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马路变了


【第一篇】家乡的马路变了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作文(共8“这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回家看电视呢!”今天,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的好奇心一下子涌了上来。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是想买空竹吗?”我点了点头。“想买就买一个吧!不过回家可不要练着练着就半途而废了哟!”我举拳发誓:“寒假里我一定要练出至少一招!”妈妈付了钱后,卖空竹的那位大哥哥又教我:“抖空竹之前先要在地上滚一下,这个步骤就像发动机让汽车开动一样,向哪里滚就抬哪个手......”这位哥哥边讲边演示,可我还是学不上,他就安慰我,说:“你按我教你的方法回家好好练,一定会成功的!”我想:他真是太好心了,假如我以后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一定会报答他的!

我在妈妈的帮助下苦练了两天,终于练出了“一次成功,坚持好几分钟”的效果。我相信,现在开始练不算迟,只要我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古文化,现艺术

我国是一个文化丰富的文明古国,在以前的封建帝制中,留下了许多的古文化,像今天还屹立在中国北京的天安门,是以前中国古文化的见证。

我国文化不仅丰富,还多彩。各种各样的文化在今天还流行,像古代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端午节,在今朝,人们还是像以往一样是过节。我国的节日独具特色,西方国家一般过的大节,都是圣诞节,只有我们中国就过年。西方人过圣诞节,一般有圣诞老人送礼物,但我们中国人却不是这样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我们中国人过年一般都是给红包,给压岁钱。有了钱要买什么,就去商店里买东西。一般我们都是买东西吃。我们过年,还要守岁,到十二点以后才能睡,到十二点也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家家放鞭炮、焰火,高兴的迎接新年的到来。到了第二天,我们中国人要很讲礼貌,不准说一句不吉祥的话,不然长辈们会生气。所以长第二天起来,我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尽量说吉祥话,但看到别人,就要微笑向他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特色”

我们中国的习俗也非常值得学习,所以我们文化艺术非常值得学习,所以我们现在人的生活,过的是越来越好,老人要是年轻是为国家做了贡献。比如说当人民教师,老师就可以收国家发来的钱,自己种粮食,还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

所以我爱中国,因为它的艺术文化和贡献都比别的国家让我着迷、沉醉。


游浙江美术馆,一览艺术文化

趁着国庆长假,我们小队游览了西湖边的浙江美术馆,体会艺术大师们的杰作。 等成员到齐,大家便进馆了。一进馆,我们都感受到了一股浓烈的艺术气息,我感觉这里会有许多艺术品,诗词书籍,陶瓷器具,源源文化等待我们去游览。 首先上了三楼,映入眼帘的,是齐白石三个大字,毫无疑问,这儿定是齐白石的作品展览区了,像齐白石这样家喻户晓的画家,用一整层楼来展示他的作品,也不为过。再进展区细细欣赏,齐白石的虾,不仅形态逼真,活泼有趣,而且画面生动,毫无死板,图上两只小虾触角斗来斗去,不知是用什么方式争高低。线条粗细分明,轮廓有明有暗!简直就是一张黑白照片!换做是我,肯定用毛笔在宣纸上呈现一幅“泼墨大作”,虾肯定被画得像煤球一样!我再一次被齐白石的画技震撼了。美术馆里的器具也令人大饱眼福!一幅大唐贵妃的泥塑,把贵妃描绘的惟妙惟肖,体态优美,雍容华贵,连五官也塑出了贵妃的气质;还有一件瓯江“彩鲤”太白尊的龙泉青瓷,表面湛蓝无瑕疵,想必是件完美的瓷器,虽然不知作者是谁,但这精湛的手艺,实在让我们叹为观止! 出了美术馆,大家仍对每幅画、每件陶瓷和泥塑印象深刻,美术馆里收藏的都是绝对完美的艺术品,受过熏陶的我们,仿佛每人也变得更有艺术气息了。|||


争看民间艺术汇演

盛世龙年,新春吉祥。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上午9时整,濮阳市2016年元宵节大型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在市中心广场的南端隆重举行。我们全家进行总动员,争看民间艺术沿街展演盛况,真是不虚此行。

汇演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承办,旨在活跃元宵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同时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全市科学发展、赶超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花车媲美,锣鼓喧天。各单位、社区和民间团体的表演人员,组成了一支阵容庞大的表演队伍,舞龙、舞狮、高跷、杂技、秧歌、旱船、腰鼓、盘鼓、花车等,各种具有民间浓郁特色的艺术表演一一登台、精彩亮相,使濮阳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节日气氛。一辆辆装饰华丽的彩车光彩夺目,一面面铿锵的锣鼓咚咚作响,一面面艳丽的彩旗迎风飘扬……热闹欢腾绕城游:自中心广场南门始沿建设路向东至金堤路,沿金堤路向北至胜利路,沿胜利路向西至开州路,历经两个半小时。

龙狮翻腾,人山人海。为参加这次活动,各系统都选调了精兵强将,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刻苦排练,大多以横幅队、形象大使队、军乐队、礼仪队、彩车队、卡通人偶队、舞蹈队等组成了一只只长龙,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分享幸福欢乐,形式多样的展示着濮阳市人民的飒爽英姿!也为龙乡人民带来了美好文化艺术享受,吸引数万名群众前来观看。

此次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借着“一创双优”东风,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充分展现了濮阳市民间艺术文化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巨大热情,激发了全市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信心和决心。明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参观艺术中心

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参观。 首先,我们看见的是城市足迹,这里的地板上有记载中国历史的标记,我们向前迈一步就相当于跨越了一千年的历史,我们又来到了藤花落的地方,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小部落集体生活的画面。他(她)们有的跳舞、有的捕捉野兽,仿佛在庆祝节日。解说员阿姨说:“我们下面会看到三十年后的中国。”果然,我看到了像‘小人国’般的社区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小人国’上,十分美丽,我出现了疑问,这些红色和绿色的灯光是干什么的?我立即跑去问解说员阿姨,阿姨说:“绿色是表示高速公路,红色的是表示铁路。”这些‘小人国’般的县有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活动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走出艺术中心,希望下次还能进去参观。 李恒毅 解放路小学3(13)班 指导班主任:朱文平


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我们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东营明德小学长期开展“读书伴我行”活动,学校利用了黑板,诗文,诗画,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有诗园,内容都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材料,还有手抄报等等。“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经典诵读定会有所提升!禄丰县东营明德小学四年级韦毅蓉指导教师:罗春艳联系电话:13769290192


艺术的瑰宝-----中国剪纸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各种个样种类繁多的艺术,剪纸就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是民间传统艺术中一朵奇葩,它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族。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忍不住要啧啧称赞,连连叫决。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顽皮可爱的猴子,左右手各拿着一个粉里透红的桃子,正准备大吃一顿呢!嬉皮笑脸得得意忘形地向人们表演着熟练的吃技,正在哗众取宠献媚邀功呢。猴子的四周有十五个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福字,祈祷着千家万户连年幸福安康。外边是“四季平安”四个大字,祝福着华夏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最外圈是八只红色振翅欲飞的蝴蝶,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太精美了!它体现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手工艺人那样剪出一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成为中外小朋友友好的使者。


让艺术走进学生

让艺术走进学生让艺术走进学生临清市康庄希望小学郭爱华人都是爱美的,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人人都有一种爱美的心理倾向,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要求.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在任务与目的上是相通的。二者的任务是:培养与发展人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孩子们更好的创造美与欣赏;培养与发展孩子的内在审美心理结构,有助于孩子们向真正的人生成。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是紧密联系的.美术课是一种视觉思维教育。尽管视觉教育是空间的,但我们可以以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心目中认为美的事物,重视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我校的美术长廊中,以真情童心,艺彩飞扬为主题,拓展出三个内容:知廉洁、学感恩、爱生活。知廉洁中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点滴的心来学习怎样做一个廉洁的人,如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通过情景画面的形式来表现,在配上文字说明,使得学生的作品更为的丰富有内涵。学感恩中为期一个学期的“感恩活动”已经让学生非常深刻的明白要感激父母的关心,感谢老师的教导,同学们的帮助,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深深地谢意。爱生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息息相关,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理解,制作出的作品尤为的新颖有创意,有剪纸、儿童画、情景画、音乐鉴赏等,使得我们的长廊艺术气息浓厚。我校还开展了“书香班级评比活动”的活动,每班以他们独具班级特点的书画来展现,显示出人人有作品,人人都展示的目的,让我们的学生都有着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在一片欢歌载舞中圆满结束了。本届校园“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我们、选取了《和谐成长》为全校合唱曲,通过激昂的旋律和催人上进的歌来增强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发挥广大学生的个性特长,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形式的重要方面,全面展示文明、进取、协作、创新的精神面貌。艺术教育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广大同学积极投身到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力求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艺术氛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节充分体现了我们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展示了我们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同时也让他们受到了一次极好的艺术教育和美的熏陶。在活动中,学生既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又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此外,在“鼓号队评比活动”中,他们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所有这些,为他们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发现了更多的艺术人才,在每个项目的比赛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自主能力加强了。唱响青春乐章为让同学们在知识和艺术的殿堂中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营造了团结向上、活泼欢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第二篇】家乡的马路变了家乡近十年的道路变化

家乡近十年的道路变化

我的故乡在到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山区与半山区结合,人民主要聚居于坝子里。我的故乡经济并不发达,十年前那里很穷,全县除了一条楚大高速公路和一条320国道,乡村之间几乎没有像样的公路,最好的也就是唐石路,很多地方都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十年来,我们县的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国道进行了翻修之外,各个乡镇之间也修了很多的公路,唐石路不在是主角。

先说一下那条国道,它的前身就是滇缅公路,抗日战争时期修的,通往缅甸支援东南亚抗日。之后几经翻修,在七十年代修成里沥青路面。这天公路的交通量很大,好几个镇之间的流通,已经通往县城都要经过这条公路。在08年的时候,路面已经磨损的很严重,于是那一年进行了全维护,在祥云县内大部分地段进行了路面翻修。

楚大高速公路是我小学三年是修的,那时大约是1997年,它的全名叫做楚雄大理高速公路,现在这条告诉公路已经连到了丽江那边的瑞丽,改名为楚瑞高速公路。这条高速路是全县唯一的高速公路,经过下庄和云驿两个大镇,并有收费站,还通往县城。现在因为买车的人多了,在祥云县城收费站的路口时不时会发生堵车,虽然添加了两个出口,可只是能暂时的缓解交通压力。

县府所在地祥云县祥城镇,海拔1980米。祥云县辖7镇2乡(祥城镇、云南驿镇、下庄镇、普淜镇、刘厂镇、禾甸镇、米甸镇、鹿鸣乡、东山乡)。4个社区,132个村委会。居住有汉、白、彝、苗、回、傈僳等6个世居民族,2003年末人口为44.6万人。

普淜镇与楚雄州的南华县接壤,320国道也就是从这里进入祥云县,普淜镇通过国道进入下庄,这是主要通道。鹿鸣乡相对贫穷,至今还是乡,它是一条四级公路在云驿镇的榜桥接通320国道。这条公路在去年也就是09年的时候铺成了沥青路面,一直通往鹿鸣街上,另外一段至今还是唐石路,通往鹿鸣山区更偏远的地方。

现在说一说我的家乡,刘厂镇。刘厂镇地势相对较平,是典型的坝子。我们镇于99年撤乡设镇。我们镇的公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下庄镇到禾甸镇的禾庄公路,一条是从街上通往320国道的公路,那个路口叫做旧站。先说说禾庄公路,这条公路联通三个镇,在我有记忆的时候就修好了,是一段是唐石路一段是土路。在04年的时候,从下庄镇到刘厂镇这一段修成了沥青路面。从刘厂到禾甸这一段是土路。07年的时候从流产到禾甸这一段修成了唐石路。10年,也就是刚刚过去这一年又修成了沥青路面。另外一条镇上通往旧站的道路前一直是唐石路,在08年的时候开始铺沥青,于09年初完工。

现在来说一下禾甸到城里的公路。那条公路有点名气,现在已经被定为省道。在八十年代初修建的时候就规划的比较宽阔,两排种了白杨树,我寒假的时候经过一次,那两排白杨现在相当漂亮,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时因为这条路规划的好,还被当作示范工程,省上的领导都来视察,可谓出尽风头。在07年以前这里一直都是唐石路面,那一年铺设成了沥青。

路面宽阔、平整,交通压力不大,行车很舒服。现在从我家去城里可以走这条路。就是先从家里去到镇上,让后经禾庄公路到达禾甸镇上,然后在走禾甸镇到城里,一路都是沥青路面。而07年之前这一路都是唐石路,走的人很少。另外一条就是从家里到镇上,然后从镇上到旧站进入国道,然后直通城里。这一路现在也全是沥青路面。

我们镇上现在还有一条新修的公路,就是从我们镇通往东山乡的公路。东山乡是我们县里最穷的乡,他们的交通也很不发达。04年之前,我们镇上通往东山的道路是土路,07年的时候修成了唐石路,今年刚刚完工铺成了沥青。全路一个28公路,四级路,造价六千多万元。

目前为止,我们镇上通往相邻的镇以及城里,都是沥青路,可谓四通八达,而且有不止一种选择。还可以走高速公路。

现在说一下我们镇里村与村之间的道路。我们镇一共有七个行政村。我家的那个村叫做江尾村。七个行政村中刘厂村是最大的,人口超过一万,其次大波那村也挺大,这两个村连在一块。街镇就在在这两个村里。我们村在山脚下,往北走同乡镇上,往南走通往王家庄村,往北走通往小波那村。

以前这三条路都是唐石路,今年回家我们江尾村通往小波那村的路有一段已经修成了水泥路面,另外一段正在修。通往王家庄村的路也是一样,一半是水泥路,另一半正在修。通往镇上的路目前并没有变化,不过修成水泥路已经提上了日程表。不用一年的时间肯定是四通八达,不管骑自行车还是摩托或者汽车都很好走。

现在说一说我们村的道路。我们村在山脚下,村子成条状,村里主要有两个姓,一个姓张一个姓何。我们通常都说张家何家,把村子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条主要的道路连通张家何家,张家的通往小波那和镇上,何家的通往王家庄。这条路随着村子的建成自然形成,所以弯弯曲曲,歪歪扭扭,有的地方宽有的窄。我读小学三年的时候修成了唐石路,十多年后一直是唐石路,比起以前的土路是好走多了,特别是下雨的时候特别明显。08年的夏天,我暑假的时候镇上拨了十五万元修水泥路,整个张家这一段修成了水泥路。11年的冬天修何家那一段,也是水泥路。现在比起以前是好走的太多了,我儿时下雨天去上学,走在泥泞的路上,举步维艰,感觉到的艰苦,从来也不敢想象会有一天即使下雨也不愁。今天的孩子去学校上课真的是幸福了很多。我们必须感谢政府的支持。

不过这条道路也有些不足的地方,现在村名闲谈时总是会抱怨。道路修好了理应没有人抱怨,可爱的村名也并非不买账,而是因为在修路的时候原来并不够宽的道路修的更窄了。而且路面提高了,原本的路面缘落空,如果两辆对头车相遇,根本错不开,得在路口处错车。这是相当麻烦的,很多时候路会堵死了。而道路越修越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镇上给的钱不多,二村里面并没有凑钱,预算吃紧。另外一个原因是有的村民觉得道路侵占了他们家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不管怎么闹都讲不清理所以原本弯曲的宽窄不一的道路显得更加别扭。如今道路已经修好,很难有所改善。

村子里大大小小的胡同也不少,基本上现在村里的路已经没有土路了,最差的也是唐石路。有点路段上村名集体出资修成了水泥路,还修了路边沟,排水不是问题,交通的主要难题就是原先建房子的时候规划不好,很

多路比较窄,也较崎岖。车子是开不进去的。所以现在村名有钱了都把房子建在道路方便的地方。

由大到小说了我们县我们镇我们村的道路情况。其中还有几条道路也是很重要,其中包括通往旅游景区的和工业道路。我们县最著名的风景区是水目山。他是佛教圣地,在山上,道路不好走,而现在全线修成了沥青路面,虽然路很陡,坡很大,但是行车还是很方便的。家乡的马路变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县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不仅道路,在农业、教育、医学、工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变化也是相当的明显,全是往着好的方向走,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十年前,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然后摩托慢慢的多起来,再接着有了汽车。现在路上的摩托车数量几经超过了自行车,很少还会看到有人骑自行车。几乎每家都有摩托了。而这两年汽车的数量也开始剧增,每个村都有几乎人家是开汽车的。村名的房子也有很大变化,现在小洋房的数量也很可观了。农田的沟渠也基本上上修成了水泥沟,流水顺畅,方便农业。方方面面,让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第三篇】家乡的马路变了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

这几年我们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蓝了,水绿了,路平了,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

我们的山过去是光秃秃的,在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时候,我们村的山上都种上了树,有核桃树、枣树、苹果树、柿子树等,这样既改善了环境,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人们又多了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这样做真是一举三得啊!池塘里的水又满了许多,哗啦啦的流水从高处流入池塘,小溪的两边柳树成荫,柳树上的叶子伴随着微风翩翩起舞。池塘里面还养了许多鱼,每到夏天的时候,人们去池塘边乘凉、钓鱼,好不惬意,到处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村里还在溪流的中间架起了一座桥,夏天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小溪边洗衣服,溪水清澈见底,还能看见小小鱼、小蝌蚪在里面游来游去。

当你走进我们的村庄,就会看到一条条整齐宽阔的水泥路,而以前的街道崎岖不平,如果遇到下雨天,一出门,衣服上就溅满了泥点,孩子们,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现在家家户户的门前都铺上了水泥路,两旁还种上了四季常绿的冬青,姹紫嫣红的月季花,看上去,既整齐又美观。

现在我们的村里的人大都住上了崭新漂亮的房子,有的还盖上了楼房,窗明几净,家里有彩色电视、自来水、暖气,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脑,人们可以在网上聊天、购物、谈生意等,家里的摆设一应俱全,现在家家都有空调、冰箱,村里又新开设了好几个超市,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购物。

以前庄稼成熟的时候,全家人都得“出动”,爸爸、妈妈、哥哥干得汗流浃背,现在有了收割机,这样人们就会很轻松地把庄稼收回了家,看着大袋大袋的小麦扛在父亲肩头,我们乐的简直合不上嘴了!

我们美丽的家乡有如此大的变化,这都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使人们受到

实实在在的好处。家乡变化真是太大了,说也说不完,从现在起,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的家乡建设的更美!

【第四篇】家乡的马路变了家乡的马路

家乡的马路

兴宁是我的家乡,虽然它没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繁茂秀丽,但我依然深爱着这片土地,喜欢勇于探索、创新、勤勤恳恳的客家人。

古人常言“想致富,先修路。”自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奏响了新时代城市化建设的进行曲。城乡一片新面貌,在我的眼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家乡的马路了。

在兴城区,无论大街小巷,都被灰色的柏油马路取而代之,再也不是昔日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路道。宽敞的柏油马路可并排行驶四辆汽车呢!马路上设置了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红路灯,路灯等,不像以前,行人、自行车、汽车等都挤在一个车道上,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市民重视环保绿化,道路两旁都种着绿油油的树木和花草,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郁郁清香。

许许多多的车辆如同快乐的音符“跳跃”在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四通八达的马路给人们带来了交通的便利,给家乡的人民带来财富。马路旁的高楼大夏拔地而起,住宅小区、办公楼等各具特色,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205国道边的农田里种满了水稻、水果、蔬菜等,到秋天收获季节,五谷丰登,蔬果累累,勤劳的农民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晚上,马路旁的路灯照射在黑暗的马路上,平坦、宽阔的马路就像一条长龙盘绕在我们这座美丽的小城中。这时,忙碌了一天的市民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在街道边散步,谈笑风生,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家乡的马路是我们通往成功的一条大道。传承和发扬客家精神的青少年,应该勤奋学习,勇于探索,长大后为家乡做出贡献,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五年级:黄宇浩

【第五篇】家乡的马路变了三年下品德与社会《家乡的路》说课稿

三年下品德与社会《家乡的路》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乡风貌》中第一课《家乡的路》。(板书课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最后一课。学生在上学期“黑土情”单元课文内容里,领略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气候特点,对家乡有了初步了解,也由此引发了学生急于对家乡深刻了解的欲望。

本单元是遵照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第二条“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从感受家乡路的变化来看家乡的经济发展。

通过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对家乡的昨天、家乡的今天、家乡的变化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增加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现在三年级的学生大都10岁左右,他们生活在一个交通发达的时代,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孩子们一生下来见到的就有平坦的柏油马路、蜿蜒的高速公路,他们对道路变化的感受不深,更不能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变,为了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我决定以本课为契机,拉进教材和学生生活的关系,让他们明确“其实品德与社会”就在我们生活中。

结合以上分析,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出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搜集图片对比过去的路和现在的路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与路的变化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询问、上网、阅读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各种各样的路,知道它们在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课前学生搜集资料信息量程度如何,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真实的信息,才能使学生在教学中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为了把握好这个关键问题,我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课件出示)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课前调查,了解家乡变化的信息,感受家乡交通的变化。 2、教学难点: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感受家乡路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五、教学设计特点 (课件出示)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坚持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原则。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的理解,媒体使用坚持实用性、形

象性、操作简便的原则。

2、学生准备:有关家乡路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1、生活中体验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每天上学走的那一条路一定很熟悉吧!你能介绍一下那条路的样子吗?这条路你已经走了三年了,三年来路有什么变化吗?路周边又有什么变化?

设计理念:提问是最直接的教学方式,既开门见山,节省时间,又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

2、采访中了解

师:从同学们回答中可以看出环境一天比一天美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三年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那你知道二、三十年前的路是什么样子吗?把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的和同学交流一下,然后汇报。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是啊,落后的交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制约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以后,修路成为家乡建设的头等大事,家乡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图片。(课件出示:老路与新路的对比)看完课件后,师让学生说感受,并板书:

过去的路:坑坑洼洼 泥泞小路 现在的路:宽阔 笔直 柏油马路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路越修越宽,生活越来越好,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3、调查中对比

道路越修越宽,我们的出行也越来越便利了,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过去和现在的出行情况。家乡的马路变了

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并板书: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了,我们根据个人出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如果走公路就可选择汽车;如果走铁路就可选择火车;如果走水路就可选择轮船;如果是航空就可选择飞机。(附板书)

公 路: 汽 车 铁 路: 火 车 水 路: 轮 船 航 空: 飞 机

板书后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这四种交通工具,因为在咱们这个地区同学们最熟悉的只是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学生认识四种交通工具后,老师提出:交通工具多了,我们出行也方便了,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把过去和现在从家到某地的出行情况做了调查,现在就汇报一下吧,师课件出示调查表:

生汇报后小结:今昔对比,交通工具的变化节省了出行时间,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带动了路周边发生了变化,师出示“路周边环境变化课件”。家乡的马路变了

设计理念:这部分是对过去出行和现在出行的方式、时间的对比以及路的变化给人们

的生活水平带来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在自我中发现,自我探索中完成了认知,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践性。

4、情感中升华

路的变化既带动了周边环境的变化,又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我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乡的路还会越来越好,生活还会越来越美,现在就拿起你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家乡的路吧!

以上几个环节,我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空洞说教”的局面,提高品德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七、作业

找一段你最喜欢的有关路的变化的视频,下节课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一下。 设计理念:进一步感知与体会如今生活的变化是离不开家乡路的变化。

【第六篇】家乡的马路变了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 三篇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一)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许多的事物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家乡变化可大了,我给你讲讲我家乡的变化。

放假了,我和妈妈一起乘着火车去我的家乡-----陕北。经过将近一天的漫长路程终于到了。我们拿着礼物下了车,一看,原来的泥泞小土路竟然变成了柏油路。记得以前下雨的时候小路到处都是泥泞的土,估计到了奶奶家鞋上到处都是泥,真让人发愁。现在走路可真方 便, 即使下雨也不怕了。

我们到了奶奶家,奶奶家变化也很大,竟然住上了二层楼,而以前那房子简直丑陋极了,要什么没什么 。现在竟注上了二层楼,让人不可思议呀。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真是一年比一年好。希望我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发达。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二)家乡的马路变了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灵宝市。我们这里寺河的苹果和大王的大枣都很有名,非常好吃。当然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如:娘娘山、函谷关、燕子山、亚武山、汉山和鼎湖湾,这些美丽的景区娘娘山、燕子山和函谷关我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了,景色都很美,以后有机会还要游览灵宝其他的景区。

最近几年家乡的变化很大。听妈妈说,几年前焦村与函谷大酒店这段路的两边就是高高的土山坡,一路骑车都会一身土。现在看来,建材商贸和汽车商贸都热闹的运营着,居民区和酒店让这段路改变了原样。尤其是晚上的这里,路边的路灯一直延伸到市区,夜景非常漂亮。

家乡的变化真是处处可见,马路变宽了,路灯变亮了,楼房也变高了,居民小区的卫生也变干净了。灵宝在变化,灵宝在发展,我爱我的家乡灵宝!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三)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各方面的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如今,我们乌兰浩特这个小地区家家也都安装了互联网,家家都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几年前,我家也安装了互联网,那叫一个方便!

我大姐在长春上大学,我很想她,就想见大姐一面,可也不能到她学校去啊,于是就在电脑上安了摄像头,再一上QQ,好棒啊!这互联网可真快捷!

不光是科技变化,在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

就说眼前的吧!我们学校开学盖了新防震教学楼,面且安了塑胶跑道、领操台和活动设施。开运动会时,老师们再也不用辛苦地一圈圈地推着画线画跑道了,我们也不用再在狭窄的沙坑上跳远以及扔铅球了,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身手。

饮食方面也有了改善。现在人们注重了健康,都吃上了二龙屯有机米和无公害绿色蔬菜,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家乡的变化正在飞速发展,无论是在科技、饮食、建筑等方面都永不停歇

【第七篇】家乡的马路变了家乡的路

家乡的路

南京 刘庭安

2009-7-7《新华日报》

我的家乡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一个河塘密布的小村庄,这里有我的童年。记忆中的童年家乡太穷太苦,印象深刻的是四处坑洼洼、最愁路难行,一到雨季,水天一色,不知路在何方,仅靠小舟穿行。水退了,人们踮起脚探行在垒起的田埂上,稍有不慎,便跌倒沟旁。要到县城,十多里路,来回得整整一天。

上世纪50年代,我到离家五里路的一所小学上学。一年四季,早出晚归,一半路是泥泞的稻田田埂,一半是狭窄的沟河堤岸,途中还有三座摇摇晃晃只能一人通过的小木桥。一次怕上学迟到,匆匆穿行过桥,却不慎踩在一块朽木桥板上,一只脚插进了桥洞,一根锈钉刺进了我的大腿,血流如注,至今还留有深深的伤痕。

唯如此,我童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贫穷的山村,到外面世界去找寻宽广平坦的大道。十多年后,我调省城工作。但越是离家远,越是离家时间长,思乡之情越加强烈。一次回家探望父母,在县城借了一辆自行车骑回去,我自恃骑车技术不错,但因为路面太窄,加之高低不平,还是跌倒在稻田里。

90年代初,先是村子里铺起了一公尺宽的砖头路,后来乡村之间又铺上了沙石路。家乡人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我想这下回家就不用愁了。那年春节,我带着家人回去了。可让我扫兴的是:恰逢天寒地冻,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船进不去;沙石路上车轮打滑,根本就通不了车;砖路上冰雪覆盖,太阳一照,走上去如同溜冰一般,一家人跌跌撞撞进了村。那时心里总是在想,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条像样的路!

又过了若干年,进入了21世纪,我也退休了。家乡人来告诉我,现在真的有好路走了。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回去了一趟。汽车欢快地奔驰在新改建的公路上,行云流水般地舒坦。县乡间过去的沙石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两边的绿化更是姹紫嫣红苍翠欲滴。原来我家门口那座让我留下伤痕的小木桥,如今变成了通行汽车的公路桥,村子100米外就是一个火车站,15公里外是高速公路出入口,过去到县城一天的路,现在坐车10分钟。

路通了,昔日闭塞落后的小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子里原来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成了稍有名气的小老板。一些人又回来创业,开起了小工厂,为大企业搞配套。工厂就在家门口,原来像候鸟一样的打工村民,不再两地奔波,真正实现了离土不离乡。我的一个堂弟,带着儿子回来连片经营数十亩地的良种稻种植,据说每年纯收入十多万元。乡村里一些年轻人考上了大学,有的读了硕士、博士,每每回家,不仅在乡间传播了知识和技术,也带回了新的理念和发展思路。这不,我到一老友家拜访,见他的孙子正在电脑前全神贯注,我原以为他在玩游戏,走近一看,他正通过网上“高速公路”帮他爸爸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呢!我见到这些人,一个个笑得那么自信,那

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