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shuo欣赏文学常识


【篇一】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外国小说欣赏 文学常识练习题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积累

1、下列作家、作品、国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川端康成

B.《半张纸》——瑞士——斯特林堡

C.《礼拜二午睡时刻》——博尔赫斯——阿根廷

D.《变形记》——卡夫卡——奥地利

2、下列各项中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对应的作家作品不正确的是

A.1913年,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吉檀枷利》获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B.1978年,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魔术师?原野王》获奖,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C.1982年,巴西记者、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奖,获奖理由:“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像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D.1954年,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奖,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3、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在《炮兽》“人兽大战”的场景中,就充满种种对照: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理性和野性,智慧和野蛮,灵巧和粗暴,还有斗勇和智取,以及动与静„„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

B.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创作上侧重于描写人物意识流动,揭示人类精神存在。代表作除了英国作家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外,还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C.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充满了“有价值东西被毁坏”的悲剧性,而情节设臵上的欲扬先抑又进一步凸显了主题的悲剧意味,丹柯这一英雄形象也因此显得丰厚饱满。从审美效果来说,结尾崇高的悲剧色彩更能使作品获得成功。

D.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含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4、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小说家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的随笔《一间自己的房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作。

B、美国作家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塑造“硬汉”而著称,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创作理论——“冰山理论”。

C、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景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法国作家雨果的《炮兽》中人与大炮搏斗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D、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而泰戈尔则是印度杰出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和托尔斯泰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5、选出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作品有长篇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还有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他提出冰山理论。一战在他身上留下了二百多块弹片,有些弹片至死也没取出,1961年他用猎枪自杀。

B.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除此之外,他还写剧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C.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6、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英国女作家、批评家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C、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母亲》等。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7、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文学创作异彩纷呈,有些生活哲理和思想情感穿越时空而经久不衰,如“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等,会反复出现在小说的主题中。这些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类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通常被称为“母题”。(6分)

根据你的阅读,写出下面母题的相关作品各两个以上(本试卷上出现的作品不算)。

(1)爱情:《 》、《 》

(2)战争:《 》、《 》

不同的作家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清晰或隐晦地表现对母题的阐述与发挥,从而出现同一母题下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根据你的阅读,写出下面不同作品的母题。

(3)《丹柯》《老人与海》《西游记》《水浒传》:

(4)《雪山飞狐》(金庸)《哈姆雷特》《铸剑》(鲁迅《故事新编》)《俄底浦斯王》(古希腊悲剧):

二、话题知识运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B.我们谈起作家的某部作品时,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可见人物对于小说而言是很重要的,不管什么小说都要塑造典型人物。

C.根据福斯特关于“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林黛玉、周朴园、娜塔莎这些人物都属于圆形人物。

D.与传统小说注重“眼前的现实”不同,现代小说着力追求“心灵的真实”。

【篇二】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正)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家、作品、国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川端康成

B.《半张纸》——瑞士——斯特林堡

C.《礼拜二午睡时刻》——博尔赫斯——阿根廷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D.《变形记》——卡夫卡——奥地利

2.下列各项中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对应的作家作品不正确的是( )

A.1913年,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吉檀枷利》获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B.1978年,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魔术师·原野王》获奖,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C.1982年,巴西记者、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奖,获奖理由:“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像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D.1954年,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奖,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3.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在《炮兽》“人兽大战”的场景中,就充满种种对照: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理性和野性,智慧和野蛮,灵巧和粗暴,还有斗勇和智取,以及动与静„„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

B.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创作上侧重于描写人物意识流动,揭示人类精神存在。代表作除了英国作家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外,还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C.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充满了“有价值东西被毁坏”的悲剧性,而情节设置上的欲扬先抑又进一步凸显了主题的悲剧意味,丹柯这一英雄形象也因此显得丰厚饱满。从审美效果来说,结尾崇高的悲剧色彩更能使作品获得成功。

D.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含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4.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小说家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的随笔《一间自己的房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作。

B.美国作家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塑造“硬汉”而著称,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创作理论——“冰山理论”。

C.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景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时间内社会生活 2

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法国作家雨果的《炮兽》中人与大炮搏斗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D.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而泰戈尔则是印度杰出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和托尔斯泰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5.选出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作品有长篇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还有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他提出冰山理论。一战在他身上留下了二百多块弹片,有些弹片至死也没取出,1961年他用猎枪自杀。

B.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除此之外,他还写剧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C.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6.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3

B.“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英国女作家、批评家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C.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母亲》等。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7. 关于话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在桥边》就是一个典型的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B.结构是一个“容器”。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意识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所以,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需要这么一个好的“容器”,而长篇小说,由于篇幅长,就不需要这个“容器”。

C.福楼拜在谈及《包法利夫人》的写作时说:“这里没有一点关于我的感情东西,也没有一点关于我生活的东西。„„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应当像上帝在造物中一样,销声匿迹,而又万能;到处感觉得到,就是看不见他。”所以说,感情的需求与感情的丰富,不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得以进行与维系的根本保证。

D.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虚构与真实,仿佛水消失在水中”,两者很难分辨,所以,艺术的真实其实就等于生活的真实。

4

5

【篇三】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高二)

一、字词部分(注意成语) 蹒跚 踯躅(zhí zhú ) 脚踝(huái) 神秘莫测 簇(cù)拥 赝(yàn)品 古冢(zhǒng) 箭镞(zú) 鸟窠(kē) 怂恿(sǒngyǒng) 噩(è)梦 鸣啭(zhuàn) 捉摸 禀赋 颠踬(zhì) 受宠若惊 唧唧喳喳 屈尊枉顾 黑魆魆(xū) 黑黪黪(cǎn) 风驰电掣(chè) 按捺(nà)不住 纤(xiān)细 冰凉砭(biān)骨 心平气和 迥然不同 活龙活现 伛偻(yǔ lǚ) 忧心忡忡(chōng) 牝(pìn)马 搜索枯肠 克勤克俭 瓷瓷实实 铜箍(gū)按辔(pèi)徐行

衰微 舒适惬意 纤尘不染 张口结舌 狩(shòu)猎 养尊处优 发绺(liǔ) 分蘖(niè)月杪(miǎo) 狺狺(yín)狂吠 颀(qí)长 颐(yí)指气使 不可名状 倏(shū)忽 龇(zī)牙咧嘴 慵(yōng)困 沁人心脾 媲(pì)美 肺腑之情 夙(sù)愿 揄(yú)扬 卷帙浩繁 罂(yīng)粟 忧悒(yì) 谛听 鞑靼(dá dá) 鼾睡 纡(yū)尊降贵 破釜沉舟 无足轻重 宅邸 砰(pēng)然 伫(zhù)立 舐(shì)犊情深 犄(jī)角 摩挲(mósuō) 金碧辉煌 海市蜃(shèn)楼 庶民 情愫(sù) 流言飞语 瞥(piē)见 评头论足 踌躇满志 光彩奕奕 名伶 热衷 鸿运 比比皆是 膘(biāo)肥体壮 大腹便便(pián) 圈(juàn)养 不寒而栗 蹩(bié)脚 鹪鹩(jiāo liáo) 过眼烟云 飞黄腾达 作物歉收 温驯(xùn) 苍穹(qióng) 戏谑(xuè) 游弋(yì) 安贫若素 麇(qún)集 贫瘠龟(jūn)裂 执拗(niù ) 趿(tā)拉 剥啄 惶惑 诋毁 乌烟瘴气 固执己见 二、文学常识部分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英国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3、《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作家。 5、《丹柯》(节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高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母亲》等。 6、《炼金术士》(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 7、《娜塔撒》(节选自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列夫·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复活》《安娜· 卡列尼娜》等。

8、《素芭》: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

家的作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 9、《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 10、《在桥边》:伯尔,德国小说家。 11、《牲畜林》: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等。 12、《半张纸》:斯特林堡,瑞典作家。 13、《山羊兹拉特》:艾萨克· 什维斯· 辛格,美国犹太裔小说家。 14、《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15、《沙之书》: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 16、《骑桶者》: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

三、小说知识部分

话题一:叙述——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一、叙述角度: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这种视角来讲述故事。叙事人全知全能,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进行评议,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如莫泊桑《项链》的开头 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例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二、叙述人称:你、我、他

1、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2、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项链》中的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小说家们一般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来选择人称的。《墙上的斑点》由于采用第一人称,使“我”对斑点的一连串猜想、议论、抒情得以运用自如。如果换成了第三人称,就显得有些做作和不当了。契诃夫的《万卡》,是两种人称的巧妙结合,整个故事的叙述语言是第三人称,而万卡写给祖父的信则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便于向读者交代万卡的悲剧命运及其生活环境、背景等;而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莫斯科鞋店里做学徒的悲惨境遇以及内心世界的悲伤,令人心酸落泪。

3、第二人称——“你”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话题二:场景——把握场景的功能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知识梳理】

场景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炮兽》中人与大炮搏斗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考点梳理】

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在大多情况下,小说中的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话题三:主题——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

【考点梳理】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这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小说。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事讲述的独特技巧。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但凡优秀的小说,它的形象大于思想,它靠形象来揭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好的小说总是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让读者见出其中复杂多义的世界。从而充分展示其无穷魅力。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说的正是小说主题具有复杂多义

的特点,这就使得小说主题具有丰富的探究性。

但是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并不是无边界的,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应该相对合理而不能离谱地误读。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者读出的毕竟还应该是哈姆雷特。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话题四:人物——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考点梳理】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

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西方的小说更习惯于从人物心理出发,以描绘人物的心灵世界来描写人物。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人的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是人们自觉认识到并有一定目的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它是潜藏着的、未被唤起或不自觉的意识,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意识。一般状态下,人的潜意识是被压抑的。尽管潜意识常常不为人们所察觉,却更真实地反映人的心理,暴露出心底更真实的欲望。

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答题要领】

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话题五:情节——了解情节运行方式和情节安排技巧

【考点梳理】

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

⑴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

⑵“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⑶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⑷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⑸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⑹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话题六:结构——掌握常见的几种小说结构模式

【考点梳理】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话题七:情感——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考点梳理】

文学是情感的产物。无论何种文学样式,它在字里行间总是浸润着作者或浓或淡的情感,表达作者对世界的各式各样的情怀。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的情感及其处理方式尤其独特的地方,它对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随着情节的发展自然展露,从而收到更深层次地打动人的效果。小说的情感讲究酝酿,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话题八:虚构——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考点梳理】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生命。小说本身是一个独立自为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那个伸手可及的现实世界。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小说最终要表达

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小说阅读的目的,不是试图去寻找一个事实,而是通过文字去体悟某种思想,感受流淌其中的情感,进而走进文学的精神世界。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一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答题要领】

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四、选修课内写作素材整理

1、海明威与《老人与海》《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桥边的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2、丹柯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因为他有过人之处。《蜘蛛侠》中主人公的爷爷有句名言:“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在整个民族陷入危机,队伍中人心涣散,进退两难之时,丹柯站了出来。

与许多好莱坞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丹柯在领导过程中遇到种种麻烦。他所领导的人民也不是善良的,忠诚的。他们排挤丹柯,非议丹柯,也不相信丹柯。但丹柯始终是深爱着他们的,他想挽救这些可怜的人,挽救这个可怜的民族。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局使丹柯的形象更为完善。为了民族,他燃烧了自己,而获救后的人民却忘记了他。这是丹柯的伟大,却也是丹柯的悲哀之处。

回望历史,当时局动乱、水生火热之时,总会有“丹柯”来拯救衰亡的民族。屈原是如此,闻一多是如此,毛泽乐也是如此。他们的结局也许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丹柯式英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责任感,对民族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致使他们在民族最危机时挺身而出。 读完《丹柯》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便是鲁迅。和丹柯相比,鲁迅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同样是生活在混乱黑暗的环境,同样是面对无知,懦弱的人民,鲁迅高举笔杆,像是丹柯高举闪闪发光的

心脏,为民族在黑暗中披荆斩棘。虽然大街上的人们麻木无知,怯懦无能,但鲁迅还是爱着他们的,所以在文章中想唤醒他们,一起斗争。

面对这样的丹柯式英雄,我心怀崇敬,崇敬背后,还有一份感激。中华民族风风雨雨地走过了五千年,没有这样的英雄在危难时候挺身而出,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安定。

但是当丹柯燃尽了心脏,在草地上轰然倒下时,我们应该把崇敬和感激放在心里,永远铭记。

3、《炼金术士》 《炼金术士》不是一本单纯的奇幻冒险小说,作家保罗·科埃略在书中真正探讨的是人生的哲学。书中反复提到“天命”,作者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的。然而这个人生观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科埃略认为每个人,甚至自然界中的每个物种,其存在就是有意义的,并且是为了实现这个意义而存在的。对于人来说,这个“天命”就是去实现他最初的梦想。可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去完成自己的“天命”。牧羊少年的父母,从来不会想自己的“天命”,他们如同少年的羊群一样,满足于足够的水和食物;水晶商店的老板,他一生活在“天命”的梦中,他是为了实现“天命”而努力忍受着现实的生活,最终他的“天命”成为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成为了他活着的动力。而在实现“天命”的过程中,金钱、权利、爱情、安逸的生活时常诱惑着少年,让他动摇,若少年稍稍一松口,就会与他的“天命”失之交臂。然而老国王的话一直在少年的心中回响着:若一个人一心想着完成他的“天命”,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来帮助他。科埃略同样借用这句话激励所有有梦想的少年们。

《炼金术士》其实更像是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书中老国王和炼金术士分别给少年讲了两个寓言,而这本书的结局,似乎是一个更大的寓言。历经风霜的少年,当他终于来到金字塔脚下挖掘宝藏的时候,科埃略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真正的宝藏,早就藏在当年少年在安达鲁西亚放牧时,歇脚的一座废弃的教堂里。当然最终,少年还是回去挖出了宝藏,完成了他的“天命”。 这样的结局更加使得《炼金术士》区别于一般的幻想小说。科埃略似乎想告诉我们,“宝藏”并不一定在事先预想到的地方,或许当一个人克服各种困难,经过了无数个年头去实现他的梦想,可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是,完成“天命”的过程,就成为他一生的宝藏了。现实与梦想不一定是如书中描绘的那么美好,可是也不能因此否决梦想,因为只要努力过,一定会有什么东西留在记忆中的。 4、《礼拜二午睡时刻》

《礼拜二午睡时刻》写于1962年,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善良、温和、乐观、宽容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家“妇女能够支撑整个世界,能够使之免受破坏”的观点。作品的主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母爱!讲述的是一位贫苦的母亲经过长途跋涉,在中午十二点多——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到达了埋葬儿子的小镇,并得赶当天下午三点半的火车回家去。如此匆匆,只为看一眼被人当作小偷打死在异乡的儿子,在他的墓前献一束爱的花朵。在火车上,她对随行的小女儿的严格,体现了她的自尊,对女儿的关爱又表现出她作为母亲的宽容和坚韧。在小镇上,她轻轻地走路说话,尽量不惊扰午睡中的人们,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品格,不是一般的善良能够做到的。

小说给了我们这样的环境:炎热的夏季,层层热浪覆没的香蕉林带,荒凉的小镇,充斥着煤烟味儿的三等车厢。身穿丧服、手打黑伞的母亲领着小女儿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她们经过了长途旅行,顶着酷暑,在众人惊异不解或许还有鄙夷不屑的目光中,神色从容地昂首走出神父家的大门,向墓地走去。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作家甚至没有给她一个确切的名字,她安贫若素的神态,她勇敢地承认自己就是小偷的母亲时的坚定,她没有因为儿子的死而感到羞辱,她也没有偏袒和责怪儿子,更没有因为生活的坎坷而向苦难妥协。在她的镇定安详中透出坚定的生命意志,告诉我们她能承受住

生活的任何不幸,更让人感受到她那博大的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小说中,母亲说的话十分简洁平静,如“我要找神父。”、“我有急事。”、“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就是上个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我是她母亲。”神父问道:“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她这样回答:“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他很听我的话。”从她简洁的话语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位母亲强忍住丧子的巨大悲痛,以超常的勇气直面人生,直面生存现实,对苦难生活的深切体验,使她变得从容坦然。儿子由于生活所迫不能继续做拳手而无奈地做了小偷,她没有因此而剥夺了儿子享受母爱的权利,她让儿子的亡灵得到了温暖、安慰。当神父兄妹看到窗外人多,担心人们说话伤害到她们母女,便劝她带女儿从后门走,她婉拒了神父的好意,说:“我们这样很好。”

“她挽着小女孩的手朝大街走去。”——小说的最后这样写道。可见,这样一位母亲,不正是人性之爱的象征吗?她的母爱已经扩展到了敬畏生命、尊严的大爱,隐含着生命的博爱、包容以及对苦难命运的强大的抗争力量。 5、卡夫卡

卡夫卡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篇四】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测试题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测试题

1、下面各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

先锋之一。她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西方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叙事过程对于

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为特征的意识流作品。

B、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

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

以描绘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为主要内容的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作品的长篇小说《母亲》。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小说家,我们曾学过反映法国人民的厌战情绪和战争

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小说《流浪人,你若来斯巴„„》。他的早期作品的基调较

为灰暗沉郁,后期作品一反以前低沉压抑的情调,对社会的罪恶表现出强烈的愤

懑情绪,如长篇小说《莱尼和他们》。

D、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

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

《新月集》、《飞鸟集》等。

1、(答案)D(A 错在“第一部” B “激流”为“自传” C “法国”为“德国”)

2、《桥边的老人》的作者是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国籍)小

说家海明威。.请写出他的两部代表作品: 、 。他

的小说在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上可以用 原理来概括。

3、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是19世纪前期 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

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

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代表作品

有: 、 、 等。

答案:2、美国 《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冰

山 3、浪漫主义 《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青年》,长篇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等。我们现在所指的“托尔斯泰主义”指的是他曾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主要包

括不抵抗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三方面的内容。

B、“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

命时代。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哥德、席勒,法国的雨果、乔治·桑,英国的雪莱、

拜伦。

C、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海明威,美

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补认为

是继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之后的最受世人欢迎的拉美作家。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等被大量介绍到

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5、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

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人物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

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

视角。

C、小说情感的处理,一般是“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主题则忌讳太“鲜明”。情

感讲究一个“蓄势待发”,主题则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

构是小说的一个“容器”,用以容纳小说的内容;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

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凝固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答案:4、A。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少年》《青年》。

5、B。叙述角度是“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6、选出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作品有长篇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又译

《战地钟声》)、《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还有

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他提出冰山理论。一战在他

身上留下了二百多块弹片,有些弹片至死也没取出,1961年他用猎枪自杀。

B.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

诗人和小说家之一,除此之外,他还写剧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

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C.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

D.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

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

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答案:6、高尔基是苏联的

7、《清兵卫和葫芦》的作者是 (国家)的 (姓名),他是 派

的代表作家,他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 ”。他的长篇小说

代表作是《 》。

8、伯尔,是 (国家)小说家,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 (事件),

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作品《 》,这次选入课本的是他的另一

篇小说《 》。

9、《牲畜林》的作者 (姓名)是 (国家)当代最具世界影

响的作家之一。他擅长用 的方式来写小说。除了写小说,他还像德国的

格林兄弟一样,收集、编写 。他用两年的辛勤劳动,编写了一部可以

和安徒生、格林兄弟媲美的《 》。

10、《半张纸》的作者是 (国家)的 (姓名)。

答案:7、《清兵卫和葫芦》的作者是日本(国家)的志贺直哉(姓名),他是白

桦派的代表作家,他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甚至被誉为“小说之神”。他的长篇

小说代表作是《暗夜行路》。

8、伯尔,是德国(国家)小说家,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

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作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次选入课本的是他的另

一篇小说《在桥边》。

9、《牲畜林》的作者卡尔维诺(姓名)是意大利(国家)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

家之一。他擅长用童话的方式来写小说。除了写小说,他还像德国的格林兄弟一

样,收集、编写民间故事。他用两年的辛勤劳动,编写了一部可以和安徒生、格

林兄弟媲美的《意大利童话》。

10、《半张纸》的作者是瑞典(国家)的斯特林堡(姓名)。

11.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

打败他”的“硬汉”形象。他也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雨果,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旗手,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

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C. 高尔基,苏联作家,被列宁认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

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堪称是他最优秀的小说。

D.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

《飞鸟集》等。

答案:11、B(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12、写出下列条件中对应的作家、作品。

(1)迷惘的一代 《太阳照样升起》 美国 对应的作家:

(2)娜塔莎 史诗般的巨著 列夫•托尔斯泰 对应的作品:

《 》

13、下列作家中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是( )

A、川端康成 B、海因里希•伯尔 C、高尔基 D、泰戈尔

14、下列文学常识连线对应正确一项是( )

A.保罗•戈埃罗——巴西“继马尔克斯之后,最受世人欢迎的拉美”作家——《炼

金术士》

B.伍尔芙——俄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墙上的斑点》

C.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黎圣母院》

D.蒲宁——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安东诺夫卡苹果》

答案:12、(1)海明威 (2)《战争与和平》 13、C 14、A

【篇五】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篇六】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第一二单元)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总结(第一、二单元)

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桥边的老人》——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冰山理论”

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篇《老人与海》;短篇《白象似的群山》

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

意识流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

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等。

意识流代表作家、作品:

(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英)乔伊斯《尤利西斯》,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3、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代表。 《炮兽》——浪漫主义长篇《九三年》节选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被称作“法律的命运”)

《海上劳工》(被称作“事物的命运”)(以上称人道主义三部曲),

《笑面人》、《九三年》

4、蒲宁《安东诺夫卡苹果》——现实主义短篇小说

长篇:《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5、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

《丹柯》—浪漫主义象征性寓言体短篇小说,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

《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

主要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他“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部“非常及时的书”。

6、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娜塔莎》——长篇《战争与和平》节选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复活》、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7、泰戈尔——19-20世纪印度伟大诗人 《素芭》——现实主义短篇小说

代表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小说有长篇:《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

中篇:《四个人》;短篇:《还

债》、《弃绝》、《素芭》、《摩诃摩耶》、《人是活着,还是死了?》、《太阳与乌云》 1913年以《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第一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8、志贺直哉

《清兵卫与葫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9.海因利希·伯尔

《在桥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

海因利希·伯尔,德国小说家,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正点到达》(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小丑之见》(德国“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

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 (《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10、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牲畜林》——现实主义短篇小说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抵抗运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就是根据这段经历写成的。不久这部作品得了奖,他就此步入文坛。卡尔维诺当过新闻记者,后来从事儿童文学编辑工作。

他的主要作品有:《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阿根廷蚂蚁》、《不存在的骑士》等等。他的作品独具一格,擅长用童话的方式来写小说。所以他的小说也可以说是童话。除了写小说,卡尔维诺还像德国的格林兄弟一样,收集编写民间故事。卡尔维诺走遍意大利,付出了两年时间的辛勤劳动,终于编写出一部《意大利童话》,这部《意大利童话》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11、斯特林堡

《半张纸》——短篇小说

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有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小说《红房子》等,他还曾创作了瑞典文学史上优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女仆的儿子》(4卷),被认为是“欧洲自然主义剧作的典范”的《朱丽小姐》和《债主》,以描写群岛风光而著名的中篇小说《海姆斯岛上的居民》,以及中篇小说《在海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