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2.沿用已久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包括修订本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将退出历史舞台,义务教

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将发生多方面

的深刻变革。

3.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将匆忙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而代之以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多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已经进入实验区。随之而来的是对语文

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上的高要求。

4.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课标语文教材、教材培训、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教学评价、中考改革、校本教研等等纷绘复杂的新鲜事

物在向我们挑战。

5.全国各地,中学语文的课题研究相当活跃;语文刊物的编辑思想发生深刻变化,各地报刊

不断推出新的写作栏目;读、写、练三类书籍的编写也紧跟形势,紧跟教材,紧跟教学,显

得空前活跃。

……

这样新的变化,这样新的内容,这样新的要求,无疑地铺开了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写

作平台。

二、说说新时期教学论文题材的开掘

面对宽广的写作平台,必须找到清晰的写作感觉。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思考写作题材开掘的

问题。大致说来,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学语文论文的写作,有如下写作内容、写作题材是中

学语文教师力所能及的或者说是应该进行开掘的: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

2.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湖北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编写理念、编写思路、编写体例、编写

风格的研究。

3.初高中大量新课文的分析、品味、鉴赏以及链接资料的搜寻、收集与介绍。

4.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与教法的研究,初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开

拓与延伸。

5.各种创新课型、创新思路、创新课堂活动、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各种创新教案的

设计与编写。

6.初高中文体教学研究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研究与文言文的教学研究,以及高中选修课程

的教学研究。

7.各套教材作文训练体系、口语交际训练体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8.与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有关的各类课题或“教学实验”的研究。

9.学生课外阅读美文的评荐,学生创新写作的指导及学生优秀习作的评介,学生学习活动的

探索及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拔。

10.新形势下的高考试题研究和中考评价研究。

以上10大类的写作题材,每一类都是一个美丽的开掘不尽、“写”之不竭的大海。

对这些写作题材,我们可以从课题实验、专题探讨、系列探究、细节探求等等不同的角度去

进行开掘。

三、说说写作目标的捕捉

论文写作需要写作方向。这里所说的写作方向,指的是寻找写作目标、捕获写作目标,它与

下面因素密切相关。

1.要关注与开掘当前的写作题材。如果我们淡漠了对形势的关注,淡漠了对上述题材的研究,

自然就会觉得比较茫然。而比较用心地关注一下,就会觉得大有用武之地。举一个简单的例

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各套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有数以百计的新课文正在等待着我们去

品味,去探究,去鉴赏。

2.要善于从自己的长项出发找到写作目标。我们可以把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致上分为事理性

教学论文、事实性教学论文、赏析性教学论文、资料性教学论文和辅导性教学论文五大类。

每位教师都可以从这五大类里面找到适于自己或自己长于表达的写作内容。

3.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从教学研究中找到写作目标。这样的写作先是“有事”,然后“有

感”,然后才是“有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历经着实践、思考、提炼、立论、写作、修

正各个环节,写出来的论文可以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具体地说,我们究竟如何拓展自己的写作方向、找寻到写作的目标呢?

可从下面八个方面入手。

1.选点

即专项地、专门地、专题地进行某个方面的论文写作探究。如专攻课文千字赏析小论文,专

攻课文小资料开发等。

2.发现

即发现人们在论文写作中的空白之处,薄弱之处,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去填补空白。如作文

创新教案的编写,微型一课多案的设计等等。

3.提取

就是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做法(或者自己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想到的或提炼出的独到见解)作

为论题,进行立论,进行引证,进行阐述,使之成为思想的结晶。如“论课标中的‘对话’

理念”、“论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等等。

4.体验

在某种理念的支撑下进行教学实践,或者在某一课题内进行探究,或者在学习运用著名教师

的教学艺术上有自己的深刻体会,从而产生文章。

5.触发

即在学习与阅读中学语文教学资料中看到别人写有某类文章、某

1.关注新背景,2.关注新栏目,3.关注新项目,4.关注新材料。

第二,每一位致力于论文写作的教师,在选定写作内容、开始写作时要注意到6个方面的

“新”:

1.新在独到的命意,2.新在独特的视角,3.新在深刻的发现,4.新在开阔的视野,5.新在

精美的语言,5.新在新颖的手法。

第三,每一位想写出高质量论文的教师,在写作中可注意10个方面的探究技法。

1.在人家没有研究的地方进行填补空白式的发现。

2.在别人不注意研究的地方提出别有天地的见解。

3.在别人略有所悟的地方理解到与众不同的新意。

4.对别人论述过的问题进行角度不同的再研究并得到更加新美的收获。

5.就新鲜的事物进行内容深刻、观点鲜明、走在前沿的立论。

6.对传统的看法提出言之成理的新看法。

7.高质量地表述自己有确有体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8.用非语文学科的观点分析问题。

9.独立创造新的写作角度、写作系列、写作模式。

10.在语言、结构与情感上出新。

第四,每一位认真地进行论文写作的教师,都要注意论文写作如下方面的忌讳:

1.内容陈旧,题大文散;

2.头大身小,划分不周;

3.引用过多,见解肤浅;

4.化人为己,抄录拼凑。

再在特殊意义的层面上,即从“千字短论”的角度,谈谈新时期教学论文写作的思想方法。

千字短论,是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中一个精美的分支,是广大语文教师、语文爱好者经常写的

一个论文品种。它们或品评课文,或鉴赏人物,或阐明见解,或评注佳作,或辅导读写,或

积聚资料,往往以精巧的结构、短小的一是内容上的新颖,二是论述上的集中,三是语言上

的生动。在具体写作中,应在2000字以内的

1.新——捕捉新的目标,用新颖的观点,从崭新的角度来进行解说、阐述、论证或描述。这

是千字教学论文质量和生命力的最为本质的特点。

2.厚——由某一点进行生发,用辐集的思维方式和手法在短短的

1.思考的习惯。——我称之为“永远思考”。思考的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灵感的闪

现与获得会让你觉得语文教学研究的世界是如此地美好。

2.提炼的习惯。——从纷繁的材料中、头绪中提炼出写作的点,提炼出写作的线条,提炼出

自己所要发现的东西。可以说,没有提炼就没有科学,没有提炼就没有写作。

3.参读的习惯。——好好地读人家的作品,在阅读之中感到羡慕,感到激动,因为人家的文

章、人家的真知灼见在启迪着你。作为教师来讲,这也是学会学习。

4.随记的习惯。——将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用文字记录下来,在不断的记录之中披沙陶金。

换句话说,写作不仅需要勤劳,写作同样需要机敏。

有了这四种习惯,才会有好的写作习惯。这就叫“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叫“为有源头活

水来”,这就叫“理性地写作”。

反过来看,从“新时期”教学论文写作队伍发展与培养的角度讲,在大面积上,我们还缺乏

论文写作研究的气候与气氛,还缺乏苦练积累功夫、思想(提炼、策划)功夫和表达功夫的劲

头。我们还需要培养与发现这样一些高层“写手”:

1.坚持思考、坚持读书与坚持写作的坚韧不拔的人,

2.深入持久地结合教改进程进行专题(不论语文教学方面的什么专题都可以)研究的人,

3.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手段对阅读与作文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人,

4.深入地一以贯之地对教材、对教法进行多角度探究的人,

5.用大量的资料、藏书,用广博的语文见识与经验来支持自己写作的人,

6.对本地的教学特色、教改风貌或优秀人物进行深刻研究的人,

7.进行创新写作、力求形成自己写作特长与写作风格的人,

8.各种角度的千字短论的写作能手;文字过硬的专题论文的专家。

总之,既然有了新时期,有了新课程,我们就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新的写作理念、新的写作素质、新的写作方向和新的奋斗目标。



追忆

【篇三】文言文学习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教师中心稿)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岳化宇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又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地活泼地发展。本文仅就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做法略作总结。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高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

1、语文教学无差生

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而实际上,学生本身素质、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差异。但,一个学生从咿呀学语即开始接触语言,又经过十几年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升入高中,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人善于谴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持久地发展。人们常说中学教师难当,中学语文教师更难当,而我却在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了中学语文教师的乐趣,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探索一分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出高中语文教学灿烂的明天。



【篇四】文言文学习论文自主学习文言文论文

自主学习文言文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有意让一部分学生为其他学生提供一些思考机会,让他们在无意中思考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自学环节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并检测学习效果而设计的。学生在自学翻译某段之时,往往借助于课下注释,这样的学习只达到了疏通的作用,要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就应让学生共同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共同解决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呢?若找程度比较好的学生示范性翻译,只能达到自查的效果,也就是学生在听译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这样的学习留有的问题比较多。

我在每组中找一名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先翻译文章,目的就是为那些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同时也为那些程度相当的学生提供一个参照,引起思考。而选一名中等的学生再去翻译,为的是巩固学生的学习,同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这名学生为本组成员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因为,这名学生翻译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会比较多,有问题才会引起思考,引起讨论,促成更好地学习。我爱这样给学生说:“如果老师领着大家去安阳,同学们感觉很容易,如果我告诉大家安阳在我们所在地的西边,方向告诉大家了,同学们自己走,那么你在走的过程中一定会出各种问题。可是,第一种走法回来之后,老师再让你自己去走,你不一定能走到安阳,因为老师在领着你走的时候你的思维是懒惰的。而第二种走法回来之后,你一定会自己去安阳。因为,你在走的过程中思考并尝试了,

【篇五】文言文学习论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调查

(西南大学文学院 400715 廖雪梅 )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文言文教学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重要学习途径,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为了解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笔者对所在学校西南大学汉语言师范专业35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文言文教学存在“投入高,效率低”、“教师不乐教,学生不乐学”的问题,而问题的实质在于师生兴趣不浓厚。于是就师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现状; 对策文言文学习论文

引言:文言文既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也是揭开中国文化神秘面纱的唯一钥匙。传承文言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文言文教学作为传承文言文瑰宝极重要的工具,其现实状况又是怎样的呢?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该如何是好?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

一、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文言文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文言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样的责任,对于教师和学生这两类教学主体,价值各不相同:

(一)对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论文

1、传承优秀中国文化的关键

五四运动以前,文言文记录着中国的方方面面。毛泽东曾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①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化受到冲击,传承文言文的更具重要性。在文言文教学中,如《论语》带领学生领略先秦的风采,品味《史记》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历史世界„„这样的课文使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吸取可贵的文化的积淀,我们因此更加成熟。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从而传承中国文化的关键。

2、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素质的保障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②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物欲空前高涨,学生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做事浮躁。文言文是现代文的源头,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解难度高于现代文。因此,要理解其深刻含义,需要读者精心凝神品味,这个过程就是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的过程。再者中学所选文言篇目均是经过历史长河洗涤的古人呕心沥血的作品,可谓字字千钧 ,堪称精品。如《论语》,短短的语录教会我们的是治国、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3、 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学鉴赏是品味文学魅力的重要手段。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浩如烟海之作。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必然细细分析语言文字、总结鉴赏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提升文言文鉴赏水平的过程,同时也为现代文的鉴赏作了铺垫。再次,文言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诸如《人间词话》、《文心雕龙》等文学评论方面的作品也为学生文学鉴赏提供了方法指导。

4、提高学习汉语言兴趣的窗口

文言文是古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示出了古人的风俗、文化状况、历史政治等,与现代社会有一定的距离,俗话说“距离产生美”。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关系到学生对语文课堂乃至祖国语文的兴趣。如《史记》中丰富精彩的历史故事,《论语》中深刻的道理等,都是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重要窗口。

(二)对于教师

1、 应聘岗位的重要条件

文言文教学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呈现形式。在教师招聘中,许多试讲篇目都是文言篇目。如《鸿门宴》、《师说》、《劝学》等。

2、 职称评比的重要标准

文言文是语文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直接体现着教师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宽度。在教师职称评比中,“对所学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是重要标准。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环。那么,现阶段文言文教学是怎样的呢?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和成因

(一) 教学现状

为了解文言文教学的真实现状,笔者对西南大学大二和大三汉语言师范学生共358名学生(其中229名是大二未实习的学生,129名是已经实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8份,回收358份(问卷见附录一)。调查结果如下:

1、关于文言文的喜爱程度

53.39%的学生表示中立,36.72%的学生表示喜欢,而不喜欢和讨厌分别占9.04%和0.85%。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态度表现勉强,真正喜欢文言文的占少数。

2、关于古文阅读的最大障碍

83.33%的学生能够认为语法在文言文中最困难,其次是虚词和词义。由此可见,古文阅读障碍主要是语法方面。

3、关于课外书的选择

在列出了休闲娱乐类、古文经典、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人传记和外国文学中,最受欢迎的是现当代文学,约占32.09%。而古文经典则排名倒数第二,占15.12%。由此可见,文言文的阅读着实不受欢迎。文言文学习论文

4、关于学习辅导资料占有量

有92.43%的学生仅拥有1本工具书及以下,其他的学生拥有2本及以上的工具书。可见,工具书并不为大多数同学所重视。

5、关于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

73.93%的学生古文知识积累主要依靠课堂教学,21.56%来源于自学,4.51%依靠网络学

习。由此可见,学生古文知识积累主要依赖于课堂和教师。

6、关于阅读量

在358名被调查者中,仅104人读过《论语》,30人读过《红楼梦》,28人读过《三国演义》,25人读过《水浒传》,《西游记》读过的人数仅23人。在所有的调查者中,列出的数目仅39部。可见,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大问题。

7、关于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针对129名已实习的学生)

32.60%表示学习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其次是教法枯燥,约占13.81%。兴趣问题对于老师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深思了。文言文学习论文

8、关于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的主要困难

28.13%的选择了理解困难,26.56%的学生则认为兴趣不够。可见,学生也认为文言文无趣,甚至理解不了。

调查显示,首先看文言文的学习者情况,大多数人对文言文的喜爱程度不够,学习途径也比较单一大多依靠课堂学习,没有太多学生课下自学。阅读过程中语法仍然是主要困难。而作为教师,兴趣问题也是主要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花费了语文课程一半多的时间的学习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不教。”③而许多认真的语文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讲上,生怕学生不懂,总是要把文言文的知识一个一个“嚼烂了喂给学生”。教师投入的精力大,学生也学的十分费劲。可见,当前文言文教学陷入了“投入高,效率低”、“教师不乐教,学生不乐学”的尴尬境地。

(二)成因分析

1、 学习方法单一

许多学生遇到不懂的文言文问题选择直接跳过,没有养成查阅工具书、上网查阅的好习惯,工具书的拥有量十分有限。学生习得文言文知识主要依靠教师讲解,没有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

2、学习途径狭窄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许多学生利用网络交友、购物,确定没有真正运用在学习上。据笔者了解,学校BB平台上的有关文言文的资源丰富,包括学习策略,重要论文,与教师互动平台,教案等,这其实是重要的学习途径,然而学生并没有利用起来,这也是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点原因之一。

3、 阅读量小

根据调查,四大名著就只有极少人读过,而《庄子》、《礼记》、《尚书》等先秦难懂的著作更是无人问津。阅读经验的缺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是经常出现理解不通,语法掌握不牢等一系列问题。

4、 惧怕文言文的心态

许多学生一谈文言文就“色变”,学校流行的顺口溜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可见文言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调查也发现,许多学生是想把文言文学好的,由于教师的枯

燥讲解,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挑战,学生听教师讲没有障碍,可课下自己去做时非常困难,心理落差就出现了,于是出现了“恶性循环”,教师越讲,学生越惧怕文言文。

5、 文言文自身的难度

文言文距离现代比较远,很多特殊的句式、特殊词义、特殊的语法等在现代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如并提,这在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

6、 学习兴趣不浓厚

教师如此,学生也如此。文言文具有理解上的障碍,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教师不喜欢文言文,自然就讲得枯燥,进而将枯燥传染给学生,学生不爱文言文,这就是兴趣产生的恶性循环。

7、 实质分析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兴趣问题是文言文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学习方法、学习途径、阅读量、对文言文的心态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兴趣问题。有了兴趣,阅读不再枯燥,阅读量的问题就解决了。大量阅读,培养了良好的古文学习方法。阅读过程中,不懂的知识及时查阅,学习途径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样下来,文言文不再困难,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不在了。

著名专家沈德立说:“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④由此可见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助推器,是乐学的“秘密武器”。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的魅力从何而来呢?燕国才、朱永新等学者认为兴趣对学习具有“定向”、“动力”、“支持”的作用。那么如何挖掘出师生的兴趣呢?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升教师教文言文的兴趣

教师是文言文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鉴于教师所处的特殊位置,笔者从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考虑,争取从内外因相结合来真正提升教师教的兴趣。

1、丰富趣味阅读。教师也是学生,需要不断扩大文言阅读量。而大量无趣的文言阅读无疑是教师对自己施行“填鸭式”教学。对于教师,丰富趣味阅读就很有必要。趣味阅读并非是深层次挖掘文言文,分析其思想内涵、分析文言句式。相反,趣味阅读更多的是非功利的,一种消遣式的阅读。这些阅读可以是彩版的《成语故事》、也可以是《白话ⅩⅩⅩ》。就是这样一些浅显甚至是幼稚的东西才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之源。

2、丰富学习手段。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文言文学习也是一样,并不是一定要分析文言句式,分析古今异义等枯燥乏味的东西才能学到文言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名师讲座、像《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有关普及性的节目。如在易中天教授对《三国》生动讲述中,有关三国的复杂人物、复杂事件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也可以通过辩论、演唱等方式来学习。如以“中庸之道是否值得我们提倡”辩题的辩论,这都不乏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学习许多有关《论语》深层次的知识。

3、融合文言与生活。刘国正先生在《中学语文》创刊题词:“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必定生动活泼,事半功倍。”将生活中的美与文言中的美

相结合,倍增其美感。如《陈情表》的亲情之美,《爱莲说》的志向之美,所陈之情、所显之志与生活贴切,不妨联系生活品味。

4、走进学生,虚心向学生学习。教师虽是前辈,但非完人。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多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学习的经验,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上是基于教师自身的角度提出的措施。

5、设立有关文言文的选修课。如《楚辞》导读。借以吸引教师研究文言文,发现其中的奥秘。

6、开展有关文言文的教研活动,增加文言文教学研究经费。这是一个让教师合作探究的绝佳机会,通过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提升教学兴趣。

以上是从学校角度提出的措施。

7、“唱读讲传”。创造全社会学习文言文的大环境,关注国学。意在为教师教文言文提供信心。

以上是基于社会提出的解决措施。

(二)提升学生的学文言文的兴趣

1、 丰富教学手段

枯燥的文言文教学是抹杀学生对文言文兴趣的关键。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功利教学即“考什么教什么”而痛苦不堪。这种把文言文“工具性”作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方式使得文言文教学投入时间多,效率却十分低下。于是可通过以下措施丰富文言文课堂:

(1)借助表演。例如在教《柳毅传》、《促织》时,可采用学生课下自学并改写成剧本,课上展示表演结果的方式。

(2)借助辩论。例如教《论语》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中庸”,课上临时让学生辩论“中庸之道是否值得提倡”的辩题。

(3)借助合作讨论。例如教《鸿门宴》一文,让学生讨论“我心目中的项羽”,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又能生成多样的结果。

(4)借助音乐。例如教《将进酒》时,用《祝酒歌》导入。

(5)借助小故事。例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在课堂导入和过程中适当插入有趣的历史故事。

2、设定具体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而非教师设计的静态的教案。面对学生的不同反馈,教师应提前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做出灵活的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再者,不同学情的班教学目标应当是不一样的。

3、介绍学习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授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文言文也因方法变得更简单,自然也就有兴趣。于是列出了以下可供参考的方法:

【篇六】文言文学习论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新教法初探

中学教学新课改的实验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现正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首先端正态度,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怎样实现这一基本的课程目标?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已经教了十年的初中语文,可以说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语文课本中逐渐在加大文言文及古诗的数量和难度。我觉得初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的文言文编选非常科学,所选文章难易适中,编排有序,极富文学性和思想性。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本所选文章就足以充当研究的对象。如果我们合理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一定会领略到中国文字和语言的魅力,进而极

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既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枯燥难懂的文言文中找到乐趣。

一、要夯实基础,培养学习兴趣

中国古诗文可研究的对象博大精深,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相对狭窄,加之对工具书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就不能进行 “大课题”的研究,他们研究的范围最好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密切相关的材料,他们在课堂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时间有限,最好能在课堂上进行完,即便需要课下查阅资料,也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鉴于此我们不妨尝试研究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这些 “小课题”往往可以当堂完成,何况这些“研究课题”和中考紧密相连,平时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也愿意去下功夫进行研究。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针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偏颇,新课标理念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转移到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上来。文言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特殊形式。这些是文言文中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形式(句子)。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堂堂有所得,课课有所获,这样才不会让逐字逐句的讲解充斥课堂,才不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榨取干净。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独立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文言基本字词句的积累训练?

首先,要明确每课训练重点中所列的字词句。训练重点中的字词句式是经过大量分析研究总结出来的,积累并掌握它们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堂教学,教师应当首先以这些字词句式为主线组织教学,要结合语境,要板书,要小结。每篇语文课都要按照训练重点把这些训练内容落实到实处。

其次,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常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去课文中曾经出现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这种做法,有利于词语的积累。当一个词出现的次数达到两次以上,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做示范,并做详细讲解分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给予指导,检查。这样,积少成多,让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在“于无声处”提高学习效率,落实素质教育。

下面我结合几个实例来谈一谈。

在讲《马说》时碰到这样一句话“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在这句话中的“以”字有的解释成“因为”,有的解释成“把”,哪一个更好呢?按照惯例我们当堂研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是有的说当“因为”好,也有的说当“把”好,后来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译为‘因为’好,因文章开始指出伯乐对千里马的作用,指出伯乐不常有,因此才有千里马被埋没在世上不因日行千里而著称之悲。然后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 又和开头的“故”字搭配表示因果关系。因此此时的“以”

当“因为”讲更好。”该生分析的很好,这样分析更能深入了解韩愈托物寓意的微妙用意,也体会了他当时对封建统治阶级这样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 。

在讲《公输》时,楚王曰“善哉!虽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这句话中有两个“为”,但意思和读音都不同,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知道第一个“为”可译做替,第二个译做“做,这里指制造”。在《核舟记》中写道“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里的为译做“做,这里指雕刻”,在《为学》中“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这里的为译做“做,这里指学习”。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学习经验,通过不同课文前后语言的对照,得出了结论:“为”在译为“做”时可根据语境的不同把他译成相应的动词。 学生的研究结果和我的理解完全相同, 对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不是绝对正确,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探究,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脑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教会学生预习和归纳

语系和归纳是学习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说,这两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预习,找出了文言文中的不理解的词和不会翻译的句子,那么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就放在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学生易忽略的知识上,可以少做许多无用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归纳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让知识形成网络。可是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不会预习和归纳,这时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教师的指导

作用体现在哪里呢?那就是要提明确的预习要求,并因内容不同而设计一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预习的要求可以具体为以下几点:1.参照课文注释,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译全文,并给不理解的词,不会翻译的句子作上记号;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多音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3.圈出重要实词和常见虚词,并弄清其意义和用法;4.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5.找出文中的互文现象;6.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等等。上课时,各组派代表把预习情况讲出来,重难点问题汇总集中,这样教师就心中有数,针对性强,以免在学生都知道的问题上耗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上完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归纳小结,并督促检查。归纳哪些内容呢?除了对上面的预习要求自己忽略或不清楚的内容进行增补外,还要对重要实词、常见虚词和句式进行归纳,如某个重要实词有几个意思、虚词有哪几种用法、特殊句式有那些等等。一个单元学习完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小结。几册书学完进行阶段小结。

如学习完一至四册的古文后,我让学生把所学的课文按教材编排顺序排在一起,也把上课时我给他们讲的文学常识排在一起,这个时候学生自然就会发现,一至四册的古文排在一起就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史。学生学完这些课文就会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轮廓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对每一个重要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就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学生可以把这些串联起来,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因为文章熟悉,作家明白,老师又补充了些文学常识,学生总结起来很轻松。对学生的结论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动了脑筋,锻炼了思维就要肯定。

【篇七】文言文学习论文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论文

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论文 文言文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现在的高中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甚至形成了排斥、恐惧的心理。而几乎所有的高中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都采用"先'词句串讲',后'内容分析'"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词句串讲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被奉为至宝,但事实上,这种看似切实、有效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是我们攻克文言文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一、教师要创设出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

精心地设计导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导语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可以是故事式,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这几篇课文时,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的片段,让学生走进故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是悬念式,在讲授《触龙说赵太后》时,你可以问问学生应该怎样让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不溺爱自己的孩子;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你还可以问问他们怎样让一只狐狸吐掉含在嘴里的肥肉,听到这样的问题,他们还能无动于衷吗?还可以是背景式的,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等必要资料,让学生回归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清楚了归有光的遭遇,才会明白《项脊轩志》中蕴涵在家庭琐事中的那份含蓄的情感;只有了解了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及刘项之间的矛盾,才会体会到《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