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的老坑端砚图片


篇一:《端 砚 名 坑》

端 砚 名 坑

端石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这一带集中了最有代表性,最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赏都很有价值。

老坑

老坑洞口距端溪水流入西江之处约50米,洞口向西。老坑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色彩丰富,浑厚凝重,石质温润如玉,幼嫩、滋润,致密坚实,敲之木声,贮水不耗。其名贵的石品花纹有:鱼脑冻、青花、玫瑰紫、 火捺、猪肝冻、云青、金银线、冻纹及石眼等。《端溪砚史》曾这样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坑仔岩

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同老坑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坑仔岩石质坚实、细腻、滋润,石色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石品花纹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据专家评价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石品十分相似。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黄色,有睛。

麻子坑

麻子坑在离老坑四里之遥东南方的山腰上,洞口有多个,是清朝乾隆年间一陈姓麻子所发现开采。其质地高洁、娇嫩,细腻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砚石媲美。石色油润,色青紫略带蓝,色彩丰富。石品花纹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及石眼等,其中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正由于麻子坑石多眼,很宜于雕龙刻凤,将天然的石眼作龙目、龙珠或凤尾拖翎的翎眼,极为生动。

宋坑

石色紫红如猪肝,石质润滑,细密、坚实,石品多样。优质的宋坑石有大如饭碗的珍贵鱼脑冻,有鲜艳夺目的翡翠点,有维妙维肖的大火捺。在端砚石的宗族中,宋坑砚石以发墨快而著称。不过,它发墨虽比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石稍快一点。但研磨出来的墨

法却比不上用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所磨的墨汁细腻、油润。

梅花坑

北岭的梅花坑是宋代以后所开的,它砚石也很有特色,呈苍灰微带青黄色,里面有许多淡黄色的梅花纹,有如梅花鹿的皮毛,这个坑的砚石也是因为有此特点而命名的。这个坑的砚石以多眼为其主要特色,石质近似宋坑。

绿端

素有“中国第一绿砚”之美誉的绿端砚石色泽青绿、微带黄色。优质的绿端砚石则绿如翡翠,晶莹无暇为上品。绿端作砚玩赏自有一番情趣,它黄绿相间,秀丽雅洁,一块上好的绿端砚石仍属难得。

篇二:《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之石品与花纹》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二)端砚的石品花纹

砚石的主要矿物,掺杂着其它矿物,在砚上呈现不同硬度、颜色、形状,端砚欣赏称为石品花纹,或简称石品,它是验明正身的佐证,由石品的特征鉴别坑口,再综合石质、石色、手感、石声、研墨效果等等因素,透视砚石的内在美,品评一方砚的优劣。

(一)六大名品

石品花纹以色调柔美含蓄、形态优美者为上品,杂乱无章、色泽枯黄者为下品。本单元从实用观点出发,归纳出最能展现端砚风华的六大名品,依序为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冰纹冻、石眼等。

第一品 天青

端砚中,素净无瑕泛蓝一片,端砚欣赏称为天青,又分深青与浅青,特征如暗夜晴空。以宝蓝一片、莹洁通透的深青为佳。

天青中常有鱼脑冻,精彩者如蓝天白云。偶有细微的蚁脚青花、微尘青花隐身其中。历来评端砚石色,以天青为贵。有天青的部位,石质纯净、致密、坚实,有“下墨快、发墨好”的优点,是集实用与观赏优点于一身的名品。

天青常出现于三大名坑。老坑天青偏蓝,佳者呈现一种通透、立体的效果。坑仔岩天青,佳者近似老坑,而以浅青居多。麻子坑天青微偏绿,质地细润,调均匀,但没有老坑天青的通透感。(见图1)

该砚石质纯净、细润,宽阔的砚堂隐隐可见“天青”,中有鱼脑冻(碎冻),有一种立体的效果。

第二品 鱼脑冻

端砚石品中的鱼脑冻,应与鱼脑有关。真实的鱼脑冻呈半透明状,有一种通透的效果,透是鱼脑冻的基本特征。鱼脑冻颜色又以洁白莹润者为佳,在砚上呈丝绢光泽、脂肪光泽。 鱼脑冻的形态呈不规则状,最具代表的是浮云冻,状如天上浮云,如出现于蔚蓝一片的天青中,如 蓝天白云,令人激赏!散碎的鱼脑冻称碎冻,如米粒般大小的则称碎米冻。还有一种稀薄的鱼脑冻,它的特征不明显,如轻纱,如薄雾,又如一缕轻烟,端砚欣赏称之为“荡”,取其淡荡之意。

鱼脑冻常出现于三大名坑,有冻岩、凵罗蕉偶而有之,其它坑口则少见。鱼脑冻是青紫色系的专利,所以绿端、白端、宋坑没有鱼脑冻。因砚石基底的不同,鱼脑冻的颜色也有变化。一般而言,老坑鱼脑冻介于浅灰、灰白之间,色调柔和。麻子坑鱼脑冻微泛绿,佳者如凝脂。坑仔岩鱼脑冻偏赤微带黄,佳者近似老坑。(见图2)

该砚石质细润,石色柔美含蓄,白色的「鱼脑冻」凝脂如玉,在胭脂火捺衬托下,更显娇嫩,为老坑上上之品,不可多得。{几百万的老坑端砚图片}.

第三品 蕉叶白

端砚中,色调一片娇嫩,如蕉叶初展,端砚欣赏称为蕉叶白,或简称蕉白,以幼嫩之蕉

叶喻端砚之石质,取其浅白、娇嫩之意。

蕉叶白的特征与鱼脑冻相近。色调白中略带黄或青,以质地细润颜色浅白者为佳,光洁一片泛青者次之,焦黄者为下。三大名坑常见蕉叶白,凵螺蕉岩、有冻岩偶见。

蕉叶白的颜色随基底变化,有泛白娇嫩一片者,有泛青如淡淡的天青者;泛青者,容易与天青中的浅青混淆,成了鉴别的误区。两相比较,天青一般较纯净,常有鱼脑冻出现其中。蕉叶白中则多青花。(见图3)

该砚为蕉叶白所构成,中有鹅毛青花(细者)、雨淋墙青花(粗者),画面富有动感。 第四品、青花

不识端砚者,常将青花误作杂质看。青紫色系端砚中,褐铁矿与赤铁矿产生聚集或均匀分布,在砚上呈尘状或斑点状,端砚欣赏称为青花。因成份的不同、分布的疏密,颜色有深浅变化、斑点有粗细之分,以形细、色活、隐约可见为佳,粗而显者次之。

古人评青花为石之精华所在,开门见山道出青花的定位。青花细微者肉眼难见,须映日沉水观之,才能察觉。石质细润才有青花,常出现于三大名坑,其它如蕉园坑(宋坑)、有冻岩、宣德岩、凵罗蕉岩、沙浦坑等偶尔也有之。

青花常寄身于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等三大名品之中。也是三大名品造就了青花,而非青花天生异禀,所以将其列为第四品。青花按其特征又分为许多种类,请见附表。

附表:青花的常见种类

名 称 青花特征

微尘青花 细微如尘土,肉眼难见,艳阳下沉水观之才能显现。常出现 于蕉叶白、鱼脑冻、天青之中,为青花第一品。

鹅毛青花 如雏鹅身上的细毛,形体细微,方向统一,色调柔和,只 出现于蕉叶白中,是蕉叶白的追随者,为青花之上品。

雨淋墙青花 如暴雨扑墙留下的痕迹,在砚上呈横斜状,色调柔和,富 有动感。常与鹅毛青花 相随,出现于蕉叶白中,为青 花之上品。

蚁脚青花 色黑蓝,呈弯曲状均匀分布,形态细微肉眼难见。常出 现于三大名坑的天青中,为青花之上品。

蛤肚皮青花 状如青蛙(蛤)肚皮,是深浅交织的斑点,与蕉叶白共 生。形态与冬瓜囊青花相近,为青花之名品。

冬瓜囊青花 是砚中浅白色斑点,聚集成片分布,如冬瓜囊。与蛤肚 皮青花相近,为青花之名品。

鱼子队青花 斑点如鱼的形状,颜色较深。常出现于麻子坑的天青中, 方向统一,如群鱼水中悠游。为麻子坑所独有。

玫瑰紫青花 如老人脸上之黑斑,有大有小的不规则分布。色深紫, 边缘有紫红色晕,常出现于蕉叶白、鱼脑冻、天青中。 是最常出现的青花。

母子青花 大小点状,如母子相随,又称蝇头青花。色调较深,不 规则稀落分布于砚中,常与玫瑰紫青花一起出现。

这些青花之间有些形态很相近,名称的认定,并无严格的界定标准,它容许些微的模糊空间。

第五品 冰纹冻

冰纹,是白色有晕的线纹,呈模糊效果,似线非线,有形而无迹,抚之不碍手,状如冰块中的裂纹,所以又称冰裂纹。常出现于老坑,也是老坑的标志。坑仔岩、麻子坑、凵罗蕉,偶而也有稀疏三两的冰纹,与老坑冰纹的柔美缤纷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除老坑外,其它坑口一旦出现冰纹,很快就有人要缴学费啦!这是店家们上演“冒牌老坑”最佳机会,磨刀霍霍就在此时,实乃市场诡道也,买家需谨慎,以免误入岐途!

砚石成岩后,在地球造山运动中,因经不起摧残,所产生的微微隙缝,经绢云母矿物填充而成冰纹。冰纹的四周,如雾气般白茫茫一片,则称为冰纹冻,它是砚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矿物中的水云母产生变质作用,发生“绢云母化”充塞于砚石之中,形成了冰纹冻,它是老坑稀品。

冰纹冻中,多少还隐藏着水线,所以将其列为五品。若以纯观赏论,质色俱佳、完美无缺的冰纹冻,当位列一品,贵不可言!也是爱砚族们争相追逐的目标。有冰纹冻的老坑,石质特别细润、娇嫩,手感柔软,抚之如美人肌肤,令人心驰神摇,是“最佳磨手奖”得主。(见图4)

该砚质地纯净、细润,砚堂下方有缤纷的冰纹冻在深紫色火捺衬托下更显柔美。 第六品 石眼

石眼是矿石中含铁的结核体,成球状或橄榄状,如鸟兽之眼睛,表面呈青灰、黄绿,产于含铁水云母页岩中,在成形过程中,不断聚集铁质成分,与一些微晶绿泥石或云雾状铁质灰尘,相间成包壳,或粘土吸附着褐铁矿,形成晕圈数重、黑睛炯炯之石眼。

石眼为端砚一大特征,除了赏心悦目,也是鉴别坑口的有力参考。不同的坑口,石眼的颜色、形状、大小都会不同,经验老道者,能由石眼特征辨别坑口。石眼以圆为佳,颜色以绿为贵,又以 翠绿微碧为上品。总的来说,不管绿眼或黄眼,以明媚有神者为贵,无形、无神的劣眼,徒扰人心目,有不如无。

石眼依生长位置的不同,又分高眼、低眼、底眼,以高眼为佳。长在砚池、砚堂之外者为高眼, 而以砚额之高眼最名贵。长在砚堂或砚侧者为低眼。在砚背者称底眼。石眼长的位置,纯属雕刻设计而定。石眼依神韵的不同,又分活眼、怒眼、泪眼、病眼、死眼等。晕圈分明、黑睛炯炯者为活眼;眼大睛小者为怒眼;朦胧昏滞、如含泪者为泪眼;晕圈不明,枯黄破相者为病眼;有晕无睛者为死眼;无晕无睛者称之为翡翠点,非眼也。

石眼的名称颇多,大多以动物眼睛来命名,有八哥眼、鹦哥眼、雄鸡眼、凤眼、象牙眼、牛眼等等。石眼名称的认定,不是科学分析,也无明确界定标准,纯属欣赏的感性空间。并非所有石眼都有名称,名称的美妙与否,也与石眼价值无关。

石眼对实用没帮助,纯为锦上添花。所以,佳石虽无眼,但可用,徒有佳眼非好石,不可用也。不 可本末倒置,盲目地追逐石眼。端砚石眼,以三大名坑为贵,尤以老坑佳眼为世所珍。梅花坑以眼多闻名,砚随眼生,无眼不砚,常见一方砚中百颗聚集,不识者,唯眼是求,以为稀世珍宝,少见多怪也!

石眼对砚的雕刻设计,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若巧加利用,或为日,作“指日高升”;或为月,作“月下独酌”;或为星,作“七星伴月”;或于石眼之前雕一蝙蝠,寓“福在眼前”。笔者曾作一砚,于眼边雕一古钱,铭之曰:“见钱眼开”,博众一笑也!

端砚因眼而贵,石眼的作伪应运而生,不管是贴眼还是镶眼,掏钞票之前,先得“小人之心”一番,以免一片真情付诸流水。贴眼与镶眼需用胶水固定,逆光检视,胶水会有反光现像,仔细观察不难察觉。(见图5)

该砚质地细润、娇嫩,石色柔美,五颗石眼明媚可人,人称“冻上眼”,为石眼之上上品,可以宝

篇三:《辨别端砚有妙招》

标题:辨别端砚有妙招:一辨色二品纹三听声

(注:本篇用瑞哲轩ID发布)

正文:

现在端砚收藏越来越火了,我们瑞哲轩的小小展馆里经常迎来四方嘉宾,高手有之,菜鸟也不少,尤其是新入行的同志,对如何辨别端砚的优劣更是问题多多。在下知道坛子里高手云集,也并不敢卖弄,无非是做点小收集,抛砖引玉,希望有高人也出来指点一二!

辨别端砚,和鉴赏别的艺术品一样,首先就是视觉上的冲击,辨色,各个品种颜色自有特色!

1. 老坑:老坑颜色是灰紫色,有时候带点蓝色;

2. 坑仔:紫红色(坑仔是三大名坑中颜色稍微偏深红一点的)

3. 麻坑:青红相间;

4. 宋坑:深紫色偏红;

5. 梅花坑:苍灰色带军绿;

6. 绿端:绿色为主,也有黄色和红色

7. 白端:白色;

8. 冚箩蕉:颜色各异,近似三大名坑;

9. 朝天岩:灰褐色;

10. 白线岩:又称有冻岩,颜色近似三大名坑,但稍微偏黄;

11. 宣德岩:颜色多种,几乎涵盖所有的端砚坑别的颜色;

12. 沙浦石:颜色多种,几乎涵盖所有的端砚坑别的颜色;

仅从颜色上可以轻松而准确判断的坑别是:宋坑(深紫红色,该颜色是宋坑独有的)、白端、绿端。{几百万的老坑端砚图片}.{几百万的老坑端砚图片}.

再者,就可以细品石品纹理了。

1. 老坑:冰纹、冰纹冻、鱼脑冻、金银线、天青、青花、火捺、五彩丁等;

具有冰纹和冰纹冻石品的端砚几乎可以有八成的把握判断为老坑,当然其他坑口偶尔也具有该种特征。但五彩丁作为石品中的瑕疵,是和老坑相随相伴的。

2. 坑仔:鱼脑冻、天青、青花、火捺、蕉叶白等;

3. 麻坑:翡翠纹、鱼脑冻、天青、青花、火捺、蕉叶白等,石疵虫蛀等

麻坑在石品上除了少见冰纹以外,其他的石品特征和老坑和坑仔相近,有虫蛀石疵是麻坑相对而言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4. 梅花坑:多眼且大,而且石眼的颜色偏黄。这一特征几乎是梅花坑所特有的。{几百万的老坑端砚图片}.

5. 冚箩蕉:编制状的平行纹理是冚箩蕉独有的,而且冚箩蕉没有石眼。

6. 朝天岩:青苔斑又称霉苔斑或者玳瑁斑,是朝天岩独有的,就像生长在石头上的发霉斑点。

7. 白线岩:火捺、青花、鱼脑冻和眼;

8. 宣德岩:石品多种多样,涵盖端砚所有坑别的特征;

9. 沙浦石:石品多种多样,涵盖端砚所有坑别的特征;

通过石品纹理的辨别,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梅花坑、冚箩蕉和朝天岩了,剩下的就是白线岩、宣德岩和沙浦石了,因为这三种坑口的石头无论是从颜色还是石品纹理上面,都具有三大名坑的特征,这也是端砚判断的重点,也是人们经常容易犯错的误区,当然也就是不良商家通常以次充好的重灾区了。

如果你通过颜色和石品纹理都还不能清楚的辨别端砚坑别,不妨试试声音的辨别。但以声音来辨别端砚坑别是三种方法中唯一不能单独使用的,应该配合其他的方法一起使用和鉴别,因为这不是绝对准确的一种方法,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三大名坑中的老坑、坑仔和麻坑,敲击后发出比较沉闷的声音,行业内称为“木声”或者“瓦声”,而白线岩、宣德岩和沙浦石敲击后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行业内称为“金属声”。

在敲击端砚方法上也是有讲究和窍门的,一般用三根手指托住端砚,另一支手用指尖弹击端砚的边缘。如果端砚的体积和重量让你悬空托住的手指为难,你可以将石头向你怀中的一段轻轻架放在肩头。如果太重,就不要逞能了,小心骨折!^_^

总的来说,端砚的辨别和判断,是需要一个长期经验的积累。建议购买时多观察,并请教懂行的朋友或藏家。端砚的收藏和购买应该把重点放在石品上,其次才是雕工和作者。至于坑别,建议关注三大名坑的端砚,而且是坑别特征非常明显和开门的,那些坑别模糊、难以鉴别类型和坑种的,最好放弃,以免上当受骗!

引导回复:1. 光说不练假把式,真想学辨别端砚,得看到实物!2. 楼主很用心,至少很全了,不过楼上说得对,需要实战经验才能成长3. 希望前往瑞哲轩一游,楼主欢迎不~4. 太好了,很受益!求更多指点啊各位5. 技术活啊,大家都还有得学习,多交流交流吧!

6.瑞哲轩可以代客鉴定吗?

篇四:《端砚鉴定浅谈》

端砚鉴定浅谈

先就坑口色调简介一下:老坑外观青灰微带紫蓝、坑仔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麻子坑石色青紫略带蓝,色泽油润,石色丰富(这是就老麻坑而言)、宋坑石色紫如猪肝,有些部位带紫红或玫瑰红,好的还有金星点,是宋坑特有的石品,闪闪发光。此外还有绿端和白端,绿端磨墨勉强可以,白端太硬太“滑”,不能下墨,更不能发墨,只可研朱磨绿。一般绿端、白端都是观赏用的,实用价值不及其它坑口,还有一种流溪石绿端,是独石。比正统绿端还差,还有冚罗蕉石、沙浦石、古塔岩、朝天岩等杂石。冚罗蕉质佳者可冒充坑仔,沙浦石有金银线者可冒充老坑,切记小心上当。此外还有端溪子石,类似鹅卵石,是长沉水底的独石,是为黑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因为珍罕,价格很贵,但石质不够大西洞的细腻。

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矿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比如同样是老坑砚石,大西洞与水归洞的色泽就有些不同,大西洞以蓝为主,水归洞以紫为主,宋代开采的与清末开采的也大有差别。自清代开采的麻子坑也是这样,旱洞与水洞的砚石色泽就不完全一样。水洞的今叫老麻,旱洞的为新麻,价值相差十倍。

说老坑青灰而带蓝,这是就大西洞而言,大西洞石肉湿水后呈现宝蓝色,这是所有坑口都没有的色调,很容易分辨,却最难比较,因

为现存大西洞石肉的大料砚材实在太少,市面看到的以水归洞为多,而水归洞则青灰偏紫。大西洞的石质比水归洞为佳,也较嫩,以指尖抚之就可分出高下,而大西洞的冰纹一般比水归的多。

行内对新出老坑的分级是石肉,底板和顶板(或叫上板)三类,据我估计都是中岩北壁或南壁石。之前断断续续也说过了,端砚自唐开采,宋代开采的为最佳,老坑在当时有上中下三岩之分,而每岩各有南北壁之别,下岩北壁石最佳,石质及价值十倍于下岩南壁石,而下岩南壁石又十倍于中岩北壁,如此类推,一方宋代的下岩北壁可抵四百方清代老坑,而一方清代老坑可抵现今十方老坑,下岩北壁石的珍罕可想而知。由于上佳之石在宋元时开采得七七八八,加上明清民国断断续续的开采时期,估计现存的老坑只属于中岩之质,某部份上佳大西洞可能达到下岩南壁石的级数,至于北壁石恐怕要在博物馆中才能找寻到了。下岩老坑石的特质是青紫而深沉,故宋人称之曰紫端黑端。到明清,下岩石没有了,只剩下大西洞和水归洞,故明清乃至今之老坑已不再是青紫,而是以青蓝为贵了,当然,是远不及宋代的下岩北壁石的了。

石肉是最佳的石材,如那数方有冰纹冻的就是大西洞石肉,底坂石较粗,抚之粗如坑仔,但毕竟是老坑,价值也比坑仔高,顶板最差,石质有干巴巴的感觉,金线很粗,粗如泥巴,不用摸,在行的用肉眼也可看出,很硬,下墨发墨都欠佳,价值不大。个人以为老麻坑的石质与老的坑仔相若,都比老坑上板石和底板石还要好些,按石质不同,价钱差异以几何级数计,故看石应以石质论,而不是以坑口论,石质

好的冚罗蕉石价值就比一般的坑仔高。就一般买家来说,如不能分辨三种石质,购买时建议找在行的朋友帮忙察看,否则一般店主多数会以底坂石抬至石肉价格来砍人,反正大部分买家只听闻老坑最好,却不会分辨老坑也有优劣,更有甚者以沙浦石或白线岩来冒充,白线岩太粗,很容易被识破,但沙浦石也有金银线,上重蜡后与老坑有八九成相似,一般人根本不能分辨。但一方沙浦石的价值只是老坑的数十分之一。

老麻坑色近蓝者也多似老坑,看图片难以判断,往往用以冒充老坑,也应小心。老坑以片状结构为主,很脆,没其它坑口的硬朗,一般不作镂空浮雕,一用力就容易断折。正由于老坑是片状结构的,故同一矿脉同一位置开采出来的也可以同时存在石肉和底板石,所以有些大料的砚材,表面可以是完全的大西洞石肉,砚背却是底板,能从原料中观察出来,从而将砚堂开在石肉的那一面,将底板留作砚背,是很考制砚工匠的眼力的。略说说端砚所以发墨如油,砚材有锋,锋不是指花岗岩般的粗糙面,而是细微的石英颗粒和稍硬的微分子颗粒,老坑除罕有之外,其锋细,有青花者尤佳,故发墨细,也是它被人称誉的主因之一,能下墨的砚材不代表能发墨,桥头石、白线岩也能很好的下墨,但发墨不佳,磨出来的墨粗如泥粒。老坑发墨细,但下墨速度一般,不及宋坑,梅花。

坑仔的石质与老坑接近,近水岩矿脉的坑仔矿间或有金银线,一些不良贩家就以这些石材冒充老坑出售,不知就里的就以为有金银线的就是老坑,那就上当了,坑仔与麻子坑石质相近,但六十年代开采

的一批老麻子坑却比新出的坑仔好,而好的坑仔不是没有,价格相对较贵,一般用家来说,老麻坑是比较好的选择。真正纯净的旧坑仔不多,新开的坑仔太差,我就留有一方平板的老旧坑仔玉,嘿嘿,最喜欢的就是一个「纯」字,比老麻坑还要好。是真正的坑仔石中玉啊,不要打它的主意!!!

坑仔的石眼较多,而以绿豆眼居多,眼有五至七重晕,大一点的鹦哥眼,直径在1cm以上,微椭圆而有晕有神者,是为八哥,眼之上品者也,在老麻子坑中较多,坑仔也有,老坑较少,而老坑有此眼者,一颗眼少说也值一千大洋,大西洞有三四颗八哥眼者,非万元以上不可,故有不少人在老坑上贴上坑仔眼来抬高价格,我就看过有高手贴眼后再以云朵雕刻来掩盖痕迹,近乎天衣无缝,不用放大镜几乎看不出裂缝。但本人对眼没多大兴趣,毕竟只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又贵,不化算,有钱的人可以收藏也不妨。只是石眼仅装饰用途,对发墨下墨都没用处,若眼出现在砚堂上和砚背上视为下品,在砚旁与雕饰成一整体的是上品,也是考究雕刻者的功力所在,眼在砚堂上反而有碍磨墨。

宋坑自宋开采,和梅花坑一样磨墨粗,下墨快,实用价值大,且价格便宜,十吋左右的一般两三百元已可买到,相对十吋的老坑动辄要上万元化算太多了。但有一点要注意,梅花坑和有冻岩十分相似,而有冻岩的最明显特征在于常有一大片黄白色的冻,一般人未必容易分辨此二种石材,但石质则相近,混淆了也不妨,相反,有冻岩比梅花坑好看,石质也较好,价格贵不了多少。冚罗蕉有明显的环状石纹,

比较容易分辨,石质也不俗,价格比老麻坑便宜,是不错的选择,对重实用的朋友来说,不必过于追求名坑,一些中档的石材反而更合适。一方九吋长方平板的冚罗蕉不过数百元,石质仅比坑仔差一点而已,值得一用。在此又不得不提防,坑仔洞如今也和老坑同一命运─「封屋」,故就是端州也有很多是以冚罗蕉来冒充坑仔的,如此还好,更甚者是一些更差的杂石。

要分辨石材之优劣和坑口,要诀有几项,一是看,以肉眼分辨石色基调,但这方法对新手来说不太容易,如果有冰纹或冻的石材还较容易看出,石色则非在行者难以目明,有冻的未必是老坑,但有冰纹的九成九是老坑(但市面有一种石品颇似冰纹,但没冰纹般通透,是呈黄白色的,这些绝非冰纹,切记切以为是老坑,这些多是新坑仔冒充的),所差不过是确认为大西还是水归而已。看石品最不准确,看石色较可靠,有关各坑口的标准石色,可参考最上面的讲述。例如金银线就绝对不是分辨老坑的特殊标识,因为麻子坑和坑仔岩也会有此石品。{几百万的老坑端砚图片}.

“望”是第一步,看石品,看石色,看粗嫩,但用眼睛看图甚至看实物来分辨的明确性不高,行家一般也只能做到八九成准确度,我自己也只能有七八成的信心。故看以后还要“摸”,熟悉端石的人只要过手就能分辨优劣,除了手感粗嫩外,重量也是过手才能知晓,沉实者是上佳砚石的标志。因为端石上佳者多近水,近水者以泥质为上,泥质比砂质重。三是“听”,宋坑、梅花坑等粗糙石材以手指扣之有如金属之叮叮声,越清脆代表石质越差,坑仔老麻响而略沉,水归老

篇五:《端砚的收藏方向》

端砚之所以快速步入上升通道,一个原因在于,经过上千年的开采,名坑砚材接近枯竭。据悉,为保护端砚,早在1998年,国家已陆续对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等名坑实施“封坑”处理,数量的急剧减少,造成了供求关系的变化。

此外,从近年来端砚的拍卖情况可以得知,其巨大的升值潜力已经开始被人认知。据悉,此前,由香港佳士得推出的五方端砚,成功拍出了三方,其中一方清末《麒麟行端砚》拍得17.3万元,较估价10万—12万元高出40%以上。

在今年9月7日,端砚在雅昌数据库录得的上拍数为2693件(预展拍品25件),已成交拍品1489件,未成交拍品1179件,总成交金额8051万元,成交比率为56%。

业内人士黎先生表示,与书画等其他艺术品相比,端砚的价格仍属滞后。随着端砚的知名度日益提高,这种资源性、手工艺术作品的价位还将不断提升,“也许,不久的将来,端砚身价将媲美鸡血石及田黄,以克论价。”

鉴别端砚应该从何入手

眼下,端砚收藏市场蓬勃发展,购买端砚者不断增加,但是很多人不认识端砚,怕买到“流野”。那么,认识端砚该从哪里入手呢?怎样辨别端砚的质量呢?业内人士称,端砚石常见的有十几个坑种,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大名坑。鉴别端鉴基本可从三步入手:

第一步,从石色去辨别。老坑以石玉为准(注:老坑石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称为顶石,中层称为石玉,下层称为底板,所以中层的石质是最好的,厚约20至30cm),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紫带青和紫带赤也是好料,如果用其它坑石互相对照就更为明显。

麻子坑石色紫中带青,特别水岩麻子坑带有天青冻是最为名贵的,石质滋润、细腻。坑仔岩紫中带赤。以上三大名坑有“紫玉”等美誉。

第二步,从石声去辨别。将一件石料或成品放在五只手指之上,而另一只手轻轻弹击砚石,如果发出的声音是泥声或木声,这件石料九成是端溪水一带出产,石质最好;如果敲出“当当响”或很强烈的金属声,就是斧柯东一带出产的砚石,石质较为次之。声音木声,变质泥和水云母就特别明显,石质柔软细腻;反之声音越响,含沙量较多的矿物质越多,微粒则越粗。

第三步,看石品花纹。石品花纹有很多种,最为名贵的有鱼脑冻、冰纹冻、浮云冻、蕉叶白、青花、天青、石眼、玫瑰紫,如果老坑石有以上特征,那是难得可贵的,金银线、火捺、翡翠斑为次之,麻子坑和坑仔岩以优美的鸲鹆石眼为代表,石眼多、圆而大的为贵,石眼有睛而且眼晕多是最好的,颜色有青绿色、象牙色、黄色等。

第四步,看砚形及雕刻。砚形常见的有随形、方形、长方形等,总体为实用形和观赏形。雕刻则分为高浮雕、半浮雕、浅雕、线刻和平板。我个人认为浅雕较为经久耐用,不易破损,

容易清洗,也不损害石头本质,雕刻要线条流畅,做工精细,设计巧妙,因材施艺,题材鲜明,布局得当不繁琐。

总的来讲,选购者不妨参照下面五贵:1、砚以紫为贵:紫色砚是指老坑、麻子坑、坑仔岩。2、砚以品为贵:是指石品花纹丰富,如冰纹冻、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石眼、天青、火捺、金银线等。3、砚以古为贵:年代久远的古旧端砚。4、砚以人为贵:名人使用或名人雕刻创作的端砚,砚背刻有铭文或印章者。 5、砚以方为贵:方砚有君子之德,大方朴实,有稳重之感,而且用料非常讲究。

以上所述,仅供参考,初接触者先多看少买,多比较,由浅入深,就不会“撞板”。 端砚的使用和保养

使用和保养端砚,不仅要保护砚台本身不受损,更重要的是,要保持端石的石质不变和持久发墨。

如何保持端砚石质细腻、幼嫩、滋润,首先,要根据端石与水的密切关系,特别是老坑,洞内终年积水,因此古人提出“以水养砚”,即以清水注于砚池(砚堂不要注水,保持净洁“磨墨处不可贮水,久浸则不发墨”)。

另外,端砚切忌常置于日光照射的地方,或者暴露在干燥的空间,这样会使砚石逐渐失去滋润,研磨出来的墨汁亦相对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优点。

其次,端砚是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传统工艺品,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它是研墨之器具,如果砚堂中经常沾满墨迹,或者残留着用剩的宿墨,就会影响端砚的实用效果,久而久之,还会使端砚的石质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保护石质,就要保持砚(尤其是砚堂、砚池)的洁净。 此外,新启用的端砚,如偶遇不大发墨,或发墨不好,可用杉木烧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砚堂数遍,然后用清水洗涤干净,即可发墨。

至于研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左而右打圈研磨;二是“拉锯式”的研磨,即将墨条在砚堂中来回推动(日本人不少使用这种方法)。这两种研墨方法各有优点,可根据各人的方便和习惯使用。

但要注意:研墨时墨身应该垂直,重按轻转,先慢后逐渐加快,不能急于求成。研墨一定要用清水,切忌用开水。也不可用茶或污水。

篇六:《端砚的保养方法大全》

端砚的保养方法大全 文房四宝,以砚冠。它集历史、艺术、雕刻、使用、欣赏、研究、收藏价值于一身。多年来,我家都是在和端砚打交道,砚在我眼中真是妙不可言,意味无穷! 虽说端砚是“无量寿,可与世同存”,但还要懂得保养啊。否则不当的使用,除了影响使用效果外,还会损伤砚台的石质,特别是好的砚台,我们保养的目的是使砚石的石质维持不变,防止风化。

很多购买了砚台的朋友问我,砚买回去之后应该怎么保养?这才发现我们水帘洞还没有相关的文字解说,在这里就详细解答一下吧,以供参考。

1、洗砚。

凡使用过的砚台,最好每天清洗,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古人还说过“宁可三日不洗脸,不可一日不洗砚”。当然,现代人偷懒,但最少也得使用两三次清洗一次。清洗时最好能用柔软的海锦清洗,不要用太硬的东西,以免损伤砚质。

2、不用宿墨。

尽量天天新鲜,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宿墨伤砚质,同时也能呈现最好的墨色。磨好的墨汁若放到第二天或更长的时间才使用,墨汁有胶性,会因天气影响而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墨色渐灰暗。《屠隆考余事》云:“日用砚须日洗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润。若过一二日,则墨色差减。

3、不常用的砚台要保持干净

砚要经常保养它,才会容光焕发,若是冷落了它,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有木盒就更好,可以避免碰撞损伤,也可以防止灰尘。

4、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会影响石质,同时也会使砚盒变形。 端砚切忌常置于日光照射的地方,或者暴露在乾燥的空间,这样会使砚石逐渐失去滋润,研磨出来的墨亦相对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优点。

5、形成“包浆”。

经常在手上把玩,擦试的砚台,表面会变得更平滑,如小儿肌肤般油润光泽,形成“包浆”。

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会愈加明显。

6、如何退蜡。

我们砚厂的砚台在出售之前大部分已上蜡保养。客户购买回去以后,可用1000号以上的水砂纸湿水打磨一下砚堂,先把蜡退去,再使用,这种方法我们简称为“砂纸法”吧。在水帘洞购砚时,为了方便大家,都会配一小张2000号的水砂纸供大家退蜡,也可称之为“开砚”。 除了砂纸法,另一种退蜡的方法是用杉木烧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砚堂数遍,然后用清水洗净。因相对麻烦,所以一般较少使用这种方法。

7、养砚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水养"。

就是把砚台放在水里,保持湿滋润,特别是老坑,未开采出来之前常年水浸,石质非常滋润,出土之后就开始风化了,所以水养是一种不错的好方法.很多砚友家里就放一个大鱼缸,里面除了水养一些砚台

外,还有几尾小鱼相伴,非常雅致,一举两得。

有些朋友采用这种方法时,发现砚台浸水的地方出现了白点,洗也洗不去,原因是砚台上的蜡未退清,水养之前,需把蜡先退清了再养,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若已经出现了白点,也可用“砂纸法”搞定。

8、长期不用需上蜡保养。

当砚台长期不使用时,可用上蜡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养。砚台上蜡就如家具上漆一样,即可保护材质,也能增加美感。同时也可以防止风化,使端砚的美丽珍贵的石品花纹可以清晰呈现。

9、砚台如何上蜡?

砚台需要长期保养,即使上了蜡的砚台,长期以来,表面的蜡也会因受潮而发霉,在砚表面形成灰白的斑点,在家里如何快速简单的上蜡和把发霉的砚涣然一新呢?

准备工具:旧牙刷一支,,白蜡烛一支(最好能有黄油蜡),吹风筒一个(800W以上),干净的不掉毛的布一条。好了,开始工作了,先用吹风筒把砚台加热,边加热边把蜡擦在上面,直到石头的热度可以把蜡溶化,若原本已有蜡在砚上面