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教案设计


【篇一】乡愁的教案设计《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3、体会台湾同胞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毛啊敏演唱的《乡愁》,创设情景)

据说毛啊敏在中央电视台一次大型晚会上演唱这首歌时,曾使全场观众潸然泪下。这收首歌何以如此感人?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一起走进《乡愁》

作者余光中简介(大屏幕显示)

二、诵读乡愁

1、生自由朗读,根据课文提示划分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2、师示范朗读后,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求(感情深沉语速舒缓)

3、生朗读(齐读、分组读或指名个人读)

三、解读乡愁

(一)、欣赏图文并茂的录音朗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他是通过哪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

2、分析四种意象,每种意象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乡愁?

3、想景悟情,通过想象,演绎诗歌内容,感受表达诗人情感。

(二)、欣赏诗歌

这首诗美在哪里?从结构、修辞、意境等去欣赏。

(三)背诵诗歌

四、拓展训练

1、仿句,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

乡愁是。

2、诗词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诗名句。

附:板书设计

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家愁

乡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

愁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

海峡—离开大陆对故土的眷恋国愁

||

托物寄情【篇二】乡愁的教案设计《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内容介绍】

《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4.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复述课文内容,体味人生的哲理。

【对象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教学构思】

1、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⑴、朗读课文,品味语言⑵、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

2、借助网络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借助网络,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3、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欣赏配乐朗诵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1、欣赏配乐朗诵,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2、利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百度、搜狐等网站查阅作者王家新及相关资料,欣赏诗歌,开阔视野积累文化,增强学生对文章写作背景、目的的理解。

3、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根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相信理想可以实现,要为之不懈奋斗。

【参考网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新语文初中资源网站、百度视频、新浪视频等

【教学过程】

课题《在山的那边》总课时2第1课时

教学

目标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了解“山”与“海”的意象。

教学

重点

难点1、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情感。

2、“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但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在山的那边》,相信这首诗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启示。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了解诗歌,了解作者情况,解决字词。

1、简要了解诗歌及朗读要求。

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的诗是什么样子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关于王家新(多媒体展示)

王家新:湖北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任《诗刊》编辑。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

3、熟悉诗歌,解决字词。

a、请学生打开课本,自己试读两遍。第一遍解决字词问题,第二遍尝试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

b、教师出示课件并请同学朗读生字词(多媒体展示)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

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

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诱惑:吸引,招引。

痴想:发呆地想。

喧腾:喧闹沸腾。

c、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

4、视频范读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问题:

*山的那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出所有的回答。

*你认为诗中的山和海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吗?它们还蕴涵着什么意味?

*你怎样理解“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诗句?

四、再读诗歌,领会诗人艰难的探索、永恒的追求。

五、自学讨论。

(问题:在大家朗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的感触最深呢?哪些句子、哪些词你觉得写得最好?为什么?请大家思考,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看法。)

诗歌欣赏《乡愁》余光中

六、作业。

1、字词练习

2、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回顾自己对诗歌的学习,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做简要记录。

读课文。查字典或与同学合作解决字词。尝试理解诗歌感情。

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先根据自己理解说出词的意思,然后再归结词的准确意思。

学生听读时,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

学生独立朗读,揣摩诗歌的情感。个别学生做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思考诗句的内涵,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并和小组同学交流。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把自己和课文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投入诗歌的意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对诗歌的学习有准备。

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好习惯。

不要以自己的范读取左右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有自己理解的空间。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

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更容易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为下节课深入的学习做准备。

继续加强诗歌与学生实际的情感链接。







计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困难艰苦奋斗理想境

【篇三】乡愁的教案设计《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

教学设想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开展教学,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料丰富起来,使学习更加多姿多彩。

本节课主要通过访问语文教学网站,让学生在网站内进行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课文分析、相关图片及音频资料、相关文章等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并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积累诗歌阅读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有一定的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标注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

能力目标:通过网络网站的资料查找,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听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师 导入新课:有人这样说,拿起一本中国的诗集,轻轻抖一抖,便会从中落下许多个“愁”字来。于是,海上明月是愁,人在天涯是愁,无边丝雨还是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

一缕乡愁从唐诗中飘来,缠绵多少相思的河畔;一缕乡愁向宋词中飘去,惊醒多少游子的安眠;而正是这缕乡愁啊,又引发了远在台湾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怎样的乡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乡愁诗人余光中,一起赏乡愁经典,品浓浓乡愁。

二、讲授新课

1、走近诗人余光中

师:首先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一站风景:一起走进诗人余光中。

生 点击:“走近诗人余光中”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饱含深情读乡愁

师:明月别枝柳梢头,斟满一杯乡色酒。让我们饱含浓浓的深情,进入本节课的第二站风景:饱含深情读乡愁。

生 点击网站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倾听乡愁

要求仔细聆听,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便是十分”。这虽是古人的玩笑话,但也足见读的重要。

师:请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这首诗,选择你最喜欢的朗读方式,伴着旋律,饱含深情读乡愁。

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

3、含英咀华品乡愁

师:采一朵海棠红,飘一片雪花白,让我们踏着腊梅的芬芳,进入本节课的第三站风景:含英咀华品乡愁。在对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生:点击网站含英咀华品乡愁思考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2)、乡愁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李白借“明月”这一意象,因此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佳句;李煜借“一江春水” 因此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3)、作者借这些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人的乡愁有没有发展变化?

5)、《乡愁》的形式美

以“这首诗 美,美在 。”说一句品评诗歌的句子。

示例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名词美,美在形象写出了乡愁;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他们增强句子的诗意;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些数量词美,美在他们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放飞心灵抒乡愁

师:在研读中,作者的思乡念国之情一定感染了同学们,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感情。在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四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物象能触动你的情思,引起思乡的愁绪。

下面请同学们放飞心灵的翅膀,抒写自己别样的乡愁。力求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我们进行才思大比拼,可以用“乡愁是 ”的句式来说一、二句话。

提示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依依的挥手。

生写话,教师适时做出中肯评价。

教师展示“乡愁是飘漾记忆中母亲做的饭菜的香味,乡愁是童年笑在嘴角边那甜甜的滋味,乡愁是生命中一段最浪漫最温馨的回味。”

师我们点击美文欣赏,欣赏别样的乡愁

生点击网站欣赏优美句子和片段

课堂小结 师 是啊,一座山、一棵柳、一片叶、一条河、一块苇地、一曲歌、一架木桥、一头耕牛,都能激起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这就是乡愁!

乡愁是一种美丽的故乡情结。不论你漂泊何处,也不论你身在何方,故乡始终魂牵梦萦在你心灵最深处。而这种故乡情结,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啊!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诗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它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情感。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华夏子孙难耐的乡愁。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愿我们的人生都能去体验一次乡愁,更愿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分离的乡愁!

5、课下延伸寻乡愁

同学们,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乡愁呢?让我们课下一起去寻找那千古不绝的乡愁文化吧!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最后一站风景课下延伸寻乡愁

生点击网站

作业布置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2、比较阅读: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寄语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附 板书设计:

乡愁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家国之思

【篇四】乡愁的教案设计《乡愁》教案设计

类 别: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

题 目:《乡愁》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作者姓名: 刘小霞

作者单位: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联系电话:13413367723

邮箱:lxx36911@126.

《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1、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

2、教学方法:本课定位为“讲读课”,而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因此,主要采用反复诵读的形式,适当辅以讲授法,共分为四个步骤:1、读中感;2、读中悟;3、读中想;4、读中比。

3、教学思路:紧扣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主要以诵读为主,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读中感——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比”。通过诵读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感情。

2、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

1.学习本诗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深刻的主题。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难点: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流程:

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一)导入新课:

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啊,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歌曲《乡愁四韵》是根据余光中《乡愁四韵》所谱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

(二)复习关于现代诗歌的特点以及鉴赏方法

1、现代诗歌的特点:形式自由,音律灵活

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语言凝练,含蓄灵动

联想自然,虚实相生

饱含真情,立意新颖

2、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反复诵读

知人论世

把握形象

理解情感

品味语言

分析技巧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因为此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初步学习现代诗歌的基础上,这节课进一步来掌握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先提问学生,老师再补充。

2、(大屏幕显示):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 为自己写作 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 、《灵河》、《石室之死》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乡愁的教案设计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来完成,先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才能更好理解诗歌的主旨,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四)朗读指导

1、听录音

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先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读,注意诗歌感情基调,标记出朗读的停顿与重音。

2、朗读指导:

师:录音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我们带入了诗歌营造的感情氛围当中。这首诗歌朗读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答案: 语速是舒缓的,语调是深沉的,感情是深挚的,节奏上停顿较多。

3、让学生按这样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 男女交叉读 同桌交叉读 师生齐读 )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五)读中悟

师:诗歌光靠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这就应该琢磨品味,领悟诗歌的情感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1、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去写,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作者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上?

2、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忧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师: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指名学生答。

明确: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四个时间词语对应了人生的四个成长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师: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诗人为人生四个阶段的乡愁分别找到了哪些承载物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代表。

(3)师: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象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事,他又能想到什么。这些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应有所联系。

生自读,想象讨论、回答。教师多点拨、启发、鼓励。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但教师可点拨用四季的递嬗来演绎四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历程。

①师小结第一节: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喻示人生的少年。所以可以想象为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起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回到她的身边。只有在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间,再小心翼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因为只有它可让自己的心儿飞越万水千山。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朗读提示: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生自读、范读、齐读。师点评。

②师小结第二节:少年成长为青年,就如夏季朝气蓬勃、感情丰富。在一个夏季的中午,作者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挤在拥挤的船中,他不由想起家中操劳家务的新娘,美丽贤惠的她一定在计算着他的归期,想起上次离家时,她无限牵挂的含泪双眼,充满着无尽的牵挂,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如能长相厮守又该是多么的幸福,可是生活却使我们分隔,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又想到即将见面,那时“共剪西窗烛”,再话两地相思情,又是多么的温馨。一丝淡淡的喜悦又袭上心头,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这张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朗读提示: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生:自读、齐读、范读。师点评。

③师小结第三节:中秋月圆人应团圆,但是当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归心似箭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慈爱的唤儿声,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再也感受不到母亲温情的摩挲了。含辛菇苦的母亲由于年老体衰,由于念儿成疾已经长眠于地下了,这方矮矮的坟墓,将诗人与敬爱的母亲阴阳相隔,生死两茫茫。余光中是个孝子。可是,还没来得及多听妈妈的几次唠叨,还没来得及再给妈妈洗几次脚,妈妈就永远地离开了他。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刻骨铭心的无法弥补的一生的伤痛了!后悔当时为何要离开母亲,内疚自己没有尽人之子孝,哀悼母亲凄凉的一生,痛恨隔断天伦的无情世事。这一切的一切只留下浓浓的悲哀。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浓浓!

朗读提示: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篇五】乡愁的教案设计《乡愁》教学设计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篇六】乡愁的教案设计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余光中之《乡愁》教学设计

郧县杨溪中学 程国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法: 诵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由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导入

师:同学们,有谁会唱《我的中国心》吗?

师:好,请我们一起唱这首歌。

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黄山”“黄河”“长江”“长城”“中国心”九个大字。师:同学们,这是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一首抒情歌曲。请问,此曲中抒的是什么情? 明确:“中国心、爱国情”

师:(表情变得严肃)是的,是中国心、爱国情。也是归国梦。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你们知道邓小平爷爷还有什么心愿没完成吗?

明确:“台湾还没有回归”

师:是啊,台湾,和大陆仅一水相隔的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那台湾人民会不会想念祖国呢?

明确:“会”

师:当然会,有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证,请大家翻到书,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的感情。

二、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乡愁的教案设计

1、 学生自读

2、作者介绍: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3老师指导

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4、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划分节奏和重音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 (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 (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5、师:好,读完了,大家知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吗?

“知道,也是爱国情,归国梦”

6、师:很好,你们真聪明,我现在再给大家朗诵一首诗,请大家仔细听,感受它里面的感情。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解,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为餍yàn中国的眼睛,饕餮tāo tiè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7.练读、展示。学生自行练读,然后点学生读。

8.学生试着课堂背诵。

三、赏析诗歌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少年时 ——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 ——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 —— 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四、课堂小结

师:好,我的可上到这里,我有最后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吗?二组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说:“教我们领会诗中的爱国情”。

是的,《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忆写乡愁的古诗,看看谁的积累最多,阅读面最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月是故乡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板书设计

乡愁 ( 爱国情,归国梦 ) 少年时 ——邮票—— 母子分离 成年后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 ------坟墓------ 母子死别 现在 —— 海峡—— 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时间为序 感情为线索 思亲、 思乡思念祖国

【篇七】乡愁的教案设计乡愁优质课教学设计

《乡愁》优质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 .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乡愁的教案设计

教学难点:

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1.齐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2. 老师也来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听读,如果你认为读的好的地方就把语气在书上标注一下,同时在课文上标注重音。

教师读完,学生点评,从而让学生总结出这首诗怎样读是最好的。

3.再读全诗,注意:语气、语调舒缓深沉,语速稍慢,要注意节奏,要抑扬顿挫,要饱含感情,层层递进,感情越来越深,第4小节达到顶峰。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过渡语: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1.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母

子——,夫妻-——,母子——,家国——。

生答,老师归纳并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

2. 第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否重复了?

学生答,老师点拨:第1小节是生离,第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读第1、3小节要读出递进感。

3.再读1——4小节,读出个人之思,读出家国之思,读出作者对大陆的一片深情。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我们感受到单调凄凉的秋景和作者心中落寞断肠的情怀。这个意境主要是我们通过这首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1.找意象:诗人是借助那些意象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描画面:诗歌的语言言简意赅,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

(品语言:“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富有结构美)

3.悟感情: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乡愁的教案设计

邮票(小)————母子情 船票(窄)————夫妻情

坟墓(矮)————生死别 海峡(浅)————家国恋

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犹如百川奔向东海,又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之思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4.再读全诗,读出意境和感情。

五、丰富联读,读出诗情

“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暮云遮”,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

1.拓展背景,升华感情,将感情推向高潮。余光中为什么对大陆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说:“随着日子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齐读全诗,体会诗人蕴蓄了20年的思乡之情。

2.延读诗情: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小时候你就读过李白的《静夜思》。请你再背出几句古诗词中写乡愁的诗句。

六、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 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 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 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教学反思总结: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情美的诗歌,教师要用心去教,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声情并茂。本课的设计思路:“深情诵读,读出诗韵;细腻品读,读出诗意;优美解读,读出诗境;丰富联读,读出诗情。”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诵读的环节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声情并茂。整堂课都是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之中完成,没有包办代替,没有灌输,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

【篇八】乡愁的教案设计《乡愁》最完美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 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学生对现代诗歌这种纯美文字的渴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们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读书写诗的神秘感,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乡 愁 教 学 设 计

达孜县中学 康昆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仿写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1、青春寄语(幻灯片1)

能在这里和同学们见面,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同学们总让我忍不住回忆起自己中学时光。

我一直认为同学们这个年龄阶段最美丽的,是一个如花如诗的季节,有燃烧不完的青春,释放不完的激情和永不停息追求梦想的步伐。

所以,今天老师有一个梦想,希望和同学们通过一个诗歌游戏来完成,算是我对逝去的时光的一个纪念吧,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游戏,懂得珍惜这如花如诗的季节,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2、引入游戏(幻灯片2)

游戏:记忆大比拼(游戏规则:准确、流畅重复)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 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

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衔接教学)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听到了什么,但是我听到了很多开门的声音啊。非常谢同学们,老师的梦想就是能听一听这些声音,和大家分享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因为分享能给老手带来快乐。

是啊,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声音用耳朵是听不见得,必须用心去感受,才能听见。比如幸福、快乐、思念……【引入】

二、 进入课文

1、 显示课题(幻灯片3)

2、 分小节记忆比拼(幻灯片4)

三、 脑筋急转弯

三句话了解作者(幻灯片5)

1、余光中是我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现任台湾地区高雄市中山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2、1928年10月21出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5月全家迁居台湾,1971年银思乡心切,用了20分钟写下此诗。

3、余光中1956年结婚,1958年去美学习,1964去美授课、1966年返台。

问题抢答:

问题一:余光中去世了吗?现年多少岁?85

问题二:余光中离开大陆时多少岁? 21

问题三:余光中写此诗时是多少岁? 43

四、整体感知(幻灯片6)

1、美美地听(注意语速、节奏、强弱以及字音)

2、读音强调(小贴士1——幻灯片)

这【zhè】【zhèi】 那【nà】 【nèi】 【nā】

五、 分节讲解

【一节】

1、(幻灯片7)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背景促学(小贴士2:幻灯片)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便做了流亡的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的取信的地方,我每天去看两次,排着长队,怀着紧张的心情,寻找母亲那熟悉的字迹.要多少次失望后才能收到一封信.于是,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烂背于心.小小的邮票有一个圆圆的邮戳,小圆圈内的城市呀,那里有我的母亲,有我的家!

3、抽读——听朗诵——再抽读

【二节】

1、(幻灯片8)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2、背景促学(小贴士3:幻灯片)

美国的冬夜如此凄冷,寒风无情的撞击窗户.我紧纂着那张回程的船票,盼望着归期的来.我的家乡,我那朝思暮想的新娘,你睡了吗?你是否和我一样在回味我们两小无猜的童年时光?闭上眼,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脑中浮现.临行前,你帮我整理行装,把每一件衣服都看了又看,生怕扣掉了,开了线!就让我把对你的思念留在这一张小小的船票上吧!

3、抽读——听朗诵——再抽读

【三节】

1、(幻灯片9)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2、背景促学(小贴士4:幻灯片)

我急急地赶回来,却还是晚了 ,没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母亲哪, 是你,拉着我的小手逃过了南京大屠杀,躲过了重庆的大轰炸.而如今,一方小小的坟墓,阴阳的距离,薄薄的一层混泥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母亲的慈魂呀,你是否踏上了回乡的路?回到了那个江南的小镇?

3、抽读——听朗诵——再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